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商务方案】潼南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施方案

时间:2023-07-08 10:50:03 来源:思哲公文网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渝府〔2016〕228号,结合潼南优势产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方案】潼南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商务方案】潼南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施方案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

服务业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渝府〔2016228号,结合潼南优势产业和开发开放平台,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一)新兴金融服务业

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

力争再引进1-2家民营银行入驻潼南,驻潼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达到5个以上。加快个人自助质押贷款等网络小额贷款、私募基金的创新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融资等试点工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城镇化基金,加快潼南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5家以上,加快潼南柠檬交易中心建设发展,增强集聚辐射功能。

(二)离岸服务外包

2020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5000万美元,实现年均增长25%的目标。

拓宽服务外包领域,在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数据处理、工业设计、医药研发等领域服务外包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健康护理、科技服务、休闲娱乐等领域服务外包。促进服务外包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等外包服务,支持外资从事信息技术、财务结算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高服务外包高端业务比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从事服务外包业务,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密切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国际服务外包交流合作,开拓新兴市场。加强服务外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

(三)医疗、卫生、体育、养老等大健康服务业

2020年,以医疗服务、体育健身、养生养老、生物医药等为主的大健康服务业有较大发展,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品推广应用有机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体育健身、养老养生、康体美容、康复保健等大健康服务,重点建设西南地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社会养老、康复治疗、休闲健身于一体健康产业。引导健康服务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用联盟,加强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互动合作,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高标准制定医疗、康复、养老、保健养生、体育健康等领域服务规范;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区级医院创三甲为契机,以民营医院创等达级为载体,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方式。整合各种财政性资源,加快大健康产业的关键环节投入,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加强监管市场准入、信用、税收、价格等关键环节,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四)文化旅游服务业

2020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达全市中上水平,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建成川渝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巩固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视听、动漫游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制造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本地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潼南现代农业旅游渡假区,打造一批体现潼南农旅融合的特色旅游景区,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不断完善全区农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布局和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景区品质,促进“产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努力把潼南打造成为立足重庆、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推出文化旅游主题产品,把双江古镇景区、杨尚昆故里景区和大佛寺景区结合按国家AAAAA级景区规划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项目开发,策划打造太极朝圣之旅,推动太极小镇建设,提炼陈抟文化,提升文化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推动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五)研发、设计、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业

2020年力争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创建国家级科技型产业基地2个、市级特色科技园区3个;建立博士后(院士)工作站3家以上,建立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创业孵化基地10个。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会计、审计、法律、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商务咨询服务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研发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长远发展需求,加快引进市内外领军人才、研究机构、优势技术等创新资源。加强与市内外科技组织、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及科技咨询机构合作,引导来潼设立工作站,建成现代中药资源流动监测信息与技术服务潼南站。鼓励市内外研究机构在潼南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允许在区外从事研发工作,研发成果在潼注册并转化的,同等享受我区相关政策。加大科研机构等引进培育力度,推动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研究院经济、研发平台经济。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评级等中介服务。力争引进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重点加快培育本土品牌,支持本土企业承接跨境业务;进一步壮大行业人才队伍。

(六)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

2020年,城市共同配送率达到30%,三级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冷库规模达到10万吨,空间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

抓住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大机遇,建设立体开放口岸体系,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共交换平台,创新通关体制机制,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物流园区、物流枢纽为依托,加快推进全区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引导优势企业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公用型仓储物流设施,提高城乡配送智能化水平。支持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配送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同配送联盟,重点推进日用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及冷链、医药等专业物流的共同配送。依托专业市场集群和物流分拨中心,发展“货运班车”,促进城区配送、城际配送、城乡一体化配送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

(七)电子商务及跨境结算

2020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跨境结算规模突破15亿美元,形成具有内陆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加快建成一个大型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搭建工业品下乡入村、农产品进城入市的双向流通网络。鼓励加工制造业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推进服务消费领域打造在线金融、在线旅游、在线文化教育、在线医疗健康和在线生活服务平台。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关、检、汇、税、企”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创新监督管理服务,优化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申报、核放、纳税等通关作业流程。支持符合试点条件的机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试点,进一步挖掘跨境电商支付结算潜力,扩大结算规模;简化个人外汇结算账户开立及结汇手续。设立跨境电商信用保障基金,完善卖方、买方保障机制。

(八)保税商品展示及保税贸易

2020年,保税商品展示交易额达到1亿元,保税贸易额达到5000万美元,建设渝西片区的保税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相关境外品牌贸易商和生产资料贸易集成商,形成同类产品、商品相对集聚的专业展示交易市场;加快建成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暨进口商品专业市场平台。争取在中新(重庆)食品生态产业园设立保税仓。积极拓展离岸贸易、集散分拨、非国产货物进境入区维修、委内加工及检测等业务,建设渝西片区的保税仓。

(九)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2020年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计划达到50亿,云计算大数据关联产业收入达到10亿,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面实现“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实现城镇光纤网络入户,完善互联网骨干网络直联点,推动热点区域无线宽带全覆盖,建设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引进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项目,拓展互联网、云计算相关应用。以互联网产业发展为核心,抓好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主导方向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及基地。以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为契机,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

(十)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

2020年,力争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元。

借助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进贸易集成商来潼设立区域总部,完善结算功能,支持有关平台建设企业总部贸易、转口贸易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打造一批规范化运作、市场化运营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楼宇基地。依托“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发展铁空联运、铁水联运、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促进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加快建设以手机电子器件、精品灯饰、智能制造、塑料橡胶等为主的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打造加工贸易全产业链、集成供应链体系。

二、扶持政策

(一)优化政府服务

1.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事项,可通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凡是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的项目,原则上需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在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

2.破除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公开遴选、评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保障措施。

3.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4.通过招商引资、推行便民举措、放宽散户登记条件等方法,进一步推进商户注册登记便利化。

(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5.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内外贸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中央资金,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

6.统筹工业、商贸、科技、旅游、文化、就业、民营等财政专项资金,调整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等专业服务、国际物流及城乡配送、服务贸易、大健康及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落实“涉企三十条”等稳增长措施,更多采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引导企业先行投入,构建从创意产生、创意交流、项目生成、项目投资到成果产生的一站式创新服务体系。

7.对跨境电商、保税贸易、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及服务外包等外向型服务业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项目给予资助,重点支持海外集货分拨点、保税仓、服务外包等项目。

8.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服务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按规定享受西部大开发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简化申报流程,实行预缴享受、年度备案,提高办理效率。

9.对本意见印发之日至20171231日新开办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额度给予两年财政补贴。

10.对新引进的知名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总部、研发总部、后台运营中心和结算中心等,按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额度给予两年(从登记注册之日起算)财政补贴。

11.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12.积极争取财政部、税务总局对符合监管条件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试行免征增值税政策。做好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帮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高出口退(免)税申报质量和效率。

13.建立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对引进带动性强、投资规模大、业态模式新及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服务业企业总部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特殊政策扶持。

(三)强化金融支撑

14.积极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对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15.建立中小微新兴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企业“风险池基金”,对银行向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和没有取得过贷款的中小微新兴服务业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和首笔贷款所形成的坏账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16.探索建立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

(四)抓好要素保障

17.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对经认定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在用地指标、土地出让价格方面提供支持。充分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利用老城区中存量土地、房产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经投资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项目符合条件证明文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土地使用权人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18.在经认定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内,可采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向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项目供应用地。租金价格标准可按不低于对应用途基准地价70%折算确定。租赁用地涉及招标拍卖挂牌的,若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已在租赁时实施,租赁期满符合条件的经批准可以通过协议方式转为出让土地。

19.大力引进金融创投、设计研发、信息科技、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和团队。在重点领域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或实施重大人才引进方面采取“一事一议”。

20.统筹建立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人才培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中高级人才开展国际交流、接受教育培训等。加大医疗、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

21.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人才,严格落实住房、户籍办理、社会保险、安置配偶子女、编制管理、科研经费支持、岗位津贴制度、股权和分红激励、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

三、工作要求

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抓紧研究制定本部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时限要求。相关部门要制定好三年行动计划,分年度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策划三年行动计划,分年度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

推荐访问:潼南 战略性 实施方案 【商务方案】潼南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