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9篇

时间:2023-05-01 21:05:04 来源:思哲公文网

篇一: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对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以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游红色之旅、发红色短信、读红色经典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研究也日渐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着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

  对外传播

  近年来,随着以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游红色之旅、发红色短信、读红色经典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研究也日渐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着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

  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是我们在其对外传播前应有的冷思考。

  对于红色文化的科学定义,目前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意见纷呈。

  曾喜云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群众在党与人民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以及在取得功绩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

  赖宏、刘浩林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互联上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凝结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人格魅力。它与社会上有些人狭义的把红色文化局限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不同,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

  永不过时,充满朝气和人性光辉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红色文化传播是指红色文化传播者有意识地通过言语或姿势、表情、图像、文字等符号系统,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以帮助受播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文化传播形式。

  基于红色文化所弘扬的人文精神,它与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必然的,不局限于国内,不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人类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展现我国革命斗争历史,宣扬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也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七部分第五小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推广与交流。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语言,文化,历史,投资,宣传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原因,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总体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三、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红色文化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当红色文化传播的受播者为外国友人或西方民众时,其传播有其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来中国参加红色之旅的外国游客来访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们大多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事迹也是耳熟能详。游客多集中于亚非拉国家。最近几年,红色旅游在美国人和欧洲人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来访游客多是以政府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展开,游客也多以政府公务人员,记者为主,散客,或者通过报旅行团方式来访的较少。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否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外国受播者了解并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同时语言障碍也是阻碍红色文化传播的一大难题,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欠缺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

  扩大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主要对策如下:

  增强红色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一个人民拥戴爱护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吸引世界目光的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应变能力,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追根溯源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共产党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社会形式,继续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与方式。在深入挖掘传统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针对多样化的世界民族文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手段与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如境外的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有针对性地宣传。打造一批外国观众能理解,欣赏的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如文学作品,歌曲,舞蹈,影视等,使一些经典人物造型,事迹家喻户晓。通过举办有关红色文化的国际性论坛,研讨会,或旅游文化交流节等形式,主动与国外媒体沟通,邀请来访,加强合作,共同搞好红色文化的开发,提升红色文化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移动络的特点,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国际化,电子化。电子络技术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积极跟上科技发展潮流,丰富红色文化传播表现形式,建设好红色站的英文以及其它语言版本。开发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游戏,软件等,寓教于乐,增强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广度与效率。开展红色文化旅游,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以及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唱红歌等形式,以更直接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理想教育。

  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是提红色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和吸引力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红色文化基地加强基地场馆建设,创新陈列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走进红色基地,了解红色文化;同时,红色文化基地需要培养壮大一批精通外语,眼界开阔,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XX.

  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N].南昌航空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彭宗健,陈远跃.对提升当前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0(8).

  祝乃荣.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J].科技资讯,20XX(10).

  褚凰羽,洪芳.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兰台世界,20XX(2).

  陈希洁.跨文化交际中红色色彩的文化涵义对比解读[N].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XX-11.

篇二: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篇三: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旅游国外研究现状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仅在国内,红色旅游在国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国外,红色旅游主要集中在一些曾经与中国有过历史渊源的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等。这些国家都曾经与中国有过共同的革命历史,因此在红色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例如,朝鲜的平壤市就是一个充满红色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游客可以参观金日成广场、革命烈士陵园等地,了解朝鲜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越南的胡志明市也是一个充满红色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游客可以参观胡志明故居、越南革命博物馆等地,了解越南的革命历史和文化。

  除了这些国家,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关注红色旅游。例如,美国的纽约市就有一个“红色旅游路线”,游客可以参观共产主义者联盟总部、列宁俱乐部等地,了解美国的左翼运动和社会主义历史。英国的伦敦市也有一个“红色旅游路线”,游客可以参观马克思墓地、列宁图书馆等地,了解英国的社会主义历史和文化。

  红色旅游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二是红色旅游对于旅游业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在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红色旅游的市场规模、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在红色旅游对于旅游业和文化交

  流的影响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红色旅游对于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对于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等方面。

  红色旅游在国外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在国外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篇四: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红色文化教育备受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本文将对红色文化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近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其中前两个方向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1.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与革命历史相关的遗迹和红色文化符号已逐渐消失。因此,如何保护和继承红色文化遗产成为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要研究议题。除了以中国共产党所在地、红军打游击的战斗地区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外,还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遗产。

  例如,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近年来,该地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钟山煤矿、离石地道、瓦窑堡等是延安市一些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景点。其他地区也有像隆回等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红色文化教育的核心。传承是指把红色革命历史和思想精髓传递给下一代,创新则是指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个性化和互动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学界关注的研究重点是红色文化的思想、历史和经验。如何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如何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方式,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例如,延安革命纪念馆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红色地标数字化展陈”项目,将革命历史和数字化展陈相结合,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呈现延安的历史和文化。

  3.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以实践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育,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研究案例也非常丰富。例如,新时代青年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集体学习等活动都是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范例。

  二、国外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虽然红色文化教育源于中国,但是红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1.国际红色文化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等中国革命领袖的研究,对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以及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西方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的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2.中外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

  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与外国政府、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

  以中俄为例,中国和俄罗斯建设了许多黑龙江—外贝尔的一些重要黑龙江—外贝尔还有其他的一些合作项目,如在中俄两国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除了中俄之间的合作外,中国与其他国家也进行了许多红色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关于红色文化育的合作项目。

  三、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有益于保持人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记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国家认同感、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够指

  导人们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里,红色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创新发展,也是当前任重道远的任务。

  结语

  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价值。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且重要的学科和教育理论,并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就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而言,还需要继续发挥学者们的作用,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让红色文化成为一座温暖而持久的文化灯塔。

篇五: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文化研究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20-07红色文化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詹丽雯1蔡婕2赣州341000;江西(1.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2.九江学院科研处,摘要院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内涵的分析,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的革命之路,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史和民族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的政治素质及民族凝聚力,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文献综述关键词院红色文化;中图分类号:R197.1;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0-0178-02前言一、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的年代,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弱民贫,落后挨打,人民长期生活在饥饿与战争之中。为了改变中国人民及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平等而努力。奋斗,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以及各种外来文追名逐利、奢靡化的冲击、价值观的影响,享乐主义、贪图享受、急需我们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之风盛行。精神文明的退化,他们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不忘初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精心的精神支柱。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抢险精神、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体现。因此深入探寻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精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社会神的传播与传承,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现实需要。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学者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多,新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内学者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性文化,国内学者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多。(2017)学者黄跃红认为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斗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产物。他认为红色文革化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的红色文化形态如:历史博物纪念馆、革命遗迹遗址等。而精神方面命烈士纪念碑、的红色文化则是无形的,是经过漫长的革命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政治道德等,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①作者简介:詹丽雯(1999-),女,江西九江人,在读本科生,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媒介经营、媒体传播、广播电视;蔡婕(1984-),女,江西九江人,研究生,九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教育学。理、工程管理、(2016)学者张文、王艳飞认为,红色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形态。红色文体现其培育民族精神、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引领社会主义风②尚等价值。(2016)学者王进认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创新传播方式及内容,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传播需要端正态度,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文化研究,,他将更多的人吸是红色文化信息传播者,又是红色文化传承人。实现引到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⑧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学者骆郁廷、陈娜(2017)认为,“微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手段及平台,开辟了传播红色文化新的空间。它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流动与传承,更是为红色文化提供了重建与创新的机遇。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变更,学者黄土(2017)认为,新媒从大众传媒发展到个人传媒,从体成为网络信息化传播的高地,信息单一到信息多元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的模式和价值。⑩(三)国内学者关于江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关于江西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的结合来进行分析研究。比如学者张晶(2017)认为,红色精神是我国共产党及革命而江西的红色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江西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比如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精神体现了江西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江西拥有多个革命历史遗迹与纪念馆,为青少年和苏区精神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及群众提供爱国教育示范基地,(2015)学者谢梦瑶认为,江西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并从资源、资色资源,充当江西文化产业的“领头羊”资源价值、源效用、发展及传承五方面对江西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2014)认为,学者袁玖根,廖萍江西是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等革命圣地,并通过数字影像形式将革命胜地展现在人们生活中,将非常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有部分学者将江西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产业来发扬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2017)学者朱新莲认为,江西红色旅游文化在海内外的影成为江西亮相世界的一张响力逐渐增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有力的名片,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网络特性,将红色旅游文化通过互动和服务的方式传播。重视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提高网络的吸引力和扩大传播范围。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推动江西红色旅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况下,带动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仅是文化发展传播的改变,也是经济的改变,是社会的改变。红色文化红色文化领域中,人们更多的是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的历史意义及区域环境中红色文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但是对于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结合、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研究较少,国外基本无学者涉及此研究。“新媒体视域下江★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厅艺术规划项目项目编号:西红色文化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YG2018166。注释:①黄跃红.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J].人们论坛,2017(16):136-137.②张文,王艳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人们论坛,2016(23):126-127.③王进.浅谈新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J].美与时代,2016(04):61-62.④邱小云,周艳红.弘扬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95-98.⑤马静.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红色文化科学发展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10):199-202.⑥谢凯.促进红色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学刊,2015(06):188-190⑦张理甫.媒介生态视域下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J].中学政治教学参

篇六: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2023年最新的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方红色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成为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但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地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通过高校

  红色文化

  现状,探讨高校红色文化渗透途径,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红色文化

  现状

  (一)、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

  认同的影响

  价值多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年轻人,特别是00后的大学生,易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传统与新式、封闭与开放、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冲突,造成了价值的分散;此外,大学生受年龄、社会经验、行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具备对多元价值观的判断力和权衡能力,致使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钻空子,一些学生以为艰苦奋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以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为主体的红色文化

  早就落伍了,他们所接受的主流是日韩风,即适时地享受物质生活,忘掉阅读,沉溺于庸俗、媚俗、低俗的文化,致使许多精华文化被严重边缘化,难以被认同。

  (二)、当代大学生

  红色文化

  内化的社会现实问题

  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大学并非处于

  真空

  状态,它与社会紧密相连,因而,当代大学生在接受

  红色文化

  时,会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比如:腐败问题、治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让

  红色文化

  难以渗透到校园中。同时,红色文化

  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优秀资源,但

  红色文化

  的教学费用也相对较高,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纪念地、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可让学生对

  红色文化

  有更深的了解,但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包含交通、组织、游览等,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省份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收费制度,这加大了

  红色文化

  的投入,从而限制了

  红色文化

  的教育,也就制约了

  红色文化

  的有效实施。

  (三)、红色文化

  教育的传播方式单一

  红色文化

  作为一种特殊的先进文化形态,其传承价值极高,随着

  红色文化

  这一热点问题,高校校园内的红色文化

  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而其传播形式却不尽人意。首先,大学在

  红色文化

  的传播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也没有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去贴近生活、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要求,从而无法掌握文化传播的规律,也就不能真正地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此外,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只重利益,所以,虽然

  红色文化

  已经被应用到了

  两课

  中,但他们对

  红色文化

  的研究,却停留在表象和感性的层面,一眼就能看出来,很难在短期内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说理解和应用了。第三,网络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红色文化

  的传承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比如广播、网络、电视等,特别是网络,可以为

  红色文化

  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方便。然而,我国高校的网络资源总量与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任重道远。

  二、高校红色文化渗透途径探讨

  (一)、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核心,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地取材,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例如,李达故居、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公园等,来告诉学生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英雄烈士们真实的过去及伟大功绩。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故事、红色英雄的发掘与研究,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要坚持

  红色文化

  走进学校,把

  红色文化

  融入到

  思想政治

  课程中,并在

  红色

  课程中进行

  红色教育。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组织红色教育研讨,使学校洋溢着红色文化的气息。

  (二)、以

  红色

  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地位,其

  隐性

  文化会无意识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在校园内开展红色教育、学生红色协会、诗歌朗诵、红歌比赛,并参观学校历史博物馆。在国庆等重要节日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利用学校宣传板、文化墙等宣传文化立场,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板、学校广播红色知识栏,学校设立纪念雕塑、红色宣传口号等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充分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红色精神文化不是红色和精神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变通、重组、整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

  五四

  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一、红色精神文化的概述及其对红安县居民生活的影响。

  提起红色精神文化,首先不得不详细阐述红色中国人民对于红色的特殊情结,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在传统中国,人们赋予了红色以权威、勇气、喜庆吉祥、美丽等意境。到了近代,特别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青年运动的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红色在中国逐渐演变为革命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关于红色精神文化,我们不得不慎重的下个定义,更好的反应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时代主题。

  红色精神文化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吸收、整合、优化古今中外文化,凝练形成的具有中国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的思想、理念和人物及由此衍生的一切活动。

  红色精神文化

  富含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这种价值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其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精神生态的广泛影响。以红安县为例子,红色文化的影响深入红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1.从政治上来说,红安红色文化形成了以红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他起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

  载体。

  2.从经济上来说,它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红安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3.从文化上来说,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和历史教育功能。红色文化的存在正是为了时时警醒红安人民,一粥一饭,当思处来之不易,要时刻身怀感恩之心和忧患意识,把握过去,对比现在,展望未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人民群众也是当之无愧的红色文化的传承主体。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原因,红色文化正面临着愈加严重的信仰危机和传承危机。因此,党和政府应该承担起重拾红色精神文化信仰和传承的历史责任,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突出红色精神文化群众性,把群众作为红色文化活动的主体,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变

  小众化

  为

  大众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从而为

  红色文化

  的传承创造条件。

  三、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方式及其结果

  红安的红色精神文化是基于红安县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的,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市辖县,原名黄安县,是董必武、李先念以及223名将军故居所在地,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故被称为

  将军县

  。所以其地位之重要就决定了其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然,其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红色文化。

  1.传承方式

  相较于现代社会的文化,红安文化可以算作一种传统,既然是传统,那么它的传承方式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也正是由于时代的交错,使得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一种棘手的问题,现在以红色文化的传承为例来进行分析。

  红安作为我国第一

  将军县,建立革命纪念馆等当属重要的当

  代传承方式。红安文物胜迹遍布全县,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3处,如天台山、香山湖、对天河、吴氏祠、老君山,董必武旧居,李先念

  旧居,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军洞等110多处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次,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红色资源保护,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如开辟了专门的旅游线路,加强其红色资源的集中性开发,培训专门讲述红安历史的讲说员。再次,通过网络、报纸、书刊等加强对红安红色资源的宣传,从而使人们加深其印象,将红色精神文化广泛传播开来。

  显然这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官方传承,而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民间的传承就更显重要了。而红色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其民间的传承多以民间红色故事、红色童谣、红色故居等方式来传播的。这种方式使得我们深入红色资源的创造者的良心,让我们更容易产生一种共鸣。

  2.由红色精神文化引发的结果

  官方的宣传由于特有的力量,使得红色的资源得以由民间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对看见它的人们产生了宣传所达到的结果,但是这种传承终究是略带强制性的,尽管它是标榜对红色精神文化的保护。而我们民众所接受的也仅仅只是红色革命的辉煌,无法真正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民间的传承就相对更重要点,这一传承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能够使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不至于把红色资源纯粹的当作一种旅游资源来对待,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四、红色精神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为了客观、全面的获得

  将军县

  红安群众对于红色资源认识的现状,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个体访谈、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走访和询问当地居民,对于该地红色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当地群众目前受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访谈,并经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基础设施现状;最后对调研结果予以整理。对红安将军县的红色文化的传承

  和认识问题总结如下:

  1.学历普遍偏低,保护意识较弱

  首先,据调查,红安县居民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乃至更低水平,大学学历仅占到30%,较少大学以上学历居民,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高,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欠缺,进而影响政府红色文化宣传效果。

  2.红色文化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基于历史社会原因,当地居民半数以上政治面貌为群众,共青团员人数占到

  22.22%,党员为17.78%。党员对于红色文化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定位,但当地党员年龄层偏大,较难理解不断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大部分居民学历较低,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接受了知识文化教育的群众年龄层偏低,生活阅历有限,导致红色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不足,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出现了

  高不成低不就

  的现象。

  3.经济引擎作用乏力

  在传统的几大苏区,其策源地基本已完成市的建制。如井冈山在2023年设市,湘鄂边苏区的洪湖在1988年设市,甚至延安在1972年,即已成为地级市。

  其次,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的红安,长期以来,因为行政区划的设置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处于被动局面。就行政隶属关系,红安隶属于黄冈市,但其经济却与武汉联系更为紧密。这种状况,形成了红安两头落空的尴尬局面。

  作为黄冈的一个县城,在黄冈市的十一个县区中,更多资源,倾斜到黄州和已经改市的麻城。在黄冈与省及国家的合作与投资中,项目很少落到红安。黄冈的两座发电厂,一座在黄州唐家渡,一座在麻城。特别是麻城火力发电厂,总投资近50亿,其中中国电力出资比例达93%。基本上等于是中央援建,仅税收每年预计可达2亿多,几乎等于红安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红安比之延安,因为行政地位的设置区别,导致了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巨大差异。

  行政建制过低,与武汉都市圈及东部沿海的疏离,使红安未来面

  临困局,需开辟第三条发展道路。

  六、开展革命老区群众红色教育的若干建议

  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华文化是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红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奇葩。红色文化是千千万万人的智慧结晶和鲜血一同凝固而成,因此传承也必须有适当方法作为保证。

  1.接地气,形成红色文化地域特色

  革命老区本身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一笔精神财富,应该加以提炼吸收,完善自身的素质,夯实基础,避免出现红色无形资源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导致不利于红色资源保护的现象出现,甚至形成浮于表面形式的没有扎实基础的文化。打造

  接地气

  的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当地居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避

  免形式化教育,加上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2.多样化,教育内容因地制宜

  加强教育,是落脚于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的现实状况,革命老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年纪比较大的居民在沟通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学历分级教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在教育内容部分,可以由政府牵头,开展一些和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穿插一些结合红色文化自主创业的内容或老将军们的奋斗史等等,从而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

  3.见缝插针,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红色旅游热潮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常有

  凑热闹,跟风

  的现象,当下红色文化教育不够完善,没有把优秀的红色精神融入生活。对于居民来说,就近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更何谈外来的观光者对于红色精神的真实接纳程度。通过利用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各异的红色宣传文化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益处,形成长久的红色文化氛围,培育居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深化红色精神的感召力与感染力。

  4.多部门参与,整合资源创造最适宜合作模式

  红色文化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因此要借鉴

  走出来,

  引进去

  的策略。由当地政府组织多方面筹措资金入股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实现利益共享。经过红色教育,当地群众红色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可以尝试培养居民自发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节约人力成本,综合利用多部门资源,达成

  通力合作,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红色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在社会道德系统沦陷、社会精英人才大量流失和仍然不乏

  从洋媚外

  的精神的今天,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越加重要。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验证历史和再现我国历史发展的艰辛,有益于现代人明史实,之兴替,忧国难,谋发展;在红色精神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文明传承之价值,过程中可以教化国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青少年崇高的爱国情怀,坚定社会精英对祖国的信心;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还有利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经济经济助推之功效。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多重价值的体现和多种功效同时的发挥,有益于社会,亦有益于国民本身。因此,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十分必要。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思想不成熟,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对其成长和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状况不佳,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教师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使红色文化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述

  1.学校不重视红色文化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上学不仅要获取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发展的灵魂。因此,学校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上。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尽管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理念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认为成绩好才是硬道理,而忽略了品德水平的提高。

  2.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类似《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具有红色文化的课文。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学生很难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革命情怀,便会借助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促使课文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娱乐性相对更强,学生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游戏来看待,更加重视在其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无法深刻感受革命英雄人物在奋斗路上所付出的艰辛,无法感受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合理地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感知革命先烈的宝贵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3.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家长给予孩子更大的期望。在課余时间,会为孩子安排课外辅导班和特长班,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更缺乏对孩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在家长的感染下,孩子也会更加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家庭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导时,可以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带孩子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革命电影等。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增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了良好榜样,促使孩子能够在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的策略分析

  1.学校层面

  首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可以张贴家乡历史遗迹、本土风光、特色文化的相关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也可以张贴

  四史

  学习教育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张贴伟人、名人的图片与事迹,介绍历史上重要的大事件等,真正做到

  让每面墙壁皆红色,每处景观都育人。其次,营造红色文化舆论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基地,积极营造红色文化舆论氛围。广播站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红色歌曲、朗诵红色诗词、讲述红色故事等。学校要定期更换黑板报、宣传橱窗,为学生分享红色经典。另外,还可以利用国旗下演讲进行红色教育宣传,倡导各个班级在课前齐唱红色歌曲等,使红色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教师层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如《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影片。这些影片都是学生喜爱的,观看影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畅谈观后感,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也是一次情感的洗礼,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小学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3.家长层面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向孩子灌输红色文化经典。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点滴渗透。为孩子购买红色经典书籍,与孩子一起诵读红色故事,给孩子讲解红色故事,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接受精神洗礼,领略红色魅力。

  红色文化精神鼓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不可丢弃这些宝贵的精神。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价值体系正处于塑造阶段,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爱国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篇七: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色文化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围绕红色文化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成为学术热点。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以革命战争、革命历史、红色经典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时代感和革命精神,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

  1.研究领域的扩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加快,红色文化研究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除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外,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

  2.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红色文化研究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历史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文化艺术研究等多种方法。学者们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调研,探究红色文化的本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受到重视和肯定,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文艺创作、教育和宣传等领域,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红色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强化中华民族自信心

  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中华民族自信心、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2.推广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

  3.丰富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创新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时代感,在丰富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贡献。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更可以凝聚爱国主义精神,为推进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和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八: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旨在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此引领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本文将从红色文化教育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与挑战及对策和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色文化教育的概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到现在,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形成的具有鲜明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独特文化现象。红色文化教育,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引领他们走向健康、阳光、向上的人生道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以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为标志,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国内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等问题,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实践研究方面,探讨了红色

  文化教育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和学校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基于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和实践,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应用成果。

  (二)国际研究现状

  与国内相比,国际上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例如,日本学者中村俊一等人就曾对中国的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强调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行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美国的Schell等人则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建立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此外,一些中文和英文学术期刊也陆续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不少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人士也关注和参与了中国的红色文化教育。

  三、问题与挑战及对策

  (一)问题与挑战

  1.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化欠缺。目前,一些学校和地区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主题不够鲜明,有些教育行为成为形式主义。还有一些学校未能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其真正成为品质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2.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不足,教师缺乏

  教育教学和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素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混乱现象。一些地区、学校和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不了解红色文化的含义和目的。此外,一些商贩和不法分子也经常利用红色文化教育之名,推销虚假的红色文化产品,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正常发展。

  (二)对策

  1.牢固树立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意识。制定具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日、故事会、趣味运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拉近红色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2.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成长,提高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和影响力。

  3.加强监管、强化宣传。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加强政府监管机制,建立红色文化教育服务平台,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专业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和服务支持。同时,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教育知识,打击非法营销红色文化教育产品的行为。

  四、展望

  红色文化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家认同感和集体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应该在加强红色

  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注重教育方式多元化,加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创新与现代化。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贯彻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用红色文化渗透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成为具有民族感情和国家使命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篇九: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互联网+”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摘

  要:“互联网+”根本在于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虽然国内的学者对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研究的还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平台都提出意见和建议,着眼于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问题、传播媒介的选择、红色文化的产业发展等方面,缺少一种对红色文化传播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因此本文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并选择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模式,整合红色文化传播的各种资源,进而研究红色文化传播问题,最终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新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学生更是接受新媒体和互联网,使用新媒体和改变互联网的主力军和先锋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改革传统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渠道,顺应新媒体的思维方式和平等关系,红色文化的传播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一、“互联网+”视角和红色文化研究述评

  国外没有红色文化这一概念,红色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红色文化诞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然后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拥有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赣南孕育了苏区精神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红色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而开始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在人们的视野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国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

  從中国革命文化角度来看。李水弟、陈建的《红色文化探微》一文,作者对红色文化进行了界定,认为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成果。认为红色文化的特征主要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傅小清、张国芳、张有闻的《红色文化“成就”中国革命》一文,作者认为红色文化在中国现代革命之中起到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是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它独特的先进性“成就”了中国革命。李水弟的《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文,作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政治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总结和继承。

  从中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刘寿礼的《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一文,作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并以其独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殷运岚的《红色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与传承》一文,作者认为红色文化不仅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先进的外来文化,更以其巨大的历史包容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精华,它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张建龙、韩阳的《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作者认为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精神指向,是其主体精神,红色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进行了革命性转换和升华。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来看。钟利民、刘丽的《红色文化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作者认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最终确立了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着重要作用。罗春洪、周世新的《浅析弘扬红色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支持》一文,作者认为弘扬红色文化是当今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何克祥的《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一文,作者认为从广义上讲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都是红色文化,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狭义上讲的红色文化主要指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创建根据地开始的革命文化。

  二、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红色文化是我国最艰难困苦时期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文化和精神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如今,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主流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已经开始分化,个别人出现物质利益至上,缺少精神追求,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衰退,红色文化传播落后于经济建设和互联网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深思,甚至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对红色文化冷淡的现象,整个社会在使用互联网传播红色文化的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等现象。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和各领域的整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巨大潜力,这是不可阻挡的,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和整体影响。国家也出台了一批推动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文件,这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红色文化传播进行有机整合,催生新的红色文化生态。

  互联网具有高速传播、个性化传播和多样性传播的特性,互联网正影响人们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而借力“互联网+”,将能够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吸引和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红色文化保持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同步。

  1、红色文化传播中前期投入大,技术水平有局限。根据社会和网民对一个优秀网站的标准评定,然而,在许多高校的网站建设中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特别是在校园红色网站建设上,技术人员欠缺,技术水平有限,无法达到高标准。以“红土魂――江西英烈网“的制作为例,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技术都是通过自学掌握的,遇到的问题也都是在边学边干中解决。这些要求不但需要过硬的技术,而且还需要先进设备支持。在红色网站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调查,华东交通大学“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仅曙光天阔

  4000服务器就需要60万元。此外,购买国际域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红色文化传播中法规不健全,红色文化品位被人为降低。如同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和威胁。首先表现在法规的不健全。在宏观层面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导致我国事业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和实施战略。此外,由于大多数思想教育者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法制相对滞后,低水平的管理与迅猛发展的技术运用不相适应;红色的信息容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等原因导致一些虚假、低级、庸俗的“红色信息”流露于之中,严重地损毁了红色文化的高雅品质。

  3、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程度低。由于宣传力度太小和红色文化引导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种漠视的态度。据对笔者所在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学习生活中,只有10.14%的学生经常会在红色网站上浏览红色文化。在进红色文化网站的同学中,有53.62%的同学是为了查找论文资料,17.39%的同学是随意链接进入,只有10.14%是因为兴趣爱好进入红色文化网站。

  4、红色文化传播内容有局限。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局限表现在不能随着新时代和生活的发展而向网民呈现更加具有时代感的精神。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只有2006年《“红土魂――江西英烈网”简介》、《共青团江西省委祝贺网站开通》、《江西省民政厅祝贺网站开通》等五篇祝贺开通方面的相关新闻播报,对于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红色文化活动未给予内容上的丰富,如高校学生到陵园祭奠、红色图片展、红歌会走进大学校园等未及时添加到红色网站中。另外,红色网站的网站宣传栏主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红土魂――江西英烈网”中,除了英雄事迹、学术交流、县市纪念馆、声像资料、观众留言等栏目外,未能及时增加一些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主题,如红色风景区、红色经济、红色文物等。

  三、“互联网+”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

  (一)深入把握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

  以精神为主的红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是根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孕育和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具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红色文化的内涵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是每种精神因产生的时间阶段、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具体内涵还是有所变化的,存在差异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鼓舞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应使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首先,要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整

  合,将红色文化内容与互联网进行整合,将红色资源为主的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转化为数字形式,使其能够在互联网上能够使用。其次,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大力开发红色文化的体验教育功能。目前,革命老区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把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通过优化重组,打“红色牌”,下“旅游棋”,以红色旅游产业进行开发,进而传播红色文化。最后,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再创造,改变红色文化原有的固定属性。在理解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影视剧、微电影、记录片、歌曲、微博等对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进行再创造,形成红色文化增值品。

  (二)深度整合传播过程模式,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辐射力

  传播过程除了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外,主要还包括传者、媒介和受者。传播过程模式主要分为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和系统性传播过程。[16]其中线性传播过程是单向传播的,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双向互动传播的,系统性传播过程则是在系统环境中的传播全过程。紅色文化传播应把握好整个传播过程,采用合适的传播模式,充分发挥传者、媒介和受者的作用,提升红色文化的辐射力。

  认识新媒体工作原理,对红色文化传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时代,以前是单向信息发布模式,现在通常是用户参也与了发布,这使得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受者”,同时也是网站内容的“传者”,新媒体注重用户的交互使用,以前的网站是由少数网站管理员定制的,比如现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官网,其传播过程为:“传者”到“媒介”到“受者”,是单向传播的,这就让“传者”处在一种优势地位来发布信息,而“受者”只有被动接收信息,所以导致“受者”兴趣和参与度不高。诚然现在大部分红色文化网站仍使用的是网站时代的单向模式,这样势必使红色文化的传播辐射力大打折扣。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广泛使用,“传者”和“受者”在平等的环境下可以即时转换,大大提高了“受者”的兴趣,“受者”随时可以转换为“传者”,进行转发。近期,腾讯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未,微信每月活跃的用户达到了5.49亿,用户覆盖了200多个国家,超过了20多种语言,并且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因此红色文化在此背景下,对传播过程进行管理,借力于Web2.0时代各种平台,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辐射力。

  同时,加强对人际传播渠道的合理利用。人际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通常包括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以及信函、电话、电子邮件和聊天等。人际传播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两人间传播、小群体传播和公众传播,而使用语言交流则是其最主要的方式。在当今全媒体时代,随着电话、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过去比较简单直接的人际传播日益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层次多级化和过程复杂化的特征。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除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还要加强对人际传播的合理利用,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的传播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博客、播客、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拓展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渠道,并以此建构全民参与的有效机制,形成时时处处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社会风尚。(三)注重“互联网+”传播效果,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互联网+”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极大的尊重了人性,激发了大众的参与性,发挥了大众的参与性,这种新的理念在不断改变世界和影响人们的观念,使红色文化传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由此形成了新的红色文化生态,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首先,注重红色文化传播的高效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选用新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红色文化普及率和影响力。在信息传播方向上,则要由一元传播到多元传播,另外可以不受时空的影响,由固定内容查阅接收转变为可以主动拓展查阅。

  其次,注重红色文化传播的开放性。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本着开放的态度,允许红色文化传播者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对其拥有的红色文化信息进行加工和传递扩散,允许广大“传者”和“受者”对红色文化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提高大众的参与性,使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再次,注重红色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在信息技术发展大背景下,人们更关注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传统的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没有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新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视频、游戏和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使用Web2.0时代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但同时也要将这些平台与Web1.0时代的网站平台相结合使用。这样,既发挥了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高速性,同时也要利用了网站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既发挥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同时也利用了红色文化的现实性;既发挥了各种新的互联网传播途径,同时也利用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方式的完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水北.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J].求实,2008,5[2]包国强,董甜.论基于核心价值传播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与措施--以打造”红色湖北”形象为例[C].会议论文,2012,6,26[3]傅小清,张國芳,张有闻.红色文化“成就”中国革命[J].学理论,2010,13[4]邓海霞.扩大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6饶志勇,男,江西分宜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推荐访问: 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 国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