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招商总结】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15 12:20:06 来源:思哲公文网

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外经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商总结】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招商总结】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


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外经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和“三思三创”工作要求,按照省、市确立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围绕年度开放型经济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开放型经济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为981.88亿美元、608.32亿美元和373.5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7.1%20.8%。全市合同外资50.15亿美元,实际外资28.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20.9%。全市新批境外中方投资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2%;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市服务外包合同额85.64亿元,其中离岸合同额3.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40.1%;服务外包执行额60.88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8亿美元。

一、2011年我市开放型经济主要工作

(一)加强发动,积极促进,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抓好组织发动,落实工作举措。年初,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贯穿“六个加快”的“纵横线”,作为实现“六个加快”目标的重要“推进器”。围绕贯彻落实全市开放型经济会议精神,及时落实全年外经贸目标、考评和任务。相继开展了百家重点外贸企业对口联系服务、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暨外资大项目促进月、外经贸一线服务月等活动。研究制订了《2011年宁波市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关于大力促进我市利用外资量质齐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等扶持措施,并切实抓好推介和落实。加强市县两级和涉外部门工作联动,合力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难题。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市外经贸运行状况,三次组织六个工作小组赴各县(市)、区专题调研,加强对基层和企业开放型经济工作指导服务。坚持每月逐项开展重点工作进度督查,努力把外经贸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成功举办“入世”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积极推介“千方百计”服务产品,营造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招商,破解难题,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通过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有效突破了近年来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徘徊局面,全市利用外资增幅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外资项目平均规模增大,三产利用外资比重明显上升,农业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欧洲•宁波周、日本•宁波周、浙洽会、以色列农业招商会、甬港合作论坛、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等重大外资招商活动25场,促成石化、汽配、城市服务业、现代农业、港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落户。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外资工作,推出招商项目171个,开展重点包装和推介,建立了全市外资大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抓好全市优质外资大项目和浙洽会、境外宁波周签约项目转化工作等。在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暨外资大项目促进月活动期间,汇总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55个问题和100个在谈、在批和在建重点外资大项目,并全力予以解决和推进。建立了外商投资企业便捷审批和办理工作流程,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三)迎难而上,主动应对,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大力拓展市场、优化结构、扩大进口、破解难题,促进全市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和转型发展,我市出口规模在全国各城市排名由第6位升至第5位,进口、出口发展更加均衡。继续抓好外贸队伍建设,全年净增有外贸实绩的企业1057家。加大我市外贸产品促销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150余个,在力保传统市场出口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开展全市出口品牌与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了新一轮省、市级企业出口名牌评选活动。促进“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工作,设立研发、设计、认证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64个,建立了市级出口基地8个,批准设立鄞州服装、宁海文具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强对各类外贸企业指导服务,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推介相关政策,组织融资对接、法律服务和外出招工等活动,尽力帮助外贸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难题。继续抓好“进口启蒙行动”,拟定“进口贸易升级行动”工作方案,力促更多企业开展进口业务,全年净增进口企业实绩企业159家,进口占全市外贸比重进一步提高。推动大宗商品交易所和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国展中心设立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和葡萄酒交易中心。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优化外贸结构争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我市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等,积极推动我市对外贸易转型发展。重视发挥我市外贸预警示范点作用,做好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应诉服务工作。

(四)抢抓机遇,有效增促,不断加快甬企境外投资创业步伐。采取组织发动、典型引路、扩大培训、完善服务、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等措施,进一步加快甬企海外投资创业步伐,全年境外投资创业和中方投资规模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拓展境外投资领域,着力拓展研发制造、资源开发、生态开发等新合作项目,境外并购大项目增多,赴欧美地区投资增长较快。我市“走出去”工作重点逐步向境外投资创业为主转变。制定了重点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专项推进计划,做好重点境外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促进均胜集团德国并购、春和集团加拿大并购、龙门集团阿联酋投资等一批境外大项目签约,指导贝宁、巴西等贸易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完善了境外经贸联络处考核奖励办法,出台了《关于促进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承办了全省境外投资企业经验交流暨政策业务培训班。健全了市、县、企业“三位一体”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联系促进机制,力促相关企业申报境外工程、援外物资和成套设备输出等经营资格,举办了全市境外承包工程保函业务培训班和外经重点项目信银企对接联席会议。开展了全市援外项目质量年活动,搭建了我市首个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立境外项目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利比亚承包工程项目中方人员撤离任务。

(五)夯实基础,拓展领域,继续保持服务外包较快增势。加大服务外包工作推动力度,坚持不懈争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着力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促成印度塔塔、华为技术分别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推动IBM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迪斯尼动漫、浙大网新、万国数据等重大服务外包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促使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占全市服务外包比重均提升至三成左右。扎实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推动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大红鹰学院合建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学校,推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万里学院申报省级服务外包培训基地。促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高新、鄞州、北仑、江东等四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所在地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和离岸业务额均占全市总额60%以上。出台《宁波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帮助更多企业获取国家服务外包专项扶持资金。编写了《服务外包指南》、《宁波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流程72题》,举办了全市外包业务、国际认证等专题培训班,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步伐,全年有11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认证。完善服务外包统计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宁波市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及管理办法》和《宁波市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外包业务数据入库率。

(六)发挥优势,注重特色,不断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继续推进整合提升工作,扎实开展开发区招商引资促进年活动,全市各级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出口同比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龙头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强宁波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宁波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等战略研究,鼓励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象山经济开发区分别开展中瑞两国生态科技园合作项目和新能源产业园合作项目。推动慈东工业区、江北慈城高新区、宁海三门湾新区申报省级开发区,促进余姚经济开发区、望春工业区做好提升试点工作,支持杭州湾新区(现代装备制造)、宁波保税区(液晶光电)申报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余姚经济开发区(精密模具产业园)、镇海经济开发区(北欧工业园)申报省级特色品牌园区。指导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发挥其政策功能优势,大力发展保税贸易和转口贸易。推广北欧工业园等产业区成功经验,促进宁海日本企业园和汽车电子园、奉化欧洲(德国)气动和汽配园等“园中园”建设,支持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保税中心做好奢侈品分拨展示中心建设前期工作。

(七)不断创新,注重实效,进一步提高外经贸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外经贸信息、政策、人才、融资、法律、商务等服务平台功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实效。开通外经贸视频推介系统,抓好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入网工作,全市外经贸企业入网率达81.2%。办好外经贸网上融资平台,增设“融资需求发布”、“出口退税融资”、“信保融资”、“海外投融资”等服务内容,平台已有银行、担保、典当、商业保理等各类融资服务类机构269个,外经贸企业用户19002个,月均帮助企业达成融资近1亿元。抓紧组建外贸小额贷款和外贸担保公司。拓展外经贸网上法律服务平台功能,引进境外律师事务所与甬企有效对接。推出《宁波企业开拓国际市场1000个这么办》,推出招商引资、服务外包、“走出去”、规避汇率风险、贸易破壁、转型升级、涉外诉讼等“千方百计”服务产品,为广大外经贸企业提供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如开放型经济发展氛围有所淡化,外经贸企业创业的信心有所削弱;县(市)区政府外经贸机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制造业利用外资步伐不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重点企业进出口增长乏力;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人才缺乏,相关服务增促和风险防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外经贸公共服务创新提升与实际需求仍有差距等。

二、2012年我市开放型经济目标安排和工作思路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系列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强化工作领导、外资主导、外贸指导、外经引导和外包辅导等,坚持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并重,外贸出口和进口并重,“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稳增长和调结构并重,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不断优化服务和管理,着力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成效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主要目标:

全市合同利用外资50亿美元,争取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争取3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90亿美元,其中出口675亿美元、进口415亿美元,进出口、出口均比上年增长11%左右,进口比上年增长12%左右;境外中方投资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境外实际中方投资额6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服务外包执行额73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4亿美元,均比上年增长20%

重点任务:

(一)不断增强推进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的共识,夯实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基础

1、进一步统一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思想认识。提高开放型经济重要作用的认识。坚持开放强市战略,引导各级、各有关方面充分认识外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外资在转型升级中的带动作用、外经在实现经济国际化中的引领作用、外包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中的导向作用、开发区在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机遇的意识。营造全市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各级、各有关方面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善于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善于化国际经济危机为发展机遇,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合力破解外经贸发展的突出难题,不断寻求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努力开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形成开放型经济合力推进的共识。引导各级、各有关方面充分认识开放型经济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需纵横联动、齐抓共促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我市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的工作合力。

2、进一步夯实开放型经济提升发展组织基础。加强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市及各县(市)、区要完善开放型经济组织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单位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良好局面。完善外经贸工作体系。根据县(市)、区外经贸机构改革的新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完善考评体系,落实目标任务。同时,要将外经贸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外经贸工作机制。重视外经贸行业协会建设。健全市及县(市)、区外经贸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各协会在调查研究、业务增促、贸易破壁、人才培训、政策宣讲、企业维权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我市外经贸企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健全开放型经济联动机制。密切市及县(市)、区关贸、检贸、财贸、税贸、银贸、工贸、农贸、贸贸等协作关系,落实外贸、外资、外经便利化工作规程,加快建立外经贸业务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上海等周边城市经贸合作,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工作绩效。

3、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管理机制。促进外经贸工作规范运作。按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外经贸增促政策和工作制度,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外经贸企业按章办事,规范运作,杜绝违法、违规现象,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外经贸统计分析。加强市及县(市)、区两级外经贸业务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健全我市境外项目投资和业务实绩统计体系,提高服务外包业务统计工作水平,加强阶段性外经贸业务定量和定性分析,不断提高我市外经贸统计分析工作水平。改进外经贸重点业务监测工作。落实部、省、市及县(市)区四级重点外经贸企业业务运行、财务状况监测分析措施,及时掌握相关企业业务经营状况。探索部分重点进出口业务景气指数发布试点工作。建立外经贸工作快速反应机制。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外经贸重要政策调整等情况,及时研究提出相关措施,有效指导各有关方面做好应对工作。加强外经贸预警工作,健全相关应对措施,及时处理外贸摩擦、经贸活动和涉外项目等突发性事件。

4、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市及县(市)区开放型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充实服务信息,拓展服务载体,增加有效信息服务频度。积极发挥外经贸视频推介系统作用,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效率。提升公共政策服务平台。增强开放型经济政策的创造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优化我市开放型经济扶持政策结构,尤其要在重点市场促销、进口贸易发展、出口信保、招商引资、服务外包、外经贸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创新方式,优化结构,提高绩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争取更多外经贸企业获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开放型经济政策宣传推介力度,指导企业用好、用快、用足政策,进一步加快政策兑现、出口退税进度。提升公共人才服务平台。按照外经贸发展新形势和基层、企业需求,创新外经贸业务培训内容、形式和考评工作,通过业务培训、院校深造、挂职锻炼、外派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外经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组织县(市)、区外经贸部门负责人赴新加坡、香港相关行政部门学习公共服务经验,举办全市外经贸新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全市外经贸特殊人才贮备库,组织涉外企业参加人才招聘活动,源源不断地为我市外经贸企业输送适用人才。提升公共融资服务平台。加大我市外经贸公共融资服务平台推介工作,吸引更多中小微涉外企业入网融资。推进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便利化工作。建立我市外贸小额贷款和外贸担保公司,并尽快开展业务。支持各金融单位创新融资服务产品,拓展我市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继续提升法律、预警、审批、研发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外经贸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产品。

(二)加快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法,力促利用外资量质齐升

1、着力把握利用外资导向。力促招商引资“三大转变”。坚持外资引进从数量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从招商引资向招强引优转变,从依赖优惠政策引资向优化投资环境引资转变。谋求外资投向“三大领域”。力促优质工业领域引资取得新突破,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引进石化、汽车、船舶等优质临港产业项目和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模具等传统产业高端项目。力促现代服务业领域引资取得新突破,加快引进现代交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商务中介、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引进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力促现代农业领域引资取得新突破,鼓励引进先进种植、养殖、深加工等项目。编制《宁波市利用外资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抓好招商引资“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开发区招商平台作用,在提升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园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引资水平的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生态湿地旅游业等外资项目投向杭州湾新区等省级开发区,推动现代生产型服务业、高端贸易等项目投向梅山保税港区、宁波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区招商平台作用,积极引进基础设施、高端住宅、城市综合体和优质服务业外资项目。充分发挥各类企业招商平台作用,深化“以企引外”、“以外引外”,促进各类企业通过嫁接优质外资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续建和增资扩股,深度挖掘我市外资引进潜力。

2、着力抓好利用外资基础性工作。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健全利用外资工作责任制,建立外资工作定期调度制度,继续落实利用外资“一把手”工程,各级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外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完善全市利用外资工作目标考评办法,通报各地外资引进进度,开展全市招商引资贡献奖和“宁波十大招商标兵”评选活动,营造我市外资工作良好舆论氛围。重视招商队伍建设。加强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建设,争取提升级格,充实力量,保障经费,落实责任,提高对全市各级招商机构的指导服务水平,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完善境内外招商体系,健全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招商工作机制,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我驻外使领馆和办事机构、跨国公司办事处及有关商(协)会的联系,完善我市对外招商网络。提升全市招商人员能力素质,适时举办全市招商骨干培训班,加大市和县(市)、区招商人员双向学习交流力度,增加各级招商人员“实战”机会。完善招商联动机制。加强部门招商协作,提高市县联动招商水平,鼓励各级开发区和县(市)、区互动招商。全年举办市县两级联合招商活动10场。充实招商引资工作资源。对全市各地可供土地、厂房、项目和优质客商等资源进行“地毯式”排摸,充实外资“六库一系统”,不断增加我市招商工作资源。

3、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强度。主攻重要引资区域。重点拓展两洲(欧洲、美洲)、两国(日本、韩国)、两地(香港、台湾)、两市(上海、北京)等引资市场,在保持传统引资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招商地域。在重点引资国家和地区增加招商网点。瞄准重要目标客户。着力加大对重要客商和团组的招引力度,紧盯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掌握其战略布局、投资动向、发展重点等信息,寻求项目招引切入点;紧盯四大国际会计事务所、十大国际咨询机构等,充分调动其为我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的积极性,争取更多、更好的外资项目来甬落户。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作为重点引资目标,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力争全年我市引进世界500强项目8个以上。力促重要项目落户。落实华润、世贸、光大等大企业与我市已签投资合作协议,推进台塑、奇美、三菱、三井等续建、新建重大项目,推动三个“一百”和境内外招商重点外资项目转化工作。办好重要招商活动。进一步提高浙洽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举办水平,积极创办甬台合作论坛,精心组织韩日、欧洲“宁波周”活动,争取全年我市举办各类招商活动60个。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通“宁波对外招商网”,大力推介宁波投资环境、合作项目和招商资源,主动对接国内外重要商务网站,持续搜索全球招商信息,及时落实跟踪招商措施。加强产业招商和专业化招商。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引资方式,鼓励外商通过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重组改造,提升非绿地利用外资比重。积极推动宁波企业境外上市引资,力争金融业引资取得新突破。

4、着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破解外资项目落户难题。继续实施外资大项目三级协调推进机制,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宁波市外资大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汇总外资大项目推进情况,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议,合力破解审批、用地、用工、用电、用汇、环评等难题,对经市有关部门确认的优质外资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落实相关扶持措施。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办好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月活动,坚持抓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常态化工作,继续开展“千家外商投资企业评服务”活动,不断创造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充分享受我市扶持内资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改善在甬外商务工、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条件。抓好外商投诉工作。健全外商投诉督查协调机制,继续保持外商投诉零积案,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三)扎实做好外贸稳增快调工作,为争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1、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加强全球商品需求、国别贸易政策和国际经贸形势研究,指导广大外贸企业有针对性地开拓出口市场,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渠道多元、风险分散的出口市场分布新格局。重视欧、美、日、港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加大金砖四国、自贸区协定国家和东盟、中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促销力度,继续提高我市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不断总结推广我市外贸企业促销成功经验,继续推介《宁波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百招》,提升我市外贸企业营销水平。加快境外直销网络建设。鼓励外贸企业通过新建、扩建、联营、并购、租赁等方式,加快建立境外营销总部、分拨基地和商业网点,扩大我市境外直销网络,让更多的甬商成为外商。提高境内外参展组展水平。完善我市境内外展会促展工作机制,鼓励更多企业赴境内外参展,力争全年境内外参展展会达到160个,总展位超过2万个,重点扶持参加十个境外参展品牌展会、十个境外参展新兴展会、十个境内参展进出口展会,并不断提高境内外参展绩效。积极参加浙江出口商品大阪展、墨西哥中国贸易投资展、德国科隆汽车电子展等重要展会,精心培育消博会新加坡展、贝宁常年展,提高广交会、华交会参展水平,完善广交会摊位分配方法,以不断优化展商和展品结构。继续组团参加东盟博览会、西部博览会、青岛电博会等国内重点展会。继续办好消博会、文博会、服博会、外贸工厂展等市内重点展会。打造外贸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网站加强合作,探索培育一批行业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宁波网上外贸直销平台,办好“网上宁交会”和“网上消博会”,打造“出口通”和“宁波商贸通”等重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外贸企业自设网络促销平台,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拓展外贸产品营销渠道。加快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促进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展销平台搭建和外贸企业入驻工作,加快打造国际贸易和会展企业总部基地。支持国展中心与保税功能园区开展外贸业务合作,抓紧国展中心三号馆业态研究和启动建设。促进宁波保税区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搭建更多的进口商品市场。

2、不断提升宁波出口产品技术档次。加快“科技兴贸”步伐。鼓励外贸企业创办研发设计机构,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获取境内外知识产权,扩大“三自”高、精、尖、新产品出口。依托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办好我市各类研发、设计、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外贸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外贸创牌建设。完善国际、国家、省、市、县(市)区五级出口名牌建设体系,全面提升我市自主出口品牌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对获得市级以上出口品牌的企业,在出口退税、信保、报检、通关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与香港贸发局、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合作,推介我市市级以上出口名牌。培育我市外贸新兴产业。通过外引内培、以点带面、政策扶持、重点指导等方式,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新兴材料等出口产品,增强宁波出口产品可持续竞争能力。推进重点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国家、省、市三级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北仑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办好鄞州服装、宁海文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申报第二批专业型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企业型、综合型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基地对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全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抓紧建设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梯队形”出口精品培育基地。提升传统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纺织服装、家用电器、轻工工艺、五金机械等我市传统出口产品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更新花色品种,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

3、不断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实力。打造本土型跨国企业。引导重点外贸企业依据跨国企业标准,加强战略研究、机构设置、制度完善、人才集聚、业务拓展、管理创新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推动上市、鼓励并购、获取资质、加强合作等措施,建立和健全内外对接的研发、生产、品牌、营销、物流、投融资、管理等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宁波外贸“航母”。建立全市百强外贸企业季度例会,及时通报形势、推介政策、解难释疑、指导工作。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专业化经营。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凭借机制灵活、可塑性强等优势,善于从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进入细分领域,开发特色出口产品,开拓新兴外销市场,采取灵活经营方式,争创外贸行业“单打冠军”,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特”、“小而优”的成长型外贸企业。培育外贸供应链管理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整合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产品生产、物流分销等供应链和价值链环节,为广大中小微外贸生产企业提供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获得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并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贸力度。继续采取鼓励措施,积极招引境内外企业来甬设立贸易公司,重点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省级外贸大企业来甬设立地区总部、功能机构及分支企业,进一步扩大我市外贸总量。抓好公平贸易工作。强化公平贸易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若干意见》。重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手破解贸易壁垒作用,强化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主体意识,继续推进设立一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示范点,支持相关企业对外应诉,努力做好产业损害调查工作,增强我市国际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4、不断优化外贸发展方式。做大进口贸易。继续抓好“进口启蒙行动”,全面启动“进口升级行动”,不断提高我市进口增促工作水平。制订《宁波市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资源、节能减排环保产品、高档消费品进口和机床、船舶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进口业务。加快建设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重点打造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钢材等五大特色商品进口交易平台。推动梅山保税港区申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争取重点企业获取进口经营资质,不断增加我市进口贸易新的增长点。发展保税贸易和转口贸易。依托我市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搭建保税展示、交易和服务平台,做大保税项下贸易。鼓励相关企业扩大宁波口岸转口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我市转口贸易水平。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我市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效益,逐步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转型升级。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在继续抓好各类国际服务贸易的同时,力促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开展市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评选活动,鼓励相关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推进文化创意、动漫影视、教育培训等产业出口,鼓励文化出口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法国戛纳国际影视动漫节等文化贸易展会,拓展我市服务贸易发展空间。争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继续跟踪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申报进程,争取获批全国首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四)积极有效促进有条件的企业赴海外投资创业,拓展宁波经济发展空间

1、有效提升外经合作增促工作水平。提高加快甬企海外投资创业认识。引导各级、各有关方面增强“走出去”工作意识,把鼓励广大企业、市民赴海外投资创业视作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反哺市内经济的重要举措,更好地在境内外利用两种资源、两类政策、两个市场,加快形成内外对接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甬企在更大范围、更广地域和更高档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甬企赴境外投资创业方向。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抓住国际经济复苏乏力、适用资源相对低廉等有利时机,积极赴发达国家并购上市公司、营销网络、研发机构、生产技术、知名品牌、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更好地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抓住我市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有利时机,积极赴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开拓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开发引进资源,拓展贸易渠道等。提升我市外经业务增促水平。完善我市外经工作网络,改进业务统计工作,加强纵横协作机制,提高政策扶持绩效,重视成功经验推广,打造适用人才队伍,落实工作便利措施,改善项目管理工作,为我市企业赴境外投资创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政策等服务,更好地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创我市外经工作新局面。

2、有效促进我市企业赴境外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加快境外工业项目投资建设。鼓励我市传统落后产业、“两高一资”产业逐步向低成本、富资源国家和地区转移,为我市节能减排、“腾笼换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中策尼日利亚奥贡州工业园建设,探索我国境外园区宁波工业园建设路径,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创业。获取境外研发品牌人才资源。引导我市企业并购研发、设计、检测等机构,获取境外先进技术、设计成果、检测资源。支持我市企业以并购、合营、租赁、代理等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宁波产品出口增值。推动我市企业和有关院校、机构与境外同行合作,为我市培养跨国经营人才;重视利用境外高端人才资源,充实我驻外企业人才队伍,拓展我市企业适用人才引进渠道,优化甬企人才结构。搭建境外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我市企业利用贝宁贸易中心、巴西贸易中心和匈牙利浙江中心促销,支持阿联酋中国品牌商品城建设,鼓励更多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孵化器”,为我市企业境外直销提供服务平台。开发利用境外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非洲、南美、东南亚、中亚为重点开采矿产资源,以非洲、南美、东南亚为重点开采林业资源,以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为重点开发渔业资源,不断提升我市境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重点打造我市在刚果(布)、菲律宾、印尼、蒙古、阿根延、墨西哥、加拿大、加蓬的八个矿产开采基地,继续拓展我市在利比里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的林业开发基地和在印尼的渔业捕捞基地。

3、有效扩大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加强工程承包队伍建设。支持更多有资质企业申报境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推动获权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招引国内外经大企业来甬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推进我市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相关机构的业务合作,不断增添我市境外工程承包“新鲜血液”。加强我市工程承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增强企业揽包、经营和管理水平。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引导相关企业以成套设备输出、风险承保等方式,以点带面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工程承包市场,努力探索北美、欧洲等高端工程承包市场进入途径,加快形成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多元化格局。密切关注利比亚战后重建形势,争取华丰艾季达比耶承包项目尽早复工,并引导更多企业抢占利比亚工程承建商机。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寻求日本工程承包机会,力争我市对日工程承包业务取得突破。促进有条件的工程承包企业采取特许经营、项目融资、项目管理总承包等方式,承揽境外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境外工程承包效益。抓住我国扩大援外的有利时机,加大援外项目承揽力度,办好援外培训项目并有效利用资源,带动我市对外工程承包事业不断发展。促进对外劳务健康发展。加强我市对外劳务合作平台建设,保障相关企业境外项目所需劳务资源。发展高端劳务项目,不断增加教员、海员、医护人员、信息从业人员、厨师等在我市外派劳务人员中的比例。加大外派劳务人员法律法规、国际礼仪、业务技能、安全防范等知识培训力度。加强外派劳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探索对外劳务承包合同新模式,创新对外劳务承包合同管理新模式,促进外派劳务人员属地化管理,推进劳务用工的本地化和国际化,降低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重视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管理。开展“境外项目质量年”活动,健全我市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统计等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境外投资项目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我市境外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五)继续强化服务外包基础性工作,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跨上新的台阶

1、积极引进更多优质服务外包项目。加大重点区域招商。主攻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境外主要发包市场,承揽印度、爱尔兰、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地接包业务,加大对上海、大连、北京等城市招商力度,提高专场招商推介和业务对接实效。突出重点企业招商。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招商思路,着力招引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和国内服务外包50强企业,并带动配套企业进入,提升我市服务外包发展能级。扩大重点产业招商。在继续引进和培育软件开发、产品研发、动漫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行业解决方案、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等服务外包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金融后台、文化创意、医药研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服务外包产业,不断优化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结构。运用重点方法招商。引导各地将服务外包项目招引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建设智慧城市相配套,加大城市服务外包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与国际服务外包咨询、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发挥现有服务外包企业招商的重要作用,力促更多优质服务外包项目在甬落户。

2、积极推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扩大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鼓励IBM物流、塔塔交付、浙大网新等项目尽快营运,大力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动相关企业参加伦敦外包展、东京软件展等重要展会,促使更多企业开展离岸外包业务对接活动,承接更多离岸外包业务,不断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外地在甬服务外包企业离岸业务本地化。加大工作引导和政策激励,促使外地在甬服务外包企业报送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数据,扩大外地在甬服务外包企业离岸业务数据统计本地化比重。开展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认证推进行动。加强对我市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认证业务指导,采取认证业务培训、认证经验交流、认证申报服务、认证工作激励等措施,促使更多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IT服务管理(ISO20000)等各项认证,为相关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打下基础。

3、积极打造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办好人才培训基地。完善高校、企业、园区“三位一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全市各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对新获批省、市级培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开展培训业务给予政策扶持。全年我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超过3000人次。创新人才培训模式。发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政策激励作用,支持中外合作办学、企业与院校合作培训、企业与企业交流互训等,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育水平。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组织服务外包人才招聘活动,落实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引进服务外包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破解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人才紧缺难题。

4、积极培育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健全示范园区考评机制。按照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质量和规模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充实考核内容,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认定、评价、考核综合体系。加强示范园区分类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的示范园区发展道路。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引进和培育园区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园区招商引智、人才支撑、业务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各地争创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引导各县(市)、区根据本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要素支撑等因素,打造企业集聚、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园区和楼宇。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鼓励市级示范园区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进一步发挥各类园区对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六)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1、积极培育开发区产业优势。推进产业空间集聚。按照“优先发展制造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培育制造业“4+4+4”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民企嫁接改造的需要,推动开发园区产业空间整合调整,指导各级开发区根据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导向,制订开发区产业准入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建设差别化主导产业,优化分级产业布局,集聚优质企业和项目。壮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引导相关开发区域产业整合,壮大石化及石化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动力装备、精密专用机械、电子家电等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壮大石化、钢铁、能源和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基地。推进民营企业与大产业、大公司紧密合作,提升相关开发区域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国家级开发区和相关功能区为重点,招引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及相关咨询、金融等机构,打造一批总部经济基地。以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区等为依托,打造“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业基地。贴近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打造一批外包物流、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家和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各类开发区投资布局,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医疗器械、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

2、积极抓好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根据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集群的总体要求,引导各级各类开发区立足核心园区,着眼规划控制区,编修各类配套规划,强化规划在空间布局、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城乡统筹、环境保护的引领作用。提高开发区招商水平。引导各开发区采取自主招商和借力招商等方式,围绕区内功能定位开展定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减少“他人请吃饭引进的项目”,增加“请他人吃饭引进的项目”,重点引进相关龙头企业、“旗舰”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完善开发区重点招商项目产业化政策扶持机制,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开发区建设水平。开展开发区整合提升“回头看”工作,提出下步改进措施,允许部分有意向的开发区按照既定审核原则和程序,对已批复的整合提升方案和范围作适当调整。增强开发区研究设计、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功能,提升开发区要素吸纳、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开发区土地等要素集约利用水平,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促进开发区后续发展。提高开发区管理水平。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科学界定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探索开发区行政管理新机制,促进开发区功能再造和优势培育。

3、积极开展特色园区创建工作。促进传统开发区提升发展。支持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临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及汽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高技术新兴等五大产业。支持宁波保税区进一步发挥功能政策优势,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产业和高端国际贸易。支持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软件创意、物流外包、商务服务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培育半导体照明与显示、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打造科技型企业总部基地。支持宁波大榭开发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培育先进石化产业基地、国家能源中转基地和区域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加快新兴开发区优势形成。促进杭州湾新区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汽车产业、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梅山保税港区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方向,大力推进港航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转口贸易、进口贸易和分拨贸易。促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石化工业循环经济,努力建设全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石化产业基地。促进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不断推进临空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宁波三门湾区域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发挥各类特色园区集聚效应。加强相关园区与国内外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的合作,加快建设特色园、国别园和产业园,促进台塑化工园、中瑞生态科技园、日本电子园、台湾电子园、德国动力装备园等“园中园”建设。

推荐访问:宁波市 开放型 招商局 【招商总结】2011年宁波市招商局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