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7篇

时间:2022-11-30 10:50:08 来源:思哲公文网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7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兰溪市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能力,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7篇

篇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兰溪市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能力,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我市如期完成三年行开工作目标,根据浙江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村级集体经

  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委办发[2020)51号)和《金华市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金委办发〔2021〕18号)文件精

  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努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机制更加完善、收入结构更加优化、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政策体系全面形成、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开展质量全面提升,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定型、经营性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村

  级收支实现基本平衡。到2022年底,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到达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到达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到达40%o到2025年底,全市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以上。

  二、开展举措

  (一)夯实党建基础。坚持把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书记工程”来抓,实现市、乡、村三级书记领衔全程负责,形成部门指导、乡镇(街道)落实、村“两委”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特别是乡镇(街道)要认真研究,选优配强过得硬、懂经营、善带富的“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治村导师、

  “担当作为好支书”作用,提升村干部开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推行村干部底线管理方法,及时调整集体经济开展不力的村主职干部。

  (二)巩固提升消薄公司实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开展的意见》,充分运用市、乡两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这一平台,对各村区位条件差、资源少,靠自身难以持续开展的,大力开展“飞地抱团”工程建设,建立帮扶机制,鼓励乡镇(街道)之间资源互补,共同谋划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工程,支持偏远乡镇到城区街道购置、租赁优质资源用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充实市乡两级消薄公司实力和提升分红能力。

  (三)大力开展村集体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在符合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开展等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多村联建、单村独建或者村企合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小微产业园”、标准工业厂房、仓储设施等物业资产,增加经营性收入。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村集体经营性物业工程的建设,安排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时,优先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所需用地。

  (四)拓宽思路挖掘潜力。支持村集体组织利用并创造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拓展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村集体要积极激活闲置或低效的村办公用房、大会堂、老校舍、厂房、仓库、生产设施、集体统管山、集体耕地等各类集体资产资源,做好存量资产资源的发包和租赁经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广“共享农屋”等做法,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各乡镇(街道)要指导所辖村经济合作社做好“多头开户”清理整顿工作,整合分散资金以求最大经济效益,鼓励村集体将闲置资金通过安全理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探索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增幅较快的村予以一定的奖励。

  (五)产业植入助推集体增收。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拓宽招引乡贤回归投资渠道,因地制宜发挥区位、生态、地域文化、产业等优势,通过村集体投资入

  股、村民众筹和村企合作等多种途径,引入现代农业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村开展农家乐、民宿、古村落观光等休闲旅游业,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提供基础设施使用有偿服务,多举措融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开展,实现村企共赢。根据“非粮化、非农化”整治要求,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鼓励村集体适度有序推进连片集中长期流转,并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开展。

  (六)加强数字赋能推广应用。开展“精密智管提效年”活动,优化整合涉农服务工程,做好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建设先行先试县,实现数据互联、动态管理、统计分析、监管预警、公开查询的功能。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数字

  管理系统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为集体经济开展提供数字支撑。

  (七)完善“三资”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深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效发挥村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健全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相别离的制约机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集体资产股份量化、集体资产股权管理等运行机制。深化新时代“后陈经验”,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职能,严格执行《兰溪市村社工作“十必须”制度》《兰溪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八)健全风险防控。执行《兰溪市村级债务化解五年行动计划》,建立村级债务监测预警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村级债务风险的评估和监控。根

  据《兰溪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管理方法》,健全举债建设审批制和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形成常态化管理。严控新增村级不良债务。

  三、扶持政策

  (一)强化财政支持。政府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

  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开展工程。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强农惠农资金工程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投入集体经济开展工程的财政资金所形成的资产产权相应比例划归村集体所有。稳步提升村级组织运转等转移支付水平,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允许将奖补范围扩大至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类基础设施工程,健全奖补挂钩激励机制。

  (二)强化土地供给。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落实发展村级集

  体经济所需用地指标。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安排不少于当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工程,并优先向相对薄弱村倾斜。强化闲置

  资源供给,鼓励各种社会闲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先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工程倾斜,使之成为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的有效手段。严格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农村集体土地依法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的,按照兰溪市村级留用地补偿相关政策执行。

  (三)强化税费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按规定享受支持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开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物业工程,按规定免收相应税费。

  (四)强化金融服务。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开展金融助推“消薄”行动,做好“富村贷”,打通村集体融资难瓶颈。加大村集体经营性工程信贷投放

  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集体经营性工程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供贷款,

  并开通绿色通道。健全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在符合政策导向和业务范围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

  (五)深化结对帮扶机制。深化部门结对帮扶机制,科学精准谋划消薄工程。依托国有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谋划实施市级或多镇街联建优质大工程、大产业,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闲置资金,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开展。充分融合国企的产业优势和乡镇(街道)的资源优势,引导美丽乡村精品线周边村以房屋、土地、资金等入股精品线产业工程,探索建立国企谋划工程、村集体抱团出资入股共建产业工程等造血新模式,互利共赢,实现村集体稳定增收。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市消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工商联、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资规局、农业农村局、税务局、农商银行等相关单位为成员,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消薄力、”),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由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局部管副部长、农业农村局消薄工作分管班子成员任办公室副主任。以上人员如有调整,由其所在单位接任人员自然替补。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全市开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要确定牵头负责人、责任部门,建立工作专班。

  (二)加快工作推进。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巩固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责任,加强催促指导,统筹谋划推进本辖区范围内的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方案,谋划开展计划、支持工程,组建经营团队,相关工作情况报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要逐村制定集体经济增收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人,明确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年经营

  性收入8万元以下的村,要开展集体经济收入动态监测,加强工程帮扶,防止

  “返薄”。

  (三)严格考核督查。完善考核督查通报机制,强化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核督查,把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乡镇(街道)消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各机关部门参与帮扶相对经济薄弱村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相关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村主职干部完本钱村消薄任务,与村主职干部报酬挂钩。

  (四)做好培训宣传。大力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开展惠农政策、特色产业开展、工程经营管理等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开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和能力。认真总结各地消除经济薄弱村、开展集体经济的好做法好模式好经验,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宣传,增强开展信心,营造良好气氛。

  附件:兰溪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附件兰溪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一、市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协调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消除相对薄弱村工作的组织保障;做好市直机关部门选派“第一书记”有关工作;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市农业农村局:承当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做好市级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和日常管理;做好相对薄弱村名录和台账管理,协调做好考核工作;指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强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市发改局:负责参与集体经济开展问题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措施;负责山海协作、对口帮扶、“飞地”抱团等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工程指导和立项;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市民政局:负责指导村级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市财政局:负责筹集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扶持资金,加强市级财政经费保障;监督资金工程实施,指导相关部门做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市资规局:负责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落实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支持开展土地整治;指导落实集体经济开展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和村级留用地政策;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市工商联:做好“3+1”结对帮扶相关工作;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

  工作。

  八、市税务局:负责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兰溪农商行:负责制定、落实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的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合作社实施方案〔共6篇〕

  第1篇:养殖合作社实施方案养殖合作社实施方案篇1:合作社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合作社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拓宽农家堡合作社示范引领带动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决定

  由参社社员出资建办规模化养殖场,改变农户散养方式,带动我村畜牧业开展,加速畜牧养殖提质增效,解决果园农家肥匮乏问题,实现产业开展,农民增收目标,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运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合作社经营的原那么,加快养殖场建设和开展,引领带动区域养殖上规模,经营管理上水平,农户收入上台阶。二、工程名称:?乡?村农家堡合作社养殖场三、工程建设单位:该工程由?乡?村农家堡合作社组织实施,工程法人:?四、工程主管、监督单位:五、工程实施地点:六、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初步按照根底种羊500只,通过自繁自育到达3000只的养殖场规划建设。宜修建羊舍40间,窑洞12孔,库房800㎡,职工宿舍及办公用房400㎡,钢筋混凝土青贮池600m3,运动场2000㎡,围墙500m,整修厂区外道路2公里,硬化厂区道路200m,硬化晾晒场地2000㎡,架设动力、照明电路2公里,购置拖拉机、粉碎机、割草机、揉丝机、柴油发电机、微型旋耕机等设备设施,购置根底种羊500只。七、工程实施时间2022年10月初开工,2022年8月底前完成根底设施建设任务,并购置羊只入场饲养。八、资金概算及来源

  1/17

  工程共需资金201.6万元,由农家堡专业合作社出资。其中:1、根底设施建设投资187.6万元。修建羊舍40间,每间7500元,共计30万元;窑洞12孔,每孔3000元,共计3.6万元;运动场2000㎡*50元/㎡=10万元;围墙500m*400元/m=20万元;库房800㎡*150元/㎡=12万元;职工宿舍及办公区400㎡*500元/㎡=20万元;架设照明电路2公里,每公里1.5万元,共计3万元;动力电2公里,每公里5万元,共计10万元;钢筋混凝土青储池600m3,共计12万元;硬化晾晒场2000㎡*50元/㎡=10万元;拓宽整修厂区外道路2公里,每公里5万元,共计10万元;硬化厂区道路200m*350元/m=7万元。2、设备投资投资14万元。购置拖拉机、微型旋耕机、粉碎机、揉丝机、柴油发电机各一台,割草机三台等设备,共计14万元。3、羊只购置:初步购置根底种羊500只,每只800元,计40万元九、管理措施

  养殖场建成投产后,将按照标准化养殖标准要求,强化工人技术培训,科学饲养管理,严格疫病防控,争取打造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篇2: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

  二0一三年郭田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各村委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展,结合我镇实际,就进一步建设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借鉴县内外成功经验,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支持多元化开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总结开展规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展。二、根本原那么1、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建立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保障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户的承包经营使用权不变,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不变、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17

  2、坚持自愿合作的办社原那么。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实行自愿联合,开放办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3、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方针。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成员地位平等,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各项权力;合作社内部产权明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坚持以效劳成员为根本宗旨。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以效劳成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效劳,解决成员在开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外要充分发挥市场独立经营主体的作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全体成员谋求最大共同利益。5、坚持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办社的开展思路。建立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遵循经济开展客观规律,以一定规模的产业根底为支撑,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共同需求为纽带,以建立紧密联结的利益机制为核心,办出特色,持久开展。三、目标任务202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围绕玉蔬菜、经济林果、草畜、农业机械化等和“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地方,扶持开展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以此带动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开展。四、建设标准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按规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接受县农业局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2、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有便捷的信息效劳网络,有完善的章程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根本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健全。3、坚持合作制原那么,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参加退出手续完备,有成员登记清册,并向成员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证》,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4、县级合作社人数要在10人以上,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根底,成员结构符合法定要求。

  3/17

  5、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运行,民主决策合作社重大事项,每年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不少于一次,每年向成员公开财务一次。

  6、有切实可行的经营效劳开展规划和年度方案,经常向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良种、物资、储藏、销售、培训等效劳,对当地产业开展和农民增收有显著带动作用,成员的满意程度在85%以上。

  

篇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某公司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党委决定,从2017年起到2019年在全公司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按照公司基层党组织分布,划分为市级分公司党组织、县级分公司党支部、区公司党支部三个类别,不同类别有所侧重,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

  (二)坚持典型引路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找准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通过公司党委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打造16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总结和推介宣传示范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借鉴,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坚持自我提升与上级支持相结合。既要鼓励基层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对照标准查摆整改、创争达标,又要牢固树立公司党委和市级分公司党组织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在班子配备、经费保障、政策激励等方面,帮助基层党组织达标升级。

  (四)坚持创争达标与推进业务相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日常工作的规范化,以日常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标准化建设的实效,努力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

  (五)坚持落实责任与考核监督相结合。实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考核,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考核验收、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确保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目标任务

  (一)推进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

  (二)推进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到选拔导向鲜明、人员素质优良,班子结构合理、成员责任明确。

  (三)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党员参与率高、教育效果好。

  (四)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严格发展党员,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做到党员队伍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纪律严明、作用突出。

  (五)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以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机制运行,做到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

  (六)推进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以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为着力点,强化人员力量保障,经费保障,场所保障,做到基层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

  (七)推进衡量发挥作用标准化。以围绕促进中心工作为着力点,强化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为公司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四、实施步骤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年推广打基础、二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台阶”的要求,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公司基层党组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一)开展自查自建(2017年1月-6月).各党组织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所属基层党组织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广泛开展自查,切实摸清底数,推进完善,形成“问题、责任、整改、销号”四个清单。(二)对照标准建设(2017年6月-11月)。公司党委选择16个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重点指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分地域组织观摩学习,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三)进行考核验收(2017年12月)。公司党委结合2017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对全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考核验收.确保示范单位全部达标,全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不低于60%。(四)全面提升(2018年1月至12月)。市级分公司党组织每季度检查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情况,公司党委每半年检查各片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对未达标的基层党组

  织,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尽快达标。确保2018年达标率不低于90%。

  (五)深化巩固(2019年1月至12月)。认真总结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建立长效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要积极配合,把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本部门单位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市级分公司党组织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片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目标,有力有序推进实施.(二)典型带动,注重宣传.各党组织要注重培育、发现、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先进典型,注重宣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为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三)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建立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督察组,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点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基础条件,对规范化建设不落实,推进成效不佳的党组织及负责人要进行约谈和问责。

  

篇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蓬莱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烟台市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蓬莱市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各片区资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头雁效应”,积极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烟台样板”中的“蓬莱实践”。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支部影响低、人才资源少、产业层次低等多重问题亟需解决。

  关键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近年来,烟台市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为统领,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的带动生态、文化、人才同频振兴的可复制、可推广道路。蓬莱市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各片区资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头雁效应”,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烟台样板”中的“蓬莱实践”。

  一、主要做法

  1.一体化整合资源。全市采取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动员指导机制,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市级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列入全市重要议事日程,常委会定期研究与调度;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成立发展集体经济顾问团,巡回各镇街指导,帮助分析研判、现场解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的问题;镇街列为“一把手”工程,党工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各村居通过开展“诸葛亮会”,村民集体会议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入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市财政与政策的支持力度。自2018年以来,被确定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集体,且项目发展良好的,每年给予帮扶资金30万,连给三年;2019年市财政列支了227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2.是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结合乡村振兴党建融合发展区创建、美丽乡村连片打造等工作,在全市筛选确定10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片区,重点扶持40个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70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重点建设村先行先试、带头发展。并且以9个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为基础,通过建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现场教学点、党支部书记巡回授课、党员群众现身说法等形式,将示范点经验向全市推广。目前,全市500个村已有154个村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3.多元化发展产业。坚持“一村一产业、一区一链条”发展思路,统筹区域内资源禀赋,实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模式。比如在北沟镇蔚阳河、刘家沟镇安香片区,借助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发展项目,提高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小门家镇岳家圈片区,利用百亩油菜花、休闲小木屋资源,引导周边村资源向中心村周边投放,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南王街道合众片区,利用地瓜、樱桃等传统产业基础,集中建设大樱桃市场、地瓜加工厂,并开通电商销售平台,将传统种植业与加工、服务业逐步融合。

  二、存在问题

  1.对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认识不到位。有一些村片面地认为村里什么资源都没有,也没有集体收益,发展不了合作社,而没有真正得深入调研就全盘否定;还有一些村拥有满腔热情,撸起袖子就注册了合作社,看别人发展什么,自己也发展什么,却没有综合考量本村情况;更有一些村认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只是一阵热风,再等一等,刮过去就完了。却没有看到别的村已经从实践中获益,慢慢拉开了差距。归要结底,都是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存在认识误区,没有全面理解内涵。

  2.部分村党支部影响力低,缺少科学谋划的发展思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对村庄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据统计,我市村党支部带头人中,高中以下学历占48%左右,学历水平普遍不高,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政策要求,很难及时吃透、消化,用以指导村庄的发

  展。“村书记70多岁了,对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样的新模式,难以理解,更别说带领大家致富。”这是在调研新港街道过程中,一位村民的吐槽。面对新政策、新要求、新技术,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产生畏难情绪,在全村的影响力低,受文化水平限制,难以对全村的发展做出科学谋划,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要求甚远。

  3.乡村人才资源不足、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高达90%以上,且农村党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在45岁以下的占25%左右。农村党员年龄普遍偏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习惯于原有的村庄发展模式,甚至是面对脏乱差的村庄环境以及落的现状,早已麻木,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希望。尽管我市通过“双招双引”等活动,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村庄在外能人和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实用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问题依然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青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乡村人口呈现“妇女化”“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尤其是小门家、村里集等南部山区的村庄流失更为严重,造成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足。

  三、对策建议

  1.解放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教育。一方面,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走出村看街道、走出街道看全市、扩大视野和境界。组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由专家、先进村居书记为各村负责人上课,真正解释清什么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支部怎样领办合作社的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也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加深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充分利用“仙境党员之家”学习教育平台,灯塔党建在线等,宣传相关知识,拓宽党员视野;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党员志愿服务、评星定级等结合起来,划定党员责任区等,通过实践加深认知;将本村的年轻人、入党积极分子等安排到合作社工作的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培养和考察,为合作社持续发展积累年轻力量。

  2.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做好宣传引导,推动年轻人返乡,带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共建美好家园。二是提供人才优惠政策,对于回乡青年,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比如给予买房优惠政策。三是设立专项资金,通过地方财政和吸纳公益捐赠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对发展好的乡村给予表彰,发展困难的给予适当援助。如采取无息借款方式帮助其暂渡难关。

  3.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科学制定规划。从市级层面、镇街层面分析各村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发展。鼓励多种方式经营。村两委班子可以积极探索“接二连三”的产业模式,打破三大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与促进。比如刘家沟村的苹果、葡萄等水果,可以进一步深加一制作成果法、果脯、果酱或是当下十分流行的蔬果干,利用产业联动,增加集体收入和就业机会。三里沟村将开展的采摘轩也可以增加配套的DIY活动,如采摘蔬菜后自己动手做农家菜等活动增加采摘趣味吸引游客。同时,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订单式生产模式降低种植风险,让村民更加信任合作社和村两委。

  

篇五: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组织部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实施方案

  LT

  2

  3

  4

  民忧,领导干部联系特殊户访民情,部门单位联系重点村帮民富”的思路,优化结亲连心工作,实施市直部门和乡镇、区直部门和村居结对帮包,重点向第一书记任职村倾斜,专题研究制定集体经济增收方案,每年细化落实不少于5条措施,向帮包村直接投入用于改善民生事业资金不少于5万元。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分工,分别确定镇街道和村社区联系点,指导村庄开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收益。

  (四)聚力引才育才,支撑集体增收。聚焦“引进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对接现代高效农业高端人才需求,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吸引各类人才柔性回归乡村。聚焦“培养好”,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实施乡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计划,开展“送智下乡”活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沉下去”,统筹集聚乡村人才资源。继续开展选派优秀干部上下交流、挂职任职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干部沉到基层建功立业、历练成长。

  (五)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增收。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在加强政策支持、强化农村经管体系建设、

  5

  严肃工作纪律等方面做好保障,着重做好全面清产核资,科学确定成员身份,组建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运营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方法步骤

  (一)调研摸底,分类排队。组织专门力量,逐村开展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清查工作,摸清底数,查实家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对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着力壮大提升,对年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和有发展项目经过努力年内可以达到5万元的村实行重点攻坚,对既无收入又无项目的村加强培植储备,切实做到统筹谋划,分类推进。

  (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坚持村级集体增收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农业转型升级、新产业发展、创新型组织管理模式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结合,以镇街道为单位,综合集体经济薄弱村地理分布、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发展规划等因素,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

  (三)逐村研究,落实项目。镇街道在分类指导基础上,逐村进行“把脉会诊”,明晰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模式,落实发展项目,跟踪督导落实。对壮大提升村要推动

  6

  健康运行,进一步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对确定的重点攻坚村,要建立项目台账,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工作进度。同时,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跟踪指导,确保取得预期收益。对培植储备村要做好项目谋划,为今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四)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主动争取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以及财政、发改等经济部门的优势资源,捆绑使用涉农资金,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惠农等资金集中使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支持。切实发挥涉农人才的作用,对有需求村级组织及时组织相关专家人才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支持,确保发展项目有保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第一书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设计,科学安排。进一步强化包保帮扶,落实区级领导帮包、区直部门帮包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责任,特别是要强化重点攻坚村的包保帮扶力量,形成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确保取得重大突破。

  四、实现途径

  (一)股份合作型。采取“集体扶持、个人领办、按比分红”原则,把荒山、荒滩、荒地、荒水“四荒”资源作为股份,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加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村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示范园区,通过

  7

  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地处城郊结合部、中心集镇及工业园区周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村,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入股集资等形式,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宾馆等二、三产业,以获得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

  (二)资源开发型。在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水、林、矿产、景观等自然资源潜力,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山林资源丰富的村,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丰富的村,科学合理开发矿山资源,由卖原矿向深加工转变,走精细化发展路子,争取效益最大化。山水自然条件好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农家乐、度假村等乡村观光景点。

  (三)项目带动型。整合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高效设施农业、适度规模农业、土地整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积极争取宅基地整合、土地复垦等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坚持“围墙内的事企业管,围墙外的事村里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和扶持企业在本村立足发展。围绕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精深加工业、园艺特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种植、精品养殖项目,探索创新农民画、剪纸、刺绣、草编等增收项目。

  8

  (四)服务创收型。选择本地具有产量优势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成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收购公司等,按照“有偿、微利”原则,为农民提供协调代办、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村,可根据产业规模发展补链经济,本着为农民节约成本的原则,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配套设备、设施租赁服务,在服务农民生产中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收。

  (五)资产经营型。一是自然资源租赁。将村集体的山场、水面、河流、石材等自然资源承包租赁出去,通过收取承包费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闲置资产租赁。将村集体闲置的学校、厂房等资产承包租赁给业主经营,通过收取一定的承包费,增加村级积累。还可以利用村级组织闲置的办公活动场所,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社,在出租房屋和为民服务中,为村集体创造一定的积累。三是闲置资金经营。对集体存量资金较多而本地可用资源较少的村,可通过异地购买资产、入股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的投资收入。

  

篇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党组织引领合作社“1+3”奠定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林西县位于赤峰市北部,总面积3933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现有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01个行政村、9个城镇社区,农村人口15.7万,农村党员7600人。近年来,林西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前沿的主导地位,以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为着力点,以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切入点、以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集中力量探索推进“1+3”即“党组织+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2008年4月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土地机械化生产合作社注册成立。截至目前,已累计注册成立合作社325家,其中:种植业102家,养殖业165家,农机类38家,林果业5家,流通业10家,其他类型5家。合作社覆盖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辐射带动40%以上农户,受益农民达到6.1万人。2010年,全县合作社实现增收4400余万元,人均增收720元。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正在悄然发生着质的转变和跨越,合作社的崛起奠定了林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

  一、初步探索长期以来,农村一家一户为主的生产模式,分散的土地经营体制,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大幅增收的主要障碍,并逐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困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这一要求,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民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创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加入合作社走上富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把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选项、创建、发展等重要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基于这种现实背景,林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将合作社建设列为全县农村工作重点之一,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制定了《关于推进“1+3”村级发展模式的指导意见》,适时推行了以“党组织+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为主体的“1+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将推进这一发展模式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实施组织引、干部推、党员带、能人领、协会转等措施,强力推进合作社建设,为农村经济注入新鲜而持久的动力,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合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二、主要做法2009年,面对合作社的大量组建和发展,我们立足实际研究思考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跟进融入、引领发展的课题,正式提出“1+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把党组织是核心、合作社是根基、生产基地和示范户是支撑作为“1+3”模式的整体框架,着力在建设、规范、管理、发展等四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一)提升党组织引领水平,加快合作社建设步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强力推进合作社组建。一是一是党委重视,专项推进。各乡镇分别成立一是专项推进指导组织,指派一名党委副书记抓合作社建设,在

  3

  宏观设计、具体指导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对接,从制度、机制、运行体系上为合作社组建、规范、发展打造新引擎;各村党组织积极发挥领建引路作用,通过党组织引办、“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党员“能人”带头办等有效方式,使合作社成为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培养基”,为合作社发展建立了良好的领导机制和组织基础。二是二是把握二是机遇,因势利导。自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级党组织在每年的村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培训上,都把学习合作社法、解读合作社扶持政策、剖析县内外合作社发展典型案例、讨论本地区发展合作社的领域、空间和机遇等作为重要内容,统一思想、更新观念。2008年以来累计培训1530余场次,培训干部党员11.2万人次,县、乡、村组织对合作社建设进行拉练考察和观摩近2000人次。三是三是干部推动,实施“双带”。三是县委把领办、参与、指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村干部年度重要考核指标,纳入乡镇考核目标,列入各包村单位帮扶内容。县委下派12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乡镇选派140余名优秀环节干部任村务指导监督员,专项指导推进合作社建设;已建合作社中,村干部带头领办的达46%,各级党组织推动组建的达23%,各级干部扶持组建的达16%。四是党员带动,能人领办。借势各类能人资源,引导扶持党四是员、能人带头组建合作社。325家合作社中,村干部领办133家,农村经纪人领办91家,种养殖大户领办65家,党员和

  4

  能人领办达85%以上。五是五是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各级党组五是织以全县农牧业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依托小区和专业村分类推进。目前种植类合作社占31.4%;养殖类合作社占50.8%;农机服务类合作社占11.7%;林果业类合作社占1.5%;农畜产品流通类合作社占3%;其他类型合作社占1.5%。六是六是协六是会转型,整合改造。注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由松散的技术服务向资本合作紧密的合作社转变。目前已有金沙滩林果合作社等20个协会转型为合作社。七是七是政策倾斜,七是项目支撑。各级党组织把合作社作为落实国家农牧业项目的重要对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八是八是优化服务,重点支持。工商、八是财税、交通及农口各部门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开展系统服务,为合作社健康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二)完善党组织设置形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行“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合作社建立产业党支部,实行村“两委”班子与产业党支部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具备条件的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形成了“村党总支—合作社党支部—产业链党小组—产业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新体系。发挥党组织“引领规范”和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在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党员中全面开展设岗定责,搭建起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截至目前,已建立合作社及产业党支部105

  5

  个,在164个致富链上确立了720余名党员带头人,发展党员140名,培养积极分子311名。在144个致富链上确立党员带头人420余名。在党员示范户、增收大户的效益示范下,由其领办、参与的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产业成为周围群众关注的热点和要求积极参与的“焦点区域”。合作社不断拓展覆盖面,基地逐渐壮大规模,产业逐步集聚,一村一品日渐形成,农业生产正在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农民增收正在迎来一次阶段性跨越。(三)推行契约化管理,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将契约化引入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在组织形式、内部运行机制、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处理及合作社与各种组织、合作社与社员、社员与社员等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采用契约机制,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和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成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设置成员账户,健全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接受成员监督,严格依法办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全面推行民主化、契约化管理,“双深化服务”,有效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委会、农户、社员之间经济关系,保障入社农户利益。目前,统部双赢农机合作社、五十家子千户同心种植合作社、内蒙野果合作社等40余家初具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实际规范管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并先后进入各级示范社行列。

  6

  (四)优化发展政策环境,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从“1+3”模式的提出到完善提升,我们始终坚持创新、规范、发展,把“1+3”模式的推进深化与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健全农村中介组织、促进土地流转、争取落实项目、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互搭载体平台,不断提升农村发展的综合效益。2010年以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土地整理2.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6万亩、节水灌溉2.1万亩、甜菜种植3.6万亩,肉牛肉羊养殖项目13个,农机补贴138台(套)、农技推广项目40个、农村信息网络建设47处、流转土地10.6万亩。(五)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出现了“剩余”,针对这一情况,村党组织发挥“劳务经济中介”职能,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引导外出务工,由农民转变成工人;组织不离乡的土地流转农民就近到企业、工地、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季节性、阶段性、临时性打工,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对其他不具备打工条件的鼓励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2010年仅统部镇和新林镇两个乡镇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民达4800余人,实现就业的4470人,其中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民330人,流转土地后外出务工的农民1950人,就近县内打工的农民2100人,其人均收入较过去增收700

  7

  元。2010年,金土地种植合作社为其打工的农民达50人以上,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其中5个打工时间稍长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新林镇新合种植合作社2010年流转土地3000亩,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每天打工收入60-80元,全年收入比自家耕种要高出很多。据统计,土地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同等条件未流转土地的农户人均年增收500元。同时,鹿、狍子、柴鸡等特色养殖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合作社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激发了农村新一轮的创业热情。三、取得的成效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培育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更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产业带动、联合周边形成以种植、养殖、储存、加工以及农机、农资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经济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一村多业”“多村一业”“一村带多村”的农村区域化发展与党建、、共进的路子。(一)有效破解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的难题。一是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解决了家一是庭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有效破解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地分散、作物驳杂、生产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抗灾抗风险能力差等难题,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二是二是促进了二是

  8

  土地流转,推进了规模化经营。2010年,全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6%。三是三是成为了三是承接农业项目的重要载体。2010年共承接各类惠农项目41个,累计资金5400余万元。四是四是初步破解了金融支农的瓶四是颈问题。2010年通过合作社发放支农贷款5700余万元,单个合作社贷款最高额度达2000万元。五是五是拓展了服务功能。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良种培育、代耕代管、开拓市场等环节上实施的“集约式”管理、“保姆式”服务,促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大提升。六是六是形成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态势。农民专业合作六是社规范了农产品品种、技术、标准、管理、品牌和机械化生产等方面标准,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初步实现了农牧业经营的高产高效。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通过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享受到了“团购”优惠价格;通过统一组织整地、选种、耕作、施肥、牲畜防疫等,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统一组织销售农畜产品,提升了农民的主体市场地位,掌握了议价权,提高了农产品价格。据统计,全县325个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农业生产达50%左右,2010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的农资达3500吨,节约开支70余万。金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谈判争取,出售的食用葵比合同签订的每斤1.7元高出1.0元出售,仅此一项社

  9

  员增收近20万元;孤榆树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孤榆树”牌鸭蛋,使鸭蛋的价格由每枚1.5元攀升到3元;双赢农机合作社年收入220余万元,以土地入股的社员,在获得每亩400元保底金的同时,年末每亩又分红1400元。合作社的发展,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一条一块的土地格局,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新跨越。全县325个合作社中,规模最大的覆盖800余户,社员4300余人,已初步取得效益的达100余家,其中双赢农机、共赢养牛、广源肉驴、千户同心种植、绿园蔬菜、内蒙野果、金鸡岭小笨鸡等40余家合作社的综合效益尤为明显,单个合作社个体收入最高的达80余万元,社员平均收入最高的达20余万元。效益最具说服力,更具吸引力。合作社发展的显著效益,高涨了群众的合作热情和发展激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林西大地蓬勃生成。(三)进一步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所“学校”,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社员之间的互助诚信精神,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联系党委政府与农民的一种新的桥梁和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给农民以科学有效的组织引导,并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提高了其指导农村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党委

  10

  政府在农村发展中管不了、管不好和不该管的事情。(四)有力促进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共赢。一是为党建促进中心工作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二是为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找到了落脚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积极开展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等“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合作社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三是为深化党建创新、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格局找到了切入点。大营子乡东升村蔬菜合作社,带动联合、繁荣、幸福等4个行政村的土地和产业集聚,形成初具规模的蔬菜产业基地。五十家子镇以五十家子村为核心,依托千户同心农业种植合作社,在水泉沟村建立了锦绣水泉分社,种植笤帚苗子2400余亩,亩均增收300余元;在老房身村组建了鹏龙养殖合作社,养殖小笨鸡1.3万余只,纯收入30余万元;孤榆树、东边墙、南沟门等村也与五十家子村开展了蛋鸭、肉牛羊养殖合作,以产业为纽带的区域性党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四、几点启示“1+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践与探索的意义在于寻找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最佳融合点,这既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促民增收,更不是简单地探索村务管理、完善村民自治的一种组织行为,这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更具

  11

  针对性视点,研究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转变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如果说“包产到户”是农村生产方式由“合”到“分”的一次重大改革,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崛起正是顺应农村生产方式由当前的“分”到未来更高层次“合”的重大转变。合作经济以其统筹生产要素、共享信息智慧、合作抱团发展的特性,实现了以抓企业的思维抓农业生产,使农业由生产“产品”向生产“商品”转变,农民向股东、产业工人、企业工人转变。这些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合作经济发展必将成为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增收的新一轮革命。(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遵循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应遵循因势利导、能人带动、群众自愿、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规律。因此,发展中要发挥党组织引领规范职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创造精神,不硬套模式,不搞行政包办、强迫命令或设限压制,做到边引导、边发展、边规范。(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处理好村级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灵活的设置模式(既有“一村多社”、也有“多村一社”、全新的组织属性(合作社属于新)社会组织范畴)决定了两者之间不应是单纯的隶属或领导被领导关系,二者应该是共同愿景下的追求利益更大化的协作共赢关系,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与完善,村级党组织有了更好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同样,通过村级党组织的完善和加强,合作社党组织有了更强的依靠和动力;二者必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处理好合作社理事会与合作社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是入社农民自我经营管理的组织,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则是对接上级党组织、发挥沟通协调、引导督促作用的党的基层组织,二者必须分工协调、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共同保护入社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大力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与党组织成员交叉任职,用机制、制度约束二者行为,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使党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舞台、有作为,理事会在党组织中有影响、有认同。五、存在问题我县“1+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由于起步较晚、层次较低、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全县仅有30%左右的

  13

  合作社作用发挥较好,还有很大一部分合作社虽然注册成立,但还没有实质性运作,有等待观望思想,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部分合作社急于上马,但受人员素质、资金、技术、信息等因素制约,缺乏成型的发展思路、运作措施和有力支撑,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从合作社发展外部环境来看,对合作社建设政策扶持、融资渠道、产品销售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合作社人员以农民为主,缺乏有效的智力支撑。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来看,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尚不规范;有些合作社从章程到利益分配,还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合作社缺乏社员议事、培训、活动场所和办公设施,议事活动开展不正常、不规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的引领规范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以“1+3”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引导带领农民致富达小康。

  14

  

篇七: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3篇

  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1“支部领着做,俺们信得过;入了合作社,得到好处多;省劲又赚钱,别提多快活!”不久前,在山东省临邑县孟寺镇宫家社区赵家村采访,60岁老汉赵成志快乐地给记者说起了顺口溜。像老赵一样,临邑县加入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农民都享受到了这种轻松。党支部在合作社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去年年初,临邑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由县领导牵头,从各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三个专题调研小组,环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座谈会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广泛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意愿征求意见建议。县委常委副县长孟祥胜告诉记者,从调研情况看,惟独由社区村等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更简单吸引群众参与,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威望高,发动力强,靠得住信得过;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了解群众实际情况,宣传发动针对性强,往往事半功倍;三是由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群众为主要目的。随后,临邑县确定在全县推广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并确定了23个凝结力强号召力强的农村党组织作为

  首批试点。推行“1+N”发展模式,以党组织为龙头,组织发动乡土能人专业大户个体工商户等入社,激励群众以资金技术农机具或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为社员提供从种到收的全过程高科技标准化服务。同时,由村组织利用集体资产资源为合作社提供办公经营和物资存放晾晒等场所,以合作社名义与农机生资厂家谈判。

  “指导不主导支持不把持帮办不包办”为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从一开始临邑县就坚持“指导不主导支持不把持帮办不包办”的原则,加强村党支部对合作社的指导与服务,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机构,并落实每月一次的党组织与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科技等瓶颈问题,但不干涉合作社的具体经营不干涉社员的利益分配不干涉社员大会选举决策和管理等。临邑镇国寨社区支部创办的攀科农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了10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种植农科院专利品种—中单909,集成推广应用六项增产技术,实现了大规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良种良法与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种植效益。临南镇新星新华社区对入社农户推行同种同收服务模式,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往年3000亩小麦需6天收割完毕,此刻仅用2天便完成收割。构建“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农民最关怀的自身利益如何保障?临邑县从构建合作社与村集体“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本着“给

  社员一个明白账”的原则,所有收益全部公开,在严格保证分红基础上,剩余利润主要用于合作社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等。一些合作社在起步阶段,村党支部‘承诺’第一年为社员提供无偿服务,村干部不从中领取任何酬劳,待规范运作后,再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确定服务费的比例。

  孟寺镇赵家社区党支部书记梦实合作社理事长赵成广告诉记者,孟寺镇赵家村原来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为群众服务有心无力,作为试点单位成立合作社后,按照社区集体控股51%村民控股49%运作,通过采取“政府补贴一块厂家让利一块银行贷款一块干部群众筹集一块”的方法,解决了40万元的启动资金,一次性购置了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为入社村民提供统一服务,今年合作社通过夏收秋收统一供肥等服务,总计为入社群众节省将近20万元。

  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初现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保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让利于民按股分红助农‘致富’的同时,实现了集体增收,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在保证村“两委”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和艰难群众救助等公益事业的有效投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在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和新的农业技术后,解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大都又从事二三产业达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的。提高了合作社规范运作程度。由基层党组织创办的农民合作社有固定办公场所规章制度成熟的运作模式,组成人员素养高能力强,一

  般是村里的带头人引路者,其在组织性规范性上更有优势,这是合作社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

  促进了资金政策的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而基层党组织依托这些优势,在获取扶持信息反映实际问题争取资金支持等方面远远超出一般合作组织。如部分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和帮扶合作社,共同争取农机良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政府补贴,有力促进了合作社发展。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2

  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托村级党组织,成立658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究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助推集体经济突破提升,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截止目前,全县639个村,实现集体收入万元,其中241个村集体收入过3万元,占总村数的%;61个村集体收入过5万元,占总村数的%。

  “党支部+合作社+资产”,盘活闲置资源“转化一批”。以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查和土地确权契机,挖掘整合村内闲置的集体耕地河堤林场水面等资产资源,摸清底数兴顺产权,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企业经营,盘活农村大量闲置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截止目前,全县274个村通过“三资”发包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共计万元,村年均增收万元。马庙镇孟铺咸古店车庙翟庄等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经营模式,整合河堤闲置集体土地2000余亩,入股金乡县宏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

  “堤岸经济”,参与项目分红,预计为每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以上。羊山镇欢德营村复垦集体土地270亩,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66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山东腾骏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蒲公英种植基地,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6万元。

  

推荐访问: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计划落实方案 党组织 合作社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