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1篇

时间:2022-11-21 08:45:08 来源:思哲公文网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1篇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剖析  [纲要]汉字的输入不单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  名”,日自己还依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1篇,供大家参考。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1篇

篇一: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剖析

  [纲要]汉字的输入不单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

  名”,日自己还依据汉字的特色,用“六书”造字法,造出了日本“国字”。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特别贡献。[重点词]汉语日语汉字

  一、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文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自己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

  密相连。汉字拥有很强的表意映像能力。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没法比较与抗征的。在特别的场合、特别的情况下,当人们碰到

  困难的时候,日自己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马上激动起来,产生让人们战胜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相同的读音,常常能够写成几十个汉字,比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基、木、榭、黄、

  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

  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

  ,假如不用汉字,就会混杂不

  1/61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行防止的错译和误解。所以,能够说汉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正确有效的良药。汉字是拥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

  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缺点,使用汉字进

  行记录,极为简短精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能够认识它

  的意思。如“再石”这个词,汉字有“馥、冤、看、替,轼”

  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差别,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髓所在。它能够依照我们表达的实质需要来

  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没法达到和没法知足的。

  汉字拥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够作为

  日语词汇的组成词,比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等,都

  是日自己创建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

  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多半。使用汉字,能够使文章精练明确,

  内涵丰富,回味无穷。日本明治维新此后,西洋科学大批涌入

  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

  创建和模拟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类特别功能,圆满地达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建性的翻译。获得了社会和人民的欣赏与好评。

  二、汉字对中日语言沟通所做的贡献

  1.在文字方面

  (1)确立了平、片假名产生的文字基础。

  据文件记录,日本

  2/62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本来是没有文字的,汉字传入日本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用近似于古汉语的读音来读汉字的。此后经过各种探索,产生了音、训兼借的“万叶假名”。在此基础上终于创建出了日自己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并渐渐形成了日本独到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2)供给了创建“国字”的依照。在不停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慧的日自己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建出了日本特有的“国字”。汉字不单是日本文字的母体,并且也是日本文字主要的组成部分。(3)为吸引外来语供给了便利。由汉字慢慢演变的日本平、片假名的创建和使用,又为近代吸引大批的外来语供给了极为有益的条件。2.在语音方面汉字的传入,给日语增添了新的音节,充分了日语的语音系统。(1)拨音的产生:古日语中没有拨音“忘”,汉字传入日本时,带去了鼻音。为发出这一本来没有的音,日自己经过频频试试,最后终于创建出了能代替汉语鼻音的日语拨音“忘”来了。(2)促音的产生:中古汉语曾有入声,传入日本时,日自己根

  据促音的特色,创建出了模仿中古汉语入声的促音。此后,促音又宽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增强语气。促

  3/63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音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为丰富且有力。(3)拗音的产生: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系统中,拗音仅限“劝”行和“b”行。引入汉字时,为正确发出汉语音而出现各行拗音,并作为一般的日语发音固定下来。所以,此刻日语中大批的拗音也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结果。此外,还有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以及音变等等现象,也都是受汉语的影响。总之,汉字的传入,充分了日语的原有的语音系统,对日语的音韵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词汇方面汉字的传入,增添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

  (1)填补了日语抽象名词困穷的不足。和语中,表达抽象观点的名词以及相关星座、人体内部脏官的词汇极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添了词汇,特别是填补了用和语词没法表达的抽

  象观点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百、千、万”等。(2)对日语的词汇构造也产生了影响。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的词序是宾、补在前,动词在后,这与汉语恰好相反。比方:“雨尔降局”是中文“降雨”的意思;“山忆登石”是中文“爬山”的意思;“本卷靛老”是中文“念书”的意思。日自己在接受汉语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汉语语法的词

  序,创建出了反应近、现代文明生活的新词语。如:“凳雷、人学、肚草、肚军”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充足说了然日本

  4/64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人的某些语言习惯的深层已经汉语化了。可是,日自己毕竟是日自己,再长一点的词语就不这样说了。如只好说“胜草严禁”“输人制限”,而不说“严禁胜草”“制限翰入”。三、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与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来比,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古汉语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字、语音、词汇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日语对汉语在单词引进方面也产生了必定的影响。

  自古以来,多数是日本从中国学到汉字文化,而此刻中国把日语中利用汉字标志的意译词、自造词及古代汉语外来词

  搬到汉语中来,其实这主假如指日语中的汉语词,其造词构造和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中国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同时,存心识或无心识地将日本的语言文化带入了中国。在中文报刊广告上常常会见到“日本料理、新

  发卖、景气、公害、新干线”等词语。还有中文常有的“剪发、公园、银行、哲学、宪法”等词语都是由日自己创建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日自己还用古汉语中某些现成语词经过改

  造,去意译欧美语词或表达日本开创的观点。这些词再回到中国,就如同游子归故乡一般,是词汇中的“回归词”。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其实就是日自己利用汉语的特色,运用汉字,以汉语(或古汉语)为文化基础,对汉字进行反汲取、反

  概括、与反总结的结果。日语的这类利用汉字而翻译成的西

  5/65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方语言,从狭义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行接受的,但是,从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举双手赞成它。参照文件:[1]皮细庚.日语概说.上国外语教育第一版社第一版,2000.

  6/66

  

篇二: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国语学m东京大学出版会1964藤堂明保汉字起源m徳间书店1966明星学园国语部7汉字m书房刊1978小川芳男他日本语教育事典m大修馆书店1982小川环树他角川新字源m角川书店1983金田一春彦日本语特质m日本放送协会1983铃木顺子表记法m荒竹出版1988宫地裕他讲座日本语日本语教育计16册m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日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它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关键词]日语汉字语言文化影响巨大一、引言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在国外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论着还不多见。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有鉴于此,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通过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

  统计,意大利语2年、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花费8年时间。日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日语学习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众所周知,英语字母为26个,俄语也只有33个。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姑且不论,光常用汉字就有1945个。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收录汉字50,292个。除此之外,汉字的书写,汉字的读音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花费的精力越少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三、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现状有鉴于此,日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

  要远远少于日本。但真正点燃日语改革论这一导火索的是,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以福泽谕吉、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如不限制汉字,使文字简单化,日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当时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被美誉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汉字是世界最坏的文字”。1946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了“废除汉字”的社论。可是,日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义公布了容许使用的“当用汉字”1,850字。1981年,日本政府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3,200字。1990年版日本JIS汉字中共收入汉字6,355字。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汉

  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众所周知,汉字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了记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入日本。由于汉字的输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汉字一起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调查,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它遍布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食物:豆腐煎饼馒头茶菓子纳豆牛乳植物:大豆牡丹林檎菊芭蕉西瓜动物:骆驼狮子白鸟豹象蜜蜂道具:屏风障子尺八门玄関辞书手帐

  人体:心臓肝臓肾臓肺脳抽象:自由民主贫乏正直意外哲学数词:一三十百千万枚本匹个日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书写的。汉语词汇来自中国应属外来语,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制汉字”。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回顾日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可以说,汉字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之中。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割断了历史、隔断了过去的日本文化与今日日本文化的联系。况且,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连。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产物,并不因政府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

  失。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从音节的种类看,英语约3,000个,汉语是411,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644个。日语的音节只有103个。日语音节数量少、结构单一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如:发「コウ」的音有「公、校、项、口、高、候、购、甲、红、江、好、恒、効、香…」等共计64个。「ハカル」有「谋る、计る、図る、测る、谘る、量る…」。「カテイ」有「家庭、课程、仮定、过程、下底…」等十几个。如果没有了汉字,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区别,势必造成日本语言的极大混乱。汉字具有无限造词能力具备最起码语言知识的人都知道,造词能力极强的汉字是日语的一大优势。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最早起于明治初年,但是,这些人恰恰忘记了,正是由于汉字的造词功能才使得欧美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引进日本社会。这一时期产生的汉字词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天文、地理、科学、艺术、医学等方

  方面面。如:「议长、国会、実権、融和、物価、制造、文化、法学、答弁、被告人、天体、定期、航海、赤道、太平洋、洞彻、伸缩、精巧、习惯、予备…」。这些词的绝大多数如今已成为日语中的基本词汇,有好多词又流入我们中国。日本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工业是以汉字作媒介的。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化。伴随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汉语词汇逐年增加。如:「无感地震」「教职员组合」「高等学校上级生用品」「中小企业金融専门机関」「不良债権」「阪神大震灾」「(JR)総武线人身事故」「同时多発テロ事件」「国连难民高等弁务官事务所」「统合失调症(精神分裂病)」。就连历来日本的年号无一不是用汉字来表示的,如,「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试想,如果取消了汉字,这些事物该如何表示呢?汉字同日语血肉相连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记述汉语的文字,日本的汉字是记述日语的文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者说,是性质完

  全不同的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确切地说是表词文字。它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一字一音一词是汉字的最大特点。用它来表示汉语,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可是,用它来表示性质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日语时,各种弊端随时显现出来。就如一个人穿着不合体的衣服,走起路来总是不协调。千百年来,为了使汉字能有机地融于日语之中,日本人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振假名、送假名、罗马字,用日语的读法来读汉语的诗歌,以及限制汉字的数量及写法等。如今日语中的汉字已经完全日本化了,它与日语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汉字的改革措施如果得当必定会促进语言的发展,相反如果处理不好,日本语言将变得千疮百孔、不伦不类,甚至走向死胡同。汉字与日语的关系宛如两手抓着热山芋扔还扔不得,拿着还烫手。这种情况看来还要长期持续下去。五、结语综上所述,日语中的汉字难读、难写、难认,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为此,进行

  汉字的改革限制汉字的数量、简化汉字的写法、规范汉字的读音等无疑是必然的、正确的。但是,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又是万万行不通的。这是因为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它主要体现在:1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2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3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4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的。参考文献[1]筑岛裕『国语学』〔M〕东京大学出版会1964藤堂明保『汉字の起源』〔M〕徳间书店1966明星学园·国语部『にっぽんご7汉字』〔M〕むぎ书房刊1978小川芳男他『日本语教育事典』〔M〕大修馆书店1982小川环树他『角川新字源』〔M〕角川书店1983金田一春彦『日本语の特质』〔M〕日本放送协会1983铃木顺子『表记法』〔M〕荒竹出版1988

  宫地裕他『讲座日本语と日本语教育』〔M〕.明治书院1989松井嘉和『外国人から见た日本语』〔M〕日本教文社1994[10]林四郎他『日本の汉字・中国の汉字』〔M〕三省堂1995[11]三省堂编修所『难読汉字字典』〔M〕三省堂1995[12]三省堂编修所『日本人名辞典』〔M〕三省堂1996[13]河野六郎『文字论』〔M〕.三省堂1997[14]白川静『汉字百话』〔M〕.中央公论新社2000[15]高岛俊男『汉字と日本人』〔M〕.文芸春秋2001

  

篇三: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日语中的汉字与我们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它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日语汉字语言文化影响巨大作者简介:崔崟(1953-),男,汉族,(1998~2020.1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2020.11~现在):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语言与文化研究。一、引言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在国外(主要是日本)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论著还不多见。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有鉴于此,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通过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金田一春彦:1983),意大利语2年、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花费8年时间。日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日语学习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

  众所周知,英语字母为26个,俄语也只有33个。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姑且不论,光常用汉字就有1945个。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收录汉字50,292个(包括异体字)。除此之外,汉字的书写(个别字达到30余划,如:「鬱」),汉字的读音(有的竟达十几种之多,如:「生」)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

  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花费的精力越少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现状有鉴于此,日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要远远少于日本。但真正点燃日语改革论这一导火索的是,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松井嘉和1994:62)。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以福泽谕吉、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如不限制汉字,使文字简单化,日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当时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被美誉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汉字是世界最坏的文字”。1946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了“废除汉字”的社论。可是,日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义公布了容许使用的“当用汉字”1,850字。1981年,日本政府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3,200字。1990年版日本JIS汉字(日本工业标准)中共收入汉字6,355字。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汉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众所周知,汉字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了记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入日本。由于汉字的输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汉字一起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调查(宫地裕:1996),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它遍布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

  食物:豆腐煎餅饅頭茶菓子納豆牛乳植物:大豆牡丹林檎菊芭蕉西瓜動物:駱駝獅子白鳥豹象蜜蜂道具:屏風障子尺八門玄関辞書手帳人体:心臓肝臓腎臓肺脳抽象:自由民主貧乏正直意外哲学数詞:一三十百千万枚本匹個日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书写的。汉语词汇来自中国应属外来语,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制汉字”。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回顾日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可以说,汉字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之中。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割断了历史、隔断了过去的日本文化与今日日本文化的联系。况且,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连。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产物,并不因政府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从音节的种类看,英语约3,000个,汉语是411,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644个。日语的音节只有103个(有人认为117个)。日语音节数量少、结构单一(绝大多数为元音)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如:发「コウ」的音有「公、校、項、口、高、候、購、甲、紅、江、好、恒、効、香…」(汉语中的发音是各不相同的)等共计64个。「ハカル」有「謀る、計る、図る、測る、諮る、量る…」。「カテイ」有「家庭、課程、仮定、過程、下底…」等十几个。如果没有了汉字,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区别,势必造成日本语言的极大混乱。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三)汉字具有无限造词能力具备最起码语言知识的人都知道,造词能力极强的汉字是日语的一大优势。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最早起于明治初年,但是,这些人恰恰忘记了,正是由于汉字的造词功能才使得欧美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引进日本社会。这一时期产生的汉字词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天文、地理、科学、艺术、医学等方方面面。如:「議長、国会、実権、融和、物価、製造、文化、法学、答弁、被告人、天体、定期、航海、赤道、太平洋、洞徹、伸縮、精巧、習慣、予備…」。这些词的绝大多数如今已成为日语中的基本词汇,有好多词又流入我们中国。日本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工业是以汉字作媒介的。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化。伴随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汉语词汇逐年增加。如:「無感地震」「教職員組合」「高等学校上級生用品」「中小企業金融専門機関」「不良債権」「阪神大震災」「(JR)総武線人身事故」「同時多発テロ事件」「国連難民高等弁務官事務所」「統合失調症(精神分裂病)」。就连历来日本的年号无一不是用汉字来表示的,如,「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试想,如果取消了汉字,这些事物该如何表示呢?(四)汉字同日语血肉相连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是记述汉语的文字,日本的汉字是记述日语的文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者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确切地说是表词文字。它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一字一音一词是汉字的最大特点。用它来表示汉语,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可是,用它来表示性质(这里主要指语法功能)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日语时,各种弊端随时显现出来。就如一个人穿着不合体的衣服,走起路来总是不协调。千百年来,为了使汉字能有机地融于日语之中,日本人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振假名、送假名、罗马字,用日语的读法来读汉语的诗歌,以及限制汉字的数量及写法等。如今日语中的汉字已经完全日本化了,它与日语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汉字的改革措施如果得当必定会促进语言的发展,相反如果处理不好,日本语言将变得千疮百孔、不伦不类,甚至走向死胡同。汉字与日语的关系宛如两手抓着热山芋扔还扔不得,拿着还烫手。这种情况看来还要长期持续下去。五、结语综上所述,日语中的汉字难读、难写、难认,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为此,进行汉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字的改革限制汉字的数量、简化汉字的写法、规范汉字的读音等无疑是必然的、正确的。但是,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又是万万行不通的。这是因为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它主要体现在:1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2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3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4汉字同日语是血肉相连的。

  参考文献[1]築島裕『国語学』〔M〕東京大学出版会1964[2]藤堂明保『漢字の起源』〔M〕徳間書店1966[3]明星学園·国語部『にっぽんご7漢字』〔M〕むぎ書房刊1978[4]小川芳男他『日本語教育事典』〔M〕大修館書店1982[5]小川環樹他『角川新字源』〔M〕角川書店1983[6]金田一春彦『日本語の特質』〔M〕日本放送協会1983[7]鈴木順子『表記法』〔M〕荒竹出版1988[8]宮地裕他『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計16冊)〔M〕.明治書院1989[9]松井嘉和『外国人から見た日本語』〔M〕日本教文社1994[10]林四郎他『日本の漢字・中国の漢字』〔M〕三省堂1995[11]三省堂編修所『難読漢字字典』〔M〕三省堂1995[12]三省堂編修所『日本人名辞典』〔M〕三省堂1996[13]河野六郎『文字論』〔M〕.三省堂1997[14]白川静『漢字百話』〔M〕.中央公論新社2020[15]高島俊男『漢字と日本人』〔M〕.文芸春秋2020

  

篇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汉语日语

  [论文摘要]汉字源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汉字的

  输入,不仅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造字法,

  造出了日本“国字”。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特殊贡献。

  汉字是

  中日两种语言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与发展的中枢纽带。汉字传入日

  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从内容形式、方法内涵上,也丰富了日语

  语言的表达。今天,日本人虽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但终究并没有取代汉字的位置。

  汉字的地位及它的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

  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

  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汉字具有很强

  的表意映像能力。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

  音所无法比拟与抗征的。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

  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

  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

  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

  基、木、榭、黄、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

  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

  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治

  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良药。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

  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

  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如“再石”这个词,汉字有“馥、冤、看、替,

  轼”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差异,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所在。

  它可以按照我们表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无法达到

  和无法满足的。

  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

  成词,例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等,都是日本人创造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

  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

  丰富,耐人寻味。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洋科学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

  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创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种特

  殊功能,圆满地完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造性的翻译。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与

  好评。

  二、汉字对中日语言交流所做的贡献

  在中日语言长期的交

  流、借鉴、引进的过程中,中日相互通用的文字——汉字,使汉语和日语之间产生了一些相

  互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古汉语(连同中国的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

  对日语在文字、语音、汇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在文字方面

  (1)奠定了

  平、片假名产生的文字基础。据文献记载,日本原本是没有文字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用近似于古汉语的读音来读汉字的。后来经过种种摸索,产生了

  音、训兼借的“万叶假名”。在此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

  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

  (2)提供了创造“国字”

  的依据。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明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

  “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汉字不仅是日本文字的母体,而且也是

  日本文字主要的构成部分。

  (3)为吸引外来语提供了便利。由汉字慢慢演变的日本平、

  片假名的创造和使用,又为近代吸引大量的外来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在语音

  方面

  汉字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新的音节,充实了日语的语音系统。

  (1)拨音

  的产生:古日语中没有拨音“忘”,汉字传入日本时,带去了鼻音。为发出这一原来没有的音,

  日本人经过反复尝试,最后终于创造出了能替代汉语鼻音的日语拨音“忘”来了。

  (2)

  促音的产生:中古汉语曾有入声,传入日本时,日本人根据促音的特点,创造出了摹仿中古

  汉语入声的促音。后来,促音又广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加强语气。促音

  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加丰富且有力。

  (3)拗音的产生: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体系中,

  拗音仅限“劝”行和“b”行。引入汉字时,为准确发出汉语音而出现各行拗音,并作为普通

  的日语发音固定下来。因此,现在日语中大量的拗音也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还

  有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以及音变等等现象,也都是受汉语的影响。总之,汉字的传入,充

  实了日语的原有的语音系统,对日语的音韵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词汇方面

  汉字的传入,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

  (1)弥补了日语抽象名词贫乏的不足。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以及有关星座、人体内部

  脏官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

  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百、千、万”等。

  

篇五: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彻底废弃汉字或保留一部分汉字对于韩国和日本的文化教育的影响

  汉字,这一种表意文字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它也存在于日本、韩国及越南等一些东亚国家,它是在1000多年前由中国传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些历史原因,越南废弃了汉字,转用表音的拉丁文;韩国也在1948年独立后逐渐废弃了汉字,转用朝鲜表音字;而日本则是保留了一部分汉字,使其与假名共同使用。这种废弃汉字的举措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在这里我将详细的谈谈彻底废弃汉字对于韩国文化教育的影响,而对于保留部分汉字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做简单的介绍。

  一、保留一部分汉字对日本文化教育的影响日本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个国家之一,在战前日本一直使用着汉字来作为书写文字。而二战结束后,日本受美国的支配,日渐西化,当时也提出了废除汉字的提议,但考虑到种种原因,从废除汉字变为了保留一部分常用汉字,也就是现今日本语中的当用汉字。而这一举措,我认为它对日本的文化教育来说是利大于弊。汉字存在于日本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日本重要的典籍和文物都是由汉字载录,而贸贸然地废弃汉字就相当于要切断历史,也就是让日本人与他们的传统文化相隔绝。此外儒家思想在日本影响也很大,汉字与儒家有关,与忠君爱国有关,日本天皇和祖宗的名字也是由汉字所书写,废了汉字也算是等于数典忘祖。这对于日本的文化教育可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日本采取保留一部分汉字的做法,则可以使日本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保存,且对于日本的文化教育也十分有利。至于弊端吧,由于所教汉字的字数有所限制,学生能使用的汉字变得贫乏起来,这使得日本语的表现能力有所下降。但相对于韩国的去汉字化来说,日本的这一举措已经算是不错了。

  二、废弃汉字对韩国文化教育的影响韩国在1948年独立后,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政府制定了朝鲜拼音文字专法,规定了以表音字为专用文字。但鉴于历史原因,暂时允许兼用汉字。在1970年

  后,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完全废弃汉字,完全使用朝鲜表音字,在其后30年中,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仅在初高中教授学生1800个汉字。这一原因使得韩国20-40岁的人几乎都不懂得汉字。而这一举措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我先说废弃汉字对韩国文化教育的有利之处吧。韩国表音字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简单易学,即使是外国人只要掌握了拼写组合方法也能正确诵读。这种简单易学为普及教育、文化大众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懂得韩文的民众都能够读得懂用韩字出版的报刊和书籍。此外拥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再来就是它的弊端。朝鲜表音字属于表音文字,它不具备表意功能,这也成了它的极大缺陷。如果用朝鲜表音字来记录事情,有时会造成一些混乱,因为同音异义字太多了。以韩国的姓氏为例,郑和丁,姜和康,柳和俞,林和任等均是同音,这如果不用汉字写出来的话,就有可能给别人造成换了个祖宗的尴尬局面。姓氏尚且如此,那么单词中的同音异义词更是多了,例如故事、古寺、考查、古辞、告辞、枯死等22个单词同音,这种同音异义使得人们有时阅读时对其表达的意思要进行一番猜测,感觉就像我们看一篇全部由拼音写成的文章。若是用汉字我们能够很好的从字形上辨认出其区别,但表音文字不具备这种功能。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调查,问及学生对于现行的教科书(即全用朝鲜拼音文字)持何看法时,95%以上的学生表示可以迅速阅读,但不解其意。而教育对于汉字的不重视,导致了当代年青人汉字识别能力很差,以我以前看的一个韩国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来做例子吧,其中一对假想夫妇接到任务卡片,上面的任务是用韩文和部分汉字书写的,汉字部分是他们这次任务的地点以及要做什么,而单单这几个汉字就把他们难住了,不得不上网查找,而且还是对着任务卡片上的汉字一笔一划的画上去的。面对这些情况,我觉得韩国彻底废除汉字对于他们的文化教育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知道韩国的许多古藉和史料都是由汉字书写的,彻底废除汉字这就意味着浩如烟海的韩国古籍将会变成一本本天书,而没有几个韩国人能够读得懂,这无疑是使韩国的历史和文化陷入一个巨大的危机中,如此下去,韩国的古文化将葬送在这一代人的手中。这对于韩国的文化教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结语当初,韩国和日本对汉字的处理政策都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衰落,而现今中国这头沉睡的东方巨龙正在慢慢的醒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也逐步抬高,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强,对于韩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来说,我们蕴藏着宝贵的商机,因而汉字对于韩国和日本的教育来说也逐渐重要起来。重视汉字教育,不仅能够给韩国和日本带来许多商业机会,对于他们自身的文化教育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对于一个自古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来说,彻底的去汉字化对于本国的文化教育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而我觉得日本在处理汉字问题上要比韩国要明智的多。

  四、参考文献[1]周四川.汉字存废的利弊南韩鲜论辩方遒.[J].汉字文化.1991第2期[2]南广佑(南朝鲜).废除汉字,利少弊多—论国字(谚文)与汉字并用.[J].汉字文化.1991第4期

  

篇六: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字,汉字作为众多文字中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笔画和形状,而纵观众多文字,我们会发现,还有一种语言-—日文中也有部分文字与中国汉字相类似.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的文字也收到中国文字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各方面的往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据说,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可见,中国的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文字的形成。

  在日本,和服是民族服饰,人们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穿上端庄的和服。和服给人一种庄重、宁静、安稳、美观的感觉,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近50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可是,殊不知,原来和服的形成也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服饰的纹样,服饰的设计,服饰的用途以及穿法等,都能在和服上找到与我们中国唐代服饰相类似的地方,而我们中国的唐代正是与日本交往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所以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和服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也是源于中国,相传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是在秦朝,而从唐朝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进了日本,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素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的讲究,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而日本茶道则是以“和、静、清、寂”为茶道精神,这与中国茶文化有着相当类似的地方。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由此可见,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日本的文化广受其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篇七: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多半是日本从中国学到汉字文化而如今中国把日语中利用汉字标记的意译词自造词及古代汉语外来词搬到汉语中来其实这主要是指日语中的汉语词其造词结构和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中国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日本的语言文化带入了中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日语中汉字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作者:李启星来源:《商情》2009年第15期

  [摘要]汉字的输入不仅使日本产生了音标文字“假名”,日本人还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造字法,造出了日本“国字”。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汉字对日本语言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汉语日语汉字

  一、汉字在日语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汉字在日本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汉字让日本人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映像能力。人们看到汉字,会因脑神经闪电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义,这是假名及拼音所无法比拟与抗征的。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状况下,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看到用汉字书写的日本天皇的大名时,情绪就会立刻激昂起来,产生让人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日本的同音词太多,约占日语词汇的36.4%,同样的读音,往往可以写成几十个汉字,例如读作“告”的汉字就有“辉、聆、规、纪、着、摄、氛、楼、器、期、基、木、榭、黄、奇、己、鬼、食、季、生、忌、喜、祈、旗、耙、轨、氛、希、既、葵、掩、窥、企、危、伎、嬉、岐、雀、挥、机、棋、毅、案、徽”等几十种写法,如果不用汉字,就会混淆不清,难辩词义和句义,发生不可避免的错译和误会。因此,可以说汉字是治愈同音字的最佳有效的良药。

  汉字是具有音、形、义的表意文字,用它记录的句子,克服了用假名记录句子的冗长,且难于理解的弊端,使用汉字进行记录,极为简洁精密,常常只从字义或字形上就可以了解它的意思。如“再石”这个词,汉字有“馥、冤、看、替,轼”等多种写法,而每一种写法都表现着思想上的细微差异,这正是汉字文化的精华所在。它可以按照我们表达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汉字。这是表音文字的假名所无法达到和无法满足的。

  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作为日语词汇的构成词,例如汉语中的公园、地铁、银行等等,都是日本人创造的。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使用汉字,可以使文章简练明确,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西洋科学大量涌入日本,在翻译或介绍西洋科学、艺术上的一些新词语时,富于创造和模仿的日本科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种特殊功能,圆满地完成了与之最相适应的新词语的创造性的翻译。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与好评。

  二、汉字对中日语言交流所做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在文字方面

  (1)奠定了平、片假名产生的文字基础。据文献记载,日本原本是没有文字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用近似于古汉语的读音来读汉字的。后来经过种种摸索,产生了音、训兼借的“万叶假名”。在此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文章书写方式——汉字假名混写体。

  (2)提供了创造“国字”的依据。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日本特有的事物,聪明的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发明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汉字不仅是日本文字的母体,而且也是日本文字主要的构成部分。

  (3)为吸引外来语提供了便利。由汉字慢慢演变的日本平、片假名的创造和使用,又为近代吸引大量的外来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在语音方面

  汉字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新的音节,充实了日语的语音系统。

  (1)拨音的产生:古日语中没有拨音“忘”,汉字传入日本时,带去了鼻音。为发出这一原来没有的音,日本人经过反复尝试,最后终于创造出了能替代汉语鼻音的日语拨音“忘”来了。

  (2)促音的产生:中古汉语曾有入声,传入日本时,日本人根据促音的特点,创造出了摹仿中古汉语入声的促音。后来,促音又广泛用于和语,它的主要作用是“音变”和加强语气。促音的产生使日语语音更加丰富且有力。

  (3)拗音的产生:在奈良时代的日语音韵体系中,拗音仅限“劝”行和“b”行。引入汉字时,为准确发出汉语音而出现各行拗音,并作为普通的日语发音固定下来。因此,现在日语中大量的拗音也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结果。另外,还有日语中的浊音、半浊音以及音变等等现象,也都是受汉语的影响。总之,汉字的传入,充实了日语的原有的语音系统,对日语的音韵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词汇方面

  汉字的传入,增加了日语的词汇量,丰富了日语的表达能力。

  (1)弥补了日语抽象名词贫乏的不足。和语中,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以及有关星座、人体内部脏官的词汇很少,汉语的传入给日语增加了词汇,特别是弥补了用和语词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的不足,如“忠、孝、礼、德、百、千、万”等。

  (2)对日语的词汇结构也产生了影响。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的词序是宾、补在前,动词在后,这与汉语恰恰相反。比如:“雨尔降局”是中文“降雨”的意思;“山忆登石”是中文“登山”的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思;“本卷靛老”是中文“读书”的意思。日本人在接受汉语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汉语语法的词序,创造出了反映近、现代文明生活的新词语。如:“凳雷、人学、肚草、肚军”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某些语言习惯的深层已经汉语化了。不过,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再长一点的词语就不这样说了。如只能说“胜草禁止”“输人制限”,而不说“禁止胜草”“制限翰入”。

  三、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与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来比,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古汉语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字、语音、词汇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日语对汉语在单词引进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自古以来,多半是日本从中国学到汉字文化,而如今中国把日语中利用汉字标记的意译词、自造词及古代汉语外来词搬到汉语中来,其实这主要是指日语中的汉语词,其造词结构和构词形式与汉语相同,中国在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日本的语言文化带入了中国。在中文报刊广告上经常会见到“日本料理、新发卖、景气、公害、新干线”等词语。还有中文常见的“理发、公园、银行、哲学、宪法”等词语都是由日本人创造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用古汉语中某些现成语词经过改造,去意译欧美语词或表达日本自创的概念。这些词再回到中国,就犹如游子归故里一般,是词汇中的“回归词”。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其实就是日本人利用汉语的特点,运用汉字,以汉语(或古汉语)为文化基础,对汉字进行反吸收、反归纳、与反总结的结果。日语的这种利用汉字而翻译成的西方语言,从狭义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可接受的,然而,从民族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举双手赞同它。

  参考文献:

  [1]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篇八: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汉字对日本文化影响(一)

  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特别是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在国外(主要是日本)对日本汉字的探讨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论着还不多见。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有鉴于此,笔者站在中国人的角度,通过中日语言文化的对比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对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

  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汉字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金田一春彦:1983),意大利语2年、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花费8年时间。日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日语学习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众所周知,英语字母为26个,俄语也只有33个。日语的平假

  名、片假名、罗马字姑且不论,光常用汉字就有1945个。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收录汉字50,292个(包括异体字)。除此之外,汉字的书写(个别字达到30余划,如:“郁”),汉字的读音(有的竟达十几种之多,如:“生”)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

  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花费的精力越少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三、汉字废除论的提出及现状有鉴于此,日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要远远少于日本。但真正点燃日语改革论这一导火索的是,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松井嘉和1994:62)。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以福泽谕吉、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如不限制汉字,使文字简单化,日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当时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被美誉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汉字是世界最坏的文字”。1946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了“废除汉字”的社论。可是,日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义公布了容许使用的“当用汉字”1,850字。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3,200字。1990年版日本JIS汉字(日本工业标准)中共收入汉字6,355字。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汉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四、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汉字是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众所周知,汉字原本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了记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入日本。由于汉字的输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汉字一起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调查(宫地裕:1996),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它遍布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如:食物:豆腐煎饼馒头茶果子纳豆牛乳植物:大豆牡丹林檎菊芭蕉西瓜动物:骆驼狮子白鸟豹象蜜蜂道具:屏风障子尺八门玄关辞书手帐人体:心臓肝臓肾臓肺脑抽象:自由民主贫乏正直意外哲学数词:一三十百千万枚本匹个日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书写的。汉语词汇来自中国应属外来语,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制汉字”。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回顾日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可以说,汉字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之中。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割断了历史、隔断了过去的日本文化与今日日本文化的联系。况且,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连。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产物,并不因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汉字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作用从音节的种类看,英语约3,000个,汉语是411,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644个。日语的音节只有103个(有人认为117个)。

  日语音节数量少、结构单一(绝大多数为元音)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如:发?コウ?的音有?公、校、项、口、高、候、购、甲、红、江、好、恒、效、香…?(汉语中的发音是各不相同的)等共计64个。?ハカル?有?谋る、计る、图る、测る、谘る、量る…?。“カテイ”有?家庭、课程、仮定、过程、下底…?等十几个。如果没有了汉字,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区别,势必造成日本语言的极大混乱。

  (三)汉字具有无限造词能力具备最起码语言知识的人都知道,造词能力极强的汉字是日语的一大优势。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最早起于明治初年,但是,这些人恰恰忘记了,正是由于汉字的造词功能才使得欧美的政治制度、文化、科学技术源源不断地引进日本社会。这一时期产生的汉字词涉及到日本的、经济、教育、、天文、地理、科学、艺术、医学等方方面面。如:?议长、国会、实权、融和、物価、制造、文化、法学、答弁、被告人、天体、定期、航海、赤道、太平洋、洞彻、伸缩、精巧、习惯、予备…?。这些词的绝大多数如今已成为日语中的基本词汇,有好多词又流入我们中国。日本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是以汉字作媒介的。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化。

  

篇九: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字,汉字作为众多文字中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笔画和形状,而纵观众多文字,我们会发现,还有一种语言――日文中也有部分文字与中国汉字相类似。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汉字也受到汉字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中两国进行了各方面的交流。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单词。据说在隋唐时期,当大量汉字被引入日本时,日本开始系统地使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起初,汉字被用作音标,也就是说,当日语中有几个音节时,使用几个汉字。这些字符逐渐演变成笔名。“假”表示“借”,而“名”则表示“字”。它只借用汉字的音形而没有意义,因此被称为“笔名”。那些直接跟在音、形、义后面的汉字叫做真名。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汉字的形成。

  在日本,和服是民族服饰,人们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穿上端庄的和服。和服给人一种庄重、宁静、安稳、美观的感觉,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近50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可是,殊不知,原来和服的形成也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得改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服饰的纹样,服饰的设计,服饰的用途以及穿法等,都能在和服上找到与我们中国唐代服饰相类似的地方,而我们中国的唐代正是与日本交往较为频繁的一个时期。所以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和服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日本的茶文化也起源于中国。据说中国茶是在秦朝传入日本的。自唐朝以来,中国的饮茶习俗被引入日本。唐朝最著名的日本僧侣将中国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种植茶树。这是日本茶树栽培的开始。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被誉为“茶以仁”、“茶以敬”、“茶以道”、“茶以雅之”。它贯彻了儒家的“礼、义、仁、德”。日本茶道以“和、静、净、静”的精神为基础,与中国茶文化十分相似。

  而讲到茶文化,就想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传统指得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一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而且,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现代日本社会的人文理念中,更是渗透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规范着日本人的思维和行动。

  可以看出,由于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日本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的各个领域。

  

篇十: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集合3篇

  第1篇: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研究报告

  我看日本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比方说,德国啤酒最好是吧,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那哥们也忠于天皇,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稍微一改良就把你超越了,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开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

  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有的人刚从自己家的松下、索尼牌的电视上看到日本人燃烧中国国旗的新闻报道,找个棍子,拎个板砖,就上街砸日本车、日本店,我很疑心,不知道他们是泄私愤,还是报国仇。游行的不光只有爱国知识分子,还有臭流氓跟着瞎起哄。估计敢砸车的人主要因为那车、那店不是他家的,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他才砸。要是彻底“爱国〞,应该有报道说国产电视产量因反日情绪高涨而猛增,但是很遗憾,没有。我们讲的是“引进来〞,“进口的〞的都是最好的。吸收有余,创新缺乏。

  其三,日本人(包括韩国人他们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对承诺与信用的珍视、是让我们望尘莫及、自惭形秽的。日本的上层聚会女性以穿和服为荣,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之最,日本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而我们呢,似乎地大物博,泱泱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百年屈辱,十年文革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传承下来的多是糟粕,弃而毁之的是精髓。三年内战,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破坏与日本侵华相比不知谁轻谁重。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怕,精神的流失才更可怕。其实,日本战后的复兴与繁荣并不是侵华的成果,战争带给双方的永远都是破坏。因为日本小、资源少,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

  之所以愁视,是因为我读不懂,看不透日本,原因也有三其一,日本人缺乏原创精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无论当今命运如何,

  曾经的辉煌永载史册。也可以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古犹太国不在了,可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世界奉献了《圣经》与基督教;古埃及不在强大了,可金字塔下千年不腐的法老

  永远为现代科学留下未解之谜。如果非要把各民族的优劣分个三六九等的话,日本一定不是一流民族。舶来的和原创的总有不一样。日本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中国元素。你可以说日本为世界奉献了精工、电子、汽车这些器物,但很难说日本为人类历史进程奉献了什么,除了二战的灾难。

  其二,我看不清日本的未来。我相信俄罗斯那样曾经强大,拥有广袤土地、丰富的资源、笃信宗教,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篇章的大国一定会再度强大。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资源匮乏、制度畸形的国家一定会衰败。但是我觉得日本是个前途扑朔迷离的国度。政治上,君主立宪,现代民主吧。可没有哪届首相能力挽狂澜,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观花般的更换。经济上吧,兴旺了,有钱了,可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经济平安用什么来保障真要是那么有平安感,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能引发他们如此大的兴趣日本在亚洲对四邻的挑衅、在国际政坛对进入大国行列的躁进与热衷,都是其小岛国缺乏平安感的表现吧。

  其三,日本人的性格太复杂了,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你说它保护环境吧,可是他们麻木的捕杀鲸鱼、海豚。被血染红的海洋——太地,一部纪录片《海豚湾》让我震撼。小日本,你就不能不吃“生鱼片〞吗高蛋白也没见你们长多高啊多壮啊!你说日本右翼势力烦人吧,但是传说中普通民众挺热爱和平的。看一部日本的70年代的肥皂剧,开公司、住别墅的一大户人家,男主人给儿子买了支玩具枪,被孩子的奶奶看见后立马呵斥并夺了过来,“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战争了,你居然还给孩子买枪!〞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总有几分浓重的忧伤。民族性的喜欢“自杀〞,一死以谢天下。战犯剖腹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但是川端康成这样的文豪也自杀,出个政治丑闻也要自杀,不知道是武士道精神的优良传统,还是社会缺乏包容性间接恶果。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极大的有点!日本、韩国都是很爱干净的民族。这一点我很喜欢。看电视剧也好,亲身感受也罢,日本人、韩国人家里家外总是干干净净的,这是以前中国人交给他们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变得脏了,说话脏了,环境脏了,最终是社会变得很脏,很黑暗。一个优秀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洁癖才好。

  哈日的小年轻人为地把日本神话了,学日语、看日剧,梦想去日本留学,移民日本。激进派呢那么是逢日必反。不是高看,就是鄙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近邻。每每听到有人骂日本鬼子的时候,总一种莫名的羞愧,感觉也像是再骂中国人自己,因为日本人身上有太多中国元素。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的友好化作今日的相互仇视。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中国人向来瞧不起日本人,明清称倭寇,近代称鬼子。而现在的反日的年轻人通常喜欢把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棒子就是流氓的意思。中国瞧不起日本、韩国;日本瞧不起中国、韩国;韩国瞧不起日本、中国。三足鼎立,互相瞧不起。我不知道中国人的瞧不起当中有几分是出于自信与自豪,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屈辱历史和现实自备感下的嫉妒。老师曾说,中国这个“中〞字取的极好。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历史,用“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来看待我们的这个近邻,彰显大国风度。而非像我看日本这样,雾里看花,稀里糊涂。

  

篇十一: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目录:

  一、《山海经》与“妖怪文化”.................................................................................................2二、日文化对古汉字的保留...........................................................................................................3三、源于中国,兴于日本的文化.................................................................................................5四、日文化与汉文化的抗衡...........................................................................................................6五、总结...........................................................................................................................................7资料来源:.......................................................................................................................................8

  1

  浅谈汉字与日本文化光电信息工程3110101383刘群摘要: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文化的国家,这个民族不仅具有强大的文化吸附力,而且具有灵活的文化加工能力,可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甚至将其变成本国文化。早在日本文化还是一片未经开采的土地之时,汉字就将古老的中华文化带到日本,给这贫瘠的土地注入了活力,从此开启了日本的文化旅程。关键词:妖怪文化、古汉字、汉文化、日文

  一、《山海经》与“妖怪文化”

  众所周知日本的“妖怪文化”很发达,但这起源于中国。“妖怪文化”的兴胜得益于《山海经》的“东入扶桑”。据历史考证,《山海经》在奈良时代(710——794)或更早便已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便已有据其绘画而形成的图册《怪奇鸟兽图卷》出版问世了。日本著名神话学家、《山海经》研究专家伊藤清司曾在其《关于<怪奇鸟兽图卷>的解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在江户时代,一位有绘画素养的人画了一部奇妙的画卷。这部传世的手绘画卷题为《怪奇鸟兽图卷》。其中有76种形态各异的鸟兽相继登场。作者身世不明,但可以断言,这些怪兽奇鸟的来源都是中国大陆,都是江户时代的人们从未目睹过的怪异鸟兽。”《怪奇鸟兽图卷》这部作者不详的图卷对日本的以后的社会、历史、民俗等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妖怪”一词于江户时代被引入,在此之前,日语里都是以“物怪”或“化物”称之。日本的妖怪原型有70%来自中国,比如天狗原是来自《山海经》中的犬怪。《山海经》中写着天狗是犹如狐狸般的动物,在日本则被称之为天狐(住在天上的狐狸)。而春分时“撒豆驱鬼”的活动,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山海经》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后,由于其宏伟的艺术想象力,再加上日本民族身处岛国狭小空间、多山又多水,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较为封闭的神秘主义倾向。《山海经》中的所记叙的种种奇幻精怪的妖物,经过了日本本土妖怪文化体系的整合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后,又杂糅进了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就逐渐演变成了各种各样至今活跃在日本的妖怪形象了。日语里有很多和妖怪有关的俗语,这些俗语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比如

  2

  传说中河童爱吃黄瓜,所以海苔卷黄瓜这道菜就叫做“河童卷”;特别厉害的恶媳妇儿,叫做“鬼嫁”;说人生了个天狗鼻子,那是在批评人家骄傲自满;如果说“鬼生霍乱”,是指英雄也怕病来磨。这些妖怪形象不仅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被逐渐发展成了日本的产业文化,打入国外。日本是一个“漫画王国”,在这条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岛链上,各种主题的漫画频频产出,并由此构成了日本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动漫产业。在众多的漫画作品中,由各种妖怪元素构成的妖怪漫画自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名满天下的漫画家都是以妖怪漫画而享誉世界、斐声海内外的,其中就有“鬼太郎系列”的作者水木茂、《黑色童话集》的作者女漫画家犬木加奈子和以《犬夜叉》闻名漫画界的高桥留美子,以及日本漫画界的“教父”宫琦骏等等。一部《山海经》给日本带来了“妖怪文化”、带来了动漫产业,对日本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日本人心理及性格养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在日本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对其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尽管日本在自己发达以后对中国做了很多令我们痛心疾首而他们却矢口否认的事情,但这依然不能使日本文化抹去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二、日文化对古汉字的保留

  早在公元三世纪,日本民族还没来得及发明自己的文字的时候,大量的日本来华遣隋使、遣唐使等将大量的中华文明包括汉字与汉语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有了使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三世纪日本人才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汉字成了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日本人凭借着自身封闭守旧、包容乐学的特点,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汉字文化,将其视为宝藏。纵观日本,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政治文化,无一不显示出汉字根深蒂固的影响。“天皇”一词,在我国史书中最早出现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到了我国唐朝,唐高宗称为“天皇”。日本真正使用“天皇”一词是在唐高宗之后,令天日本虽已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天皇”一词却仍然留在日本的语言中,天皇制也一直沿袭下来。由于日本社会文化的变革,这个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即日本的天皇制发生了变化。天皇不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了,而是最高权威的象征,是日本国尊严、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效忠天皇是传统的日本民族心理,汇成了一种以天皇为核心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日语里称自己为“小生”,这是唐代的习用自称。以热水为“汤”,见于《孟子》;以完了为“济”,以热闹繁盛为“赈”等都是中国的古语。而现代汉语中却

  3

  没有保留这些用法。但是日本的汉字用法总有很多与中国汉语不同的地方,总让不太懂日语的中国人感觉匪夷所思、啼笑皆非。关于日语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某不懂日语的留学生第一次去日本人家里访问,与女主人笔谈时,女主人先指着桌上的茶写道:“御茶”,他立即打量了一下这个家,没发现与皇族有什么联系的东西。接下去女主人指着丈夫的同事写道:“同僚”;于是,他觉得她脑子有问题,因为那人他也认识,她丈夫也不过是个环卫工人,接着她指着丈夫道是:“主人”;最后指着女儿道:“娘!”于是他赶紧借故告辞了。这让人觉得:早期的日本人在拚命吸收中国文化时,是很粗糙浅薄的。《光明日报》上曾有“、、、原来‘娘’是女儿的意思,我要问候他的母亲,却问候到他的女儿去了。”据笔者考证,日语中的许多字词不能按照中国汉字的意思去理解,但日语用“娘”表示女儿却与汉语的古训有着密切的关系。《玉篇》:“娘,少女之号。”说明“娘”是指少女,不是母亲。《辞通》曰:“嬢为母称,见十阳,俗或省为娘字,不知娘是少女之号,与母称迥不相同耳。”原来“嬢”作为母称时因为与“娘”混淆所致。既然“娘”的本义是指少女,那么日语用“娘”表示女儿并不违背本义。现代汉语中也出现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样的用法,这里面的“娘”也是女儿的意思。而现在很多对古汉语略知一二的人恐怕也要以为这是母亲的意思了。我国古代的文人尊重传统,墨守成规,习惯于“法古不变”。尽管汉字的构词力强,但在这样一种文化心态的支持下,并不轻易造词总是以前人的语言材料为基础创造,很多词都出自典故。日本人尊重汉字、尊重汉语、崇拜中华文明,在创造自己的语言、发展汉语时也不轻易违背这条原则。日语中的“馬鹿”就是源于汉语典故“指鹿为马”。秦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马”与“鹿”连用的语言现象出自《新唐书·元稹传》。该书记载:“、、、、、、彼赵高,刑余之人,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日恣睢,天下人未尽愚,而亥不能分馬鹿矣;高之威慑天下,而亥自幽深宫矣。”日语用“馬鹿”一词骂人愚蠢、糊涂,这就将汉语“不能分马鹿”的意义引申了。“驰走”时日本人饭后必用的一个词,即使在家庭内部日食三餐也不例外,用来表达对做饭人的谢意。古汉语“驰”与“走”是一组同义词。如唐代韩愈《送张侍郎》诗:“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这里的“驰”与“走”都是驰骋的意思。而汉语中也有将“驰”与“走”连用的语言现象。《史记·项羽本纪》:“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说明日语将“驰走”作为一个词来用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日本人发展了“驰走”的引申义,准备饭菜要奔

  4

  走辛苦,用“驰走”表示感谢对方款待的意思。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汉语词汇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们在看到日本人这样运用汉语的时候,总会觉得有很多不理解,觉得他们是生搬硬套,不加取舍地吸收。我窃认为这是由于两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人文差异和社会形态、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的。日本地处海洋包围的狭小地带,漫长的海岸线把日本隔离起来,日本只能与中国、朝鲜隔海相望,但海洋又把日本同外界联系了起来。在造船和航海还不发达的远古时代,这是由朝鲜航行到日本的最方便的路线。通过它,中国的古老文明很早就传到日本。而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这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字不仅给日本带去了汉语文化,丰富了日常生活交流,也给日本带去了很多其他优秀的中华文化。

  三、源于中国,兴于日本的文化

  日本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同时将汉文化进行研究以及与本土文化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众所周知的日本有名的茶道是从中国传入的,原来只有从中国引入茶叶的僧侣才喝茶,不久就作为武士阶级的修养爱好和社交手段而盛行起来。现在专属女性的修养爱好,很多时候茶道都被看成是一种技艺练习,而这曾经是粗俗的武士竟相参与的活动。饮茶之风起源于我国西周时期,至陆羽的《茶经》间世之后,饮茶成为一种高雅时尚,日本关于茶的最早记载在《奥仪抄》中。书中记有天平元年年“召百僧于禁庭踢茶”之事十二世纪末,入宋僧荣西将南宋新茶种带入日本,并根据《太平御览》编写了《吃茶养生记》,被薄为日本茶祖禅僧村田珠光创立了不同于中国的“茶礼”。千利休被誉为日本的茶道大师,他以珠光的“谨敬清寂”为基础将茶道精神发展为“和敬清寂”。利休的茶称“闲寂茶”,简朴且追求精神性的高尚。在装饰受到极度抑制的小空间里,静静地品茶,追求个人修养的提高,这就是茶道。就这样,日本民族精神与中国的饮茶习俗融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今天,茶道仍以其清寂淡雅的古典美吸引着无数的日本人。

  5

  唐乐进入日本宫廷后,按日本风格稍变形式称为雅乐,在日本世代相传,一直保存到令天。围棋,发源于中国,却兴盛于日本。至今使千万日本人迷恋的相扑,亦酷似我国秦汉时期出现的“角抵”。起源于中国的盆栽,镰仓时代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日本的盆栽文化。就连日本最早的点心文化也是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去的。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可以说日本真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另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日本的一些传统的节日,也有许多是从中国传入的,而在中国却并没有很重要。比如节分(立春前日)始于中国,平安时代传入日本。比如中元·岁暮,中国道教祭神仪式即为中元。岁暮指的就是年终、年末,最初始于趁双亲健在之时,为祈祷父母健康,儿女们带上糕点和鱼类等前往拜访这一习俗。这些节日渐渐赋予了日本的特色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在研究日本文化时不能不被日本民族忠实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感动,同时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利用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日文化与汉文化的抗衡

  日本著名哲学家和哲郎说“世界上恐怕再没有象日本人那样敏感地吸取新事物又那样忠实地保存旧事物的民族了。”日本人吸收和保留了中华文化,把我们没利用好的文化发扬了光大,但聪明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单纯地模仿和复制,而是追求自身的创新,形成了与汉文化相抗衡的文化新形态。汉字传入日本逐渐成为记录日本语言的文字。在日语借用汉字符号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借用汉字字音标记日语语音的“万叶假名”。后来,表音汉字被逐渐简化、省略,最后演变成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假名文字产生以后,日本使用汉宇・假名混合体来记述自己的语言。这样,汉字、假名都成了日本文字,因为汉字・假名混合体是一种新生命、新形态,它具有日本民族的特色。书法艺术是中国、日本特有一种的文化形态。早书法艺术的特点深深植根于汉字的特点之中,是中日两国人民审美情趣的集中表现。日本的“三笔”,深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都可视为王书的流派。然而时代稍晚的“三迹”却与“三笔”有本质上的不同。小野道风推陈出新开辟了日本化的“和样”书道,自成一派膝原佐理则在“小野派”书法中独树一帜,表现了奔放的个性。藤原行成推崇小野道风的书法,使“和样”渐臻完美。我们可以看到“三迹”所处的时代的书风,已摆脱了中国书法的桎梏,树立了独具日本风格的“和样”书道。“和样”书道便是与“唐样”抗衡的一种新形态。

  6

  “大和绘”也是与“唐绘”抗衡的一种新形态“唐绘”是按中国绘画技巧描绘中国主题的画“大和绘”最初也只是以中国的绘画技巧来描绘富于日本情趣的世俗画,到九世纪末,画风也成为日本式的了,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表现手法。奈良至平安时代,日本人用汉文创作的表达日本民族感情的“汉诗”曾弥漫日本文坛。“和歌”则是日本民族纯文学的诗歌,是民间的一种无定形诗。当汉诗在日本诗坛占统治地位时,和歌为取得与汉诗抗衡的力量,以汉诗的诗形来进行改造,运用表现日本民族感情风貌的修辞方式形成“五七音音数律”,取得与汉诗并存的韵律形式。在八世纪文坛上,开创了和歌与汉诗鼎立的局面。与中国文化相比,古代日本文化虽发展后进,但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集团意识尽管十分崇拜汉文化,但却并不“媚外”。抗衡力量的形成是民族排他性的体现,也是民族创造力的体现,这正是日本当今在科学技术领域高速发展的奥秘。

  五、总结

  日本的大野晋在他的《日语练习模范指导》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上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还是学过汉文的,考高中时的汉文的考题就是不带读音顺序符号的纯汉文的文章。我上初中时学过《论语》、《孟子》,上大学时学过《孙子》。《孙子兵法》读起来很有意思,而论语和孟子中则不乏深刻洞察人生的文章。日本人曾经就是靠读这些文章而培养了观察人生的眼光的。”日本人以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积极吸收、保留汉文化的营养早为自己发展的基石,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出了独树一帜的日文化。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不仅给日本带来了文化上的曙光,更影响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与精神。植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汉文化是促进当今日本高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此时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开发与利用又何尝做到了充分呢?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自认也有义务将传统优良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继续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7

  资料来源:《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严绍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09《日语练习模范指导》【日】大野晋著;彭广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p37《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一、二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汉字、汉语与日本文化》张信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六期《浅谈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百度文库《浅谈日语中的汉字》张丹文学语言研究

  8

  

推荐访问: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汉字 日本文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