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17篇

时间:2022-12-03 01:15:02 来源:思哲公文网

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17篇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  略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数学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以及认知结构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1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17篇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

  略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数学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以及认知结构等等,这些素质能力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使得学生自身不仅能具备相应的数学文化知识,还能够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伴随学生的一生成长,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教师要明白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追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启迪学生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社会时代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使得数学成为人们解决日常问题的重要方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能够依靠有理有据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并以此解决数学问题。而这一核心素养的具备,则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够通过数学逻辑思维来判断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将这一思维能力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这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思维基础。数学直观想象能力则是借助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几何体及空间想象力,对事物进行相应的感知,进而通过对图形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会使得学生的直观感受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获得一定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

  感知事物的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所谓的数学意识就是指对数学知识以及相关数学问题的敏感度。学生自身具备相应的数学意识,则有利于自身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从而促使自身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而数学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一定的优化,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理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2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2.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

  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慢慢养成后,他们就具有缜密的思维,可以参与到实践中去,数学教师应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下进行知识的探究.那么如何组织小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发散思维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当然需要教师的引导,但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全权掌控课堂,而是应当提供一种“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心理驱动下,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思维的发散,为养成数学核心素养做出铺垫.如在“视图”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着手,亲自在课堂中观察发现,体验在不同视角下同一物体会出现不同的立体感.(2)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设置上,不仅要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还要考虑学生实践的长远性,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养成自觉地动手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意识,如在学习“统计”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实践,家长辅助配合,将一周或一个月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记录整理最后分类统计,这个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发散思维,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3)欣赏艺术,让学生感悟真谛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有的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交通指示牌表面的图形,进而发现有趣的图形、感知数学的美;有的是利用七巧板拼凑变换图形直至最后自己可以设计很好看的对称图形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带领学生欣赏数学的艺术之美,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智慧之所在.比如,认识分数就是一个让小学生清楚认识到数学智慧的单元,学生知道2个人如何分

  2个苹果,但是2个人分1个苹果对学生来说就有难度了.如何使得每个人都满意呢?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入分数,每个人平均分得一半就是最公平的.通过这个分数的认识让学生解决了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崇拜感,敬佩数学的智慧,进而热爱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这种数学的美是与艺术相通的,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创造的同时,还要强调数学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愉悦感,让小学生带着一定的兴趣学习数学,体会其中数学美的无穷魅力.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教师若想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就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并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加以重视。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来说,它不仅是小学生对数学认知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自身数学学习水平及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小学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那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2.3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开展具有较高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直尺,而教师则要在教室中画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照此画出一平方分米以及一平方厘米的方格,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以此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还需要依赖于他们对数学的感知以及对数学的敬佩之情,而这些不是仅靠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传授和训练就能养成的,还更需要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观察和体验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鲍玉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

  [2]王革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6)

  [3]李广德.浅谈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144.

  

  

篇二: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在小学课堂

  摘要:进入新时期,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工作者紧随国家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正在围绕课堂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诸多探索实践。其中,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素质教育,塑造学生情感价值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中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方法实践当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此为目标设计教学,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落实、夯实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之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思考习惯,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示,举一反三。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六个方面,即抽象、推理、建模、运算、想象、分析。具体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开展新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理论化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维和方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并在过程中充分展现数学本质,反映数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和思维体系。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不断变化和学习中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特征、教育价值等方面的表征因此也各不相同。在开始接触数学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实践和操作会不熟练,思维力和理解力欠缺,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遇到不小的困难。但因为数学的知识法则和解题技巧都是藏在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数学问题根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惯常现象,数学的要求和规则就藏在里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解释和表现生活中的数学奥秘,培养初步的数学感觉。三、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落实对学校教育机构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为前提,构建有效的教师培训、考核、课程模式;对于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来说,在教学时必须始终围绕培育目的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完善的知识传授,还要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使教学互动多样化。其次,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准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操作、单人竞赛等方式,使他们在老师有目的、有规律的教学设计框架下,接受数学思维熏陶。同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以各种先进科技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综合而言,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落实养成数学核心素养。1.结合生活实例启发法。在学习长度单元中的“厘米”与“米”时,不需要问学生知不知道厘米或者米是什么单位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认知程度抛出具体问题。先问学生:你知道自己或者爸爸妈妈的身高吗?学校操场跑道多少米?一根跳绳有多长?公交车的长度是多少?一个标准游泳池是多少米?从生活实例运用中,启发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单位,与真实可触摸的生活实体结合起来,变抽象概念为具体事例,变化中夯实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2.抛砖引玉扩展思维法。讲解乘除法时,老师可以先抛出思考方向:4/8=1/2,3/6也等于1/2,启发学生做类同思维思考,学生在老师思维引导下,能够想到

  5×10会等于50,那么反过来50除以5就可以等于10类似的例子,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推理、想象、分析就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

  3.实体解剖法。在传授新知识之前,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将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道理,用数学思维提取出来给学生观察开一扇天窗。比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堂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日常所见的长方体,让学生对什么物体的表面积有一个初步认识和分析,然后通过类比,启发学生领悟和理解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折叠这一物体,使其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最后,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例题解答中,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既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又能将之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行串联,由此全过程演练,充分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开阔性与思路的正确性,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思维训练和精细化教引。

  4.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师生智慧碰撞、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学生经常会涌现出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是教师课前无法预设的生成性资源。这种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使课堂更加灵动和精彩。

  综上,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的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素养的提高逐渐多样化。但无论怎样变化,课堂上落实,紧跟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终究是最有效也最实在的场所。真正通过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

  

  

篇三: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到了高年级数的范围扩大为整数分数小数这时除法运算的教学在平均分以外也要扩大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等数据分析一词及相应的素养在五年级学习平均数以后才可以教给小学生之前学习各种统计图时可以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的说法在三年级及以前应该让小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实践但在这样的实践中最好不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这种专业词汇只分别提及数据收集整理这些因为在三年级及以前课标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小学生初步习得这些核心素养就具有了相应的也就获文化基础同时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主发展的步伐得了初步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一定牵强附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6个素养,分别是: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小

  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高中应该是相通的,不需要再行研制,

  这里通过一些案例,主要讨论了数学学科6个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

  落实的问题.期刊代号:G392

  分类名称:小学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7年05期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

  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相当丰富,核心素

  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教育部立项研究的核心素养,

  包括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是

  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结果,教育部已经于2016年9

  月13日公布并征求意见;高中近20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

  经告一段落,预计结果会在2017年第一季度随《高中课程标准(修订

  稿)》的公布同时出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

  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文

  化基础的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

  与及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

  核心素养虽然目前尚未公布,但从目前的研究看,主要包括以下6个

  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

  算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高中应该

  是相通的,不需要另起炉灶、再行研制,也即: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与高中是相同的,也是上述6个.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学科的6个

  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也附带涉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

  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上

  述6个核心素养的定义,或者说“解释”如下所示.

  “数学抽象”是指

  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

  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

  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

  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

  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

  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

  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

  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

  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

  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

  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

  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

  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

  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

  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

  象知识的素养.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

  进行推断,获得结论.

  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

  有密切联系的.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分为三组,而且可以用下面的一段

  话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

  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这是因为,直观想象也是一种数学抽

  象,数学运算也是一种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数学建模.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上述6个核心素

  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精髓.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落实呢?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笔者有下面一些

  思考,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有识数、运算、图形、

  几何和推理,还有一点统计.“数”的概念形成依靠抽象,“图形”的概念

  形成也依靠抽象.例如,“5”是从5个野果、5条鱼、5颗石子等客观事

  物中抽象出来的;“圆”是从太阳、月亮、车轮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

  的.客观世界中并没有抽象的“5”和抽象的“圆”,数学的研究对象其实是

  人类思维的产物.“抽象”一词本身也是抽象的.到小学几年级可以在教学

  中对学生说“抽象”一词?这是一个可以研讨的问题.笔者觉得,从小学

  一年级起就可以,例如,在讲“5”和“圆”的概念时,就可以说上面的那

  些话,自然就带出“抽象”一词.在教师第一次或第二次讲“抽象”一词时,

  学生未必理解,可能只是生硬地接受;但是多次以后,学生慢慢就体

  会、理解了.小学生对“抽象”一词的理解,也许更多地靠数学课,而不

  是靠语文课.

  “逻辑推理”一词及相应的素养也是从一、二年级开

  始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起初可以只说“推理”,到高年级条件成

  熟时再表述为“逻辑推理”.例如,计算9+3=12时,有一个先把3拆成

  1+2的过程,再得出9+3=9+1+2=10+2=12.这种“算理”其实就是一种

  “推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逐渐接触一些稍复杂的推理.

  “数学建模”的素养在三年级以后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小学阶段

  可以不出现“数学建模”的说法,只说“模型”或者“类”等,最初甚至可以

  只用“一般形式的表达”的说法.例如,在学生学到加法交换律、乘法交

  换律时,可以说“这是对于所有的数都正确的等式,是普遍的规律,这

  是数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到高

  年级学到“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公式时,可以进一步

  说“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也称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

  “直观想

  象”一词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因为它其实是“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

  缩减字数的结果.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直观想象”一词,

  起初只分别用“直观”“想象”的说法,把相应的素养教给学生,到高年级

  再视学生的情况结合实例分别用“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说法.

  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附录2”中的例32是:

  观察图1(《课标》中的图8):

  请在图2(《课标》中的图9)中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

  图形:

  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

  物,但是要避免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部分失去培养学生

  “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

  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数学

  运算”一词及相应的素养可以较早教给小学生,起初可以只说成“运

  算”.“运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但由于小学生很早就学习了加法、减法

  等具体的运算,所以对“运算”一词他们并不陌生.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

  不但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快慢,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

  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上面曾经举过一个9+3=12的例子,下面再简单

  说说除法运算的例子.在中低年级,数的范围局限在非负整数,除法只

  表示“平均分”,教学比较单一;到了高年级,数的范围扩大为整数、

  分数、小数,这时除法运算的教学在“平均分”以外也要扩大到“除法与

  分数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等.

  “数据分析”一词及相应的素养

  在五年级学习平均数以后才可以教给小学生,之前学习各种统计图时

  可以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的说法.在三年级及以前应该让小学生经

  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实践,但在这样的实践中最好不提“数

  据收集”“数据整理”这种专业词汇,只分别提及“数据”“收集”“整理”这些

  词.因为在三年级及以前,《课标》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数据蕴含信

  息”.

  小学生初步习得这些核心素养,就具有了相应的文化基础,

  同时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主发展的步伐,也就获得了初步的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

  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

  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

  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

  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

  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

  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

  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周长”的教学

  中传授或者渗透“数学抽象”的素养.“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四

  个核心要素——封闭图形、外围、一周、长度(数量).教师如果从特

  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概括、理解了周长的

  这四个核心要素,笔者觉得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抽象”

  的素养.但是笔者在听课时曾经听到教师说“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

  的周长”这样的话,这就把“一周”与“周长”混淆了,周长是一个数量,

  摸是摸不出来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是以正确的知识传授为载

  体的.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41个人两两握手问题”的教学中传授

  或者渗透“逻辑推理”的素养.例如,教师让学生从2个人两两握手、3个

  人两两握手开始思考,再到4个人、5个人两两握手等.在思考中,学

  生很快就会总结出“n个人两两握手,一共握了次”的规律.教师只要稍

  加提炼,说“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渗透了“逻辑推理”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植树问题”的教

  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归纳,植树问题一共就

  分为那么几“类”: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只有一端种、围成一圈种.

  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模型”“建模”等词汇,而用通俗的“类”来代替,也

  同样渗透了“数学建模”的素养.在某些小学,如果时机成熟,教师也可

  以说:这样的“类”,在数学上也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再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数加减法”等运算的教学中渗透“数学运算”的素养.

  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做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后,

  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教师在适当火候因势利导、提炼总结,

  表述出:“两个数做加减时,每一次加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小数点对

  齐后,十分位的单位都是0.1,百分位的单位都是0.01,等等.”这就把

  运算程序的教学提升到算理的高度,从而也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

  了“数学运算”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教

  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的素养.教师在展示实物,并提出“如何求一个长方

  体纸盒的表面积”的任务后,不应急于剪开该纸盒,而应引导学生观察

  长方体纸盒,逐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长方体纸盒上、下、前、

  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该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然后剪开

  纸盒,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检验刚才的结论.这

  样的教学过程,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直观想象”的素养.如果能

  够引导学生建立纸盒实物、立体图与展开图中各个面的对应关系,就

  更好了.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阅兵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据分析”

  的素养.在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中,数据最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比

  如,教师可以在播放阅兵仪式的录像片后,在黑板上展示阅兵中相关

  的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阅兵式要求每分钟走112步,

  1步长75厘米,问:平均1秒走多少米?再如,劳模方队的长度是

  27.9米,检阅区的长度是96米,问:劳模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少秒?

  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数

  据分析”的素养.

  最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借“阅兵仪式”“劳模方

  队”顺便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所以,依托学

  科教学,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地.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从“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都有必要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究竟在哪里?现在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中,在认真地研究、表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时,将会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篇四: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三维目标的升级,核心素养培养适时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是数学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1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

  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同时又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来完成知识基础的教学。小学的整个跨度比较大,所以在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认知水平都有很大的区别,老师要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在数学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为教学的基点。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其阶段性比较明显。部分老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比较强,并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出发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有些老师想当然的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设计教学的过程,但事实上这种教学设计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老师可能认为比较简单可以一带而过的东西,在学生眼里看来是比较难的,所以老师要放慢教学的节奏,尽量把每一个细节讲通讲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小学就是为学生打基础的时期,所以老师的教学也应该要从基础开始,要引导学生去仔细的观察事物,能够在现象当中去挖掘本质,让学生从内里形成可持续的学习动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当中的概念和定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新旧知识之间做好衔接工作。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日常生活,无限的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才会更加轻松。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创造生活体验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数感”一词,是指对数的理解。它不仅包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包括对数学符号或数学图形的理解,它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法的发展和实施,改变了当前的教学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体验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进一步提高数字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认识11—20》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生活体验场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字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以数数棒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数字1—10,督促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数字,唤起学生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除了10以内的数字,你还听过其他的数字吗?”学生说出了一些10以上的数字。教师引导他们先把10捆绑起来,然后再数其他数字,让他们直观地感觉到10这个数字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初步建立起数字感。

  2.2运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概念不仅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的基本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数学学习的氛围中。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概念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教学生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学生们立刻进行了比较,认识清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为了加深印象,在刚才的两幅图下面写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比较性教学氛围中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解公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数学学习效率。

  2.3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常言道,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可见形和数对于几何直观和微观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能够带领学生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下,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在实现高效教学目的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不断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课上,数学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0.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0.1这个小数的认知与理解。很多学生看到0.1后,能够回答出这个数非常小,但当教师提问它到底有多小时,他们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随后,数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将线段平分成10份的同时,告知学生整条线段的长度如果是1,那么其中一小段就代表0.1,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线段的长短来认识0.1。数学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刚才的图形中表示出0.3或者0.7,促使学生能够将形与数结合起来,在理解小数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几何直观素养。

  2.4注意改变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吸收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整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否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小学数学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许多教师喜欢通过提问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体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对称现象,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注重提高自己对提问方法的趣味性,根据学生对提问的反馈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想要落实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思考的氛围,尊重学生相

  信学生,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符建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新教育》2019年第9期;

  2、聂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4期;

  3、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4期。

  

  

篇五: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核心素养思

  想

  摘要: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保证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将核心素养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思想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和思维结构体系,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总体进步和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找到数学课堂与核心素养思想的融合点,促进学生的总体进步。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践行核心素养思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践行;方式;分析

  前言:小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思维意识相对不足,学习经验相对较差。因此,教师为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要主动创新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在思维意识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践行核心素养思想,会让学生取得总体学习成效的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思想,系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接受素质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得到不断强化,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能力。教师运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会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激活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思想,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做好铺垫。[1]例如:在有关“认识图形”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依据简单图形促使学生想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方式会直接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首先指

  引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随后设置“图形世界”教学情景,引进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探索四种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情境中可以实际指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方式,剪裁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增进对不同图形的了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二、应用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强化数学学习成果。游戏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较为喜欢的项目,教师融合游戏完成数学课堂的教学,会直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完善学习思维[2]。例如:在“加减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小兔蹦蹦”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小兔子,教师出不同的题目,让小兔子完成计算,若小兔子回答正确,则继续向前跳跃相应步数,若小兔子回答错误则向后跳相应步数,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测量不同学生跳跃的距离,以此评判在游戏中获得优胜的同学。教师应用游戏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会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得到提升。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会保证学生之间相互弥补不足、相互总结数学学习经验,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合作学习过程会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强化学生的数学情感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3]。

  例如:在有关“分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分数知识与小数知识总结完成教学,让学生探索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通过逻辑推理能力的不断强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认知分数、了解小数,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增强。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思想,会保证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教师运用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游戏的方法,会激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活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让学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进合作学习方式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取得上述学习成果之后,仍需对教

  学方法进行继续探索,在课堂内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总结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找到核心素养思想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点,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综合进步,让核心素养思想促进学生取得综合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总体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靖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70-71.

  [2]孙靖.浅探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09):23-24.

  [3]李鹏图.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20(08):65-66.

  

  

篇六: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附录2中的例32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但是要防止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局部失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word

  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近两年,各种媒体上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相当丰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教育部立项研究的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或者说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一个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开展、社会参与、文化根底〞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以文化根底的积累和自主开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与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目前尚未公布,但从目前的研究看,主要包括以下6个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高中应该是相通的,不需要另起炉灶、再行研制,也即: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是一样的,也是上述6个.本文主要讨论数学学科的6个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也附带涉与学生开展核心素养.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自主开展、社会参与、文化根底〞三个方面展开,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以文化根底的积累和自主开展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参与与互动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根本特征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上述6个核心素养的定义,或者说“解释〞如下所示.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如此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文档

  word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展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良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根底上,依据运算法如此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如此,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展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展推断,获得结论.

  这6个核心素养并不是相互别离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笔者认为,它们可以分为三组,而且可以用下面的一段话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开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开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开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素养.这是因为,直观想象也是一种数学抽象,数学运算也是一种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也是一种数学建模.

  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上述6个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精髓.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呢?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笔者有下面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有识数、运算、图形、几何和推理,还有一点统计.“数〞的概念形成依靠抽象,“图形〞的概念形成也依靠抽象.例如,“5〞是从5个野果、5条鱼、5颗石子等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圆〞“5〞和抽象的“圆〞,数学的研究对象其实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抽象〞“抽象〞一词?这是一个可以研讨的问题.笔者觉得,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可以,例如,在讲“5〞和“圆〞的概念时,就可以说上面的那些话,自然就带出“抽象〞“抽象〞“抽象〞一词的理解,也许更多地靠数学课,而不是靠语文课.

  文档

  word

  “逻辑推理〞一词与相应的素养也是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起初可以只说“推理〞,到高年级条件成熟时再表述为“逻辑推理〞“算理〞其实就是一种“推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逐渐接触一些稍复杂的推理.

  “数学建模〞的素养在三年级以后就可以教给小学生,只不过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数学建模〞的说法,只说“模型〞或者“类〞等,最初甚至可以只用“一般形式的表达〞的说法.例如,在学生学到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时,可以说“这是对于所有的数都正确的等式,是普遍的规律,这是数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到高年级学到“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公式时,可以进一步说“这种一般形式的表达,也称为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

  “直观想象〞一词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因为它其实是“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缩减字数的结果.笔者觉得,在小学阶段可以不出现“直观想象〞一词,起初只分别用“直观〞“想象〞的说法,把相应的素养教给学生,到高年级再视学生的情况结合实例分别用“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说法.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附录2〞中的例32是:

  观察图1〔《课标》中的图8〕:

  请在图2〔《课标》中的图9〕中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图形:

  对于该例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但是要防止在一开始就展示实物,因为那样会局部失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机会,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含量,应该让学生在说出答案之后观察实物,作为对学生思维结果的“验证〞.

  “数学运算〞一词与相应的素养可以较早教给小学生,起初可以只说成“运算〞.“运算〞本身虽然是抽象的,但由于小学生很早就学习了加法、减法等具体的运算,所以对“运算〞一词他们并不陌生.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但需要关注学生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快慢,更要关注其运算方法的选择和对算理的了解.上面曾经举过一个9+3=12的例子,下面再简单说说除法运算的例子.

  文档

  word

  在中低年级,数的X围局限在非负整数,除法只表示“平均分〞,教学比拟单一;到了高年级,数的X围扩大为整数、分数、小数,这时除法运算的教学在“平均分〞以外也要扩大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与比的关系〞等.

  “数据分析〞一词与相应的素养在五年级学习平均数以后才可以教给小学生,之前学习各种统计图时可以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的说法.在三年级与以前应该让小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的实践,但在这样的实践中最好不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这种专业词汇,只分别提与“数据〞“收集〞“整理〞这些词.因为在三年级与以前,《课标》只要求学生“感受、体会数据蕴含信息〞.

  小学生初步习得这些核心素养,就具有了相应的文化根底,同时也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自主开展的步伐,也就获得了初步的学生开展核心素养.

  我们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要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建构孤立地谈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核心素养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别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数学核心素养虽然是教学中的精髓,但是不能脱离知识“肉体〞而存在.核心素养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而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认识周长〞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数学抽象〞的素养.“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四个核心要素——封闭图形、外围、一周、长度〔数量〕.教师如果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概括、理解了周长的这四个核心要素,笔者觉得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抽象〞“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周长〞这样的话,这就把“一周〞与“周长〞混淆了,周长是一个数量,摸是摸不出来的.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是以正确的知识传授为载体的.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41个人两两握手问题〞的教学中传授或者渗透“逻辑推理〞的素养.例如,教师让学生从2个人两两握手、3个人两两握手开始思考,再到4个人、5个人两两握手等.在思考中,学生很快就会总结出

  “n个人两两握手,一共握了次〞的规律.教师只要稍加提炼,说“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逻辑推理〞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归纳,植树问题一共就分为那么几“类〞“模型〞“建模〞等词汇,而用通俗的“类〞来代替,也同样渗透了“数学建模〞的素养.在某些

  文档

  word

  小学,如果时机成熟,教师也可以说:这样的“类〞,在数学上也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小数加减法〞等运算的教学中渗透“数学运算〞的素养.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做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索、讨论.教师在适当火候因势利导、提炼总结,表述出:“两个数做加减时,每一次加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小数点对齐后,十分位的单位都是0.1,百分位的单位都是0.01,等等.〞这就把运算程序的教学提升到算理的高度,从而也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学运算〞的素养.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学中渗透“直观想象〞的素养.教师在展示实物,并提出“如何求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外表积〞的任务后,不应急于剪开该纸盒,而应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纸盒,逐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长方体纸盒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该长方体纸盒的外表积〞;然后剪开纸盒,在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前、后、左、右,检验刚刚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直观想象〞的素养.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纸盒实物、立体图与展开图中各个面的对应关系,就更好了.

  再例如,教师可以在“阅兵问题〞的教学中渗透“数据分析〞的素养.在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中,数据最好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播放阅兵仪式的录像片后,在黑板上展示阅兵中相关的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阅兵式要求每分钟走112步,1步长75厘米,问:平均1秒走多少米?再如,劳模方队的长度是27.9米,检阅区的长度是96米,问:劳模方队通过检阅区需要多少秒?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也渗透了“数据分析〞的素养.

  最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借“阅兵仪式〞“劳模方队〞顺便进展思想教育,进展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所以,依托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地.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从“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都有必要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终究在哪里?现在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中,在认真地研究、表述各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时,将会进一步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文档

  

  

篇七: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

  效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入领会数学知识、提高思维深度,且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做好教学训练,让学生学会动脑,从而懂得数学的内涵,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还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如进行口算和笔算等,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内化,并将其用到实际生活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教育部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计课堂游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并且依据学生的个性、爱好改进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学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化地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

  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其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都不成熟,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都习惯用形象思维。而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习难度大大降低,通过兴趣的引导,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注意的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情境是把课本中的知识直接具体化。但是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存在差异性,当教师依靠道具把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后,只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对比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发现两者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要发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不同点。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是:一斤苹果5块钱,一斤橘子3块钱,如果要买一斤苹果、一斤橘子,请问需要花多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是:小王的妈妈给了小王10块钱,让小王自己买一些喜欢的水果吃,小王可以只买苹果,也可以只买橘子,还可以两种都买,因此小王该如何花费这10元钱呢?这就是数学知识和真实情境的差别。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让教学情境同生活密切

  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重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提高,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性,在教学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寒暑假,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或冬令营,在活动中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学生通过参与游戏,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数学教师要主动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组织探究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美术知识,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还能够让雪生发现数学知识的独特之处,发现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开展教学,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结合,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还要优化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丽芳.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刍议[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2):110.

  [2]于亚辉.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才智,2020(5):145.

  [3]王立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9,15(13):162-163.

  

  

篇八: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数学核心素

  养的策略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数学改革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是有效落实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内容范围很广的数学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或被认可的定义。但总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落实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落实的一些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上,有很多优点,比如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小组合作交流,等等。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数学概念理解,教材往往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准确性的理解,造成概念理解不清,出现解题错误。最后会影响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1.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2、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材里对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是比较笼统的,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像2、4、6、8……这样的数,也叫偶数;像1、3、5、7……这样的数,也叫奇数。所以,整数0还是不是偶数呢,就

  让人模糊不清了,对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而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定义偶数的: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这样一清二楚。所以,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是,就采用了人教版本的说法进行偶数和奇数概念的教学,直接清晰地呈现数学概念,

  2.注意知识系统性的教学

  北师大版教材还有一个更大的不足,就是把一个整体、系统的知识割裂开,让人难以适从,初衷是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但殊不知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更费劲,往往前面的知识还未掌握好就搁下了,再过了一个学期或一两个单元,再来学习同单元的知识,割裂知识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比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本来属于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里的知识,但教材把它编入了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这单元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采用了人教版的教材编写顺序进行教学,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放在第三单元一起教学。

  二、关注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成绩以及自身数学素养高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思考,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会更进一步,也不远走得更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判断、概括等等,而不是学习简单的模仿,机械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沿着一面墙,用篱笆围一个梯形形状的养鸡场,已知篱笆长30m,梯形8m,求养鸡场的面积。这是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因为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但这道题只知道梯形的高,梯形的上、下底是求不出来的。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可能有不少学生能够听懂,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束手无策了。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题中还差哪些条件?能不能求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如果不能,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能不能求出?知道了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面积是不是可以求出

  来了?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画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上、下底与高,这样一清二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当然学生思路卡壳时,适时给学生点拨,引导他们变换思路,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课内外结合,重视数学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除了在学校的环境中学习外,家庭、社会环境的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在生活中“悟”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就可以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看商品的价格,选购更划算的商品,称蔬菜的重量,计算商品的价钱,等等。又如,在做饭时,和孩子一起商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才能更快做饭,炒菜。让孩子统筹安排时间,感受数学应用的魅力。像这样,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渐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会用数字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形成数学观念,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2]。

  2.在家里“做”数学。

  “做”数学可以是在家长的指导下,和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模型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

  起玩七巧板、搭积木、转魔方、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等等。又如,在教学五年级《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多种长方体和正方形的展开图,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物征。通过做中学、玩中学,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动力操作能力,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3]。

  3.在生活中“用”数学。

  有用的数学才是最有趣、最有魅力的数学。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很大程度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生活中“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在街上买水果时,和孩子一起商量100元钱能够买哪些水果,各买多少千克,或者买哪种水果比较划算;去旅行时,和孩子一起规划旅游路线,一起订购酒店、车票、门票等,怎样做到省钱、方便、快捷。等等这些,孩子会非常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这些任务,他们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能体现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的学习,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祖国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2001.

  [2]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曾万强.谈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31-232.

  2

  

  

篇九: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三年级数学组高雪梅一、重视探究活动,发展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究、创造并应用数学的过程,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特别是现实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真正面对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关键能力。让学生不仅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二、合理提出猜想,培养创新精神,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什么的环节中,一般都先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不满一格的迁移合成一格,再经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是怎样的,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验证猜想的结果。但我想其实猜想可以更大胆一点,课前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紧接着就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阐述猜想的理由,一定会有学生猜它的面积计算是邻边相乘,但肯定有聪明的孩子反驳,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从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想起,可以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乘高,接着去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会更灿烂地绽放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2022年3月23日;

  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四、强化推理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归纳类比、判断、证明的过程,它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效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重视强化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数感,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形结合也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使抽象的数概念形象化,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的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形成数学的模型,建构数学知识网链,发展数感。

  六、关注情感体验,培养自信心,渗透核心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常说:“给儿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

  感、自尊感,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成功的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机,而且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养成他们健康的人格。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尤其是对那些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的学生,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理想的发展。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重点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不是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引导归纳总结;重点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而是实施变式训练;重点不是肤浅复制教材,而是注重思维训练;重点不是学生语言表述,而是加强能力培养。每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2年3月23日;

  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砥砺前行!2022年3月23日;

  

  

篇十: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

  略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当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不是培养传统的教学能力,也不是知识的单方面提高。它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直以来,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1导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数学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以及认知结构等等,这些素质能力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使得学生自身不仅能具备相应的数学文化知识,还能够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水平,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关数学逻辑思维品质以及关键的数学能力。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则是能够帮助其理解数学知识,并解决数学问题的相关技能。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本身而言,其内容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意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等,而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之间也是有其内部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品质与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3.1加强数感培养,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意识

  数感是理解数字和数学运算意义的能力,加强数感培养有利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意识,激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采用估算、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数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事物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用数学方式思考实际问题。如在讲授元、角、分定义及换算关系时,可以通过不同单位兑换、计算总额、模拟购买物品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元、角、分的含义,以及兑换关系和简单的加减计算等。又如在讲授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书本、课桌、教室等物体的长度、重量等进行估算,也可以给出具有迷惑性的大小对比关系,比如90厘米和1米的长度大小对比,100秒和2分钟的时间长度对比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2凸显学生主体,强化解决问题体验

  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都要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与学生体验直接相关,因此教师要注重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的眼、手、脑等活动起来,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体验。角的度量在解决角的基本构成基础上,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活动的角,然后在纸上转动,并按照转动的痕迹,画出几个不同的角。在转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固定端点和一边,转动另一边,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个环节,基于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对操作的要求进行规定。学生不仅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对角的形成、角的大小形成了直观的认知,丰富了学生体验,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知也不断强化,从而为角的度量进行有效的铺垫。

  3.3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意识,不仅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也是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数学意识的具备能够让学生从数学问题的表象看到本质,使得学生能够理清数学问题内部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

  学问题的效率。而教师若想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尽力做到两点:一是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二是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而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则能够使得生活与数学得以紧密结合,进而促进小学生感知数学的能力获得提升,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3.4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短期内是无法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要坚持并且全面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思想。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直接让学生记忆公式、概念,关于数学计算也仅仅教授学生解题方法,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公式,却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领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建立数学思维,仅仅从浅层次了解了数学知识。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则需要从本质上让学生掌握知识,深刻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教师不能仅依靠课堂讲解,还需要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从而掌握有效的数学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3.5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开展具有较高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直尺,而教师则要在教室中画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照此画出一平方分米以及一平方厘米的方格,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以此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6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包含社会价值取向的学科,教师在加强知识和技能教授的同时,也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渗透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着力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思考、提问、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体验探索知识时的神秘与新奇、遭遇挫折时的痛苦与磨炼、获得成功时的愉悦与自信,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应考的被动局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家轶闻趣事等知识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奥妙和美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是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庄国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9):73-74.

  [2]施飞.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2):57.

  [3]林云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9(25):39-40.

  [4]张静.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3):31.

  

  

篇十一: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与强调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切实的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加具体、深刻的要求。在教育改革进程推进速度逐渐加快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领域愈发关注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以及教育方式的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立足点,采取高效的教育手段落实教育工作,努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在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阶段,采取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行业领域发展与变革的必经之路,是各个科目教师共同面临的新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着重应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学习理念,传授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用心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课程有许多内容都较为简单,许多学生会因此掉以轻心,用忽视的态度面对数学课堂以及教师所布置的数学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要引导学生摆正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还要使学生时刻用严谨、严肃的态度面对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自觉预习数学课程,在上课期间,教师要采取合适教学方法,督促学生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在课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合适的数学作业,使其能够在课下继续发散思维,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找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数学平面形状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使其能够对这部分知识有基础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用认真的态度面对课堂,也可以为学生讲一些数学小故事,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当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关于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数学复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勤于练习,养成时常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贯彻生本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要时刻秉持生本理念,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问题探究,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方案规划以及设计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况,选取最为适合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对其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从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与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融合,从而灵活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具体的探索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能够准确的找到其中的重点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对数学知识以及问题有更加深层的理解,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授过程为例。教师在针对这一节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时,可以应用启发型数学教学方法,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关系进行假设,并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测量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数值,促使其自行证明自己假设的正误。利用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其逐渐形成猜想、假设、论证的数学解题与思维习惯,强化其主动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之后教师再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演示自己做出的拼接过程,并利用字母进行代数,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应用此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后续的数学解题过程中更多的将数字、图形进行结合,达到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细致的分析数学教材当中的具体内容,以此为基础为学生设立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依照自己平时在生活当中的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有效强化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在超市购物时,许多商品的价签都是小数,结账时需要对商品上的小数价格进行加减,当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屏幕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课程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记录家中的收支数目或者自己制作记账本,记录自己的零花钱支出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理性支出的生活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攀升,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灵活、合理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面临的各项问题,还可以具备优质的创新思想、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促使其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蒙玉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转型分析[J].读写算,2020(26):173+175.

  [2]仝艳芝.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19):134.

  [3]辛兵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14):94.

  [4]赖秀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52.

  [5]陈丹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探析[J].新课程,2020(08):28-29.

  [6]季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20(03):70.

  

  

篇十二: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最基础的一部分,对每个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学生成绩上,更主要的是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这一阶段,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基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案例,对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叙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所指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或者是传统的数学解答能力,而是以学为基础,在数学基础技能上的升华。小学的数学核心素养所传达的是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是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期间学生核心素养的常见问题

  小学生核心

  素养的培养方面所涉及的不只是要自如解答数学题和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与此同

  时还包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质疑题目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观念。由于小学数

  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渗透与小学教

  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现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落实新时期教

  育课程改革教育目标的需要。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习惯于沿用“灌输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仅仅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

  养的培养局限于课本,最终无法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一)让小学生自主发掘数

  学教学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掌握识数、测量计算、统计数据等

  数学基础技能和学习方法,以及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的

  认识。

  举例来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自

  主运算计算公式,可以自主计算出正确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合

  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学目的。其能够有效提升

  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和推理解题能力,小学生不断累积数学活动经验能够有效达

  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教师主动营造相关教学情境

  小

  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较繁琐,通过逐步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增强

  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自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孩子们的后期学习提供

  有力前提保障。对于此,小学数学老师就要按照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与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结合,在上课时为小学生创设出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实现成功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举例来说,在学习《平移

  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将两支笔自半空抛至桌面,做

  自由落体看它们形成什么图案,然后学生们就会纷纷开始做测试,在一定程度上

  带动了课堂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能够有

  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把自己抛出的笔形成垂直或平行状况展示给

  学生看,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通过将数学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其中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数学教学实践

  多开展有关数学的实践活动也能在极大程

  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形象思维能力,数学知识

  具有较强理论性和逻辑性,教师如果没有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学生将会很难充

  分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对于此,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期间要设计相应的数学实践

  活动环节,通过进行一些的数学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掌

  握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数学内容时,课本指出

  “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长无关没有关系”。可是多数小学生在具体学习期间很难

  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此,数学老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带动学生对

  这一含义进行理解。老师嘱咐学生将一张纸裁出几个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这些

  正方形,学生会发现这些正方形大小都有,但每个角都是90°。由此一来,学生

  通过实际实践便可以领悟到所谓“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长无关没有关

  系”。

  (四)强化学生数学相关技能

  培养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的

  基本教育,数学内容主要有数学定量、含义性质以及公式法则等,对此常见的就

  是依托图画解决问题的技能。举例来说,在学习《乘法》这一内容时,老师对学

  生进行设问:游戏火车有6节车厢,一节可坐下3个儿童,问火车共能乘坐多少

  儿童?此时老师再借助多媒体设备,放映与问题相符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反复的

  计算大致了解数学计算思路。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可以使用图片举一反三,对

  学生设问多种类似问题,让学生用相同的解答方法解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乘法

  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五)改变传统学习形式

  现阶段,小学老师

  在开展教学期间仍然受到老旧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依旧提醒学生要死记

  硬背,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只会让不断简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深入理解知识

  的真正内涵。

  举例来说,在教学“正方形”相关内容期间,老师要求全

  班同学在一个长8cm、宽4cm的方框中画一个正方形,很多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

  的画出来,并计算出其面积为1、4、9、16等。之后老师再让学生画出面积不能

  为1、4、9、16的正方形,让学生思考有哪些符合老师要求的画法。整个教学过

  程,不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巧用绘图,

  观察、操作、分析和思考,真正发现正方形的特征,改变原本的教与学方式,创

  新正方形画法,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培养。总之,通过使用这类型的教育形式,能慢慢提

  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小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其养成爱思考的好习

  惯。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将人文底蕴与数学科学精神相结合,不断的

  提升自身的素质,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开拓学生的思

  维,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

  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04期

  

  

篇十三: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谈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落实

  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展现出“通用性”、“长效性”、“思维性”,能够展现出“通用性”,才能够让数学教学为学生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完成生活探究活动提供支持。能够展现出“长效性”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有积极地表现。当然,能够展现出“思维性”才能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双减”教育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优化这些基础性学科的教学。在这一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实践与探究。我认为,我们积极地应用课堂有效性评价,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就可以满足这些教育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方法

  在当前的“双减”教育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不是影响力越来越小,恰恰相反,人们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依赖度。借助高效化课堂教学的构建,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产生情感共鸣,接受更多的教育资源,既接受他人的支持,也不断地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以说,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学生、学生家庭、教育空间实现优化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呢?我认为,首先要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作为方向,要将有效性评价作为载体,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将提升教师的主导价值作为保障。小学数学教学具备“通用性”、“长效性”、“思维性”,学生、学生家长对于数学学习都有极高的认可度,以核心素养教育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以科学化的评价方法来帮助学生生成内驱力,显然有助于实现“双减”教育目标,当然还有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习者。

  一、抓住“错处”实施指导性评价

  为什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大量的“学困生”,在我看来,虽然与“难学”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是会遇到“挫折”,而他们不具备有效处理这些“挫折”的能力,或者是难以在“挫折”中改变情绪。尤其是对于喜欢被夸奖的小学生,得不到关注、总是遇到困难、得不到认同、得不到成功感,都会让小学生生成厌学情绪。当然在小学生生成厌学情绪之后,小学生必然会陷入低效化学习,在心理养成方面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此时有效性评价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我们不要简简单单帮助学生“纠错”,马上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要将其当做一个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一个切入点。此时我们抓住“错处”实施指导性评价较好。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四年级是学生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量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较大,竖式计算很容易出现错位的情况。一般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会先从基本的乘法进行推导,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基础上,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相对容易明白竖式之间的关联,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会在百位数乘法计算中出现错位、重复计算等问题。这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并细致地观察学生容易出错的点,注重语言上的表达,用“你对题目的理解和算法都较为明确,只是在计算时你需要再细心一点,加油,老师相信你可以成为计算小达人”之类的激励性评价。

  二、展现“语言魅力”引发学生思考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成为语言大师,在开展课堂有效性评价活动时,语言是最主要的媒介,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最让学生厌烦的其实就是“枯燥”,而在构建本色化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又不能让其失去“理性”。在解决这种问题的过程中,最适宜的方法还是展现语言魅力。我认为,恰当的应用语言,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快速的实现情感、思想的对接,还能够让小学生生成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在推进有效性评价活动时,我们可以借助语言魅力的展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优化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小学生变得自律,因为此时我们可以触动学生的内心。“心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脑动”、“身动”。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8+2=10,他还振振有词地说:

  “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一共买了8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10,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在小小的幽默一下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他们也会成为错误的捕捉者,在自己的同伴出现相同的问题之后,他们会迅速的转变为小老师。因为不断地受到触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也会不断地优化。

  1.关注“差异性”实施贴合学情的评价

  学校教育工作其实是一种养成工作。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会从多个方面来影响学生,进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学生天生不同、需求不同、智能不同,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因此,我们既需要分析学生整体的差异性,也需要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如不同学段的学生应用的整体评价方式应不同。我们可以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进行直观化的评价,为学生贴小星星,直接夸奖他们“你真棒!”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做支持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闯关游戏,学生每收获一点成功,屏幕上就会显示:你是数学小能手、你闯关成功了真棒、你真是个小天才……当然,我们还会让学生自己参与自评活动,借助卡片评价以及一些课题教学实录来为学生制作美篇,此时学生会因为参与评价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而因为课内评价的延伸,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也会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当前的“双减”教育背景下,这种可以满足差异性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积极地应用有效性评价,来优化课堂教学,此时我们才能有效地的推进“双减”政策,有效的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周代宗.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谈谈小学数学与德育并重的课堂设计[J].董金华.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分析[J].张丹.考试与评价.2013(04)

  

  

篇十四: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

  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随着当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落实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简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以及直观想象等方面得以呈现。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概念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之中应用。因此在对问题的分析时,应该系统地、有条理地进行,再逐渐深入。在人们实际的生活之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有着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对问题实现更好的思考。数学的建模就是对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作用。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运算和分析是基本的素养,就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而言,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核心素养并不是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化以及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趋于表象,没有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策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深受国内外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这也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的教学和学习,是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数学核心素养加以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自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范畴内被提出,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有机遇的同时,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主要是以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这一举措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而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过程。

  (一)重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数学建模对于很多的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的学科来讲,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它可以将问题以直观方便的形式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线段的方式对问题实现更好的解答。采用图形对公式进行表达,这就是简单的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对数学建模实现有效的落实,长久以来就会使学生养成应用符号的语言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习惯,落实数学的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推理能力

  对于任何的事情而言,都不应该仅仅注重结果,过程同样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过程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体现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能说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解题的过程,明白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很多学生可能都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过程却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解题的过程完整表述。

  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有效的检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对解题的过程连贯充分表述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训练。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其养成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整个解题过程的思路通过语言的形式加以展现[2]。这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将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落实。

  1.借助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而数学的知识又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尤其是一些几何知识,学生如果只对概念进行学习,就很难对这些知识实现有效的理解,在小学生的头脑之中也就不会形成直观真实的图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借助有关的教学工具或者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实现有效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图像,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3]。

  例如:教师可以用粉笔盒对正方体的结构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形状以及其他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一些物体,在对其他的形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进而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1.

  采用数学文化知识创新教学的策略

  数学这一学科并不仅仅与数字以及图形相关,它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十分有趣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数学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讲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数学教学模式,用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没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将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进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落实,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良好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合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主要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关系,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由此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发展个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善于选择或羞于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并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针对不同问题和知识点,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概论[J].考试周刊,2018(83):68

  [2]李新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设[J].读与写,2018(27):128

  [3]王宇.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68):90

  

  

篇十五: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

  摘要:近几年,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教学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核心素养。数学在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有效的数学教育不仅能为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能促进学生实现未来发展目标。核心素养不僅仅着眼于现实教育,更重要的是放眼于未来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将数学课堂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所面临的一项关键课题。本文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从核心素养内涵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体现了较强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六个维度,即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自身应该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解读,在日常教学中寻找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之间的结合点,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运用形象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主要内涵是学生从抽象化的角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逐渐形成的状态当中,很难直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学抽象素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经历“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例如,教师讲解到“克和千克”这个部分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超市购物。教师可以准备一袋大米,和一个秤,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教师扮演购物者,学生需要通过根据教师想要购买的大米的重量,

  用秤称量出相应的重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从直观的角度对克、千克这样的质量单位形成认知。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都存在差异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侧重于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思维的互相启发和碰撞中得到逻辑推理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圆柱与圆锥”这个部分时,包括圆锥体积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对学生划分小组,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尝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有的学生从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入手,分析其与圆锥体积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有的学生将找出影响圆锥体积的因素作为着手点等。学生互相讨论中,能使其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包含较多的几何知识。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几何知识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形成直观想象素养的目标,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更加多元化的元素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1]。例如,教师讲解到“图形的运动”这个部分时,涉及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如果教师一味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概念相符的形象化图形运动过程。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升国旗”的动画,使学生能直观理解平移的概念,播放一段指针在钟表上运动的动画来讲解旋转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符合这节课的数学知识点。

  四、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一项重要模块。在小学阶段,数学建模的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逐渐对数学模型形成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培养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2]。例如,教师讲解到“扇形统计图”这个部分时,可

  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一个家庭在某个月的生活总支出,以及各项支出所占的百分比,比如,食品支出40%、交通支出10%、娱乐支出24%等,并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哪项支出在当月的生活支出中占比最高?哪项占比最低?娱乐支出比交通支出多出多少钱?等,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绘制反映这个家庭在当月各项支出的扇形图。通过绘制扇形图,学生会发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图表当中。

  五、以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运算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使得游戏成为一项普遍受到欢迎的活动形式。计算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模块,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体系当中。这样的课程特点为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数学运算素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运用于数学运算教学活动当中,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例如,教师讲解到“四则运算”这个部分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个“闯关游戏”,教师设计10道四则运算问题作为10个“关卡”,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解决这些计算题,每回答正确一道题,下一道题才会出现,算闯过一关。比一比哪个学生能利用更短的时间闯过全部的关卡。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发现进行数学运算的乐趣,还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更加扎实地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

  结语

  综上所述,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目标,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核心素养是现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品格和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教学情境渗透数学抽象素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以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运算积极性。通过本文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段雅琴.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38+140.

  [2]胡云.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若干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47.

  [3]马云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08):45-50.

  

  

篇十六: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紧跟时代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谙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做到了然于心并将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注重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侧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服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作者:李涛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摘要:自2016年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以来,落实核心素养便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目标由原先的单一化教学逐步向深度教学转变,实现了能力与品格并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以下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结合课标渗透核心素养

  1.讲述故事导入,培养学生求知欲望

  儿童在一定的时期,对于故事有着较大的兴趣,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一味地通过课堂讲授枯燥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巧妙设计故事导入,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给大家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话锋一转:“孔融遇到了问题,大家可以帮他解决吗?请大家以拍掌的方式告诉他。”“孔融有4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学生“啪啪”。“孔融有2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学生“啪”。“孔融有1个梨,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个梨?”此时,学生手足无措,真可谓“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对于新知的探索就显得迫不及待了。

  2.联系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在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三位同学的头像和三种生活方式,让学生说出三位同学分别对应的是哪种生活方式。这样,学生从自己熟知的情境入手,设身处地拓展思维,很快想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身高和体重方面进行判断,从而引出数据分析。以此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优化教学过程,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

  1.开展样例教学,促进数学表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故最初的学习更多趋向模仿,在不断地模仿学习中逐步走向自主,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故而开展样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采取间接的方式,不把课堂目标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供一些可以让学生分析比较的样例,从而促进学生养成恰当合理的数学表达的能力。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老师先出示路程与时间、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要求学生先填写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与人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比值也不变。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量。以此为样例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2.明确学习目标,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地,是每個知识点在每堂课中需要落实的标靶。要使学生有出色的学习表现,并有效地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目标,知道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时,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迅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是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学生有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后,就会有主动性,从而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故而能够有效学习。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如下六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而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就思维发展明确提出: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想完成课程总目标“数学思考”中抽象思维目标,就需要注重思维活动过程的评价。如在教学六年级《比赛场次》一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怎样能知道比赛场次呢?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画图、列表的方法,当学生发现8名同学进行单循环赛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太麻烦不可取时,就会引起进一步探究。教师接着问: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怎样进行研究呢?(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可否做到化繁为简?(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先让学生发表看法,当学生拘泥于旧知而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从数量少的两名同学在一起比赛的场次开始,逐步找到规律呢?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师生一起伴随发现的乐趣,轻松愉快地总结出规律,找出解题策略。

  三、细心关注课堂生成,结合课标贯穿核心素养

  1.教师相机引导,促进习惯养成

  课堂生成具有偶发性和隐蔽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细心或漠不关心,时机便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需要深谙课程标准,心怀核心素养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念,抓住瞬间生成,将隐性突发的信息转化成显性信息,有效实施点评,引导学生进行纠错并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譬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老师预设小闹钟唤醒早起是7时,可一个学生却大声说“八点”。老师便适时引导:“八点起床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可行吗?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学习呢?”“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求家校要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个小时睡眠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学生通过仔细计算认为7时最为合适。教师如此结合课堂生成进行相机引导,不仅有效实施知识点传授,还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一举两得。

  2.学生相互评价,学会合作交流

  课堂生成无处不在,教师若能经常抓住闪亮瞬间,就会让课堂更加精彩。我们可以根据生成的不同内容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有效落实课程标准,针对个别特殊案例,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相互评价功能,渗透合作交流意识。如在教学《比赛场次》一课时,当大多数同学通过讨论得出N个人进行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次方法为1+2+3+……(N-1)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N×﹙N-1﹚÷2的方法。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好,计算起来非常简便。相互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要紧跟时代,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谙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做到了然于心,并将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注重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侧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标落实核心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渝萱,李才俊.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7,9(4):101-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徐金海.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内容、特点与价值[J].数学科学研究,2005(11).

  [4]吴佳美.数学课堂生成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5]谢惠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以“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7(7):22-23.

  [6]丁福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个案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7]吴朝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48.

  

  

篇十七: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数学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核心,渗透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要拥有提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如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

  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鼓励学生大胆合理提出猜想,锤炼数学思维,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重,我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让其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依托课程标准,重视数形结合学习与探索,渗透核心素养

  数形结合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画图的方式初步感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新课的教学中,再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衔接,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结果,有的很难算出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于学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着积极意义。比如估算到超市买东西大概需要带多少钱?估算一个房

  间的面积大约有多少?估计一个操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师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这样学生才能将估算内化,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是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到处可见,这就是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通过教学反思,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实际问题或者是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素养 小学数学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