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交通规划】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24 19:30:07 来源:思哲公文网

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第1章概述1.1规划背景“十五”、“十一五”是重庆“打基础、建平台、添后劲”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推进,重庆直辖效应日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规划】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交通规划】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1章 概  述

1.1 规划背景

“十五”、“十一五”是重庆“打基础、建平台、添后劲”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推进,重庆直辖效应日趋显现,开县正面临着发展交通建设事业的空前良好局面。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开县新的形势和目标对交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和谐交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已成为开县交通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推动开县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开县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问题,并做出了关于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决定,形成了三大目标、五条原则、六个重点、五大环境、四大措施的一个完整系统,将推动开县的大开放、大发展。

开县是地处渝东北区域的一个人口密集大县,是重庆、四川、陕西相衔接的承传地带。作为重庆市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县在推动渝东北经济发展、构筑渝东北交通运输网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助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开县将系统整合资源,实施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对外开放经济战略;同时,开县作为渝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在国发3号文的指导下,“十二五”期间将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因此,十二五期必将是开县发展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思路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落实行动举措,对于开县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外部条件,集聚各方力量,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县交通局委托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了《开县综合交通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1.2 规划范围与期限

1.2.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开县行政辖区,面积3959平方公里;以开县交通发展为重点,统筹考虑开县周边的万州、云阳、巫溪、城口、宣汉、开江等一区五县交通发展。

1.2.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12020年,基准年为2010年。其中十二五期即20112015年为重点规划期。

1.3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国务院,2009

2.《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渝交委计〔200995号),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9

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规划局,2007

4.《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4

5.《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72020)》,重庆市人民政府,2007

6.《渝东北地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072020)》,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8

7.《重庆市县际公路建设规划(20032020)》,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2

8.《重庆市港口布局规划(20032020)》,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4

9.《重庆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32020)》,重庆市交通委员会,2004

10.《开县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11.《开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开县建设委员会,2006

12.《开县产业发展规划指南(20062020)》,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

13.《关于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决定》,开县县委,2008

14.《开县交通建设规划(2006~2015)》,开县交通局,2005

15.《开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082020)》,开县交通局,2008

16.《开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082020)》,开县交通局,2008

17.《开县统计年鉴》,开县统计局,2008

18.开县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相关统计资料。

1.4 主要结论

2020年,开县将完全构建包括五大通道、六大枢纽、二环十五射七联骨架公路网构成的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开县公路网总规划里程8925公里,其中骨架公路1229公里、联网公路443公里、加密公路725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64公里、一级公路73公里、二级公路931公里、三级公里443公里、四级公路7214公里;路面均达到高级或次高级标准。

“十二五”期间,开县将完成121公里高速公路、646公里普通干线公路、3892公里农村公路以及10乡镇客运站、250个招呼站、5个货运站、两个公路治超站、4个水运作业区的建设任务,同时需开工建设西渝高铁,总投资约222亿元(县自筹128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30亿元,公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181亿元,水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8.58亿元,城市公交建设资金0.4亿元,物流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0.95亿元,交通信息化建设资金0.2亿元,应急保障建设资金0.3亿元,养护投入资金0.6亿元。来源主要有国家及重庆市专项资金(含三峡后扶资金)、补助资金,开县配套资金和地方自筹资子金。

十二五期末,开县通过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完善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交通设施网络化、运输方式衔接紧密化、运输服务高效化、体制机制顺畅化、安全保障可靠化,基本形成以“二环十射四联”为骨架的公路网络,三级公路覆盖90%以上乡镇,形成以小江、浦里河、东河为干流,以白家溪、渠口、厚坝、赵家、汉丰等“一客四货”作业区为主要构成的“三江五港”水运总体布局。基本建成渝东北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资集散地,域内实现“30分钟城区、2小时县域”,对外实现“30分钟万州、2小时渝东北、3小时都市区、4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为主要支撑的渝东北经济增长极。

2章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基础

2.1 经济社会概况

2.1.1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宣汉、开江两县接壤。公路距万州区78千米,距云阳新县城70千米,距重庆300多千米,距巫溪县198千米,距城口县240余千米,距四川省达州市160千米。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与东经107°5548’’~108°54’之间,总面积395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开县地貌由于受地壳强烈挤压和水系的不断浸蚀切割,形成了境内山地、丘陵、平坝3种地貌类型、7个地貌单元。中山槽谷占全县面积的25%,分布在北部岩水、白泉、满月等乡一带,海拔高度10002500米,形成山岭和深沟峡谷。低山岭谷占全县幅员面积17%,分布在县境西北、中、南部,海拔高度5001000米,形成条状低山,山势陡峻、漕深谷窄。坪状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1%,分布在中、南部的大慈山、九龙山、开竹坪一带,形成边缘陡峭、顶部宽平的低山。深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0%,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分布在中部的温泉、正坝镇一带,形成沟深谷长丘陵。中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3%,海拔高度350500米,分布在中西部的中和、南雅、金峰一带,形成单斜丘及馒头状丘。浅丘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分布在山脉的漕部一带,海拔高度250400米,形成矮小丘包、谷地。平坝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分布在江、东、浦3条河流的沿岸及溪沟两旁,地势平坦。全县山地占63%,丘陵占31%,平坝占6%,大体是“六山三丘一分坝”。

2.1.2 行政区划

2010年末,全县共40个街道镇乡,其中街道7个、镇26个、乡7个:汉丰街道、文峰街道、云枫街道、丰乐街道、镇东街道、白鹤街道、赵家街道、大进镇、长沙镇、郭家镇、临江镇、温泉镇、铁桥镇、中和镇、岳溪镇、南门镇、南雅镇、河堰镇、和谦镇、九龙山镇、镇安镇、竹溪镇、渠口镇、厚坝镇、高桥镇、敦好镇、义和镇、巫山镇、大德镇、天和镇、金峰镇、白桥镇、谭家乡、白泉乡、关面乡、满月乡、五通乡、麻柳乡、紫水乡、三汇口乡。

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6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2万人、非农业人口45.2万人,常住人口115.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5%

2.1.3 资源概况

全县境内有东河、南河、浦里河3条,是小江的上源和主要支流。县境内大小溪流均汇合于渠口镇,流经云阳县,在云阳新县城双江镇注入长江。全县资源以煤最丰富,储量为0.88亿吨,主产于和谦(无烟煤)、南门、渠口、敦好、高桥、天和(烟煤)等乡镇,年开采量120万吨左右;县境内五百梯气田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已开发输出和供县内工业、民用;金属矿有铁、铜、铅、锌等,现均未利用;石膏(储量1亿吨)、绿豆岩(储量1800万吨)、硅石(储量1000万吨)、石英砂岩矿(储量900万吨)、石灰岩(可用生产水泥的储量185.7万亿吨)、大理石(储量1200万立方米)、页岩、陶土、青沙、卵石储量极为丰富,均只少量利用。旅游资源丰富,尤以峡、谷、山、水、林、泉最为突出,人文景观也很多。

2.1.4 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以来,开县着力优化能源工业,提升建材工业,壮大食品工业,培育轻纺服装工业,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得以优化。白鹤工业园区产值和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6.5%20%40%;柑橘、竹林、药材以及家畜种植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截止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1亿元、64.6亿元、47.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5.7:40.3:34.0调整为20.2:43.3:36.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60元,比2005年增长107%

2.2 “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开县紧紧围绕“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形成新网络、畅通乡镇村”的交通综合工作目标,全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渝巫路(S102)和城黔路(S202)等项目的改建,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客运站和水运码头为结点的综合运输网络。

2.2.1 基础设施建设

一、公路网络快速延伸

2010年,开县有省道4条,即S102渝巫路、S202城黔路、S303开綦路、S305云开路;另有县道15条、乡道77条、专用道13条。整体上形成了以万开高速公路、S102渝巫路、S202城黔路、S303开綦路、S305云开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

“十一五”以来,万开高速公路顺利通车,结束了开县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共完成省道改造347.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通村通畅工程783公里,通村通达127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63亿元,其中市级以上投资约4.13亿元,地方自筹7.5亿元。目前开县33个乡镇全部通畅,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行政村通畅率35%,全县基本实现四级(含)以上公路通行客车。

十一五期末,开县公路里程达到8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公里,二级公路325公里,三级公路148公里,四级公路3053公里,等外级公路4750公里。

二、公路站场稳步发展

2005年,开县共有客运站9个,其中二级站3个,三级站1个,四级站1个,五级站1个;截止2010年底,开县城区客运站有一级站1个(中心客运站),二级站2个(长沙和镇东)、三级站1个(临江)、五级站2个(铁桥和岳溪)。县内还没有专业的货运站场,只有一些零星的仓储面积较小的货运服务部。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站4个、四级站1个、五级站2个。 

三、航道等级逐步提高

开县港区位于重庆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小江支流末端。2010年,开县辖区内拥有支流航道由2005年的141公里增加到155公里,三峡工程按坝前175米正常蓄水位运行时,七级航道可由2005年的17公里增加为37公里,其中白家溪至开县25.5公里河段以宽谷为主,河宽最窄处150米,最宽处达1500米以上,河道较为顺直。开县以上南河、东河河宽均在200米以上,温泉以上河道无大的变化。由于水位的抬高,有的岔河也将形成航道,新增航道里程14公里(肖家沟10公里,镇东小河4公里)。

四、港口能力不断增强

2005年,开县只有2个泊位,年吞吐能力20万吨;2010年增加到7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吨级,年设计通过能力44万吨,另外开县有58座渡口。普通堆场11390平方米,采沙船59艘,起吊机8台,输送带762米。除渠口、汉丰、厚坝有件杂码头外,其余为沙石转运码头。各码头范围较窄,均属自然岸坡,简易石基码头。

全港无机械化作业设备。全港装卸、中转主要货种为煤炭、水泥、粮食、河砂、化肥等。大宗货物发货地主要为川北部分地区和县内等地,运往下游万州、和长江中下游等地。

2.2.2 运输服务供给

一、客运体系初步构建

2010年,开县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0497万人公里。其中开县的旅客运输主要由城市公交、省际及县际客运以及农村客运三部分组成。

城市公交:开县现有公交(出租车)经营企业5家(其中出租车公司有顺民、民心、顺发三家),公交线路7条,公交车辆60标台,营运里程92公里,停靠站点(往返)123个。

省际及县际客运:开县的城市客运企业主要有万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开县分公司和开县交通汽车运输总公司,其中万州汽车运输总公司开县分公司拥有运输客车114辆,运营线路32条,跨省线路13条:广东龙岗、珠海,福建晋江、云南昆明、陕西店头、西安、安康、四川成都、达州、胡家、开江、宣汉、山东淄博;市内重庆、万州、云阳、奉节、垫江、巫溪、城口;县内紫水、满月、白泉、齐力、鹿硐、天和、岩叉口、金峰、中和、书香、赵家。

农村客运:2010年,开县开通农村客运线路42条,乡镇政府所在地通客车率达到9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29%,初步实现了城乡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交流。

二、现代物流格局逐渐成型

开县距重庆主城区3.5小时车程,距万州深水港码头、火车站、飞机场半小时车程。三峡水库蓄水175米,大型船舶可从开县白家溪、渠口镇深水港直达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是渝东北商贸物流重要枢纽。

2010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30913万吨公里。开县拥有营运货车2963辆,吨位5580吨,从业人员1.2万人,运输公司或物流货运部19家。联佳商贸公司、新世纪、新天地、亚宏实业、曙光超市已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中心,并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开放,初步形成了依托货运市场、大型批发市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格局。

三、装备规模逐步扩大

2010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8430辆,其中私人汽车24277辆;民用轿车拥有量达到15173辆,其中私人轿车14184辆。其中,营运客车539辆,客位数15925座,大型客车178辆,中型客车324辆,小型客车37辆,出租车150辆;营运货车2963辆,大型货车193辆,中型货车64辆,小型货车2706辆。

2010年底,开县有各类船舶188艘,其中:长江货运船舶38艘,18447载重吨、6056千瓦;小江小型客船14艘,256客位、137千瓦;货船29艘,266载重吨、249千瓦;县内客渡船71艘,采沙船36艘。

、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开县的运输市场包括公路和水路两方面,公路方面主要由开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负责,水运方面则由开县港航管理所负责管理。

开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主要负责对开县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管理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近年来,该所通过发放燃油补贴、加强道路运输市场行政许可、强化驾驶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稳定了运输市场,优化了运输环境。

开县港航管理所主要负责开县水路运输许可证、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登记、船舶登记告示等的监管和发放。目前,水上运输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不断提高,船舶检验更加规范,港口经营秩序不断好转。

2.3 综合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运输通道不健全,周边辐射能力低

按照渝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开县无铁路线路,水运发展滞后,对外通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通行能力较小,与城市地位不相称。开县现状对外通道中,仅至万州方向有高速公路、云阳方向有小江航道,其他方向均只有普通省道连接,道路等级整体水平较低,小江流域航道整治虽然已经启动,但目前未能真正发挥水运对外通道的作用。开县与周边区县互动性较差,辐射能力亟待加强。

2、港站枢纽衔接不顺畅,综合运输效率低

开县境内的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基本上自成体系,相互间衔接配合较差,竞争大于合作,运输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多式联运业务在开县尚未充分开展,现有货运场站设施、管理手段尚无力承担真正联运组织的重任,货运组织化程度低使公路运输不堪重负,小江对外通道功能未充分发挥。而且开县境内港站枢纽建设没有形成与周边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机制,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发展缓慢,制约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市场化发展潜力。

3、城乡交通网络不发达,运输服务水平低

开县公路与周边五个主要区县相比,航道里程总里程最高,但等级航道里程远低于云阳和万州;公路路网规模远远高于其他四个区县,但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所占比例与城口县相当,低于其他四个区县;等级公路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县,公路网面积密度高于其他区县,人均密度与其他相邻区县相比较处于中等水平;全县乡镇均实现通畅目标,行政村通畅率与周边区县相比较处中等水平,见表2-6。从各个指标来衡量,开县的公路网总体规模较大,但结构性指标与周边区县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城乡交通网络建设缓慢、建设条件差,已成为开县公路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道路系统等级低、路网级配不合理,迂回运输情况较普遍,运输效率低下。全县公路网中,四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占到了94.8%,道路迂回运输情况比较普遍,对部分路段和场站构成巨大的压力。2010年底全县农村公路为 7925公里,等外级公路占到了61%70%以上的农村公路由于资金或地形所限,路面只有3.5米宽,只能解决农民三轮车、摩托车及徒步出行需求,而无法通行客车,造成“通路不通车”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客运的发展。此外,一些路段地势非常险峻,拓展困难且没有防护栏和错车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受制于道路交通条件和车辆条件,城乡客运网络覆盖密度低、客流不稳定。且由于市场监管缺失,导致经营主体和运输组织分散,客运市场混乱无序。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打造“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竞争有序、行为规范、城乡一体”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应成为提高开县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

4、交通信息化建设滞后,网络衔接程度低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标准之一。开县交通信息化进程总体滞后,相关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开县客货运站场及港口尚未实现与重庆市各区、县主要货源集散地(港口)的联网,公路货运与港口码头缺乏有机联系及衔接,无法组成运输服务网络体系,不能为全社会提供车、货信息服务和通信服务。

3章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及需求分析

3.1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形势

一、宏观态势长期向好,经济增长高位运行

随着国发3号文件的出台,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渝东北地区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春天;市委、市政府大力实行“一圈带两翼”战略,推出一揽子“两翼”振兴计划,以市委全委会形式连续出台了“十六条”促进“两翼”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两翼”区县的政府投入达到1796亿元,将有效带动2000亿元社会投资。作为三峡库区腹地城市,开县将牢牢抓住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紧紧围绕“五大重庆”建设,依据开县“三大目标、五条原则、六个重点、五大环境、四大措施”发展体系,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上级政策,以政策盆地打造经济发展高地。长期向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将为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区位优势潜力发挥,区域一体进程加速

开县地处渝川陕结合部,是渝东北、三峡库区核心地区,在渝东北地区的规模和重要性仅次于万州,是重庆主城、万州与渝川陕边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借助万州的交通优势,开县能够起到传递渝东北重要核心区向渝川陕鄂交界区域辐射的作用。同时,随着西渝高速铁路、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段的建成,开县将成为西三角环线的重要节点,铁路建成后,将实现6小时北京、8小时上海;随着万开-渝宜、沿江高速公路的贯通,开县全面实现2小时渝东北、3小时重庆,承接都市区产业转移、发展远郊型经济优势明显;三峡工程完成蓄水,小江航运能力成倍提高,借用小江实现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高效利用,人流、物流更加便捷通畅,昔日的区位劣势已转变为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作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开县面临着区域交通提速发展的光明前景。

三、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交通运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内容。开县地处山区,用地资源稀缺并受到山体、水体阻隔,即使在不考虑可利用国土面积的情况下,开县的人口密度也达到408/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资源使用空间比较紧张,环境生态承载力有限。“十二五”期开县交通建设发展面临土地、资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和更多的环境压力,对交通发展形成较大的资源制约,因此,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开县综合交通运输必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高效、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努力实现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交通需求持续增长,运输结构不断升级

近年来开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38亿元增加到149.3亿元,2010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加快升级,产业结构也随之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带来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运输结构的升级。开县已突破该战略起点,“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必然使客货运输需求保持旺盛增长势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开县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将形成大进大出的运输格局;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运输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机动化、快速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期间,不仅要求充足的运输供给能力,而且对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运输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货运输需求将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五、交通体系日趋优化,综合运输集约发展

开县综合交通体系配置将更加优化,客货运输量将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合理分流,从而实现开县综合交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未来开县的综合运输将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综合运输进行统一经营、统一调度,扩大企业经济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进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1)城乡客运迅速发展。作为统筹城乡战略重要的措施之一,农村客运将呈现纵深化方向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开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开县城乡物资交流渠道,大量客流往来于城乡之间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大大增长,开县城乡客运将快速发展;(2)货运物流化趋势日益明显。开县目前正全力打造以赵家、白鹤工业园区,其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内外形势下,制造加工业加大了对“3PL”服务的要求;商贸业和专业市场对商品的流通、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更快、更新的要求;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多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述因素使得开县货运加速了物流化发展步伐。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开县提出了更高的物流化要求,开县的物流化水平应该走在渝东北地区的前列。

六、应急保障形势复杂,要求交通安全可靠

交通运输行业应急交通保障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开县“十二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开县与周边区市县之间的合作不断得到强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客流货流大幅增加,对开县综合交通网络提供的服务水平、保障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县不仅需要加快快速城际交通网络和城乡一体客货运输网络建设,满足区域内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还需重视和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和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监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对人民安全、经济安全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安全。

3.2 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3.2.1 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一、预测思路

根据开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多种数学模型相互验证,多方案与多角度作综合评定的方法,以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图3-1表示了预测的基本思路。

预测内容包括以下层次:

(1) 开县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 开县综合交通需求预测;

(3) 开县公路、水路、铁路运输分担率预测;

(4) 开县公路、水路、铁路客货运量预测。

二、预测方法

客货运输量的发展不仅受其自身系统内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影响,而且与其它经济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客货运输量自身系统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与其它经济因素的定性、定量关系,预测客货运输量的发展水平。为了使预测结果尽可能反映现实情况,本规划采用多种模型进行预测,并互相检验,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采用的主要数学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弹性系数模型。

3.2.2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为了减少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对搜集到的地区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与筛选,并考虑资料在时间、空间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确定对开县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进行预测。

1、人口发展决定于地区的人口政策,故人口发展预测主要依据开县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和历史发展趋势确定。

2000年至2010年,开县的人口增长比较稳定。从长远来看,开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逐渐下降。根据开县的历年年末人口总数,在人口总量与年份之间进行回归,并结合人口增长趋势对其进行调整。本项目采用的回归模型有:多项式模型、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选取拟合较好且满足人口增长趋势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和线性模型预测开县的人口增长,确定规划年人口总量。

2、国内生产总值预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开县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现有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和模型拟合,得出预测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速度将逐步放慢。因此,指数模型仅适合于对社会经济的短期预测,而不适合对社会经济的远期预测;对数模型适合对社会经济的长期预测,但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考虑到开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模型的精确程度,采用线性模型、二次曲线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开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开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预测值。

3.2.3 交通需求总量预测

采用线性模型、二次曲线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开县全社会客货运量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计算。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最后确定出开县全社会客货运量的推荐预测值。

3.2.4 各种交通方式运量预测

根据开县20002010年的公路客货运输分担率和相应的公路网密度、水路客运分担率和航道的里程,采用Logit模型分别建立公路、水路的客货运输分担模型,并结合国内其它较发达城市的历史数据,确定开县在规划年限的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并由此计算特征年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量。

3.3 路网规模分析

开县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模研究,是以“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为原则,依据综合交通需求总量的预测结果,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定性或定量的预测模型,对各运输方式的合理发展规模进行分析和规划。

3.3.1 骨架公路网规模

一个区域的骨架公路网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相应的发展规模。这个规模主要与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重要节点分布状况和交通发展状况有关。显然,区域骨架公路网在其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合理规模。本规划主要采用社会经济分析法和连通度法综合确定开县骨架公路网络的建设规模。

1、社会经济分析法

所谓社会经济分析法,是指通过合理预测开县在未来各目标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与开县社会经济状况相似地区的公路发展情况,借此确定开县未来的骨架公路网规模。

由于开县土地资源有限,故采取人口面积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开县骨架公路网的合理规模。

依据前面社会经济的预测结果,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范例,取适当的人口面积密度值,得到开县骨架公路网的合理规模。

2、连通度模型

连通度模型反映骨架公路网各节点间的连通程度和效果,连通度为1时路网为树状结构,节点多为2路连通;连通度为2时路网为方格网状结构,节点多为4路连通;连通度为3时路网为三角网状结构,节点多为6路连通。连通度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L=C*ξ*(A*N)1/2

其中:

L——骨架公路网合理规模(公里);

C——连通度;

ξ——路网变形系数;

A——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N——节点个数。

节点选择:开县骨架公路是县城与各镇、各镇际的联系通道,以及开县对外运输通道。因此选择万州、云阳、巫溪、城口、宣汉、开江等6个节点作为外部节点;选择开县县城(包括汉丰、文峰、云枫、丰乐、镇东五个街道)、1个街道、21个镇、13个乡,共42个节点。

3、合理规模

以上两种模型计算出的开县骨架公路网规模较为接近。通过专家咨询,认为上述两种测算结果比较合理,基本符合开县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公路在开县综合交通中的优势地位,最终确定开县2015年和2020年的骨架公路合理建设规模分别约为685公里和1285公里。

3.3.2 铁路与水路规模预测

铁路:开县属于重庆铁路服务范围,重庆铁路网规划是根据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其它交通方式规划,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满足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需求为目标,其在开县境内布局规模将充分满足开县国民经济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故其铁路规模以重庆铁路在开县境内布局规模为准。

水路:由于航道网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对较大,一般来说,航道的总里程数增长较少,重点在于航道等级的提升。重庆航道整治由重庆市统一规划整治,故开县航道网规模以重庆市航道整治规划为准。随着三峡工程蓄水的完成,开县水运航道尤其是小江航道将面临较大的提升机遇。

4章 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三大目标、五条原则、六个重点、五大环境、四大措施”对开县交通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把开县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渝东北地区金融高地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为战略导向,坚持“快发展、提效率、重全面、推改革”的发展方针,着力完善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开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撑。

4.2 发展目标

4.2.1 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开县作为渝东北次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打造“1553”交通体系(一个体系、五大通道、五大节点、三级网络),实现交通设施网络化、运输方式衔接紧密化、运输服务高效化、体制机制顺畅化、安全保障可靠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构建一个运转高效、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整合优化运输方式,从本质上构建一个紧凑型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通道—枢纽—网络”均衡发展,切实保障运输效率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方便、快捷、可靠的五大对外通道:逐步形成开县-重庆-成都、开县-宜昌-长三角、开县-安康-西安、开县-达州-兰州-欧亚陆桥四大陆路对外通道以及经小江出云阳通江达海等五大通道,以运输特性为依据完善通道内路径方式配置,实现开县至周边区县中心城区一小时内通达,至主要国内经济区12小时内通达,开县中心城镇在30分钟以内与对外通道实现运输衔接,促进开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优化高效的五大运输节点:依托开县客运中心,建设云枫综合性客运枢纽;依托开万高速、开城高速及赵家客运站,建设赵家换乘枢纽;依托开城公路白鹤出口及白鹤客运站,建设白鹤换乘枢纽;依托小江航道,建设白家溪物流枢纽;依托开达高速,建设镇安(歇马)物流枢纽等五大运输节点,形成综合客运、旅客换乘、货物换乘、物流园区协调配套的运输物流系统。

完善三级层次公路集疏运体系:全面梳理开县公路网络,形成出口骨架、域内联网、完善加密三级层次,构建以公路为主要方式的集疏运体系,提高对外以及县域内部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可达性。

4.2.2 阶段目标

——2015年目标:基本建成渝东北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资集散地,通过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完善运输服务体系,依托放射状干线公路以及“三江五港”水运体系初步构建水陆并举的交通新格局,域内实现“30分钟城区、2小时县域”,对外实现“30分钟万州、2小时渝东北、3小时都市区、4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为主要支撑的渝东北经济增长极。

——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和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对外交通联系高效畅达,县内城乡交通往来和谐通达,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伴随城区的拓展,域内依托干线公路实现“30分钟城市组团、1小时县域”,对外依托干线铁路实现“1小时都市区、2小时西安、6小时北京”,形成以现代物流为主要支撑的渝东北经济增长极。

4.3 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交通工作的第一要务。按照交通与经济的“主动引导”与“被动应承”理念,开县交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路网规模、标准和建设时序,以交通发展引导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效率与公平、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统筹制定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开县交通要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加快域内南北交通运输网络和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区域间、城乡间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整合,实现区域和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

3、坚持内联外接、合理布局的原则

紧密结合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符合国家交通发展政策法规和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重视与周边区县的交通网络相衔接,特别是要接轨重庆主城、融入“西三角”、服务成渝经济区,实现联网、加密、贯通,建成功能完善、高效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4、坚持方式并重、综合发展的原则

开县交通要坚持“宜陆则陆、宜水则水”的综合发展原则,挖掘小江航运优势,发挥开县水陆交通方式齐全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充分发挥渝东北门户和小江-长江黄金水道西部内陆主要出海通道的作用。

5、坚持安全可靠、绿色发展原则

开县交通要从交通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制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加强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以提高路网连通度为基本手段提升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同时要根据环境承载力和发展空间,与客货信息增长数量同步协调,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土地、环保、水利等资源环境支撑的可能,把铁路、公路、航道的建设等级标准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相结合。

4.4 发展对策

——畅通运输通道,传承经济辐射:紧密结合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利用沿江通道,重点借助三峡蓄水的时机,提升小江航道等级,使之成为渝东北、川东北、陕西南利用水运实现通江达海的主要衔接通道,水陆并举,畅通内外。借助成渝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圈建设的有利时机,对接云阳、万州,通过打造万开云经济板块、开宣开经济板块,水陆并举,重点构建以县城为中心、沟通达州方向、万州方向、一小时经济圈方向以及西安方向的“十”字形快速通道,促进渝川陕结合部全方位的整体融合。以通道的完善实现接受经济区辐射主城、带动周边的目标。

——打造交通枢纽,强化集聚融合:综合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以交通枢纽为依托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利用三峡工程蓄水的有利时机,构建能力充分的开县港区,以此推动开县新城产业的优化布局。积极利用小江高等级航道,配置布局合理的高等级集疏运网络,拓展开县港区经济腹地,使之成为渝东北、川东北、陕西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高效节点和门户枢纽。以交通枢纽的形成、优化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产业优化。

——优化城乡交通,推动区域统筹:根据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需要,加快云枫片区、渠口片区、白鹤片区和赵家片区的交通融合成网,促进开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开县城区与城郊特色镇交通的多通道连接,提升全县农村交通出行舒适度,推进开县城乡交通一体化,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以公路网络的完善为抓手,推动“城市-中心镇-一般镇-行政村-自然村”多级城镇体系的形成与优化。

——提升运输水平,加快城乡一体:优化公交网络与站场布局,推动公交外拓,前瞻性支撑城市空间发展;优化出租车运力配置,构建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客运事业;整合货运资源,围绕小江深水港、重庆—西安高速铁路、辐射状高速公路网等快速通道建设,布局等级匹配、衔接合理的集疏运网络,构建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以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支撑经济发展。

——构建保障体系,促进稳定安全:健全应急救援机制,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形成多级应急保障节点,大力建设安防工程,保证道路运输安全,最大限度保障交通稳定发展;构建交通发展环境保障体系,实现交通与资源环境的互动协调、绿色发展。

5章 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布局

5.1 运输通道布局

开县综合运输战略通道功能布局旨在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经济”的对外交通系统,分层次的开展铁路、公路等对外运输系统规划,整合资源,加强衔接,提高开县对外辐射能力、经济参与能力和区域联合发展能力。对外交通规划的重点是增加开县与周边地区的对外联系通道,促进开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达的交通网络是推进区域发展,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开县与重庆及全国其他区域合作、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因此,作为沿江通道上的重要城市,开县必须把交通网络的建设放在首位,以通畅、发达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加深渝东北地区和陕、川、鄂三省区域交通协作,支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

5.1.1 “十”字型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概念分析

一、南北向主通道

渝陕包综合运输大通道是重庆规划“米”字型八大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南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也是西三角经济圈城际快速通道。渝陕包综合运输大通道在渝东北地区由(一小时经济圈—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城口)构成,是开县借力万州区域中心城市对接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交通平台。该通道联合渝宜高速公路可完成由万州、开县、奉节构成的渝东北腹地中心圈构建,成为承接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圈等地区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的战略平台。

二、东西向主通道

随着开县承接经济辐射能力的增强,其对万州及一小时经济圈的依赖性呈现逐渐相对减弱的趋势;同时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下,开县与周边普通节点(相对于一小时经济圈及万州区域中心城市而言)联系加深。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开县需在南北向大通道的基础上构建东西向的大通道,紧密渝川陕鄂结合部交通联系,承担开县与周边县(位于不同省域)的人员物资交换,在远期发展成熟的前提下,通过这些县级节点构建通向临近省市节点的通道,发掘隐性运输需求,提高开县区位优势。

三、对外运输通道概念分析结论

结论一:南北向主通道构建的紧迫性尤为明显,为开县对外联系最重要的交通依托。在构建开放性经济格局背景下,开县应通过重点构建与万州、城口、云阳的多通道联系,支撑形成“万开云”以及“开宣开”经济板块,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开县成为两大经济板块的黄金结合点。

结论二:在市域背景下,重庆对开县东西向主通道要求不明显;但在渝东北尤其是开县背景下,对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城乡统筹、地区统筹发展,需强化开县与四川宣汉、开江等县联系,强化“万开云”以及“开宣开”经济板块,因此构建东西向主向通道显得十分必要。

综上,开县对外运输通道构建及优化需求特征可概括为“南北向主通道能力提升迫切性极大、东西向通道效率要求明显”,开县应做好县域内交通网络布局以衔接市级通道,同时做好与周边区县的沟通交流,积极构建与川、陕、鄂等省的省际运输通道。

5.1.2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功能布局思路

根据重庆市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按照经济发展流向和优势互补要求,依托沿江高速公路、开达高速公路、开巫高速公路,规划四条陆路运输战略通道,分别为开县-梁平-一小时经济圈通道、开县-城口-安康通道、开县-巫溪-巫山-湖北宜昌通道、开县-开江-达州通道。水路方面,开县通过小江航道构建开县-云阳-长江通道,实现开县的通江达海。

——开渝(开县-梁平-一小时经济圈)通道:梁平是渝东北地区腹地中心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定位为市级统筹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地区重要承接点,川渝合作重要门户。开渝通道是开县与一小时经济圈之间最便捷的运输通道。通过梁平、垫江构建与一小时经济圈的高效交通联系,实现一小时经济圈对开县的高效经济辐射,进而推动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腹地经济圈的联合发展。该通道货运需求主要表现为高货值,呈现高强度低密度特性;客运需求主要表现为快速性客运需求,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特性。故通道应主要考虑组成路径的快速性,兼顾扩散性。

——开宜(开县-巫溪-巫山-宜昌)通道: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中心地区,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G318以及正在建设的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等国家重点交通线在此交会,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宜昌将成为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开宜通道是开县打通东向通道,实现与湖北宜昌合作,进而打通与武汉、湖北省的高效交通联系的重要支撑。通过开宜通道,可使渝东北产业链向湖北拓展,实现产业联动开发,提高产业(尤其是旅游、矿产等)的规模开发效应。同时,通过开宜通道可借助巫山和宜昌强大的水上运输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高区域对外经济参与能力。该通道货运需求主要表现为低货值,呈现低强度高密度特性;客运需求主要表现为通达性客运需求,呈现低强度高密度特性。故通道应主要考虑构成路径的扩散性,兼顾快速性。

——开安(开县-城口-万源-安康)通道:城口是渝东北地区的边贸城市,分别与四川省和陕西省接壤,定位全市重要生态功能保障区,全市向北重要门户,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重要生态经济区。开万通道是渝陕通道的重要构成,通过构建开安通道进而打通重庆至陕西通道,促进开县与城口、陕西安康之间产业实现深层次协作,一方面引导旅游客流提高开县丰富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另一方面实现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推动产业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借助城口渝陕主出口的良好区位,提高开县区域对外经济参与能力。该通道货运需求主要表现为高货值,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特性;客运需求主要表现为快速性、通达性,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特性。故通道应主要考虑构成路径的快速性,兼顾扩散性。

——开达(开县-开江-达州)通道:达州是北接陕西、南接重庆大都市、东连万州深水港、西接天府腹地的重要枢纽,达州市是包头-西安-重庆-贵阳-柳州-湛江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进出川东北的门户;是成渝经济带北翼的有力支撑点;北通秦巴,东连万州,具备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的地位,达州将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通过构建开县至达州通道借力达州发展,实现开县—达州的联动发展,缩短开县与川东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达州的时空距离,提高开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使开县—达州—万源-城口形成片区开发态势,打破省际间行政区划,实现地区产业统筹发展。因此,当前有必要构建并优化开达通道。该通道货运需求主要表现为低货值,呈现低强度高密度特性,远期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特性;客运需求主要表现为通达性,呈现低强度高密度特性,远期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特性。故通道应并重考虑构成路径的扩散性与快速性。

——水路(开县-小江-长江)通道:开县可借助小江高等级航道借道云阳实现与长江黄金水道的干支联动,以低成本、大运量、长距离的通道运输满足开县通江达海的物资运输需求,支撑开县外向型经济发展。

5.1.3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方案

经过以上功能布局,开县与周边重要交通节点联系加强,运输结构得到优化。通过与渝陕南下主通道(通过万州),渝宜西向主通道(通过开江、宣汉)加强衔接与融入,开县不仅能够高效承接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万州的经济辐射,而且借力构建了承接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黔江的辐射通道,同时使开县融入渝湘大通道的辐射范围之内;通过城口构建了与万源的运输通道,为产业联动开发提供交通依托;通过开江构建北向通道,实现与四川中心城市达州和南充的快速联系;通过巫溪、巫山分别构建了东向通道,打通了至宜昌综合交通枢纽、张家界旅游经济高地的高效联系;通过小江构建了高等级水路运输通道,实现了通江达海,为提高开县区位优势、参与外向型产业经济提供了运输保障。根据国家及重庆市相关交通规划,结合开县具体情况,开县综合运输战略通道内路径布局规划方案如表5-1所示。

1、开渝(开县-梁平-一小时经济圈)通道

该通道是开县与一小时经济圈联系的重要快速通道,是缩短与一小时经济圈时空距离的纽带和桥梁,该通道将万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开县、梁平、垫江三个城市联系起来,形成区域联合开发,有利于形成资源开发的规模效应。该通道路径构成为“一铁四干线”:

重庆—西安高速铁路:该线路规划为I级干线铁路,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该线路的实施将支撑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同时将开县融入国家高速客运铁路网络之中。

万开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是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开县与万州实现快速联系的重要高速公路通道,通过万州实现与渝宜主通道和长江水运大通道的融合,辅助主通道进行一小时经济圈对其的客货流传递。

开梁高速公路:积极争取将开县—梁平高速公路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支撑重庆与西安的快速直达联系,减轻对万州过境交通压力。开县可借助此良好时机,争取该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与一小时经济圈的快速联系。

S202城黔路:作为开放型路径,城黔路是开县与万州联系的重要干线公路,现状为二级公路,打通了开县至万州之间的交通瓶颈,将使两地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整合,成为封闭型路径的有效补充。

S303开綦路:为新规划的开县至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干线公路,规划为二级,将畅通开县至梁平、垫江和一小时经济圈南大门綦江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与一小时经济圈快速客货流动的重要辅助通道,可借道渝黔通道与贵州相联系。

2、开宜(开县-巫溪-巫山-宜昌)通道

该通道是开县东向联系的主要通道,作为近期实现与巫溪、巫山的产业联合发展,远期实现与宜昌、湖北的高效互动的重要交通保障,该通道配置为“三干线”:

开溪高速公路:积极争取将开县-巫溪高速公路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作为加强渝东北地区东西向联系的主要对外快速通道。该高速公路通过巫溪与渝宜高速公路网联结,实现开县与巫山、湖北宜昌的高效联系,也是巫山、宜昌借助开县通达四川东北部地区的纽带。

S102渝巫路:S102渝巫路开县至巫溪段,规划为二级,该路径主要作为开县对接奉溪-渝宜高速公路,畅通开县至湖北的快速通道,实现开县与巫溪县之间的快速客货流动,共同构建达州-开县-巫溪快速联络通道。

S305云开路:开县至云阳的快速通道,规划为二级公路,该通道将畅达开县与云阳之间的客货流通,构建开县至云阳水港之间的联运通道,成为万开主通道的重要辅助,使开县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紧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

3、开安(开县-城口-安康)通道

开安通道是开县与陕西综合交通枢纽安康实现交通联系的重要依托,是开县北向出渝的通道,通过安康与西安的高速公路实现与京陕高速公路会合,使之成为重庆的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将有利于东、中、西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流通。该通道布局为“一铁二干线”:

重庆—西安高速铁路:该线路规划为I级干线铁路,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该线路的实施将支撑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开县要融入国家高速客运铁路网络之中,需积极争取在开县设站。

开县—城口高速公路:开县—城口高速公路是重庆—安康高速公路的重要构成,是重庆与陕西相对接的重要主通道,其中开县至陕西安康段为开县东北向出渝的重要通道,该通道的形成,将畅通开县与陕西省之间的交通联系,近期紧密与陕西南部枢纽安康之间的经济协作,远期可借道西安构建与环渤海经济圈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

S202城黔路:S202城黔路开县至城口段,现状为二级公路,主要作为开放性路径服务沿线城乡,高速公路等封闭性路径承接而来的经济辐射向纵深传播,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4、开达(开县-开江-达州)通道

开达通道是开县西北向联系、实现与川东重镇达州协作、构建产业联合发展态势的重要交通依托。该通道布局为“三干线”:

开达高速公路:开县至达州高速公路能增强渝东北地区与川东地区之间的联系。该高速公路通过达州与四川高速公路网联结,实现开县与四川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高效联系,并与梁平形成跨省域的三角形通道结构,促进内外向型产业发展。

万达高速公路: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作为万州区域中心城市与川东重镇达州实现便捷联系,远期可作为开达高速公路的分流通道。

S305云开路:为新规划省道,规划为二级公路,是云阳至开县至万州之间南北向的快速联系通道,紧密开县与四川东部中心城市达州的经济联系。

S102渝巫路:规划为二级,主要作为开放性路径服务沿线城乡,是高速公路的重要辅助通道。

5、水路(开县-小江-长江)通道

小江+长江航道:三峡蓄水完成后,小江白家溪至江口段将成为三级航道,借助云阳,实现小江与长江的干支联动,满足开县外向型物资通江达海的运输要求。

此外,为达到内畅外通,开县域内交通规划应增加与对外大通道的对接线路,提升开县对外运输能力与效率。

5.2 综合交通运输线网布局规划

5.2.1 布局原则

一、以上级规划为指导,满足上级规划的要求,将上级规划在境内细化、深化,同时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对其进行补充修正。

二、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来促进全县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使综合交通布局与开县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分布相适应。

三、积极促进一小时经济圈与两翼产业转移分工,使开县综合交通体系的布局服务于更广区域范围内。

四、坚持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保证县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转换衔接。

五、根据过境交通、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不同性质,分别考虑运输方式的配置和运输网络的布局。

六、综合考虑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布局的要求,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镇发展状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5.2.2 布局影响因素

——地理区位: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接壤,是渝东北、川东、陕西南的结合部,北上可抵关中-天水经济区,南下可达万州、湖北,西进可通成渝经济区核心,东出可至三峡景区金三角,是重庆东北向门户。在进行综合交通线网布局时,近期应着重通过万州、云阳打通至长江中下游和成渝经济区核心的快速、大能力通道;同时开县的门户地位决定其必须加快南北向通道的构建。因此,构建对外运输通道是交通线网布设的重点。

——地形地貌:开县地貌由于受地壳强烈挤压和水系的不断浸蚀切割,形成了境内山地、丘陵、平坝3种地貌类型、7个地貌单元。北部岩水、白泉、满月一带主要以山槽谷地貌为主,海拔高度10002500米,形成山岭和深沟峡谷;县境西北、中、南部主要以低山岭谷地貌为主,海拔高度5001000米,形成条状低山,山势陡峻、漕深谷窄;中、南部的大慈山、九龙山、开竹坪一带以坪状低山为主,形成边缘陡峭、顶部宽平的低山;中部的温泉、正坝镇一带主要以深丘为主,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分布在,形成沟深谷长丘陵;中西部的中和、南雅、金峰一带主要以中丘为主,海拔高度350500米,形成单斜丘及馒头状丘;山脉的漕部一带主要以浅丘为主,海拔高度250400米,形成矮小丘包、谷地。江、东、浦3条河流的沿岸及溪沟两旁以平坝为主。特殊的地形地貌要求在布局交通线网时一方面应穿越大山大河自然阻隔,形成多通道联系提高交通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交通线网建设尽量依据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特色资源:开县已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有铁、铜、铅、锌、石膏、大理石等,其中尤以煤和天然气的储量最为丰富。优质煤储量达1.2亿吨,年开采量220万吨左右;境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000亿立方米,属国家级大气田,年采气量超过10亿立方米。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天然气化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开县有古战场遗址黄陵城、汉丰湖、杨柳关、大觉寺、南雅大佛、刘伯承元帅旧居、刘伯承元帅纪念馆、溶洞仙女洞、花仙峡、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进行交通线网布局时应注重交通对资源开发的支撑。

——经济社会目标:历史统计数据表明,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两者的增长方向是一致的。国民经济发展规模越大,居民出行频率越大,工农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运输量也就越大。根据开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到2015GDP总量达到380亿元。开县国民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将带动运输需求量的快速、稳定增长。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开县尽快提高综合交通线网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配套体系的建设在直接促进运输量增长的同时,也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刺激交通需求增长。

——产业布局:开县立足资源特色,培育壮大能源、建材建筑、绿色食品加工、天然气开发利用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一心两极”产业总体布局:以中心城市与优势产业的壮大,促进空间布局优化和整体水平提高;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新型发展格局。积极支持县城、小城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退城(镇)进园”,引导新发展的企业“入园安家”,逐步拓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即以新县城(主城)为中心,打造开县工业园区A区、B区两大增长极。“一心两极”的产业布局要求加快城际交通建设,依托交通枢纽结点,加快建设物流、仓储、货运中心,扶持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使之成为全县产业体系运行的神经中枢。

——城镇体系:按照开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将主要按照一个中心城区、三条城镇主轴线发展。一个中心城区为汉丰主城区;三条城镇主轴线即:沿102省道(渝巫公路复线)向西南方向的汉丰—竹溪—临江城镇发展主轴;向北沿102省道(渝巫公路复线)方向的汉丰—白鹤—温泉城镇发展主轴;以及向南沿202省道、万开高速路方向的汉丰—赵家—长沙城镇发展主轴。城镇体系的规划完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网络提供支撑条件,在加强区域内部便捷联系的同时,还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快速交流;优化各级客运枢纽的空间布局,形成以枢纽节点为核心,以综合交通线网为辐射的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开县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5.2.3 航空交通发展规划

借道对外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高效利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及巫山旅游支线机场。开县航空运输发展是依托3条线路,构建开县-江北机场、开县-万州机场、开县-巫山机场之间的快速通道,提升对机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扩大机场服务腹地。

开县—江北机场:重庆—西安铁路开县至主城段长约27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城际列车开行时间约需60分钟;万开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里程长约280公里,三小时可到达。

开县—万州机场:重庆—西安铁路开县至万州段长约3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城际列车开行时间约需10分钟;万开高速公路+机场路,里程长约40公里,半小时可到达。

开县—巫山机场:开县—巫溪高速公路+巫溪—巫山高速公路+机场路,里程长约160公里,两小时可到达。

5.2.4 铁路交通发展规划

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和重庆市在开县的铁路建设,利用渝东北地区“五干二支”对外铁路通道建设,推进重庆—西安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把开县建设成为渝东北、川东北融入国家快速客运铁路网络的重要节点,积极分担万州渝东北铁路枢纽功能,利用国家及重庆市地方铁路规划,实现开县东至上海、南至昆明、西至成都、北至西安的快速直达,支撑开县外向型经济发展。

重庆—西安高速铁路长约600公里,规划双线铁路,走向为重庆—长寿—垫江—万州—开县—城口—安康—西安,电力机车牵引,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该线路建成后开县至重庆、西安的车程均为一小时左右,极大缩短开县与重庆、西安的时空距离,将助推渝川陕三地经济发展。

5.2.5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一、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按照《重庆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三峡枢纽工程蓄水正常运行后,开县境内将拥有三级航道14公里,四级航道21公里,五级航道38.5公里,七级航道85公里。其中白家溪至云阳界段三级航道适时提升为一级航道。

二、内河岸线利用规划

开县港区位于小江中上游左右两岸,岸线上起开县云阳交界的围子岭(距江口里程约58公里),下至土龙(距江口里程约89公里),自然岸线长31公里。根据开县港区岸线资源分布特征,逐步调整作业区功能和布局,乌杨桥调节坝以上汉丰湖为城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范围内主要发展旅游客运和城市生活需要,以外重点建设港口。由于岸线的使用必须与产业布局、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相匹配,对于目前的现状,必须对岸线资源进行整合,重新划分岸线,规范其岸线的使用,提高岸线使用效率。为了加强港区码头管理,发挥港口的集散枢纽作用,本次规划对岸线作了控制性规划。

5.2.6 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公路网组成

开县公路网分为骨架公路、联网公路和加密公路三个层次,骨架公路和联网公路组成干线公路。

Ø 骨架公路:连接开县大部分镇街及交通节点,是开县内外运输主通道,是开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Ø 联网公路:地位仅次于骨架公路,是对骨架公路的补充,连接骨架公路未覆盖的较重要地区的公路,是各镇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干线;

Ø 加密公路:是除骨架公路和联网公路以外,通达行政村的公路,是对骨架公路和联网公路的补充和完善,是农村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公路。

二、规划流程

三、节点层次划分

节点层次的划分以节点重要度的计算为主要依据。节点重要度是区域内各节点重要性的一种综合度量。由于各镇客货运量没有统计数据,因此选择人口、农村经济总收入、乡镇企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计算参数。

根据节点重要度计算结果,并将6个外部方向节点作为最高层次即重要节点,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确定节点的重要性层次。

四、路网逐层布局

在进行开县公路网布局时,实际操作思路为:首先将高速公路以及一般省道在开县内的路段布设到路网上,在此基础上布局主要对外通道,然后考虑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分布,再按区域内节点的类型分层布置路段,形成各层次路网的最优树,再以国家、重庆市的铁路、水路在开县的布局规划为依据,通过加边法,把一些必要路段加上,协调多种运输方式运能,优化开县的综合运输网络,最终形成布局方案。

国家及重庆市公路网络布局规划体系在开县的布局

重庆—安康高速公路:由赵家入境,经渠口、丰乐、厚坝、郭家、温泉、和谦、大进、自满月出境,开县境内长97公里,其中赵家至汉丰段18公里已建;

开县—达州高速公路:由川渝界猴子岩入境,经南雅、铁桥、临江、竹溪、镇安,由汉丰接万开高速公路,开县境内长41公里;

开县—巫溪高速公路:由河堰入境,经温泉接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境内长20公里;

S102渝巫路:该路在开县境内与开县—巫溪、重庆—安康、开县—达州高速公路的相应路段基本平行,由河堰入境,经温泉、汉丰、镇安、临江、铁桥、巫山至开江,开县境内长109公里,二级;

S202城黔路:该路是开县至万州、开县至城口的主要通道,由兼善入境,经长沙、赵家、汉丰、郭家、温泉、和谦、谭家、大进、红园,由满月出境至城口,开县境内长59公里,二级;

S303开綦路:该路是开县经万州西北部、梁平至綦江的主要通道,是目前开县至一小时经济圈最便捷的干线公路,该线由长沙出发,经南门、岳溪,由五通出境,开县境内长40公里,其中三级22公里,四级18公里;

S305云开路:该路是宣汉经开县至利川方向的主要通道,由三汇口入境,经中和、三合、临江、汉丰、厚坝,由金峰出境,开县境内长89公里,二级。

主要对外通道布局

国家及重庆市公路网络布局的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达州高速公路、开县—巫溪高速公路、渝巫路、城黔路、云开路是开县的主要对外通道。为加强与周边区(市、县)的经济联系,支撑形成“万开云”、“开宣开”经济板块,需增加布局以下对外通道,规划线路技术等级一级或二级。

开县—梁平高速公路:开县经梁平至一小时经济圈方向的主要通道之一。

万州—达州高速公路:万州经开县南部直达达州、成德绵经济带的主要通道之一。

开云路:开县经渠口至云阳的主要通道之一。

开开路:开县经九龙山、中和、义合至开县的主要通道之一。

开宣路:开县经敦好、紫水、梓潼、关坪至宣汉北部的主要通道之一。

开巫路:开县经关面—至巫溪的主要通道之一。

考虑城镇体系

考虑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的结合,为加强开县各功能经济区的协调,增加布局城市环线以及由城区向外辐射线等,规划技术等级二级或三级。此外,利用已有规划,适当建设联络线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绕城高速公路,减轻过境交通压力。

考虑产业布局

考虑公路网络布局与产业布局的相互作用,重点适应工业园区、能源基地、特色农业的横向联合发展,增强产业链条延伸能力,适当建设环湖路支撑旅游开发,布局放射线之间的联络线,规划技术等级二级或三级。

考虑旅游资源

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布局城市内环线、关咸路等,规划技术等级二级或三级。

五、公路网布局方案

全县骨架公路形态为“二环十五射七联”,规划里程约1229公里。

两环:即环城路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外环线。

内环:环城路 以S102渝巫路(原宏源大桥至东河大桥)—开云二级公路(丰乐至调节坝)—开云路(调节坝外经凤凰梁大桥)至城黔路—城黔路调节坝(规划改建二级)至城区—南山路—迎宾路—湖滨路至宏源大桥形成汉丰湖内环通道,为汉丰湖的旅游开发提供交通基础保障。该线全长25公里,规划为一级。

外环:绕城高速公路 以万开高速公路(赵家至汉丰)—开达高速公路(汉丰至镇安)—开安高速公路(赵家至白鹤)—S102渝巫路(北环路改造一级公路:镇安至白鹤)联结形成开县外环主通道,该线连接主要的高速出口通道,减轻过境交通的压力,形成以汉丰为中心的环射状快速路网。该线全长77公里,规划为高速公路,近期考虑北环路建设为一级,预留远期建设高速条件。

射线:

一射:开达高速公路 开县经开江至达州高速公路,是规划调整新增高速公路,该线从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互通出发,经镇安、竹溪、临江、南雅,至四川开江国高7纵包头-茂名高速(需在临江建设南河大桥两座),开县境内39公里,是开县至川东北的快速通道,将进一步加强渝东北、川东北以及陕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建成后将进一步树立并巩固开县在渝东北地区三峡库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渝东北地区金融高地、渝川陕鄂边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地位,支撑形成“开宣开”经济板块,加强万开云经济板块与开宣开经济板块的交流。该线有助于改善路网布局,提高网络可达性,引导万开云地区和开宣开地区产业合理布局,加快川渝毗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议在镇安、临江、南雅设置开口互通。

二射:渝巫路 该线是开县至开江南部的主要通道,并可通过延伸至梁平,实现开县—开江—梁平的便捷联系,与开开路、开达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开开通道,支撑开宣开经济板块形成。沿线产业密集,可为相关产业提供便利的集疏运条件。该线经城市环线的镇安节点,经竹溪、临江、铁桥、中兴、巫山至开江(含南河大桥三座),开县境内长56公里,规划为二级。

三射:开梁高速公路 开县至梁平高速公路,由赵家互通经长沙、南门、岳溪,开县境内长60公里。该线是开县至一小时经济圈方向最短路径,对于分流渝宜高速公路、沿江通道交通量,构建重庆—西安最便利的高速公路通道、带动开县南部地区城镇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议在长沙、南门、岳溪、五通设置开口互通。

四射:开梁路 该线由S202城黔路、X038部分路段构成,经汉丰、渠口、赵家、长沙、南门、岳溪、五通至万州西北部(含浦里河大桥五座),是开县经万州西北部至梁平方向的重要出口之一,开县境内长85公里,其中汉丰到渠口规划为一级,渠口到万州西北部规划为二级。

五射:万开高速公路 该线为重庆至安康高速公路开县段,其中汉丰段至万州18公里已经建成。该线使开县在渝东北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对开县成为渝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外环线重复9公里。

六射:渠白路 该线是开县城区经渠口至白家溪港区的重要通道,里程8公里,规划为一级。

七射:云开路 该线是开县至利川方向的主要通道,由汉丰、厚坝,金峰至云阳(含小江大桥一座),是开县至云阳的又一重要出口通道,开县境内长29公里,规划为二级。

八射:郭后路 该线是开县至云阳的重要公路通道,西起毛成沟,经白桥至云阳的后叶,开县境内长39公里,规划为二级。

九射:渝巫路 该线是开县经云阳北部至巫溪的重要干线公路通道,配合开县—巫溪高速公路形成高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东向运输通道,西起S202白玉大桥,经温泉、河堰、云阳北部至巫溪,开县境内长22公里,规划为二级。

十射:开溪高速公路 开县经云阳至巫溪高速公路,是规划调整新增高速公路,规划里程104公里,开县境内20公里,主要控制点有温泉、农坝、尖山、文峰、青龙、巫溪。该线从开县出发,向东经云阳到达巫溪境内,并通过巫山接入渝宜高速公路,该线提升了开县高速公路路网连通度,强化开县东向联系,为开县提速提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结合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议在河堰设置开口互通。

十一射:城黔路 该线是目前乃至今后开县至城口的主要通道之一,其配合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可形成高速性与开放性兼备的北向运输通道,南起郭家、经温泉、和谦、谭家、大进、红园,由满月出境至城口,开县境内长74公里,规划为二级。

十二射:开城高速公路 该线是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至城口段,主要控制点为白鹤—郭家—温泉—大进—满月(需在渠口建设小江大桥一座),开县境内长98公里,该线使开县在渝东北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对开县成为渝东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三峡工程按进度推进,万州、重庆都市区的长江黄金水道、深水港地位不断上升;同时,随着重庆、西安、成都“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开县作为重庆—西安快速通道重要节点的作用将日益提升。结合产业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议在渠口、厚坝、白鹤、郭家、温泉、大进、双河口设置开口互通。

十三射:开宣路 该线配合云开路,对接开县北部与宣汉北部,实现开县与宣汉的全方位对接,同时增强了敦好、紫水、梓潼、关坪等节点对开县核心城区的交通接入性,提升了交通网络服务开县经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该线南起敦好,经紫水、梓潼、关坪至宣汉界,开县境内长118公里,规划为二级。

十四射:开开路 该线是开县至开江的主要通道之一,有利于强化开县与宣汉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开宣开县域经济合作,与渝东北、川东北现有和规划的部分路网相连接,完善开县路网结构。该线由三汇口入境,经中和、天和、明阳、桃溪、镇安,开县境内长67公里,规划为二级。

十五射:云开路 该线是开县至开江的主要通道之一,配合开达高速公路形成开县至开江的快速性与开放性并重的高效运输通道,支撑开宣开经济板块的形成,构建开县对外经济格局。该线由临江的高速公路互通出发出发,经中和、义合至开江界,开县境内长35公里,规划为二级。

联线:

一联:开万路 开江经开县至万州主要通道,在构建新的出口通道的同时联络三射和四射,增强网络连通度。该线由开江出发,经开县的南雅、铁桥、岳溪、南门,接万州的天城,开县境内长55公里,规划为二级。

二联:宣万路 宣汉经开县至万州主要通道,在构建新的出口通道的同时联络三射、四射、十四射和十五射,增强网络连通度。该路有助于加强中和、临江、长沙等片区与周边乡镇经济合作,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该线由宣汉出发,经开县小江村入境,经中和、临江、长沙,接万州龙塘,开县境内长75公里,其中与十五射重复9.2公里,规划为二级。

三联:九中路 由镇安节点出发,经九龙山、天和、高桥、紫水至和谦的县坝,有效地联系了十一射、十三射、十四射,对于实现镇际经济联合、交通网络互通提供了支撑条件。全长92公里,其中与四联重复5公里,规划为二级。

四联:正中路 由桃溪出发,经高桥、麻柳、大进、谭家、河堰的岩水接巫溪的中鹿,该线打通了至巫溪的又一出口,同时联系三联、八射、七射,增强网络连通度。全长151公里,其中与三联重复5公里、与十一射重复10公里、与十三射重复26公里,规划为二级。

五联:关咸路 由十二射关面满月界出发,经关面、白泉至城口咸宜,该线打通了至城口的又一出口,同时作为开县重要的旅游公路服务开县重要旅游资源雪宝山的开发,使之纳入开县骨架交通网络服务范围之中,提升其开发潜力。开县境内长47公里,规划为二级。

六联:赵白路 由赵家高速公路互通经渠口作业区至白家溪作业区,主要为两大作业区借助高速公路实现多式联运线路,该线路规划为一级,全长9公里。

七联:万达高速公路 由万州经岳溪、铁桥到南雅,境内全长45公里,该线是连接开县西南部的重要通道,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和农业化进程,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Ø 联网公路

联网公路是在骨架公路基础上,连接骨架公路尚未覆盖的镇,并对路网加密,实现镇与镇的连接,地位仅次于骨架公路,是对骨架公路的补充,是各镇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是提高交通网络可靠度的重要支撑,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干线,按三级进行规划,规划联网公路里程约442.8公里。

Ø 加密公路

加密公路是开县各镇通达各行政村、各行政村之间以及连接乡镇码头的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出入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纽带,是交通系统最基础的部分,是开县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由乡道加密公路和村道加密公路组成,共7214公里,技术等级原则达到四级及其以上,沥青碎石路面。通达重要工矿企业、旅游景点等地区的加密公路标准可适当提高;而地形条件较困难地区,个别技术经济指标可适当降低。

5.3 综合交通运输节点布局规划

5.3.1 布局原则

一、符合城市规划原则

综合交通运输节点布局应首先与最新的城乡总体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产业用地布局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城镇体系及地域分工协作的要求,以中心镇为龙头、一般镇为主体,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心镇服务一般镇,一般镇服务建制村”的运输网络。

二、交通便利原则

综合交通运输节点是连接各种性质客流、物流线路的交汇点,因此,必须设在交通便利之处,最好能实现两种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对接。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及未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设置交通节点,一方面降低交通节点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使得交通节点、运输线路的衔接更为通畅,从而保证“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三、经济合理原则

交通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但同时也具有营利性。因此,其空间的布局必须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包括低地价、充足且素质高的劳动力等,从而为企业获得必要利益创造条件。节点的选址和用地规模的确定,以现状分析和预测为依据,考虑未来如农村客运支线片区经营、物流配送网络规划等发展性质,尽量利用已有交通设施及仓储用地,综合考虑影响企业布局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的节点场地和用地规模。

四、适当超前原则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总产出的不断增加,运输需求也随之猛增,但一定时期内地区交通节点所提供的服务量是基本固定的,而且,交通节点等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就很难进行变动,或者是重新变动需要花费大量代价。因此,节点空间布局规划应当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具体表现在空间上就是要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充分考虑运输的发展趋势,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是物流空间布局的目的,也是“以人为本”规划思想的体现。运输行业是一种具有一定污染,车流量密集、占地规模较大、噪音污染严重,因此交通节点应远离交通拥挤、人口密集和市民生活比较集中的城市中心区,从而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交通节点空间布局应该尽量避免对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和生活环境的破坏,从而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3.2 客运节点布局规划

根据各客运节点的规模和功能作用,将客运节点划分为综合客运枢纽、换乘枢纽以及一般客运节点三个层次。其中:

综合客运枢纽是指依托大型对外客运设施(如铁路客运站等),以旅客到发、转换功能为主;

换乘枢纽是指依托于中型客运站,主要提供城市内外交通转换的站场,以旅客换乘功能为主;

其余站场均为一般客运节点,以旅客到发功能为主。

1、综合客运枢纽

开县综合客运枢纽:结合西渝高速铁路建设,建议在云枫街道设置开县区域性二等客运站,同时整合开县中心一级公路客运站与公交枢纽站,实现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的合理衔接转换。

1)枢纽位置:云枫街道;

2)功能定位:着力解决长途客运之间、长途客运与城市内部的换乘,开县火车站作为重庆—安康高速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与开县中心客运站一起共同构成开县换乘枢纽;

3)构成实体:

开县铁路客运站:位于云枫街道,区域性客运三等站,主要服务于西渝铁路客运,解决开县及周边地区至都市区、西安方向的中长途客流。

开县中心客运站:位于云枫街道,一级站,已建,是开县火车站、开县长途班线与城市公交和县城至赵家方向农村客运的换乘站,主要服务于五通、岳溪、南门、长沙、赵家几个中心镇片区。

常规公交枢纽站:主要承担火车站、中心客运站的集散服务以及城区内部的公交服务。

出租车待客点:辅助常规公交主要承担开县铁路客运站和南屏公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运输服务。

社会车辆停车场:主要承担开县铁路客运站和中心公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运输服务,以及云枫片区社会车辆服务。

2、换乘枢纽

丰乐换乘枢纽:丰乐换乘枢纽主要提供城市公交换乘服务,包括丰乐公交枢纽站和出租车站。其处于环汉丰湖景观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上,同时作为城区内重要的公交枢纽站,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方便、高效的换乘服务,使城市交通布局更加合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城市内部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枢纽位置:开县丰乐街道;

2)功能定位:主要解决城市内部、对外旅游客流的公交换乘;

3)构成实体:

汉丰湖客运作业区:规划建设300吨级轮渡泊位3个,旅游泊位5个,年通过能力客运40万人次。汉丰作业区位于常年库区,水域条件十分良好,交通条件便利。在湖区港界范围内布设公安、消防、环卫、海事、航道维护等管理部门的工作泊位5个,以备加强水上公安、消防、环境卫生、航道维护、海事监督管理。

常规公交枢纽站:主要承担旅游客运作业区的集散服务以及城区内部的公交服务。

出租车待客点:辅助常规公交主要承担汉丰湖客运作业区旅客集散运输服务。

赵家换乘枢纽:赵家换乘枢纽主要为赵家工业园的大量员工提供方便的公交服务,以及远期万开高速公路赵家至开县段作为城市快速干道后,为长途班线集散客流提供服务,将南向客流截止于此,降低区域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1)枢纽位置:开县赵家镇;

2)功能定位:赵家客运站着力解决长途客运与城市公交的换乘;

3)构成实体:

赵家公路客运站:规划为三级客运站,新建,主要为南向客流提供班线客运服务。

常规公交站: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的集散服务以及城区内部的公交服务。

出租待客点:辅助常规公交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运输服务。

白鹤换乘枢纽:白鹤换乘枢纽主要为白鹤工业园的大量员工提供方便的公交换乘服务,以及为远期开县—达州高速公路的长途班线集散客流提供服务。将北向客流截止于此,降低区域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1)枢纽位置:开县白鹤街道;

2)功能定位:白鹤换乘枢纽着力解决长途客运与城市公交的换乘;

3)构成实体:

白鹤公路客运站:规划三级客运站,新建,主要为北向客流提供班线客运服务。

常规公交站: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的集散服务以及城区内部的公交服务。

出租待客点:辅助常规公交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运输服务。

临江换乘枢纽:临江是县域城镇体系“一心三极”的重要一极,规划为县城副中心。临江换乘枢纽主要为开县西南方向客流提供方便的公交换乘服务,以及为开县—达州高速公路的长途班线集散客流提供服务。

1)枢纽位置:开县临江镇;

2)功能定位:临江换乘枢纽着力解决长途客运与城市公交的换乘;

3)构成实体:

临江公路客运站:规划三级客运站,已建,主要为西南向客流提供班线客运服务。

常规公交站: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的集散服务以及城区内部的公交服务。

出租待客点:辅助常规公交主要承担公路客运站旅客集散运输服务。

3、一般客运节点

1)铁路客运站

结合西渝铁路,在温泉预留四等客运站。

2)公路客运站

根据《开县城市总体规划》,为适应城市快速扩张的需要,并结合开县城区对外通道走向,除综合客运枢纽站和换乘枢纽站所含公路站场外,按照客流及承担的区域客运职能进行层次划分,布局37个客运站。二级站4个(平桥、中吉、长沙、镇东)、三级站3个(江里、郭家、铁桥)、四级站3个(岳溪、大进、温泉)、五级站26个(渠口、白桥、敦好、厚坝、金峰、南雅、谭家、竹溪、镇安、河堰、大德、紫水、三汇口、九龙山、天和、中和、义和、五通、麻柳、和谦、满月、关面、白泉、高桥、巫山、南门)。

在除中心城区以外的各行政村所在地适当建设招呼站,并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厂矿、景点附近增设部分招呼站。村级客运站点中,全县规划建设招呼站约500个。

5.3.3 物流节点布局规划

按照物流节点的分类标准,开县物流节点分为三类:物流枢纽、换装枢纽、一般货运节点。

Ø 物流枢纽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务的经济开发功能;

Ø 换装枢纽是指实现两种方式(主要为公-水)之间实现货物运输方式转换、集散的基础设施,具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和信息处理等功能; 

Ø 一般货运节点为其余货运站场,是货物集结,待装运、转运的场所,主要任务是安全、方便、及时地完成货物运输生产任务。

一、物流枢纽

随着开县“一园四区”布局已具雏形,为了把开县打造成西部“门业之都”、“服装之城”和“精品陶瓷城”,依据主要物流货源情况,围绕小江发展沿江港口物流,规划建设小江物流园区,下设A区:白家溪临港精细化工物流区、B区:白鹤能源建材物流区、C区:赵家食品轻工物流区,同时在云枫街道设置配送中心实现城区生活物资配送。

1)白家溪临港精细化工物流区:随着三峡水位的不断提高,大力加强白家溪临港工业园开发,挖掘白家溪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和深水港优势,形成水陆物流转换,增强渠口工业园区的辐射能力,着力打造开县现代物流基地,加强渠口与外界的物流联系,为渠口工业园区服务。白家溪物流区主要依托白家溪货运作业区以及余家坝公路货运站进行对外运输。

白家溪货运作业区:本作业区位于小江右岸,距河口里程50~53公里;可利用港口岸线为3000米,规划期利用岸线650米。是开县港区最大的作业区,位于常年回水区,主要以件杂、散货运输为主的临港工业作业区。主要为川东、陕南和城口、开县等地的资源开发和开县工业园区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提供运输服务。规划布置1000吨级件杂泊位5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00万吨;1000吨级散货泊位2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00万吨;码头结构型式为斜坡式,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生活辅助区及港口仓储物流区,陆域纵深为450~500米,占用陆域面积65.5万平方米。规划在该作业区下游设置海事巡航救助基地一座,配套布置航道、海事等工作船泊位3个。本作业区规划集疏运道路为白家溪至赵家一级道路,与万开高速公路相接。

白家溪公路货运站:服务白家溪作业区,形成水陆联运。规划为一级,新建。

2)白鹤能源建材物流区:借助良好的公路运输优势,依托于重庆至安康高速公路和开县至达州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与县城和外界实现方便、快速的连接,支撑白鹤能源建材物流发展,服务开县至西安、开县至重庆以及开县至达州方向的货物流动。白鹤物流区主要依托白鹤公路货运站进行对外运输。

白鹤货运站:位于白鹤镇,服务白鹤工业园区,规划为三级,新建。

3)赵家食品轻工物流区:紧邻万开高速公路,到机场、深水港码头和火车站均在30分钟之内,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为赵家镇的食品工业园和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提供服务,加强与开县县城、万州和重庆等地的物流联系,并与其他物流中心进行协调,从全局上服务开县物流。白鹤物流区主要依托赵家货运作业区、公路货运站进行对外运输。

赵家货运作业区:位于三峡156米水位回水范围,主要以件杂运输为主的季节性使用中转作业区。本作业区位于浦里河左岸,距河口里程10~11公里;可利用港口岸线为500米,规划期利用岸线150米。规划新建300吨级件杂泊位1个、20万吨。码头结构型式为斜坡式,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生活辅助区,陆域纵深为50~150米,占用陆域面积5万平方米。本作业区规划集疏运道路为进港道路与万开高速相接。

赵家公路货运站:位于赵家镇,服务赵家工业园区,规划为二级,新建。

4)歇马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开县城市布局特征和未来的交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万开高速和重庆至西安高速铁路对城市的辐射作用,在位于镇安歇马的县城生活物流园区内规划一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满足开县城区内部生活物资的物流配送,同时也增强开县与周边地区的物流联系。

二、换装枢纽

渠口换装枢纽:渠口换装枢纽主要为重庆—西安高速公路的货物集散提供服务,通过地方干线公路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可带动沿线产业的发展。该换装枢纽包括一个货运作业区和二级货运站。

1)枢纽位置:开县渠口镇;

2)功能定位:渠口换装枢纽主要依托渠口作业区,为小江高等级航道、重庆—安康高速公路的货物集散提供服务,实现水陆转换。

3)构成实体:

渠口货运作业区:位于三峡156米回水范围,主要以散货运输为主的中转作业区。本作业区小江右岸浦里河入小江的汇合口,距小江河口5860.9公里,距浦里河河口0~1公里。可利用岸线2000米,规划期利用岸线750米。该作业区目前已拥有简易泊位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8万吨。规划改扩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散货泊位4个,年通过能力160万吨,规划建设修造船泊位1个。码头结构型式为斜坡式,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生活辅助区,陆域纵深为50-150米,占用陆域面积10.5万平方米。本作业区规划集疏运道路为进港道路与万开路相接。

渠口公路货运站;位于渠口镇,服务货运作业区集散,规划为二级,新建。

厚坝换装枢纽:厚坝换装枢纽主要为小江的货物集散提供服务,通过地方干线公路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可带动沿线产业的发展。该换装枢纽包括一个货运作业区和一个三级货运站。

厚坝货运作业区:位于三峡156米水位回水范围,作为白家溪作业区的补充,主要为开县县城提供生活生产等件杂物资运输服务。本作业区位于小江右岸,乌杨桥调节坝下游2.8公里,距河口里程68.569.5公里;可利用港口岸线为1000米,规划期利用岸线300米。规划新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件杂泊位2个、40万吨。码头结构型式为斜坡式,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生活辅助区,陆域纵深为50~150米,占用陆域面积1.5万平方米。本作业区规划集疏运道路为进港道路与万开路相接。

厚坝公路货运站:位于厚坝镇,服务货运作业区集散,规划为三级,新建。

5.3.4 治超站点布局规划

根据《重庆市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规划》,在公路主干道,车流量大,货车比例高的关键断面设置公路超限检测站。开县除已建的石碗(S102)、白鹤(S102)和在建的炬坪(S102)等三个Ⅱ类公路超限监测站外,另外布局毛成(S102)、长远(X509)、三汇口(S305)等三个Ⅱ类公路超限监测站。

6章 “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6.1 建设目标

——公路:基本形成以“二环十射”为骨架的公路网络,等级公路里程达到4300公里以上,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总里程的13%以上;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使60%以上乡镇人口可在半小时车程内驶入高速公路;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85%以上。依托高速公路,实现“2小时渝东北、3小时都市区”。

——水运:加强小江、浦里河、东河航道整治工作,构建以白家溪、渠口、厚坝、赵家、汉丰等“一客四货”作业区为支撑的港口体系,打造以白家溪为龙头、辐射渝川陕的重要水上能源供应节点,形成“三江五港”总体布局,年通过能力达到24万人次/295万吨,航运体系基本形成。

6.2 构建对外运输通道

6.2.1 加快推进开渝通道

西渝高速铁路:重庆至西安高速铁路长约600公里,开县境内开渝段约50公里。根据铁道部及重庆市铁路网规划,争取十二五期内开工。

6.2.2 重点构建开达通道

新建完成开达高速公路:开县经开江至达州高速公路,该线从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开县互通出发,经镇安、竹溪、临江、南雅,至四川开江国高7纵包头-茂名高速。开县境内31公里,2010年开工新建,2013年建成,总投资约33亿元。

6.2.3 积极优化开宜通道

提升小江高等级航道:积极疏浚小江航道,实现小江-长江的干支联动,2010-2012年通过工程疏浚,云阳界-白家溪段14公里达到三级航道标准,白家溪至乌杨桥段21公里达到四级航道标准,乌杨桥—马家沟段38.5公里达到五级航道标准,总投资约6000万元,其中十二五期投资约5000万元。

6.2.4 稳步开拓开安通道

西渝高速铁路:重庆至西安高速铁路长约600公里,开县境内开安段约45公里。根据铁道部及重庆市铁路网规划,争取十二五期内开工。

开城高速公路:主要控制点为赵家—渠口—厚坝—白鹤—郭家—温泉—谭家—大进—满月(需在渠口建设小江大桥一座)。开县境内长93公里,其中万开段已建成57公里,力争2013年开工,2016年完工,总投资约34.2亿元,其中十二五投资约25.7亿元。

6.3 优化域内干线网络

6.3.1 提升支流航道等级

充分利用三峡工程蓄水成库的契机,提升浦里河、南河以及桃溪河等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以七级航道为主的内河支流运输体系,总投资约1.3亿元。

6.3.2 优化干线公路布局

依托对外公路通道,完善域内干线网络,通过建设两条环线、四条射线和五条联线,结合已建线路,基本形成“二环十五射七联”中“二环十射四联”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任务。

开工并完成环城路改建工程:该线走向为宏源大桥—东河大桥—丰乐—凤凰梁大桥—城黔路调节坝-南山路-迎宾路—湖滨路至石龙船大桥,改建环城路25公里,一级,计划2011年开工,2013年完工,总投资约7.5亿元。

开工并完成外环线新改建工程:以万开高速公路(赵家至汉丰)—开达高速公路(汉丰至镇安)—开安高速公路(赵家至白鹤)—S102渝巫路(镇安至白鹤北环路S102改线段改造一级公路,远期预留高速建设条件)联结形成开县外环主通道,该线连接主要的高速出口通道,减轻过境交通的压力,形成以汉丰为中心的环射状快速路网,建设里程58公里(其中一级路25公里,高速公路33公里),计划2011年开工,2015年基本完工,总投资约29.8亿元。

开工并完成开梁路新改建工程:该线由S202城黔路、X038部分路段构成,是开县经万州西北部至梁平方向的重要出口之一,开县境内长79公里,汉丰至渠口6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计划于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计划投资1.8亿元;长沙至岳通断22公里,计划于2011年开工,2013年完工,投资约2.2亿元;新改建岳通至万州界18公里,计划于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投资约2.7亿元。

开工并完成郭后路改建工程:该线是开县至云阳的重要公路通道,西起毛成沟,经白桥至云阳的后叶,开县境内39公里改建为二级,计划于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总投资约4.68亿元。

开工并完成开宣路改建工程:该线南起敦好,经紫水、梓潼、关坪至宣汉界开县境内89公里改建为二级,9公里新建二级,计划于2014年开工,2015年完工,总投资约12.3亿元。

开工并完成开开路改建工程:该线由三汇口入境,经中和、天和、明阳、桃溪,开县境内41公里改建为二级,26公里新建二级,计划于2011年开工,2013年完工,总投资约9.6亿元。

开工并完成开利路改建工程:该线由临江的高速公路互通出发出发,经中和、义合至开江界,开县境内10公里改建为二级,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4年完工,总投资约1.2亿元。

开工并完成开万路改建工程:该线由开江出发,经开县的南雅、铁桥、岳溪、南门,接万州的天城。开县境内全长55公里,“十二五”期重点改建南门至万州界为二级路,改建里程8公里,2011年开工,2013年完工,总投资约0.96亿元。

开工并完成宣万路改建工程:该线由宣汉出发,经开县小江村入境,经中和、临江、长沙,接万州龙塘。全长75公里,改建二级25公里,计划于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总投资约2.5亿元。

开工并完成关咸路改建工程:经关面、白泉至城口咸宜,全长47公里,改建为二级,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4年完工,总投资约4.7亿元。

开工并完成赵白路改建工程:由赵家高速公路互通至白家溪作业区,主要为白家溪作业区借助高速公路实现多式联运线路,全长17公里,新建一级9公里,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4年完工,总投资约2.7亿元。

此外,十二五期间完成联网三级公路新改建工程共189.9公里,总投资约5.7亿元。其中涉及:

2011~2012年建设项目

临九路:临江至九龙山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7.6公里,投资约5280万元;南义路:南雅至民主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4公里,投资约1200万元;开赵路:开竹场至赵家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4公里,投资约4200万元;岳胡路:岳溪至天成高粱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9.8公里,投资约5940万元;雪宝山旅游公路:上华村至雪宝山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公里,投资约1500万元。

2011~2014年建设项目

郭大路:郭家至大安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38公里,投资约11400万元。

2012~2014年建设项目

临梅路:临江至甘庙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6公里,投资约4800万元。

2012~2015年建设项目

镇大路:镇东至大德段公路建设工程,全长13.5公里,改建6.5公里,投资约1950万元。

2013~2015年建设项目

赵关路:赵家至云阳界公路改建工程,全长24公里,投资约7200万元;南五路:华林村至五福村公路改建工程,全长27公里,投资约8100万元。

2014~2015年建设项目

丰郭路:丰乐至郭家段公路改建工程,全长约18公里,投资约5400万元。

6.4 推进城乡公路建设

6.4.1 路网改造工程

“十二五”期内,开县农村路网建设总里程为3891.9公里,其中建制村通畅工程1929.5公里,县乡道连接工程183.7公里,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529.8公里,自然村通达通畅工程990.1公里,农场、林场农村公路24.9公里,旅游景点、园区、农业产业区公路196.4公里,中心镇过境公路项目工程建设里程37.5公里,共需资金24.4亿元。

一、建制村通畅工程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建制村通畅工程是重点,以改造既有行政村通达公路为主,全县建制村通畅公路建设总里程为1929.5公里,计划投资11.7亿元,到规划期末,开县建制村通畅率将由2010年的35%提高到85%

二、县乡道连接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县县乡道联接工程公路建设里程共183.7公里,其中改建三级路65.2公里,改建四级路118.5公里,计划投资约1.92亿元。

三、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

“十二五”期间撤并乡镇、行政村通达通畅工程公路建设总里程为529.8公里,其中新建三级2.6公里,三级改建9.0公里,四级路改建403.6公里,等外路面改建114.6公里,计划投资约3.60亿元。

四、自然村通达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县自然村通达工程公路建设总里程为990.1公里,新建46.4公里,四级路改建243.6公里,等外路改建700.1公里,计划投资约5.45亿元。

五、农场、林场农村公路

“十二五”期间,开县农场、林场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为24.9公里,其中改建四级路17.0公里,改建等外级路7.9公里,计划投资约1600万元。

六、旅游景点道路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县地区旅游景点道路工程建设里程共196.4公里,其中新建12.8公里,三级改建4.0公里,四级路改建140.8公里,等外路面改建38.7公里,计划投资约1.37亿元。到规划期末,交通的便利将加快开县地区度假休闲、文化鉴赏、红色旅游、生态观光和特色工农业的发展。

七、中心场镇过境公路工程

“十二五”期间,中心城镇过境公路项目工程公路共新建建设里程共37.5公里,规划技术等级二级,计划投资约1690万元。

6.4.2 桥梁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县将新建11座桥梁,渡口改造11个,渡改桥21个和危桥改造36座,共需资金35063万元。

6.4.3 安保灾害工程

“十二五”期间,开县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涉及线路42条,建设总里程约604.88公里,需投资约12821万元;农村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工程和滑坡、高切坡护坡工程,建设里程约13570米,需投资约35770万元。

6.5 强化运输枢纽节点

6.5.1 客运节点建设

一、综合客运枢纽

“十二五”期间,依托现有开县客运中心,结合线网布局规划,在云枫街道建成一个综合性客运枢纽,计划总投资3300万元。重点新建开县铁路三等客运站,2011年开工,2015年完工,投资约1000万元;为了加强换乘,同时建成常规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待客点和社会停车场,建设时间2011-2012年,计划投资2300万元。

二、换乘枢纽

“十二五”期间,依托现有客运站场,重点建成丰乐换乘枢纽、赵家换乘枢纽和白鹤客运枢纽。

丰乐换乘枢纽:依托汉丰湖客运作业区,加强与常规公交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建成丰乐换乘枢纽。其中在2011-2015年新改建汉丰湖客运作业区200客位客运泊位3个,年旅客通过能力达到24万人次,以及3个轮渡、5个工作船泊位,计划投资1.5亿元;2012-2013年期间新建公交换乘枢纽和出租车待客点,计划投资1300万元。

赵家换乘枢纽:依托汉赵家公路客运站,加强与常规公交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建成赵家换乘枢纽。其中在2011-2012年新建汉赵家三级公路客运站,计划投资800万元;同步建成公交换乘枢纽和出租车待客点,计划投资1300万元。

白鹤换乘枢纽:依托汉白鹤公路客运站,加强与常规公交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建成白鹤换乘枢纽。其中在2014-2015年新建白鹤三级公路客运站,计划投资800万元;同步建成公交换乘枢纽和出租车待客点,计划投资1300万元。

三、一般客运站点

铁路站场:“十二五”期间,结合西渝高速铁路建设状况,适时建设温泉区域性四等客运站,预计总投资500万元。

乡镇客运站:“十二五”期间,重点建成厚坝、金峰、满月、大德、敦好、南雅、谭家、竹溪、和谦、南门10个乡镇客运站,计划投资300万元。

6.5.2 物流节点建设

一、物流园区

为了把开县打造成西部“门业之都”、“服装之城”和“精品陶瓷城”,在促进物流规模化、产业化的同时,不断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全面建成白家溪、白鹤、赵家三个物流园区以及歇马物流配送中心。

白家溪临港精细化工物流区:重点建成白家溪货运作业区1000吨级散货泊位3个,1000吨级件杂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达到180万吨,3个工作船泊位,开工时间2011年,完工时间2015年,计划投资4.5亿元;建成一级公路货运站,2011年开工,2012年完工,计划投资4000万元。

白鹤能源建材物流区:重点建成白鹤三级公路货运站,开工时间2013年,完工时间2014年,计划投资800万元。

赵家食品轻工物流区:重点建成二级公路货运站,2012年开工,2013年完工,计划投资1000万元。

歇马物流配送中心:在县城生活物流园区内建成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开县城区内部生活物资的物流配送,增强开县与周边地区的物流联系,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计划投资1000万元。

二、货运换装枢纽

结合开县产业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成渠口换装枢纽和厚坝换装枢纽。

渠口换装枢纽:主要由渠口货运作业区和渠口公路货运站构成,2011年开工,2015年完工。新改建渠口货运作业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散货泊位4个,年通过能力达到120万吨,建设投资1.8亿元,建成渠口二级公路货运站,计划投资1000万元。

厚坝换装枢纽:主要由厚坝货运作业区和厚坝公路货运站构成,2011年开工,2015年完工。新改建厚坝货运作业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件杂泊位1个,年通过能力达到20万吨,建设投资0.5亿元,建成厚坝三级公路货运站,计划投资800万元。

6.5.3 治超站点建设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成白鹤(S102)公路超限检测站的卸载场地建设,计划投资50万元,建成毛成(S102)公路超限检测站的检测设备及车道、卸载场地建设,计划投资165万元。

6.6 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以保障公路和航道的安全、畅通为目标,大力推行养护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努力促进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不断改善通行技术状况,提高防灾减灾和抢险保通能力,加大对道班改造、公路养护设备、航运维护设施设备投入,为公路和航道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持续可靠的保障。

6.6.1 提升路网通行能力

维护省道良好技术状况。一是进一步加大路面改造力度,五年共实施S102S202S303S305等四条省道250公里大中修以及升级改造工程,到2015年,开县普通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以上。二是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和危桥改造工作,开展危桥安全隐患排查和加固处置,一二类桥梁比例保持在95%以上。

保障农村公路正常通行。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重点加强路基排水设施的维护与路面日常养护,实现“有路必养”。到2015年,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30%

6.6.2 强化航道养护管理

结合开展航道养护、巡航、应急救援等港航工作,提高航道养护效率。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大力推行港航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技术,依托航道、港口、船舶等数据库和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水路运输状况评价的科学性,逐步提高养护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保证航道畅通安全。

7章 “十二五”运输服务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开县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重点加强运输结构调整,强化总体协调,注重相互衔接,提高资源效率,促进运输服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

7.1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7.1.1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契机,系统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以常规公交服务范围拓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为抓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构建“公交为核心载体网络、出租车为补充、农村客运为拓展基础网络”的城乡客运网络,“十二五”期末努力形成“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竞争有序、行为规范、城乡一体”城乡客运市场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为最终实现城乡运输服务均等化提供支撑。

二、具体目标

城市公交:大力发展地面公共交通,到2015年,控制城区居民公交出行在途时间在10分钟左右,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按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以上,公交营运线网密度达到4.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出租车:到2015年,立足于满足有一定支付能力的群体,改革出租车运力调控模式,完善运力规模,实现出租车万人拥有率达到6辆以上;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车辆,降低空驶率使之维持在40%左右;乘客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农村客运:到2015年,乡镇客车率达到100%,有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农村客运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农村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7.1.2 主要任务

一、城市公交

在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开县城市公交发展状况,优化城市公交网络,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建立“高效、便捷、准点、舒适”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满足开县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完善公交网络,提高公交覆盖范围:布局10条公交线路,形成“四横六纵”开县城市公交网络骨架,公交分担率达到32%,开县城市建成区公交网络覆盖面积达到90%。伴随城区拓展,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厚坝镇。

加强站场建设,合理配置公交资源:完成开县中心客运站和45个停靠站的改建,新建2个停靠站,公交站场用地规模达到11779平方米。

适度增加运力,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投放公交车辆140台,公交车人均拥有量达到7.1标台/万人。

二、出租车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从满足居民多样性出行要求的角度,以兼顾出租车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合理制定出租车运力投放机制,构建适合开县的出租车驾驶员准入模式和行业监管模式,加快建设出租车配套设施,促进出租车健康发展,全面支撑开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运力投放:2015年出租车运力总量达到250辆,95%以上使用清洁能源,出租车人均拥有量达到6.3/万人。

市场准入:按照国务院81号文件要求,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科学投放新的出租车运力,完善准入机制;建立出租车驾驶员公平进入行业的招聘平台和管理信息中心。

行业监管:制定开县出租车客运企业考核办法;结合《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试行)》和《重庆市出租车驾驶员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办法》,制定开县出租车驾驶员职业资格注册实施细则;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实现对企业、驾驶员以及运价的高效监管。

服务水平:车辆空驶率控制在40%左右,乘客满意度达到95%以上,80%乘客单次乘车等待时间低于5分钟。

三、农村客运

在重庆市政府2008年下发的61号文件和112号文件指导下,根据开县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开县农村客运实际发展状况,优化农村客运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安全快捷、经济舒适”的农村客运运输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客运统筹发展。

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形成45条农村客运主干线与22条区域经营线路衔接的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覆盖100%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满足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农村客运运力:农村客运主干线座位数达到1550个,区域经营的农村客运座位数达到3130个,人均拥有座位数38/万人。

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建成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5个,四级客运站3个,五级客运站26个,招呼站500个。

7.2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7.2.1 发展目标

立足开县、辐射渝东北、面向全重庆,科学布局功能齐备、运作顺畅的物流节点,发挥开县对巫溪、城口、宣汉、开江、云阳等临近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将开县建设为渝东北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5%,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

7.2.2 主要任务

重点依托开县深水港区及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围绕赵家、白鹤等工业园区及重要货物集散地,充分考虑服务腹地的物流需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平台建设、政策引导,培育壮大物流产业,推动现代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将物流业打造成为开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逐渐完善的路网,加快建成开县轻工业基地和重庆食品加工基地,逐步形成具备规模化产业链的大型物流园区。完善园区口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园区集疏运能力,加强园区间协作,畅通园区间的快速通道,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布局体系。

二、加强物流市场的培育和监管

根据开县产业特点,加大轻纺、食品、陶瓷、玻璃等物流需求开发力度;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大对货运代理的监管,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保障运输安全和服务水平。按照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重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和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改造和提升一批物流企业,重点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三、推广专业化运输装备,发展多式联运

开县的物流以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公路方面应大力发展单位成本低、周转效率高的甩挂运输;鼓励发展多轴重型汽车和汽车列车。水路方面,要充分利用开县位于渝川陕结合部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强开县港区现代物流建设,将开县港区建设成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的综合节点,通过高效的港口物流带动开县物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船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

四、优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结合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出台的《重庆市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570号)、《重庆市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实施意见》(渝办发〔2009321号)等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①政府应加大对物流枢纽、园区的征地、基本的“七通一平”和外围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财政投入,以最大限度实现物流枢纽和园区的公共利益。②建立政府投资的适时回收和退出机制,消除政府投资对民企的歧视政策,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地方财政投资的引导性作用。③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予重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项目贴息或无息贷款支持,以迅速提高整个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和物流效率的提高。④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7.3 推动运输信息化建设

7.3.1 发展目标

整合全县各类交通信息资源,以电子政务网为依托,建立既面向行业管理部门又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集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运输市场公共信用系统等应用。实现80%的行业管理基础数据采集业务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50%以上的人口能够了解和使用平台所提供的各项交通信息服务,90%以上的重点联系物流企业使用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处理物流业务,客货流通效率大幅提高。

7.3.2 主要任务

一、建立客运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和完善售票、查询、交易、运输工具动态管理和调度、客源和运力信息等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道路客运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客运企业的步伐。

二、建立客运电子售票系统

在开县建立和完善客运电子售票系统,整合各客运站的票务资源。利用客运站、邮局、银行储蓄所、旅游办事处、旅馆酒店等服务网点数量多、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在服务网点开设代售点,同时开设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业务并结合配送系统,极大的提高售票效率,给乘客提供最便捷的购票方式。乘客可以在家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购买发往全国各地的公路客运车票,实现远程购买、现场领票,将有效缓解运输高峰期的群众购票压力。

三、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监管平台

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监控危运车辆运行状态、装载、线路、驾驶员、押运员等信息。整合危险货物运输行业信息并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行业源头监管和过程监管,突发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应急调度。

四、建立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开发和完善港口物流信息的建设,积极推进港口物流信息网络化的应用,加快智能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水路综合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工程建设以及水路应急调度、航运指挥中心建设,提高航运信息化水平,努力建成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港口、航运、海事、船级社等部门的行业信息共享,促进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全县综合物流信息服务水平。

7.4 提升装备标准化水平

7.4.1 发展目标

引导营运车辆向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清洁化方向发展。继续推进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利用船舶发展的新技术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建立一支技术先进、构成合理、低耗高效、适应不同航道条件的现代化运输船型船队,力争到2015年,实现库区船舶标准化达到70%

7.4.2 主要任务

一、推进营运车辆提档升级

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推广新能源车辆,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公路方面应大力发展单位成本低、周转效率高的甩挂运输,加快集装箱车、厢式车、冷藏车、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和多轴重大型车辆发展,重点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集装箱车、厢式车和重型车。

二、实现营运船舶标准化

开县港区位于三峡库区小江航道,三峡工程建成后,小江、白鹤、龙三寨至白家溪39.5公里规划航道等级为Ⅳ级,可终年通行500吨级干散货船和驳船;白家溪至河口双江51公里可达到Ⅲ级航道标准,可终年通行1000吨级干散货船和驳船。根据货物的流量流向、航线的航道条件和航道上建筑物的限制条件、船舶营运经济性等因素,参照部颁《川江及三峡库区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标准船型,规划开县港区的代表船型。

7.5 强化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以市级交通应急指挥平台为依托,建立开县交通视频监控平台,争取成为全市移动交通应急平台试点;依托现有开县物流园区建设500辆车集结规模的道路紧急运输车辆集结地。建设汉丰湖水上交通抢险应急站,依托当地海事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和抢险救援物资。

在汉丰、温泉、南雅、渠口等地建设区域性交通应急救援节点,落实专项经费,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及储备点,依托国有大中型运输和建设、养护施工企业,配备必要的专业装备,保障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城市常规公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信息畅通、反映迅速、处置有力的城市客运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城市客运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健全县、乡、村三级交通运输安全的组织协调机构。进行道路事故多发点的分析与交通工程和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全面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黑点、事故多发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加强对山区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的治理,增设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建立道路设计、建设和改扩建的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建设安全道路示范工程;继续强化“交通安全村”的示范作用。

构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体系。一是加强普通省道主干线重要路段的日常监控设施建设,实现对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重点客货运输站场以及区域交通状态等异常情况的感知和预警,重点监测网点基本实现监控图像与市级交通部门连接;建立完善全县干线公路桥梁、隧道数据库,定期开展桥梁、隧道健康检测评价。二是在干线航道、重要港口码头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对重点客运旅游码头、滚装、集装箱和危险货物码头运的动态监控。三是整合GPS应用系统,积极推广客运车辆和船舶、危险品运输车辆和船舶安装GPS终端,形成对日常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的全程监测监控。

7.6 引导相关服务业规范化发展

引导机动车维修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和连锁经营方向发展。推动汽车维修服务与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通过加强营运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资格和信用管理,严厉打击超范围经营,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鼓励4S店由单一品牌服务向多品牌服务发展,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

引导从业人员培训业向规范化、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稳定发展的原则,发展1-2家一类驾校,鼓励、扶持现有的驾培机构做大做强,支持管理规范、有潜力的驾培机构采取重组、兼并等措施,努力朝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驾培机构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驾培行业在社会中的诚信形象和竞争力,促进驾培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完善以教学学时IC卡、里程培训为基础的质量监督机制,不断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逐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引导货运代理及汽车租赁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发展货运代理服务,规范货运代理经营行为,对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运输实行专业代理,逐步建立起适应运输市场需要、具有代办货运、仓储、中转等服务功能的货运代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深化诚信等级制度,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间联网经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格局,依托交通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发布,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实效性。

8章 “十二五”交通建设资金需求及筹措

“十二五”期,开县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22亿元(县自筹128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30亿元,公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181亿元,水路建设共需建设资金8.58亿元,城市公交建设资金0.4亿元,物流园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0.95亿元,交通信息化建设资金0.2亿元,应急保障建设资金0.3亿元,养护投入资金0.6亿元。来源主要有国家及重庆市专项资金(含三峡后扶资金)、补助资金,开县配套资金和地方自筹资金。

在资金筹措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项目储备,申请重庆市级有关部门的补助,利用好上级部门各项优惠政策,及时争取国家及重庆市的各项专项资金,特别是争取三峡库区后扶建设专项资金对开县的投入力度。开县规划高速公路作为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项目,其投资由市级政府负责筹集,开县需要在土地使用和拆迁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做好配合工作。

2)建议重庆市统一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资金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路网的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开县财政也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资金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3)采取多渠道和多形式的融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应结合当地的旅游、地产及产业资源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投融资渠道,充分吸纳社会资本。

9章 规划效果评价

9.1 技术指标评价

9.1.1铁路交通

到规划期末,西渝高铁将全线建成通车其中开县境内约50公里,结束开县无铁路的历史。将基本形成开县北上西安、南下主城的对外通道格局,极大助推川陕渝三地经济发展。依托西渝高速铁路,实现“1小时都市区、2小时西安、8小时北京”。通过开县火车站的建设,开县将成为渝东北、川东北融入国家快速客运铁路网络的重要节点。

9.1.2内河航运

到规划期末,开县境内将形成以七级航道为主的内河支流运输体系,等级航道159公里,包括三级航道14公里,四级航道21公里,五级航道39公里,七级航道85公里。建成以小江等级航道为支撑,汉丰、渠口客运作业区和赵家、渠口、白家溪、厚坝四个货运作业区为主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专业化水陆联运港口,港区将达到40万人次/年的客运通过能力;件杂125万吨/年、散货240万吨/年的货运通过能力。

9.1.3公路交通

本规划方案实施后,到2015年和2020年,开县等级公路总里程将由2010年的8294公里分别增加到规划后的8632.9公里和8955.5公里,面积密度分别增加到2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和226.2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分别为70.2公里/万人和71.6公里/万人。其中2015年高速公路57公里、一级公路39公里、二级公路612.6公里、三级公路724.5公里、四级公路2965.5公里,等外公路4234.3公里;2020年高速公路198公里、一级公路123.1公里、二级公路966公里、三级公路490.4公里、四级公路717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达到87%100%

9.1.4对外通道

到规划期末,开县对外通道由铁路、水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构成,对外通道主要由开渝通道、开宜通道、开安通道、开达通道四大通道组成,各交通方式在各个对外通道方向上的通道布局详见附表1

9.1.5重要节点衔接

经过系统性梳理,开县综合交通网络对重要节点支撑性明显增强。

9.2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9.2.1 社会效益评价

一、交通网络更加合理,支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十二五”期末,开县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密度和通达深度,强化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使路网布局与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相协调。环状与辐射状交织的公路网络,加速区域内各主要城镇与开县核心区的连接,实现城镇间的快速通达。

二、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使开县有更多的机会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抢占先机,在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高层次的交易平台和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接受更多的带动。

三、城市功能扩大化,充分发挥承接辐射作用

合理的布局结构,高效通畅的交通网络,将开县与周边区县和重庆主城区、万州区紧密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承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对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实现县域内部融合

完善的交通网络,有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新环境,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提供重要的支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构建起畅通的交通网络,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根据规划方案,开县城区外部将形成五条高速公路,分别是开县—达州、开县—巫溪、开县—梁平、重庆—安康高速公路以及衔接开县—达州高速公路和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形成高速公路环线的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此外布置重庆—西安高速铁路,打通了开县北上南下、东进西融的大通道。其中重庆—安康高速公路由赵家节点直接北上;开县—梁平高速公路由南雅接入开达高速;开县—达州高速公路由汉丰接入重庆—安康高速公路后,结合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形成高速公路环线;开县—巫溪高速公路接入温泉,形成赵家(县城南部)、白鹤(县城北部)两个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转换节点,将有效分流过境交通,畅通内部循环,实现“畅通开县”的交通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重点打造赵家、白鹤两个枢纽节点,前瞻性引导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明需求和社会生产生活需求有很大助益,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9.2.2 经济效益评价

一、优化产业布局

开县综合交通体系将优化县内产业布局,把各经济区有机的串联起来,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区域内分工与协作提供了交通保障,充分发挥了开县经济支撑、产业配套、要素传递、物资集散等功能作用。

二、资源有效配置,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方便、快捷、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促使公路沿线商贸、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加快,使土地利用价值倍增,从而带动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开县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对外经济联系加强

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开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开县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开县正处于经济大幅增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结构趋于合理的发展时期,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将有效地补充开县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资金及能源,方便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就业的增加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开县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发挥大城市对大农村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定将给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带来生机,为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促进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给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当地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9.3 环境影响评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繁荣的运输市场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和象征,交通运输发展持续保持适度超前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交通运输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对交通建设的前期咨询、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竣工投产的各个环节以及运输发展的各种市场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督,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其环境影响程度可以有效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交通基础设施就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10章 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本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把本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专项规划之中,保证规划实施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规划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制,明确部门责任,作为每一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中央及市级财政支持,争取加大中央及市级财政资金转移及政策性贷款对开县倾斜力度;继续争取国家建立并做大做强西部开发专项基金,增强开县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资金保障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经营的市场化,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交通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保证顺利推进

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管理机制,从规划、建设、运输调度三个方面完善和强化统一协调,加强交通局与发改委、国土、环保、建设、规划等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统筹公路水路交通与铁路、城市交通的协同发展。加强与交通运输部协调,争取上级更大支持,进一步落实并加快推进区域内上级交通规划项目建设。

四、进一步利用后建契机,积极争取政策

开县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淹没县,应积极利用三峡工程后续建设契机,在土地征用、上级补助、融资等方面争取更多优惠的政策,提前做好统筹安排,推动三峡后续交通基础设施可续发展。

五、进一步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毗邻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区县干线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协调、督导和检查力度,实现跨区县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通道资源、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建立重大事项共同争取机制,与宣汉、开江、梁平、万州、云阳、巫溪、城口等周边区县形成合力,共同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批项目进入规划、获得资金支持,尽快启动实施。

11章 远景展望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为2016~2030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6~2030年时开县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开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必须及早谋划交通建设的后续启动项目,并力争在“十二五”末期(2013~2015年)逐步启动下一个五年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

2020年,随着重庆至西安高速铁路以及重庆至西安高速公路、开县至梁平高速公路、开县至达州高速公路、开县至巫溪高速公路、万州至达州高速公路以及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的建成,开县将形成以“一铁、一江、六高速”的运输通道,开县将建成渝东北综合交通副枢纽和三峡库区物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作为西三角经济圈环线重要节点的桥头堡作用;域内将形成“二环十五射七联”为骨架的公路运输体系主要出口公路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二级公路通乡镇率达到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100%的乡镇建成等级客运站,100%的行政村通客车,100%的行政村建成简易站或招呼站,形成赵家和白鹤两个内外交通转换重要节点,全面支撑畅通开县目标的实现。

届时,开县将建成与地理条件和经济特征相适应,各种运输方式“能力充分、布局合理、结构均衡、衔接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服务目标,省际运输、城际运输和城乡运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将为重庆市尤其是渝东北地区提供水路、铁路和公路择优选择的煤炭、铁矿石、集装箱运输系统,各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单位GDP运输成本可下降10%以上。开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将可靠支撑、前瞻引导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优化,为打造“万开云经济板块”与“开宣开经济板块”提供交通基础设施支撑,成为开县以及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力量。

推荐访问:开县 交通 综合 【交通规划】开县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