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8篇

时间:2023-05-01 23:45:02 来源:思哲公文网

篇一: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家园携手,做好幼儿德育教育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品德会对幼儿的一生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幼儿品德的形成正像扣衣服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下的扣子也都会扣错。因此,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需将幼儿的品德教育摆在幼儿教育的突出位置,要不断加强品德教育的实效,助力幼儿健康成长。而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品德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共同参与。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对幼儿开展品德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幼儿优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家园;幼儿;德育

  一、家园共育概述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和幼儿园共同落实幼儿教育工作,其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的文件指示,家庭就是幼儿园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双方共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守着平等、尊重和合作的原则,倡导家长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展示家园共育的效力。家园共育一般涉及多元化交流方式:首先,主动沟通。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主动沟通,彼此建立起密切联系,只有在到位、专业的交流中,才能清楚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免在其出现问题后寻找应对策略。教师和家长可以经常交换意见,确保双方清楚了解幼儿情况,为后续的指导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教师还需顾及其他孩子和父母,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与家长密切地交流,在相互沟通中推动家园共育活动。其次,换位思考。家长和教师应该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应该采取适宜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保证幼儿的成长得以保障。教师和家长均应该理性看待幼儿成长阶段表现出的问题,在彼此交流时应该以和谐、友善为原则,充分表达对幼儿的关注和爱护,使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落到实处。最后,投入情感。教师应该重视与家长良好关系的构建,只有对幼儿付出一定的感情,才能将其作为自己的孩子加以对待,让他们积

  极主动地投入交流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想法,以便后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家园共育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

  品德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分享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与日常表现等,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性格,掌握幼儿心理状况,了解幼儿行为偏差的原因,进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案,提高品德教育成效。经观察与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家中不同。

  2.有助于发挥家庭的作用

  幼儿品德教育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既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幼儿园只有与幼儿家庭紧密沟通、密切合作,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品德教育上达成一致认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家庭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园共育能让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家园共育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1.家园合作层次较浅

  近年来家园共育得到了大多数家长与教师的认可,许多家长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给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但尽管如此,我国家园合作的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的时间较少,很多家长只是在接送孩子时与幼儿教师做简单沟通。这短暂的会面并不足以家长完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里的情况,更无法与教师共同商讨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着网络与手机的普及,幼儿园也建立了家长群,但平时教师只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里的饮食、安全情况,很少与家

  长探讨幼儿品德教育问题,也很少给家长分享一些品德教育资源等。总的来说,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家园共育的作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教师组织能力稍差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策划者、组织者,幼儿教师的策划组织能力会直接影响家园共育的效果。经调查发现,目前有部分幼儿教师家园共育策划组织能力有待提升。如一些教师在组织邀请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开家长会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时,不会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适合自己班级的方案,只是按照幼儿园的总体安排与要求实施,导致家园共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幼儿教师家园共育策划组织能力不足,还表现在教师设计的家园共育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在内容上缺乏全面性,导致幼儿品德教育效率低下。

  四、家园共育在幼儿品德教育中的策略

  1.构建伙伴关系,加大合作深度

  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在幼儿品德培养过程中,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幼儿德育,幼儿教师要本着与家长平等、合作、信任、共育的原则,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品德教育,构建家园双方平等合作的德育共育机制。幼儿教师要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同时要尊重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看法和见解,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的热情,努力与家长在幼儿品德教育上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

  2.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培训力度

  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使其积极参与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讲座等方式,提升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关注度,使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动向,增强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

  儿品德教育观念,增强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视和主动参与,促使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承担起幼儿德育的责任。

  3.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家园沟通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家园沟通和远程指导,做好家园之间的沟通互联工作,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良好的、多样的沟通互动平台,使幼儿教师及时地将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同时通过家长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使家园合作更加便利,让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幼儿的成长轨迹,更好地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开展。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园长、教师等可与家长通过微信、微博、论坛、QQ等多种媒体平台互相反映、分享幼儿的学习成长状况与品德发展情况,并相互探讨教育方法,共同推进各项教育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平时,幼儿园也可按照教育需求,开发应用RSS、SNS等信息软件,让双方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更加便利。在信息技术下,家园双方可以应用微课等信息交流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可搭建家园共同的教育平台,为家长打造专门的信息技术公开课、公开讲座等网络课程资源,以此丰富家长品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品德教育能力,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的开展是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幼儿园要重视与幼儿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幼儿品德教育的强大合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品德观,为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幼儿德育教育中主题游戏的创新实践[J].才智,2020(02).

  [2]任秀娟.运用渗透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3]刘情情.基于立德树人的幼儿德育教育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

篇二: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家园携手,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当前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品德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因素既有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因素,导致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又有家庭教育的因素,比如教育指导策略单一,以及现代家庭结构对幼儿的良好品德形成都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幼儿的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园紧密携手。

  一、开展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作了详细的解读,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等。

  家长是幼儿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实施者之一,因此,幼儿园、家庭教育要相互协调一致,如果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将幼儿园幼儿德育延伸到家庭,抓好家园共育活动,形成大教育系统网络。

  1.利用家长信沟通,提升家长的品德教育认识。

  我们的教育从和家长作好沟通开始,以一封家长信构建起家园合作、一致教育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开端。家长信如下:家长朋友:

  您好!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自己童年时代的故事。童年回忆中,最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什么?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品德教育活动是什么?我们祖

  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学习雷锋照顾孤老户、汽车上让座……看到这里您肯定笑了,也许还会想“现在这个社会谁还会信这个?”还会慨叹——幼儿园的教育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正是我们成人的这种“时代”的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幼儿们习惯了伸手接受成人能够给予的全部的爱,却常常感到不满意;幼儿们也习惯了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不用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幼儿们还习惯了只求索取,不用付出的“爱的单程路”。于是社会上一系列应时应景的新词出现了:“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从小打造幼儿们的美好品德——爱幼儿的今天就是爱我们的明天。为人父母,从生活的每一天开始,我们应该帮助幼儿树立行为文明的榜样。让我们的幼儿学会尊老爱幼,先要学会爱家长、有礼貌的对待老师;学会团结友爱,先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诚实守信,先学会辨别美丑;学会勤劳勇敢,先学会服务自己。

  2.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

  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家园合作意识淡薄客观存在。家长过度偏重于幼儿在园的智育发展和技能的提高,只在乎短期成效的获得,忽略了幼儿个体的长期发展和幼儿教育的系统性,这不仅左右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目标的制定实施,更制约了幼儿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而有些教师又缺乏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致使幼儿德育家园合作程度不够,影响了德育的效果和进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开展“天天都进步,争做文明好儿童”活动,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亲子共同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活动,积极地评价鼓励儿童天天

  都进步。要求家长以正面鼓励的方法指出或是引导幼儿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引导幼儿在家庭中完成“在家也是好幼儿”的自我评价表,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我们还开展了“小记者掠影”活动,指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地参与班里正在开展的“小记者活动”,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之后,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教育目标:用幼儿的视角找一找周围生活中存在的行为问题,学会辨别美丑,争做“行为美”的小标兵;鼓励幼儿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让幼儿学会用头脑思考问题,学会用语言表达思想,学会用美德规范行为。

  活动中很多家长不仅协助幼儿像小记者一样,把那些“行为美”的表现用照片或是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甚至亲自走向街头,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卫生绿化建设,争做幼儿文明行为养成的学习榜样。

  3.提供经验交流平台,丰富家长品德教育经验。

  要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要重视幼儿园、家庭两者结合,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相关知识,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效。

  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册、开办家教沙龙和品德教育博客论坛,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道德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

  在幼儿品德教育博客论坛中,一位家长留下了这样的感言:“我在博客里认真观看了每一个幼儿的调查报告。尽管我们的孩子都还很小,尽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以小记者的身份开展社会调查,但是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在孩子们的积极努力下,我和很多家长一样也加入到‘小记者’行动中。看着孩子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倾听着

  儿子稚嫩的发现,我深深地感悟着幼儿独特的观察视角、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这里感谢老师组织策划了这次活动!”

  二、开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品德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

  1.分类整理信息,自主制订文明行为规则。

  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在“小记者活动”中,幼儿们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利用、分享和交流收集到的“行为美”的表现或发现的行为问题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如,哪些行为是美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从而启发、鼓励幼儿共同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制订班级文明行为规则。

  2.多渠道、多形式教学活动,强化幼儿行为认识。

  我们先后开展了“争做好娃娃”智力竞赛游戏、礼貌用语接龙、看图讲述“哪个小宝好”“改掉坏习惯”“谁的朋友多”“好玩的超市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幼儿的道德行为认知,使幼儿在游戏和品德教学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行为认知,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3.开展小组合作,勇闯问题难关。

  大班的幼儿需要合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天天都进步”活动,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

  4.记录点滴变化,绘制“进步故事”。

  幼儿们进步了,我们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进步,制作出一本本生动有趣的“进步的故事”。一本本的自制图书中既有幼儿们成长进步的趣闻,又促进了小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帮助幼儿们树立了自信、建立了相互学习的榜样。

  三,实施效果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幼儿们的行为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早上迟到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回家和家长反馈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幼儿增多了,吃饭挑食的问题解决了,敢于大胆回答问题的幼儿增多了,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学习的态度更认真了,小伙伴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了,关心同伴、热爱集体的行为随处可见,“请”字成为了幼儿们与人交往过程中常常使用的礼貌用语……幼儿们常常在关注自己是否比昨天又有了一些进步,关心自己所在的小组是否能够得到进步的小红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自身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提出了规范自身行为的想法,实现了对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将为今后的小学生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2020年第4期德育观察幼儿亲子户外活动中品格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李培培(山东聊城道口铺中心幼儿园 山东 聊城 252000)摘 要:亲子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主要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以及培养个性作为教学指导目标,从而更好的提高婴幼儿整体素质。亲子顾名思义以亲缘关系为基础,通过亲子活动有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格以及素养是亲子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幼儿时期的亲子户外活动指导中,教研人员要重视亲情关系在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户外活动的亲子关系,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效通过幼儿亲子户外活动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形成完善的品格,因此亲子户外活动品格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关键词:幼儿;亲子户外活动;品格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分析拥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对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特质,也是生而为人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应重视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指导。对于对于刚刚接触世界的婴幼儿来讲,家长教师都是学习路上的重要启蒙者,因此应有效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家长对孩子展开亲子户外活动,拉近彼此之间关系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有效结合家长与外界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品格教育。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对幼儿亲子户外活动中品格教育的指导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指导策略,详见下述。一、亲子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参与和指导对于生性可爱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他们都是喜欢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因为在户外孩子们可以不受房间空间的约束,尽情玩乐奔跑,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体验完成活动后的成就感,但是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想要合理有序进行户外互动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帮助。因此在进行亲子户外活动时,教师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共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品格,基于此户外活动内容与形式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在户外进行亲子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正确的品格,对幼儿进行有效品格教育,因此教师可以与家长相配合,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品格的教育性游戏。举个例子,在进行亲子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一同邀约4至5个家庭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前提是要幼儿年龄差不多大的,这样方便开展亲子游戏,比如在各组家庭间开展“亲子跑步接力赛活动”,每个家庭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进行接力赛跑,采取奖励制度,获胜家庭给予奖励,当幼儿进行赛跑时,经常会发生幼儿溜号不能一直坚持完成赛跑,而这时就需要家长对其进行鼓励,陪在旁边共同努力向前奔跑,又或是出现幼儿跑到一半就跑不动了想要放弃跑步,这时还是需要家长对其进行耐心鼓励,鼓励幼儿努力奔跑,其实在这一看似普通的情境内,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幼儿的坚持努力不放弃良好品格形成,最后幼儿会发现坚持跑完将手中接力棒传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时,内心是雀跃的,并且很享受跑完全程的喜悦,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好的培养正确优秀的品格形成。对于落后的家庭,教师要引导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气馁不要灰心,继续努力下次定会取得好成绩,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因此比赛失败家庭中的孩子也不会一无所获,通过家长爱的鼓励与关怀,学会了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面对困难不是畏惧而是努力去战胜,因此开展这样的亲子户外活动对于幼儿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二、亲子户外活动中要因材施教进行品格教育每个人都是不同存在的个体,因此在通过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且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指导,更好的通过亲子户外活动进行品格教育。举个例子,由于幼儿的身体素质强弱不同,有的幼儿可能弹跳能力较好有的可能手腕脚腕比较灵活,所以在进行亲子户外活动时,就可以将其分开分别进行不同类型户外活动,但目的都是同一个就是通过亲子户外活动对幼儿进行品格教育指导。比如,可以将弹跳能力较好的幼儿家庭组安排跳绳活动,当然不只是普通跳绳方法,由教师宣读跳绳规则“家庭三人以组为单位,共同合力跳绳,父母各执一头幼儿站在中间共同调整步伐以及跳跃高度进行跳绳竞赛,先跳到10个家庭获胜。”这种亲子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培养幼儿形成合作精神,通过合力跳绳指导幼儿懂得相互合作努力多么重要,从而通过亲子活动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优秀品格。再比如对于手腕脚腕灵活的幼儿家庭组安排羽毛球训练活动,两组家庭之间进行娱乐性质羽毛球竞赛,目的都是为了通过亲子户外活动,家庭之间合力的方式进行活动,引导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拥有正确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品质。既完成了品格教育的目标,还拉近了家庭间彼此之间的关系,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通过亲子户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通过自己与父母的共同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通过亲子活动通过努力而获得的快乐。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应有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以及身体素质能力进行亲子户外活动,以品格教育为亲子户外活动宗旨进行指导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玩的开心愉悦的同时完成品格教育,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品格教育帮助幼儿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形成诸多正能量正向品格,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因此重视在幼儿时期通过亲子户外活动进行品格教育,对于幼儿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朱四海.浅议幼儿户外活动中运动安全的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15,12(24):102-105[2]刘玮,袁晓静,杨威.幼儿区域体育活动方案优化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04).[3]顾安安,刘宁.提高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05).[4]周兰.幼儿园户外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5.7

篇四: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篇五: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

  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五下午总结,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

  2、家教园地: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

  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亲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

  4、家长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

  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一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小一班李承宇的妈妈周静

  2018年3月

篇六: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家长开始认识到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幼儿阶段作为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品格教育与家庭和幼儿园息息相关、缺一不可。本文通过分析家园合作在幼儿优良品格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发现家园合作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希望两者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优良品格

  引言:拥有良好的品格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良好品格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更要依靠家园合作双管齐下,帮助幼儿养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宽容友善等优良品格。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和良好品格,对幼儿一生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其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文将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优良品格展开深入研究。

  1.

  家园合作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习惯培养、品格形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懵懂的、好奇的、无知的,对是非善恶没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因如此,幼儿时期是培养优良品格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教育、培养的两大主体,只有双方默契配合、共同承担,才能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功效。首先,家园合作可以实现幼儿培养优秀案例及重要资料的共享,让更多家庭从中获得幼儿教育经验,为幼儿优良品格的培养提供新路径;其次,家园合作可以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沟通桥梁,实现幼儿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透明化、公开化,家长能更好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进程,提升家长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融洽相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

  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1.

  幼儿园教育问题

  首先,很多教师不善于沟通,缺少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在发现幼儿出现各种问题后,没有及时向家长反映,寻求家长配合,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因为不善交际,很难与家长达成良好的沟通,导致家长无法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实际情况,无法及时督促幼儿改正自身缺点。其次,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合作活动较少,幼儿园应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有更多机会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让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自身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开展针对性纠正教育。很多学校忽视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很少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亲子活动、主题活动、体验日活动等,导致家长无法真正了解幼儿在校表现,再加之很多教师在家长面前总是“报喜不报忧”,家长无法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即使慢慢发现问题,也为时已晚,幼儿已经形成不良品格。最后,教师对幼儿优良品格的培养缺乏重视度,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关键任务为抓好教学质量,让幼儿学习更多学科知识,而忽略对幼儿优良品格的培养,教师将幼儿优良品格培养的重任交付于家长,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法达成有效共识[1]。

  2.2家庭教育不足

  首先,很多家长将幼儿教育工作仅当成是幼儿园的工作,忽略了家庭在幼儿品格养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缺乏家园共育思想,造成家庭教育缺失;其次,很多家长更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忽略幼儿优秀品格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只引导幼儿进行知识学习,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最后,部分家长对幼儿过于宠溺,幼儿要什么给什么,容易让幼儿养成自私、任性的品格,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灵都会带来很大伤害。

  2.3家园合作脱节

  很多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做法,很多幼儿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和呵护,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家中为所欲为,而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的呵护和受到的教育是公平的,教师也更注重幼儿之

  间的和谐相处与团结友爱。但是仅靠幼儿园形成良好品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家园合作才能实现幼儿的同步发展、同步成长[2]。

  1.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优良品格的策略

  3.1建立家庭与幼儿园的良好沟通机制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幼儿教师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首先,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分享品格教育理念,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品格教育中,能够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应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学,可以通过召开幼儿品格主题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幼儿园品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品格教学的重要性,在交流会中,家长可以分享品格教育经验,也可对幼儿园品格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找到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品格教育的最佳方式,并不断完善教育方式;最后,教师和家长应利用现代化沟通工具,例如微信、电话等保持密切沟通,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化发展,实现教育的全面配合。

  3.2实施家长单独约谈的特殊交流形式

  当幼儿在幼儿园中出现一些不良品格或不良行为,教师应如实向家长反映,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向家长反映幼儿不良品行时,会涉及到幼儿或家长隐私,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应注意沟通的隐私性,采取与家长单独约谈的方式,共同找出问题根源。首先,在与家长约谈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先对幼儿进行表扬,对幼儿在园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以免让家长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后续无法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对幼儿的肯定,可以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关注;其次,教师在谈论幼儿不良行为时,要以真诚、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切勿夸大事实,要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家长找出行为根源,并从源头上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3]。

  3.3将品格教育彻底贯穿于学习和生活

  首先,在幼儿园内,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将良好品行教育潜移默化,贯穿于幼儿学习中,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游戏或者是一首歌,将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优良的品格。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品格榜样,通过言传身教,让幼儿学会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优良品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长应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发挥双方各自教育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吴婷.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独立自理品格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1(2):3.

  [2]王飞飞.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品行习惯养成研究[J].信息周刊,2019(21):1.

  [3]朱莉莉.家园合作——共促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J].科普童话,2020(12).

篇七: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浅谈家园共育下的幼儿品德教育

  目录

  浅谈家园共育下的幼儿品德教育.....................................................................................................1一、引言...........................................................................................................................................1二、相关概念界定............................................................................................................................2(一)家园共育的概念

  ..................................................................................................................2(二)幼儿品德教育的概念

  ..........................................................................................................2三、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意义.....................................................................................................2四、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

  .................................................................................................................3(一)教育主体多样化

  ..................................................................................................................3(二)教育内容基础化

  ..................................................................................................................3(三)教育方式生活化

  ..................................................................................................................3五、当前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一)幼儿品德教育教学课程单一..............................................................................................4(二)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没有正确的观念..........................................................................4(三)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活动不足......................................................................................5幼儿品德教育的环境有待优化.........................................................................................................6六、完善幼儿品德教育的措施.........................................................................................................6(一)优化并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善美课程”教学方式和实施方式..................................6(二)提高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参与意识,了解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6(三)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7(四)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共建幼儿品德教育的良好氛围..................................................7结论

  ...................................................................................................................................................摘要:家园共育是父母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学前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园必须以尊重,平等与合作的原则帮助父母改善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德育越来越被重视的现状下,我们以“善美课程”为主线,在家园共育的形式和在幼儿品德教育领域中,提高家长对的参与意识,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需求,共同构建家园合作的新形式,使得幼儿品德教育实施工作效率提升,观察幼儿品德学习的变化与发展,对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为优化“善美课程”提供现实意义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家园共育;品德教育;优化;善美课程

  一、引言

  查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就暂,我国素有家庭教育的悠久文化,高质量的家庭文化、家庭生活与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保障,家庭教育

  的单独性更能展现学前儿童教育的因材施教。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优良的家庭氛围,父母正确的言传身教都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格,甚至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家长与幼儿之间是最亲近,最了解彼此的,家长也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学校。所以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最优人选,家长也是教师最好的合作伙伴,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信息来源。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是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园共育的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父母和幼儿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园共育一般以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参与活动两类途径实现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按照幼儿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和社会要求为依据制定的保教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深入化和个别化教育,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手段。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体现了个人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与行为。学前儿童的品德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的启蒙作用,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计划,为幼儿的思想品德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努力。

  三、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意义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习惯等,都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幼儿亲子教育是幼儿和父母双向互动的教育,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包括有身体、智力、品德、性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主体多样化

  幼儿期涵盖了1-6岁年龄段的儿童,其中1-3岁幼儿由于行动和语言的限制,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其举止言行更多地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约束和监督,因此这一时期家长在幼儿行为养成上发挥着主要作用。3岁以后,幼儿语言和活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独立的吃饭和上厕所,这个阶段他们的活动场所也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发挥主要教育作用,教师成为教育主体。为了保证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形成良性联动,维持在同一教育维度;教育主体和教育主体之间保持良性互动。充分结合家庭教育的情感性、互动性和学校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使两者互为延伸和巩固。

  (二)教育内容基础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以上五个内容缺一不可,它们通过协同作用形成相互联系用的统一的有机整体,教育者充分运用这一“合力”的作用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有效的教育影响。幼儿处于人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起步阶段,其道德认知结构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因此首屈一指是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将基础道德规范转化为其自身思想品德素养。因此,幼儿品德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基础道德教育为核心,同时兼顾基础的爱国情感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等。

  (三)教育方式生活化

  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耐心有限,生硬的理论教学、严肃的知识讲座等形式都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效果。由此,必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品德教育生活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和学习需要,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受到

  潜移默化影响发展起来的。其次,直接经验性。幼儿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只有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才能对事物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正确理解事物。最后,幼儿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教育者要学会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用积极的态度去回答他们的“十万个为什么”;要让幼儿亲身深入同龄群体中,鼓励他们大胆、自主去与人交流、去尝试新事物;遇到难题时不要一手包办,要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综上,幼儿品德教育只有从生活体验入手,同幼儿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提高幼儿的接受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合理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教育效果。

  五、当前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品德教育教学课程单一

  目前幼儿品德教育课程脱离幼儿实际水平且活动形式单一。1-6岁的幼儿道德发展处于前道德阶段和比较低级的他律和实在论阶段。无论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还是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成人相比都不是一个水平和标准。但当前亲子教育机构在教学课程上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编制上成人化倾向明显,没有很好的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是以成人的标准评判幼儿的道德行为。其次,课程实施上一味地灌输,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缺乏。幼儿品德教育要想真正发生作用,取决于幼儿本身。多数幼儿游戏都是教师或家长越俎代庖地安排场地、安排角色,幼儿都是盲目地参加活动,忽视了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和自由交流的权利,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同时活动也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最后,幼儿品德教育途径单一,都是以课堂为主要活动形式。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对于品德教育来说是一个应该依据的家园。单纯的依靠课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忽视课堂之外的广阔的品德教育场所,会使得教育成效低下,孩子品德教育缺失,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没有正确的观念

  目前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环境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过分重视“特殊”才能的培养,大班幼升小阶段,家长的教育目标及方式呈现“小学化”的现象,提前学习拼音,算数,英语,乐器等技能,却忽视幼儿适应新环境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被同伴孤立,校园暴力等等的社会现象;农村家庭,家长参

  与幼儿教育的机会少,大部分以隔代教育为主,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落后以及“隔代亲”的因素,幼儿在长辈包办代替的养育模式下成长,形成懒惰,依赖他人,一切事情都是可以轻易办到的,一切事情都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哭闹等行为;父母的随机教育意识不够强,滥用金钱奖罚的手段来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导致幼儿对于金钱概念的混淆。教师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幼儿学习的体验性,没有真正实践,也没有亲身体验事情发生时给自己带来的直观感受,幼儿只能通过图片与教师的讲述来刻板、粗浅的认知。

  (三)家长参与幼儿品德教育活动不足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在同一维度、统一进度,相互巩固教育效果。但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家园脱节现象,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配合。具体有以下表现:首先,部分家长把幼儿园当做教育孩子的“避难所”,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没有留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现如今很多幼儿园都安装了监控,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在校学习状态和举止言行进行追踪,很多家长却仅仅关注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甚至把其当做了监督老师的工具。其次,家长的攀附心理扭曲了家园之间的正常沟通,例如最近大热的家长QQ群、微信群事件,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直接的互动工具被功利化,成为家长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平台。

  幼儿品德教育活动时家长在参与亲子互动活动中配合不默契,参与意识不够且指导能力有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孩子接受外界刺激与教育影响的最初场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孩子而言,亲子关系是他们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也是交往时间最长、最频繁、最稳定的一种关系。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父母和幼儿之间具有密切的情感依恋,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亲子活动中,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据了解,大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都不强,认为到了亲子机构,孩子的教育就都指望教师了,只要听教师的安排就行,做家长的也不太懂。在亲子游戏互动中,有些家长积极地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自己做如一个旁观者置身于活动之外;有些家长是觉得孩子太小,没有能力完成活动的任务,自己完全控制孩子怎么做,使得孩子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

  幼儿品德教育的环境有待优化

  第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不仅包括幼儿园的教育氛围还包括幼儿园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应当顺应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为幼儿品德教育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第二,家庭教育环境。家庭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指家庭品德氛围,尤其是家庭成员自身的举止言行,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受到熏陶。第三,社会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外部文化环境以及相关社会基础设施,例如动画片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以及博物馆、海洋馆、动物园、少年宫等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愿意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动物园海洋馆等地方去娱乐消遣。但是,许多城市的动物园、海洋馆都须有名头,实际上各种管理不善,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六、完善幼儿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优化并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善美课程”教学方式和实施方式

  根据3-6岁学前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教师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具体的教学策略与专业技能后,制定科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结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善美课程”,围绕“和、孝、规、学、义”五个字,制定教学方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懂得家庭教育的运作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家长做好幼儿的品德教育工作。比如通过区域活动教育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在角色扮演区,在家庭生活中前期经验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了解别人的感受,达到共情,感受长辈照顾自己的辛劳,培养幼儿感恩,关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品德。定期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的集体活动,在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为具有的个体差异幼儿,找到适合每个幼儿的方法和策略,创设“善美课程”主题的幼儿园楼梯环创,展示德育的照片,营造幼儿良好的德育氛围,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支持。

  (二)提高家长对家园共育的参与意识,了解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家园共育能否有效地开展,主要在于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第一,专家讲座。

  我们通过开展关于幼儿品德教育主题的专家讲座,让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相关知识有所知晓,在开展活动和家园工作的过程中确保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念、规则、教育理念是基本一致的,让幼儿在一个优质、稳定的环境里促进幼儿品德,价值观的正确且良好的方向发展。第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每学期各年级段“善美课程”的课程安排,在知道“善美课程”的课程主旨基础上,以便家长明白幼儿本学期的总体的发展方向与幼儿园大致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配合并完成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各项工作,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与人格。第三,亲子半日活动。定期开展一些亲子半日活动,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参加,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展示幼儿园的文化,展示了幼儿的灵活敏捷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对于幼儿园品德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微信沟通,电话回访,调查问卷的方式与家长有效沟通,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知识需求和教育问题,在家长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予具体明确、科学的教学建议与指导;通过微信,掌通家园等手机应用推送专家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和幼儿德育文章,提高家长对于幼儿品德教育的教育手段与相关问题应对策略,在积极主动的相互配合和教师细致入微的家长工作下,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幼儿品德教育的合作共赢。

  (四)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共建幼儿品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与家长应该处在一个相互尊重,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目标,构建平等互助的合作模式,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家园共育中的幼儿品德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的强大影响力,优化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幼儿园品德教育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家长经验交流讨论会的方式,请家长表达自己对于

  “善美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过程的看法,让有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结合实际,共同商讨适合幼儿品德教育的最优方式,逐步优化和改善课程内容,并付诸于行动,让家长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从不同的方式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和教

  育知识的推广,在紧跟新时代发展脚步的进程中,高质量地推进幼儿品德教育方式完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论

  在时代的步伐快速前进,经济、文化的全球多元化,世界的大格局形成的大环境下,培养幼儿做一个讲礼貌,有品德的现代文明人,是时代所需,也是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幼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幼儿正确价值观,人格,品德的建立与发展,一起为幼儿的成长与进步而努力。

篇八: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家园共育

  助力幼儿品德建设

  作者:管诗琪

  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22期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体,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幼儿的一种教育模式。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笔者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合作,共同开展幼儿德育工作,助力幼儿的品德建设。

  教师应树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德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晨间入园环节,让幼儿知道遇到老师和小朋友要主動打招呼,还可以利用区域游戏时间,让幼儿知道在与同伴做游戏时要懂得合作游戏与分享玩具。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午餐、午休等环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

  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因此,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与幼儿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并尊重幼儿的想法。家长应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鼓励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进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教师应告知家长在家里尽量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此外,教师应让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及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小班的冉冉为例,在幼儿园时,冉冉吃饭的速度和桌面整洁度都不尽如人意,但他可以独立地端饭、吃饭、放碗。而在家里,冉冉则是另一种表现,不仅需要家长喂饭,其他事情也总是由家长包办。笔者与家长经过沟通得知,刚上小班时,冉冉想独立吃饭,而家长觉得冉冉独立吃饭的速度很慢,还会把衣服、桌子、地面等弄得很脏,自己还要再收拾一遍,这太麻烦了,所以,他们就没有让冉冉自己吃饭。久而久之,冉冉也习惯了在家里的时候事事依靠家长。对此,笔者向家长讲述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为幼儿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家庭教育氛围,引导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逐渐降低幼儿对自己的依赖性,着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以笔者班上的小杰为例,小杰是一个调皮的男生,他很喜欢恶作剧,经常出现与同伴争抢玩具、向同伴丢玩具等不良行为。在学期初,每天都有幼儿向笔者告状,如“老师,小杰又抢我的玩具。”“老师,小杰又向我丢玩具。”等。笔者每次都会耐心地跟小杰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无济于事。笔者也与其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而家长没有认识到小杰此类行为的严重性,只是跟笔者说:“我家孩子确实有点调皮,还请老师多费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杰愈发调皮,开始出现攻击性行为。于是,笔者又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家长逐渐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并向笔者寻求帮助。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以及对小杰的了解,告知了家长纠正小杰此类行为的方法,并建议其家庭成员通过协商的方式,统一教育理念,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改正小杰的不良行为。在实施家园共育两个星期后,小杰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小杰不再与同伴争抢玩具,有时还会谦让其他幼儿。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关键期,而家庭教育对幼儿品质、行为习惯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向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以便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以笔者班上的文文为例,文文家里有两个孩子,文文是众人眼中的“问题宝宝”,而文文的弟弟则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笔者与文文妈妈进行了沟通。文文妈妈告诉笔者,文文从小由祖辈照看,对于自己设定的教育计划祖辈既不认同,也不执行,而是无条件地满足文文的要求,对文文较为溺爱,导致文文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还会有攻击性行为。而弟弟则由自己照顾,并严格执行她设定的教育计划。对此,笔者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了交流,鼓励家庭成员统一教育理念。笔者还与家长一起解析了文文各类行为出现的原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笔者重点关注文文的日常表现,并根据文文的表现与家长进行跟进性的沟通与交流。渐渐地,文文的“问题行为”减少了。接着,笔者鼓励文文与其他幼儿进行良性互动,帮助文文更好地融入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培养文文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家园直通车”等方式,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及建议。针对幼儿的各类问题,教师应积极地寻找正确的方法,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教师还应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有助于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此外,家长要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学会关心、感激他人,并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的品德建设对幼儿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教育幼儿的“第一责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教育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开展德育时,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详细地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给予家长正确的教育指导。教师还应鼓励家长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幼儿,正确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耐心与幼儿沟通。此外,教师要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开展德育,以推进幼儿德育建设,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新区实验幼儿园)

推荐访问: 亲子合作融入幼儿品德教育的 品德 亲子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