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3-05-05 10:05:05 来源:思哲公文网

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是XX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XX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XXX区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2023年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序   言

“十四五”时期是XX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XX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XXX区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关键时期,XXX区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将以“大健康”为统领,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致力于构建系统、高效、优质的区域卫生计生综合服务体系和部门协同、要素整合、广泛覆盖、职能互补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为建成“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健康XXX”做出更大贡献。

为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以“健康XXX”建设为引领,制定《XX市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就今后五年XXX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科学安排、统筹部署。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XX市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XX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XX—XXXX年)》。

本规划年限为2022-2025年。

规划范围为XXX区行政区范围。

一、规划背景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XXX区卫生计生工作以“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构建科学有序就医格局,为辖区百姓提供更高品质的卫生计生服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健康XXX”建设成效斐然,基本达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

以点带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有效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了以区医院和XX京煤集团总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为医疗龙头,以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龙泉医院等专业机构为公共卫生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根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二级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初具雏形。

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成立XX市首家公立医院集团,将XXX区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三家公立医院,以及斋堂、门城、妙峰山和军庄等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纳入XXX区医院集团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医院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由政府监管、监事会监督、第三方评价组成的多元监管机制,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卓有成效。改革以来,区医院集团整体运行平稳,各家医院诊疗环境明显改善,门急诊量、医疗收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落实到位。实现了全区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饮水污染事件发生、无户籍孕产妇死亡和无精神病人重大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疾病预防控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处置X起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HXNX、MERS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有序到位。急救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急救呼叫满足率从XXXX年的XXX%提高到XXXX年的XXX%。卫生监督执法日益规范,监督网络实现全覆盖,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率达到XXX%。圆满完成重要节假日及党的十八大、APEC会议、XX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XX”特大自然灾害后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顺利通过XX市卫生应急示范区验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扎实开展XX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XX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推进两癌筛查、增补叶酸、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精神卫生法》,加强和创新精神病患者管理,开展严重精神障碍门诊免费基本药品治疗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重大事件发生。加强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X次产前检查和X次产后访视补贴覆盖到常住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XXX%,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出生缺陷监测率始终保持在XXX%,婴儿死亡率控制在X‰以下。

健康XXX建设持续推进。出台《健康XXX“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卫计、社保、体育、环保、市政市容和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力量,共同推进居民健康促进工作。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新路径,依托街道健康服务中心,构建慢性病防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以脑卒中防治一体化为切入点,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项目,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通过市级验收。营造健康支持环境,建成X条健康步道,XX个健康自测小屋,创建XX个健康示范单位。健康管理训练营、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等健康管理新模式取得成效。强化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增加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健康城市建设内容,爱国卫生工作重点从环境整治向健康促进转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斋堂镇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

联系实际,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持续提升

做好服务,各项生育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计生服务覆盖全员,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心系百姓·服务万家”等为主题,连续举办九届京西人口文化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开展X-X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建成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早期教育活动。发挥XXX“一台一报”作用,在区内新闻媒体《京西时报》和XXX区电视台分别开设“京西人口”专栏,广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免费避孕药具专用库房建设工程作为XXXX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如期完工。“十二五”期间,全区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户籍人口出生率较“十一五”保持平稳出生性别比为XXX,X年符合政策生育率均达到XX%以上。

(二)存在问题

虽然“十二五”期间,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全区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一些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医疗资源布局不太均衡,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稀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不太均衡,医疗资源集中于门城地区,新城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稀少,城市化拆迁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门城地区、永定镇等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有所欠缺,无法完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此外,全区总体优质医疗资源依然不足,不仅没有三级甲等医院,现有的市级重点专科还不足以形成品牌效应。

有序就医格局尚未形成,医疗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龙头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依然存在,而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不足,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逐渐减退,体系建设、集团管理、医院社区联动还待做实,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亟待创新。同时,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及时、有效的分流大医院康复期病人和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也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提升。

行业管理统筹能力较弱,资源亟待整合优化配置

行业属地化管理工作还待改善,隶属于区政府的公立医院和隶属于京煤集团的企业医院之间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协调、优化配置难度较大,导致区内医疗卫生资源效率偏低,也影响了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此外,卫生与计生两部门合并之后,同样存在职能融合、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需求。

(三)面临形势

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入新阶段

随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以公立医院改革为核心、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突破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新一阶段的医改工作致力于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和多种模式开展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效能提升,在全国多地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

京津冀协同发展促使中心城优质医疗资源外迁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的要求,XX市中心城区大量优质医疗资源需要外迁。XXX区作为离中心城区距离最近交通最便捷的生态涵养区,在承接优质医疗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创新探索和经验积累,为吸引优质医疗资源落地XXX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十四五”期间,XXX区围绕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这一总目标,坚持生态立区、高端产业强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兴区的发展战略,城乡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人口格局将趋于均衡发展,对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

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XXXX年,按照《中共XX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一区(县)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根据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XXX区启动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继续在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重点推进,致力于构建系统、高效、优质的区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XXXX年X月XX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XXX区情实际,准确把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以“大健康”为统领,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坚持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构建系统、高效、优质的区域卫生计生综合服务体系和部门协同、要素整合、广泛覆盖、职能互补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为建成“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健康XXX”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加快推动“健康XXX”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区提供健康支撑:一是要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认真落实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加快构建整合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核心,认真做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要以生命全周期健康为线索,以人才队伍和工作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计生服务体系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合;四是要协调整合各类健康资源要素,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均衡可及的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服务,适应精细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推动精准健康扶贫,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服务促进体系。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结构显著优化、效率显著提升,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卫生计生工作有效融合,健康资源要素进一步整合,“健康XXX”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指标:

“十四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调控指标

序号

维度

指标

目标值

性质

X

健康

水平

平均期望寿命

增长X岁以上

指导性

X

婴儿死亡率

≤X‰

指导性

X

孕产妇死亡率

≤XX/XX万

指导性

X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XX%

指导性

X

资源

配置

基层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

≥XX%

指导性

X

公立医院业务收入年均增幅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的比值

X左右

指导性

X

每千人口床位数

X张

指导性

X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

≥X人(全市)

约束性

X

行政村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

XXX%

约束性

XX

中医门诊量占门诊总诊疗人次的比例

≥XX%

指导性

XX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覆盖率

XXX%

约束性

XX

健康

服务

四类慢病过早死亡比例

XX%左右

指导性

XX

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XXX/XX万

约束性

XX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XX%

指导性

XX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XX%

指导性

XX

孕产妇系统服务率

≥XX%

指导性

XX

儿童保健系统服务率

≥XX%

指导性

XX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XX%

指导性

XX

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

≥XX%

指导性

XX

基层医生团队签约覆盖率

≥XX%

指导性

XX

总和生育率

X个

指导性

XX

户籍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

≥XX%

约束性

XX

卫生监督检查覆盖率

XXX%

约束性

XX

卫生

筹资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

X-X%

指导性

XX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XX%

指导性

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一)全面加强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完善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依托XXX区医院集团和京煤医院集团,加快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实现区医院与京煤集团总医院差异化发展、错位经营、良性互动。做实区医院、中医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在集团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机构,探索实现人、财、物紧密一体化。

以公益性为基本定位,强化医院治理体系建设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医院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推进管办分开,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行业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XXXX-XXXX年)》以及XX市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结合XXX区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XX市疏解非XX相关功能工作要求,坚持开放办医,积极引进、承接市级优质医疗资源。

(二)快速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发挥优质资源带动作用

强化区医院龙头作用,实现三级医院标准、教学医院标准、JCI认证标准“三达到”,推进区医院加入XX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加强学科建设及学科带头人培养,依托“X+X”行动、对口支援和纵向医联体建设,与市级知名医院重点学科合作培育一批学科骨干,形成一批优势学科和专家团队。借助XX市向郊区疏解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利时机,利用现有医疗卫生用地,探索通过PPP模式引进知名三甲医院落户京西,打造优势品牌和权威专科。

积极培育特色医疗专科

加强心血管专科建设,将区医院心血管诊疗中心床位扩建到XXX张,建立新的CCU病房和心外科病区,完成人才梯队的建设。继续加强口腔疾病治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门诊手术室和口腔特需门诊。加快推进骨科教研实验室建设,依托XX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人民医院和积水潭医院的基础研究力量,逐步建成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一体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争取在骨科理论、手术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点引进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科骨干。每年引进XX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继续依托XX医科大学,采取签订定向协议的方式,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送优秀毕业生。建立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三)实现中医药与生态涵养共生发展

探索中医药体系运营管理新模式

以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符合XXX实际特点的中医药体系运营管理新模式。在保基本的前提下,支持中医医院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输出管理、技术和服务产品,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以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满足区域内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充分利用生态涵养发展区优势,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和京西国医堂,吸引国医大师到XXX区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进行传道授业。

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整合区域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潭柘寺等旅游名胜和黄芩仙谷、玫瑰园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彰显中医药特色的旅游镇、度假区,打造XXX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建立中医药产业科技孵化基地,为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信息传播等提供服务平台。

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结合、辩证施治的优势,加强区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及农村、社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扎实开展市、区和医院的分级传承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好中医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实现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

四、做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一)重点推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城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围绕“X+N”能力建设【1】、慢性病防治一体化,完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口支援机制,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实施基础工作规范工程,提高基础工作规范程度。落实城市医生基层服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契约服务形式为重点人群提供综合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逐步实现分级诊疗。

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优化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对部分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继续实施万名医师下山村巡诊、中医健康乡村和流动医院巡诊等活动,以镇村两级卫生人员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技能岗位培训,加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

(二)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区域卫生应急能力

持续推进“一案三制”【2】建设,强化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卫生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水平,深化京冀毗邻区县卫生应急合作,不断提升新发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力度,进一步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新建新城南部地区和雁翅镇两家XXX急救工作站,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优化调整传染病监测布局,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综合防控和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社会组织在艾滋病防控中的参与度,不断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及早发现感染者,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创新免疫预防管理策略,引入商业保险,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全过程补偿机制。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以“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生殖保健、口腔保健”为中心,优化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危重孕产妇、婴幼儿抢救中心及转诊网络建设,保障孕产妇及儿童生命安全。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孕产妇保健、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系统保健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示范孕妇学校、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加强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到XXXX年全部达到规范化门诊要求。完善妇幼保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实施全民心理健康“四心”工程,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动式社区治疗管理模式,实行社区个案管理。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服务。启动精神病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完成龙泉医院建设工程。

五、持续加强计生工作力度,推动卫计事业融合发展

(一)做好计生基础服务工作

严格落实国家计生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和延长生育假政策,确保户籍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XX%以上。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向促进优生转变、向促进人口结构优化转变、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强化政策宣传和出生人口动态监测,积极应对出生堆积风险。加大“两非”行为打击力度,落实“关爱女孩行动”。进一步加强人户分离人群的计生公共服务管理,创新人户分离计生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分类管理,分类注册、建档立卡,追踪服务和动态管理。

持续做好生育保障服务

实现卫生计生政策联动,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后生育意愿变化和新增生育服务需求,扩大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服务供给。

重点完善家庭发展服务

落实各项计生帮扶政策,推进镇、街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

持续推进生育保健工作

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工程,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积极实施“健康生育计划”,构建卫计委与多部门服务相衔接的综合干预平台,对常住人口符合生育政策的已婚育龄夫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体检活动。提高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素质

(二)推进卫计工作融合发展

开展生命全周期卫生计生服务

广泛开展生命全周期卫生计生服务,努力实现“健康生育、科学计生”。重点以妇幼保健和卫生工作为突破口,推动计生卫生工作融合共生发展。组织落实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上的衔接,推进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融合,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支持、出生缺陷干预和妇幼保健等服务工作的相互支撑。

加强基层卫生计生人员队伍融合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建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优势,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坚持重心下移,稳定和健全基层工作网络和队伍,保证基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六、构建全民健康促进体系,继续推进“健康XXX”建设

(一)构筑美好和谐医疗健康环境

加强新型医疗健康文化构建

积极推动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增加医疗卫生服务透明度,充分满足患者合理知情权,增强医患相互理解和信任,完善医疗纠纷处理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努力构建平等、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不断优化健康支撑性环境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巩固和提升卫生城镇创建成果,营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完成XXXX年、XXXX年国家卫生区复审任务。

不断优化医疗机构服务环境

积极推行门诊患者预约诊疗和住院患者预约检查服务。以临床路径实施为重要抓手,合理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中心,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努力提升护理服务和技术水平。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二)整合提升各类健康资源效力

加快构建全民健康促进体系

构建多方协作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团体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中国行活动,全面开展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推广先进典型,优化健康管理模式。通过百姓健康之星评选、科普传播活动等项目,推广合理膳食、科学健身、控烟等健康生活方式。

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目标,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全民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发布《XXX区健康管理评价报告》。

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医体结合

加强医养结合,实施“健康老龄化促进计划”,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构建老年人健康服务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医疗和咨询指导服务。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促进卫生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探索推进“大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推动卫生计生融合办公,加强对辖区内公共卫生、健康促进、计生宣教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切实把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核心理念融入到生态涵养、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经济转型发展工作中。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促进各领域工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促进试点区县建设。

(二)加强监督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

强化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依托专项检查、专业质控中心(组)等,持续保持和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监督医疗机构切实履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各项职责,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充实卫生计生执法监督队伍,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卫生监督综合能力建设。整顿医疗秩序,加强行业内部的依法执业管理,规范行业执业行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加强卫生计生事业的资金保障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合理的公立医院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公平合理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合工作,深化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采取共保联办、风险共担模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推荐访问:计生 发展规划 时期 XXX区“十四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