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19篇

时间:2022-11-18 02:55:03 来源:思哲公文网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19篇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课  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52--53页  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教学以下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教材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19篇,供大家参考。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19篇

篇一: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课

  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52--53页

  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教学以下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教材中例4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具体例子,首先说明单价、数量、总价等术语的含义,然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术语和数量关系。例5的编排和例4相似,也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做一做”中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符合某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熟悉所学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例5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理解用符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使学生体会使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学生对单价数量与总价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概念,也可接上节练习课的问题解决,直接引导学生去提炼归纳,从而提炼出单价数量与总价这三个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理解后,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出实例中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2.在探究中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理解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三、巩固新知1、基础题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2、变式题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家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3、提高题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5千米/小时。该

  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篇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书第28-2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合单位,认识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两类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抽象、概括其中的数量关系,体验模型思想;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插等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现实中蕴含大量的与数量有关的问题;能主动参与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概括活动,培养有据思考、说理严密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爸爸去哪儿》南通站开始了,多多和阳洋接到了新任务,立即分头行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多:我买乒乓球总共用去12元阳洋:我买乒乓球总共用去15元师:这儿总共用去的元数,我们称为总价。多多的话可以这样说:我买乒乓球的总价是12元,阳洋的话可以怎么说?(请生回答)师:你学得很快!你觉得谁买的乒乓球便宜些?为什么?有不同意见吗?师:看来比较谁买的便宜,不能只看总价,还要看买的个数,又叫数量。他们各买了多少个?我们一起来看现在,你能判断他们谁买的便宜些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列了算式,是吗?我们把算式写下来。生:124~3=4(元)154-5=3(元)师板书算式师:4元、3元分别表示什么?师:买一个球的价钱就是单价,这时多多买的乒乓球的单价是4元,阳洋买乒乓球的单价是3元,谁买的便宜?你觉得单价跟什么有关?生可能会说出数量关系式。齐读,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深入探究,发现关系

  1.认识复合单位。两位小朋友还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阳洋走进水果超市,发现这袋苹果挺便宜的,只有9元,阳洋拎着苹果走到收银台,拿出10元钱,营业员阿姨却告诉他钱不够,这可能是为什么呢?生:9元是一斤的钱,1千克的价钱,1个的价钱师:究竟怎么回事?放大商标,单位:千克,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吗?生:9元是1千克的单价师:有的水果店是这样表示商品的单价的,看得懂吗?什么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单位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生:中间多了一个符号,符号左边是什么单位?有两个单位哪两个单位?师:像这儿的元是总价的单位,千克是数量的单位,那么这儿的斜线相当于什么运算符号?这个单位还挺牛,我们能从中很快看出单价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单位怎么读呢?出示,一起读师:像这样的单位,我们叫做复合单位。(出示)乒乓球的单价4元,3元用复合单位怎么表示呢?(元/个)师示范写第一个,第二个请学生写。2.研究总价=单价X数量、数量二总价宁单价师:数学中有不少价钱的学问呢。我们继续看洋洋买的苹果,出示单价,重量3千克。总价多少元?师:为什么用9乘3?生:单价X数量二总价求3个9是多少,用乘法。(出示)师:阳洋拿出所有的钱,发现只有20元,不够付,算了,买橘子吧,能买多少千克?师:你是怎么求桔子数量的?生:数量二总价+单价师:是啊,总价、数量、单价之间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我们再一起看看多多还买了什么。出示发票,填空。每把2元用复合单位怎么写?一起读师:这三个量中我们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岀第三个量。刚才我们在解决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组关系,类似的关系在其他问题中有没有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探究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买完礼物,多多和洋洋同时到达了福利院,他们谁走得快一些?师:要比较他俩谁走的快,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路程速度你说的每分走多少米就是速度对吗?一般速度不容易测量,要通过计算得到,还有其他办法吗?(时间)师:告诉你他们的时间,会比较了吗?你说师板书算式2404-3=80(米/分)2804-4=70(米/分)这儿的80米是多多每分钟走的路程,70米是阳洋每分钟走的路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大家是怎么求出速度的?出示速度二路程一时间速度是用路程宁时间得到的,想想速度的单位可以怎么写?请一生板演,其余在本子上写师:现在我们能一下看出谁的速度快吗?他们就进去送礼物了。我们趁这个机会去看看其他的速度。我们来体会,这是谁?你猜猜刘翔的速度大概是?米/秒,知道8.5米有多远吗?1秒有多长?(滴答)滴答一下刘翔就从教室前面跑到了后而。知道动物界谁跑的最快吗?(猎豹)与刘翔的速度比怎样?大约是刘翔速度的几倍?第三个速度又会如何呢?快吗?90米/时。生:不快,为什么?因为是90米每小时,这个速度会是谁的呢?(海龟)师:像这样物体在1分1秒1时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我们称为速度。通过这几个例子,相信大家对速度一定有了不少了解。师:阳洋们送完礼物,节目组的汽车要接他们去下一个地方了。出示: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己经行驶了3小时,己经行驶了多少千米?离目的地还有120千米,按这样的速度行驶,还要多长时间到达?小组内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卡学生汇报,师完成另两个关系式。你们发现这样的关系了吗?你们都很了不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哎,我们一起看看多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路程720米,离集合时间只剩5分钟,多多以180米/分的速度赶往集合点,来得及吗?口答180X57204-57204-180有不同方法吗?你是利用了哪个关系式?三、课堂总结,升华认识师:我们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地

  运用这些关系式,今天我们和多多、阳洋一起认识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复合单位关系式

  老师想到用线段图来表示每份表示9元/千克,3千克就是画几份?一共多少元呢?

  8人/组一共多少人?如果再加1份,表示几组人数?再加1段呢?再加1份呢表示几组?也就是说这个份数可以发生变化,总数也随着变化。

  跳绳100下/分,酱油1桶15元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呢?(每份数X份数二总数)每份数在这指什么,份数呢?总数呢?数量X单价等于求几个单价。像这样能举的例子多不多?通过同学们举的例子,老师发现这儿每份表示的量可以发生变化,份数也可以发生变化,总数也就随之变化,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正如科学家开普勒所说的数学就是研究

  

篇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特点分析:本教学内容的单价、数量与总价,路程、时间与速度”两组三量关系,其教材编排注重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由常见的两人比快慢引入教学,在解决具体生活问题过程中概括总结抽取“单价×数量=总价”,“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5)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6)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7)

  一、创设情境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用50元买了5个文具盒,每个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师板书。师:你能自己列式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解决,然后集体交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目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关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着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交流。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一共用多少钱是总价。(2)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的文具盒的单价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3)说一说第(1)题当中篮球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各是多少?是怎样求的?第(2)题呢?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从上面两题中,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生1:单价×数量=总价生2:总价÷单价=数量生3:总价÷数量=单价(5)这一组三个数量关系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归纳总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要求的什么,是怎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的

  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特点,归纳数量关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例5.(1)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交流。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千米,这样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千米,这样一共行的路是路程。(2)说一说第(1)题当中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时间呢?求出的结果是什么?第(2)题呢?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从上面两题中,你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生1:速度×时间=路程生2:路程÷时间=速度生3:路程÷速度=时间(4)这一组三个数量关系中,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归纳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密切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得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采用与上一题相同的教学思路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过合作和谈话,自觉地构建了比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数量的关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学听,然后全班交流,总结常见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生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问题做准备。

  

篇四: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教材第52例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1、请看下面的问题并口答列式。(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2、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请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4)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指名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3)小组说说: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4)汇报交流: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5)教师引导小结:在我们数学里,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的钱数,叫做总价。(6)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要求什么?是怎样求的?(7)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回答)(8)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名回答,单价×数量=总价)(9)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单价=数量)(10)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数量=单价)(11)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两个?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12)汇报交流,归纳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三、巩固练习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2、填一填。

  (1)(

  )的价钱叫做它的单价。

  (2)买了3件衣服的钱可以看成(

  )。

  (3)已知总价和单价,可求出(

  ),数量关系式是

  (

  )。

  (4)10元钱买了5本练习本,10元和5本分别可以看成是

  (

  )和(

  )。

  3、选一选,下面各题分别求的是什么?用那个数量关系式?

  (1)苹果每千克5元,妈妈买了4千克,需要多收钱?是求(

  )

  A单价

  B数量

  C总价

  (2)苹果每千克5元,妈妈共用了20元,买了多少千克苹果?

  A单价

  B数量

  C总价

  (3)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共用了20元,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A单价

  B数量

  C总价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买来6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用去了180元,每本故

  事书多少元?

  (2)一盒铅笔芯的单价为3元,60元可以买多少盒?

  5、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只钢笔,有两种包装,单只的包装,4元一

  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6、练习九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80×3=240(元)

  10×4=40(元)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篇五: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常见的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以下几种常见的数量关

  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效、时间、工作总量。今天我要讲的是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首先说明单价、数量、总价等术语的含义,然后在练习题中通过例题和改编应用题来巩固所学的术语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做一做”中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符合某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熟悉所学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关系的理解。(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常用的数量关系》,在这个节中结合乘法应用题,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归纳总结。这些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仅仅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理解。这里把常见的,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很大用途的这些数量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术语的水平,促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术语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水平。2.使学生理解,掌握“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和这种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关应用题和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间关系。并能使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2.如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掌握以及使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二、说教法、学法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方面习惯较差,在活动中强调了礼貌待人的总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轻结果,重过程”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持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布设一些学生想不到但略动脑就能解决的,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

  (一)以师生活动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性的谈话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成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1巩固理解用术语表述这些数量关系2以生活经验填表,引导出数量关系3、用例题来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要求什么、从而巩固数量关系。

  单价X数量=总价4、以改编题实行拓展巩固理解,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四、总结让学生明确了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说出这堂课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术语几意思及数量关系式: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篇六: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

  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超市购过物,想一想,你都买过哪些物品?同

  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如果老师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你能读懂上面的

  数学信息吗?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亮亮超市

  单号:63-09960时间:2019-4-15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矿泉水

  2元

  4瓶

  8元

  饼干

  5元

  6盒

  30元

  巧克力

  6元

  2块

  12元

  苹果

  8元

  5千克

  40元

  购买件数:14

  应付总额:90元

  付款金额:100元

  找零:10元

  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瓶

  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同学们很棒,很会观察!在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

  数量、金额。金额在数学上又叫总价。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什么?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

  饼干的单价是5元,表示什么?一盒饼干的价钱是5元。

  谁来报一下苹果的单价是(),表示什么?

  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是商品的单价呢?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单价,请看大屏幕。老师先说:“一条毛

  巾是25.5元,也可以说成毛巾的单价是25.5元。”学生接着说一箱

  牛奶48元,牛奶的单价是48元,一瓶洗衣液24元,洗衣液的单价

  是24元。

  ③“单价”改写

  薯片5元/包表示什么意思?对,表示1包薯片5元。看来,单价

  还可以写成这种形式,/读作每,5元/包读作:5元每包。

  (2)理解“数量”“总价”

  ①“数量”是指什么呢?继续看购物小票,矿泉水的购买数量是(),

  饼干的购买数量是(),巧克力的购买数量是(),苹果的购买数量是

  ()。像这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②“总价”又是指什么呢?我们再来看购物小票,矿泉水的总价是(),

  表示什么?表示4瓶矿泉水的一共价钱;巧克力的总价是12元表示什

  么?谁能说说,“总价”表示什么意思?(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同学们真会学习!现在,谁能看屏幕,把“单价、数量、总价”表示

  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每支钢笔15元,老师买了5支,一共花了75元。

  •每个书包30元,妈妈买了2个,一共花了60元。

  •每副手套12元,买3副这样的手套,一共花了36元。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师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那他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索。生读题。(大屏幕展示课本

  内容)

  (1)、说一说单价和数量各是多少?

  (2)、要求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列出算式:(

  )。

  (3)、我们再来看看鱼的总价是怎么算的?列出算式:(

  )。

  (4)仔细观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1、根据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

  系?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两个问题都是已知单价和

  数量,求总价。那么单价、数量与总价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生:

  单价乘数量=总价

  2、梳理小结:用(

  )〇(

  )=总价。这样一个算式叫做

  数量关系式。

  3、单价、数量、总价的变式

  (1)、师:那么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带着

  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索。拿出我们的购物单。听清要求:1、左边的人

  完成探究单一,右边的完成探究单二。2、两个人合作填一份购物单,

  算一算,填一填,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

  小组交流

  (2)、汇报同学们都探究完了,请坐好。(我们掌声欢迎学生来,

  让学生上来汇报一下。杜鹃花和茉莉花的单价是多少?水彩笔和牛奶

  的数量是多少?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3)小结:同学们表现可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同

  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成:②总

  价÷数量=单价③总价÷单价=数量。

  三、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用多少钱?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

  (2)学校买了3台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

  (3)每本练习本3元,12元可以买几本?

  这个题目已知()和(),求()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式(

  )

  2、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下表。

  商品单价(元∕千克)

  数量(千克)总价(元)

  西瓜

  5

  50

  甜瓜5

  15

  草莓20

  2

  3、判断对错(错误的题目说明原因)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是求数量的题目。(

  )

  (2)、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要用

  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

  (3)、36元可以买6瓶牛奶,每瓶多少元?

  是用总价÷单价=数量。(

  )

  4、说一说,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1)、每张门票30元,老师买了6张门票,________

  (2)、买10本书共花了200元,________

  (3)、学校花420元买字典,每本字典6元,________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中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我们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先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小票,知道了什么是商品

  的单价、数量与总价。接着解决生活中的2个问题,观察对比找出问

  题的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价和数量,发现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自己探究出了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式。并且同学们能够应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板书设计: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理清数量关系进行解答,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并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探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本课的关键就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篇七: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

  下面是四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4:常见的数量关系(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二位数以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把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数关系加以概括整理,加深学生对这些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同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结合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身边的'数学,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组数量关系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根据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重点为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将采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含义及数量关系。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并掌握,以及用术语能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将采用通过解决简单问题,引导自主探索。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思维敏捷。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将用创设教学情景,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特点,依据数学新课标,我将本节课环节确定为一下五方面: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如果我想买一件商品,应该要知道些什么条件?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例4(1)、(2)

  (二)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式

  1、,观察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什么问题?2、小结:每件物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3、出示学生收集的物品价格标签,说一说单价是多少?4、你发现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5、小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基础训练)四、拓展练习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解决下列问题。五、课堂小结我将板书设计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一)例4: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数,叫做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来突出本节课的难点。

  

篇八: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路程、时间、速度

  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

  的数量关系的经验基础上教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它是遵循课程标准中“积累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目标而编写的。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数量关系进行抽象与概括,进而从更抽象的层面上去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为学生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数量关系的经验,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路程、时间及速度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孩子们仅仅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速度的含义,这是一个基本学情,如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找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应该突破的难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比一比初步发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的运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总结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3问题解决:利用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2难点: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白板、学业纸。

  学具:学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思维导引

  1出示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图片。(PPT)

  孩子们,认识这儿吗?师:对,就是咱们学校的操场。瞧,孩子们正在百米赛跑呢。到底谁是冠军呢?一起来看看他(她)们的成绩吧。

  2出示思维导引部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维导引部分的成绩,快速的将他(她)们排一排名次,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请两名同学分别到黑板前分享自己的想法。表达流畅、认真倾听的给予智慧星奖励。

  设计意图:回忆经历过的运动会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孩子们对思维导引部分的数学思考,积累当路程相同时比时间、时间相同时比路程来比出快慢的学习经验,为进一步深入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维碰撞

  1.探究思维碰撞的问题一。

  名次

  姓名

  路程

  时间

  小丽

  40米

  5秒

  小红

  15米

  3秒

  (1)追问: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呢?

  师:小丽和小红谁跑得快呢?排一排名。

  (2)请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记录在相应的位置。

  (3)教师巡视,小组讨论交流。

  2

  (4)学生展示学业纸,介绍自己的想法,思维碰撞。

  小结:不管是选择计算还是画图的方法,都是通过比出一秒钟的路程比出了快慢,这一秒钟的路程在数学上就叫做速度。

  举例:小丽每秒跑8米,可以说成小丽的速度是每秒8米;

  练习:小红每秒跑5米,可以说成什么?

  (5)界定速度的概念:

  像这样每秒钟、每分钟、每小时走过的路程叫速度。

  (6)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加深理解。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40÷5=8(米)

  路程

  时间速度

  15÷3=5(米)

  路程

  时间速度

  师:你发现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了吗?

  (8)小结:路程÷时间=速度(板书)

  2解决思维碰撞的问题二。

  请同学们带着刚刚的发现,快速解决思维碰撞问题二。

  (1)先列出算式,求出飞机、自行车的速度,将结果填在表中。

  (2)教师巡视。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得出速度的表示方法。

  (4)练习:表示出自行车速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思维导引的学习经验,设疑:路程和时间都相同该怎么比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探究。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不同的想法在一起思维碰撞,产生本节课的思维成果。教学层层递进,步步紧扣,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意识,达到好生带弱生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三、经验迁移,解决问题——思维迁移

  请同学们利用刚刚的学习经验,快速完成思维迁移的习题。

  3

  1.思维迁移问题一:

  张叔叔开车如果按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1)先列式计算;(2)小组交流: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2)学生发现总结:

  速度×时间=路程(板书)

  2.思维迁移问题二:

  如果按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张叔叔行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1)学生独立完成。(2)思考:已知路程、速度,怎样求时间?(3)学生小结发现: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总结: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常见的数量关系。揭示课题,板书:常见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思维碰撞的成果,孩子们学会经验迁移,能够借助算式,找出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层次分明,变抽象为形象化,化难为易,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巩固提升——思维导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构建思维导图,梳理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

  观察↘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分析→速度→速度×时间=路程发现↗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梳理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全过程,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积累学习经验,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板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时间=速度

  4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反映了教学的全过程。借助板书直观演示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5

  

篇九: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第4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

  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

  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

  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

  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

  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

  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

  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

  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班级后进生与同年段班级相比也

  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

  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培养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展示搜集的超市购物的信息。

  2、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

  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教学单价的概念

  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4千克多少钱?

  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

  4、完成P52“做一做”。

  (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钢笔每支4元写作——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5、电视机每台3200元写作——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7、P54“做一做”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九第3、5、7题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十: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的例4,以及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九的相关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使其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水平以及使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水平,并能使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水平,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难点:使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

  课件、教材、草练本。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师:课件出示超市入口、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激发学生对于购物的记忆。引导孩子说出在购物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购物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生汇报:(1)每支钢笔要多少钱?买多少支?要付多少钱?(2)每个文具盒要多少钱?买多少个文具盒?我一共要付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归纳:单价×数量=总价。教师板书学生的汇报(1)每支钢笔20元,买3支要付多少钱?(2)每个文具盒10元,买5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学生在草练本上独立完成)生汇报:生1:20×3=60(元)10×5=50(元)(为什么要用乘法?)生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生: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一共要付的钱?(师即时肯定学生的分析汇报并表示赞赏)师:同学们对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你们有疑问吗?(没有)师:(引导学生)那这里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能够说成是什么呢?(单价)。

  “买了多少件商品”是(数量)。“要付多少钱”是(总价)(师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举例,你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①单价×数量=总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看来同学们很会举例说明这个数量关系了)

  2、学生自主探究“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师出示:(3)每个文具盒10元,50元能够买多少个?学生自主探究: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汇报并互评,其余同学对学生汇报的结果和分析方法是否有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0÷10=5(个)②总价÷单价=数量师出示:(4)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文具盒多少钱?学生自主探究: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汇报并互评,其余同学对学生汇报的结果和分析方法是否有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0÷5=10(元)③总价÷数量=单价师:如何选择这三个数量关系?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呢?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知道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时候用①单价×数量=总价。知道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时候用②总价÷单价=数量。知道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时候用③总价÷数量=单价。

  三、知识使用师:看来同学们会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不同的数量关系了。那接下来就

  验证一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这些数量关系?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教师额外增加一道题)(3)每千克苹果6元,30元能够买多少千克苹果?(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自己完成的结果并说出为什么要那样列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其余同学对该生汇报的结果和方法是否有疑问。学生互评)

  四、拓展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都很会分析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并会合理选择及使用

  这三个数量关系了,你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知识编道题来考考大家呢?(学生出题时间:能够出完整的一道题,还能够出已知两个条件,让其他同学先提一个问题再解答)(比如:每个篮球80元,买了3个要多少钱?20元买了10支彩笔,每支彩笔多少钱?每千克鱼10元,用40元______________?)(学生出题、学生分析、学生解答)

  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怎么样呢?

  有什么收获呢?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和同学们是怎么交流合作学习的?你们一起探讨出了哪些学习方法呢?你发现哪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很认真?我们应该向哪些同学学习呢?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下来再和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六、板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

  (1)每支钢笔20元,买3支要付多少钱?(3)每个文具盒10元,50元能够买多少个?

  20×3=60(元)

  50÷10=5(个)

  (2)每个文具盒10元,买5个文具

  (4)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文

  盒要付多少钱?

  具盒多少钱?

  10×5=50(元)

  50÷5=10(元)

  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数量:买了多少件商品。总价:要付多少钱。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总价÷单价=数量

  ③总价÷数量=单价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的归纳概括,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水平,加深了学生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了对学生使用数学术语水平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2、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其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学生使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反馈,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但,关键是要让学生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去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篇十一: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X数量=总价、速度X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

  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程这些事情中都蕴含着丰富的

  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常见

  的数量关系就从购物开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入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

  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周末,小明独自一人去商场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吗学生尝试列表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

  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

  5本练习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列)他这样列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自主列表,把信息按类整理,初步感知每一类的数量是不同的,为下面介绍

  数量关系的名称做准备)

  2、介绍单价和数量

  每支12元和每本三元,我们可以称它为单价。买了4支和5本可以叫做——数量。那你能说说什

  么是单价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码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单价就是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每支,每本等等的价格。

  像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介绍:读作12元每支,学生边用手

  比划边齐读。猜一猜,笔记本的单价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尝试写,

  3元每本,学生边比划

  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单价的例子,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单价的意义。)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把信息全都整理出来了,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计算并交流(教师板书)提问,你是怎

  么算的

  介绍总价。像48,15这样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叫——总价。

  (1)

  交流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X数量。钢笔的总价等于什么练习本的总价呢(2)思考:通过这个数量关系,你还想到了

  什么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十单价

  单价=总价十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那我们用这些数量

  关系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三个都要记住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从乘法的意义中让学生找到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另

  外两个数量关系。给学生建立一个模型的思想)

  5.理解单价、数量、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像单价的这种表示形式,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说说它的单价。老师也刚好想买五香牛肉,我想买2盒,要多少元买5盒呢买8盒呢你发现了什么如果都买2,想一想,谁的总价最多,你是怎么想的小明和爸爸妈妈买完文具准备回家,你建议他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好说道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设计意图:通过买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单价相同数量越大单价总价越大,数量相同,单价越大总价越大,初步感知函数的思想)(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生活中像刚刚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出示表格,老师已经把信息和问题都整理好了,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这里直接出示表格,节约了学习的时间,也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篇十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

  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

  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程这些事情中都蕴

  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就从购物开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入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周末,小明独自一人去商场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吗?学生尝试列表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

  5本练习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列)

  他这样列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自主列表,把信息按类整理,初步感知每一类的数量是不同的,为

  下面介绍数量关系的名称做准备)

  2、介绍单价和数量

  每支12元和每本三元,我们可以称它为?单价.买了4支和5本可以叫做-—数量。

  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单价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码?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单价就是某种商品单位数量的价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每支,每本等等

  的价格.

  像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介绍:读作12元每支,学生边

  用手比划边齐读。猜一猜,笔记本的单价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尝试写,3元每本,学生边比划

  边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单价的例子,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单价的意义。)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把信息全都整理出来了,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计算并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介绍总价。像48,15这样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叫——总价。

  (1)

  交流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钢笔的总价等于什么?练习本的总价呢?

  (2)思考:通过这个数量关系,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那我们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三个都要记住?(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从乘法的意义中让学生找到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给学生建立一个模型的思想)5。理解单价、数量、路程之间的变化规律。像单价的这种表示形式,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说说它的单价。老师也刚好想买五香牛肉,我想买2盒,要多少元?买5盒呢?买8盒呢?你发现了什么?如果都买2,想一想,谁的总价最多,你是怎么想的?小明和爸爸妈妈买完文具准备回家,你建议他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好?说道交通工具,这儿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设计意图:通过买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单价相同数量越大单价总价越大,数量相同,单价越大总价越大,初步感知函数的思想)(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生活中像刚刚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出示表格,老师已经把信息和问题都整理好了,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这里直接出示表格,节约了学习的时间,也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篇十三: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淮南师范附属小学程晋莉教材分析:数学学习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学应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适时适度地提炼与归纳。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在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学习上,明显加大了力度,除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外,又增加了“数量、单价和总价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学习,这样为学生研究数量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增加了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教学内容:P52~53页例4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这样的数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3、学会速度的写法。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所学的两个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单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天气越来越冷了,同学们都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服,为了保暖,我准备到商场采购一些保暖用品。课件出示商场图片以及四种商品的价格图片。二、学习第一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1、问:每个电暖宝40元,买2个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2=80(元)

  2、学生提问题师:你还能提出像程老师这样的问题吗?一生说一说一个问题。师:谁会解答?一生说说解答的算式以及答案。教师板书。学生再提类似的问题,不解答。3、思考:刚才我们提的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说说(学生可能会说都是知道一件商品的价格和一共买了几件,求共花多少钱。师:实际上每件(一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学生还可能说都是知道单价和数量,求总价。师追问:结合我们刚才举的例子,说说什么是单价和数量,哪儿是总价。)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三者的含义。每件(一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4、三者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出总价?学生说说,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利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①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②买3双同样的棉拖,共花90元,每双棉拖多少元?③棉袜每双8元,40元能买几双?利用问题②③说说知道了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出单价以及知道了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设计意图:单价、数量、总价三者的含义以及”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对学生来说不陌生,所以我把这个内容安排成学生自学,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内容,更加准确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为后面速度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学习第二个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几个购物的例子,通过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认识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并总结出它们三者之间的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常见的数量关系)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其他的数量关系。师:加强锻炼,也能抵御寒冷.我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是步行和骑车。1、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⑴人步行每分钟走60米,10分钟走多少米?⑵一人骑赛车每小时行3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解答这两个问题。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两个问题,像刚才一样先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再说说每种数量分别叫什么名称?最后总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困难,可以自学书本53页内容。课件出示温馨提示。3、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含义。

  全班逐一交流汇报上面三个问题。问题(1)学生说说两道题的共同点。课件出示: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几秒等),叫做时间。每小时(或每分钟、每秒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4、速度的简写⑴教师介绍问题⑴中人步行的速度的可以写成还可以写成60米/分(板书速度简写方法)读作:60米每分教师带学生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60米/分就表示人步行每分钟走60米.⑵学生独立试写问题⑵中的速度人骑赛车每小时行30千米5、各种速度调查情况图片学生了解各种速度并读一读。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轮船的速度大约为50千米/时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为3米/时猎豹奔跑的速度大约为110千米/时。30千米/时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各种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中引导学生认识速度不仅仅是每小时(或每分钟、每秒等)行的路程,还可以是每秒行的路程。6、说说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师: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怎样求出路程?生:速度×时间=路程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猜一猜它们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关系。生说教师板书: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验证一下7、巩固练习:先解答下面的问题,再想想你用到了哪个关系式。⑴小明家和学校相距400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5分钟,他每分钟走多少米?⑵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行驶360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一说师:生活中在哪儿能用到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40×2=80(元)速度×时间=路程60×10=600(米)30×2=60(千米)

  

篇十四: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4和例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分)小黑板展示信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并反馈:(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300元钱买了6个同样的书包,每多少钱?(2)一辆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一辆动车行了800千米,每小时行20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二、出示目标(学生学习目标)三、新课探究: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例4。

  (1)什么叫单价、数量、总价。(2)举例说明。(3)讨论总结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2、尝试训练:教材52页做一做。3、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5。(1)什么叫路程、速度(千米每时)、时间。讲解速度的。(2)讨论总结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尝试训练:教材53页做一做。四、当堂检测(8分)根据所学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每本4元,一共用去了多少元?2、学校图书室买了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4元,买了几本故事书?3、学校图书室买了12本故事书,一共用去4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4、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5千米,问4小时它能否到达目的地?五、课堂小结(4分)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九:3,8,9小题。

  

篇十五: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

  课

  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

  52--53页

  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教学以下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

  度、时间、路程。教材中例4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具体例子,首先说明单价、数

  量、总价等术语的含义,然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

  固所学的术语和数量关系。例5的编排和例4相似,也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

  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做一做”中注意联系实际,让学

  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符合某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

  题,使学生熟悉所学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中

  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例

  5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理解用符合单

  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

  使学生体会使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

  清楚

  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价数量与总价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现

  实出发来认识理解概念,也可接上节练习课的问题解决,直接引导学

  生去提炼归纳,从而提炼出单价数量与总价这三个概念,引导学生自

  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理解后,充分放手

  让学生自主找出实例中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析相互交

  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探究中理解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理解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加以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

  一、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

  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三、巩固新知1、基础题

  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2、变式题

  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家离学校大约

  是多少米?

  3、提高题

  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

  85千米/小时。该

  ---

  ---

  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

  

篇十六: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常见的数量关课时

  1

  系

  学段学科

  中段数学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作者

  沈楠

  学校

  学府小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

  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

  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三、学情分析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信息,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

  1

  环节一:情境导入:1、学生自由展示搜集到的超市购物的信息。(可以包括单价、总价等信息)2、出示包含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以及一些自然界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环节二:(一)研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1、教学单价的概念2、学习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解答)

  讨论分析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3、你发现了单价、数量与总价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并汇报发现:单价×数量=总价。4、出示练习: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分别呈现:总价÷数量=单价以及总价÷单价=数量(二)学习例5,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可根据学情适当介绍复核单位的意义)(提示学生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展示单位时间: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适当讨论什么是单位时

  2

  间,引导学生适当的自行组合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体会速度单位的特点。)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环节三:思维训练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钢笔每支4元写作——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5、电视机每台3200元写作——6、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7、P54“做一做”

  3

  

篇十七: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介绍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后,例4、例5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我主要想带领学生共同探究p52例4,购物中常见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材中例4通过两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再探索出“单价×数量=总价”等数量关系。“做一做”和相应练习都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熟练运用本节课归纳出的数量关系。立足教材,我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使学生对购物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购物经验。“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他们并不陌生,只是还没有加以概括。本节课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结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经历观察、推理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组数量关系。数学思考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想要实现目标,本节课困难重重,需要我带领学生披荆斩棘。而这些荆棘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2、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3、找到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律,发展发散性思维。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想要披荆斩棘,我们还得为教学做好准备。五、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在超市等购物场所收集单价、总价的资料,比如价签、购物小票、发票等,增加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现实认识。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一切准备就绪,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教学。六、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超市的购物环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我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轻松自然。(一)情境导入师:自己用钱买过东西东西的同学请举手。你们都去什么地方购物?课件展示超市的照片。今天,老师就走进了一家超市。大家想看看我买了些什么吗?板书:购物中的学问(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①学生读题。提问“每个80元”、“每千克10元”在数学上叫什么吗?初步介绍“单价”。②学生说一说都从哪里见过单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票等说一说。③师课件出示超市促销单,学生说一说找到的单价。④课件圈出牛奶46.8元/盒,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不是单价?为什么?师总结:每件物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一箱、一吨、一盒、一组等都叫做一件,所以都可以叫做单价。⑤课件展示: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单一中填单价、数量、总价,并总结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全班汇报交流。师质疑:为什么用乘法?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要用乘法进行解释。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通过对例4的拓展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节课研究的三个对象:单价、数量、总价。特别是对单价的含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弄清这些概念以后,我设计了统计表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数学统计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没学期都会出现,还会以练习的形式出现。这张统计表既能作为基础练习检验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认识情况,也是帮助学生读清题目,确保学生理解题意的重要载体。最后,统计表相对语言文字表述更简洁。也能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得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我还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用乘法的原因,使学生沟通新旧知识。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2、探究其他数量关系出示学习单二。学生独立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同桌或组内讨论。学生全班汇报。教师板书: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师质疑:刚才我们用的是乘法。现在怎么都变成了除法关系式?

  引导学生说出(或举例说明)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最后汇总单价、数量、总价中的数量关系。学生说一说什么分别怎样使用。这里我对教材内容做了拓展。同样通过统计表使学生得出其他两个数量关系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两个例题进行自主探索,得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三个关系式。学生经历了观察、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提高了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锻炼了抽象思维能力。新旧知识的沟通,帮助学生构建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比起从老师讲授中知道,这样学生的收获更多,体会更深。(三)拓展练习1、拓展练习1(怎样买数量最多)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进行估算,得出结论买橙汁数量最多。估算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最新修订的教材相对以往的教材而言,估算教学的内容的安排比较分散。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估算教学,使学生的估算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除了估算以外,还要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总价不变,单价越少,数量越多”。这里既渗入了估算教学,又使学生把知识进行了进一步升华。又在此基础上,回顾上一例题。也得出了”单价不变,数量越多,总价越大“。这里为第六单元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埋下了伏笔。2、拓展练习2(怎样买更划算)

  促销装在生活中非常常见。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寻找多种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3、拓展练习3(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准备的购物小票等提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给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的机会。(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篇十八: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2、例3,“练一练”和练习五第5~

  11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单价”、“速度”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会用“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解答实际

  问题。3.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

  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理解“单价、速度”的含义,会用“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

  =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1.谈话:昨天李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钱,老师也

  去了解了一下。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出示实物投影。)

  提问:舒肤佳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剥笔刀上标着零售价6元,

  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舒肤佳

  4元

  剥笔刀

  6元

  2.谈话:下面请你们来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铅笔

  1元铅笔盒14元。。。。。。

  3.谈话: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在老师

  想买这些商品,那还应该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舒肤佳

  4元

  2块剥笔刀

  6元

  3个

  铅笔

  1元

  6枝铅笔盒

  14元5个

  4.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要买每样商品要花多少元呢?独立完

  成,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绘制表格

  单价

  数量

  总价

  舒肤佳

  4元∕块

  2块

  8元

  剥笔刀

  6元∕个

  3个

  18元

  铅笔

  1元∕枝

  6枝

  铅笔盒

  14元∕个

  5个

  6元70元

  二、引导观察,抽象出数学模型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了?小组讨论,师巡视。

  组织交流,完善板书,得初相应的结论:明确:第一竖行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称它为单价。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齐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讲解:单价每块4元,可以写成“4元∕块”元∕块读作元每块,你能读一读其他的单位名称吗?指名读。明确:第二竖行都是购买商品多少,我们叫做购买数量。一共用去的钱我们通常在数学中称它为总价。启发:既然同学们都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数量的含义,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及这个表格,想一想他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们四人一组来摆一摆他们之间的关系,看那组同学摆的关系最齐全。(请两个同学上黑板摆。)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反思:这三个数量关系式中哪个是最基本的?请每个同学把你认为最基本的那个摆出来。单价×数量=总价,只要记住了这个数量关系式也就可以运用乘除法关系把另外两个写出来。

  【设计说明:通过课前了解让学生说说每种商品的单价、以及购买的数量,

  再到独立算出总价,一步一步引到学生,最后通过观察表格明确“单价、数量、

  总价的含义,再通过小组交流以及教师的步步引导,适当的点拨,发现三者之间

  关系,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5.做教科书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答题目的依据。三、自主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1.谈话:同学们很聪明,能够自己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1)一辆和谐号列车每小时26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李东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分钟行200米,8分钟到达,骑行了多少米?自主练习后讨论:这两道题中的数量还能不能叫单价、数量和总价呢?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1)你知道这两道题目中有哪些数量了吗?(2)每道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分别是多少呢?(3)路程、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3.概括数量关系。讨论:除速度×时间=路程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吗?“速度”、读“速度”单位练习。5.练习:做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后讨论:分别告诉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设计说明:根据已有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经验,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自

  主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做练习五第6、7、8、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完成每题是根据是什么。2.做练习五第10题。先指名说说题意,再组织学生交流。提醒学生:第一题是按照原价买的,第二题是按照现价买的。3.做练习五第11题。讨论:求平均速度,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设计说明:通过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突出灵活应用“数量关系”这一重点。】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案

  授课题目七年级科学《常见的无脊椎动》

  授课学时四十五分钟

  课型

  讲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了解无脊椎动物各分类的特征和了解其中常见的代表动物

  3.通过观察和了解昆虫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判断某个动物是否是昆虫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学会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观察、比较在生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

  3.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的动物。脊柱是有许多快脊椎骨组成,有强大的支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的分类,昆虫的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认识动物界的组成,无脊椎动物学生较少接触,了解得不多,同时课本又没有专

  门介绍其特征,门类繁多,不容易记忆,学习会相当困难

  三、教具、课件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回顾:师:上节课学习了有关脊椎动物的分类,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5大类动物的特点吧。生: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其中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卵生;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有鳃呼吸,成体在水中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爬行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鳞片或甲,体温不恒定,卵生;鸟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哺乳类陆生用肺呼吸,体表有皮毛,体温恒定,胎生。二、课程导入师:我们学习了脊椎动物的知识,那同学们能用这些知识来告诉老师这是哪类动物吗?生:它们不是脊柱动物。师:是的,它们不是脊柱动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无脊椎动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动物,有人认为脊椎动物种类很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实不然,无脊椎动物也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类动物吧!三、无脊椎动物分类师:我们根据动物有无脊椎骨分为?生: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师:那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师:是的,回答的很正确。老师今天就要讲无脊椎动物,那在讲之前我们先将它的分类了解一下:无脊椎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其中原生动物顾名思义是最低等的,而节肢动物数量最多。大家先看一下这两幅图片,有谁能自告奋勇讲一下这个吗?生:……师:看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两个动物是什么,那老师来讲解一下吧,左边的是变形虫,右边的是草履虫。它们一般不被我们注意,同学们不了解也是正常的。那你们能从这两幅图片中了解到什么呢?生:它们都是一个细胞的。师:是的,它们都是一个细胞,这就是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生物个体就是一个细胞。代表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等。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重点是需要记住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希望大家记住哦。好的,现在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它们分别是涡虫和绦虫,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点呢?生:它们都是扁扁的。师:是的,它们呢是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扁形动物的摄食和排泄在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腔肠动物吧!它和扁形动物的区别就是身体辐射对称,它的摄食和排泄也在同一个开口。那扁形动物是什么对称呢?生:两边对称。师:对了,扁

  

篇十九: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距离这两个定量关系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介绍情况并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去商场购过物吗?你们乘过车吗?你们可知道,在购物、行程这些事情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出示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就从购物开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入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1.课件显示了教材第28页示例2的场景图。

  周末,小明独自一人去商场买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问题: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表格的形式把它们分类吗?学生试用名单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列)他这样列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列出,分类整理信息,初步感知每个类别的数量是不同的,并为下面介绍的数量关系名称做准备)2。介绍单价和数量

  每支12元和每本三元,我们可以称它为?单价。买了4支和5本可以叫做――数量。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单价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码?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单价是某种商品的单位数量的价格,也就是说,每本书的价格等等。

  像钢笔的单价每支12元,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介绍:读作12元每支,学生边用手比划边齐读。猜一猜,笔记本的单价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尝试写,3元每本,学生边比划边齐读。(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单价的例子,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单价的意义。)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我们已经把所有的信息整理好了。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回答计算和交换(教师的黑板书写)问题。你怎么计算?

  介绍总价。像48,15这样一共用去多少元,我们可以叫――总价。

  (1)交流讨论:通过计算,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老师结合学生的报告在黑板上写:

  总价=单价×数量。钢笔的总价等于什么?练习本的总价呢?(2)思考:通过这个数量关系,你还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汇总表。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那我们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三个都要记住?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找到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从一个实例中推断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给学生建立模型的想法)5了解单价的变化规律,数量和距离。

  像单价的这种表示形式,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谈谈它的单价。老师只是想买五香牛肉。我想买两盒。要多少钱?买五盒?买8盒?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都买2,想一想,谁的总价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和他的父母买了文具就要回家了。你建议他们乘坐哪种交通工具?说到交通,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好吗?(设计意图:通过购买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教学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如果单价相同,数量越大,总价越大,数量相同,单价越大,总价越大,以及入门的想法。)(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1.课件显示了教材第28页示例3的场景图。

  生活中像刚刚这样的数量关系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展示表格,老师整理好信息和问题,并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刚刚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这里直接出示表格,节约了学习的时间,也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推荐访问: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析 数量 常见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