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谯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6 08:10:04 来源:思哲公文网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谯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建议。一、“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谯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谯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谯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建议。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加速崛起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五年粮食总产达394万吨,比“十五”期间净增110万吨,增长39.2%。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财政收入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04倍、4.1倍、3.8倍、2.2倍。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34.127.338.6优化为2010年的23.940.235.9,二产比重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加快,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3家,净增100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由6家发展到56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安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等认定,6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

(三)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来引进项目781个,实际到位区外资金近1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0%。杉杉服装、安踏鞋业、珍宝岛药业、沈阳红药、联拓电子、七方电子、春雨汽车城、天运物流等一批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成效空前。

(四)园区建设实现突破。2006年开始建设亳州工业园区,四年来完成31公里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1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入园企业和项目14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进出口企业13家。园区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逐步展开,古井、十八里、大杨成为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7.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388公里,卫星GPS定位的“村村通”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建成一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解决了28.8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各种投资1.9亿元。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了南部新区建设、城区骨干路网改造等重点工程。济广高速谯城段建成通车,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许泗高速谯城段顺利建设。

(六)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加强城市管理,积极承担城市环卫、制止私搭乱建等工作。开展了地王商城、道路平交道口、人民西路、古泉东路等拆迁工作,建设了建安路、白依路,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实施了涡河近期治理城区段和涡河还原小区建设,完成投资5.8亿元。深入开展乡镇“五个一”建设,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土地增减挂钩成效显著,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全区共规划205个中心村、319个基层村、65个集镇社区,集镇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化率达到37%

(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5元,年均增长超过14%。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近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3.44亿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59亿元,惠及140余万城乡广大居民。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居住等条件明显改善。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投入4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补充教师1229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改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模式得到国家和省充分肯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

刚刚过去的201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财政收入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

2010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按照“3+2”产业定位,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工业项目171个,完成投资35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8家、药业企业56家、中小企业560家、个体工商户6100户,有30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医药制造、白酒、农副食品加工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

(二)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向农民发放财政补贴资金2.1亿多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6.7亿元,增长12.4%。积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区粮食总产达87万吨,增长2.4%。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70万亩,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47.4万亩、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一个,设施蔬菜发展到20万亩,“皖谯养生菜”成为知名品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1万亩,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5.5万亩。实施十八里中药材示范区项目,完成一期土地治理面积1.7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入区企业10家。新增规模养殖场30家、养殖户300户,肉蛋奶总产量增长8.9%。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8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新村建设规划,新开工新村120个,建成和在建11000户。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124.8公里,维修保养农村公路385公里;投资4650万元,建成交通桥涵13座、标准化渡口6道。投资6975万元,疏浚大中沟23.1公里,配套桥梁495座,修复水毁工程186处,新增改善灌溉、除涝农田8.2万亩,改造低产田2.6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2.2万亩。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载体平台作用。积极实施亳州工业园区扩区工程,新增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重点推进11.4公里“四横一纵”路网建设,完成一期路网完善工程3.5公里,铺设自来水、燃气与弱电管网96公里,绿化亮化道路30公里。完成征地4600余亩、拆迁20.5万平方米,建设1#2#还原小区,面积27万平方米。二中新校区、协和成新厂、七方电子、药王谷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签约入园项目29个,实施在建项目44个,新开工项目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119.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进出口企业3家。2010年规模工业产值30.42亿元,增长57.9%;实现进出口2548万美元,增长18.7%;实现税收1亿元,增长65.7%。十八里、十九里、古井、大杨、魏岗等工业功能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四)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和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谋划储备项目488个,总投资644亿元,其中药业项目209个,总投资309亿元;编制与央企对接项目51个,总投资137亿元;申报省“861”项目78个,总投资49.5亿元。实施省“861”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12.16亿元;实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126个,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市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25亿元。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明确招商方向,扩大招商队伍,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激励机制,签约各类项目225个,合同引资额170亿元;到位区外资金70亿元,增长134%。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区。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积极实施各项重点工程。认真履行城市建设管理职责。涡河近期治理还原工程基本完成,按期对2166户拆迁群众进行了还原,还原面积31万平方米,还原小区配套学校十二中按期开学。投资3000多万元,对涡河还原小区和城区小街巷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16万多平方米。投资800万元,硬化城区小街道57条,面积5万平方米;维修城区下水道1.5万米。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添置垃圾清扫清运车辆10部,新设垃圾桶2000多只,筹建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4座,改造旱厕35座。启动了华佗广场拆迁建设工作,拆迁任务9.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7万平方米。开展“三城联创”、城市交通秩序整顿和城市规划区内“两违”清理活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8.3万平方米。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完成了10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扎实开展了“五个一”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投资1180万元,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9个。

完成了涡河城区段渔船渔具清理任务,改善了涡河公园环境。积极服务南部新区建设,完成签字组卷土地22280亩,征地10960亩,拆迁房屋6.5万平方米;为南部新区提供用地占补平衡指标5000亩。大力保障国道311线、省道307线改扩建工程和许泗高速公路建设环境,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配套300万元,配合市政府改造了北关历史街区;投资800万元改造提升了花戏楼街。

(六)优化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完成供地1684亩,其中工业用地561亩,商业用地900亩,公共设施用地223亩。积极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工作,2007-2009年组卷批准的3916亩用地置换指标通过验收;2010年组卷上报建设用地置换面积16106亩,省厅批准3055亩,全部组织实施;共新增耕地2050亩;出让土地98宗,面积1911.5亩,收取土地出让金9.03亿元。芦庙、大杨两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十九里、古城、观堂土地整理整治项目进展顺利。

大力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成功筹建了药都农村合作银行,增资扩股2.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缴纳税收2180万元;筹建了芳华、东信、通汇三家小额贷款公司,新组建了金谯、志诚、融诚三家民间担保公司,神州小额贷款公司扩资到4000万元,对区担保公司注入风险保证金2700万元;帮助49户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进行抵押贷款;组织3次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为民为企业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保持了环境治理的高压态势。

(七)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投资8161万元实施55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城区办学条件,投资1.28亿元的九中、十二中两所高标准新建学校按期开学,总投资2.16亿元的亳州二中新校开工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探讨建立符合谯城实际的教师队伍补充和交流机制,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75人,充实城区教师540人。鼓励科技创新,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专利申报占全市总量的5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公开招考副科级干部8人、公务员37人,招聘卫生、计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8人。举办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1452人。改革整合政府组成机构,理顺乡镇财政、农业、畜牧体系,基本完成6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开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现了药品零差价销售,改革成效受到中央、省市高度评价;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区梆剧团根据沈浩事迹编演的话剧《民生的印记》,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好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有序进行,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继续完善。巩固以村为主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有新的提高。开展了农村贫困监测、科研资源开发调查,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涡河流域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查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50起,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39座。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外事、侨务、档案、史志、气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谯城。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实施29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其中区配套资金7000万元。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120套。实施了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3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6.5万人。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和计生专干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均实现应保尽保;保障重点优抚对象9505人,发放优抚优待金3211.95万元;积极开展农村低保救助、城乡大病救助、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发放救助资金5989.3万元;免费为4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代缴个人承担的医保资金182万元;投入资金1044万元,改扩建敬老院5所,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排查矛盾纠纷1962件,化解信访积案和复杂疑难信访事项67件。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应急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赶超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事故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

同时,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做到积极作为,全面推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4件、建议41件,政协提案124件。办理行政复议案16件、行政应诉案8件、各类涉诉事务22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面临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够,发展环境需要改善;城镇化发展滞后,管理水平不高,制止私搭乱建的力度不足;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很大;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突出,信访和维稳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人才支撑力不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等。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质量向好、民生改善、加速崛起的良好局面。成绩的取得,是科学发展观在谯城大地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谯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目标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加速崛起的黄金发展期。“十二五”期间,谯城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从宏观政策方面看,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我们在财政资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结对合作等方面会赢得更多支持。从经济环境看,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机遇难得。从发展阶段看,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从内生动力看,近几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劲,现代中药、白酒、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奋力崛起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阶段新特征,立足科学发展新实践,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把握规律,主动适应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奋力谱写谯城科学发展新篇章!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区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做大总量、提速求好为主线,大力实施以药兴区战略、工业突破战略、城镇带动战略和人才优先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区首位度,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幸福谯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综合考虑,我们确立了“12345”行动计划。即“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300亿元;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工业化、城镇化率均超过45%;加快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白酒、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牢牢把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四个着力点;努力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五个翻一番以上。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22%26%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0元,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产提效,二产提速,三产提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503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主城区、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十二五”末达到47%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储备项目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单位GDP能耗下降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减少6.5%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承接产业转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五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500亿元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公共产品不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事业得到加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解决80%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0元和10000元。

---社会安定和谐幸福。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壮大提升现代中药、白酒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经济贡献率。要抓住国家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引入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为主线,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以构建现代城镇为重点,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味高雅、环境优美”的原则,做大做美中心城区,做精做强农村城镇,全面提升要素资源和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继续加大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城区薄弱环节拓展,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建设4个特色农产品基地、6个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四)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继续举全区之力开展亳州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要素、项目集聚,提升竞争实力。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培育加速发展的新生动力。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三、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增长20%;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

2011年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扶优扶强政策,继续在用地、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向工业经济倾斜,继续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全面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工业经济。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5000个、中小企业5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增长22%。新上工业项目160个,实施续建项目210个,争取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谋划工业项目220个,投资总额300亿元。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多元化步伐,盘活存量资产。

加快提升特色工业经济。继续推进“125”行动计划、“1125”药企振兴与提升计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出台扶持奖励规模工业发展的政策,引进知名企业,扶植骨干企业,力争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发展到110家。大力培育规模药业企业,鼓励药业企业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5家,规模医药企业完成产值78亿元。规范提升酒类产业,引导药业、酒类企业融合发展,开发研制保健酒、药酒新产品,力争实现规模白酒企业产值超过7亿元,培育3家规模保健酒、药用酒企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鼓励创办加工企业,发展粮食、畜禽、蔬菜、木材等精深加工业,开发研制特色养生食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支持济人、沪谯、广印堂、协和成、同仁堂、华佗国药等药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良夫、占元、珠东等粮油加工企业走集群发展之路。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引进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业,壮大家俱、木地板、木制手工艺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电子、通讯、信息、光伏、汽车电子产业。加快发展医药设备制造业,开发生物医学新材料。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继续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激发城乡消费潜能。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咨询、健体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第三产业。改造工业品市场,建设沃尔玛购物商城、春雨光彩汽车城、天运物流中心、烟草物流、亿都财富广场、时代国际医药城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业,完成“张虚谷故居”修葺工作。进一步整合聚集业态,打响花戏楼街旅游品牌。建设华佗广场,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郑店子风景区、大寺闸旅游景点开发规划和招商工作,抓好北关历史街区和运兵道出口改造工作。

(二)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建设。认真落实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好涡北新城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北部发展。做好亳州工业园区扩区总体规划、经三路以东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道路两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推进园区科学发展。做好城区周边乡镇的城乡统筹规划和11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全部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新增加的村庄建设规划。配合市政府做好老城区改造规划。

加快城市建设。实施涡北新城给排水工程,完成涡河还原小区完善工程。推进老城区改造工作,抓好华佗广场、宋汤河西岸、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老城区改造工程,拆迁房屋50万平方米以上;对城区30条小街道进行高标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合市政府做好水系治理、坑塘改造和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城区菜市场、停车场,抓好城区30个旱厕、10个垃圾中转站改造等公共设施建设工作。加强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1500套、公共租赁房200套。开展居民危房收储工作,维护群众利益。

加强城市管理。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坚持路段长负责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大力整治乱设摊点、乱停乱放、店外经营等影响城市形象的行为,提高主次街道保洁水平,下力气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继续整顿城市交通秩序,确保道路畅通和人民群众安全。加大对私搭乱建行为的整治力度,做到严查、严控、严肃处理。规范土地市场,严厉打击土地私买私卖行为,为城乡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建立城市建管奖惩机制,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扎实推进集镇建设,大力发展具有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的重点乡镇,培育主导产业集群,提升古井、十八里、十九里、大杨等集镇形象。继续在各个乡镇开展“五个一”工程和“清洁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建设个性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乡镇。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把在城镇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坚持“四自”方针,争取全区有三分之一的新村开工建设。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做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收储、出让工作,确保省市下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顺利完成;实施好十九里、古城、观堂土地整理整治示范项目;完成土地收储1200亩,争取收取土地出让金10亿元。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实施工业、建筑等十大节能工程,继续做好粘土砖瓦窑厂拆除工作。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实施济广高速谯城段绿色长廊示范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严格控制城区地下水开采,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达到95万吨。实施“万千百”工程,投入500万元奖补资金,开展创建小麦千斤区活动。创建大杨、城父、十河、双沟、淝河、古城、赵桥、龙扬、立德等9个小麦千斤镇、建设9个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在其它乡镇各建设1个千亩以上示范片,在各村分别建设1个百亩示范点,争取小麦单产达到600公斤。实施玉米振兴和大豆高产攻关计划,创建古井、芦庙、魏岗、沙土、十河等5个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和公益性服务体系,推广机械化耕作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制定名优地道药材的地方标准,实行专利保护;建设好75万亩优质药材种植基地,其中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万亩。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争取设施蔬菜发展到23万亩。集中力量建设十八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快谯东中药材高科技示范园区、张店有机蔬菜科技示范园区、魏岗畜牧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杨粮食产业园、城父蔬菜生产配送中心建设,建成大杨镇20万吨粮食储备库和粮食综合检验中心。发展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新增规模养殖场(户)230家,肉蛋奶总产量增长9%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药材、粮食、蔬菜、棉花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全国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争取我区农产品打入大中城市市场。扶持农民专业组织,促进健康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除涝防洪面积32万亩,改造低产田12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13万亩,综合治理农田14万亩;新建维修桥涵1660座;疏浚大沟7条,全长30公里;疏通开挖中小沟735条,全长621公里。计划投入资金1.33亿元,实施赵王河治理及小农水等项目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万人以上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46亿元,建设改造古井大道、界大路、双杨路等7条县乡道路;投入资金1760万元,改建危桥险涵17座;投入资金654万元,治理农村公路隐患1820处。建设2个乡镇标准化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实行“有路必养”。积极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积极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筹资建设通村公路。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园区经济

继续加大亳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增扩区容量3平方公里以上。实施扩区“四纵五横”全长30公里的西区路网工程,加快一期路网完善工程。启动十八里镇21个自然村拆迁工作,完成征地6000亩;完成1#2#还原小区建设和安置还原任务;新建李门楼、3#4#5#还原小区,面积60万平方米。加强园区环卫、交通、治安等市政管理,治理羊建沟污染和内涝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新入园项目3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新投产企业15个以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3亿元以上。

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实行重点突破,加快把十八里镇、十九里镇打造成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强镇,把大杨镇打造成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强镇。支持古井集团扩能建设,推进古井工业园区建设,创建省级工业园区。推进华佗、魏岗、五马、赵桥、张店、颜集、谯东、十河、双沟、城父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

(五)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明确招商方向。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推介、洽淡,吸引产业集群式转移。积极参与“中博会”、“徽商大会”、“药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面向知名企业开展重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重点推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与央企、省企和芜湖镜湖区对接力度,积极争取投资。力争引进项目300个,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开工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到位区外资金80亿元以上。

创新招商方式。重视以商引商,借助外商市场网络和客商群体,开展借力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招商。开展中介招商,聘请发达地区知名中介机构代理招商。依托资源优势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全程帮办服务制度、引资成效一票肯定制度,进一步健全“亲商、安商、助商”的服务体系,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加速扩大投资规模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机遇,储备、争取、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高新技术项目和技改项目支持资金,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推进投资25亿元的时代医药城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3亿元的亿都财富广场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的杉杉服装一期项目、投资7亿元的汽车城一期项目、投资5.2亿元的亳州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项目、投资5亿元的工业品市场改造项目、投资4.5亿元的中石化成品油储备库项目、投资2亿元的台湾联晶电子项目,投资2亿元的安踏集团运动鞋生产项目等46个新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包括投资17.3亿元的许泗高速项目、投资7.8亿元的金色名城项目、投资5亿元的珍宝岛药业项目、投资3.2亿元的天利新能源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七方科技年产10万台笔记本电脑项目等。

强化项目服务机制。对项目前期工作实行“一条龙”帮办,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新引进的重大项目,进行全程服务、协调和督办。强化调度推进机制,实行逐月调度、季度督查。强化领导责任,坚持区领导重点项目分包制,明确责任主体,推行量化管理,实行奖惩结合。

(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培养实用型人才,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经济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落实“三支一扶”、就业见习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才热情,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鼓励科技创新。广泛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全民科技应用能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实施科技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奖励专利申请和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搞活机制体制,盘活存量资产。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层次的合作,形成有效对接。推动建立产业转移统筹协调、关联利益协调共享机制和区域互动发展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进出口备案企业5家,完成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

强化财税管理和金融服务。贯彻落实税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依法打击偷逃税收行为,做到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对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作用。鼓励建设村镇银行,引进合作银行分支机构入驻我区;新筹建5家小额贷款公司;支持药都农村合作银行做大规模,提升实力;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区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落实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八)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提高“普九”成果,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加快二中新校区、夏侯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建设和四中、八中改建等重点项目工程进度。

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强化政府责任和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受益率;改善城乡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抓好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保持药品零差价销售和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质。加强华佗中医院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华佗中医院新院区,争创三甲医院;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养生行动计划,做好“长寿之乡”创建和申报工作。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巩固文化阵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发挥先进文化引导作用。市区共建梆剧团、文化馆等五位一体文化活动中心;做好二夹弦、亳州清音发展传承工作。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物市场管理,打击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高度关注民生。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确保配套投入,形成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建立科学的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8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劳务输出13000人,培训下岗职工660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适度扩大医疗救助对象、救助病种;积极抓好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改善集中供养条件;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依法打击“两非”行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问题。加强统计工作,提高服务决策水平;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抓好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重视档案、地方志工作,推进外事、侨务、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九)推进“平安谯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抓好交通、燃气、建筑施工、烟花爆竹、非煤矿山、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的安全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依法治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做好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继续做好信访、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发展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扶持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完成基础武装部和民兵营规范化建设任务。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共建局面。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坚持学习实践,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重视学习理论、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大力建设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各级工作人员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的工作能力。坚持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沉下身子体察民情,诚心诚意听取民意,从群众最关心、最期望的事情做起,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事,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对重点工作实行分管副区长周调度、区长月调度,把问题解决在一线、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企业、解决在项目点上,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明察暗访,责任追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所有行政许可和行政服务项目一律进中心办理,完善为企业、为项目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做到各项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

(三)坚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政府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继续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积极破解新难题,把奋发进取的精神体现在攻坚克难上,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与时俱进的理念贯穿在加快发展上。深化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改进人事考评制度,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支持创新,鼓励探索,任用贤能,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目标责任管理,量化细化任务分解,完善推进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强与媒体互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积极发挥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坚持开源节流,削减行政成本。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加强对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大力惩治腐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谯城进入新的历史征程,正在朝着崭新的目标努力迈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速谯城崛起、创造美好明天,我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 谯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