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3-05-02 22:00:01 来源:思哲公文网

篇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研究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鼓舞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因此,创设情境是便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情境”一般认为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教学环境”,我的理解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调动学生“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本文谈一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创设教学情景的一些具体实践。

  1.趣味性的情境。趣味性教学情景的明显效果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课是关于商品货币的基本知识。我设计了互动游戏《我做你猜》,教师出题,学生表演,大家来猜。内容是用作商业用途的影视动漫形象,几分钟的游戏,带出的问题是“商品的概念和基本属性”。设计的考虑出于两点,首先,第一堂课打破政治课枯燥无味的印象,政治课也可以动起来,笑起来,甚至可以玩起来。其次,让学生明白商品不一定是摆在商场里的,反过来说,摆在商场里的也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判断商品要依据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课堂效果比较好,学生有了兴趣,积极思考,谈论争辩,真正的动了起来,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教学。

  2.冲突性的情境。创设冲突性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综合考虑的思维习惯。必修二《政治生活》关于政府依法行政的教学设计中,教材本身有一些情境设计,城管与小贩的冲突。我觉得这个话题性很强,但是怎么把它用好?我又增加了一个设计,网络上MV《城管之歌》是城管自己创作的,表面上带有自嘲,黑色幽默,其实是在寻求理解。我的考虑是,许多人对城管都不待见,负面新闻不少,但是城管执法难也是现实情况,我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就是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去积极思考和讨论,作为执法者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更深刻的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要求。课堂效果比预期的更热烈,学生积极讨论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3.体验式情境。创设体验式情境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必修三《文化生活》有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内容,我创设了一个请学生带着旅游拍摄的照片、视频,来讲旅游体验的情境,谈谈旅游所见的文化景观,文化遗产。许多学生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讲述了峨眉、九寨、丽江、西藏、北京和国外的旅游体验,绘声绘色,效果很好。

  4.情感氛围情境。情感氛围情境的种类较多,有激动人心的,有催人泪下的,有启迪人生的发人深思的等等。必修四《哲学与生活》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使用一段《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创设了一个关于思考知识、生命、信仰三者关系的情境。让学生在苏格拉底的故事中体会一个智者用生命捍卫法律权威,为正义而死,为信仰而死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时,再提出反观当今社会,很多人是缺乏信仰的,这些人甚至嘲笑前人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真理在今天是无用的。这就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体会崇高、坚定与肤浅、无知的差距,从而让学生敬畏哲学、敬畏知识。

  教学情境的种类多种多样,但不论哪一种情境创设,都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首先,情境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取材于生活,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其次,针对情景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启发性,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深入思考。选材时就要考虑便于问题的生成,激发认知冲突,设计问题也要对情境有所选择和加工,使学生的思考有“情”可依,这样,才能使情景与问题更好地结合,为教学服务。第三,师生共同创设情境。要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有时放开手让学生去做,给学生能力培养和展示的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张忠坡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中学,江苏徐州,221113)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的意义,探究了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即精心创设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情境;构建多元化互动、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激励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7)21-0211-0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传播开来,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政治教师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被引入高中政治的教学中。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碍。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需要师生合作互动,不断探索,积累成功的经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较之前的理念、内容及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课改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误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教师理解为课堂的主宰者,而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则不同,它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而教师从旁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

  第二,新课改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

  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往教师总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而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则不同,它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舞台,充分显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教师要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重视教学过程。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体现这些要求,通过师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创设新课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第一,促进迁移。学生进行政治学习,除了对它本体意义的学习外,还要能把学习到的方法和原理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即产生知识的迁移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情境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例,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体验式教学会引入许多时下流行的政治材料及社会热点,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当问题迎刃而解时所带来的成功感,会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

  第三,合作精神的培养及主体意识的构建。置身问题情境中,通常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解决问题的激情,甚至还会夹带一定的责任感,这样的内部动机,会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创建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主体意思的构建十分重要。与此同时,由于问题的解决仅靠一个人是不够的,因此,合作精神在这样的情境中被充分激发和强化,学生协作与会话的能力被大幅度提升。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情境体验式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或者引入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具体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率的理解所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情境

  情境的创设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可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

  第一,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情境创设。政治通常都会给我们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理论性很强,与生活没什么关系,使得学生对它讳莫如深,望而生畏。新课改要求进行“有价值”的教学,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中挖掘教学素材,让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理解正确消费观的内涵,并敦促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图画是一种展开想象的重要工具,教师使用图画创设情景,可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图画的呈现方式很多,传统的图画有简笔画、挂画等。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展现图画情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画情境的创设取得了可喜

  作者简介:张忠坡(1974—),男,汉族,江苏徐州人,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

  理,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商家花样百出的欺诈手法,学生通过真实场面的感知,更加容易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第三,利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具有很大的魔力,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利用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其掌握知识。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往往十分感性和直白,因而比较容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超越梦想》一曲,进而引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学生思考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并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哲学相对来说比较的抽象、枯燥,利用学生爱好的形式进行引导和渲染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第四,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情境。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不能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情境活动,从情境的参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内心的体验,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尊老爱老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穿上全套模仿老人生活场景的障碍服,学生的膝盖、手腕等各个关节被固定起来不能随意地移动,通过对情境的模仿和感受,学生将更能理解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进而培养其尊老的良好品德。

  (二)构建多元化互动、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

  当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活动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情境体验式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师生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可以采取以下的四种形式。

  第一,课堂讨论活动。讨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十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地位。这种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理清对于模糊知识的认识。如果想要讨论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讨论的内容,而且采取灵活的讨论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的进行指导,以免学生陷入某个知识盲点,降低讨论的效率。

  第二,案例辩论活动。在上课前,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内容,巧妙地设计有关辩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辩论。对于案例的看法,教师不能一人独揽,而是要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的热情,在辩论的过程中澄清道理,明白是非曲直。辩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角色体验活动。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一段情景剧,使学生体验其中的某个角色,通过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讲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刻地感受西方国家之间复杂的矛盾。通过对某校一组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对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式评价很高。但是,运用这种方式时,一定要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以免一些偷懒的学生浑水摸鱼,一些害羞的学生无法得到锻炼。

  第四,社会调查活动。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广泛的调查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调查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调查各个行业的人均收入等,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三)激励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应多创造一些机会使学生进行成功体验。根据每个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不宜过高和过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第二,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学习进行有关的评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情况制定适合的评价方式,需要依据教学对象进行评价方式的选择,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内容的选择,依据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策略的选择。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其一,根据教学对象,需要做到“生畏而扶、生怯而激、生馁而鼓”。其二,根据教学过程,需要做到“遇疑而启、遇难而助、遇惑而解”。其三,根据教学氛围,需要做到“遇冷而温、遇闷而扬、遇散而凝”。

  三、结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情境创设,多元化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构建及学生成功

  感的获得,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可有效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进程。当前,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已经在一些高中政治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随着成功经验的积累,其必然能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

  [1]李士学,李思鹏.高中政治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增刊1):41-42.[2]李士学,李恩鹏.高中政治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0):9-10.[3]付月.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4]赵孔云.情境体验法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5]尚志慧.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6]朱雪芬.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篇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5篇

  高中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

  三、课堂评价:

  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究过程中,探究任务没有想纵深发展,不能很好地体现难点突破。

  4.对研讨主题的反思

  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事先一定要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时候,必须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

  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

  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感受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缺乏分辨能力,对传统的主旋律作品采取冷淡的态度。如何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他们?如何引导他们去解读流行文化,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健康,更丰富多彩?如何把握流行趋势,理性地选择,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文化生活中“喜”“忧”的表现图片

  2、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典型事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ppt图片展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中有关文化方面的一些变化,诸如:衣服、饮食、娱乐方式等等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思考画面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更多的类似问题,分析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直观的图片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

  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主学习

  本课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生活出现“喜”与“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大众文化的含义。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精讲点拨

  探究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教师: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3)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1)“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例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2)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2.文化生活色彩斑然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举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学习知识,能

  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学生业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探究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教师:ppt显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知识传播,一些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等等。

  反面的例子:制假售假,低俗文化,黄色文化,八卦新闻等等。

  分析:(1)为什么生活中既有文化的“喜”又有文化的“忧”?试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事例)(2)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角度:国家、个人、企业)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探究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怎么做?1、国家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企业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青少年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真正明确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好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

  探究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师:整个的文化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每一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所以它欣赏的植物就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呢?(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2)大众文化的内涵:

  (3)分析“流行文化”“经典文化”

  学生:三多: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探究提示: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金庸、古龙等一些人的武侠小说,崇拜明星、歌星。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我塑造,等等。历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课堂探究:(2)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外外,还请你思考:

  ①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②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③现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探究提示: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

  课堂探究:

  (3)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探究提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

  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样醇厚,经典文化是绿色文化,因为智慧之树是常春的,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有时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中的“喜”

  2、文化生活中的“忧”及原因

  3、应对文化生活中“忧”的措施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代人民文化需求的特点

  2、大众文化的含义

  十、教学反思

  真正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本框文化生活的斑斓色彩和选择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对其正确并具

  有创意的观点给予极时的肯定和鼓励,答案并不能完全标准化,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想像。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本框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理解。鼓励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

  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培养教师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正确理念,为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情境、设置问题和探究活动增加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必须在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作用前提下,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和教师的主导点拨,教师必然要转变观念,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研制、实施、监督和完善

  “探究方案”

  过程,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成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研究型、反思型教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3、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设计要注重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得取新知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的现状,处理好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避免中理论逻辑打乱生活逻辑。并力图打破旧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充分体现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影响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06.3~2006.6)

  ⑴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

  ⑵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及材料,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操作定义和实施办法。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搜索、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科学的界定,对课题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施阶段(2006.7~2008.7)

  ⑴落实研究措施,开展具体研究。

  ⑵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报告,进行中期评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开展研究。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与行动过程中的实践者是共同参与、合为一体的。他们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发现新问题,然后以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再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

  3、总结阶段(2008.8~2009.6)

  ⑴召开课题成果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⑵各子课题撰写结题材料,总课题组分析、研究、汇总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⑶组织出版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成果论文集和典型案例集。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在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研究策略的效度和价值。

  另外,整个研究过程中辅以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指标

  1、研究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力求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丰富和发展国内外现有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模式,进一步回答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什么,怎样设计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回答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

  具体的说,能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在政治课课堂设计中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等。

  2、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子课题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问题与反思;

  本子课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问题的研究与反思,从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出发,辩证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势和弊端,从而提出“情境·问题·探究”这一新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什么,怎样设计的问题。在整个课题中这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

  子课题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问题、探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子课题三:情境、问题、探究在政治课课堂设计中的整合研究;

  子课题二、三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通过研究如何对课堂情境、问题、探究各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并加以综合,从而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并归纳总结出情境、问题、探究在政治课课堂设计中有效整合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技巧。在本课题中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子课题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研究;

  本子课题着重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先期的典型案例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情境·问题·探究”课堂教学设计方法和途径;后期的典型案例研究则是力求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3、研究重点

  (1)子课题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境、问题、探究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2)子课题三:情境、问题、探究在政治课课堂设计中的整合研究。

  四、研究内容序列及分工安排

  五、课题研究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我校早已进行了有效教学等方面的探索,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加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较强,本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十·五期间,课题组成员共发表论文36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获奖76篇。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课题申报的前2个月内,全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系统地整理了十·五期间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研究成果,整理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同时利用学校的馆藏图书和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在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学校有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例会的正常进行。注重研究过程的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

  (2)学校会多方提供参研人员学习的机会,引导课题研究人员将自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3)校领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必需的财力保证,提供了必要的研究经费,保证了课题研究正常、健康、有效地进行。

  (4)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及报刊杂志数量多、种类全,办公教学网络设备先进,这为本课题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和了解相关信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本课题的研究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为期3年,逐步展开。课题组成员协商,每月至少活动一次,交流心得,计划进度。探索问题,布置落实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五: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移情对情境教学过程设计的运用——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发表时间:2016-04-21T17:11:43.593Z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5期

  作者:

  邓化礼[导读]教师单方的设想经常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不利于学生认识体悟到知识真谛。于是移情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来,而教学过程设计中所指的移情并非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移情,它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邓化礼

  广西南宁市南宁二中

  53000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生成过程中并非物与物的交流,而是教师与学生运用有形或无形的物(教学资源)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碰撞、体验、升华,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才是真实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立场,因而,教师单方的设想经常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不利于学生认识体悟到知识真谛。于是移情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来,而教学过程设计中所指的移情并非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移情,它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

  一、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移情

  移情又称之为感情移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交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而这个对方,不仅仅指人,还可以指文本,如教材,也可以指社会生活、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等广义的教学资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而教师充当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于是,移情对教学过程设计的运用成为必然,尤其在情境教学中,如果设置生成的情境不能有效地与学生原有知识、情感接轨或碰撞,将不能产生同化或顺应,从而不能实现有效的意义建构。为了便于行文,将教师设置生成的情境和能与学生有效接轨或碰撞的理想情境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师生情境隔阂。这样的情境隔阂是难于完全消失的,然而要求这个隔阂在一定限度内,以能实现师生情感接触为底线,能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

  二、情境教学过程设计各个环节的移情运用

  情境学习与移情运用相辅相成,情境学习要求移情的运用,而移情运用很好的载体正是情境。整个情境教学过程设计与移情运用的环节如下:1.调查沟通。调查沟通是移情情境教学过程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没有调查沟通就让移情失去了土壤,而调查沟通也正是移情的必然要求。通过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景,并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以达到真正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兴趣点所在。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初始能力,接受能力等。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关注视角的引导,在教师对学生的移情过程中,不完全是单向的,对学生的移情不等同于教师简单钻入学生的视野,应引导学生对教师及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移情,从而将学生的视野扩大。这样,当下一次设置生成情境时就可以在学生扩大的视野基础上,于是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总之,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移情不是囿于学生视野和经验,而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视野方向,提高学生初始能力。2.反思分析,情境设置生成。将第一环节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采用多种形式与同科教师、学生共享分析获得的信息,明确学生外显的学习期望和初始能力,以澄清学习差距,最好能根据数据正确预见潜在的学习需求,根据上述结果就可以选择出有效资源,过滤无效或低效资源,设置生成情境。情境设置应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教材为重要参考,社会生活、学生流行文化为载体的情境设置生成。由于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最佳的情境要求尽可能消除师生情境隔阂,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实时、动态生成的。好的情境必有一定的广度,由许多不同的侧面构成,并且具有良好的继续生成性,形成情境链条,是一个典型的生活空间。3.自主探究。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学生在语言上或许是沉默的,但头脑必须活跃,教师应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感知、体验。此时学生对情境、对教学资源的移情占据主导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将情境中的情感移入自己的情感中,情境成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这种真实感越强越能引起学生对情境的移情并形成个性化感受,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个性化的感受,而应尊重,给予他们思索的机会;其次,让学生个人独立充分地表达,而其他同学就对表达者移情,以表达者的角度、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是为后来的协作学习,师生移情、生生移情埋下伏笔,奠定基础。独立探索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协作学习的深度。4.创造深入移情氛围,合作学习。平等有利于移情的实现,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氛围就创造了一个移情的氛围,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围绕教学目标展现一幅流动、变化、起伏、美的生成图。移情好比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体验连接起来,并且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相遇时建成一个统一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学生与学生的相互移情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学生对学生的移情,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要有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立场,适合学生思考。其实也就是促使学生对教材移情,对教师移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移情教学时,适时转变角色地位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考比率,促发学生向纵深度思考。5.意义建构及实现开放式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可分为集体意义建构和个人意义建构。一节课下来,作为一个班级总会有或实现普遍的共识,也会形成个性色彩很浓的自我感受。往往在传统的教学中,把共识看作标准答案,与之不同就是错的,现在,要进一步看到个性感受的重要性,总是囿于共识,就难以形成个性感受,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有新的标准。

篇六: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作者:陈文辉

  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年第09期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力求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其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对真实生活情境进行结构化、序列化处理,教学路径的设计必须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教学案例的设计必须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对象,多途径进行探究。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情境;结构化;辨析式;综合性

  作者简介:陈文辉,江苏省南通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

  南通226000)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5-0074-03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要想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无论是活动、路径,还是案例,都必须体现结构化、辨析式和综合性,才能让学生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结构化的教学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活动设计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常态。例如,在《经济与社会》“经济体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为议题,设置情境活动(见例1),引导学生“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修课程模块2: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2)探究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道理,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例1】议题: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

  据媒体报道,某知名美食节目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之间蹿红。此时,只要是本村人就有资格去使用“章丘铁锅”这个品牌,当地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

篇七: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

  1思想政治课创设情景境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于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习,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叶圣陶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句话的主旨就是要实行情境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2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例如:“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情境导入法常采用的方法有温故启新式、悬念诱思式、情境切入式。

  情境渗透法。情境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导入部分,还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如果在下面的教学中不能继续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快就感到学习乏味了。这就好比一堆燃烧的木柴,不及时加柴,就会逐渐熄灭,如果能够及时适量的加柴,它能燃烧的越来越来越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处理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时,都为

篇八: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论情境教学在?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论情境教学在?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  摘要:在当前我国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背景下,?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才能与时俱进,使学?能够真正形成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和喜爱,这是摆在我们学校和教师?前的?个较为严肃的问题,?作为?种新颖的教学?法――情境教学,则为我们前进指明了道路。以情境教学在?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为研究?向,具体阐述了情境教学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式和应注意的问题,使我们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更深刻,更彻底。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想政治课;运?;?中  情境教学作为?种教学?法,?们对它的认知与发展经历了?个较长的过程,并从中掌握了开展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基本教学?式,所以,当我们把情境教学与?中思想政治课联系起来,就应当使?情境教学?法把课堂教学氛围和效率调整到较好的状态,以推进教育改?的顺利进?。  ?、?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关于这个概念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著名古代教育家刘勰的《??雕龙》对“情境”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这样描述:“境?独景物也,感情亦??中之境界。”[2]54?现代教育学家李吉林则认为情境是?性化的教育环境,具有?种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3]113。?论哪?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情境是指?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将?置于?个??创设的环境中去,从?达到?与境的和谐统?。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标进?分析,创设出?种符合学?认知?平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表演、模拟、?乐、视频等?式来表现出来,从?调动起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种教学?法。  ?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是指将情境教学法运?于?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些问题,如教师枯燥、乏味地向学?灌输知识,?学?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式地记忆知识的状况,使学?能从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地学习知识、运?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  ?、?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中教育的阶段性,使情境的创设要体现教学?标与任务,要了解?中?年龄和认知结构的独特性,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结合学?实际,遵循认知规律。因此,使?中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教学真正有利于激发学?兴趣,从?提?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由全?发展,实现和谐师?关系。

  (?)?中教育的阶段性、?中?的独特性,导致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中教育阶段的?标与任务  ?中教育阶段介于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和?学阶段的?等教育之间,是学?的个性形成与?主发展的关键期,它的?标与任务具有?定的复杂性,以升学、就业、成?为三??标和任务,培养学?独?思考、?主学习、?强??和适应社会的能?[4],这就为我们在?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标,所有?切教学活动的.总体?标都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并学会运?知识,将情境创设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任何情境的创设最终结果都还是回归教材,回归实际,不可脱离?纲要求;?让学?最终理解和学会活学活?知识的则是情境创设时要体现的教学?标,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在向学?进?提问和分析学?回答的问题时,要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学?向教学的?标上前进,从?为实现?中阶段的教育?标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中?作为开展情境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年龄?般都在15―18岁左右,正处于世界观、??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与发展时期。他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已具备了?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框架,另???,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只属于初级阶段,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还有待加强。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在?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较直观的情境教学更有利于他们对抽象和深奥的知识进?鉴别和理解。因此,开展情境教学要根据学?实际,尊重学?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他们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的接受程度。?中?作为我们?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者,他们的?理、?理等各个??还未发展成熟,认知?平有限。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定要贴近学?实际认知?平,即提倡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完成任务?可以激发学?的积极性,在遵循学?认知规律的同时?促进学?认知?平的发展,从?体现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为实现学?的全?发展?服务的?标。

  (?)?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理解抽象理论化的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中的思想政治课,其中许多内容都是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在?对这些课程时,我们要善于利?情境教学的优势,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燃起对这门课程的好奇?和求知欲,孔?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当学?产?学习的兴趣时,就能唤起学?学习政治的热情,使之兴致盎然地投?到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6],充分发挥学?学习的能动性,使学?认识到学习是提???价值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我们加强学?思想教育?作和提??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平也有着举?轻重的作?。

  2、有利于培养学?积极创新和参与实践的能?,促进个体全?发展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才成为综合国?竞争的关键因素,?创新型?才更是我们培养?才的重中之重。?中?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能够拥有积极创新和实践的能?是我们追求的?个?标,所以,我们通过开展情境教学,使?中?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能将??所学知识运?到社会?活和实际中去,不断拓展??的思维,开阔思路,深?思考问题,培养起独?思考和勇于动?实践的能?。?作为教师,则应该在学?提出??的想法和见解时给予?励和?持,并设置?些较为新颖的情境来引导学?的创新思维并同学??起参与到实践中去。在这样的教学?式培养下,学?将会不断提升??,促进个体的全?发展,以后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迎接来?21世纪的各种挑战。

篇九: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理论性较强。面对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其都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在很多学生的眼中,政治学科就是一门空洞乏味而缺乏实用性的学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平时不认真听课,只是在考试之前突击背诵,不仅是学生,就连很多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时,也是采取理论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当然无法学到政治学科的精髓,无法在政治学习中获得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通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一、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性的艺术形式,音乐声一响起,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政治课堂上,音乐手段是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音乐素材,通过具

  有感染力的音乐引领学生迅速地进入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例如,讲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我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激昂的音乐声一响起,原本还有些吵闹的课堂立刻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被这音乐声吸引住了,一些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当歌曲放完以后,我问:“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到底共产党在整个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会让课堂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上不好的话,就会让人感觉是在喊口号,然而,由于有了歌曲的铺垫,原本不太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立刻变得比较有吸引力了,这就是教学情境的魔力。

  二、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政治学科缺乏兴趣,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学科没有实际用处,学习政治最大的用处就是高考的需要。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

  学生的政治学习活动都显得过于功利化,甚至很多教师也喜欢通过总结复习、“题海战术”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千篇一律的答题思路,保证在考试中拿到高分。难道政治学科存在的意义仅仅就是为了考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大的方面讲,政治学科对于我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从小的方面讲,政治学科其实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政治学科的这种实际应用性是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一些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看到政治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有十万块,现在让你制订一个投资理财计划,你会选择哪些理财方式,请说明理由。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我之前就要求学生预习过,因此,学生开始煞有介事地设计投资理财方案。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出班级中的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理财方案,并说明这样制定的原因。这样,在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下,这节课主要的内容框架基本上就建立了。这种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显然比教师一

  条条分别列出银行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强大的实用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政治无用论“的观点,真正地开始接受并喜爱这门课程,为真正地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角色扮演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内容之中,充分地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思想、观念等,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相关知识。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教师经常让学生通过排演一些小品,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到《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课的内容时,就在上课时请了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几个主权国家的代表,然后围绕着某一议题开展首脑会晤。在这个小品中,每个学生都要站在自己国家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这种小品的方式,不但达到了掌握

  知识的目的,而且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之下,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探究能力等。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外,其实教师还有很多其他选择,像是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漫画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等等。只要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那么,学生就会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使得综合素质获得更快提升。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不但要正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还要掌握一定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和手段,这才是推动政治学科朝着素质教育目标迈进的有效手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改革中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出现,并被人们接受。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学科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教学开放活动,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以下课堂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应注意情感运用。

  1.1关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内容中,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热情,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激情,有对生活的甜美憧憬之情,有对革命先烈的感激之情,有对回馈社会的报答之情,有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手足之情,有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之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要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自己先要进入“角色”。在课前准备中,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把它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些感染,也体验这些。”

  1.2关注课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师生情感的和谐又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融洽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情感投入源自对学生真挚的爱。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爱”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对于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达成与当

  代高中生的情感共识。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上的认同能促进学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融洽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中。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新课标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课程重要理念之一,指出:“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使政治课失去生机和活力,成为一潭死水。不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改革,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采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

  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同时用多媒体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现在的政治教材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构思,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探究,这样学生就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4.关注时政热点,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材料讲的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学生平时缺乏对时政热点的关心,知识面狭窄。高中政治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是迎着热点考,几乎每一道题都是以热点为载体设题,要求学生运用重要知识来分析重大社会热点问题。

推荐访问: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式教学设计 政治课 情境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