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9篇

时间:2023-05-01 23:05:01 来源:思哲公文网

篇一: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OnStrategicInnovationintheEthnicCulturalIndustry

  DevelopmentinGuangxi

  作者:胡江华

  作者机构: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18出版物刊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96-100页

  年卷期: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民族文化产业

  品牌战略,社会网络

  摘要: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是文化产业规模仍旧较小。要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就需要积极地进行战略创新。结合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征,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战略,包括对差别化品牌战略、主体培育与社会网络的缔结战略、产业聚集和海外市场的渠道开拓战略等进行探讨,提出创建地区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主体培育和社会网络战略等对策。

篇二: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历史·文化论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以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为例——周艳(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00)摘要: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当前时代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目前社会大众对茶文化这一综合文化机制的应用价值不断全面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实现整个茶文化产业化经营建设的理想效果,就值得我们具体探究和全面深化。本文拟从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的发展与展现状况入手,结合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现状认知,从而探究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具体思路。关键词: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展望;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资源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看,该地区有很多特色文化资源,这些内容的客观存在不仅增加了人们对广西文化的神秘感,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时代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考虑的是如何从当前文化市场成熟发展的重要角度,来具体理解和认知茶文化体系的产业化发展状况,1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的发展与展现状况客观来看,广西地区作为我国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应用产地,这里不仅造就了浓厚的茶叶产业,同时在具体的饮茶过程中,也形成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机制,因此,当前我们在客观、全面、完善的传承茶文化机制时,必须从整个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出发,通过成熟探究适合应用与整个文化应用的具体机制,从而实现多元文化和现代文化综合融入背景下对茶文化机制的成熟应用。不仅如此,在目前泛北部湾———东南亚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广西地区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资源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进一步明显,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中所需要的构建的是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特别是通过将市场化元素和具体的文化内涵应用其中,从而为我们全面了解茶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形成深度而全面的理解。当然,就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体系的实际发展状况看,其有着自身相应的特殊性,整个文化体系中,除了相应的物质元素外,其中所呈现的生态理念和绿色人文心态,实际上都发展成为我们了解和认知茶文化机制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尤其是广西民族地区的文化机制中,充分融入和应用了民族文化和浓厚的地域文化,因此,其更能够被市场所具体接受,从而实现该文化资源的最佳应用效果和最大价值。客观来看,目前社会大众对健康养生、人文休闲等多种资源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因此,茶文化资源在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极具发展市场。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将必要的文化理念和机制内涵应用到整个产业发展之中,从而实现理想的文化资源应用。结合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看到成熟而完善的文化资源应用机制正是我们进行茶文化资源成熟应用的关键所在。所以,从整个文化产业化的经营视角来具体来理解该地区文化发展状况时,必须在对该产业状况进行成熟理解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丰富相关茶文化产业要素,从而实现该地区整个茶文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当然,在广西民族地区茶文化具体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其中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该文化资源和价值内涵的影响力相对薄弱,加上市场化因素和份额不够,从而使得该资源体系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

篇三: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旅游规划TourismPlanning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邹诗琦?申灿玉文化旅游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广西拥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但调查发现,广西在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探究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以期助力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言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及发展动力的不断增强,旅游这一产业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亮点和新的发展趋势。旅游具有独特性、多样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相较于其他产业,是十分有活力的产业。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需求的日益增加,文化旅游随之盛行。文化旅游具有多样性、民族性、艺术性以及体验性等特点,是一种以“异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对旅游地所表现、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进行感知与体验,并最终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汇的活动。一、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根据广西旅游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广西地区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0亿元,同比增长36.6%,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2019年,在大多省份旅游业增势放缓的背景下,广西实现旅游总收入

  10241.44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34.4%,同时成为继粤、苏、鲁、川、浙之后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第六个省份。可见旅游已成为广西一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地理环境优势广西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是为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首先,广西位于我国南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壤,交流往来频繁,可以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其次,广西位于东西部及中部的交织处,连接了华南与西南两大经济圈,也是我国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唯一的既沿边又沿海且经大河贯穿的省份。同时,广西作为我国南部地区与新成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结点,正不断提升并扩大经济交流往来的影响力;另外,广西与珠三角为邻,作为港企在内地投资的重要基点和中国台湾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投资中心,已成为现下该区域企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之一。(二)文化资源丰富广西拥有着壮、汉、侗、瑶、苗、回等12个世居民族,他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资源。据相关机构统计,广西全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共为52项,民俗类16项,传统技艺类5项,传统音乐类8项,传统舞蹈类7项,传统戏剧类7项,曲艺类2项,民间文学类5项,传统美术类1项,传统医药类1项;全区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一共为762项,其中,民俗类占比最大,总共有197项,其他的依次为传统技艺类173项,传统音乐类100项,传统舞蹈类77项,传统戏剧71项,民间文学类56项,传统美术类和传统医药类各2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0项,曲艺类18项(表1)。此外,广西还有诸多古建筑、遗址及史迹诸如灵渠、真武阁、莫土司衙署、碑碣、靖江王府及王陵、恭城古建筑群、百谷和高岭坡遗址、甑皮岩遗址、智城城址、白莲洞遗址、柳侯祠碑刻、摩崖题刻等。(三)政策扶持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全新模式,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到与全局发展相衔接的突出位置,开创发展新布局;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中心思想,开发文化旅游的高端核心项目以及文化旅游示范性项目,形成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将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课题题目:供需视角下广西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桂科协[2019]ZC-26)。作者简介:邹诗琦(1995—),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申灿玉(199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100TourismOverview

  TourismPlanning表1?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类别类别民俗类传统技艺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民间文学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医药类具体内容壮族三月三习俗、钟山二月二习俗、靖西壮族花灯习俗、凤山壮族补粮习俗、苗族拉鼓习俗、右江赛龙舟习俗、上思瑶族婚礼习俗、平乐妈祖信仰习俗、北流裴九娘庙会等织锦技艺、刺绣技艺、竹编技艺、芒编技艺、雕刻技艺、渲染技艺、抹茶制作技艺等旅游规划瑶族剪刀歌、长洲八音、蒙山山歌、凌云壮族欢隆、贺州客家民歌、田林定安调、蒙山山歌、金秀瑶族深牌歌等扁担舞、绣球舞、铜鼓舞、芦笙舞、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盘王神武、八仙舞、胡碟舞等壮剧、桂剧、丝弦戏、彩调、毛南剧、侗戏、苗戏、采茶剧、东兰乌洋神戏、德保壮族提线木偶戏等壮族末伦、壮族卜牙调、壮族八音坐唱、零零落、宜州渔鼓、兴宾区客家纸马戏、八步铺门茶姑调、客家竹板歌等布洛陀、壮族巫辞、文龙与肖妮、那坡彝族开路经、莫一大王、八角寨山水传说、藤县龙母传说、瑶族盘王传说等合浦上刀梯过火海、壮族踩风车、踩高跷、马戏、跳竹竿、抛绣球、高空舞狮、靖西壮族棋艺、融安赛龙舟、鹿寨江口梁家拳、壮族抢花炮、壮族斗竹马、壮族香火球等彩色拓印、壮族堆绣、羽毛画、刺绣、点米成画、瑶族凿花、毛南石刻、全州民间剪纸技艺等火疗、药浴、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瑶族针挑疗法等资料来源: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http://www.gxfybhw.cn推陈出新,优化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对传统文化产业模式进行架构重组,将文化、自然遗产资源并与农、林、水利、养老、医疗以及体育等相关产业进行结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另外,每年要召开一次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大会由自治区牵头,由各个设区市竞争申请举办,自治区将大力支撑扶持大会承办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化聚集度不高,发展速度慢广西的社会经济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经济的差距仍然比较大,社会经济对旅游业的综合支撑力明显不足。另外,广西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小规模企业居多,企业运转效益不高,且资源相对分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资源整合、产品互补的优势。同时在组织形式方面,基本上都还处于散落无序化状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性园区形成的规模效益不够显著,未能很好地带动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总的来说,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缓慢,市场化与聚集度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三、广西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二)旅游项目文化价值内涵表现不足从产业化的角度看,旅游这一行为发生的根本(一)促进民族地区文化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动因是旅游者为探寻文化之间的差异,离开原本环聚集境到异地环境,去感受与体验异文化。广西的文化整合全区人文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整合、产品互(下转第115页)旅游发展速度比较快,项目开发数量多,但没有深

  TourismOverview101入挖掘自身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进行差异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使市面上现有的各个主题项目,如康养主题、观光主题、研学主题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大多呈同质化景象,很容易被其他同类型的项目、产品取代,使众多旅游项目并未能给旅游者提供“异文化”体验。另外,大多数项目仅关注表面,而未注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表达,使项目形式痕迹严重、缺乏价值表现力。(三)品牌竞争力不足,综合效益不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品牌竞争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支撑。广西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在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树立了一批“桂字号”旅游品牌,但这些项目大多影响范围小、竞争力弱,既能表达文化意蕴又有创新意味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广西旅游品牌项目的推广、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管理、支撑与推动,使大多项目未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成本回报较低,综合效益不高。

  ArtWorld艺览天下“1+X”证书制度下研发职业资格种类、制定标准、积极培训等,能完成人才由专业向职业转化再向事业转型的终身成长培养路径。(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事第三产业的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抗压受挫的能力等。学生一入学,在部分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见习方式进入企业参观见习、调查实训,让学生直观理解企业概念,对企业岗位形成初步认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此外,学生应充分利用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进入企业开展实践实习,解决旅游企业季节性流量大导致工作人员不足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校企合作理事会应发挥作用,为学生举办各种大赛,如岗位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意大赛等,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挑战自我,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拓展其视野,为学生以后职业成长及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上接第101页)补效应,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建设,具体来说,分为两块内容:第一,着力发挥龙头标杆带动作用,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走向集群化;第二,致力各区域间的互通联动,形成“三地两带一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资源和地理区域的特点,促进不同区域的优化组合,把分散的文化资源按线路、集群等方式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效应。(二)促进资金筹集多元化,加大经济支撑力度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撑力度。其次,要推进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多元化渠道筹集格局形成,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增加投资吸引力,引入社会资本,更好地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最后,要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强化社会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使其能够有效带动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编制全区文化旅游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培育一批管理、开发、创新和服务等人才,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励机制。第一,要将专业人才培训纳入整个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计(五)推行进阶式成长实习模式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培养期间,可以通过见习、实训项目训练、周末假期间的兼职学习等实践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双选”形式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系统的3~6个月的轮岗式顶岗实习,对旅游企业形成基础认知,。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可以互相了解、互相评价,经双方认可后可在顶岗实习结束前签订人才聘用合同,为企业节约人力招聘成本,并保证学生专业化成长。四、结语在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成为推动教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推行人才进阶式成长模式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推动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划,同时,在高等教育院校建立示范培训基地,依托重点院校、社会机构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第二,要建设新型文化旅游智库及文化和旅游高端人才创新基地平台,促进文化创业研究机构发展。第三,要推进广东、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的区域性人才培训合作,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四)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品牌性民族文化项目广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产品,更不能算是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创新是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广西要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转换文化资源,形成产品输出。同时,要将品牌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推广营销方面;将文化内涵由“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旅游品牌传递出去,着力打造“广西有礼”“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一批“桂字号”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以增强自身品牌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广西文化旅游影响力。此外,要结合“数字广西”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秩序,用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高质量的旅游项目打响文化旅游品牌,逐步提高旅游者的品牌满意度及忠诚度。(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旅游管理系)TourismOverview115

篇四: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韦美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广西南宁quot摘要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个原住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社会的文化自主创造的文化开放兼容的文化。关键词地域文化“那文化”开放兼容中图分类号quot文献标识码amp文章编号’’’’quot’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域文化的含义二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性。有人对众多地域文化的定义作了以下概括自成体系的地域自具特色的文化具有自己的风采和品性并形成为整体的文化有大量的文化现象和遗存并具有独特本质特征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完整的有机体系的文化有相对的地域区分、一定的历史传承、鲜明的自身特征的文化。———这几种提法虽表述不同但共性是明显的可大致概括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自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化”。对照这种地域文化的基本含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文化特性十分明显首先从地域划分来看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次从民族历史发展上看远古时代广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他们是今天广西少数民族的祖先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大量的文化现象和考古发现来看广西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由此而生成的生态文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铜鼓、花山壁画、刘三姐的山歌闻名遐迩从完整的体系上看早期的广西少数民族先民就具有自主的文化形态他们的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艺术文化、神话文化、宗教文化、歌谣文化、医药文化等都是有机的整体从自身鲜明的特色和本质特征来看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是东南亚“那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quot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定位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年公布的广西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广西有个地级市quot个县市、区其中’个民族自治县quot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quot’个乡镇其中民族乡个。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仡佬、毛南、回、京、彝、水等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是现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广西的壮族人口为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quotquot-’.主要聚居在右江河谷地带即广西西部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少数分布在桂林市、钦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地区。广西侗族人口’/-万人占广西总人口-.主要聚居在桂北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广quot收稿日期’’/基金

  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01amp作者简介韦美日/女毛南族广西环江县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年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4-’第’卷第quot期quotamp’quotamp-.amp/0.123/amp4quot56.1478quot/amp’8/./.234quot564-’76-quot万方数据西有瑶族人口quot万左右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广西苗族人口quot万人左右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其余则散居于资源、西林、融安、南丹、都安环江、田林、来宾、那坡等县自治县境内。广西仫佬族人口amp’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占广西人口的ampquot主要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邻近的县。广西毛南族人口’amp万人占广西人口的amp。主要聚居于环江少数分布在南丹、河池、宜山、都安一带。广西回族人口amp万人主要分布于桂林市及临桂、阳朔以及柳州市、南宁市也有居住于灵川县、永福县、鹿寨县的。广西京族人口ampquot万人其祖先于明朝年间由越南山—带因捕鱼漂海而落居于广西北部湾的麻尾、巫头、山心等地。广西水族人口amp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环江、河池、宜州、融水、都安等县自治县、市。广西彝族人口amp’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万

  人的很少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邻近贵州、云南的边缘县份如隆林、百色、凌云等县。广西仡佬族人口amp万人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全国的仡佬族有quotamp万人广西的仡佬族是在明清时期从贵州迁移来的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及西林县。由以上广西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广西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杂居的基本格局各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融合节日庆典风俗习惯互相影响形成了奇特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广西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气候特点也有大的关系。广西西北接云南北接贵州东北靠湖南东南邻广东西南与越南接壤南临北部湾是我国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沿海南海、沿江西江、沿边越南的省区这种开放性的地理位置给民族之间的往来和外来文化的输入带来便利形成海纳各种不同文化的包容心态。广西是一个山地、丘陵多平原狭小的省区喀斯特广布是其地貌重要特色多奇峰异洞山水秀丽形成众多旅游胜地“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这种地貌特点使聚居的少数民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习惯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北部湾夏半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受大陆气团影响干湿季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全年都可生长气候条件

  相当优越。这种气候特点使广西少数民族的先民创造了独特的民族建筑———干栏式建筑以避潮湿瘴气、毒蛇猛兽。这种气候也使野生水稻的驯化和大量种植成为可能造就了“那文化”。广西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决定了它的地域文化不同于中原文化也不同于我国大西北的游牧民族的文化属于“那文化‘那’是壮语稻田之义”即稻作文化“在水稻种植和食用稻米的过程中形成了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以‘那’为本的生产生活模式造就了南方稻作文化与北方旱作文化和游牧文化相并列的生计模式和文明类型”。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凭借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勾画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的脉络。据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早在几十万年至一万多年前广西大地上就有古人类的广泛活动。今壮族聚居的右江河谷地带已发现多处六七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留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有不少文化遗物。五万至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桂中、桂南、桂西的广大地区已发现人类化石十三处文化遗址、遗物分布点一百多处。还有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打制石器如钦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这些旧石器反映了他们为了生存而同自然界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斗争。这些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大体是头部颧骨较大而且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呈铲形等属蒙古人种与现代壮族人的体质特征相似。这些发现

  说明广西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有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在此基础上创造的特色文化。发展到四五千年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领域更为广阔。广西境内东起浔江两岸西至那坡、大新南自北部湾北至灌阳、全州已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有数百处之多。据考古学家研究广西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相比有着承传的关系。数万年前至几千年前广西人类同现代壮族在体质上的相似特征有力地说明了他们是广西壮族等土著民族最第quot期韦美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万方数据古老的祖先。在生存进化的链条上广西少数民族的祖先改变生存的环境也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与旧石器时代也很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的是“百越民族”中的西瓯和骆越部落。他们耕种“骆田”铸造铜鼓及其他青铜器开拓广西。秦王朝虽派遣号称“五十万”的军卒、贾人、逋逃者到岭南与百越人杂居其实这些南来的中原人只居留于广西桂东北及桂东的一些地方广西的绝大部分地方还是西瓯、骆越人居住。汉朝统一岭南拆秦三郡地为九郡其中苍梧、郁林、合浦等郡在广西其行政设置较秦代缜密汉族人到广西的也增多了影响有所扩大。但中央王朝的势力和汉人的居住地都局限在桂东北及桂东交通比较便利的治所附近许多郡下的县仍为虚设西瓯、骆越和乌浒人仍是广西大地上的主要居

  民。尽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广西少数民族有独立、自足的倾向但同时广西的沿海南海、沿江西江、沿边越南的地理位置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打开了眼界使它具有开放宽容的民族性格这是中原的汉文化逐渐进入并扩大其影响范围的心理基础当然武力征伐和政治强权是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公元六世纪以后的唐、宋时期居住广西的壮族先民称为俚、僚、土人。同时瑶、苗等民族开始南迁广西。汉族统治者在经济文化上鼓励生产设立学校。这一时期大批王朝官吏、军卒、商旅、流民从中原各地南来广西而且开始深入到桂西的一些地方如宜州、邕州等地与这里的俚、僚、土等“蛮夷”杂居以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可见广西少数民族中的土著民族很早就与汉族打交道也逐渐学会接受汉族的文化和技术同时汉族也在与少数民族杂居的过程中接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交互作用的文化生态。明、清时期壮、瑶等少数民族依然是广西的主要居民和主要的劳动生产者特别是广阔的山区主要由他们去开发。明、清时代有大规模的屯田屯田的军士有了土地于是定居生活成为稳定的居民汉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渐居于支配的地位。不仅桂东地区在桂西也已普遍有汉族居住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山区汉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也居优势地位。近代以后桂东的壮族大部分已同化于汉族中在桂西的部分山区也有少数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汉族文化的支配地位在广西较为发达的狭小平原

  地区表现尤为显著而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形态的文化保存较为完好。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趋势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但必须建立在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强势文化对弱小文化的征服和压制。所以我国解放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着意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使其能遵循自身的规律得以健康发展以保持中华文化发展的生态平衡丰富具有悠久传统的东方文明的内涵。综上所述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有独特的体貌特征创造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属于民族文化自主发展的时期。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汉族文化逐渐进入并不断扩大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进入了与汉族文化融合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quot年以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护和自治区政府的努力下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及对地域文化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网公布的材料“至今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amp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quot’处quotamp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amp处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文物有三江程阳风雨桥、花山岩画、忻城莫土司衙署等amp处在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崇左斜塔、三江马胖鼓楼、富川迥澜风雨桥等ampquot处。目前广西馆藏文物中少数民族文物约一万余件其中一级品件、二级品件、三

  级品’余件套。此外有关部门还调查整理了壮族、瑶族使用铜鼓的习俗壮族地区的原始制陶术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组织开展岩洞葬、岩画、大石铲、铜鼓包括铜鼓铸造术的铸造试验等民族文物课题研究”’。最近为了推动我国与东盟quot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弘扬广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策划的涵盖广西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quot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的《广西世居民族历史文化丛书》即将推出这将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属于“那文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mp年万方数据地处“那文化圈”而“那文化圈”的范围“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偏东西至缅甸南部和印度西部的阿萨姆邦北至云南中部、贵州南部南至泰国南部、越南中部和和我国的海南省”。“那文化圈”的“那文化”具有同质性“那文化圈”就是稻作文化圈“那”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创造这种‘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带的侗台语族群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以‘那’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居住干栏、使用铜鼓等共同的文化特征”。作为“那文化”的一个分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首先是指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包括与当地的生存环境相关的干栏式建筑与稻作文化相关的双

  肩石斧等石器还有与稻作农业密切相关的铜鼓等。其次它涵盖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即精神文明成果包括与稻作农业有关的花山壁崖画凝结了西瓯、骆越部族原始文化的神话传说有稻作文化烙印的多神崇拜、山歌、壮医等。作为历史的存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不但沉淀在各种物化的形式中也潜存于无形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广西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种生活形态它在阐释一种生存哲学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共生共荣的生命哲学虽然简朴但是真挚能唤醒生命中的善良意愿。作为一种演进过程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由自在到自为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创造、开拓的喜悦篇章也有贫穷落后的痛苦和屈辱的哀鸣有平和安宁的田园生活式的诗情画意也有刀光剑影的激烈对抗完成的英雄史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一农业社会的文化“那文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以培植水稻为生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所聚居的地区大都适合种植水稻种植水稻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由这种生产方式演化出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和其他生活习俗。这些生活习俗可以从其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和非物质遗产中得到印证为接近稻田居住不受地面湿气和毒蛇猛兽的袭击形成了干栏式建筑。为适应田间劳动的需要服饰的颜色偏重深色宽松

  型。为适应水稻生长的需要节日是按农时安排的。水稻的丰收需要充足的雨水便产生了与此相关的多神崇拜。沿着水稻种植这一主线可以为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找到根本的依据所以称为“那文化”。农业社会文化是贴近自然的。广西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学会了敬畏自然。村边的大树被尊为神人们给它上香火乞求它保佑全村的安宁它受到村民的保护。稻田里的青蛙也是神祭祀它可以带来风调雨顺所以有了各地祭祀青蛙的传统节日。农业社会文化是个性化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quotquot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虽然在大杂居的环境中有趋同的倾向但是在历史传统和基本结构上其特点还是十分鲜明的。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三南”上南、中南、下南是毛南族的聚居地通行毛南语唱毛南语山歌过毛南族的传统节日遵守毛南人的风俗习惯但在其他乡镇也有杂居的毛南族他们除了接受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之外也保留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契约式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结构是相对松散的宗族社会有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不遵守者要受处罚要请出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提出惩罚意见再实施处罚。邻里的矛盾和纠纷大多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现在的村民委员会要真正取得村民的信任也得尊重村中有威信的长者的意见。农业社会的文化是自足型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自然发展

  出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大多可以自己生产少数才到集市中去购买。祖居乡村很少机会外出的村民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精神上是自足的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农闲的时候在一起谈古论今唱唱山歌农忙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忙完这一家又到那一家然后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说笑。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人性化的。广西少数民族的生产劳动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完全由劳动者自主决定在生产方面享有精神上的自由养成村民休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在破旧的干栏屋里吃着自产的粮食和蔬菜一边干家务一边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一边跟来串门的邻里说话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辛苦但是人性化的、自由的生活。二自主创造的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是南方稻作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他们运用民族的、群体的智慧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第期韦美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万方数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是独特的有地域色彩富有创造性。自主创造的文化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quot原创性广西少数民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那文化”具有原创性而原创总是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厚实土壤。原创的基本含义是它的生成性它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带有明显的环境烙印和民族心理特征。原创的另一特征是

  其生产性的特点它不但是一种生存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民族生存意识的源头和生存发展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形成民族文化的长江大河。原创的示范效应是很明显的原创文化的成型就是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是层层推进的。从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看广西少数民族的干栏建筑是适应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既利用了山区坡地的地形特点又避免了南方的湿气和毒蛇猛兽的侵害有别于居住在平原的汉族民居体现了少数民族适应居住环境的生存智慧。广西少数民族先民驯化了野生水稻不仅满足了生存需要而且不断发展了与水稻种植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与禁忌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创造的语言能准确恰当地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俗语、谚语、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形象生动有浓郁的山区生活韵味音韵和谐回味悠长因此世代相传影响深远。quot情境性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情境性而情境不但是环境的产物更是少数民族生命活动的表达方式。文化的情境性首先设定文化特定的产生和发展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不只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还有人文因素。情境中的人文因素包括广西少数民族的生存意识、生活态度、宗教信仰、人伦道德、情感趋向等因素的集合。谈论文化的情境性离不开独特的环境氛围更不能忽视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培育的人格特质不能离开群体利益和规则去追求个体的解放和自主

  作为环境的产物、作为群居动物离开具体的环境和社会人的自主性就是虚拟的不具有现实意义。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情境性主要体现在淳朴的民风上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商意识比较薄弱甚至有轻视、鄙视商人的传统耻于言利更不去争利以和为贵更愿意以物易物的形式互通有无。农忙时节有互相帮忙的传统习俗而不是以雇佣的方式获得劳动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外出工作和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商品经济的意识逐渐侵入少数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quot创生性创生意味着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挖掘发展自身的潜能在于善于吸收和利用现存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这种吸收和利用不仅仅是单纯的复制和仿造而是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力图创新以满足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与汉族文化的长期交流与融合中广西少数民族既有广泛的吸收同时也有自己的创.

篇五: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文化旅游的开发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等概念的阐释入手,对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最后围绕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广西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推进广西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将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对文化旅游的概念尚无定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因此,文化旅游是一种活动,不是一种产品。其关键在于文化,旅游只是载体。

  同样,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也没有一个较完整的界定。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把文化旅游产业理解为:它就是以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等为内容,以旅游为载体或依托的综合性产业,具有综合性、载体性、体验性、创意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特点的产业。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具体内容。

  文化旅游产品在广义上是指一种文化旅游吸引和文化旅游服务或文化体验过程,具有非物质性。旅游者文化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要素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含与主题、文化旅游设施的文化内含与风格、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等,其核心因素是文化旅游吸引和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产品在狭义上指一种融入“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商品),具有物质性。一般是某一个旅游目的地通过挖掘自身拥有的文化元素,用来策划或设计一款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比如旅游纪念品等。

  关于旅游文化的概念,笔者比较认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王德刚教授给出的定义,即“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王德刚.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4).。从本质来看,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一切旅游文化都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形成和体现出来的。

  2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2.1.1文旅资源丰富,“可供血充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内涵的。同样,没有旅游的文化也是很难有市场对接的。文化和旅游具有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和谐一体,互补促进。广西拥有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都市文化、红色文化、节庆文化、福寿文化、海洋文化等十几类文化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血液”保障,是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

  2.1.2旅游投入逐年加大,“投桃报李”作用凸显

  在旅游产业投入方面,广西旅游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广西旅游总投资资金约590亿元。2012年广西实现旅游总投资约630多亿元。广西计划在2013年到2017年间投资13406.55亿元,建设600项自治区重点旅游项目。

  近年来,广西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5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209.46亿元,全年旅游总收入1277.81亿元;2012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7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578.94亿元,旅游总收入1659.72亿元;2013年广西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4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961.32亿元,旅游总收入2057.14亿元。自2011年,旅游产业收入超千亿元之时,它早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1.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完善

  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旅游形象等内容。第一,政策环境。广西重视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特别是着重扶持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的旅游项目。第二,经济环境。广西经济的发展态势呈稳定增长态势。2013年,广西的生产总值(GDP)1437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三,基础设施环境。广西专门安排旅游发展资金2600多万元,用于扶持提升旅游景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第四,旅游形象。广西旅游有了较好的社会形象。广西编制了《广西旅游宣传推广总体规划》,在中央电视台和广西卫视等主流电视媒体播放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遍行天下,心仪广西”为主题的旅游形象宣传片;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海洋旅游年”系列推广活动、2013年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和2013年广西旅游商品展。

  2.1.4旅游项目繁多,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亮点

  广西文化旅游项目类别包括文化旅游精品开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等。广西已成功开发了《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是当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中较大的亮点,各种节庆活动此起彼伏,如,三月三歌节、凭祥边关风情及北海珍珠节、梧州国际宝石节、桂林恭城月柿节、桂林永福福寿节、崇左宁明花山文化旅游节等。这些节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2.2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西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广西旅游的产业功能在全国仅排在第25位,这说明广西旅游业的产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很好地发挥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利用广西优势,加大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最大的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功能是发展广西经济的需要。当前两者的融合仍然不够深、不够精,且还存在一些问题。

  2.2.1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尚处在“粗放低效”阶段

  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尚处在“粗放低效”阶段。“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即广西拥有丰富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却存在开发不到位,旅游服务落后的现象。目前,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也就是主要依赖于需求弹性较低的部门,而需求弹性高的部门,如购物、游览、娱乐等的优势和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说明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仍需完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缺乏市场吸引力等的问题。

  2.2.2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品位不高,种类单一,缺少文化内涵第一,广西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衍生产品都是出自一家之手,没有开发设计自身具有特色的产品,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导致文旅产品千篇一律。第二,旅游管理者都想要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树立一个优秀的品牌形象,但往往只是打着“文化牌”的幌子,获取更多的利益。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产品缺少人文内涵。比如,武鸣“三月三歌节”本意是打造成文化品牌,但是作为旅游者去现场体验到的却是另类的“美食节”,甚至在“美食节”上以东北内蒙古烤大串居多。这表明,当地政府对于文旅产品的塑造缺乏对“文化”本身深度的挖掘,形成了当地人自己“狂欢”的现象。

  2.2.3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管理体制较僵化

  广西的旅游投资在逐年增大,但投资的管理体制较僵化。首先,政府的投资在旅游产业中布局较宽,导致投资过于分散。其次,民营资本在文化旅游产业上的投融资较易变质,存在拿“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幌子来开发房地产的现象。最后,仅有的在文化旅游产业上的投资又多集中在现代商业文化旅游领域,比如,万达集团投资240亿元建设“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这是迄今广西投资最大的商业文化旅游项目。但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方面的投资还是相对较少,造成区域或业内领域的投融资不平衡。

  2.2.4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文化旅游项目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上马。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文旅专业管理、策划、设计类人才的缺乏有关。广西76所高等院校中,55%的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专业,可以说广西的旅游教育还是有一定的规模,但跟旅游产业的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专业毕业生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问题,造成了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除此之外,有些高校的旅游专业在读人才找不到专业实践的机会,而企业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又找不到专业策划人才。因此,这些问题制约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广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3.1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建设,打造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广西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的是下盘功夫,而不是门面的花哨。要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增长,必须打造建设好文化旅游市场,“没有市场,谈何产业”,它是基础的下盘功夫。首先,要多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广西以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对外吸引力的明显提升,有效地推动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也为第三产业消费需求的增长注入了活力。其次,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并非一个独立体,它融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消费环境中,其满意度也受制于设施服务、旅游商品等,具体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比如旅馆、农家乐、旅行社、餐馆等。旅游者对这些方面的需求弹性较高,因此,对其的建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产值的增长。最后,必须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戴着“文化牌”的帽子,做房地产开发,一味地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是必要的。

  3.2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塑造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其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文化与创意。它不是卖弄花俏,而是要有实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设计服务又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的文化理念或文化精神创造。比如苏州园林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小桥流水人家”,而是宣扬一种宁静、高雅的精神状态。它不只是有风光无限,更有精神内涵。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直接体现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一切文化旅游产品无不充斥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所带来的美好。广义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等精品中的文化创意层层彰显。狭义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南宁木朱槿花造型的国际会展中心、以瑶族传统服饰为元素的瑶族时装等都是源于设计服务的杰作。

  3.3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管理,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合理发展加强投融资管理是实现文化旅游投融资合理化、有效化的前提。第一,广西应专门

  设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集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二,通过制定财税、信贷、土地使用等系列优惠政策和法规,加强政策引导。目前,广西的文化旅游产业还比较弱,在旅游资本的配置中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不同类别的文化旅游产业实行差别税率或减征、免征、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以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建设。第三,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或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为目标的文化旅游产业公司或园区,以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第四,必须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的监管,对投资主体进行评估及优化选择。企业的经营能力对文化旅游后续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是否能够配合政府实现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愿意对目的地居民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否对目的地的文化资源利用得当,这些都决定了融资的效果。

  3.4加大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育,深入探索“产—政—学—研”模式依托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或示范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培养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高、精、尖的管理型、科研型和实践型专业人才。当下,广西可以利用全国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重点支持应用型高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进一步开设“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专业,可以尝试与大型文旅集团企业在广西区内联合培养文旅产业应用型高端人才。政府还要发挥中介的作用,做好企业与学校的牵线者,引导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与高校的研发策划两者合作发展,确保“产—政—学—研”模式的运行。此外,还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聘用高层次的具有人文素质的管理类、科技类人才;增加教育培训投资力度,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人文素质培训,同时加强储备干部策划设计、文化创意等科研能力。积极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资源进入市场创业就业。

  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建立在符合地区情况的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特色文化为内在核心,不能无计划而盲目地进行文化旅游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当地政府也应树立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的意识,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也要重视对文化旅游品牌的建构,扶持推动“龙头”文旅项目的开发,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比如,利用刘三姐文化和桂林山水旅游资源的融合而开发的山水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个较成功的文旅品牌案例,它的成功大大激活并带动了桂林的旅游产业乃至旅馆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文旅产业效应。因此,积极地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德刚.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4).

  [2]孙丽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广西年鉴》编辑(编写)组.广西年鉴﹒2011[M].南宁:广西年鉴社,2011.

  [4]黄翔.旅游节庆策划与营销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梁明珠.城市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篇六: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TheReportofWesternChina丨西部报告T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文丨何 颖 漆亚莉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性资源,通过资源转换或创意开发,形成具有市场价值并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同时,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州,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神奇的文化环境和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风情。依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不仅能发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生性动力优势,而且能够使民族文化从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转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通过创新和创意对区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进而形护与传承方式,它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民族文化,特别是活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很难靠其自身力量进行,而必须与民族社会的现实生活相联系。”①现实生活的需要有两个方面:利益需要和习俗养成的需要,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由于满足了民族群众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就有了保护和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许多民族地区,因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村民受益,老百姓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重新点燃,过去几乎失传的文化又重新传承起来。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大大提高政府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制定并实施许多利用和保护政策,这就优化了民族文化生态。2、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广西许多民族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畅,自然条件差,物质资源匮乏,尽管采用了多种“招商引资”措施来发展经济,但收效甚微。同时,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相关农业为辅,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单一模式。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将能够促进这些地区发展以乡村文化产业、民族村寨旅游、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族歌舞演艺等多种行业并存的产业结构。“民族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渗透性,其不断地延伸产业链,可以整合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文化生产和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②进而改善传统的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拓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渠道,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例如,广西的博白县芒编、三江县农民画、靖西县绣球织锦、合浦县珍珠饰品、融水县苗族服饰、恭城油茶、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成区域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开发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手段。广西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独特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蕴藏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也重点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必须用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和梳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站在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和自然赋予的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作用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治州,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神奇的文化环境和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风情。依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不仅能发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内生性动力优势,而且能够使民族文化从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转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1、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动态保护的一种途径与方式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性资源,通过资源转换或创意开发,形成具有市场价值并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同时,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产业化是民族文化从文化领域向经济领域的转化,产业化的保护与其他的保护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这是一种内生性的保????

  T西部报告丨TheReportofWesternChina凭祥、东兴红木工艺品等特色文化产品市场份额扩大,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和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相较于工业和农业,文化产业主要依赖的不是矿产资源,而是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无污染、低投入、可持续的突出特点。在城镇化中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不但可以扩大就业,提升收入,更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3、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是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精神动力与产业支撑相较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强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平衡。“它不仅是物质层面‘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文化价值凝炼的萃取过程和城市文化特色升华的推演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③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保护和弘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也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建城易,建产业难,产业的繁荣才是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支撑。征地、拆迁、盖楼,“小村合并成大村,大村合并成城镇”,这是最容易操作、也最容易出政绩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但简单的“造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和产业城镇化,缺少产业支撑,必将导致产业空心和人口聚集速度减缓,最终使城镇化后继乏力。文化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依托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升级和转型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材的文艺作品。电影《寻找刘三姐》(2009)选取广西壮族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凸显出少数民族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电影《天琴》(2012)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光影声色,始终将壮族文化的符号贯穿影片,深刻反映壮族社会的发展变化。广西民族志影展则是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创办的一个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民族类型影视展。通过影展平台,促进广西多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播。广西原创民族动漫也非常注重本地区民族文化特色的汲取,以民族文化内涵为灵魂,现代技术为手段,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打造本地区原创民族动漫品牌。自2013年起,广西原创民族动漫加速发展,《阿米萝之歌海奇缘》《灯花儿》这几部原创动漫都取材于广西流传的民间故事,融入了广西本地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元素,是广西优秀民族动漫开始得到发展的标志。《踮脚张望》系列漫画、《寻找太阳》等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动画系列片等都成为广西本土的原创动漫代表作品。2、民族文化艺术服务民族文化艺术服务是以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资源,开发的演艺服务,包括民族旅游演艺、民族绘画、传统民族艺术服务、民族展览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广西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源泉和素材,近几年,广西推出的以民族文化作为创作元素的代表性民族旅游演艺项目有《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坐妹》《梦·巴马》《锦宴》等。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创建的《印象·刘三姐》,是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品。它是集资源的惟一性,艺术民族性,产业增长性,效益综合性于一体的成功项目,直接推动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江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坐妹》融舞蹈、音乐、民族风情为一体,以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侗族建筑为背景,呈现侗族行歌坐夜、出嫁婚庆的民族风情,展示侗族服饰、芦笙踩堂、多耶舞以及侗族大歌、木叶歌、多耶灯等民族文化元素,让游客深情体味侗族文化的质朴率真、绚丽多彩和浪漫神秘,是侗乡旅游倾力打造旅游名片。由广西寿乡国际旅游集团投资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巴马》,演出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瑶族婚礼、铜鼓舞、补粮、天浴等巴马文化元素,通过真山、真水、真景演绎真实的巴马民俗风情,为游客呈现一台集民族风情、巴马风光、长寿文化为一体的文化盛宴。3、民族村寨休闲旅游文化是旅游最核心,最鲜活、最具吸引力的要素,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民族风情、地方特色和日常生活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民族村寨休闲游主要将本地群众原有生产生活场景在保护基础上向景区转化,以民族文化展示、体验作为消费内容,以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将人文景观观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开发的类型与形态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根据产业开发的主题内容,主要产业门类以及发展路径和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类型和形态。1、民族现代文化产品的制作及销售活动民族现代文化产品的制作及销售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文化产业形态,包括民族文化图书的制作与版权交易,民族影视、音像制品以及民族动漫、网络产品的制作和销售。通过民族现代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提升了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近些年,在图书出版方面,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了《壮族经典民间文化丛书》《广西侗学》《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广西隆林》等多部广西民族艺术、民族文学、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民族节庆主题图书。在民族影视方面,拍摄制作了一批具有浓郁广西民族特色题????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

  TheReportofWesternChina丨西部报告T光、民族风情展示、民俗生活体验等相结合的旅游活动。目前,广西的民族村寨旅游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第一,“就地展示型”民族村寨游。如龙胜的白面瑶寨、银水侗寨、金竹壮寨;资源的资江瑶寨、浪田瑶寨;融水的贝江苗寨、勾滩苗寨、长赖苗寨、三江侗族村寨、金秀瑶寨等。在“就地展示型”旅游模式中,生态博物馆是广西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截至2017年,广西已经建成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融水安太苗族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和金秀古陈瑶族生态博物馆等十座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第二,“异地模拟型”民族文化村的旅游项目。目前,广西开发的这一类型的旅游项目包括有桂林的刘三姐风情园、南宁的广西民族村、民族文物苑、南丹的白裤瑶民俗风情园、马山“欢雅娜”壮族三声部民歌三甲文化扶贫产业园、玉林云天民俗文化城等。4、民族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民族工艺,是广泛存在于民众生活之中,以手工制作为特点,能体现一定程度的传统民族文化、地方性知识、传统技艺的工艺品种和技艺。手工艺兼具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蕴含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广西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瑶族服饰”、“毛南族花竹帽纺织工艺”等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工艺品不仅承载民族文化,也参与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不仅为传统民族工艺的生产方式提供了创新路径,也成为了传统民族工艺在满足现代旅游市场、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和进入现代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身份认同”。④近年来,广西各地充分挖掘民族民间工艺资源,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技术,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以铜鼓、坭兴陶、壮锦、绣球、贝雕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受到了众多游客的欢迎,满足了游客在旅途中的购物需求。以开发民族服饰手工艺旅游产品为主的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公司、唐小梅民族服饰公司、靖西壮锦厂、宾阳壮锦厂、马山壮美坊等企业,搜集、整理广西民族服饰制作工艺,设计制作的、壮族、苗族、瑶族服饰以及绣花挂幅、绣花鞋、马尾绣香包等刺绣产品,成为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5、民族传统节庆会展各民族形式多样的传统节庆和地方性会展,包括岁时节庆、人生礼仪节气、宗教节庆、生产节庆、娱乐休闲节气以及各级政府的成立庆典。这些民族节庆活动是民族凝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区域商业贸易、经济活动的重要平台。广西民族文化节庆会展种类多样,节庆类如壮族的武鸣“三月三”歌节、蚂拐节、田阳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瑶族的达努节、龙胜红瑶晒衣节;中国(贺州)瑶族盘王节、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那坡白彝族跳弓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东兴京族哈节、隆林彝族火把节、三江“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和巴马甲篆民俗风情旅游节、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等。会展类如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广西)国际休闲度假养生与旅游产业博览会、广西百乡镇特色产品展示交易会。城镇化进程中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现状进入“十三五”,广西文化产业开始出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796.38亿元,从业人员12.7万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超过1.4万家,营业收入36.5亿元。文化产业产值稳步增长,广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三江农民画、靖西绣球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成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品牌。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广西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扩大广西经济增量,以各产业协同带动加快实现广西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总体上,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属于资源开发型。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对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水平不高、保护后使用不当等问题,致使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迅速流失、千姿百态的城市个性逐渐消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化发展缓慢,规模较小,散落发展,产业集聚度不高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市场空间广阔,但是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着资源分散与市场集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组织形式基本上还处于散落无序化状态,市场份额不大,企业小而散、发展资金短缺,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以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为例,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落后,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旅游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交通设施的落后,造成民族地区游客交通不便,数量偏少,使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已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无法更快捷地展示给旅游者,无法依托旅游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开发的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低,无法真正彰显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旅游发生的根本动因在于寻求文化的差异,即对原有文化环境的走出和超越以及对异质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

  T西部报告丨TheReportofWesternChina文化的追寻和体验。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基础,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因之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产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少之又少。主要表现在许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开发仍处于粗放型阶段,文化产品输出和增加值水平较低,文化创意产品类别不够丰富,附加值低,也缺乏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品。总体来说,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入、系统的开发性研究,从而未能对区域内的特色性、品牌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开发。3、广西民族文化企业力量薄弱,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缺乏整体营销规划,总体经济效益较差现阶段在广西出现了许多民族文化相关企业,但是目前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支撑、盈利能力较弱,难以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基地资源优势。以开发民族手工艺纪念品的手工艺企业为例,在广西,民族工艺品具有市场潜力并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由于缺乏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经营,不少极具文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却依然未能摆脱廉价叫卖的命运。而一些极具欣赏价值的产品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配套的包装,无法走出国内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广西的民族传统手工艺虽然有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阳朔福利“画扇”等文化品牌,但传统家庭式生产、个体分散式的发展模式,很难做大作强,特别是对文化品牌的管理依然缺乏专业的打造,还缺少有效的品牌管理,档次不高,价格低廉,难以体现其价值。城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调互动发展,是实现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依托新型城镇特有的文化空间,实现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作为物质空间载体,城镇能够提供现代经济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而作为文化空间载体,城镇同样能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的集聚和文化资本的效益。这种文化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者区划概念,而是涵盖了上述资源、市场、企业、人才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有环境。基于此,应鼓励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与区域特色文化联动发展,强化产业集聚。例如: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对具有浓厚文化特色、资源再生性好、具备良好市场前景、开发条件成熟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当地农民参与进行产业转化。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村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备、效益明显的民族文化产业专业村,形成集聚效应。(2)立足“地利”,挖掘城镇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实现就地城镇化广西许多地区属于生态涵养区,不适合发展传统工业,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推动就地城镇化,是这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理性和现实选择。⑥新型城镇摒弃或改变以制造业为核心动力甚至惟一动力的传统模式,促进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比如通过“一镇一品”等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推动农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持续发展动力。⑦再如,可依托城镇发展农村休闲旅游,适应都市人回归乡土生活的愿景。广西拥有数量庞大、丰富多彩的文化名村名镇、民族艺术之乡,近年来呈现整体开发、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批文化名镇名村通过合理有序的保护开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创新驱动战略:观念创新与内容创新驱动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开发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重点和亮点,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智力资本、高科技与产业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创新型产业。因此,创新驱动既是文化产业的内在机制、基本特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应着重以观念创新、内容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作为推动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以创新战略统领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措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实情制定切实有效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措施与路径,才能促进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1、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协调互动发展协调发展的内涵是指在把握各个系统之间及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关关系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力量、手段和方法,使各个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过程。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一个整体性、内在性的概念,减少各要素之间矛盾,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状态的过程。⑤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个体,两者在互动发展中虽然存在矛盾,但最终目的都是促进经济增长,共同发展。所以如何促进新型??0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

  TheReportofWesternChina丨西部报告T域文化产业发展。(1)观念创新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政策性动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引发新一轮观念的变革。就文化产业而言,要建设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意味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不可避免。受传统观念意识的影响,对于产业发展的定位,无论是从自治区政府层面还是从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层面,往往都是走先农业后工业,最后到服务业的老路子,造成地方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相对落后,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及主管领导,要改变对文化创作、传播、接受活动的“非生产性”看法,真正确立新型“文化经济”理念,采取各种减负、行政职能精简政策使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在扶持企业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尽快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真正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2)内容创新“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主要是指应当特别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中所包容的内涵及传达信息的不断更新并保持新颖的特征。”⑧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即内容的创新。内容创新的主要任务在于以创意对文化资源进行再生产、再创作,使之成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广西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资源不是产品,更不是产业,要实现资源的转化,还需要着力解决如何通过创意让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换的瓶颈问题,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以创意和创新对文化资源加以转换,对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和再创作,需要有开拓性、原创性和差异化的产业项目创意。但是目前在整体上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依然不足,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亟待加强。3、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科技以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我国文化发展正在从“分业发展”走向融合发展。从横向看,融合发展使文化市场供给更加多元,有利于增加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丰度,更好满足人民文化消费需求;从纵向看,有利于打牢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使产业之根更加深植。民族地区应充分考虑本地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与周边支持要素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1)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新的方向。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广泛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新技术,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力、增强文化感染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民族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可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步伐,第一,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既是区域文化资源保护的创新手段,也是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础,应重点开展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实施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工程,推动区域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第二,加强数字民族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在科学评价文化数据资源价值基础上,深度开发数字文创产品。第三,实现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尽快形成覆盖广泛、传输便捷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文化消费的数字化,使文化消费更加便利。第四,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挖掘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发展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演艺、网络广告、文化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2)产业融合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越界、渗透、提升、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实现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区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领域。第一,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产业融合是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旅游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巴马、东兰、凤山等地的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多数停留在观光层面,形式大同小异,缺乏真实性和特色。大多数景区旅游纪念品乏善可陈,与景区主题关联不大,设计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就在于能够挖掘各类旅游项目的人文内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与消费。旅游区通过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文旅融合、丰富多元的文化旅游项目类型,挖掘传统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更具新意的文化旅游景点产品,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第二,民族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民族地区农业历来是其基础性产业,有机稻米、珍珠玉米、火麻、核桃、香猪、三乌鸡等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养生品牌,而要进一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还需要深化民族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通过创意设计,不断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以特色农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与民俗风情相结合为支撑,开发旅游区丰富多彩、融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旅游区“农家乐”,开发农村民族文化区,有机展现农村的民俗民情,建设民族风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1T西部报告丨TheReportofWesternChina情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鼓励特色旅游餐饮和主题酒店发展,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4、品牌发展战略:打造“桂风壮韵”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无形资产,是关于文化、艺术、娱乐、休闲、新闻、出版、传播等行业的品牌。⑨打造“桂风壮韵”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强调依托广西各地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拥有一定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广西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将“桂风壮韵”打造成独特的、内涵丰富的、能完整表征广西文化身份并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文化品牌,有效提升广西特色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提升地区、民族的综合竞争力。(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国务院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重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⑩因此,政府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研究制订代表广西民族特色的“桂风壮韵”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建立相应的品牌战略组织实施系统和监控系统。(2)实施文化品牌的系统工程第一,核心系统——品牌核心价值定义与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与品牌定位是打造文化品牌的第一步。“桂风壮韵”文化品牌源自广西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的品牌灵魂必然来自广西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是深入和系统挖掘其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结果。因此,“本土文化”和“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桂风壮韵”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品牌定位有助于提高品牌传播的效率,凸显品牌的差异性,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桂风壮韵”文化品牌定位从产品的角度,其产品或服务属性具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其消费群体比较多元,但就地理细分群体而言,主要分广西区内和区外两大群体,区外的群体主要以旅游者为重点,对异文化的兴趣与体验,是他们消费“桂风壮韵”文化产品的主要动力。区内的群体主要以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对本土文化有一定认知,并渴求通过文化消费充实日常休闲生活的群体。从品牌竞争者的角度,它是广西首个由政府主导,并实施市场规范化运作的区域整体性文化品牌。与贵州的“多彩贵州”等相邻省份的文化品牌相比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形成差异化的品牌竞争策略,尽可能地避免和消除“同质化”产品竞争。第二,决策系统——“桂风壮韵”文化品牌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自治区级文化品牌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2新西部NEWWEST2019年7月上旬刊负责品牌授权管理、品牌认证管理、平台搭建、宣传推广等,保障该品牌模式的高效运营,对“桂风壮韵”文化品牌的认证单位进行品牌指导。制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桂风壮韵”文化品牌发展,建立打造“桂风壮韵”文化品牌的产学研合作联盟。第三,实施系统——123工程。1个计划:实施“广西桂风壮韵品牌形塑计划”,每年度选定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对企业文化产品的品牌识别、品牌符号、包装设计、品牌传播等品牌打造工作,并通过形象广告的宣传加强市场形象的辨识度,以期逐步打造广西“桂风壮韵”的优质品牌形象。2个体系:即品牌授权体系和品牌认证体系。品牌授权体系是品牌指导委员会制定一套科学、客观、具体、便于统一操作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将“桂风壮韵”品牌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企业,同时,品牌授权者给予被授权者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调。同时,品牌认证体系的引入,一方面缓解商标授权的数量限制与压力。另一方面,可将品牌的公信力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带动力。通过认证所形成的一系列标杆商家,可对全区文化市场起到规范、提升、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桂风壮韵”品牌的带动效应。3个标准:品牌认证准入与管理标准、品牌授权与管理标准、公益品牌申请与管理标准。“桂风壮韵”文化品牌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严格把关,保证高质量文化单位加入品牌体系。注释①②施惟达.文化与经济:民族文化与产业化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③范周.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6日.④王佳,何继想.现代语境中科技与传统民族工艺的融合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3-26.⑤周园丰.民族文化产业与就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4.⑥朱岚.新型城镇化应促进不同文化资源的共生共融[J].行政管理改革,2013(9):31-43.⑦祁述裕等.“文化资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观点摘要,行政管理改革,2013-09-10.⑧田川流.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内容创新[J].艺术百家,2013(3):29.⑨马哲明,肖艳.文化品牌研究文献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2.⑩熊铮铮,论传媒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J].新闻爱好者,2011-12-16.作者简介何 颖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篇七: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李智丽[摘要]基于广西优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发展文化旅游大有可为。促进广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对于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构建国家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特别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旅游产业、文化资源、旅游市场的角度,对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尝试进行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探讨广西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出路对策等。[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述(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所有具有文化标记的产品。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基础设施为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项综合性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自然力造就了风景的基本形貌,但如果仅仅只有自然条件,没有构建起恰当的文化符号,是无法支撑起有效的表述模式和驰而不息的吸引力的。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旅游消费的可观收益和多方效益,能够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动力,点燃民众传承文化的热情,是有效促进地区民族文化繁荣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一。从市场细分上来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拥有着近似的客源和消费对象,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共享客源市场,合力做大做强。从资源的异同来看,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存在较强的共通性。部分资源既属于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文化资源;部分旅游资源通过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独特文化创意,能够强力推动其形成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作者简介:李智丽,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馆员。基于客源市场和资源的通用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拥有良好的融合基础,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功能性上,文旅产品开发上均能够形成互补优势。通过强调文化差异性给予旅游者带来的体验享受,能够打造独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产业,扩大旅游消费,为旅游产业赋能;通过研究旅游者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偏好,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实际融入文化创意,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历史故事、人文景致、传统人物,吸引更多旅游拥趸;通过培养大众蓬勃的文化旅游审美需求,进而推动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产业在现代文明中找到生存的沃土。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级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适应新时代、提质增效、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二)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第一要素。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属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荟萃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性则是吸引外国游客和国内旅游者的重要原因。广西同时又是连片特困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和乡村地区发展一直是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41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21年第4期瓶颈,然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往往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绿水青山”很多都是待开发的“金山银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力争将广西打造成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通过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开展产业融合等措施推进旅游扶贫。由此可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展示和宣传多姿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把广西民族文化故事用优质的文创产品形式“讲出去”,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同时能够辐射带动大批的贫困群众脱贫,对推动广西旅游、文化、乡村、交通、“非遗”保护等各大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刺激作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两者如何良性融合对于广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青年论坛·实质上,敢当甲天下之美的广西山水远不止桂林一处,2014年6月,广西环江等地喀斯特地貌就与桂林一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还有连绵不断的十万大山、丹峰挺拔的金秀大瑶山、道教修炼圣地的桂平白石山、生物多样性的融水大苗山、媲美三峡的姆洛甲女神峡、桃花水母之家的地苏地下河等等广西的众多山水,姿态丰美,碧水青山各有千秋,却因文化内涵渲染不足,或者说在文化沉淀与赋予上未受到足够重视,个性美不够鲜明。(二)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以壮、瑶、苗、侗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广西拥有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有九大板块,多元一体,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与壮族相接或间杂,相互伴随、彼此影响,孕育出广西本土文化传统的民族性主体部分,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组成部分。迁徙至广西的瑶族、苗族,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深,瑶族就有“世界瑶族文化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的中心在广西”的说法,例如金秀大瑶山就是广西瑶族文化的中心。广西是京族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京族是少有的海洋少数民族兼跨国民族,京族滨海型文化在广西民族文化格局具有独特意义。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着民族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构着民族的深层心理,是少数民族存在的基本条件。广西的民族文化丰富,兼容并蓄呈现出层次感。广西的少数民族是无论怎样都要唱歌的民族,他们的歌与词中有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文学史、民族史,蕴含丰富的语言美、文学美;除了歌谣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族传说、神话故事、宗教巫术等都有挖掘推广的宝藏资源;左江沿岸崖画、岩画、洞穴壁画记录了数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其文化意义神秘而耐人追寻;侗族的木构建筑营造技术、苗族的染缬技艺、毛南族的花竹帽编制技艺等,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二、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资源状况及优势分析推动广西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发展,思考如何在全国文化旅游大格局中形成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气质,首先需要进行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扫描,盘点广西优秀自然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产品等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造就在国内旅游市场乃至国际旅游市场中更有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广西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广西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区之一,拥有喀斯特地貌、滨海、岛屿、湖泊、山脉、森林、湿地、温泉等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桂林的山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塔状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从中国主流文化下的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绝的诗词歌赋中,获得了“诗性”文化之美,使得桂林山水独具“神仙姿态”,个性鲜明,引人入胜。漓江则由“两江四湖”打造而构成了一个美的网络体系,立体而多样。加上“刘三姐”这一文化符号加持,让桂林山水给世人普遍留42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色。深挖民族文化的内涵,配合时代的呈现手段,将赋予其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利用价值,潜力不可限量。(三)广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广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是桂西百色红色旅游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发祥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起义中留下的大量革命文物遗址,已经在有序开发中,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覆盖桂林城区、兴安、全州、灌阳的广西桂北红色旅游区,一大批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以及抗日文化留存的遗迹、遗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海洋文化中有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兼具的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众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领导人曾莅临视察的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始发港周边还有客家文化和建筑的“活化石”即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土围城之一曲樟客家土围城。桂中则有着西祖岩摩崖石刻、高岩摩崖石刻、铜盆山摩崖石刻;广西境内保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遗迹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之一顶蛳山遗址等,不胜枚举。广西各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厚重且极具教育意义和旅游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大部分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尚未被开发,很多革命圣地、纪念物、历史遗迹还未被人民所认知。已呈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多样性不足,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多停留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题功能比较单一,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展现形式过于单一。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体验上、趣味性、隽永性上未得到深层次开发,难以吸引回头客。(四)广西的文化产品资源广西在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产品资源上,拥有“壮族三月三”等民族民俗节庆文化、干栏式村寨等居住民俗、“中国咖啡”恭城油茶等饮食文化民俗、三江农民画、靖西旧州绣球织锦、阳朔福利纸扇、临桂五通农民工艺画等民族艺术民俗、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珍珠的合浦南珠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商品等。近年来,广西在现代创意文化、演艺文化、影视文化、现代科技文化、游戏动漫文化上勇敢探索,在民族现代文化产品资源上,拥有优秀民族文化演艺项目,有全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三江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坐妹》,长寿文化瑶族歌舞盛宴“梦·巴马”,浓郁壮族文化符号电影《寻找刘三姐》《天琴》,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民族动漫《灯花儿》《寻找太阳》,打造了一批民族村寨、生态博物馆、风情园等。综上所述,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无疑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现实意义。三、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广西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利用虽然已迈出了脚步,但大部分的文化旅游开发发展比较缓慢,还停留在起步探索阶段。广西文化旅游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笔者观察分析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现实因素广西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产业集群,高端附加值产业化程度低。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广西在2015年国内31个省域旅游业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为19位,其中现实竞争力排名17,潜在竞争力排名24,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13。与国内旅游发展发达地区相比,广西旅游业本身的短板在于:广西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全区经济基础的薄弱致使旅游投融资渠道面比较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和业务结构不合理,缺少中心和重心,目前广西旅游业密集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据统计,桂东北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收入的80%以上;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自然旅游资源依赖性强,竞争力有待加强,以旅游龙头城市桂林市来看,旅游产品都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初级阶段,度假、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开发仍非常有限;旅游产业链短,缺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思路、大规划、大项目,食住行旅游消费为主,43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21年第4期游购娱消费偏低,贡献小;缺乏规划与管理人才,旅游人才培养引进难等问题。广西文化产业存在整体实力偏弱、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运作效益不高等问题,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二)观念因素产业融合的最大难点是打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壁垒。产业之间的产业边界、产品边界、企业边界的打破消融合并,是两者实现全面融合的大前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传统而独立的产业部门,发展有一定历史,规模不容小觑。对文旅产业自身发展认识不足,对发展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缺少深度认同,更一定程度上存在本位主义、老大主义等思想。或考虑本产业利益多,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长远利益上尚未达成举措上和行动上的共识,或以老大自居,总想着吞并另一方,在“你带动我”还是“我来带动你”的问题上博弈,而不是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文旅产业要融合,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障碍,树立整体观念,才能实现两个产业的共同繁荣。但现实中,全社会对发展和提升旅游产业缺少深度认同。(三)体制障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存在关联度强、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特点,怎么融合、在哪些方面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等等实践性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去解决。但当前广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均不够健全。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旅游产业关联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和部门,形成由来已久的资源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状况;文化事业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上,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各种问题。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和业务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中心和重心,也未能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心、地域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耦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力量分散,缺乏产业协调发展。这些本身存在的管理体制问题,势必影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顺利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给的政策高地,通过产业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才能为文旅产业走向融合发展铺平基石和道路。(四)人才障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44·青年论坛·人才作为基础。2009年,全国旅游就业总人数为7590万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35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272万人,同期广西旅游就业人数约120万人,直接就业人数33万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10年发展,广西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着缺少能够市场化生存的人才、懂文化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等问题。面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势,同时掌握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实践的关键。广西文旅人才过少这一瓶颈问题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四、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出路与对策文旅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文化与旅游之间天然形成的互动关系早已存在,世界各国以及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互动由来已久,并有深化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广西必须总结先进发达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实际,应该从加强政府保障、集聚高端要素、发展产业集群、挖掘地方特色等方面推进广西文旅融合发展。(一)建立政策支持和创新机制在文旅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注重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共识。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通过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知识产权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日本在旅游领域出台根本大法《旅游基本法》,明确市场主体与游客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只有文旅产业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并实现规范运作,是达成两者深度良性融合的前提。广西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需要一是构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协调机构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等壁垒,关键在于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博弈平衡;二是参考其他产业探索建立文旅融合政策机制,这个政策机制下的文化、旅游业都应获得彰显其核心诉求的动力,消融其构筑防护侵蚀壁垒,包括建立特色产业基金、制定以产业为引向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三是建立创新机制“无中生有”,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包括探索建立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等。(二)保护先行构建文旅融合特色产业体系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各个国家都是重要议题,无论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必须以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条件,才能构建完整的产业内涵体系,将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例如法国拥有结构完整严密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秉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在展馆建设上从未止步、突出多样化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形成博物馆中心聚集区、发展系列周边产品,推动其文博服务业繁荣发展。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层面上,应参考国外经验,以政府机构为主体进行管理和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免税政策、设立津贴奖励的办法,鼓励推动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历史建筑维修、与文化遗产有关的文化产品出版、增进公众对文化产品了解的宣传、开展文化遗产科研及保护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三)多业态创造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域、行业封闭,在两个产业中的多个业态与门类中形成交叉互动,多业态创造融合。全球有很多节庆产业与旅游产业成功融合的模式,如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等,广西目前也有“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横县茉莉花节等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旅游模式;手工艺业、影视产业、演艺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长盛不衰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这些方面,广西迫切需要进一步凸显政府的协调职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进入,“借船出海”,依托大型企业文化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目标路径方面,探索通过结构优化、整体联动、延伸产业链,增强多业态间“大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从文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等层面实现产业的系统性、结构性升级。(四)打造具有广西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品牌形象广西要激发消费市场潜力,提振文化旅游消费,需梳理出以文化或旅游资源特有优势,首先核心是改变以往贫困地区单纯输出资源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展示方式基础上,进行旅游方式和旅游活动的创新,融入体验性、趣味性的游览活动。依托优势提供例如红色旅游、民族演艺、本土化主题乐园、创意文化街区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在当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集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必须转变旅游门票经济观念,依托旅游业延展产业链和辐射面,加强旅游相关产品开发,特别是具有浓郁文化特色产品的开发,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让游客获得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增强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和魅力,突出文旅产品异质性、文化真实性、参与性,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三,改变单一的旅游方式、单一的旅游产品类型,必须加强文创产业的扶持,让文化创意为旅游产品赋能,例如法国巴黎的博物馆文化已开始运用相应的技术,一场置身其中的梵高全景画展一票难求,吸引了带动周边交通、旅馆业消费。我们也可以在展示方式上运进展示技术如仿真技术,使静态的文物、实物能动起来,为今天的建筑增添历史故事情节等。45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八: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与开发前景

  海力波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研究》

  【年(卷),期】2002(000)002【摘

  要】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广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共生与共赢"作为广西民族格局与历史发展的特点,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将这一特点作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理念和阐释目标,不仅对发展旅游业有利,还可树立广西的人文形象和文化地位.

  【总页数】5页(P73-77)

  【作

  者】海力波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相关文献】

  1.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简王华

  2.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实践为例[J],林菁

  3.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民族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武鸣县为例[J],韦春灵

  4.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以广西为例[J],陈月爱

  5.浅析德宏州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前景[J],方瑞龙

篇九: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杨

  光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9期

  杨

  光

  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受到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旅游为例,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说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在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前提下,大众对于旅游的体验和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地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大部分分布在广西省内,目前有人口一千多万。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作为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民族,壮族从语言、传统习俗、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广西的发展。纵观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壮族人民在广西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珍贵遗迹。

  二、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一)壮族独特的农耕文化

  壮族作为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农耕水平一直在多个少数民族中遥遥领先。例如,壮族中较为著名的蚂拐节,就是以农业耕作作为目的所进行的节日。

  (二)壮族独特的文学艺术

  对于壮族人民来说,在悠久的历史中,流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或者歌谣。在壮族文学中,其故事多数起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经过人们的传颂而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壮族独特的居住文化

  在对广西壮族民族旅游资源探索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就曾经走访了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壮族村落,其独立的院落、有条不紊的生活状态,都能够展现出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所拥有的基本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在民族旅游的资源内容中,各种带有一定地方性质各种重大节事的观赏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刘莉在2008分析了我国各个省之间民族游的成长状态与增进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不同地域民族游成长的水平存在的差距很大。2010年杜娟以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民族旅游市场形成的原因以及推动力,并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熊斯霞也对我国民族游市场成长的影响因子进行了阐发。作者认为要实现我国民族旅游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从政策环境到公民旅游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和完善入手。

  三、广西壮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一)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推荐访问: 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 广西 文化发展 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