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9篇

时间:2023-05-02 00:10:02 来源:思哲公文网

篇一: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我国在抵制意识形态渗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一篇:我国在抵制意识形态渗透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3、对丑化领袖、歪曲党史的言论缺乏交锋,正面研究宣传投入不足

  近来,曾上过百家讲坛的教师袁腾飞的言论在网上风传,他在讲建国初期历史的时候对学生说,“二十世纪三大暴君:希特勒、毛、斯大林,他仇恨知识分子,所以知识分子也应该仇视他”。2010年4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数位学者公开地彻底否定毛泽东,认为“毛泽东始终没有想过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无非是“中国的农民革命在中国历史上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它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等贵贱,均贫富?,再到毛泽东的?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一个历史的怪圈。”这些言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借助讲台严重侵蚀了大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对党史国史的研究宣传工作缺乏规范、投入太少,甚至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和传播平台都严重不足,导致真正想了解党史、国史的群众只能关注这些反动言论,关注《炎黄春秋》一类刊物,存在极大的真空。

  4、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实为持不同政见者,受到舆论和青年追捧

  2004年9月南方日报属下的《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中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名单,一位榜上有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境外网站上宣称:“在今天的大陆,?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在知识上、政治上对共产党统治满怀否定和愤怒的人,就是对持不同政见者的隐约称呼,是异议人士开始浮出水面的标志”。所谓“公共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事哲学、经济学、法学、行政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专业研究,其中部分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其共同特点是自我标榜“理性”、“超然”、“独立”、“秉持良知”、“兼具专业性、公共性和批判性”素质,但都对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持批判或否定态度,并以所谓“价值中立”、“客观公

  正”的姿态出现,宣称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评论与其个人利益无关,完全出于他们对“公众利益”的关心。他们经常在媒体上对“公共领域问题”、特别是社会上发生的“负面事件”发表议论,提出与众不同的“惊人”见解,或明或暗地向执政党、政府、现行体制和主流意识形态发难。他们敢于批评、嘲弄政府的“大胆”和“反主流”思想话语,得到了与他们观点类似的部分媒体和受众的支持和共鸣,并在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了解不多、缺乏今昔对比经历和是非真伪判断能力较弱、正处于成长“叛逆期”的部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群众中有一定市场。

  5、对流入的境外出版物或外资民资控制的媒体,难以有效管理

  一些敌对分子利用境外或香港的新闻出版渠道,出版和发表反党反华出版物,但意在影响国内舆论思想,通过种种方式在国内扩大传播。同时,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文化领域,使敌对势力和资本势力掌握了文化传播平台,对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导向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中国选举网、凯迪网等为右翼分子发表言论提供了活跃的场所,都拥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点击量(凯迪网在被上海东方网收购之后思想导向有所转变)。

  6、西方话语体系向党政机关和学界渗透,并成为流行趋势

  11、面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双重标准,教育缺乏现实针对性

  在对群众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上,没能正视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许多结构性矛盾。当前所谓80后、90后的青少年具有并行不悖的双重标准的价值观,一方面不反对走中国道路,另一方面又赞同西方社会制度。我们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不太注重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导向,难以满足人们丰富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发生的新的变化,对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缺少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或说明,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维护功能、教化功能、协调功能和发展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12、未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结成意识形态联盟,陷入孤军奋战

  国际上西方各国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比较一致,可以说建立了意

  识形态的统一战线,如“中国责任论”的问题上相互配合、论调一致。但我们却在国际交往中只进行经济交往,不进行意识形态的争论,与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形成意识形态联盟,导致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战场上陷入被动和孤立境地,力量对比十分不对等。

  第二篇: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李方祥

  风云变幻、纵横捭阖的国际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的外交工具。近年来美国大力向东亚、东欧、中亚、非洲等地区输出美式价值观,推动所谓“民主化改造”。2006年9月美国推出“普林斯顿计划”,把推进美国式民主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计划”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成“民主”和“非民主”两部分,要将全球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对抗“非民主国家”的挑战。这里的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自明的。美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手段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以武力输出“民主”的样板。美国还雄心勃勃地施行“阿拉伯民主化战略”,试图把伊拉克这一“民主样板”推广到中东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逐步改造阿拉伯世界,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建立、扶持亲美政权。

  凭借着强势地位的话语权,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渗透意识形态的重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放松过。近年来,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活动呈显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迷雾、“普世价值”神话的同时,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炒作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问题,作为“妖魔化”中国的武器,而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更成为他们惯用的武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制作了大量失实和歪曲性报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在我国集中精力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千方百计地将奥运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借奥运迫使我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法国总统萨科齐多次宣称,如果**代表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有进展,“**和中国政府方面都承认谈判的进展,那么我参加奥运开幕式的障碍将被排除”;“中国政府和**谈得好,我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等等。中国政府制止“藏独”暴力活动的正当行为,成了他们攻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把柄;而捣乱奥运圣火传递的暴力举动,却得到一些西方政治势力的纵容。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仍然是客观存在,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主义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态度和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掌握和利用大众传媒对一些国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包围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干扰、渗透的重要途径。200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共设有30多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170多个频率对我国播出60多个小时的节目,再加上一些国家从本土发射的广播信号,共有50个境外电台使用300多个频率对我进行广播。在卫星电视渗即面,他们在我国上空构建了密集的卫星电视网,频道达400多个,不断加大对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区域的宣传覆盖。其中,隶属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特别活跃,长期充当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拉萨“3?14”事件中,“美国之音”不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更成为**集团的传声筒。事件发生前,它突然加大藏语广播时间,并暗中替**集团传达指令,让他们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一位西方国家政要人士赤裸裸地宣称:中国需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

  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的重要渠道,他们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向我境内发送大量有害邮件,在境内外的中文网站和BBS上大量贴文,使之成为政治谣言的重要发源地;或者资助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三是利用国际经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的机会,在向一些国家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渗透美式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文化商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蕴含一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影视剧、图书、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规模地涌入,它杂以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内容,以时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诱导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同时,他们注重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名为“文化交流”的渗透,使之成为输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渠道。由上可见,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阶级本性和国家本质所决定,在他们思想意识里,反共、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总是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最美好的、最合理的,绝不容忍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存在。他们手法、花样时常翻新,但战略意图和目标则一以贯之。

  在加紧输出意识形态的同时,两方国家通过一整套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的公务员、军队、学生和群众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条,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控制。比如,在国民教育领域他们一贯标榜培养个体意识和现代公民,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潜移默化使国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他们标榜“新闻自由”,其实并非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操纵。1979年在巴黎成立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标榜“维护记者人权,维护新闻自由”。他们把自己美化得很“高尚”,是“超越疆界的”、“不追求私利的”、“公正的”、“为新闻自由而斗争”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实际上该组织却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台湾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和古巴自由中心等其他反共、反华机构的经济资助,说明它所标榜的“公正”行为受到更深刻的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该组织长期与“藏独”、“疆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其他反中国政府的非法组织相互勾结,不仅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新闻自由,而且蓄意制造种种麻烦,干扰破坏2008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奥运圣火,并在巴黎、伦敦等地组织抗议示威,围堵奥运圣火传递。因此,它是一股抱着顽固政治偏见、对中国人民充满敌意、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既要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又要重视保持各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但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相继抛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论”等战略,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这就是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的根源所在,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因素。

  无数事实表明,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局面的能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现点和方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正义、博爱等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现,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基本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社会观念、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不动摇,就能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当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较量,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观之间对立和较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最根本的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他们凭借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体系说成是“普世”的、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输出、扩张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种“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普世价值”思潮的泛起正是这种错误倾向的表现。“普世价值”思潮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它从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出发,抹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遮蔽“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

  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把钥匙。正确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可以清醒地看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固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但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且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又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一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当然,我们区分两种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否定两种价值观的共同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清哪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有力抵制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和借鉴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由和根据。众所周知,每个社会都离不开一定核心价值的支撑,否则就会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好地听取不同意见和呼声,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最广泛的共识,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大量是一般认识上的原因,但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对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畸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方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公然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宪法的错误言论,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革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两种改革观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具体工作中的分歧,而是要不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分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在这些基本原则问题、重大政治是非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如果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保持一团和气,放弃思想斗争,那就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团结统一。

  (《环球视野》2010年1月26日第277期,摘自2010年第1期《高校理论战线》)

  关键字:意识形态西方

  第三篇:查摆我校在团员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整改措施

  查摆我校在团员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整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新媒体和多元文化等都影响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话语霸权,通过互联网向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大肆宣扬和渗透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你面,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及教育方式被重新审视,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偏差。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分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是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我校团员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团员意识教育在我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我校学生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反观我校的教育管理现状,往往

  只注重学校近期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作完成学校发展目标的工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就业率、申请硕士点、申请博土点等事关学校发展的指挥棒的指引下,学校或简单地将英语、计算机作为学生教的重点来抓,或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看重学生获得的国际或全国性的奖项,这样的校园氛围导向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而且也导致团员意识教育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从而使团干和团员对增强团员意识的重视度也随之降低。(2)、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我校不断扩招、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组织的大量涌现,我校中普遍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住,同进不同出,同楼不同校”的现象。不同的家庭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导致了同学间贫富悬殊、兴趣性格差异大。毋庸置疑,这增加了现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管理的难度。此外,我校团员识教育的客体意识较难把握。再有,受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冲击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有的团员青年只求权利不讲义务,将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寓的获得作为人生目标,并以此衡量自己和他人存在的价值,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团员意识教育的难度。(3)、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效果难以维持

  尽管我校团组织一直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团员意识教育,但其教育效果难以维持,某些团员青年离合格团员的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或是某些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流于形式,与团员学习、工作、生活结合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效果不太突出;或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一方面使得教育活动不能进一步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对不合格团员的处置力度也不够,从而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此外,随着个人生活社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舆论宣传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近几年,由于思想文化领域精品不多教育主题不集中、文化市场管理不严等原因致使一些格调低下的“精神鸦片”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团员意识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对策。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根本要求。围绕中心即围绕我校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组织开展活动的首要原则。服务大局即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我校团员意识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按照“一切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

  切的学生”的原则开展活动。在活动主题设计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又要兼顾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就业需求;在活动载体上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要体现团的特色,如重温入团誓词、开展新时期团员标准大讨论等。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方面,团员意识教育要积极引领我校师生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2)、增强政治意识以确保我校团员意识的正确方向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难以把握,所以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团员青年的思想阵地,以确保团员青年意识的正确方向。一是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团员青年的头脑,通过在教学上安排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学习,使团员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通过团课、团刊、“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会”等阵地加强宜传,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会明辨是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对腐朽思想侵蚀的抵御力通过结合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举办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展”、“两会精神’知识竞赛”、“五四青年”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从而激发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努力方向二是要注重政治意识的养成。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落实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在学习上,团员们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写体会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上,要强化慎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中,要处处体现政治要求,看问题、拿决策要考虑政治需要和方向,提要求作评价要考虑政治观点和标准。

  (3)、健全组织建设以深化我校团员意识教育成效。

  我校团组织要将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的组织体系去凝聚和团结青年,使团员意识教育真正转化为广大团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团员意识教育的成效。一是要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团干的选拔上,严禁由上级领导随意指派,必须通过团代会的正式

  选举,看其是否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否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否善于学习,拥有宽厚的文化底蕴;是否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团干队伍建设必须实现科学化,有专业的培训、人性的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使团员干部不断向学习型组织迈进,成为一支任感强、专业技能高、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团干队伍。二是要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分团委(或团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团组织的设立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是传统的支部建在班级,以各二级学院(系)设立团总支或分团委;也可以将支部建设与社团、学生公寓建设联系在一起;更或者是实行二级学院(系)社团、学生公寓对团员的交叉管理。但无论一种模式,基层团组织都要覆盖尽可能多的团员青年,以便及时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实现对团员的有效管理,基层团组织建立以后,我校应及时加强团籍管理,建立团员档案,对其在校期间的行为作好详细的团内成长记录。三是要抓好团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a)、会议制度,在制定团学期计划或面临团的重大问题和难题时,要适时召开团委会,邀请校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随后要及时召开各分团委(或团总支)会议,通报情况确定重点部署工作、听取汇报,在基层组织团支部层面要形成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思想、开展业务教育。(b)、联系点制度。逐级建立团干联系点,通过对联系点的了解,及时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对下一级团组织开展团员意识教育予以督促,并对出现的困难予以帮助,发展团员制度。发展团员必须按照《团章》规定结合各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严格履行

  发展程序,做到手续齐全、程序完备。(c)、推优入党制度。推优入党是团员意识教育中对优秀团员的背定,也是实现我校团建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要求,团组织除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更要在制度上加以保证确保团员与党员的顺利衔接,制度中应明确规定推优的条件程序强化共青团在“推优”工作中的作用,让广大团员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教育。(d)、组织生活会制

  度,在定期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要引导团员对照团员标准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团员意识液薄、服务意识不强、不履行团的义务、不参加团的活动、不按期交纳团费的团员,要视情节轻重按团内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理,将团员在团内的表现与其德、智、体的综合。

  第四篇: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

  企业将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而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将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一种手段,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非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2.可量化指标占指标比重较低

  其考核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政治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而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与“绩”、“效”,企业绩效考核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德”、“勤”,对实际工作绩效及可量化绩效简略带过。

  3.考核主观性太强

  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核,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考核者根据自己的印象、主观判断进行评分,这难免会受到个人喜好因素的影响。

  4.考核周期设置不够合理

  企业的绩效考核周期为一年。而一般绩效考核周期半年一次较为

  适宜,把两个半年绩效考核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全年得分,并据此实行奖惩。对于不同部门、特殊部门、不同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企业的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反馈太迟,不利于改进绩效,并使大家觉得绩效考核的作用不大,可有可无,结果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5.绩效考核的实施不够合理

  对于中层干部,通常是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实施考核,虽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客观与公正,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接获得某些绩效指标,仅仅通过小组考核是片面的。对于对于一般的员工的考核和非业务人员的考核则是通过各部门领导掌握或由领导自由进行,这使得绩效考核的信度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绩效考核的效度存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6.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理解

  绩效考核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而员工对于考核结果并未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一种自我检讨,认为考核只是领导布置的事情,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

  7.对考核结果不重视

  虽在考核的方案中明确说考核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对中层干部有考核的总结也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但是没有对存在的问题、难处、批评与建议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也没有对方案中与人事升迁、工资升降等方面实施具体的决策。

  绩效的概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关系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目标等进行考核,是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为相关人事决策(晋升、解雇、加薪、奖金)等提供依据。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领导者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领导者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1、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备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面谈以及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工作虽然在整个绩效管理流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但它只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2、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过程的管理,而绩效考核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3、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和领导者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核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

  4、绩效管理有着完善的计划、监督和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而绩效考核只是一个考核手段;

  5、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绩效考核则注重的是成绩的大小。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它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理论的框架下,在强化人本思想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僵化地

  把员工钉在绩效考核上面,仅仅用几张表给员工的个人贡献盖棺定论,难免有失偏颇,也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改变不了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科学的绩效管理都是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绩效考评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

  第五篇: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

  当我上这节形势与政策的课的时候,我觉得不以为然。因为个人认为,西方再怎样渗透,也抵不过我们中国多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上完这节课,我感到再小的一件事也是一种潜而默化的渗透。很多外国的文化输入我国,例如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无时无刻的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英雄主义的电影无时无刻改变我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那么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起源,怎么渗透我们。这是我现在想讨论的议题。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

  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继续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外,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手法: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借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企图让我们淡化政治意识形态,淡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利用我们执政党内少数党员和政府中少数公务员的工作失误、少数分子的腐败行为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添枝加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丑化,企图使大众对共

  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三是利用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一事实,通过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无用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等,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四是强化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西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影响和动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信念,从而逐渐侵蚀社会主义的基础。五是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等论调“妖魔化”中国,攻击中国的爱国主义为“狭隘民族主义”,视中国的社会主义为“极权主义”,企图搞乱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六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文化“植入”。西方国家通过与我国经济交往挟带意识形态“私货”,把“人权”、“人道主义”同经济活动挂钩,利用一切手段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近似强制的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以达到“以接触促演变”的目的。七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输出文化产品,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策略,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以达到人们对共产党信任的丧失和对社会主义信心的丧失。而这一切,恰恰针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种变化趋势虽然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人极力散布“淡化意识形态”,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挑战。我国正在丧失自我认同的国家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变

  得越来越模糊,道德意识形态出现某种程度的滑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会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但长期形成的这种独特文明并没有得到世界各个民族的完全认同。这既为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和宗教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提供了机会,也为我们用统一文明凝聚国人思想提出了难题。我们这样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思想处于混乱状态,则有可能演变成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剧变,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对整个世界也是一场灾难。

  我们必须从提高综合国力、掌握国际文化竞争和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勇于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国际国内形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维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

  编撰者:关荣昌

  班级:英语(英法双语1303班)

篇二: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89年代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案例

  3月25日,为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局认真学习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可让主讲的《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学习视频。该课题根据新疆区情从本质、实质要求基层干部重视新疆宗教的合理法规性,重视民族团结重要性,坚决反对非法宗教,打击三股势力,正确树立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维护新疆这个多民族居住区,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发展,推动新疆的经济发展。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新疆历来就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国内外敌对势力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在进行疯狂的暴力恐怖破坏活动的同时,通过非暴力手段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分裂活动。历史一再证明,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一直十分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他们歪曲事实,攻击社会现实。他们煽动宗教狂热,大肆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公开宣扬“圣战”,赤裸裸地鼓吹新疆“独立”,到处煽动,蛊惑群众,严重的影响了新疆乃至全国的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是各民族绝对不允许的。

  新疆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新疆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的发展,新疆的安全关系到全国的安全。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

  性、复杂性、艰巨性,充分认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分裂活动危害性。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及活动所具有极大的欺骗、煽动性、破坏性。

  因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分裂国家的罪恶目的。要通过学习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更加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篇三: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篇四: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篇五: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篇六: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浅谈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5篇

  第一篇:浅谈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浅谈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无时无刻的不在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今年我们党即将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会进一步加剧。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是全军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此任务下,要求我们每一名军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我个人我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识,筑牢思想堡垒,抵制腐朽文化渗透。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西方敌对势力妄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来渗透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贯做法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把渗透破坏的矛头直指中国。具体表现有:西方国家推行的“普世价值”;在国际中宣称“中国威胁论”;1996年建立“亚洲自由电台”;支持“藏独”、“台独”、“东突厥”搞分裂活动;兜售“军队三化”,妄图动摇“军魂”地位等。

  针对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这些新情况和信挑战,胡主席高瞻远瞩的阐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它及传承了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还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对军人价值观做了新概括新阐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注入了社会发展的新元素。我们要充分认清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培养践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并坚持不懈的用此价值观导航人生,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思想堡垒坚不可摧。

  (二)、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胡主席在十一届人大五中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中提出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要指示。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讲政治是顾大局、守纪律的前提,是决定性因素。只有讲政治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动摇。

  大河有水小河满。顾大局是讲政治、守纪律的具体体现。作为基层部队一名军人,拥护单位集体荣誉是顾大局;基层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是顾大局。只有顾大局才能做到自觉的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守纪律是讲政治、顾大局必守的底线。我军之所以被称为威武之师,铁的纪律是重要原因。部队拥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保证我军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政治本色不变质,才能保证部队这个集体高度稳定集中统一。

  (三)立足岗位工作,在履职尽职中争当埋头苦干、创新进取的科技尖兵。

  本职岗位是革命军人履行职责的基本平台,也是献身使命的主阵地。不论岗位的大小以及职务的高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现在有部分人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正确看待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中锻炼作风,增长才干,创造人生辉煌。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活在人们心目中的雷锋,现代海军某舰士官朱桂全,广西军区司机洪福煜等等,他们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作为总装航天事业中的一颗“小螺丝钉”,我将发扬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在岗位中努力学习装备知识,精益求精,总结并改进设备的不足,争当技术能手、科技尖兵;同时我将高度注重学习,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和把握先进科技领域动态,为科技创新进取做准备,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总装部队掌握着国家大量的核心机密,始终是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稍有松懈和不慎,我们就会犯政治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军人,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以此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第二篇: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李方祥

  风云变幻、纵横捭阖的国际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的外交工具。近年来美国大力向东亚、东欧、中亚、非洲等地区输出美式价值观,推动所谓“民主化改造”。2006年9月美国推出“普林斯顿计划”,把推进美国式民主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计划”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成“民主”和“非民主”两部分,要将全球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对抗“非民主国家”的挑战。这里的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自明的。美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手段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以武力输出“民主”的样板。美国还雄心勃勃地施行“阿拉伯民主化战略”,试图把伊拉克这一“民主样板”推广到中东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逐步改造阿拉伯世界,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建立、扶持亲美政权。

  凭借着强势地位的话语权,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渗透意识形态的重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放松过。近年来,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活动呈显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迷雾、“普世价值”神话的同时,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炒作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问题,作为“妖魔化”中国的武器,而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更成为他们惯用的武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制作了大量失实和歪曲性报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在我国集中精力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千方百计地将奥运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借奥运迫使我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法国总统萨科齐多次宣称,如果**代表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有进展,“**和中国政府方面都承认谈判的进展,那么我参加奥运开幕式的障碍将被排除”;“中国政府和**谈得好,我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等等。中国政府制止“藏独”暴力活动的正当行为,成了他们攻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把柄;而捣乱奥运圣火传递的暴力举动,却得到一些西方政治势力的纵容。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仍然是客观存在,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主义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态度和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掌握和利用大众传媒对一些国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包围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干扰、渗透的重要途径。200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共设有30多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170多个频率对我国播出60多个小时的节目,再加上一些国家从本土发射的广播信号,共有50个境外电台使用300多个频率对我进行广播。在卫星电视渗即面,他们在我国上空构建了密集的卫星电视网,频道达400多个,不断加大对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区域的宣传覆盖。其中,隶属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特别活跃,长期充当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拉萨“3?14”事件中,“美国之音”不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更成为**集团的传声筒。事件发生前,它突然加大藏语广播时间,并暗中替**集团传达指令,让他们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一位西方国家政要人士赤裸裸地宣称:中国需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的重要渠道,他们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向我境内发送大量有害邮件,在境内外的中文网站和BBS上大量贴文,使之成为政治

  谣言的重要发源地;或者资助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三是利用国际经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的机会,在向一些国家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渗透美式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文化商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蕴含一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影视剧、图书、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规模地涌入,它杂以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内容,以时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诱导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同时,他们注重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名为“文化交流”的渗透,使之成为输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渠道。由上可见,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阶级本性和国家本质所决定,在他们思想意识里,反共、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总是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最美好的、最合理的,绝不容忍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存在。他们手法、花样时常翻新,但战略意图和目标则一以贯之。

  在加紧输出意识形态的同时,两方国家通过一整套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的公务员、军队、学生和群众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条,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控制。比如,在国民教育领域他们一贯标榜培养个体意识和现代公民,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潜移默化使国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他们标榜“新闻自由”,其实并非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操纵。1979年在巴黎成立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标榜“维护记者人权,维护新闻自由”。他们把自己美化得很“高尚”,是“超越疆界的”、“不追求私利的”、“公正的”、“为新闻自由而斗争”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实际上该组织却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台湾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和古巴自由中心等其他反共、反华机构的经济资助,说

  明它所标榜的“公正”行为受到更深刻的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该组织长期与“藏独”、“疆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其他反中国政府的非法组织相互勾结,不仅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新闻自由,而且蓄意制造种种麻烦,干扰破坏2008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奥运圣火,并在巴黎、伦敦等地组织抗议示威,围堵奥运圣火传递。因此,它是一股抱着顽固政治偏见、对中国人民充满敌意、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既要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又要重视保持各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但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相继抛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论”等战略,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这就是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的根源所在,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因素。

  无数事实表明,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局面的能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现点和方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正义、博爱等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现,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基本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社会观念、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不动摇,就能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当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较量,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观之间对立和较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最根本的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他们凭借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体系说成是“普世”的、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输出、扩张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种“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普世价值”思潮的泛起正是这种错误倾向的表现。“普世价值”思潮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它从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出发,抹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遮蔽“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把钥匙。正确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可以清醒地看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固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但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且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又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一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当然,我们区分两种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否定两种价值观的共同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清哪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有力抵制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和借鉴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由和根据。众所周知,每个社会都离不开一定核心价值的支撑,否则就会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好地听取不同意见和呼声,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最广泛的共识,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大量是一般认识上的原因,但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对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畸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方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公然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宪法的错误言论,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两种改革观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具体工作中的分歧,而是要不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与新自由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分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在这些基本原则问题、重大政治是非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如果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保持一团和气,放弃思想斗争,那就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团结统一。

  (《环球视野》2010年1月26日第277期,摘自2010年第1期《高校理论战线》)

  关键字:意识形态西方

  第三篇:公安部长人民日报刊文

  坚决抵制西方反华势力渗透

  公安部长人民日报刊文

  坚决抵制西方反华势力渗透

  2014年01月03日03:21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

  郭声琨

  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同志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是其系列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战略定位上。明确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工作布局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谋划,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内政外交、网上网下、维权维稳等各方面因素,统筹做好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等各方面工作,对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根本目标上。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方向,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方针原则上。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集中体现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的新认识

  习近平同志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规律特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充分体现了深邃的战略眼光。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全面审视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通盘谋划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极大地拓宽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视野。

  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辩证方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研判形势,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动态稳定,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整合资源、多元共治,明确要求既要增强政治定力、保持清醒头脑,以不变应万变,又要科学判断形势、提高谋略水平,以万变应不变;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又要着眼长远、综合施策,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法治意识。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充分体现了鲜明的群众观点。明确要求牢固树立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夯实维护稳定工作的群众基础,把维护稳定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充分体现了清醒的底线思维。始终把工作基点放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上,突出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从最坏处准备、从最好结果去努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提早应对,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论述精神,关键是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坚持以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高举旗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履职,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切实增强政权意识,矢志不渝做国家政权的捍卫者。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保证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不改变颜色,保证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模式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头脑不清醒,决不能东摇西摆、含含糊糊。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公安工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大势、研判形势,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坚决抵制西方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确保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大力加强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依法管网、以人管网、技术管网相结合,健全完

  善网络综合防控体系,加强和改进网络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网络造谣诽谤、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网络安全和网上良好秩序。

  积极创新治理理念,矢志不渝做平安中国的建设者。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建设平安中国。公安机关是维护稳定的专门力量,在推进平安中

  国建设中起着主力军作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稳定的新期待,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积极构建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坚持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注重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更加注重夯实基础、整合力量,全面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和火灾、道路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牢固确立法治思维,矢志不渝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职能,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力量。各级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公安执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把公安法治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牢固确立法治思维,教育引导广大民警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时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复杂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善于借助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善于依靠法律手段加强社会治理、维护治安秩序。健全完善执法制度,进一步细化刑事执法程序,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防范、纠

  正、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执法权力正确行使;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防止执法权力被滥用。全面加强执法监督,紧紧围绕容易产生执法

  问题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坚决整治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规范和执法不作为、不勇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努力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程、实时监督;加大警务公开力度,在遵守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努力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矢志不渝做群众权益的保障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站稳群众立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全力维护群众权益,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使广大民警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问题,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民意导向的警务工作机制,坚持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思路,不断创造沟通组织发动群众的新办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为公安工作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着力打造

  过硬队伍,矢志不渝做公安事业的奋斗者。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习近平同志指出,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全党同志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言必信、行必果,勇作为、敢担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公安队伍是一支拥有200多万人的纪律部队,如何管理好、建设好这支队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过硬队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真正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铭刻在灵魂中、熔铸在血脉里,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大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坚持把教育训练作为提升队伍能力素质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模式,全面强化实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民警的专业素养和实战本领。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在认真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从严治警力度,严格执行“五条禁令”、“五个严禁”等纪律规定,集中整治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形成干警清正、队伍清廉、政治清明的清风正气。

  (作者为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

  第四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C.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培养

  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着()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D.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主要包括()A.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直接的影响

  B.学校的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C.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D.学校校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发长有直接的影响

  德育内容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和规范,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D.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试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那些基本要求?()

  A.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实际

  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B.领导作用C.纽带和桥梁作用D.核心作用

  我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目标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B.教书育人C.教育民主D.教学相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

  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B.知识主义价值观C.精英主义价值D.主体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A.教育价值B.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A.教育B.教学C.德育D.智育

  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B)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CDE)A.官方性B.地域性C.垄断性D.非自愿性E.公益性

  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为(ABCE)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BCD)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C)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B.因材施教C.学生机会均等D.责任明确E.分层管理

  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

  我国现代码学校产生于清朝末年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

  a.国家课程是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e.问题课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有(ABCE)。

  A讲授B提问C组织讨论D发现学习E家庭作业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ACD)。

  A知识的理解B知识的保存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应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

  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C】A.杜威B.华莱士C.加涅D.吉尔福特

  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D】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教育事实

  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C】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

  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

  】

  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

  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

  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亚里士多德

  教学设计包括【ABCE】

  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教学媒体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

  客观测验的缺点之一是

  【

  C】

  A.过于客观

  B.过于简明扼要

  C.不能确知学生的学习程度D.取样太广

  主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A.适合性B.创造性C.趣味性D.知识性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BCD)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BC)A.同化B.顺应C.异化D.内化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ABC)

  A.教师的道德素质B.教师的知识素质C.教师的能力素质D.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BCD)

  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发展功能D.管理功能

  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ABCD)A.活动的难易B.竞赛动机的激发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D.注

  意的干扰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ABC)和行动方法的选择。

  A.动机斗争B.行动目标的确定C.行动计划的制订D.冲突和矛盾分析

  教师专业需要的重要特殊能力有(CD)

  A.思维的条理性B.思维的逻辑性C.口头表达能力D.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B)为中心的管理。

  A.上级管理B.自我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A)。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有利于教育原则B.目标一致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原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C)。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ABC)。

  A.习惯的养成B.学习辅导C.生活辅导D.择业指导E.卫生引导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ACE)。

  A.必要的规章制度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优良的班级传统E.一定的活动节律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其内容包括(ABCDE)A.未成年指未满18岁

  B.父母或其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上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D.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E.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ABCDE)

  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D.对材料进行精加工E.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策略的水平E.认知结构的特点

  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属于(A)。

  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

  新课程教材的特点(ABCD)。

  A、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B、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D、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E、新教材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课程的类型分为(ABCD)。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E、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A.质量规格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D.发展速度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B)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A.斯宾塞B.杜威C.赫钦斯D.泰勒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ABCE)

  A.提问方式B.程序学习方式C.小组学习方式D.研究方式E.讨论方式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ABCD)

  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E.高等学校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ACE)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C)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目标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B)。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D)

  A.专业进修B.学历达标C.技能提高D.角色转变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B)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

  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ABCDE)

  A.教科书B.课程标准C.各门学科D.课外活动E.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或叫课程的一般结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科

  书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BCDE)

  A.学生发展评定B.管理水平评价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E.课程和教材评价

  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A)A.教师、学生和环境B.教师、学生和教材C.学校、家庭和社会D.课堂、教材和师生

  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B)

  A.从细节到整体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C.从个别到一般D.没关系

  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A)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推理思维D.创造思维

  适合于5岁及5岁以上的所有人,既可用于个人又可用于团体测验的智力量表是(C)

  A.比奈智力量表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D.气质测试量表

  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B)

  A.高B.低C.较高D.较低

  当班级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能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时的班级

  进入了(B)

  A.松散期B.同化期C.凝聚期D.形成期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D)

  A.应激

  B.焦虑

  C.失望

  D.挫折

  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D)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BCD)

  A.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B.守恒C.去自我中心D.多向思维E.思维的单向性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少年儿童的一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社会经济生活急剧而深刻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正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新旧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教育,致使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处于内外两难的境地,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

  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

  ﹑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五年级的××同学受手工商业意识的影响,认为成绩只要及格,不用那么刻苦,课外找点工作多赚点钱,这样也会使父母感到满意。了解到这一情况,在教育中我讲事实﹑摆道理,使她懂得学生应该以学业为

  主,只求考个及格是不上进的表现,只有专心致志读好书,才是正确的,至于寒暑假做手工积钱解决学费,也是可以的。在我的耐心教导下,终于摆正该生思想中读书与赚钱的位臵,也解决了这类学生的思想矛盾。有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体育课上,××和××两位同学因玩羽毛球产生争吵,相互贬辱,甚至动起手脚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村上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对方道歉的决心。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团结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团结。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

  课堂讲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

  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专题班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

  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

  第四,加强学生教育工作,首先要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臵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样的。如:《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我让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了解校园里勤奋学习﹑在各次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布臵学生调查周围“学生学赖宁”的好人好事。实践证明,在调

  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师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课上完以后,我都布臵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行为得到训练,认识得到印证,并注意定时总结汇报,表扬鼓励。《孝敬父母》一课,我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亲;有的学生母亲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饭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我们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就一定能使更多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七: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第一篇: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李方祥

  风云变幻、纵横捭阖的国际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的外交工具。近年来美国大力向东亚、东欧、中亚、非洲等地区输出美式价值观,推动所谓“民主化改造”。2006年9月美国推出“普林斯顿计划”,把推进美国式民主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计划”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成“民主”和“非民主”两部分,要将全球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对抗“非民主国家”的挑战。这里的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性是不言自明的。美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手段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以武力输出“民主”的样板。美国还雄心勃勃地施行“阿拉伯民主化战略”,试图把伊拉克这一“民主样板”推广到中东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逐步改造阿拉伯世界,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建立、扶持亲美政权。

  凭借着强势地位的话语权,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渗透意识形态的重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放松过。近年来,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活动呈显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迷雾、“普世价值”神话的同时,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炒作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问题,作为“妖魔化”中国的武器,而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更成为他们惯用的武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制作了大量失实和歪曲性报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在我国集中精力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千方百计地将奥运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借奥运迫使我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法国总统萨科齐多次宣称,如果**代表与中国政府的对话有进展,“**和中国政府方面都承认谈判的进展,那么我参加奥运开幕式的障碍将被排除”;“中国政府和**谈得好,我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等等。中国政府制止“藏独”暴力活动的正当行为,成了他们攻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把柄;而捣乱奥运圣火传递的暴力举动,却得到一些西方政治势力的纵容。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仍然是客观存在,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主义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态度和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掌握和利用大众传媒对一些国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包围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干扰、渗透的重要途径。200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共设有30多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170多个频率对我国播出60多个小时的节目,再加上一些国家从本土发射的广播信号,共有50个境外电台使用300多个频率对我进行广播。在卫星电视渗即面,他们在我国上空构建了密集的卫星电视网,频道达400多个,不断加大对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区域的宣传覆盖。其中,隶属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特别活跃,长期充当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拉萨“3?14”事件中,“美国之音”不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更成为**集团的传声筒。事件发生前,它突然加大藏语广播时间,并暗中替**集团传达指令,让他们在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一位西方国家政要人士赤裸裸地宣称:中国需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的重要渠道,他们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向我境内发送大量有害邮件,在境内外的中文网站和BBS上大量贴文,使之成为政治

  谣言的重要发源地;或者资助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三是利用国际经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的机会,在向一些国家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渗透美式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文化商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蕴含一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影视剧、图书、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规模地涌入,它杂以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内容,以时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诱导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同时,他们注重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名为“文化交流”的渗透,使之成为输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渠道。由上可见,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阶级本性和国家本质所决定,在他们思想意识里,反共、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总是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最美好的、最合理的,绝不容忍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存在。他们手法、花样时常翻新,但战略意图和目标则一以贯之。

  在加紧输出意识形态的同时,两方国家通过一整套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的公务员、军队、学生和群众灌输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信条,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和控制。比如,在国民教育领域他们一贯标榜培养个体意识和现代公民,但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潜移默化使国民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他们标榜“新闻自由”,其实并非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操纵。1979年在巴黎成立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标榜“维护记者人权,维护新闻自由”。他们把自己美化得很“高尚”,是“超越疆界的”、“不追求私利的”、“公正的”、“为新闻自由而斗争”的非政府组织,但是实际上该组织却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台湾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和古巴自由中心等其他反共、反华机构的经济资助,说

  明它所标榜的“公正”行为受到更深刻的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的支配。该组织长期与“藏独”、“疆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以及其他反中国政府的非法组织相互勾结,不仅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中国没有人权,没有新闻自由,而且蓄意制造种种麻烦,干扰破坏2008年在雅典举行的奥运圣火点燃仪式和奥运圣火,并在巴黎、伦敦等地组织抗议示威,围堵奥运圣火传递。因此,它是一股抱着顽固政治偏见、对中国人民充满敌意、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发展的势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既要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又要重视保持各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但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相继抛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论”等战略,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这就是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的根源所在,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因素。

  无数事实表明,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局面的能力,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现点和方法,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区别。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形成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正义、博爱等价值理念,并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现,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基本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社会观念、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部分不动摇,就能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当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较量,本质上是不同核心价值观之间对立和较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最根本的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他们凭借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体系说成是“普世”的、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输出、扩张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种“淡化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普世价值”思潮的泛起正是这种错误倾向的表现。“普世价值”思潮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和人性论,它从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出发,抹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区别。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遮蔽“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把钥匙。正确运用这一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可以清醒地看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固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但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并且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又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的阶级,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相同。一些人所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当然,我们区分两种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否定两种价值观的共同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分清哪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有力抵制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动摇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和借鉴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由和根据。众所周知,每个社会都离不开一定核心价值的支撑,否则就会人心涣散、社会混乱。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了这个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好地听取不同意见和呼声,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最广泛的共识,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大量是一般认识上的原因,但也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对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畸变,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辨方向,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公然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宪法的错误言论,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两种改革观的分歧,不是一般的具体工作中的分歧,而是要不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

  与新自由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之间的分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在这些基本原则问题、重大政治是非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潮和言论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如果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保持一团和气,放弃思想斗争,那就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团结统一。

  (《环球视野》2010年1月26日第277期,摘自2010年第1期《高校理论战线》)

  关键字:意识形态西方

  第二篇:谈西方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其应对措施

  谈西方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西方文化渗透具有目标性、隐蔽性、高技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不但极大地冲击了我国文化市场,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形成。我国高校要高度重视“西化”战略的危害性,从教育、宣传、管理等层面探寻应对策略,确保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关键字:西方文化渗透,高校,应对策路

  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但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借助于文化传播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作为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正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巨大威胁。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和影响立足于高校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制定高校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策略与措施更好地担负起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的政治使命。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成为了西方的外交工具。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着其强势地位的话语权,千方百计的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

  破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渗透意识形态的重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放松过。近年来,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夺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活动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散布“意识形态终结”迷雾、“普世价值”神话的同时,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制度。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炒作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能源、环境、“有毒”食品、“危险”玩具、军费增长等问题,作为“妖魔化”中国的武器,而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更成为他们惯用的武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制作了大量失实和歪曲性报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在我国集中精力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西方一些媒体和政要千方百计地将奥运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试图借奥运迫使我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中国政府制止“藏独”暴力活动的正当行为,成了他们攻击所谓中国人权状况的把柄;而捣乱奥运圣火传递的暴力举动,却得到一些西方政治势力的纵容。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分歧仍然是客观存在,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主义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态度和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掌握和利用大众传媒对一些国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包围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干扰、渗透的重要途径。200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共设有30多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多种方言、170多个频率对我国播出60多个小时的节目,再加上一些国家从本土发射的广播信号,共有50个境外电台使用300多个频率对我进行广播。在卫星电视渗即面,他们在我国上空构建了密集的卫星电视网,频道达400多个,不断加大对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区域的宣传覆盖。其中,隶属美国新闻署的“美国之音”特别活跃,长期充当美国进行境外渗透、实现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拉萨“3?14”事件中,“美国之音”不仅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更成为**集团的传声筒。事件发生前,它突然加大藏语广播时间,并暗中替**集团传达指令,让他们在

  敏感的时候制造事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与我国争夺互联网等思想文化的新阵地。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的新的重要渠道,他们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向我境内发送大量有害邮件,在境内外的中文网站和BBS上大量贴文,使之成为政治谣言的重要发源地;或者资助敌对势力建立网站,支持他们利用互联网联络指挥、组织策划、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三是利用国际经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的机会,在向一些国家输入文化产品的同时,渗透美式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观。文化商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它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蕴含一定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影视剧、图书、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大规模地涌入,它杂以色情、淫秽和暴力等内容,以时尚潮流的形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诱导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同时,他们注重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名为“文化交流”的渗透,使之成为输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渠道。二高校应对文化渗透的措施

  从以上这些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和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敌对势力正在通过多种渠道悄无声息的同我们打一场大学生争夺战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i,坚决抵制“西化”思潮,防患于未然。(—)积极引导高校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本质。

  以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核心的西方腐朽文化在高校的渗透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不然学生分不清楚正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之间的本质区别。西化思潮带给我们的是金钱至上,自由主义,贪图享乐等颓废的消极的思想,它披着文明的外衣,不断地蚕食着大学生脆弱的思想防线,其在高校的渗透,具有着很强的破坏性和隐蔽性,是假文化交流之名,行渗透,颠覆,吞并之实。高校必须要引导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在对外交流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对西方文化渗透可能带来的信仰危机,社会矛盾和其他外来压力等保持高度警惕,将西化渗透给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能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实现,决定着未来中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高校要始终不渝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占领高校学生的思想阵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提倡共产主义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三要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文化建设。

  针对“西化“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应围绕理想信念展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文化教育,使广大高校学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西化”渗透。高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繁荣民族传统文化扬和培育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旗帜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四要进一步增强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意识。

  当今,网络信息量不仅非常大,而且不良信息也多。现实看,大学生接触面广,单靠封堵不但不能堵住大学生对不良网络信息的接触,反而增加了他们对政府的反感和对立情绪。作为高校网站应当把党和政府在现代化建设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选择一些感人至深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制成专题网页,不间断地进行网上宣

  传,让网络主流声音得到有效传播。同时,对于各类网站、论坛炒作社会不良风气,党内腐败等敏感热点问题,要通过解读上级文件、发布领导人讲话、搞形势政策教育和在线释疑解难的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矛盾增多和当前党内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正面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对党政府的信心,增强他们自觉抵制“西化”思潮的能力。

  第三篇:关于中西意识形态冲突及西方思想渗透的思考

  关于中西意识形态冲突及西方思想渗透的思考

  “我是我自己的,我是独立的,我受到我自己的主观意识支配,所以我追求的是真正的自由”“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是我祖父的孙辈,我是我的祖先的后人,所以我不是我自己,我有着生来的责任与使命,我不追求个人的自由,而追求人际、历史与自然的和谐”……类似以上的两句话,在我们生活的身边往往可以听到,而尤其以前一种更多。年轻人往往有着他们桀骜出众的愤慨热血,仿佛必须把一句话咬牙痛恨般的彻彻底底的讲出来才够劲。以上两句话,听起来理由充分,底气充足,自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因果关系,然而,因为“我是我”,所以顺理成章的“我要自由”或者“我有使命”,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把原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情视为自然而然的原因和结果,就是文化。

  文化是在一个人身上,比情绪、性格和意志更加深入和持久的东西。从孩子的最初诞生开始,他听到的语言、经过的建筑、观察过的人的脸庞、品尝过的食物、与同伴们一起做过的活动、读过的书,无不以一种默然的形式,持续的对他形成一种文化的熏陶,在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之前,实际上他早已经是一种独特文化教养下的文化的团体的一份子,而在具有了一种文化的浸染之后,他便能够以这种独特文化的价值观,去探索与评价他所在的世界。全世界上的所有文明,无不如此。文明是独特的,价值是相对的,而每个人在每种文化的培育下,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相异的而又互相有极大交集的人格。从文化相对性的角度来讲,所有人,所有文化,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平等的,只有不同,而不该有或优或劣的价值比较的。

  中国文明,就是世界多种多样文明中普通的一个,而且是对世界造成过许多益处的(益处,即古中国的文字、历法、社会制度、哲学思想、四大发明等在与其他文明的友好交流中,对他们产生过积极的、发展的影响。这是站在世界民族共同的价值立场上判断的)的历史悠久的影响深远的而且如今依然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文明。中国文明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在数千

  年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仁爱、和谐、尊敬、包容等为理想的人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与集体、现代与前、后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一种在团体中个人和睦相处实现集体最大发展、每一辈人接续前人的使命、人能够遵从自然发展的规律与世界融合一体的境界。因而在中国有许多诸如“君子和而不同”、“子承父业”、“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安土重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短语,甚至对他人最严苛的批评用语也有“不孝乃父”、“无法无天”、“伤天害理”等。从这之中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希望实现一种人际、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构建中,个人具有无条件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个人有责任接受来自他人和长者的教诲,个人应当具有全面的教养、关怀集体的心胸和宽阔的“天下”的眼光,而个人不受约束的绝对的“自由”并不是被十分的重视。在中国这样的历史与文明中,中国人民有着充实的精神世界,有着高远的人格追求,有着清晰地本职工作,有着共同的眼光与意识,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瑰宝。这与当前西方主流的文明意识普遍信仰超越个人的“天主”、追求个人绝对的自由、忽视历史赋予当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是十分不同的,然而各自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着平等的传承、教化、交流的权利。直到近代,由于满清政府较为狭义的部族政治、平民教育的缺失、知识分子的败坏、民间过分追求统一等原因,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道德评价标准成为限定个人基本自由的呆板的“三纲五常”,成为“吃人的礼教”,成为民族文化的糟粕,限制了中国人民智慧的开启,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文明中对于“民族”的理解,从来即不

  是自狭义的种族而产生的,而是包容起所有承认、接受与传承了中华文明精神的人的群体,这也与西方“民族”的观念有别。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中华文明,还是现代西方文明,都是世界上相互平等而合理存在的不同的意识系统,两者各有其产生的渊源和适合的土壤,其中并没有优劣、高低、正否之分。也因此,任何一种文明没有权力藐视其他文明的价值,没有权力侵犯其他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更没有权力自视为“世界文明的领导者”。每种文明都应当承认不同文明

  之间的相异之处,却不能够强制要求其他文明屈从于自己文明的价值观。这应当成为世界各文明之间共同遵守的“和平共赢基本原则”。

  然而,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总是出现着这样一种现象:文明依附于国家实力,形成了一种互相的高下价值差别。而处于价值高的一端的文明,总是强迫其他的文明屈从于自己的价值判断。

  当前国际形势中,最突出的意识形态冲突,当属以“中国威胁论”为主调的西方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侵犯与渗透。

  “中国威胁论”,即一些西方国家在国际场合中每每鼓吹的、断定中国的复兴将对世界和平局势造成威胁的观点。认为中国人民满含着的建设祖国的热情,实质上隐含着极端的民族主义,而当中国在经济、军事上强大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后,必将向其他的所有国家发出威胁,破坏国家当前的和平局面。因此世界所有国家应当联合起来,共遏制中国的复兴。在这种表面上的大肆鼓吹之外,一些国家还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将西方文明中的资本主义民主精神、个人主义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极端化,传播给中国广大基层人民,即所谓“思想渗透”。通过一明、一暗两种手段,企图达到贬低中华文明、压制中华文明和消灭中华文明的国家目的。

  “中国威胁论”从中华文明的角度,完全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中华文明从来追求“和”,追求与自然、与世界的和平相处,从数千年来的所有的历史来看,强盛的中国不但不会给邻国造成灾难,反而会热情的建设起一种和谐友好的国际关系,礼尚往来,友好交流,使

  得更多国家在中华文明的帮助下,更好、更和谐的发展(仅有元朝除外,因为蒙族人较少受到中华文明教化且固执不愿接受狡猾的缘故)。而西方国家从自己的征战文明立场出发,认为“中国复兴”与“侵略别国”有着自然而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十分狭隘而自负的文化价值观。

  将所有西方的文明思想统统视为“思想渗透”,显然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文化保守主义,但我们应当看到伴随西方文明思想而来的一些危险信息。一些常被用作思想渗透与攻击的武器主要有:极端个人英雄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和资本主义民主。这些理念原本在西方文明中,都被认为有着充分而自然的理由,然而与中华文明不同。中华文明从统一的农耕文明中发源,注重集体主义,注重个人的归属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与西方在分散的商业文明中形成的个人主义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不相符,而中华文明注重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尊敬与和睦合理的秩序,与西方文明中有着激烈争执的资本主义民主亦不同。这些差别本无优劣之分,但一些国家却从这些文明的价值观上,判断中华文明为不民主、不自由的迂腐败坏的文明,应当全盘推倒,并以此来影响广大群众共同攻击中国、丑化中国,则是十分卑劣与用心险恶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再到如今发达的和互联网时代,西方的思想渗透和国内一些群众的盲目自我否定的运动,从来未有停止,甚至更加深化和隐蔽化。从最近几次事件例如国外媒体对茂名群众游行的虚妄报道与渲染、美国纽约时报的中国反腐将引起中国衰退的观点、国外媒体对中国在钓鱼岛的行动的错误报道,以及美国在对自己与对别国的双重人权标准、“棱镜”计划的曝光中,我们可以感到这种思想渗透的嚣张气焰之盛。这些是我们应当十分警惕的。

  这种思想渗透与文化入侵,往往是通过一个破绽,即人民文化素养的不足。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内涵,非但有着深入的学习与广泛的体会,不能明白它的真谛。而许多接受了少量教育的青年人,自以为通过一段时期的浅显观察与体会,就已经看透了中华文明的本质,敢于用随意的、含义简单的、没有发展的余地的词语将中华文明一概而论,这恰恰证明他们没有对中华文明的超越浅薄的认识和他们个人的自负与狂躁,这样的一批人最易成为西方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的病毒感染者。可见深入的文化教养之重要。

  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批判的吸收外来文明与坚决抵抗外来文明的思想渗透,已经是新时期下全国人民应当共同承担的使命。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当保持勤奋的、广泛的学习,批判的分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勇敢的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通过学习,我们才能够了解更深刻的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分析,我们才能够培养起独立的人格与价值观。只有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才能够融入丰富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并在不断的反思、比较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在世界宏伟的发展潮流中,保持自己的头脑,开创一个更新的多民族和

  谐共处的美好局面。

  第四篇:浅谈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浅谈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无时无刻的不在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今年我们党即将召开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会进一步加剧。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是全军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此任务下,要求我们每一名军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我个人我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识,筑牢思想堡垒,抵制腐朽文化渗透。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西方敌对势力妄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来渗透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贯做法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把渗透破坏的矛头直指中国。具体表现有:西方国家推行的“普世价值”;在国际中宣称“中国威胁论”;1996年建立“亚洲自由电台”;支持“藏独”、“台独”、“东突厥”搞分裂活动;兜售“军队三化”,妄图动摇“军魂”地位等。

  针对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这些新情况和信挑战,胡主席高瞻远瞩的阐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它及传承了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还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对军人价值观做了新概括新阐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注入了社会发展的新元素。我们要充分认清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培养践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并坚持不懈的用此价值观导航人生,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思想堡垒坚不可摧。

  (二)、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胡主席在十一届人大五中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中提出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要指示。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讲政治是顾大局、守纪律的前提,是决定性因素。只有讲政治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动摇。

  大河有水小河满。顾大局是讲政治、守纪律的具体体现。作为基层部队一名军人,拥护单位集体荣誉是顾大局;基层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是顾大局。只有顾大局才能做到自觉的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守纪律是讲政治、顾大局必守的底线。我军之所以被称为威武之师,铁的纪律是重要原因。部队拥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强大的战斗力,才能保证我军做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政治本色不变质,才能保证部队这个集体高度稳定集中统一。

  (三)立足岗位工作,在履职尽职中争当埋头苦干、创新进取的科技尖兵。

  本职岗位是革命军人履行职责的基本平台,也是献身使命的主阵地。不论岗位的大小以及职务的高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现在有部分人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正确看待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中锻炼作风,增长才干,创造人生辉煌。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活在人们心目中的雷锋,现

  代海军某舰士官朱桂全,广西军区司机洪福煜等等,他们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作为总装航天事业中的一颗“小螺丝钉”,我将发扬雷锋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在岗位中努力学习装备知识,精益求精,总结并改进设备的不足,争当技术能手、科技尖兵;同时我将高度注重学习,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和把握先进科技领域动态,为科技创新进取做准备,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总装部队掌握着国家大量的核心机密,始终是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稍有松懈和不慎,我们就会犯政治性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以此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第五篇: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

  当我上这节形势与政策的课的时候,我觉得不以为然。因为个人认为,西方再怎样渗透,也抵不过我们中国多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上完这节课,我感到再小的一件事也是一种潜而默化的渗透。很多外国的文化输入我国,例如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无时无刻的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英雄主义的电影无时无刻改变我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那么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起源,怎么渗透我们。这是我现在想讨论的议题。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意识形态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渗透到方方面面。

  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继续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外,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手法: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借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企图让我们淡化政治意识形态,淡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利用我们执政党内少数党员和政府中少数公务员的工作失误、少数分子的腐败行为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添枝加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丑化,企图使大众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三是利用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一事实,通过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无用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等,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四是强化西方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西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影响和动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信念,从而逐渐侵蚀社会主义的基础。五是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等论调“妖魔化”中国,攻击中国的爱国主义为“狭隘民族主义”,视中国的社会主义为“极权主义”,企图搞乱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六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文化“植入”。西方国家通过与我国经济交往挟带意识形态“私货”,把“人权”、“人道主义”同经济活动挂钩,利用一切手段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近似强制的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以达到“以接触促演变”的目的。七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输出文化产品,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策略,要害是要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以达到人们对共产党信任的丧失和对社会主义信心的丧失。而这一切,恰恰针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这种变化趋势虽然总体上是积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人极力散布“淡化意识形态”,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挑战。我国正在丧失自我认同的国家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模糊,道德意识形态出现某种程度的滑坡。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会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影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而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但长期形成的这种独特文明并没有得到世界各个民族的完全认同。这既为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观渗透和宗教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提供了机会,也为我们用统一文明凝聚国人思想提出了难题。我们这样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思想处于混乱状态,则有可能演变成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剧变,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对整个世界也是一场灾难。

  我们必须从提高综合国力、掌握国际文化竞争和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勇于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国际国内形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维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安全。

  编撰者:关荣昌

  班级:英语(英法双语1303班)

篇八: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2017年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西海岸的好莱坞因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入主拍片。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立上升包和莱坞自己那具有远见的商业战略以及有效的经营战术,使得好莱坞从一个简单的电影公司云集地外加旅游热门地区升级变成了一个“电影产业帝国”。但是从好莱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商业战略以及经营战术上来看,又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作单一的电影产业帝国,因为从整个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发展上观察,它其实完全是美国整个“文化战略”的一部分。

  作为美国“文化战略”的一部分,好莱坞所发挥的作用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其生产的“娱乐文化”面向全世界进行有效的渗透。这种渗透会越过国家边界以及打破民族界限,把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商业产品尽一切努力的向全世界扩散。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起的全球化运动使得好莱坞更是如鱼得水。并且以此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打造了一个可以打破任何界限,可以将拥有相同性质文化的世界各地人民进行有效的整合;而那些不具备相同性质文化的也将会被好莱坞的“娱乐文化”变得具备相同性质并且重新整合的超级“娱乐产业帝国”。而全球化则是使好莱坞这个超级的“娱乐产业帝国”迅速的实现自己的终极利益最大化。

  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首推电影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为其他欧洲国家的电影工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得好莱坞电影一越成为世界电影王国的主宰;并且依靠着好莱坞各个电影

  公司所涉及的各种有效战略,从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好莱坞开始一直称霸全球电影市场至今不倒。作为全球化的重要领军产业的电影工业的霸主,好莱坞电影工业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渗透,它更是文化层面的渗透。好莱坞的产品主要是扎根于美国本土文化,但是它同时也吸收了全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元素,并且它用这些吸收来的文化元素创造自己的文化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一旦出口就会变得非常国际化,并且用这些混合后的文化产品来对它的文化原产地进行反向渗透往往具有奇效。不管是从帝国主义文化理论角度还是接收理论角度看,好莱坞的文化产品出口绝非单纯的商业行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好莱坞的绝大多数公司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企业,这使得美国电影工业成为一个研究全球化机制的实验室。在全球化潮流当中,好莱坞已经成为了全球化运动中金融、经济、政治的交汇点。以上这些都是好莱坞的决策者们在“全球化”的掩盖下对全世界进行渗透征伐,目的是为了在全球重新建立一个只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

篇九: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学习体会

  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学?习体会

  关?于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学?习体会

  ?新疆地处多民?族、多宗教、?多种文化融汇?的西部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

  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

  一?、维护新疆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但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宗?教自由的旗号?,蒙骗群众,?煽动民族仇恨?,大搞民族极?由端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民族歧视,民?族不信任。所?有这些都说明?分裂分子是妄?图在意识形态?制造民族矛盾?制造混乱。其?目的是颠覆国?家政权,破坏?祖国统一,以?实现所谓"新?疆独立"的政?治目的。他们?杜撰和篡改新?疆历史,否认?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否认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攻击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否定解放?以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打着?所谓

  人权

  ?、民族

  的?旗号,制造分?裂舆论,破坏?民族团结;攻?击和歪曲我们?的宗教政策,?煽动宗教狂热?,支持并策动?非法宗教活动?。

  我们要?紧密联系当前?反分裂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巩固和扩大?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成果,我们?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所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斗争。因此,旗帜鲜?明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暴力恐怖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做斗争?,教育各族干?部群众,认清?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活动的?严重危害,揭?露其利用宗教?制造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祖国统一?的罪恶阴谋,?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广大?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我国

  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看清分裂?分子的真面目?。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宣传反分裂斗?争再教育这场?政治运动不是?针对哪个民族?,哪种宗教,而是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一场?政治斗?争。

  ?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尤显重要?。首先作为教?师,要始终铭?记,自己的教?育对象没有民?族之分,只有?为这个大家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是我们的职责?。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他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要爱?家,学会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利益。

  ?

推荐访问: 我国遭受意识形态渗透的案例 意识形态 遭受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