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气象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意见(全文)

时间:2023-05-28 14:20:05 来源:思哲公文网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意见(全文),供大家参考。

【气象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意见(全文)



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进程,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气象保障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使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达到西北领先、部分领域全国先进,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0,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规范高效的气象法制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全区气象观测自动化率达到90%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预警信息提前30分钟以上发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空气质量等专业预报覆盖面和针对性明显增强。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90%。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加快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

(三)完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科学调整气象观测系统,优化观测站点功能布局。在国家级气象台站建设双套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系统,基本实现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自动化。开展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自动化建设。改造升级银川、固原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气象观测站和雷电观测站等,建设适应自动气象观测的业务平台。强化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完成吴忠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工程,建设2部风廓线雷达,实现天气雷达监测预警的全覆盖。在山洪高发易发区、地质灾害多发区加密区域气象观测站,平均站距达到3公里。建设中南部地区干旱气象观测网。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监测网。建设公路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等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网,站距达到50公里。建设覆盖5个地级市和22个县(市、区)的气溶胶、能见度、霾、辐射、温室气体等城市环境气象观测网。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实现气象探测资源共享。

(四)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全区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建设高性能计算系统,提高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能力。建设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大气、环境、水文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交汇、存储、共享。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农牧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相关信息。建设气象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气象应急指挥畅通和重要气象业务系统的运行。

(五)加强气象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气象装备保障分类分级和社会化保障机制。建设区级气象装备保障与计量检定系统,建设覆盖全区国家级气象台站的全网监控、快速响应、技术支持、维修维护、仪器检定、物资供应等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体系,提高气象装备技术保障的时效和质量。

(六)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城乡规划,制定专项保护规划,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各级政府要将气象主管机构列为当地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对影响或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要限期整改,使全区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

(七)建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运行流畅的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完善无缝隙滚动预报业务体系,预报时效进一步延长。完善气象预报会商交流制度,建立自治区政府应急办、民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厅、气象局等部门间的会商制度。

(八)提高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大力加强现代天气预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的科学研判,不断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加强短期气候预测机理研究,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的气候预测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展延伸期天气预报方法研究;以数值预报和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为基础,完善具有宁夏特色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数值预报解释应用系统;加快预测预报评估检验系统建设,提高气象要素预报、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及强度预报的准确率。

(九)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加强分灾种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精细化技术研究,完善宁夏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指标体系。加强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研究开发精细化预报产品,不断提高干旱、暴雨、大风、雷电、冰雹、雾霾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超前度和精准度。推进以沿黄城市带为中心的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系统和精细化的城市、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建立乡镇及重点区域的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发布街道、乡镇、行政村精细化天气预报。

(十)提升重点领域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大力加强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空气质量、雾和霾等预报业务。加快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指标研究,建成涵盖环境、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电力、供暖、风能和太阳能开发等行业的专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开展医疗气象和生活指数预报技术研究,建设医疗气象预报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气象服务联动体系,完善气象对城市运行影响的预警预报和评估服务系统。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发布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预警信息。

四、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

十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市、县、乡、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滨河新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机构。推进区域气象安全评估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的重要作用,开展针对性业务培训,为其配置必要的装备,安排必要的经费补助。建立健全各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完善各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完成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区、市两级发布平台建设并开展业务运行。出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农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办法》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社会传播管理办法》。

(十二)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各部门及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责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校、医院、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及农村,建设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重大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信息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重点做好城市交通、供暖、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和农村尤其是偏僻山区的气象服务。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传播气象预警信息,扩大气象服务传播主体,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传播的覆盖率和时效性。实现气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使区域、城乡、群体之间享受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差异明显缩小,到2020年,全区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

(十三)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将农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对市、县(区)、乡(镇)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并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加快实施宁夏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程。做好关键农时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确保粮食安全和草畜、瓜菜、葡萄三大产业稳定发展。完善永宁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基础设施和宁夏特色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建设。建立完善枸杞、酿酒葡萄、硒砂瓜、马铃薯等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和特色农业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开展面向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和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开展生态修复飞播造林种草气象服务以及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农业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等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十四)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围绕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沿黄经济区城市带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建立街道、社区等基层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能力。深化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与气象部门之间的联动,重点开展针对城市煤、电、油、气、运、水等城市安全运行以及学校、医院、主要街区、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气象服务。加大城市生活类、防灾类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和供给力度,开展城市内涝、大气污染、雾、霾、道路结冰等城市高影响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建立精细化的旅游、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提高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和服务针对性。

(十五)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气候资源承载力评估和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及综合评估,建立敏感行业致灾气象条件指标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建设气象部门监测预报、多部门内部通报和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灾前、灾中和灾后评估,有效减轻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十六)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政府购买服务,稳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理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云水资源潜力和人工影响天气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成集监测、预报、指挥为一体的区、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切实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学性和效益。加快地面作业点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确保火箭、高炮及弹药的存放场所、作业场地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面向全区粮食主产区和现代设施农业集中区,优化地面作业点布局,增加南部山区防雹点和全区地面火箭增雨点,扩大防雹增雨作业覆盖面,满足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和抗旱减灾的需求。加快人影作业装备更新,提高地面火箭、高炮等作业装备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丰富和完善飞机、火箭、高炮、地面烟炉等多种作业手段,形成优势互补、高效联动的立体作业格局,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十七)加强气象应用技术研究。以解决宁夏气象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着力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与应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环境气象监测预报等技术研发,增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十八)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各地要把气象科技纳入各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重点科研项目,加大气象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在基础条件建设、科研项目安排、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建成自治区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共管的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合作机制,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十九)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在人员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将基层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等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平台,用好各类人才资源。要强化气象人才教育培训,完善以专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气象人才培训体系。造就一批气象领域创新型、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批在国内部分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全面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六、完善气象科学管理体系

(二十)推进气象法制管理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气象社会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出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信息管理、雷电灾害防护、暴雨灾害防御管理等气象安全管理地方性气象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自治区各行业气象探测、气象信息传播、气象服务的管理。建立完善雷电防护、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评估论证、气象保障等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加快出台区域气象安全评估论证地方标准。围绕自治区打造“两优”投资环境,继续做好压减气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和减免各项收费工作。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提高气象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七、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支持保障水平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联系制度,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统筹组织、指导和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财政、交通运输、水利、农牧、林业、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认真开展气象现代化进程的监测、评估工作,加强检查考核,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大建设和维持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继续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十三)推进气象文化建设。大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各级政府要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平台,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的科普宣传功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自觉性。大力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建设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先进气象文化,增强气象文化的感召力,用先进气象文化凝聚气象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汇聚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推荐访问:气象 意见 自治区 【气象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