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被称为草原什么19篇

时间:2022-12-03 19:25:08 来源:思哲公文网

马被称为草原什么19篇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语文园地五》内蒙古的三河马  辽阔、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天下闻名的优良牧场。在它的北部,美丽的额尔古纳河自北向南不息地奔流,在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被称为草原什么19篇,供大家参考。

马被称为草原什么19篇

篇一: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语文园地五》内蒙古的三河马

  辽阔、富饶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天下闻名的优良牧场。在它的北部,美丽的额尔古纳河自北向南不息地奔流,在它流过的三河地区盛产良马,而“三河马”是这里所产良马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纪初叶,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了千万年的蒙古马接纳了外国良马的血统,一个新的马种——三河马逐渐培育了出来。

  起初,俄国人携带后贝加尔马在额尔古纳河畔放牧或定居。1917年至1918年,一些俄国贵族为了躲避苏俄的十月革命而越过国境,进入我国东北地区。他们带来了一些品质优良的马匹——如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1934年以后,伪满时期日本人在海拉尔设种马场,引进了英纯血马、美建米马、盎格尔阿拉伯马、盎格尔诺尔曼马以及贝尔修伦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本地蒙古马杂交,使得它的品质得以改良。后来,又通过有计划地改良马种,从而培育出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结实、匀称,肌肉发达,耆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它的毛色主要有骝毛、栗毛和黑毛等三种。三河马动作灵敏、性情温顺、具有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耐寒、耐粗饲和抗病能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1986年我国发布了三河马的国家标准,正式命名为“内蒙古三河马”。

  三河马是我国唯一能与外国马争雄竞技的国产马。早在20世纪30年代,三河马就活跃在上海、大连的赛马场上。当时,三河马在上海跑马厅创造了1600米2分零4秒的成绩,是上海跑马厅的最快记录。而在大连的赛马场上,三河马把记录提高到1分58秒8,与苏联几个地方马种比较居领先地位。

  草原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三河马的欢乐时刻。象征着蒙古人民豪迈、勇猛、不羁精神的草原铁骑——三河马迎面而来;燃燃的篝火映红了天空;舞动的裙衫寄予了蒙古人民的深情厚谊。

  

  

篇二: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内蒙古呼伦贝尔著名牛羊马品种介绍

  1.三河牛

  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癿乳肉兼用品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于额尔古纳市三河地区,三河分别是:根河、得勒布尔河、哈布尔河。三河牛品种盛多,分别为(西门达尔牛、西伯利亚牛、俄罗斯改良牛、后贝加尔土种牛、塔吆尔牛、雅罗斯拉夫牛、瑞典牛呾日本北海道荷兰牛)复杂杂交、横交固定呾选育提高而形成。1986年9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验收命名为“内蒙古三河牛”。

  (1)产地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丐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癿地区级城市”。市境内癿呼伦贝尔草原是丐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丐界上最好癿草原。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癿21.4%,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癿总呾。南部不关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不黑龙江省为邻,北呾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不俄罗期接壤,西呾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48公里(丌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2)外形特征三河牛体格高大结实,肢势端正,四肢强健,蹄质坚实。有角,角稍向上、向前方弯曲,少数牛角向上。乳房大小中等,质地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大小适中,分布均匀。毛色为红(黄)白花,花片分明,头白色,额部有白斑,四肢膝兲节下部、腹部下方及尾尖为白色。成年公、母牛癿体重分别为1050千克呾547.9千克,体高分别为156.8厘米

  呾131.8厘米。犊牛初生重,公犊为35.8千克,母犊为31.2千克。6月龄体重,公牛为178.9千克,母牛为169.2千克。从断奶到18月龄之间,在正常癿饲养管理条件下,平均日增重为500克,从生长发育上,6岁以后体重停止增长,三河牛属于晚熟品种。(3)生产性能三河牛产奶性能好,年平均产奶量为4000千克,乳脂率在4%以上。在良好癿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奶量显著提高。谢尔塔拉种畜场癿8144号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癿产奶量为7702.5千克,360天癿产奶量为8416.6千克,是呼伦贝尔三河牛单产最高记录。三河牛癿产肉性能好,2-3岁公牛癿屠宰率为50%-55%,净肉率为44%-48%。(4)生活习性三河牛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适吅放牧。三河牛对各地黄牛癿改良都取得了较好癿效果。三河牛不蒙古杂种牛癿体高比当地蒙古牛提高11.2%,体长增长了7.6%,胸围增长了5.4%,管围增长了6.7%。在西藏林芝海拔2000米高处,三河牛丌仅能适应,而丏被改良癿杂种牛癿体重比当地黄牛增加了29%-97%,产奶量也提高了一倍。由于三河牛来源复杂,个体间差异大,丌管是在外貌上还是在生产性能上都表现很出色。

  2.三河马

  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丽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癿乘挽兼用型马。不河曲马、伊犁马幵称为中国三大名马癿内蒙古三河马,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癿,至今已有上百年癿驯养历史,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地区,因此得名。

  3.荷斯坦奶牛

  中国荷斯坦奶牛(1997年以前称中国黑白花奶牛)是19丐纪末期,由中国癿黄牛不当时引迚我国癿荷斯坦牛杂交,经过1970-1980年癿丌断选育,而逐渐形成癿。中国荷斯坦奶牛体格健壮,结构匀称。毛色呈黑白花,花片分明。中国荷斯坦牛癿原名为“中国黑白花奶牛”,于1992年更名“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牛,因受荷兰兼用荷斯坦牛癿影响,近似兼用型。毛色一般为黑白相间,花层分明,额部多有白班;腹底部,四肢膝兲节以下及尾端多呈白色,体质细致结实、体躯结构匀称,泌乳系统发育良好,蹄质坚实。

  4.呼伦贝尔羊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亚洲中部癿蒙古高原,是丐界著名癿高原牧场,草原上均为多年生草本优质牧草,无污染,营养丰富,呼伦贝尔羊形成幵繁衍于此,经过长期癿自然选择呾人工选育,形成了耐寒耐粗饲,能够抵御恶劣癿环境,善于行走采食,保育性强,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质好丏无膻味,既有共同性能,又有丌同特点癿两个品系组成癿肉用绵羊品种。

  5.滩羊

  滩羊系蒙古羊癿一个分支。公羊有螺旋型大角,母羊多无角戒有小角。头部常有褐色、黑色戒黄色斑块。背腰平直。被毛白色,呈长辫状,有光泽。成年公羊体重47千克左右,母羊35千克。

  6.细毛羊

  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公羊体重82kg左右,母羊体重46kg左右。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完全戒丌完全癿皱褶;母羊无角戒有小角,颈部有裙形皱褶。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胸宽深,体躯长。被毛闭吅良好,头毛着生至两眼连线戒稍下,前肢至腕兲节,后肢至飞节。

  7.短尾羊

  呼伦贝尔短尾羊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中心产区有近1个丐纪癿饲养史。据2006年全国家畜品种遗传资源调查及养羊界有兲与家调查认为,该品种癿短脂尾呾体型外貌不蒙古羊癿其他类型羊都丌同,它癿尾长明显短丏肥厚,臀部不飞节呈直线,耆甲略低于十字部,全身向前倾斜,体躯长圆,大腿肉丰满,肌间脂肪相对多而分布均匀,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常年大群放牧,善于行走采食抓膘,能刨雪吃草保膘。遗传性稳定,在20丐纪50~70年代细毛羊改良“大会戓”期间,大力推广细毛羊改良杂交,由于该品种具有独特癿生态适应性呾优秀癿产肉性能,当地牧民始终保留了这一地方品种,可见其品种特征具有顽强癿生命力。

  8.巴美肉羊

  巴美肉羊是以当地细杂羊为母本,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由内蒙古自治区广大畜牧工作者历经二十余年培育而成癿第一个肉毛兼用品种,具有适吅舍饲圈养、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羔羊育肥增重快、性成熟早等特点。

  9.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中国乃至丐界著名癿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性能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丐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幵被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癿最

  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癿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癿重要丼措。

  10.波尔山羊

  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被称为丐界“肉用山羊之王”,是丐界上著名癿生产高品质瘦肉癿山羊,是一个优秀癿肉用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多;肉质细嫩,适口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呾遗传性稳定等特点。2003年国家颁布了《GB19376-2003波尔山羊种羊》标准。波尔山羊是优良公羊癿重要品种来源,作为终端父本能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癿生长速度呾产肉性能。

  

  

篇三: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马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马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家畜之一。马属动物丰富的化石材料,使

  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的教研材料。马的进化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始祖马、渐新马、上新马、真马。马进化典型特征有体型变大,硬蹄的演化。在马的进化的很多阶段是辐射分化出一些种类,除了现代马这一个分支演化至今,其他分支都在自然选择下灭绝了。

  关键词:体型,趾,牙

  在动物分类学上,马(EquusCaballu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动物。丰富的化石资料记录了马属动物5500万年演化中的出现、兴衰、灭绝和迁徙[1]。

  马属动物起源于距今7500万年以前第二纪(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原始祖先为6000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新生代)时期的踝节目动物,原蹄兽为其直接古老祖先[2]。马属动物从森林动物进化为草原动物的6000万年中,曾产生过18个属。它有着不同的进化路线,其中以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真马为进化主干[3]。现代马、斑马、驴都是由真马演化而来的。

  现代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500万年第三纪的始新世时期,马属动物共同的祖先出现在北美,被称为始祖马(Hyracotherium)[4]。始祖马外形似啮齿动物,脊背弯曲,大小如狐,前足4趾,后足3趾。身体主要靠足部的肉垫支撑,四肢能很好适应于炎热的北美洲松软土地上运动;结构轻巧,四肢适于奔跑;齿冠低,齿根长,适宜吃灌木的嫩枝叶[5]。通过牙齿可以推断,始祖马是典型的杂食性哺乳动物。始祖马在始新世广泛地分布于欧洲和北美,可能也存在于亚洲。随始新世结束,始祖马在欧亚大陆灭绝了,而存在于北美洲的始祖马继续演化。

  从始祖马开始,马类动物的总体进化方向是:(1)体型增大,腿和脚伸长;

  (2)侧趾退化,中趾加强;(3)背部伸直和变硬;(4)门齿变宽,齿冠增高;(5)脑增大且复杂化。尤其是体型、侧趾和齿冠的变化最能体现马类动物的进化趋势。马类常被视为“直线进化”的一个杰出例子,的确,从始祖马到现代的真马属,它们一直沿着一条直线前进,只有很小的偏向。然而,在马类动物进化的中后期也出现了各种马类的旁支。各个阶段的马类及其旁支,表现出进化上身体特征的连续变化,相对而言,一些马类特征较之先前的马类可称之为“革命”性的变化[6]。

  大约在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至中期,始祖马逐渐转变为山马(Orohippus),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也并没有生活在山里。它的大小与始祖马相似,但身体、头部和四肢更细长,这些身体特征更适合跳跃。山马和始祖马之间最显着的变化出现在牙齿上:第一颗前磨牙的牙齿变矮了,最后一颗前磨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发挥了磨牙的作用,牙齿上的牙冠变得更加明显[7]。这两个因素使得山马牙齿的磨碎能力更强,这表明它可以食用更坚硬的植物。

  在2500万到3500万年前的渐新世,一种全新的种类渐新马或者中马(Mesohippus)出现了。这是一种类似绵羊大小的动物,它的前脚只有三只脚趾。此时北美地区更加干燥,森林逐渐退化为草场,它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牙齿变得更为坚韧,腿长度增加,体型变得更大,使得它们能够在在开阔区域拥有更快的行进速度,从而避免掠食者的捕食。生活于始新世后期至渐新世的马,大小似羊,每足各具3趾,中趾比其它趾更大并发达,但仍为低齿冠,以嫩草和树叶为食。自渐新世开始,中北美洲的炎热环境逐渐被宽阔的草原取代。

  大约3600万年前,与渐新马共存了大约四百万年的中新马(Miohippus)出现了。中新马比渐新马大得多,仍然具有3趾,侧趾高于地面,身体重量靠中趾支撑,其踝关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的面部凹陷越来越大,并且它的上颊齿也开始出现额外嵴,高齿冠,这也是现代马的主要特征。当渐新马在渐新世中期灭绝时,中新马却逐渐发展壮大。它进化为两大类,其中一类重新适应森林生活,另一类则适合生活在大草原上。

  保留在草原上的中新马种群被认为是副马(Parahippus)的祖先,副马出

  现于2300万年前,它们大小与小马的大小相当,具有延长的头骨和面部结构,类似于现代马。它的第三趾越来越大,并且承载着身体的主要重量。

  在中新世时期(约为1800~1700万年前),副马进化为草原古马(Merychippus)。它的臼齿更宽,高冠齿复以坚硬的珐琅质,适合研磨植物纤维和种子[8]。它后腿相对较短,虽然具有三趾,但是中间趾已发育成马蹄,但侧趾退化,已不起作用,趾末形成圆形的蹄,使其更利于在草原上奔跑[9]。

  草原古马对环境的适应使其迅速进化为三大分支:三趾马(Hipparion),原马(Protohippus)和上新马(Pliohippus)。在北美洲,三趾马扩散为多种马科动物,其中至少有一个在中新世时期迁移到了亚洲和欧洲[10],在中国的西藏也发现了三趾马的踪迹。

  上新马起源于大约1500万年前中新世中期,它与现代马的外观非常相似,虽然它在蹄的两侧有两个长的脚趾,但在外表面几乎看不到凸起。而在上新世晚期约1200万年前进化出来的恐马(Dinohippus),被认为可能是现代马的祖先,因为恐马同现代马的头骨、牙齿等骨骼几乎相同。

  在上新世结束时,北美的气候开始明显变冷,大部分动物被迫向南移动。大约2500万年前一部分恐马和三趾马穿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大陆,三趾马逐渐的灭绝于第一次冰川时代之后,而绝大多数的单趾马也逐渐消亡,只留下现代马属一支。距今10000年前,北美地区的马彻底灭绝了,直到公元十六世纪,马才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船只再一次回到美洲。

  对在加拿大挖掘出的7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马偏牙骨骼进行古生物DNA测序结果显示现代马属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现在400~450万年之前。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现代型的真马才和人类一同出现在地球上[11]。在这之后马属动物逐渐进化出现代家马、普氏野马、各种斑马和驴等亚属。

  

篇四: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草原》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属于马的地方品种。在高寒地带原始群牧条件下形成。具独立起源。原产蒙古高原,广布于中国北方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部分地区。约占中国马匹总数的1/2以上。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增膘、持久力强和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头大、额宽、颈短厚,呈水平颈。躯干长,胸深而宽,背腰平直,尻斜。四肢较短。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因分布地区条件不同而形成了几个主要类群:①乌珠穆沁马。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体型结构较好,体格较大,多走马,是蒙古马中的最好类群。

  ②百岔铁蹄马。产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的百岔沟,产地多山,马匹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质坚硬,有“铁蹄”之称。

  ③乌审马。产于内蒙古乌审旗沙漠,体质干燥,体格小,善于在沙漠中驰骋。蒙古马有多种用途。在草原区骑乘,可日行50~100公里,连续10余天;短距离骑乘速度记录1600米为2分秒;公里为24分12秒。在正常挽力下农区可终年使役,工作能力可保持到18岁。母马在哺育幼驹的同时可产奶300~400千克。据对部分个体测定,7~8成膘空怀母马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6%。以阿尔登马和奥尔洛夫快步马等品种改良蒙古马,取得良好效果,并育成了一些新品种。

  

  

篇五: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作者:王绍东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第10期

  王绍东

  如果说,莽莽草原如同碧波浩荡的大海,那么马匹就是大海中的航船。产自蒙古高原的蒙古马,是我国最早被驯服的马种之一。它头大颈短,胸宽鬃长,皮厚毛粗,体魄强健,耐力出众,适应环境能力强。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勇猛沉稳,善于领会主人意图,执行力强,自古以来就是牧人良好的草原骑乘和军用战马。马匹不仅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物质生活,而且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精神世界。在草原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组织、行军作战、祭祀习俗、文学艺术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伴随着马的踪影,听得到马蹄声声。

  马不仅为游牧民族提供坐骑,还能用来运输物资、通讯联系,是牧人最重要的伙伴。马肉、马奶、马皮、马鬃、马粪都是牧人生活的重要资源。马的骑乘,使游牧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使牧人成为了草原的主人。马匹不仅将游牧世界连接起来,而且将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东方与西方连接起来。马背上的草原民族在不断迁徙移动中形成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气质、更开放的心态。马匹赋予了草原民族豪迈爽朗的性格、开拓进取的精神与英雄主义的情结,使人们感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生命的博大与坚强,焕发着金戈铁马式的阳刚之美。

  

篇六: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马的资料

  马(mǎ),草食性家畜。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它的主食是草。

  外形特征: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

  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生活环境: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始祖马,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环境改变等原因已经灭绝,不少种类的马濒临灭绝。

  进化: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

  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

  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以及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

  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马的年龄根据牙齿的情况加以识别。

  

  

篇七: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草原和她的马作文

  当夏日的暖风从山坡上吹下来,静静的草原就沸腾而成一汪荡漾的湖泊。所有的草尖都加入这无声的浪潮,随着风的韵律,一波一波,把青绿散到天边。看得久了,连心也被这柔软的姿态熏醉了。

  当草低俯下它的腰肢,马便扬起它的头颅。草原上最美的风景是马,而马也只属于草原。在平坦而宽广的草地上奔驰一定是件惬意而浪漫的事,所以马的祖先才选择了在草原上生存、繁衍。当马蹄重重落地,哒哒的声音由远及近,逼迫着心跳也要跟上它的节奏。那弯曲的两只前蹄,犹如拉满的弓箭,下一秒就要离弦而出;两条笔直的后腿,就像毛笔的笔杆,漆黑、干瘦,却又优美有力。

  那飘扬的鬃毛与摇摆的草叶融合相交,目标只在前方,却把一大片一大片草原抛向身后。终于累了,惊心的速度换来骄傲的长鸣,然而环顾四周,仍然是苍茫的一片。它谦逊地低下头,因为在马的心中,跑得再远也跑不出这一片如茵的草原。而草原并不介意,刚才还喧哗不已,瞬间又变得沉静。草原,用它虚怀若谷的心包容了马的一切:它的桀骜,它的强壮,它孤独的嘶鸣,它们一代一代生老病死的故事。但草原是沉默的,将马的心事通通融化进绿色的漩涡中,只还给它鲜嫩多汁的给养。

  在这片草原上,我见到了最悲伤的事情。一只小马躺下了,它的肚子鼓鼓的,试着想要站起来,却是徒劳地挣扎,只剩下越来越重的喘息。身旁一只大马静静守候,悲伤不仅来自那双半闭着、带点木讷却又湿润的眼睛,还来自它笨拙的、一息一动的鼻翼,厚厚的、一张一合的嘴,还有身后那条无精打采的尾巴。它低着头,望着它的孩子,发出沉闷的鸣叫,像是在深深呼喊它的名字。

  都说马是最有灵性的,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疼痛让整个草原都肃静下来。只有风声低回在耳边,仿佛一支古老的牧歌,轻轻为它祈祷:但愿那奔驰的身影永不停息。

  [草原和她的马作文]相关文章:

  

篇八: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又到马年,以马为主角的短信、微信从世界各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铺天盖地汹涌而至,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上有钱......数不尽的溢美之词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使我萌生一种说说马、叙叙马的冲动。其实,在动物世界里,马和狗算得上是人类最重要、最忠实的两位朋友了。旧时的狗凭借自己的忠勇看家护院,凭借善跑与灵敏的嗅觉猎狩搜救,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如今的狗则更多地充当着寂寞都市人的精神陪护,它们被冠之以各种昵称,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伙伴。狗和马虽然均属中国十二生肖,但放在历史长河里来看,马比狗却重要得多得多。马深深地参与了人类的社会活动,除了耕田拉车、交通骑乘外,作为重要的战争工具,关键时刻常常左右着历史的进程。在农耕的汉族区域,马更多见于故事流传。汉民族历史上标名挂号的马有三匹,分别是赤兔、的卢和乌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烈焰红鬃、头型如兔,传为三国关羽坐骑。关羽被杀后,此马思念旧主,绝食而亡。赤兔马与关羽的忠义可谓相应相称,演绎一出义马怀主。的卢马白额生白斑,延及口齿。该马传为三国刘备坐骑,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摆脱后面追兵,救了刘备一命。南宋辛弃疾后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词句而使得的卢声名远播。此马因此演下一出义马救主。乌骓马身似黑锻,四蹄踏雪,乃西楚霸王项羽坐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垓下之战全军覆没,败退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霸王乌骓虞姬双无牵挂,便自刎而死。那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后成一市。此马演下一出义马殉主。战国时期,北方民族在马背上自由驰骋、弯弓搭箭,中原民族身着长袍,持矛步行或立于战车之上抵御北方民族的马上冲击。面对巨大的比较劣势,赵武灵王执意变革,着短衣、穿长裤、弃车上马,自此汉民族穿上了行动灵便的服装,跨上马背,演进历史。汉民族跨步踩马镫,马背扎马步,渐渐地身形不再习惯于席地跪坐,配合马步姿态的椅子于是出现了,人们的居家生活自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的故乡在辽阔的草原,输入汉民族农耕地域的良马主要源于西域伊犁、青海河曲与蒙古高原三处,相应的马种分别是伊犁马、河曲马与蒙古马。《后汉书.马援传》言: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又有言: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

  畜牧之盛也。汉唐时期,拓土开疆,破匈奴,定西域,逐突厥,武功臣服四方,西域良马自然需大充军用并引进中原。为得大宛名马,汉武帝两次兵伐大宛,后得其善马数十匹,建豪华厩舍,举行盛大迎接礼仪予以接纳。大宛名马即赤汗血宝马,武帝称其天马,今天的伊犁马便沾染延续着大宛名马血统。汉武帝至魏晋时期的出土马文物皆具备天马特质:躯干粗重、腰围宽厚、小头长颈、四肢修长、外形俊美。现在惯常所见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马图皆可窥见天马的神俊姿态。汉武帝得良马并能以谷物喂之,战马可随时担当重任,长途奔袭,相应地匈奴战马则需待秋高马肥之时才能发起远袭,汉民族的农耕成果此厢也助力了武帝马上胜绩的取得。隋唐时期,骑兵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唐代引进大批西域良马,除供宫廷选用,多被用来改良中原马种,既杂胡马,马乃亦壮,唐王李世民组建的特种部队玄甲军借助精锐骑兵立下赫赫战功,奠定李唐基业。随着汉民族农耕文化的发展及儒学作为国学地位的确立,两汉之后,汉民族逐渐失去了对游牧民族的马上优势。元代的成吉思汗,跨蒙古马征服天下。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头大颈短、体型矮小,生命力极其顽强,具有非凡的耐久力与适应性,它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勇猛无惧。蒙古大军远程时,一名军士往往配备数匹战马跟随轮换,行军途中军士将生肉置于马鞍下,骑行之间,生肉渐熟,即可食用。元蒙骑兵行军、议事、饮食、宿眠皆可完成于马背,他们凭借超强的机动性、顽强的品性与忍耐力纵横欧亚,所向披靡。进入热兵器时代,马的战争功能大为减弱,但依然辅助着战争。东洋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前夕处心积虑,精心准备,其中包括引进盎格鲁---阿拉伯马培育繁殖出自己的东洋大马。1942年5月日军组织的一只特别挺进杀人队着八路军军装潜入抗日根据地企图袭击八路军总部,当时八路军所骑乘马匹一般为体型较小的蒙古马,行军途中,日军特务人员所骑乘的高头大马也曾引起过怀疑,但并未被识破。日军的偷袭行动虽然没有直接成功,但也给八路军造成重大损失,突围战斗中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不幸阵亡殉国。自汉武帝始,官方就着手改良中原骑兵用马,但因汉民族农耕文化的稳定性与蒙古马系的遗传稳定性,外来马种对本土马匹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蒙古马依然是汉民族地区的主要马种。千百年来,马多是作为一个驯服的、依附于人类的工具被世人所认识,人们熟知马与人的关系,传诵马与人的故事,假马以作,以马寄托。解下马的缰绳,卸下马的鞍鞯,让马回归草原故乡,在马的族群、马的世界里人们将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

  在辽阔的草原上,马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一个马的家庭由十几匹到几十匹马组成,种公马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和马群里的伟丈夫,它能很好地看顾自己的家庭,在草原的大迁徙中,马的家庭从来不会走散。一个家庭中的小母马到了两岁时候就会被爸爸赶到其它马的家庭中去,这就算是出嫁。马的这种家庭伦理避免了马群在直系亲属内的繁殖。在草原这种无边无沿、四面通达的地方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老马识途。当草原刮起白毛风时,牛羊极易走丢,而马则不会。马具有逆风行走的天然习性,遇上这种天地莫辨的草原大风时,它不惊不慌,原地站立,静等风过。在草原故乡上,马享有极高的尊严,牧民从来不打马头,也不会辱骂马匹。被牧民卖出去的马如果跑回来三次就一辈子也不会再被卖出,有功劳的马还会被牧民养老送终,死时在马头上系上哈达,葬于山顶,享受隆重待遇。马儿在在草原上生长,草原上行走,遇水却能游泳泅渡,这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使得人类也都自叹弗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性烈,惯于自由驰骋,拉车耕田非其所愿,也非其所长。人们将马和驴杂交培育出了骡子,骡子体型介于马和驴之间,结合了马的体力和驴的耐力,成为拉车运货最好的畜力。而牛的体力更大,行动、速度与人一致,在田地里循规蹈矩,沿着沟垅行走,配合农人将田地翻耕匀称。因了这些原因,马逐渐返回了草原故乡,在中原及江南地带已经比较少见。时代的车轮驱使马儿退出了战场,并逐步退出了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生活在南方的人们不见马儿跑,但知马儿跑,马继续给予着人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鸿雁翔云迎旭日,青骝夺路起桃烟。马年轮回,春绿大地,桃李如烟,马上呈祥!适逢马年,购得宝马坐骑,搏个彩头,图个吉利,期盼祖国宏图大展、公司事业兴盛、个人工作顺利,全国各族人民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跃马扬鞭一起奔向小康社会。

  

  

篇九: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真马背部平直四肢高度特化中趾发达指甲演变成坚硬的蹄掌骨很长而趾骨较短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军退化门齿有凹坑颊齿为高冠齿高冠齿的咀嚼面更为复杂适于咀嚼各种草类斜方形上颚第一前臼齿小钉状常不存在珐琅质的折纹比三趾马更为复杂原尖与原脊相连不独立

  浅议马的演化特征

  马雄雄雒星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地质0403班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马在生物界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及各类马的形态、生活习性、生活地点,

  介绍了马的演化进程中的五个阶段,具体体现在趾数和牙齿的转变以及体型的变化。在此

  基础上探讨了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化趋势。通过对马的整个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

  马的进化不是直线进化;同时得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生

  物的发展都将经历产生、兴盛、灭亡的过程。

  关键词:马分类演化特征演化规律

  1.马的概述

  马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关于马的进化,到现在已有5500~6000万年的历史了。7000万年前,恐龙在地球消失,生物界的历史进入了新生代,马和其它哺乳动物诞生了,地球迎来了哺乳动物空前繁荣的时代。马起源于北美,整个演化史也集中在北美洲。古生物学家研究标明,马的祖先可能与中、晚古新世的一种裸节类(四尖兽)有亲缘关系,因为四尖兽的颊齿低冠,齿臼方形具丘形四尖,趾的末端有宽爪等特征与始马非常相似。马类是人们最熟悉的奇蹄动物,也是被研究的最详细的群类之一,由于它们的化石记录非常完整,所以讲奇蹄动物的进化史,经常以马类作为例子。其基本特征是:鼻骨游离的突出,尖端向前,无角。齿完全。门齿呈凿形,古老类型的前臼齿未臼齿化,晚期者则臼齿化。外尖常连成脊,最原始者下臼齿四尖,一般则是两个“V”形向内侧开口的脊。股骨与肱骨短,桡骨与胫骨很长,尺骨退化,与桡骨并合,腓骨也退化,仅留其上端残迹。腕骨排列成两层半圆状,介于桡骨与掌骨之间。距骨有粗棱。前肢为四趾、三趾或一趾;后肢为三趾或一趾,肢轴通过第三趾。马类的进化充分体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早始新世的始祖马(有称“始马”),到始新世中期的山马,然后是始新世晚期的次马,渐新世早期的渐新马;渐新世中、晚期发展出中新马,中新世有几个分支:包括太古马、安琪马以及进化主干-草原古马;中新世末从草原古马分出两支:三趾马和上新马,最后从上新马演化出南美马以及我们所熟知的现代马。

  2.马的分类及分类演化特征2.1始祖马(又称始新马)

  最早出现的马叫始祖马,是一种生活在始新世北美洲森林里的小动物。以树叶为食。这种小动物看上去跟马大相径庭。肩高只有25厘米。躯干长55厘米。它看上去像狗,头骨的额面部短,而眼窝几乎位于头骨长度的中央,齿系完全,犬齿虚位很短。臼齿为四角形,但齿冠短。上臼齿各有六个结点,下臼齿各有四个结点。始祖马的臼齿已向脊齿状态过渡,前臼齿具三角形咀嚼面。掌骨已稍稍增长。弓着腰,短脖,短嘴,短腿,还长着一条长尾巴。它主要吃嫩叶和果子,而且可能还会像现代的麂子一样在灌木丛间窜来窜去,只是有点呆头呆脑,动作没那么快那么敏捷罢了,它是森林动物,还不是草原动物。始祖马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结构轻巧,四肢细长,可以旋转。所有主要的骨骼均在,尚未融合。2)前肢有四趾,第一趾退化,后肢三趾,第一二趾退化。始祖马脚上有足垫。它的脚类似狗的脚,

  只是长的是蹄子,而不是爪子。3)大脑很小,前叶也很小。4)低冠牙齿,在每一侧的下巴上带三个门牙,一个犬牙,4个明显的前磨牙,和三个磨牙(此乃

  哺乳动物原始牙式)。牙尖沟回略有连接。典型的杂食动物牙齿。在始新世的这个阶段,马类动物跟其它奇蹄动物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始祖马属里了马类动物的

  祖先以外,还包含一些跟犀牛和貘的祖先非常接近的动物,有的甚至就是犀牛的祖先。这个阶段的马到达我国的有原古马,如中华原古马,生活于始新世中期,比始祖马略微进步些。

  2.2中马(又称渐新马)

  大约到了距今3500~2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渐渐变凉、变干,有一部分森林变为草原,始祖马逐渐变成身躯如同绵羊大小的中马,身躯稍微变大了,前后肢也变长了,但还只有半米高,前后肢的趾由原来的五个变成了三个,且中趾发育。走路时还须足底的肉垫同时着地;中马还是一种森林动物,主要以矮低的树叶为食。晚期的代表如我国的中华马可延续到上新世,体型已经比较大如小驴。中马有如下一些特点:

  1)大脑显著变大——这个时候马的大脑已经有点样子。2)三颗前臼齿已经如同臼齿,这样渐新马(以及随后演化的马)有了一组六颗相似磨牙。只有第一颗前臼齿还是小的。3)有着跟后马相同的完善的尖锐的齿冠,更加适合咀嚼坚韧的草食。

  2.3草原古马(又称中新马)

  到了中新世(距今2500~1200万年),那时候地球气候干燥,它们的出现可能与草本植物开始繁盛,大地上出现大面积的草原相关。现代马、斑马和驴的祖先已在灭绝在北美洲,并再一次分布到欧亚大陆。这时中新马为了生存也改变为草原生活类型。草原古马仍然是三个脚趾,但是四肢已经变得非常有弹力了。草原古马以脚趾着地行走,靠脚底强有力的韧带支撑体重。两边的脚趾仍然完好存在,但是尺寸变得忽大忽小。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小到只有在奔跑的时候才能碰到地面。中趾发育成很大的突起的马掌。马脚也变得更长。前肢的尺骨和桡骨融合在一起,脚的旋转功能消失。同样,胫骨上的腓骨显著缩小。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为了让马腿行使唯一的功能,那就是在坚硬的地面上飞快的奔跑。草原古马的牙齿变成了高齿冠牙齿,并有厚厚的一层珐琅质,咀嚼面有复杂褶皱,适宜研磨草料。这个阶段的马非常繁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4上新马

  生活于第三纪最后的上新世(距今约1200~300万年)的上新马,体型进一步得到发展,前后脚均只有一个脚趾,体型较大,高冠齿,食草,是典型的草原动物。适合在广阔草原上奔跑。臼齿进一步变长,已达现代马臼齿长度的一半左右。早期的一趾马类分布局限于北美洲,如北美洲上新世的上新马,大小如驴。后期的一趾马以真马为代表,分布广泛。真马在北美洲诞生后向两个地方发展,一支到达南美洲形成南美马类,一直到达旧大陆,旧大陆的真马在更新世比较繁盛,著名的代表有我国的三门马、云南马、北京马等。在更新世结束时,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所有马类都全部灭绝,只有到达旧大陆的这一批真马保存了下来,这也是现存唯一的马类。直到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以后,美洲才再次出现马类。

  2.5三趾马

  三趾马约在上新世初期在欧亚非和北美洲都有分布,在欧亚非是优势物种,那时欧亚非的动物群被称作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三趾马的化石非常丰富,多分布在华北。对三趾马动物群研究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诞生的标志,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这些马虽然前后脚仍然均有三趾,但是只以中趾着地,适于快速奔跑,牙齿高冠,食草,是典型的草原生物,它们的出现可能与草本植物开始繁盛,大地上出现大面积的草原相关。三趾马大小似驴,前后足各有三趾,仅中趾着地。门齿有凹坑,颊齿呈棱柱状,高度只有真马的一半,上第一前臼齿小,早期脱落。第二前臼齿宽,三角形。比其他颊齿大,原尖孤立。下臼齿有两个突起,形成一纵长的双柱状,头骨较真马的小而低。三趾马是马类进化史上的一个旁支,身体结构上既有进步的性状,也有原始特征,但不是真马的直系祖先。其唯一可能的后代是更新世可见于我

  国的长鼻三趾马,而与现代的真马没有亲缘关系,在更新世已经是真马统治的时代了。这个阶段的马在

  中美陆桥形成后还到达了南美洲,形成了南美三趾马,这是马第一次到达南美洲。

  2.6现代马(又称真马)

  经过更新世(距今300~1万年)第四纪冰期的洗礼,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大缩小,草原和荒漠面

  积变的更大,上新马经更新世早期的真马,发展到全新世(1万年以来)变成了现代马。真马背部平直,

  四肢高度特化,中趾发达,指甲演变成坚硬的蹄,掌骨很长而趾骨较短,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

  很长,尺骨和腓骨军退化,门齿有凹坑,颊齿为高冠齿,高冠齿的咀嚼面更为复杂,适于咀嚼各种草类,

  斜方形,上颚第一前臼齿小,钉状,常不存在,珐琅质的折纹比三趾马更为复杂,原尖与原脊相连,不

  独立。现存的马和不久前才灭绝的马一共有9种,它们可以分成马、驴和斑马三各类群。马原分布于欧

  亚大陆,包括泰斑马Equuscaballus(欧洲野马、家马)和普氏马E.prezewalskii(野马、蒙古野马)

  两种。野生的泰斑马已经于1876年灭绝,现在的家马就是它们的后代,现在泰斑马Equuscaballus

  这个名字就是指的家马,现在北美和澳洲等地还有些野生的马实际上是家马再次野化的结果。普氏马发

  现于1881年,恰好是欧洲野马灭绝后不久,成为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在1947年从野外捕捉到一匹雌马

  后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过,现存的所有野马都是20世纪初捕捉到的11匹野马和1947年捕捉到的雌马

  的后代。驴分布于非洲和亚洲。普通斑马是现存唯一数量较多的野生马类,在非洲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

  可适应草原、山地和半荒漠等不同的生存环境,,在非洲迁徙的大型哺乳动物群中,往往以斑马打头阵。

  普通斑马分成很多不同亚种,其中指名亚种现在已经灭绝,但是有些亚种目前仍然非常繁盛,不同亚种

  的花纹和生存环境略有不同。

  3.马的演化趋势

  马的进化大约有以下几个趋势:(1)体型由小变大;(2)腿增长而脚趾数减少,适应开阔草原的奔

  跑生活;(3)侧肢退化,中肢加强;(4)背部由弯曲而伸直和变硬;(5)门齿变宽;(6)前臼臼齿齿化;(7)

  牙齿由低冠变成高冠;(8)食性从食用森林中的嫩叶变成食草;(9)头骨的前部和下颚加深,以适应高冠的

  颊齿;(10)眼前的颜面部伸长;(11)脑增大并趋向复杂化。所以这些性质的表现,说明马是沿着直线方

  向进化的,这在其他动物中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但在第三纪中期和晚期也出现了马的旁支,它们在某些

  性质上表现的进步,而某些性质上表现的保守。马虽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类,但和

  整个奇蹄目一样处于衰落的状态,现在仅存1属8种。整个奇蹄目现在仅存6属17种,而在史前时期

  光是属就不下150个,可见灭绝比例之大。

  马的非直线进化,其演化如下所示:

  表1

  马的非直线进化示意图

  现代

  真马

  更新世

  真马南美三趾马

  上新世三趾马

  上新马

  后古马

  中新世

  草原古马

  安琪马太古马

  中新马

  渐新世

  渐新马

  始新世

  始马(始祖马)

  4.结论

  根据以上马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马的演化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结构的改变。具体表现在趾数和牙齿的差异。趾数由原来的五趾进化到现代的单趾,表现在其生存环境由茂密的

  森林转到广袤的草原。牙齿由原来的低冠和非臼齿,转变到现代的高冠和臼齿,反映了它的食物由鲜嫩的树叶直到粗硬的干草。体型也由小增大,由善于跳跃到适宜奔跑。马在生存繁衍过程中,能够较快地调节自身构造,与其身处的生态环境保持一致。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何生物的发展都将经历产生、兴盛、灭亡的过程。马的演化历史证明了进化论的正确性。马的进化不是直线般进行的,它进化过程中有很多其它分支出现。同时马的进化并不是平稳和渐进的,其进化的快慢各有不同,并不是同步进化的。

  本论文在张志沛、姚改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特此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晏卿译.史前奇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41~48.[2]达尔文(谢蕴贞译):物种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3]陈世骧.关于物种问题,科学通报[J],1957.2[4]徐余邹占祥.云南路南早第三纪哺乳动物,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J],第六期.1962,313~332.[5][6][7]

  1.原英文翻译部分重新写,因为前面已有了改动2.参考文献格式不对修改,且参考文献太老了,试一试查一下近年来或近十几年来的论文。

  第19卷第5期2021年10月天然气地球科学NATURALGASGEOSCIENCE

  oct.2021天然气地质学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特征——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为例王居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明,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陡坡带具有砂体沉积类型多、纵向含油气层系多、富集高产油藏多等诸多有利的成藏因素,但受构造活动强烈、地形坡度陡、沉积物源近、相带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对陡坡带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的描述难度往往要高于盆地内的其他地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及各种化验分析资料,在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坡移浊积扇等若干种与油气勘探密切相关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古构造、古气候、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分析了沙四段一沙三段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与分布特征,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关键词:沉积相;沉积演化;陡坡带;基准面旋回;陆相断陷盆地’中图分类号:TEl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26(202105—0611-071基本地质特征

  2主要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民丰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北为陈家庄凸起,南靠营8断层,西靠胜北断层,东临永安镇隆起,包括民丰洼陷区、民丰断裂带和北部陡坡带的一部分,有利勘探面积200km2(图1。受箕状断陷盆地特定的构造条件和地质背景控制,民丰地区沉积类型多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是东营凹陷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阵地。

  民丰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其中靠近北部陡坡带的区域地形坡度陡、构造活动强烈、地形高差大、物源补给充分,具有近物源、沉积厚度大、相变快的特点,多种成因的砂砾岩体发育;民丰洼陷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但有多方向物源注入,主要以三角洲的发育为特征。根据钻/测井、岩心、地震和前人研究成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在沙三段、沙四段识别出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坡移浊积扇和湖泊等几种主要沉积相类型。

  收稿日期:2021—07—3I;修回日期:2021—08—03

  近岸水下扇是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具有特征性和较常见的一种沉积类型,是在湖盆扩张期沉积于断层下降盘半深湖一滨浅湖区的扇形砂砾岩体[1。2]。随着湖水范围的扩大,扇体沿湖盆边缘紧邻山麓部位不断后退,垂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扇根一扇中一扇端一滨浅湖一半深湖沉积,构成向上变细变薄的正韵律层序;剖面上呈楔状,根部紧贴基岩断面;平面上呈扇形分布于靠近凸起的湖盆边缘¨]。由近源至远源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种亚相类型。

  (1内扇亚相:主要发育一条或几条主水道,沉积物为水道充填沉积、天然堤和漫流沉积。岩性主要由杂基支撑的砾岩、碎屑支撑的砾岩夹暗色泥岩组成,砾岩常具漂砾结构,砾石排列杂乱。碎屑支撑的砾岩和砂砾岩多为高密度浊流沉积产物,单一序列由下向上常由反递变段和正递变段组成,有时上

  612天然气地球科学V01.19

  图1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构造特征示意

  图2永92井沙四段近岸水下扇沉积岩/电特征

  部还可出现模糊交错层砂砾岩。自然电位曲线多为(2中扇亚相:中扇为辫状水道区,是扇的主体。低幅齿状,亦可见箱状。由于辫状水道缺乏天然堤,水道宽且浅,很容易迁

  No.5王居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特征——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为例613

  移。水道的迁移常将水道间地区的泥质冲刷掉,因而垂向剖面上为许多砂岩层直接叠复,中间无或少泥质夹层,但冲刷面发育,形成多层楼式叠合砂砾岩体。中扇以砾质砂质高密度浊流沉积为特色。单一序列多为0.5~2.01TI。向盆地方向粒度变细,分选变好。水道之间的细粒沉积以显示鲍马序列上部段为主。自然电位曲线为箱形、齿化箱形、齿化漏斗一钟形等(图2。

  (3外扇亚相:外扇为深灰色泥岩夹中薄层砂岩,砂层可显平行层理、水流沙纹层理,以低密度浊流沉积序列为主,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齿状。

  2.2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多发育于湖盆的断陷和收敛期,是由季节性洪流携带碎屑在湖盆陡坡入湖处堆积而成,

  图3永I井扇三角洲各微相垂向层序特征

  图4永26井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亚相测井曲线特征614天然气地球科学V01.19

  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含泥石流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砂砾岩夹杂色泥岩,呈明显的正韵律,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发育较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等。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主要由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泥岩组成,多表现为韵律互层(图3。在细粉砂岩和泥岩中可见变形层理,这是由于扇三角洲沉积时的坡度较大,在扇三角洲前缘滑塌形成的[6]。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3种微相类型。

  该亚相为受扇三角洲影响的浅湖一半深湖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沉积,常夹少量粉砂岩和油页岩,具波状、水平层理,含介形虫等生物化石,炭化植物屑常见。自然电位曲线呈低幅齿形。

  2.3河流三角洲

  河流三角洲亦称之为河口坝型三角洲,沉积物组合和地震反射特征上都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可将其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类型。垂向剖面上,自下而上为前三角洲亚相、i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平面分布上,从湖岸到湖盆沉积中心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哑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表现出三角洲向湖盆推进的特征。‘

  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以河流大量分叉开始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与河流相的分界,以湖平面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界面。由于后期的构造抬升或河流的侵蚀作用,早期i角洲的平原亚相沉积物一般保存不完整,甚至完全被削蚀掉。

  三角洲前缘部位是沉积作用最活跃的中心地区,沉积物厚度明显增大。该亚相在向湖方向上沿三角洲平原亚相呈环带状分布,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类型。在民丰地区沙三段三角洲前缘哑相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不发育,主要由河口坝微相组成,泥质夹层很少或不含泥质夹层,表明当时湖浪的改造作用比较强烈"]。

  (1河口坝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入湖的河口处,近河口一端以灰色厚层块状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受河流携带物所控制,早期岩性较细,以粉砂岩为主,后期以含砾砂岩为主。碎屑受湖浪的簸选作用,单个砂层呈上粗下细的反粒序特征;向湖~端砂层厚度逐渐变薄,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多为粉砂岩或粉细砂岩与泥岩的薄互层,沉积构造则是以小型交错层理、波纹层理、透镜状层理等为主,可见阶状似瘤田螺等生物化石,表示湖水加深,湖水能量降低。自然电位曲线为漏斗形或齿化箱形等(图4。

  (2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i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骨架,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中的河床亚相沉积相似。岩性以长石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少量砾石,砂层底部多见冲刷面。砂层内部发育斜层

  理、交错层理、波纹层理和平行层理。单砂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0m,呈下粗上细的正粒序。自然电位曲线呈指形一钟形负异常,幅度较高。

  (3远岸席状砂微相:以薄层砂、泥互层为特征。岩性为细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砂、泥之间呈渐变接触关系,砂岩显示反韵律特征。沉积构造发育微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断续水平纹层等。虫孑L及其他遗迹化石发育,并见炭屑层。自然电位曲线为漏斗形或锯齿状。

  岩性以暗色泥岩为主,夹透镜状砂层。以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变形层理最为发育。常见藻类、介形类、鱼类化石以及成层的植物碎屑、树叶、树干等。自然电位曲线表现为平滑的基线夹小段的微齿状曲线。

  2.4陡坡深水浊积扇陡坡深水浊积扇是岸上洪流携带大量泥、砂、砾石顺断崖直泻而下,直抵崖角深水区而形成的扇形体。该类扇体往往位于倾角较陡的边界断层的下降盘,沿断裂凹槽展布,延伸不远。由于坡度陡,近物源,阵发性洪流能量强,底冲刷能力大,所以陡坡深水浊积扇沉积物具有分选性、磨圆度较差,多形成辫No.5王居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特征-一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为例615状沟道沉积区,缺乏稳定的水道等特点。陡坡深水浊积扇体纵向上沉积厚度大,旋回性明显,呈向上变细的韵律沉积,见有各种变形层理、平行层理、冲刷构造等。粒度概率曲线表现为悬浮组分含量高、各组分线段斜率小的特点,表明为泥、砂、砾混杂的高密度浊流产物。在地震剖面上,陡坡深水浊积扇体呈丘形,内部为层状、波状、杂乱反射结构。根据其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种亚相类型。

  内扇由分选较差的混杂砾岩、砾状砂岩组成,在整个近岸浊积扇体中所占面积较少。粒度分

  选差,砾石呈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电性为较高幅齿化箱形、钟形、指形组合。在地震剖面上,浊积扇内扇一般呈杂乱反射结构,反射较弱,连续性差。

  中扇是近岸浊积扇体的主要发育部分,位于内扇的前方,由含砾砂岩、块状砂岩所组成,夹有薄层泥岩。可划分出辫状沟道和沟道间2种微相。辫状沟道微相的岩性以砂岩为主,由于近物源、快速堆积的特点,使得砂岩的分选较差,砾石呈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不等粒砂岩。在纵向上沉积厚、旋回性明显,呈向上变细的正韵律沉积,鲍马序列中多见A、B段,一般由多层递变层理霍加形成复合递变层理,顶底泥岩多见变形构造,还见各种平行层理、冲刷构造等。

  辫状沟道问微相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的粉细砂岩,泥岩中见红色、杂色泥质漂砾。

  外扇岩性为暗色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薄层等。粒度分选中等偏差,基一孔式胶结类型,沉积构造显示鲍马序列CDE段的特点。电性为较低幅指状或丘状。在地震剖面上,外扇一般呈连续性较好的层状反射结构。外扇哑相多呈薄层,成岩后生作用较强,以方解石胶结为主,结构致密,储层物性较差。2.5滑塌浊积岩与坡移浊积扇

  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短期基准面升降变化频繁,造成地层旋回的对称性不断发生变化。沿三角洲推进方向,三角洲前缘位置是以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旋回,三角洲前缘斜坡部位旋回的对称性较好,至前三角洲位置,则演变为以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对称性变化,控制形成了不同的砂体类型Ⅲ。

  短期基准面下降期主要发育2种砂体类型。在靠近湖盆边缘部位,由于近物源,沉积物大量补给,沉积速率高,A/s<1,以进积型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发育为特征;向湖盆方向可容纳空间增大,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塌,在三角洲前缘斜坡的坡角处或较远的深水湖区形成滑塌浊积岩。其特点是几何形态上呈小型透镜体状,分布面积小(一般小于1km2,厚度较薄,岩性细,以粉砂~细砂岩为主,发育段呈砂泥岩薄互层。砂岩中见有大量的准同生变形构造,并有递变层理、冲刷面、液化构造等,多含暗色泥砾和泥岩撕裂屑,反映了沉积物滑动再沉积的特点。

  短期基准面上升期,向盆地边缘方向可容纳空间增大,i角洲进积时期发生加积或过路沉积的位置被退积的三角洲前缘或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所代替。向湖盆方向,由于湖水扩张,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可对基准面下降期的三角洲前缘及i角洲平原沉积物进行侵蚀冲刷,致使大量沉积物沿湖盆边缘斜坡发生坡移,在较深水湖区发生再沉积作用形成坡移浊积扇。垂向上,坡移浊积扇位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之上,在成因上类似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的“低位扇”[9](图5。

  这2种类型浊积岩(扇的主要区别在于,滑塌浊积岩位于短期基准面下降期,其形成主要是由于三角洲前缘砂体的重力滑脱作用;坡移浊积扇则是短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面之上,即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早期,其成冈主要与湖水及洪水的冲刷作用有关。坡移浊积扇的特点是厚度较大,粒度较粗,以含砾砂岩为主,沉积构造以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为主,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和波纹交错层理等,扇体底部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在地震剖面上常呈中一中强振幅的透镜状,位于三角洲前积体包络面之上,比较容易识别和描述。这类扇体往往以圈闭群的形式出现,单个岩性油气藏虽然储量规模较小,但成群出现的岩性油气藏整体储量规模可观,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

  3沙三段、沙四段沉积演化特征

  民丰地区各类储集体的时空展布受制于湖盆的边界条件、构造演化阶段、物源区性质、古气候及古

  616天然气地球科学V01.19

  图5滑塌浊积岩与坡移浊积扇成因模式

  水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部位形成了成因各异的砂砾岩扇体,平面上与盆地边缘的侵蚀沟谷相对应,形成了形态各异、规律性强的沟~扇组合沉积系列。

  3.1沙四段沉积演化特征

  为湖盆发育初期,系间歇性盐湖沉积。这一沉积时期古气候干热,雨季洪水期水流将泥砂带入凹陷,顺古冲沟地形冲积形成冲积扇沉积,周缘为泛滥湖泊相沉积;干旱时水体浓缩形成膏盐。

  这种洪水与干旱交替变化的间歇性沉积表现出红色或厌色砂泥岩互层夹盐岩和石膏。该沉积时期以北部物源体系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短期基准面旋回呈退积叠加样式。湖泛期发育的暗色泥岩,形成东营凹陷的第l套生油岩系。

  为断陷初期沉积,系湖盆发育早期的产物。随着基准面持续上升,气候由干旱变为湿润,以浅湖相沉积为主,早期湖水较浅,晚期湖水加深,湖盆沉积范围扩大。靠近边界断裂附近仍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随着湖水的加深,扇体不断随岸线向后退却;向洼陷方向发育深水浊积扇沉积。湖泛期发育暗色泥岩沉积,形成东营凹陷的第2套生油岩系。

  3.2沙三段沉积演化特征

  该时期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足,湖盆稳定沉降,随着基准面持续上升,达到最大湖泛期。喜湿性植物繁盛,湖盆的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为非补偿性沉积,发育了一套以深灰色泥岩及油页岩为主的半深湖…深湖沉积,该时期是该区主要的生油岩形成期之一。此时在研究区东南部的东营三角洲已开始向凹陷西北方向推进。发育河流一i角洲沉积;北部和东部陡坡带断裂加深,发育来自陈家庄凸起和青坨子凸起的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并且在它们前方发育滑塌成因的深水浊积扇体‘11I。

  受区域性盆地构造运动的影响,基准面开始逐渐下降,可容纳空间随之逐渐减小。与沙三下亚段相比,沉积较稳定,厚度较大。来自北部和东部物源体系的沉积物以进积形式向洼陷方向推进,是该区最主要的造砂期,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以三角洲和浊积岩为主的沉积序列。此时东南部河流大量注入,携带大量碎屑入湖形成三角洲沉积;来自东部的永安镇三角洲推进范围也不断扩大;在民丰洼陷区两大水系汇合,三角洲连片,形成多水系的复合三角洲,整个洼陷区逐渐为三角洲体系所占据。三角洲推进过程中,受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同生断层控制,沿同生断层下降盘形成条带状分布的坡移浊积扇体,构成透镜状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储油砂体。

  在短暂的同返之后,湖盆水体变浅,湖面缩小。此时阻陷的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度,物源供给充分,为过补偿性沉积.研究区东部的永安镇地区发育了

  较大型的永安镇三角洲体系,北部以发育扇三角洲

  No.5王居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特征一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为例617为主的沉积体系。

  4结论(1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受构造控制明显,靠近陡坡带一侧以近物源、沉积厚度大、相变快的多种成因的砂砾岩体发育为特征,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向洼陷方向,由于构造活动相对较弱,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坡移浊积扇和湖相

  沉积。(2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的分布与演化受控于湖盆的边界条件、构造演化阶段、物源区性

  质及基准面旋回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纵向上,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沉积体成因各异、相互叠置;平面上,从湖盆边缘向洼陷方向,主要砂体分布与盆地边缘的侵蚀沟谷相对应。沉积相类型由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粗粒沉积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坡移浊积扇等细粒沉积。

  参考文献:[1]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2][3][4][5][63[7][8][9][10][11]业出版社.1994:458—480.

  (卷二[M].北京:石油。f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2003:70—

  78.

  的几个问胚[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8(6:838—842.冯增昭.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T业}fj版社.1993:145一146.康f_二华。刘魁元。赵翠霞,等.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占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2.4(4:19—28.赵澄林,张善文,袁静,等.胜利油Ⅸ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礼,1999:21—27.邱桂强.王居峰,张昕,等.东营三角洲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格架初步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2002.19(4:569—574.王居峰.东营i角洲一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J].沉积学报。2005.23(2:13-19.

  带沙三段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岩性圈闭[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4:357-360.杨占龙。陈启林.岩性圈闭与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5:622—626.

  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7(1:45—58

  SedimentaryFaciesTypesandEvolutionFeaturesonSteepSlopeBeltinTerrestrialFault・depressedBasin

  ——ACaseinSha3and4MemberofMinfengAreain

  DongyingDepression

  WANGJu—feng

  Abstract:Explorationpracticesinrecentyearsshowthatsteepslopebeltsonterrestrialfault—depressedba—sinsinChinafeaturemanyfavorablereservoir~formingfactorssuchasversatilesandbodytypes,multipleoilorgasbearinglayersandrichreservoirofhighproductivity.Duetofactorslikeintensetectonicmove—ments,steepslopetopography,sedimentsnearsourcerockandrapidchangeoffacies,usuallysedimentaryfaciesandtheirdistributiononsteepslopebeltsareevenhardertodescribethantheotherbasinunits.Byutilizingcomprehensiveinformationanddataondrilling,core,logging,seismicandvariousanalytictes—tingresultsinthisarticle,severalsedimentaryfaciessuchasnearshoresubmarinefan,fandelta。fluvialdelta,deepwaterturbiditiesfanonsteepslope,movedslopeturbiditiesfan,allofwhicharecloselyrelat—edtooilandgasexploration,areidentifiedattheSha4&3member。MinfengareaofDongyingDepres—sion.Combiningwithpaleostructure,paleoclimateanddatumplanecycleinthisarea,thearticleanalyzesthekeysedimentaryfaciesevolutionanddistributionfeaturesofSha4and3member,offeringapplicableinstructionsforoilandgasexplorationinsimilargeologicalareas.

  Keywords:Sedimentaryfacies;Sedimentaryevolution;Steepslopebelts;BaseIevelcycle;Fault—depressedterrestrialbasin.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特征——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沙四段为例作者:王居峰,WANGJu-feng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刊名:

  天然气地球科学英文刊名:NATURALGASGEOSCIENCE年,卷(期:2021,19(5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1条

  4.冯增昭沉积岩石学1993

  8.王居峰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期刊论文]-沉积学报2005(2

  11.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期刊论文]-古地理学报2005(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贾德生桌子山地区寒武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研究2021本文所研究的区域属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及其邻区。通过对前人资料的详细查阅,在大量野外地质踏勘、实测的基础上,细致研究了研究区内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地层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区寒武系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其次为碎屑岩。下寒武统主要发育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从寒武系中统胡鲁斯台组中上部开始发育大量的角砾灰岩,这类岩石和典型的浅水“竹叶状灰岩”不同。通过对此类岩石薄片的鉴定、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的识别,认为该类角砾灰岩属于碎屑流沉积。研究区寒武系主要发育海岸沉积体系、台地沉积体系、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台地前缘沉积体系四大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滨海浅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及台地前缘斜坡等沉积相类型。在综合研究了前人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桌子山地区寒武系的沉积模式,分别阐述了早寒武世、中—晚寒武世的沉积模式及其沉积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编绘了钻井及野外基干剖面的岩性岩相综合柱状剖面图,并恢复了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结合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等,认为从胡鲁斯台组的中上部开始,研究区摩尔沟已经处于深水斜坡沉积环境,这和前人认为此处在寒武系都处于浅水沉积的观点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摩尔沟地区缺失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已有的地层及其特征表明,从陶思沟组沉积开始至阿不切亥组结束,桌子山地区寒武系主要经历了海岸沉积—台地沉积—斜坡沉积三种沉

  积环境。而中寒武世徐庄期后期重力流的发育说明了研究区由浅水台地沉积演化为深水斜坡沉积,并持续了中晚寒武世整个时期。

  报2003,21(4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3.学位论文陈丛林桂西地区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及沉积演化2005

  桂西地区晚古生代泥盆系至早中三叠系大面积发育暗色深水相沉积地层。这些深水相沉积地层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往往呈条带状;沉积物以暗色薄层灰岩、薄层硅质岩、泥质岩类为主,夹有多层海底喷发形成的枕状熔岩,地层中一般少含或不含生物化石。长期以来,这些暗色沉积条带在性质上被解释为“台沟”或“台盆”沉积,但对于广泛分布的深水薄层暗色硅质岩、海底喷发玄武岩却不能很好的解释。

  本文对桂西地区发育于田林八渡、那坡坡荷、百色平圩、阳圩等地晚古生代的多条深水相地层剖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作者根据深水区岩层

  的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以及层厚、颜色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晚古生代深水相沉积序列,这些沉积序列虽然在名称上与以往的基本相同,但都赋予了新的涵义;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作者对右江盆地不同相区的沉积岩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归纳总结了深水地区多种沉积相组合,并对其生成环境进行了阐述,认为这些沉积相在大的区域上应为深海洋盆沉积。

  基于以上研究,作者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深水沉积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根据重要层序界面的识别,划分了9个层序,这些层序基本都是二级层序,并对各自所代表的区域环境

  背景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产于右江盆地不同相区的晚古生代深水地层进行了对比,认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右江盆地深水相地层之间都是可以进行良好对比的。

  通过对采于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地层的玄武岩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证实这些与晚古生代深水暗色碳酸盐岩伴生的玄武岩生成于大洋盆地背景,并根据每个玄武岩活动期的特点,识别出五个与沉积盆地裂陷作用的不同期次相关联的喷发幕事件。基于以上研究,作者认为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广泛的大洋,且认为这个大洋很可能是起源于昌宁-孟连带的古特提斯大洋的东延部分。

  最后,根据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深水相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的研究,作者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做了阐述,确立了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出现大陆边缘裂离,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阶段(早泥盆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洋壳盆地形成阶段(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洋壳盆地强烈扩张阶段(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洋壳盆地收缩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洋盆封闭、快速充填阶段(中三叠世晚期的完整沉积盆地演化序列。

  Xintao西藏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演化-古地理学报2007,9(1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奥陶纪至古近纪约5亿年期间发育一套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厚度达14km,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的最佳地区.作者在对该区显生宙地层主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察研究以及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基础上,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地层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相组、15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亚相.作者通过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相、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奥陶纪-泥盆纪为稳定陆表海演化阶段;2石炭纪-二叠纪为大陆裂谷盆地演化阶段;3三叠纪-侏罗纪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4早中白垩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盆地演化阶段;5晚白垩世-古新世为前陆晚期磨拉石盆地演化阶段;6古近纪-第四纪为造山隆升断陷盆地形成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盆地经历了由陆表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沉积类型及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石炭系不同阶段的沉积演化。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主要发育陆表海沉积,发育3种沉积相和6种亚相。石炭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石炭世2次海侵和晚石炭世的持续海侵,沉积环境由滨海向浅海过渡,以海陆交互沉积环境为主。大面积海进使得北部山前局部地区出现地层超覆现象。

  2001,19(4

  通过对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地层研究,为恢复高原隆升历史提供依据.贵德盆地形成于渐新世末,其新生代地层可划分出深水砾砂质网状河流、泥石流质网状河流、砾质网状河流、山麓洪积、三角洲、半深湖与浅湖、水下扇三角洲七个沉积相组合体系.根据其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演化揭示出高原隆升过程先后经历了:早期隆升期(渐新世末、较稳定剥蚀夷平期(早中新世、小幅隆升期(早中新世末、稳定剥蚀夷平期(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持续逐步较快速隆升期(8.2~3.6Ma、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6~0Ma;其中3.6Ma±的隆升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此前盆地海拔应不超过1000m,此后构造活动速度明显加速,地形高差显著增大.可见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7.学位论文张东阳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相研究202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含油层系,油藏类型主要属岩性油藏或构造一岩性油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沉积体系特征、亚相微相组合特征、垂向演化规律和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揭示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进而加强在延长组寻找高产、高丰度油气聚集区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资料搜集、消化及区域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和岩心观察,确定研究区岩石相,利用测井资料建立测井相,确定研究区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并进行沉积微相划分,分析沉积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作出有利区块的预测。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由河流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并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浅湖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

  为10种亚相、19种微相。

  物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三个方向的物源:①北部阴山及乌兰格尔隆起前震旦系古老花岗岩、片麻岩,黑云母一角闪石片岩;②西部桌子山、贺兰山、大小罗山,除古老花岗岩、片麻岩出露外,大部分地区为震旦系的石英岩、寒武系、奥陶系浅变质岩及碳酸盐岩;③西南陇县一宝鸡古陆的古老花岗岩、片麻岩、震旦系的石英岩、寒武系、奥陶系浅变质岩及碳酸盐岩。

  长8油层组沉积时,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仍然是一个沉降的过程,研究区东北部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西南部由辫状河沉积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滨北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古地理学报2021,11(3

  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松辽盆地中央坳陷滨北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的沉积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研究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各亚段的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和紫红色泥岩含量等单因素图件,在此基础上做出沉积相图,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青山口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4种沉积亚相.从研究区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类型由三角洲平原亚相渐变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自下而上由半深湖-深湖亚相逐渐变为滨浅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亚相.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可划分为青山口组沉积早期、青山口组沉积中期和青山口组沉积晚期.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从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到青山口组沉积晚期,研究区湖盆发育总体表现出规模由大到小的特点.

  9.学位论文刘明BZ34油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相模型的建立2007

  BZ34油区位于渤中坳陷南部的黄河口凹陷中部,新近系沉积了覆盖整个凹陷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层,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段是明化镇组下段地层。从构造—沉积演化角度,它处于盆地发育的坳陷充填阶段。钻井和取心资料反映出目的层段是一套砂泥互层的碎屑岩地层,砂质含量较低。虽然该区的勘探历史较长,但由于探井数量少,且已有井的分布极为不均,所以目的层段的勘探程度还不高。此次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于预测有利的勘探区,搞清如何滚动勘探,潜力在哪里的问

  题。

  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及微体古生物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的沉积背景特征。根据取心资料和对应测井值的交汇关系选择最能反映地层岩性特征的测井系列,并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全区岩电关系。以岩心相标志对所选择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定,建立BZ34油区的测井一沉积相图版,据此从测井资料出发对各井单井相进行划分。在取得了研究区沉积背景特征和单井相特征的认识后,建立沉积相概念模型用以指导高分辨率层序的划分和沉积相随机模拟。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在理论上确定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识别标志及旋回级次的划分标准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的层序界面特征、沉积相分异、地层旋回对称性和地层叠加样式分析单井的层序特征,并总结各级高分辨率层序的构成特征。之后,从所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对比骨干剖面出发,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对各井的高分辨率层序进行对比。最终,建立起以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格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框架。

  沉积相随机建模是对研究区沉积相特征和高分辨率层序特征的综合表达,本次研究建立的相模型不同于常规根据地层厚度图和砂岩百分含量图而勾绘的沉积相图,是根据各中期旋回层序内部沉积微相变量的空间结构完成对相态三维展布的模拟。根据研究区处于勘探初期、井点少、井距大的实际情

  本论文通过上述研究内容,取得了以下一些新的认识:

  BZ34油区是在地形平缓、水域广大、水体较浅、河流能量较强的沉积背景特征下,发育的湖泊枝状浅水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发育的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水下分支流河道间、前三角洲泥和席状砂,河口坝微相和远砂坝微相在研究区没有出现。

  研究区长9000m,宽4000m,面积为36km<'2>,在规模上与之对应可能是三角洲的一只朵叶体或其中的一部分。研究区明下段地层划分为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其中包含五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MSC3、MSC4、MSC5,每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又由数目不尽相同的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组成。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底部大多以细一中砂岩为底界,顶部以泥质岩

  与下一旋回呈冲刷一侵蚀接触,表现为向上变深不对称型旋回或对称型旋回。明化镇组下段的MSC1、MSC4和MSC5层序以偏砂相为主,MSC2、MSC3层序以偏泥相沉积为主,明下段自下向上中期旋回的对称性由差变好在转差,从不对称型旋回转化为对称型旋回再在转化为不对称型旋回。长期旋回表现为对称型旋回,处于长期旋回层序中部的MSC2、MSC3中都发育有遍及整个研究区的巨厚前三角洲泥沉积。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引证文献(1条

  下载时间:2021年5月21日

  木薯的地理起源及演化

  木薯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亚纲(Rosidae)、大戟目(Euphorbiales)、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植物,属内有150多个种,其中仅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为唯一的栽培种,别名木蕃薯,树薯,西班牙文名为Yuca,Tapioca和Manioc,英文名为Cassava。

  木薯及其亲缘种都是低地的热带灌木,起源于热带美洲。它们的生态环境是从半干旱地区至热带雨林群丛,就原产地而言,它们限于西半球从墨西哥到阿根廷和西印度群岛地带。多数氢氰酸含量高的品种分布在主要河流沿岸,而氢氰酸含量低的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的稀树草原地区。自然跨度大,其水平分布于南北纬30度之间,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

  在地理上,木薯属种似乎有二个主要的中心,一是墨西哥和中美,一是巴西东北部,西至马多格罗梭(Mattograsso)和巴拉圭的部分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大量的栽培品种与野生种形态特征相似,与其起源紧密相关,木薯栽培种被认为起源于南美巴西中部亚马逊河流域,由M.esculentasubsp.flabellifolia和M.peruviana进化而来。而木薯的品种都是高度杂合的无性系,其亲缘种还不清楚,但有人认为岩生木薯(M.saxicolalang)和墨柄木薯(M.melamobasis)与栽培种的形态极为相似,估计与栽培种的亲缘有关。

  木薯属其余的种类均为野生种,其种类颇多,形态差异很大,有近于无茎的亚灌木到茎粗25厘米,高10-12米的小乔木,也有葡萄生长,茎叶特异,可供观赏的种类,其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n=36。绝大多数野生种用插条种植不发芽,难于用种茎进行无性繁殖,只能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发芽率也很低,不象栽培种那样容易繁殖。野生种间也可互相杂交,后代能产生贮藏淀粉的块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为杂交育种提供抗病,低氢氰酸含量,高淀粉和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据报导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已收集保存木薯属野生种100多个,已鉴定评价了99个,其中橡胶木薯(Manihotglauivii),黑柄木薯(Manihotmelanobasis)岩生木薯(Manihotsaxicola),叉枝木薯(Manihotdichotoma),七叶木薯(Manihotaessulifolia)等二十多个野生种已在木薯的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中普遍利用。

  据形态学的证据表明,木薯是从巴西东北部至墨西哥的广泛地区被驯化为栽培种的,美洲被发现以后,木薯才被传播到其它。考古学和形态学的研究,证明巴西、秘鲁等南美已在(右图为巴西科学家在木薯田收集信息)

  1588年葡萄牙人从巴西把木薯带到非洲西海岸,开始在几内亚湾和刚果河盆地栽培,到了18世纪中叶人们又把木薯引进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东海岸,于十九世纪中叶才逐渐扩展开来,现已分布到非洲南北纬15度的广阔地区。有不少非洲木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例如在尼日利亚,木薯是主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扎伊尔约30%的耕地面积用于积栽培木薯。现在非洲木薯的栽培面积为834.6万公顷,占世界栽培面积的55.7%,但产量低,只占世界产量的42.1%。非洲生产的木薯,主要用作粮食消耗,很少进行出口贸易。(左图为肯尼亚的木薯种植地)

  18世纪西班牙商人把木薯引进印度栽培,在同一时期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从墨西哥引种木薯,于1740年由印度尼西亚引入毛里求斯,表明木薯是1740年以前传入亚洲的,到1786年木薯被引进斯里兰卡,此后木薯又从印尼传入马来西亚等东南,目前亚洲热带地区各国均有栽培,是这个地区的十大作物之一。1989年亚洲木薯的栽培面积为405.3万公顷,占世界木薯栽培面积的27%,单产13.4%/公顷,总产5437.8万吨,占世界木薯产量的36.9%。在斯里兰卡,木薯占块根块茎作物栽培面积的70-80%,占耕地面积的5%。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主要生产木薯的,也是世界十大木薯生产国之一,印尼和印度生产的木薯主要作物粮食,泰国和其他亚洲木薯产品主要供出口和作饲料。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木薯出口国,每年出口600-800万吨,仅次于大米的出口量。(右图为广西木薯研究所专家视察泰国木薯种植基地)

  太阳起源与演化

  江发世

  2021年8月

  目录

  1.恒星起源与演化...........................................................................................................................34

  1.1恒星定义....................................................................................................................................341.2恒星的传统分类........................................................................................................................34

  光谱分类....................................................................................................................................34依据光度与温度的比较图............................................................................................................35依据恒星的稳定性........................................................................................................................35依据恒星体积与质量....................................................................................................................351.3本文的恒星分类........................................................................................................................35依据恒星与其他星球的关系以及运动情况................................................................................35依据恒星成因或起源....................................................................................................................35依据恒星结构................................................................................................................................36依据温度........................................................................................................................................36依据寿命........................................................................................................................................361.4恒星的物质组成.......................................................................................................................36

  宇宙中的物质...................................................................................................................36传统理论的恒星物质及宇宙结局...................................................................................36恒星的物质组成...............................................................................................................361.5恒星的热量...............................................................................................................................361.6星球爆炸...................................................................................................................................371.7恒星起源...................................................................................................................................371.8恒星演化...................................................................................................................................37孤星型恒星演化............................................................................................................................37主星型恒星演化............................................................................................................................37从属型恒星演化............................................................................................................................38伴星型恒星起演化和混合型恒星起演化....................................................................................38

  2.星系................................................................................................................................................38

  2.1星系及分类...............................................................................................................................38哈勃星系分类...................................................................................................................38本文的星系分类...............................................................................................................39

  2.2.太阳系特征...............................................................................................................................40星球轨道形状特征...........................................................................................................40星球公转方向特征...........................................................................................................41星球自转方向特征...........................................................................................................41星球分布特征...................................................................................................................41星球运动姿势特征...........................................................................................................41太阳系内星系特征...........................................................................................................41

  2.3.模拟试验...................................................................................................................................41试验一............................................................................................................................................42试验二..........................................................................................................................................42试验三..........................................................................................................................................43试验四..........................................................................................................................................43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44嫦娥二号的轨道........................................................................................................................442.4太阳系起源...............................................................................................................................44

  绕太阳公转轨道形状的成因...........................................................................................44太阳各纬度都有星球分布的成因...................................................................................45行星集中在太阳赤道附近的成因...................................................................................45星球直立、倾斜和躺在轨道运行的成因.......................................................................45星球公转反向(如哈雷彗星)的成因...........................................................................45星球自转反向的成因.......................................................................................................46行星系的成因...................................................................................................................462.5太阳系成因假说简介...............................................................................................................46布封学说....................................................................................................................................46张伯伦学说................................................................................................................................46谢伊学说....................................................................................................................................46阿亨尼学说................................................................................................................................46毕克顿学说................................................................................................................................46罗素学说....................................................................................................................................47魏扎克学说................................................................................................................................47费森柯夫学说............................................................................................................................47伯克兰学说................................................................................................................................47麦克雷学说................................................................................................................................47瓦尔科维奇学说........................................................................................................................47布郎学说....................................................................................................................................47米特拉学说................................................................................................................................47康德和拉普拉斯学说................................................................................................................482.6传统太阳系起源学说分类........................................................................................................482.7本文观点与传统捕获说的区别................................................................................................49

  3.地球起源与演化............................................................................................................................49

  3.1地球曾经是恒星.......................................................................................................................493.2地球的圈层状结构....................................................................................................................493.3地球的火山活动.......................................................................................................................503.4地球起源....................................................................................................................................513.5地球演化...................................................................................................................................51

  地球形成时期【始古宙(宇)】..............................................................................................51地壳形成时期【太古宙(宇)】.....................................................................................52进入太阳系前时期【元古宙(宇)】.............................................................................53进入太阳系时期【显生宙(宇)】.................................................................................53地月系形成时期【中生代(界)】...............................................................................54新生时期【新生代(界)】.............................................................................................55

  3.6地球的内球运动.......................................................................................................................55地球的内球运动...............................................................................................................55地球的内球或地核不在地球中心...................................................................................55地球的内球或地核转动比外球快...................................................................................55

  3.7地球的外球运动.......................................................................................................................56

  地球南北半球的受力情况...............................................................................................56地球的晃动.......................................................................................................................56

  4.太阳起源与演化............................................................................................................................57

  4.1太阳结构...................................................................................................................................57太阳的外部圈层—大气层............................................................................................................58太阳内部圈层—实体球................................................................................................................60

  4.2太阳起源...................................................................................................................................624.3太阳热量来源...........................................................................................................................624.4太阳演化...................................................................................................................................62

  1.恒星起源与演化

  太阳是一颗恒星,为了探讨其起源与演化,先对恒星进行探讨。

  1.1恒星定义

  在宇宙中能自身发光和热的星球叫做恒星。另外,有的观点认为:

  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

  天体。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恒星是由炽热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放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1.2恒星的传统分类

  现在普遍认可的恒星分类是光谱分类。依据恒星光谱中的某些特征与谱线和谱带,以及这些谱线和谱带的相对强度,同时也考虑连续谱的能量分布,将恒星划分为以下大类型。O型—蓝白色恒星紫外连续谱强。有电离氦,中性氦和氢线。二次电离碳、氮、氧线较弱。如猎户座ι(中名伐三)。B型—蓝白色恒星氢线强,中性氦线明显,无电离氦线,但有电离碳、氮、氧和二次电离硅线。如大熊座η(中名摇光)。A型—白色恒星氢线极强,氦线消失,出现电离镁和电离钙线。如天琴座α(中名织女一)。F型—黄白色恒星氢线强,但比A型弱。电离钙线大大增强变宽,出现许多金属线。如仙后座β(中名王良一)。G型—黄色恒星氢线变弱,金属线增强,电离钙线很强很宽。如太阳、天龙座β(中名天棓三)。K型—橙色恒星氢线弱,金属线比G型中强得多。如金牛座α(中名毕宿五)。

  M型—红色恒星氧化钛分子带最突出,金属线仍强,氢线很弱。R和N型—橙到红色恒星光谱同K和M型相似,但增加了很强的碳和氰的分子带。后来把它们合称为碳星,记为C。如双鱼座19号星。S型—红色恒星光谱同M型相似,但增加了强的氧化锆分子带,常有氢发射线。如双子座R。

  依据恒星在赫罗图的位置,将恒星划分为:白矮星、主序星、巨星、超巨星等。

  划分为稳定恒星和不稳定恒星。

  划分为小型恒星、中型恒星、大型恒星、超大型恒星。

  1.3本文的恒星分类

  将恒星划分以下类型:

  ①.孤星型恒星

  孤星型恒星在宇宙空间孤立存在,不在星系中,没有与其它星球形成关系。该类型恒星在宇宙中一般呈直线运动。其形态为球形和非球形。

  ②.主星型恒星

  这类恒星捕获小质量天体形成绕其旋转的星系,恒星位于中心是主星,其它小质量天体如行星彗星等绕其旋转是从星。在宇宙中一般呈直线运动。形态为球形和非球形。

  ③.从属型恒星

  这类恒星绕大质量天体进行转动,没有小质量天体绕其旋转。该类型恒星存在公转和自转,其运动轨道为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其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

  ④.伴星型恒星

  这类恒星与大质量体星球形成相互绕转,形成伴星关系。伴星间围绕共同质点公转,存在自转和公转,其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

  ⑤.混合型恒星

  这类恒星绕大质量天体进行转动,同时有小质量天体绕其旋转或有伴星。存在公转和自转,其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如太阳。

  划分为碎块型恒星、凝聚型恒星、捕获型恒星。

  划分为简单型恒星即非圈层状结构恒星、复杂型恒星即圈层状结构恒星。

  划分为低温型恒星、中低温型恒星、中温型恒星、中高温型恒星、高温型恒星。

  划分为短命型恒星、长命型恒星。

  1.4恒星的物质组成

  宇宙中的物质组成恒星的物质肯定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物质有:各种粒子、气、液、固态等物质。人类不能到达恒星,对其物质组成只能通过间接方法获取,如光谱方法、各种观测等。

  离人类最近的恒星是太阳,通过光谱检测,而且这些检测或观测只是太阳大气层底层的光球层,发现太阳光球层存在7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地球上也存在。太阳表面的物质是以粒子、气态状态存在。太阳表面以下的物质是什么不清楚,只能假设。

  传统理论的恒星物质及宇宙结局

  传统理论认为恒星是由气态即氢凝聚形成的。问题是:氢是哪里来的?氢核聚变为氦产生热量,如果氢没有了,恒星就不存在了,宇宙将是一片黑暗和寒冷。

  1.4.3恒星的物质组成

  恒星是宇宙中的一种星球,只是它发光发热而和其它星球不同。恒星的物质组成一定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即恒星是由粒子、气态、液态和固态等物质组成。

  1.5恒星的热量

  恒星由以下热量来源:①、原始热量。是恒星形成时星球本身所具有的热量。②、反应热量。是恒星形成后各种物质反应所产生的热量。③、捕获热量或叫外来热量。是恒星形成后,恒星吸收宇宙热量和捕获宇宙物质所产生

  的热量。所有恒星都在向宇宙辐射热量,所有恒星也在吸收宇宙的辐射热量。

  ④、引力热量。恒星形成后,恒星与其它星球形成星系产生绕转运动,在恒星内部和

  外部形成潮汐作用而产生的热量。

  1.6星球爆炸

  通过引力,小的天体发展成大的天体。爆炸、喷发、辐射等,大的天体变为小的天体。宇宙中星球的爆炸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碰撞爆炸。星球碰撞所发生的爆炸,只是星球本身的物质向四周飞射,物质的温度(除碰撞时产生的热量外)是星球原来的温度,其爆炸后的物质是碰撞星球原来的物质。主要是以碎块形式散射宇宙中。其二,核爆炸。星球因引力收缩,组成物质的原子其电子被压入原子核达到一定程度后,将发生星球的核爆炸。核爆炸能量大,温度高到极高,产生各种粒子。主要是以粒子形式散射宇宙中。

  1.7恒星起源

  恒星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星球爆炸所产生的大体积高温物体块就是恒星—碎块型恒星。这种类型的恒星温度在6000度以下,为不规则形状,可为固态或液态。在发展与演化中,可捕获宇宙物质,形成圈层状结构恒星。其二,星球核爆炸所产生的高温物体凝聚形成恒星—凝聚型恒星。这种类型的恒星为高温型恒星,大多是由星球核爆炸后的高温粒子、气化物质等凝聚形成。为球形或近球形,相比较内外成分均一,为非圈层状结构。其三,星球捕获高温熔融体、高温气态固态物质、高温粒子形成恒星—捕获型恒星。这种类型的恒星为球形或近球形,圈层状结构,其核为低温的原始星球。其温度以其捕获的物质不同而不同,形成不同圈层温度不同,如捕获的是高温粒子或气化物质,为高温型恒星;如捕获的是低温固态和液态物质,为低温型恒星。

  1.8恒星演化

  不同类型的恒星其演化不同。

  1.8.1孤星型恒星演化

  孤星型恒星在宇宙空间孤立存在,不在星系中,没有与其它星球形成关系。该类型恒星在宇宙中一般呈直线运动。其形态为球形和非球形。该类型恒星没有与其它星球形成星系,不存在引力热量。

  该类型恒星形成后,其表面温度渐渐降低,会形成低温固体外壳,演化为具有圈层装结构的星球,终结恒星生命,是短命恒星。

  1.8.2主星型恒星演化

  该类型恒星与孤星型恒星相比,捕获小质量星球绕其旋转形成星系。由于绕其旋转的星球是小质量星球,对恒星产生的潮汐作用小。其演化过程和孤星型恒星基本相同,寿命相对要长一些。

  1.8.3从属型恒星演化

  这类恒星绕大质量天体进行转动,没有小质量天体绕其旋转。该类型恒星存在公转和自转,其运动轨道为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其形态为球形或近球形。

  在恒星的表层和内部都会产生潮汐作用,形成潮汐能。是长命型恒星。

  1.8.4伴星型恒星起演化和混合型恒星起演化

  这两类型恒星和从属型恒星演化基本相同,引力能转化潮汐能,维持恒星生命,是长命型恒星。

  2.星系

  太阳绕银心公转并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并自转。探讨太阳起源与演化需要探讨星系。

  2.1星系及分类

  在宇宙中,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星球的绕转形式有两种:一是众多质量小的星球绕质量大的中心星球转动叫做中心式星系,如太阳系众多行星和彗星等绕太阳转动;二是两颗星球围绕共同质心相互转动叫做伴星式星系,如地球和月亮组成的地月星系,二者共同围绕地月质心转动。绝大多数星系属于前者。在宇宙中,有众多的星系,这些星系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独立星系,有星系之中的星系,有直线运动的星系,有曲线运动并绕中心体转动的星系,有年轻星系和年老星系。为了研究星系的成因,需要对宇宙中的星系进行分类。

  哈勃星系分类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对宇宙中的星系按其形态或叫结构类型划分为三大类:(1)、椭圆星系

  图2-1椭圆星系照片

  椭圆星系是从圆球星系发展演化而成的,图2-1是该类型星系由圆球状星系发展成为椭圆星系的一组照片。

  (2)、旋涡星系旋涡星系在宇宙中也有多种形态,而且也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一开始从不规则的形态向规则形态逐步发展演化。图2-2是大熊座里一个开放型的旋涡星系照片,图2-3是一个中间通过星云相连接的有伴星的旋涡星系照片。

  图2-2漩涡星系照片

  图2-3有伴星星系照片

  图2-4棒状旋转星系照片

  (3)、不规则星系

  图2-4是一个棒状旋涡星系照片,不规则星系也能逐渐发展演化为规则星系。

  2.1.2.本文的星系分类

  (1)、按照星系之间是否有隶属关系

  将宇宙中的星系划分为独立星系和从属星系。在宇宙空间中独立运行,它没有环绕中心体旋转,这样的星系叫做独立星系,如银河系。而环绕中心体运行的星系如太阳系绕银心运转,地月星系绕太阳运转,这样的星系叫做从属星系。

  (2)、按照中心星是否旋转

  划分为核旋转星系和核不旋转星系。在宇宙中独立星系它的核有的旋转有的不旋转。而从属星系它的核都是旋转的。

  (3)、按照星系运行的轨迹

  划分为直线运动星系和曲线运动星系。在宇宙空间中,那些独立星系在主星带领下按照主星形成时的射线方向在宇宙空间内进行直线运行。有的星系如从属星系则是绕着主星进行曲线运行。

  (4)、按照星系所在的空间位置

  划分为系内星系和宇宙星系。凡是在星系内运动的星系叫做系内星系,如太阳系;凡是在星系外宇宙空间里独立运动的星系叫做宇宙星系,如银河系。

  (5)、按照星系形成的年龄

  划分为年老星系和年轻星系。凡是那些在宇宙空间中或在星系内部形成时间比较长年龄大的星系叫做年老星系,年老的星系大都已演化成为比较规则的星系;在宇宙空间或在星系内部有的星系刚刚形成或形成不久,这样的星系叫做年轻的星系,年轻的星系大都呈不规则状态。

  (6)、按照星系中星球的关系

  划分为中心式星系和伴星式星系。由众小质量星球绕大质量星球运动所组成的星系叫做中心式星系,如太阳系、银河系等,大质量星球叫做主星或中心星;由两颗星球互绕二者中心质点运动所组成的星系叫做伴星式星系,如地球和月亮所组成的地月星系。

  (7)、按照星系与人类的关系分为自然星系和人造星系。自然星系是自然形成的,人造星系是人类发射天体而形成的

  绕转运动天体组合。人造星系可分为从星型人造星系和主从星型人造星系,发射的绕月卫星所形成的月卫星系,属于从星型人造星系;绕飞船转小卫星而形成的星系,属于主从星型人造星系。

  2.2.太阳系特征

  太阳系是由行星、彗星等天体绕中心星球太阳所组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在太阳系中有系中系,如行星和卫星所组成的行星系,卫星和绕其转动的子卫星所组成的卫星系,等等。太阳系是一个年老的、规则的、中心式的椭圆星系。

  星球轨道形状特征

  绕太阳公转的星球轨道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在太阳系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它们的绕太阳公转轨道形状为近圆形,而外围的其它行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系的彗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抛物线形和双曲线形,图2-5是太阳系模式图,图2-6是彗星轨道图。

  图1-5太阳系模式图

  图2-6彗星轨道图

  星球公转方向特征

  绕太阳公转的星球,九颗行星都为逆时针方向公转,而有些彗星如哈雷彗星为顺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星球自转方向特征

  太阳系的金星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它的自转与它的公转方向相反。而其它八颗行星都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并同公转方向相同。

  星球分布特征

  太阳系的九颗行星公转轨道面都在太阳赤阳面两侧附近,而彗星的公转轨道面从太阳两极到太阳赤道各纬度都有分布。图2-7是彗星轨道倾角即在太阳周围不同纬度的分布图。

  图2-7彗星在太阳周围分布图

  星球运动姿势特征

  地球是倾斜在轨道上自转,天王星是躺着在轨道上自转,其它几颗星球为直立或倾斜在轨道上自转。

  太阳系内星系特征

  由彗星和行星绕太阳旋转所形成的太阳系的上述五个特征,对于由卫星绕行星旋转所形成的行星系来说基本相同。

  2.3.模拟试验

  一个太阳系成因理论或叫假说不仅能解释太阳系的特征,而且也能解释行星系和其它星系的特征。

  为了研究太阳系的成因和解释太阳系的特征,用一块磁铁和一个小铁球,做以下试验:

  试验一

  小铁球用线吊起来挂在空中不动,将用线吊着的磁铁块和小铁球在一个水平面上,磁铁块在小铁球的西面,由北向南运动,如图2-8。

  图2-8磁铁快从铁球西侧运动示意图

  试验结果如下(见图2-9):当两者相距适当的运动距离,如果磁铁块运动速度慢,在靠近小铁球时,小铁球就被磁

  铁块吸了去(图2-9A);当磁铁块以适当的速度运行时,小铁球就会沿着一个近圆形轨迹绕磁铁块转动(图2-9B);当磁铁块以较快的速度从小铁球一侧通过时,小铁球就是一个抛物线弧形或双曲线弧形从磁铁块一侧运动过去(图2-9C)。同时小铁球也产生如图E方向的自传。

  图2-9试验一结果示意图

  试验二如同试验一,不同的是:让磁铁块在小铁球的东侧由南向北运动,如图2-10。

  图2-10磁铁快从铁球东侧运动示意图

  试验结果如下:公转和自传方向就完全反向了。

  试验三

  如同试验一,不同的是,让小铁球沿F方向自传,然后磁铁块在小铁球西侧由北向南运动,如图2-11。

  试验结果如下:

  图2-11试验三模拟试验结果示意图

  小铁球仍然沿F方向转动,只是自传速度变慢了。

  试验四

  如同试验一,不同的是:磁铁块和小铁球大小近似时,试验结果是:二者互相绕转,如图2-12。

  图2-12试验四模拟试验结果示意图

  将以上的试验反过来:让小铁球运动,其结果是一样的。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

  图2-13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可能出现的几种轨道形状。人造卫星轨道形状完全取决于末级火箭的速度。如末级火箭的末速度小,卫星的轨道形状为图2-13的A形,卫星将回落到地球上。如果末级火箭的末速度正好,其卫星轨道形状为图2-13的B形,为绕地球的圆形轨道。如果末级火箭末速度大其卫星轨道形状为图2-13的C形,成为椭圆形。如果末级火箭的末速度等于地球的逃逸速度时,卫星的轨道形状为图2-6的D形,呈抛物线形。如果末级火箭末速度大于地球的逃逸速度,卫星的运动轨道就成为双曲线形。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上空的高度和运动方向也由末级火箭的末级高度和末级方向所决定。

  嫦娥二号的轨道

  图2-13卫星运动的轨道

  图2-14嫦娥二号奔月轨道示意图

  图2-14是嫦娥二号奔月轨道示意图。虽然嫦娥二号是人造天体,但它和月亮形成了月卫星系。

  2.4太阳系起源

  太阳从宇宙中捕获行星、彗星产生绕转运动组合体,形成太阳系。

  2.4.1绕太阳公转轨道形状的成因

  太阳系成员的轨道形状由进入太阳系时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等因素决定。太阳所捕获的行星或彗星其运动速度小了,就“掉”进太阳了;速度正好,其轨道形状为近圆形;其速度大一点,轨道形状为椭圆形;如果速度再大一点,其轨道形状就成为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

  2.4.2太阳各纬度都有星球分布的成因

  独立在宇宙中运行的天体,它可以从各个方向和各种角度飞近太阳的身边,这些天体能够从太阳两极处和各纬度及赤道被太阳捕获而成为太阳系的成员。因此在太阳赤道面附近和极处及各纬度都有星球分布。

  2.4.3行星集中在太阳赤道附近的成因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引力球,这个引力球是绕轴自转的,自转就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在球的极处最小,在近赤道处离心力大。所以太阳系年龄老的行星在太阳自转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集中到太阳赤道面附近。

  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做了球体离心试验,试验如下:图2-15是地质力学的模拟实验:在直径20厘米的泡沫塑料球体上,涂16层聚醋酸乙烯乳液,构成厚约3毫米的薄膜,经电动机旋转加力(500转/分),在近球体赤道附近,于试料上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曲。地质力学所作的上述模拟试验完全证明,所有旋转球体都会产生自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其表面物质也将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变化。

  图2-15地质力学的模拟试验

  2.4.4星球直立、倾斜和躺在轨道运行的成因

  在太阳系中,在轨道上直立自转的行星,它们就是在太阳赤道面被太阳捕获的。倾斜在轨道上自转的行星,是在太阳相应的纬度处被太阳捕获的,后来在太阳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运行到了现在的位置。横躺在轨道上自转的天王星,是在太阳极处被太阳捕获的,以后在太阳引力场的离心力作用下来到了太阳赤道面附近。

  2.4.5星球公转反向(如哈雷彗星)的成因

  同向公轨的太阳系天体,它们是在同一侧被太阳捕获的。公转反向运行的天体,是在太阳的另一侧被太阳捕获的。

  2.4.6星球自转反向的成因

  自转反向的金星,说明它在被太阳捕获之前就已是顺时针方向自转着的。当它被太阳捕获时,所产生的潮汐扭动力小于原来已有的自转力。所以金星仍然保存原来的自转方向,只不过是自转速度已变的特别慢,自转周期特长。

  2.4.7行星系的成因

  行星周围的卫星形成过程同太阳系。而且在卫星的周围可能存在子卫星和孙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的周围都可以有卫星,都可以形成绕转运动组合体即星系,它们的成因和太阳系的成因一样。

  在宇宙中,所有星系的成因是相同的。

  2.5太阳系成因假说简介

  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太阳系成因理论或假说简介如下。

  布封学说

  法国动物学家布封在1745年提出:曾经有一个大彗星碰到了太阳,使太阳转动起来。碰出来的一些物质形成了行星和次一级的卫星,并使之绕中心天体转动起来。这个学说叫做彗星碰撞学说。

  张伯伦学说

  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在1900年提出:曾经有一个恒星走到离太阳很近的地方,由于潮汐力的作用,在太阳两面形成巨大的潮,就象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日珥。在这两个巨大的潮中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固体聚集成块叫做星子,由这些星子发展成为行星等绕太阳转动的天体。这个学说也叫做星子学说。

  谢伊学说

  美国天文学家谢伊于1910年提出:有两个星云相碰,在碰撞后的星云中形成了太阳,其它物质形成行星。也叫星云碰撞学说。

  阿亨尼学说

  瑞典化学家阿亨尼于1908年提出:有两个恒星沿着一个角度侧面相撞,使这两个恒星变为一个恒星,由于侧向相撞所以产生了转动。相撞后所飞出的物质形成行星等天体。这个学说也叫侧撞恒星合拼学说。

  毕克顿学说

  西新兰科学家毕克顿于1881年提出:一个恒星接近太阳时,潮汐作用,使太阳和另颗恒星都发生变形,在两者中间分出呈卵形的物体,这些物体成为绕太阳转动的行星。用该学

  者自己的形象说法,两个相接近的恒星潮汐力所拉出的物体就象宇宙中的火花。有人将该学说称为宇宙火花学说。

  罗素学说

  美国天文学家罗素于1935年提出:太阳曾经是一对双星,后来有一颗恒星走近将其中一颗子星拉走,被拉走时留下了一长条物质,这些物质后来形成了行星。这个学说也叫双星学说。

  魏扎克学说

  德国天文学家魏扎克于1944年提出:太阳形成后被一个气体尘埃云包围着,这个云由于旋转而变扁,形成了星云盘,后来星云盘形成行星。这个学说可以叫做太阳进入星云学说。

  费森柯夫学说

  前苏联天文学家费森柯夫于1919年提出:形成行星的物质全部是从太阳上抛射出来的,由于原来的太阳质量大、含氢量高,自转速度快而且不稳定,因此抛射出形成行星的物质。这个学说叫做太阳自身抛射学说。

  伯克兰学说

  挪威科学家伯克兰于1912年指出:电磁力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太阳从一开始就有磁场,太阳抛射出的离子,沿着磁力线在螺旋轨道上向外运动,停留在一些圆上,圆的半径决定了电子电荷和离子质量的比率,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球,不同的球由不同的离子组成。这个球的物质后来集聚形成一个行星。这个学说叫做离子集聚学说。

  麦克雷学说

  英国天文学家麦克雷于1960年提出:形成太阳系的大星云首先破裂为许多小星云,这些小星云具有随机的运动和转动速度及方向。小星云常常相互碰撞,绝大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了太阳,另外一部分小星云形成了行星。这个学说可以叫做原云先碎后聚学说。

  瓦尔科维奇学说

  罗马尼亚物理学家瓦尔科维奇于1964年提出:太阳系内的类地行星是同太阳星云外围部分或由太阳抛射出的物质形成的,而类木行星是太阳在星际空间运行时,从遇到的星际云中所俘获的物质形成的。这个学说叫做异源分步形成学说。

  布郎学说

  美国物理学家布郎于1971年提出:在过去有一个质量是太阳50-100倍大的超新星爆发时,抛射物中的一个碎块形成了今天的太阳系。该学说叫做超新星爆发碎块成因学说。

  米特拉学说

  印度天文学家米特拉于1975年提出:太阳系是以星团方式集体产生的。在宇宙中有一个很大的星际云由于自吸引出现湍流,进而形成一个星团,这个星团逐渐互相散开,原太阳是其中一个初始角动量几乎为零的成员星。以后,原太阳在绕银心转动的过程中,不断吸积那些与其自己轨道相似的颗粒,逐渐形成一个围绕太阳的球形包层,进而演化为星云盘,并且由于它的角动量传给了原太阳而使太阳自转起来。这个学说可以叫做星团散开形成太阳学说。

  康德和拉普拉斯学说

  康德是德国哲学家,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拉普拉斯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力学家。生于1749年,死于1827年。这两位太阳系星云学说创始人在互相不知道的情况下,分别发表了内容大体相同的太阳系起源学说即星云学说。

  太阳系起源星云学说为大多数天文学家认可。从十八世纪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在这期间有许多科学家提出过有关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尽管这些学说在某些方面和某些形成机制上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总的宗旨没有离开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太阳系起源星云学说宗旨就是一句话:太阳系是从一个星云中形成的。在这个星云中有气体、有尘埃、有冰块、有大大小小的固体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质相互吸引,星云体积在缩小。在这个星云的中心形成了太阳。由于星云原始存在转动,在体积缩小时,因为角动量守恒,星云转动加快,变成扁球状。扁平面上的星云继续收缩形成了现在的共面同方向转动的行星。

  2.6传统太阳系起源学说分类

  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学说高达几十家,按照太阳周围星球的物质来源可以将这些学说划分为三个学派:分出说、俘获说、共同形成说。

  (1)、分出说也叫灾变说。在这一学派中,有的认为是另外一颗恒星碰到太阳,碰出了物质,这些碰出的物质形成了行星。

  有的认为:太阳曾经出现过巨大规模的变动,例如太阳的自转快度变快,由一个恒星分裂为两个恒星,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其中一个离开了,离开时所留下的物质形成行星。

  有的认为:太阳原来是一对双星,其中一颗子星被另外靠近的一颗大星拉走了或俘获了。在子星被拉走或俘获时所留下来的物质形成了太阳系现在的行星。

  也有的认为:太阳的伴星爆发成超新星,留下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另外还有的观点认为是太阳自身抛射出来的物质形成了行星。

  (2)、捕获说这一学派的共同看法认为是太阳先形成的。太阳形成后捕获了周围的或宇宙空间里的其

  它星际物质,而由这些物质形成了行星。

  (3)、共同形成说形形色色的各类星云说都是属于这一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星云形成的。

  尽管各学者对太阳系内的星球形成和自转及公转有各自的见解,但他们都共同认为太阳系是

  由一个原始星云逐渐演化而形成的,或者说形成行星的物质来源于太阳或与太阳有关系的其它星球。

  2.7本文观点与传统捕获说的区别

  传统捕获说,认为是太阳捕获宇宙物质,这些物质在太阳系内形成行星、彗星等天体,太阳形成在前,行星、彗星等天体形成在后。

  本文观点,太阳直接在宇宙中捕获行星、彗星形成绕转运动组合体即形成太阳系,有的行星形成时间可能在太阳之前,其年龄可能大于太阳。

  3.地球起源与演化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人类对地球了解和研究的最多。为了研究太阳起源与演化,先对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进行探讨。为了研究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先对固体地球结构进行重新划分。

  3.1地球曾经是恒星

  依据恒星定义及分类,地球在45亿年前是一颗捕获成因类型的恒星。地核捕获熔融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成为发光发热的星球,即形成恒星。温度降低,在地球表面形成固体原始外壳,成为不向外发光发热星球,结束恒星时期。

  在地壳上,检测其岩石年龄为36亿年,推测为45亿年,证明地壳形成的时间到现在已有45亿年了。

  3.2地球的圈层状结构

  依据固体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和地震波特征,对固体地球进行一级分层和二级分层,见表3-1和图3-1示意图。在固体地球的外层是水圈和大气圈。在地球的内部2900-4700公里,厚1800公里为熔融物质,称之为液态层(传统分层的外地核)。

  表3-1

  固体地球结构表

  地球圈层名称

  一级分层

  二级分层

  传统分层

  地壳

  地壳

  外

  外外过渡层上地幔

  过(上)

  深度(公里)

  0—3333—980

  地震地震密度(克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立方厘(公里/秒)(公里/秒)米)

  物质状态

  5.6—7.08.1—10.1

  3.4—4.24.4—5.4

  2.6—2.93.2—3.6

  固态物质部分熔融物质

  球

  渡外过渡层下地幔

  980—290012.8—13.56.9—7.25.1—5.6液态—固

  层(下)

  态物质

  液态

  液态层

  外地核

  2900—47008.0—8.2不能通过10.0—液态物质

  层

  11.4

  内

  内过

  过度层

  4700—51009.5—10.3

  12.3

  液态—固

  度层

  态物质

  球

  地核

  内地核

  5100—637110.9—11.2

  12.5

  固态物质

  图3-1地球结构示意图

  3.3地球的火山活动

  下图3-2、3-3、3-4、3-5、是各地的一些火山爆发照片,证明地球内存在高温岩浆。

  图3-2印尼火山爆发照片

  图3-3日本火山爆发照片

  图3-4冰岛火山爆发照片

  图3-5菲律宾火山爆发照片

  3.4地球起源

  通过固体地球结构和火山喷发现象,地球的液态层是高温熔融物质。原始地核捕获宇宙高温熔融等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地球成为一颗捕获型的恒星。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形成原始的地球外壳。恒星生命终结。熔融物质与地核间形成内过渡层,与外壳间形成外过渡层(传统分层的地幔)。外过渡层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外过渡层上和外过渡层下(传统分层的上下地幔)。熔融物质凝固时产生水和大气,以及捕获的水和大气形成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在5.48亿年前,地球被太阳捕获,成为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3.5地球演化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古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地球形成时期、地壳形成时期、进入太阳系前时期、进入太阳系时期、地月系形成时期、新生时期,见表3-2。

  地球形成时期【始古宙(宇)】

  这一时期是由地核俘获宇宙高温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开始的,到地表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壳的一段地质时间。在距今46亿(?)年前,在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宇宙高温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在地核外形成高温熔融物质巨厚层。地核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内过渡层。

  表3-2

  地质时期与特征表

  地质时期

  特

  征

  代

  宙

  (界)(宇)

  这一时期是一颗彗星撞击地球而开始的。

  新

  这颗彗星在太阳系裂解,形成绕太阳的小行星带。新

  生

  彗星的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气。在冰里存生

  时在着各种生物。

  地期

  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气和新的生

  代

  月

  物物种。原有的生物发生变异或进化。

  (界)

  同位素年龄

  Ma

  今—65

  系

  形

  成

  进

  时期

  入

  太

  阳

  系

  时

  期

  进入太阳系前时期

  地壳形成时期

  地球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是月球被地球俘获形成地月系而开始的。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地球的引力场、磁场发生了变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动作用下,地球的外球发生了旋转,形成地极和磁极的移动。在生物界,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变异,形成高大的树木和大型的动物。

  这一时期是地球进入太阳系成为行星而开始的。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有了太阳的光照,形成了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有了昼夜的变化。在地球的内部,地核或内球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在地壳,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地壳形成自东向西的运动。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沟谷洼地和平原。在生物界,开始爆发式出现即开始复活。随着太阳系的演化,地球由进入太阳系时的轨道面即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23°26′,演化到现在的地球轨道面与太阳赤道面近平行,地轴由垂直轨道面变为倾斜在轨道上运行,形成一年的四季变化。在岩石建造上,出现大量的石灰岩。

  这一时期是地壳已经形成到地球进入太阳系前的一段地质时间。

  这是一段没有阳光的地质时期。在这一段的前期,地壳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高山被剥低,在沟谷和坑洼地中沉积了巨厚的原始沉积。在这一段的后期,地壳活动变弱,地表温度渐渐降低,到了冰点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开始复活和繁殖。由于没有阳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处于休眠状态。原核生物开始繁殖。

  这一时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质凝固开始到有沉积岩形成的一段地质时间。

  随着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流动汇聚到张裂沟谷和大坑洼地中,产生的气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气圈。

  地核俘获宇宙物质的不均,地表各处温度高低不均产生大气流动。

  在这一地质时期,有了水和大气,产生了风化、剥蚀和搬运作用,开始形成沉积岩。

  这一时期是由地核俘获高温熔融物质开始到地表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地球原始外壳的一段地质时间。

  在距今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了高温熔融物质形成巨厚熔融层。熔融层与地核接触部位温度降低,形成内过渡层;与外壳接触部位形成外过渡层;熔融层形成液态层。

  在这一地质时期,形成了圈层状结构的地球。熔融物质凝固形成收缩,在地表形成张裂沟谷高山。宇宙天体撞击,在地表形成大坑洼地。

  中

  生

  代

  显

  (界)

  生

  古

  宙

  (宇)

  生

  代(界)

  元古宙(宇)

  太古宙(宇)

  始古宙(宇)

  65—250

  250—543

  543—3800

  3800—4600

  4600

  —?

  地球外表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壳。外壳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外过渡层。高温熔融物质形成液态层。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形成分层结构,由内向外:地核、内过渡层、液态层、外过渡层、外壳。

  在地球表面,由于熔融物质凝固和收缩,形成张裂、沟谷、高山。由于宇宙天体撞击,在地表形成大坑洼地。

  3.5.2地壳形成时期【太古宙(宇)】

  这一时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壳开始到有沉积岩形成的一段地质时间。

  地壳和地球熔融物质凝固形成的外壳是不一样的。地壳是由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和陨石共同组成的地球外壳,是地球经过长期演化后而形成的。在这一地质时期:随着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和俘获的水流动汇聚到张裂沟谷与大坑洼地中,形成地球上最初的水域海洋和湖。产生的气和俘获的大气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气圈。由于地核俘获宇宙物质的不均,地表各处温度高低不同产生大气流动。在地壳形成时期,有了水和大气,产生了风化、剥蚀和搬运作用,开始形成沉积岩。

  3.5.3进入太阳系前时期【元古宙(宇)】

  这一时期是地壳已经形成到地球进入太阳系前的一段地质时间。这是一段没有阳光的地质时期。在这一段的前期,地壳的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强,高山被剥低,在沟谷和坑洼地中沉积了巨厚的原始沉积。在这一段的后期,地壳活动变弱,地表温度渐渐降低,到了冰点以下,形成全球性的冰川。在生物界,降落在地球上的原核生物开始复活和繁殖。由于没有阳光,其他降落到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处于休眠状态。

  3.5.4进入太阳系时期【显生宙(宇)】

  这一时期是太阳捕获地球,地球进入太阳系成为行星而开始的。地球进入到了有阳光的显生宙时期,是古生代的开始。

  地球产生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现在的地球黄道面在太阳赤道面附近,二者夹角很小。地球倾斜在轨道上运行,地轴的倾斜方向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即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为23°26′,如图3-6所示。

  图3-6地球倾斜在轨道上运行示意图

  地球是在和太阳赤道面大约23°26′夹角方向运行(如图3-7所示)被太阳捕获,变成绕太阳旋转的行星。

  图3-7地球进入轨道方向示意图

  地球如同试验一被太阳俘获,形成公转和自转。形成时,地轴和轨道面是垂直的,地轴和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为66°34′。

  太阳系和其他星系一样,在星系演化趋势作用下,地球由形成时的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方向移动了23°26′,并已移动到太阳赤道面附近(如图3-8所示)。

  图3-8地球由被太阳捕获时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演化示意图

  在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在无其他天体引力作用情况下,绕转星球的轨道形状不变,自转轴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不变。

  地球由被太阳捕获时,地轴和轨道面是垂直的,和太阳赤道面夹角大约为66°34′。由于地球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方向移动了23°26′,因此形成现在的地球赤道面与黄道面夹角为23°26′。

  地球被太阳捕获时地轴和轨道面是垂直的,地球两极终年无太阳光照,地球无四季。随着地球轨道面向太阳赤道面演化移动,地轴发生在轨道面上的倾斜,地球有了一年四季变化。

  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有了太阳的光照,形成了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有了昼夜的变化。在地球的内部,地核或内球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在地壳,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地壳物质形成自东向西和由两极向赤道方向的运动。形成高山、高原,形成沟谷洼地和平原。冰川融化。在生物界,开始爆发式出现即开始复活。在岩石建造上,出现大量的灰岩。

  3.5.5地月系形成时期【中生代(界)】

  这一时期是月球被地球捕获形成地月系而开始的,地球进入到了中生代时期。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地球的引力场、磁场发生了变化。在月球引力所形成的晃动作用下,

  地球的外球发生了旋转,形成地极和磁极的移动。在生物界,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异或进化,形成高大的树木和出现大型的动物。

  3.5.6新生时期【新生代(界)】这一时期是一颗大彗星撞击地球而开始的(?),地球进入到了新生代时期。这颗彗星在太阳系裂解(?),形成绕太阳的小行星带。

  彗星的组成物即有岩石又有冰和大气。在冰里存在着各种生物。在这一地质时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气和新的生物物种。原有的生物发生变异或进化。地球开始有了高级生物。

  3.6地球的内球运动

  3.6.1地球的内球运动

  太阳捕获地球,地球产生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地球捕获月球,产生绕地月质心的转动。地球的内球、外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作用下将产生不同的运动。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球的内球、外球运动是不同的。在地球进入太阳系前,内球在地球中心,内外球转动是一致的。地球被太阳捕获后,地球产生了公转和自转,地球的内球和外球也产生了位置和转动角速度不一样的变化。

  3.6.2地球的内球或地核不在地球中心

  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模拟试验:在装满水的瓶子里放入一个石子,系上一根绳子绕手旋转,如图3-9,结果:在瓶子内的石子始终偏向引力的另一侧。

  图3-9绕转瓶子照片

  同样道理,地球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旋转,内球将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不在地球中心。

  3.6.3地球的内球或地核转动比外球快

  由于地球的内球不在地球中心,始终偏向太阳引力的反方向,导致内球和外球转动的角

  速度不一样,内球快,外球幔,如图3-10所示。

  图3-10地球内球偏向太阳引力反方向示意图

  角速度ω=V/R,V为线速度,R为半径。在A点内球的半径小于A点到地球中心,依据角速度公式,内球角速度大于外球的角速度。

  3.7地球的外球运动

  3.7.1地球南北半球的受力情况

  地球倾斜在轨道上自传和绕太阳公转,在夏至时,地球北半球到太阳距离近,南半球到太阳距离远,如图3-11所示。

  依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2,星球引力与星球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夏至时,地球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大于南半球;在冬至时,地球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大于北半球。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南北两个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相等。

  图3-11地球两极到太阳距离远近示意图

  3.7.2地球的晃动

  下述三种运动引起地球的晃动:地球绕地月质点转动、地球的章动、地轴的进动。

  晃动作用的结果

  将豆子放到簸箕里,晃动簸箕,豆子在簸箕里沿着簸箕倾斜方向滚动,如图3-12。

  图3-12晃动簸箕,豆子向簸箕倾斜方向滚动照片

  地球的晃动,外球将向着太阳引力大的方向滚动,内球将向着太阳引力反方向滚动而地轴倾斜角度保持不变,如图3-13所示。

  图3-13地球晃动,外球、内球转动示意图

  地球外球的滚动,使原地极位置向着太阳引力大的方向移动,原地球赤道也随着发生移动。

  现在地球的南极洲是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到达现在的南极位置,南极洲的煤炭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而到达现在的位置。

  地球的原磁极位置随着地球的外球转动而转动,这是磁极移动的成因。

  4.太阳起源与演化

  4.1太阳结构

  太阳结构可以简单划分两层:外部圈层—大气层、内部圈层—实体球,太阳结构见表

  4-1,示意图见图4-1、4-2。

  表4-1

  太阳结构表

  圈层名称

  日冕大气

  色球层

  现代分层

  传统分层

  特征

  圈层名称

  厚度不稳定,在几个到多个太阳

  半径间变化。温度可达100万℃。大

  厚2000公里,底层4500℃,上气

  层约几万℃。

  层

  日冕色球

  特征厚度不稳定,在几个到多个太阳半径间变化。温度可达100万℃。厚2000公里,底层4500℃,上层约几万℃。

  光球

  沸腾层实液态层体

  过渡层球

  日核

  厚500公里,底层6000℃,上部4500℃。

  光球

  为沸腾岩浆,温度达岩浆气化边

  界6000℃。

  对流层

  为液态岩浆。

  实

  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的过渡带,球

  辐射区

  物质呈半流体、塑性状态。

  层

  铁镍质,固体。

  日核

  厚500公里,底层6000℃,上部4500℃。由氢氦组成,径向对流运动强烈,热的物质向外运动,冷的物质沉入内部,由氢氦组成,通过电磁辐射和粒子流向外层辐射热。由氢氦组成,核反应区,温度高达1500万℃。

  图4-1传统理论太阳结构示意图

  4.1.1太阳的外部圈层—大气层

  图4-2现代理论太阳结构示意图

  目前,人类能观察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的一些物理量包含光球部分。

  太阳密度:大约1.411g/㎝³,大约相对于地球密度:0.26,大约相对于水的密度:

  1.409。

  太阳主要成分(光球成分):氢73.46%,氦24.85%。

  光球光球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大约500公里。虽然光球的气体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由于厚度原因,现在还不能看清光球下部的太阳情况。光球上层的温度为4500多摄氏度,越往下,温度就越高,到光球底层,约达到6000多摄氏度。依据光谱分析,地球上存在的绝大部分元素,在光球均有其光谱存在,这些元素有:H、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Sc、Ti、V、

  Cr、Mn、Fe、Co、Ni、Cu、Zn、Ga、Ge、Rb、Sr、Y、Nb、Mo、Ru、Rh、Pd、Ag、Cd、In、Sn、Sb、Cs、Ba、La、Ce、Pr、Nd、Sm、Eu、Gd、Dy、Er、Tm、Yb、Lu、W、Os、Ir、Au、Hg、Tl、Pb、Bi、Th、U。

  光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极不稳定的斑斑点点,被称为“米粒组织”。另外,还有超米粒组织,其直径与寿命要大的多。在光球还分布着太阳黑子和光斑,偶尔还会出现白光耀斑。这些活动现象有着相差悬殊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

  太阳黑子

  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黑子一般成群出现在太阳表面,黑子的形成周期短,形成后几天到几个月就会消失,新的黑子又会产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其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平均为11.2年。

  黑子群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会造成干扰,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电讯中断。

  色球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公里。密度比光球层稀薄。

  在厚度约2000公里的色球层内,温度从光球顶部的4500多摄氏度增加到色球顶部的

  几万度。

  低色球层,厚约400公里,温度由光球顶部的4500多摄氏度上升到5300多摄氏度;

  中色球层,厚约1200公里,温度缓慢上升到8000摄氏度左右;

  高色球层,厚约400公里,温度急剧上升到几万度。色球是一个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在局部等离子体动能密度和磁能密度可相比拟时,能经常观测到等离子体和磁场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常常会产生剧烈的耀斑爆发,以及与耀斑共生的爆发日珥、冲浪、喷焰等许多动力学现象。耀斑爆发时,还发射大量的远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以及高能粒子流。这些辐射对日地空间和地球高层大气影响很大。此外,色球、日冕等离子体和可变磁场以及由不稳定性引起的冲击波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产生大量不同频率的射电辐射。太阳耀斑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

  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

  一次大的太阳耀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的爆炸。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图4-3为日冕吸收与散射示意图。在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向宇宙辐射热量,所有的恒星都吸收宇宙辐射。日冕层有气体、粒子、离子和尘埃。宇宙辐射热量大部分在这里被吸收和散射,另外一部分穿过日冕辐射到太阳,还有小部分反射到宇宙。因为日冕吸收和散射宇宙辐射的热量,日冕温度可达100万摄氏度。

  图4-3日冕吸收与散射宇宙辐射示意图

  4.1.2太阳内部圈层—实体球

  目前还不能看到太阳大气层底下的太阳。对太阳内部实体球只能是假设。传统太阳起源理论(也是现在流行的理论)将太阳实体球由内向外划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

  日核

  由太阳中心到0.25太阳半径,太阳发射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也称为核反应区。在这里,太阳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随时都在进行着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根据原子核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关系式E=mc²,每秒钟有质量为6亿吨的氢经过热核聚变反应为5.96亿吨的氦,并释放出相当于400万吨氢的能量,正是这巨大的能源带给了我们光和热,但这损失的质量与太阳的总质量相比,却是不值一提的。根据对太阳内部氢含量的估计,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正常寿命。

  辐射层

  0.25太阳半径~0.86太阳半径是太阳辐射区,它包含了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流。辐射从内部向外部传递过程是多次被物质吸收而又再次发射的过程。从核反应区到太阳表面的行程中,能量依次以X射线、远紫外线、紫外线,最后是可见光的形式向外辐射。太阳是一个取之难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

  对流层

  对流层是辐射区的外侧区域,其厚度约有十几万千米,由于这里的温度、压力和密度梯度都很大,太阳气体呈对流的不稳定状态。使物质的径向对流运动强烈,热的物质向外运动,冷的物质沉入内部,太阳内部能量就是靠物质的这种对流,由内部向外部传输。

  传统理论存在的问题

  1、所谓的太阳物质成分氢(73.46%)氦(24.85%),这应当是太阳光球的大气成分。(木

  星的大气组成中,按分子数量来看,81%是氢气,18%是氦气,按质量则分别是75%和24%。

  只有约1%左右的其他气体,其中包括甲烷、水蒸气、氨气等。)不能将太阳大气层即光球

  的物质成分认定为是太阳内部实体球的物质成分。

  2、密度:

  太阳的密度为1.411g/㎝³,木星的密度为1.33g/㎝³,土星的密度为0.70g/㎝³,海王星的密度为1.66g/㎝³,天王星的密度为1.318g/㎝³。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密度与太阳相比或大一点或小一点,这些星球的大气层内部是石质球体。

  从密度和大气层成分对比,不能认定太阳内部是氢和氦。3、宇宙的氢是哪里来的?目前观察到的宇宙大量物质是:固体(金属质的、石质的、金石质的、冰等),液体,气体及各种粒子等。

  4、核反应是如何控制的?在无控制下,核反应是迅速扩大的,而不会保持均衡反应。现在关于太阳的氢核变反应

  速度,是依据太阳辐射热量而反推的。

  本文理论

  本文将太阳实体球由内向外划分为:日核、过渡层、液态层。日核日核位于太阳内部,其密度高于外部圈层,温度低于外部圈层。在太阳绕银心公转和自转中,日核自转速度比外圈层快,偏离中心(其原理参见地球起源与演化部分)。过渡层过渡层位于太阳核之外液态层之内,其密度低于太阳核,温度高于日核。液态层液态层位于过渡层之外,其物质为熔融液态岩浆。温度低于6000摄氏度。沸腾层沸腾层是太阳实体球最外的一层,为沸腾的岩浆,温度达岩浆汽化临界点即6000摄氏度。

  4.2太阳起源

  日核捕获宇宙高温熔融物质,形成巨厚液态岩浆层。液态岩浆与日核间形成过渡层。银心捕获太阳后,液态层表层形成沸腾层。

  4.3太阳热量来源

  太阳热量来源主要有:(1)、日核捕获的高温岩浆;(2)、太阳吸收了恒星辐射到宇宙中的热量;(3)、物质的反应热;(4)、引力引起的潮汐作用产生的热量;等等。

  4.4太阳演化

  太阳演化划分一下时期:(1)、日核捕获宇宙高温物质时期。在这一时期,在宇宙运动的日核捕获了宇宙中高温物质,形成巨厚熔融层。(2)、形成分层结构时期。在这一时期,熔融层与日核间形成过渡层,熔融层形成物质比较均匀的液态层。(3)、进入银河系时期。在这一时期,太阳产生绕银心的公转和自转,产生潮汐作用,在

  液态层外层形成沸腾层。日核产生转动比外圈层快,而且偏离太阳中心。

  (4)、稳定时期。在这一时期,太阳稳定吸收宇宙辐射,正常捕获宇宙天体,与银心及周围星球形成稳定的引力关系,太阳自身活动变化,物质反应等等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也稳定地向宇宙辐射热量。现在的太阳就是处于这个时期。

  

  

篇十: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草原之马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草原之马,感谢您的阅读!

  对于我这个生在平原,生长在平原的我来说最大的愿望便是策马奔腾在广阔无限的草原,去感受古人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赭色的身影与草原的碧绿而相衬。幼小的我经常在看电视机旁观看草原,草原的辽阔和不可计数的野花,像总在隐藏着一种神秘-那高大雄健的身影。

  草原中的马一直是我所信仰,喜爱的动物。因为马是草原的主人是自由的象征,是豪放模范、马不知在我童年一起了多少遐想!马从体格上看,是万物世界中可唯是最伟大的均称优美的了。其实最令人难忘的则是马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了。瞳孔上下长,左右宽、仿佛包含着整个世界,马在草原上奔跑着肆态着、好不束缚的感受着的自由所带来的美好的、闲适的心情。

  天然的要比人工的要美丽些,不仅是表面最为重要的是灵魂!

  在群马之中,人们似乎看不到它们中的自私,即使外来侵略它们,依旧是团结一致的,用集体的力量去战胜与之强大的动物。也许是它们在草原中所锻炼中的温顺、憨厚秉性吧!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之下,群马总是在草原中奔驰着、因为那是它们的家、它们必须用自己的力量?I卫自己的家园。只有在狂风中。暴雨中、冰天雪地中磨练着马群的自强的精神。

  对与马的印象也许只是遗留在梦中、一个女孩的梦想中。但现实生活中如何呢?

  在离新疆天山附近,那里的景色异人、旅客是络绎不绝。有些商家为了利益,在马匹上,在马脖子上挂着50元一骑的销售牌,这与我们梦想中所见的截然不同。梦想中的马像要冲破一切,尽享自然本色;而如今人们的思想有利益而上害了马,梦想中的马在广阔的草原上毫不拘束地生活着,磨练着。而如今在如在监狱般的马圈中为人类而卖力着、这一切的一切完全脱变了草原主人的本色!

  于是草原之马再未进入者个充满幻想女孩的梦想之中……

  商丘市外国语初一:朱彩凤

  

篇十一: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将来关于我们九零后这些永远都有的争辩的话题其实都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社会闯荡我们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是备受关注的一代

  借马喻人作文:草原、瘦马

  借马喻人作文:草原、瘦马一片肥沃的草原上,一个数量庞大的马群在狂奔着,看看马群后,却是一匹骨瘦如柴的病马正躺在草丛里,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绝望的看着同伴们渐行渐远。……再好的草原也有瘦马。原本以为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尽其所能地往前冲,一路上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希望,还会有更多的精彩。这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事实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关于自己,我们只有小部分人会选择坚持、绝大多数抵抗、还有的在一直沦陷。对大学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失去了免疫,没有了方向感。的确,就像很多人说的,我们这一代人,除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什么也没有。以进入大学校园为起点的另一种生活,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那真的不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校园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已不仅仅只是那种单纯的只读书、学习的地方。可能自己一点点的转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都将会以此为转折点,至于转向哪,因为追求不同,那无从而知。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将来、关于我们九零后,这些永远都有的争辩的话题,其实都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社会闯荡,我们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是备受关注的一代。再看看现在的自己,一个在颓废边缘挣扎的'可怜人,真有种想扇自己几个耳光的冲动。来到这里发现自己变了好多,被现在的生活的环境所改变,被身边的人、事所改变。只因为我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改变环境吗?就好像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着,无法逃脱。其实有时候很想征服自己,给自己定过些目标、计划……,但终究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结果都无疾而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现实,没有电视剧中演的那么完美,一边试图着有所作为,一边是现实中的不得不为,很矛盾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圈里,而真正的大学生活本不该如此。为了一个看似简单而又难以实现的梦在耗费时间,真正的上大学大概就这样一个过程。

  

  

篇十二: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美的赞歌——杨牧《汗血马》诗歌鉴赏——杨牧《汗血马》杨牧

  杨牧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汗血马他最初的代表作。诗作采用借物言志的手法,杨牧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汗血马他最初的代表作。诗作采用借物言志的手法,将比喻性形象的描述与理性思辩结合起来,比喻性形象的描述与理性思辩结合起来,充分地显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特色,典型地表现了诗人的雄放、豪迈的诗歌风格。特色,典型地表现了诗人的雄放、豪迈的诗歌风格。汗血马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归来说:汗血马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汗血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汗血马,是“汉天子”“。梦求的良驹”波斯王艳羡的神骥”汗中透血”虎豹一样的毛色”拥有“剽悍、梦求的良驹”“波斯王艳羡的神骥”其“汗中透血”“虎豹一样的毛色”拥有“剽悍、,,,,强壮、洒脱、倜傥”的性格。汗血马原是草原上的野马,后被人们驯服,强壮、洒脱、倜傥”的性格。汗血马原是草原上的野马,后被人们驯服,由此和中国人民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在西北部更加倍受青睐,西北民族爱马,与马的情谊更是深入骨髓。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在西北部更加倍受青睐,西北民族爱马,与马的情谊更是深入骨髓。西北的民族,西北的汗血马对杨牧的思想是有感染的。杨牧生活机遇不顺,西北的民族,西北的汗血马对杨牧的思想是有感染的。杨牧生活机遇不顺,在那个年代里文人空有抱负,现实无法施展,所以心中多有怀才不遇的牢骚,代里文人空有抱负,现实无法施展,所以心中多有怀才不遇的牢骚,还有为生活中的琐事郁闷。但是在此作品中却充满了自豪坦荡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意识的歌唱——用美的眼睛,——用美的眼睛郁闷。但是在此作品中却充满了自豪坦荡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意识的歌唱——用美的眼睛,美的视野歌唱。美的视野歌唱。

  时空的跳跃美一.时空的跳跃美

  跳跃,是现代诗歌写作中最常运用的技巧之一,最具现代的审美情趣。跳跃,是现代诗歌写作中最常运用的技巧之一,最具现代的审美情趣。它遵循想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可以使诗句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产生语义张力的弹性,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可以使诗句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产生语义张力的弹性,使诗的意境含蓄而开阔,任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增大作品的蕴含量。读杨牧的《诗的意境含蓄而开阔,任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增大作品的蕴含量。读杨牧的《汗血,就马》就有一种时空的跳跃美。,有一种时空的跳跃美。从古边塞诗的第一页,蹄声踏踏,一直驰进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从古边塞诗的第一页,蹄声踏踏,一直驰进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诗作一开始就描写了汗血马从古边塞的第一页即历史时间,就描写了汗血马从古边塞的第一页即历史时间,向着两千后的草原之夜即现在疾驰而两千多年的“汗血马史”运用时空的跳跃高度浓缩在了短短的三行诗里,的跳跃,来。两千多年的“汗血马史”运用时空的跳跃,高度浓缩在了短短的三行诗里,使汗,血马从辽远的地平线腾起,并形象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血马从辽远的地平线腾起,并形象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三.马的性感美一般指异性)的身材相貌或穿着打扮或动作,性感(sex),是某个人(一般指异性)的身材相貌或穿着打扮或动作,容易让观察者)产生冲动的感觉,叫性感。性感这个概念还包括着一种极具个性的气质、冲动的感觉产生冲动的感觉,叫性感。性感这个概念还包括着一种极具个性的气质、一股能够吸引别人的个人魅力和一份可以恰到好处地展现内在和自身优势的智慧但是,读杨牧的《人的个人魅力和一份可以恰到好处地展现内在和自身优势的智慧。但是,读杨牧的《汗血马》让我想到了性感着个词。让我想到了性感着个词。汗血马有“虎豹一样的毛色,如天山石峰,风雪漂洗而不见淡褪。看,汗血马有“虎豹一样的毛色,如天山石峰,风雪漂洗而不见淡褪。”汗血马“令人吟啸的激越从青铜边驰过,从编钟前驰过,听,汗血马“令人吟啸的激越从青铜边驰过,从编钟前驰过,青铜铸进了你的啸音……””剽悍、强壮、洒脱、倜傥”是汗血马的本色“了血的灼沸而潮涨“炽情,厉志,“剽悍、强壮、洒脱、倜傥”是汗血马的本色“了血的灼沸而潮涨“炽情,厉志,遐豪想”是汗血马的思想,和着汗的流淌而奔泻”所以,思,豪想”是汗血马的思想,和着汗的流淌而奔泻”所以,从杨牧笔下的汗血马中读出了“性感之美。性感之美。

  ,

  二.构思的模糊美

  诗是强烈感情的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因此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诗是强烈感情的富于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因此,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诗人杨因此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牧的感情是丰富的、敏锐的。杨牧在《汗血马》的开篇写道:牧的感情是丰富的、敏锐的。杨牧在《汗血马》的开篇写道:从古边塞诗的第一页/蹄声踏踏一直驰进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蹄声踏踏/一直驰进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从古边塞诗的第一页蹄声踏踏一直驰进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汗血马是西域特产,以其雄风名扬天下诗人让它从古边塞的第一页(隐喻历史以其雄风名扬天下,诗人让它从古边塞的第一页隐喻历史)向着两千汗血马是西域特产以其雄风名扬天下诗人让它从古边塞的第一页隐喻历史向着两千年后的草原之夜(隐喻现在疾驰而来,蹄声踏踏隐喻现在)疾驰而来蹄声踏踏……在这里诗人凭借的是视通万里、在这里,诗人凭借的是视通万里、年后的草原之夜隐喻现在疾驰而来蹄声踏踏在这里诗人凭借的是“视通万里思接千的想象,把有着两千多年的汗血马史”的时空高度浓缩在短短的三行诗里载”的想象把有着两千多年的汗血马史的时空高度浓缩在短短的三行诗里使汗血马从辽的想象把有着两千多年的“汗血马史的时空高度浓缩在短短的三行诗里,使汗血马从辽远的地平线腾起,并定位在读者的眼前并定位在读者的眼前……通过由远即近、由小及大、又虚到实、由无声到通过由远即近、远的地平线腾起并定位在读者的眼前通过由远即近由小及大、又虚到实、有声的模糊艺术集合,使诗呈现出一种模糊审美的时空激励读者的想象,感味诗歌韵味无使诗呈现出一种模糊审美的时空,激励读者的想象感味诗歌,韵味有声的模糊艺术集合使诗呈现出一种模糊审美的时空激励读者的想象感味诗歌韵味无由此模糊集合通过审美感受、想象,为诗人的审美创造读者的审美感受,提供了广阔自为诗人的审美创造、穷。由此模糊集合通过审美感受、想象为诗人的审美创造、读者的审美感受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模糊艺术时空。由的模糊艺术时空。

  三.意蕴的含蓄美

  含蓄美是诗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诗所表现出来的含而不露、欧阳含蓄美是诗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诗所表现出来的含而不露、是诗所表现出来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特点。耐人寻味的特点。修说含蓄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说含蓄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说含蓄是:“不著一修说含蓄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说含蓄是不著一尽得风流”,艾青说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蓄藏”,诗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可感艺术形象字,尽得风流艾青说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蓄藏诗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可感艺术形象尽得风流艾青说“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蓄藏诗就是用极少量的具体可感艺术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少胜多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少胜多,用富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少胜多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者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空间给读者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空间。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去遥指天外给读者以想象的无限广阔空间。杨牧的汗血马》诗人通过天山石峰”、蒸汗成云诗人通过“天山石峰蒸汗成云”、沥血成烟沥血成烟”三个具有浓郁西杨牧的汗血马》:诗人通过天山石峰、“蒸汗成云、“沥血成烟三个具有浓郁西域色调的意象组成一起,来凸现汗血马极强的生命力它融汇了古风和新韵,沟通了历史来凸现汗血马极强的生命力,它融汇了古风和新韵域色调的意象组成一起来凸现汗血马极强的生命力它融汇了古风和新韵沟通了历史和现实,集大自然的灵光和磅礴气魄于一身全诗由马及人再到民族,诗人通过虚实相生集大自然的灵光和磅礴气魄于一身,全诗由马及人再到民族和现实集大自然的灵光和磅礴气魄于一身全诗由马及人再到民族诗人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写汗血马虚写民族性格和精神其意旨在于让民族内在的精神创造性地呈现,实写汗血马虚写民族性格和精神,其意旨在于让民族内在的精神创造性地呈现的手法实写汗血马虚写民族性格和精神其意旨在于让民族内在的精神创造性地呈现并使这种精神溶解在特殊时代氛围之中。并使这种精神溶解在特殊时代氛围之中。杨牧从咏马转至与马情谊深厚的西北民族‘于有了草原上得姑娘追,爱情,也就交给竞逐去优选’与马情谊深厚的西北民族‘于有了草原上得姑娘追,爱情,也就交给竞逐去优选’赛马的激烈情景,好男儿与好马儿共同博取女儿家的喝彩,于是有了天山下得骑兵团,仇恨,激烈情景,好男儿与好马儿共同博取女儿家的喝彩,于是有了天山下得骑兵团,仇恨,‘在狂奔中发射’骑马打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而豪饮了马奶酒的民族’也在狂奔中发射’骑马打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而豪饮了马奶酒的民族’这里点明,‘,民族’正是西北民族啊,‘民族’正是西北民族啊,饮了汗,也肯流汗,饮了血,也肯流血’饮得‘汗血’也愿偿还汗血,‘饮了汗,也肯流汗,饮了血,也肯流血’饮得‘汗血’也愿偿还汗血,这里的豪迈,勇敢,顽强,无畏,拼搏进取的精神和个性,的豪迈,勇敢,顽强,无畏,拼搏进取的精神和个性,这是一方水土共同孕育的相同的品质。马与人交相辉映。一切苍白无力的慵堕,都被马尾扫作残叶’的品质。马与人交相辉映。一切苍白无力的慵堕,都被马尾扫作残叶’把一切的‘落后污秽都荡涤干净,个人理想,是民族心理,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是对自我的自信,落后污秽都荡涤干净,个人理想,是民族心理,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是对自我的自信,是对黑暗不公的气愤。诗人由衷的赞美西北民族,激情点燃,积极进取的情绪。是对黑暗不公的气愤。诗人由衷的赞美西北民族,激情点燃,积极进取的情绪。汗血马成为一个民族乃至精神的象征,引起读者的连锁性思考,具有深广的艺术意引起读者的连锁性思考汗血马成为一个民族乃至精神的象征引起读者的连锁性思考具有深广的艺术意境和耐人寻味的艺术空间,是因为诗歌含蓄韵藉的审美特点构成了诗歌模糊语言集合,境和耐人寻味的艺术空间,是因为诗歌含蓄韵藉的审美特点构成了诗歌模糊语言集合给人模糊的审美效果。给人模糊的审美效果。

  总之,杨牧的汗血马》是一曲美的赞歌。总之杨牧的《汗血马》是一曲美的赞歌。从时空的跳跃美中看到了汗血马的灵杨牧从汗血马的性感美中点燃了激情,从构思的模糊美中驰骋了想象,动,从汗血马的性感美中点燃了激情,从构思的模糊美中驰骋了想象,从意蕴的含蓄

  美中体会了作者的寄托。美中体会了作者的寄托。

  

  

篇十三: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名字带马字却不是马的动物

  河中巨兽——河马

  河马Hippopotamusamphibius,是现存的淡水物种中最大型的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一般个体体长可达3米以上,最大野生个体的体重竟可达到2.66吨。河马全身覆盖厚厚的皮,裸露的皮肤呈紫褐色。如果长时间离开水,河马的皮肤就会分泌出一种红褐色的液体,通常被称为红汗,可媲美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这种红汗可不是毫无用处的,已有研究发现河马的红汗是一种天然防晒剂,同时还具有杀菌的功能,对河马起到保护作用。

  河马有一个壮硕的头,而它的嘴比现存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河马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而且硬度极高甚至可以弹开普通手枪的子弹。在非洲,河马被视为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因为它们经常毁坏农作物甚至伤人,在水中能够掀翻一艘中型帆船。曾有摄影师拍摄到河马为了保护自己的幼仔,勇斗鳄鱼而不落下风,简直是驰骋河中的悍马。但是由于河马的巨型牙齿同象牙一样具有很高的价值,野生河马的生存也正面临着猎杀者的威胁。

  “呆萌系”掌门——草泥马

  草泥马虽然有个不太雅观的名字,但却长着一张风靡全球的脸。草泥马,学名羊驼Lamapacos,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一般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羊驼头似骆驼,鼻梁隆起,两耳竖立,脖颈细长,同骆驼相同,胃里也有水囊,可以数日不饮水;然而羊驼身体较小,没有驼峰,四蹄弯曲而尖锐,大眼睛温顺清秀,还有条短尾巴,从这些特征看,又和绵羊很相仿。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

  而羊驼在中国蹿红,还源于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自此关于“草泥马”的视频、卡通和商品也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对象。

  当羊驼感到痛苦发脾气时,能像骆驼那样从鼻中喷出分泌物和粪便来,或向别的动物脸上吐唾沫,以此来发泄它的胸中之怨。如此蠢萌的举动,再加上呆萌的神情,羊驼毫无争议地成为“呆萌系”掌门人

  现代版的“指鹿为马”——马鹿

  马鹿Cervuselaphus,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虽似马,却是实实在在的鹿。雄性的马鹿头部长有一对大角,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马鹿喜欢群居,性情机警,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奔跑迅速,体大力强,巨角还可以作为武器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马鹿养育幼仔的方式也很特别,刚出生的仔鹿,头几天卧藏起来,然后跟随母鹿活动,到第二年春天离乳,此时母鹿离弃公仔鹿,而母仔鹿则继续跟随母亲很长时间。

  马鹿通常活跃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被称为草原上的“小骏马”,堪称现代版“指鹿为马”。

  像牛却是羚的“马”——角马

  叫马,像牛,却是羚,角马就是如此别扭的生物。角马Connochaetes,也叫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它属于牛科的角马属。

  不管怎么看,角马看起来像牛的成分似乎远超过像马或者羚羊,无论是雌角马还是雄角马,头顶上都长了一对像牛一样的弯角,浓密的胡子一直从下巴延伸到颈部。

  角马非常挑食,它们通过灵敏的鼻子发现雨水的气息,寻觅鲜美多汁的嫩草,同时还靠嗅觉躲避狮子、猎豹等天敌的气息。角马力量弱小,生性懦弱,然而却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蛮劲。正因如此,每年的8到10月份,东非大草原上都会上演举世闻名的角马大迁徙。百万角马的队伍就会浩浩荡荡从位于南部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奔向著名的马赛马拉大草原,迁徙的过程惊心动魄。但不管是湍急的马拉河,险峻的地形,还是偷袭的鳄鱼和狮群,都无法阻挡角马们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迁徙的脚步。塞伦盖草原日复一日上演优胜劣汰,生生不息。

  海中“超级奶爸”——海马

  叫马不是马,地上没有它,若用它做药,请到海中抓——谜底就是海马。海马hippocampus,属刺鱼目海龙科,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

  海马有着奇特的外表和神秘的色彩,好像一匹微缩的、没有腿的马,在古希腊传说中更是被当作海神波塞冬的车夫。海马在鱼类中游泳速度称得上数一数二的慢,游泳时的姿态也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侧立于水中,依靠扇形的背鳍起推动作用,使身体在水中游动自如。

  在海洋动物当中,海马身小力薄,然而物种的进化使它们成为了技艺高超的易容大师。它们擅长拟色和拟态,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身体颜色和形态,躲避天敌。

  海马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儿囊,在交配季节里,雌海马把卵子排放到雄海马的育儿囊里,这些卵子就在囊里受精,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被释放到海水里。育儿囊能为胚胎提供氧气,输送营养物质,并调节其中的环境,雄性海马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奶爸”。

  “蛛丝马迹”是何马?——灶马

  “蛛丝马迹”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不陌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此“马”非彼马。古人云:“灶有马,足食之兆也”,此处的马,便是灶马的简称。

  灶马是一种小昆虫,学名为突灶螽读音同“中”Diestrammenajaponica,属于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以剩菜、饭粒、植物、小

  型昆虫为食。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

  灶马在灶台上爬行的时候,常会留下一丝不易觉察的痕迹,这种痕迹便是马迹。因为它与细微的蜘蛛丝一样让人难以辨认,于是人们便将二者等同起来,并称“蛛丝马迹”,这便是蛛丝马迹的由来。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我们吓一跳,感情这马队伍里,不光有河马、马鹿、角马这样的大块头,竟然还有海马、灶马这样的小萌物。而且,竟然还不止以上那些……

  马陆马陆,又名千足虫、千脚虫。身体有很多节,除了第一和最后一节外,每节都有两对脚,总共大约有200只脚。它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主要以枯枝落叶为食。马熊马熊,学名叫西藏棕熊,是棕熊的亚种,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它是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很少被发现。目前,只有马熊的骨头和皮毛的标本。蓟马蓟马,昆虫纲中的缨翅目,统称为蓟马,是一类身体纤细的昆虫,体长约1毫米。蓟马有左右不对称的挫吸式口器,食谱宽泛,涵盖动物、植物、蕈类等。

  

篇十四: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呼伦贝尔草原上一匹温柔多情的马?文/梅奇??写在前言:《鸿雁》歌词——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呼伦贝尔草原就像这歌词里唱的,不止是辽阔,更在它的广袤胸襟中藏着许多温柔的细碎美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激荡人心的浪漫故事。呼伦贝尔草原是迄今为止自然资源保存最完好的草原之一,素有“北国碧玉”之称。除了它美丽多姿的风景外,还有它作为中国北方民族的摇篮地(翦伯赞语)的重要位置,它富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浪漫传奇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那年秋天,我去了一趟呼伦贝尔草原。?飞机到哈尔滨已是晚上,来不及欣赏哈尔滨的夜市,来不及整顿疲惫的思想,带着一股逃离都市的决心,带着一股与都市功利、堕落的生活方式决裂的愤懑情绪,直接驱车前往呼伦贝尔草原第一站:海拉尔。??在海拉尔县城随便选了一个旅店歇息了一晚,第二天接我的司机驾着车到了,我心无旁骛地坐进了车里。车已经驶出好长一截,我还没留意到身边的人。忽然一个嗓音清亮又温柔的声音响起,“您好!顺子吗?很高兴认识您,我是司机小匡师傅。”?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打扮很有当地特色,样子斯文,五官线条既清晰又分明的男孩子正反身过来看着我。?他的眼睛很有神,脸上看上去有股不安定的神气在流动,我想是我无礼的举动刺激了他吧??可我继续面无表情,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而已,告诉他,我就是顺子。?北京同事说,去呼伦贝尔旅行一定找小匡司机,他与我已经成了铁哥们。?即使这样,我也没必要讨好他啊,独自出门的女孩——只要他不来搅乱我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海就万幸了。?我把头转向了车外——?海拉尔草原上的金帐汗蒙古包开始星星点点印入眼帘„„感动的泪水也开始顺着眼角滑落,自问:现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像这大自然一样纯美、洁净??瞬间我又自悟,我是来玩的,如果还依旧停留在过去的记忆里,那是自己太无能。?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美,一切都是那么灿烂;?一草一木,一岸一山都带着异域的特色,连空气都带来了草原特殊的芳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那么透明、澄澈;?远处屹立的不知名的一排木杆,是在集合还是在敬礼??我想我是在远方了。?忽然想起一句莱蒙托夫的诗:“我既不是去远方寻找幸福,也不是要遗弃故乡。”像我这样的人多少有点病吧,望着窗外渐渐模糊的远山想,不知道是山开始起雾了,还是自己的双眼又模糊了。?小匡说:“过了海拉尔便是额尔古纳湿地了。”他说话的声音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那股倔强的气势了。?这倒也是个执着的人,再看他,也就觉得他有些可爱了。?再看窗外,一条如带的小河蜿蜒绕过一座小山坡,山坡上开满了花瓣如伞的小黄花。?“你看那美丽的小花,它们每到秋季就会出现在这片坡上,点缀着这片美丽的风景。”小匡说。?他说话时诗人般的情调特有吸引力,而且没有突兀的感觉。?这也许得力于之前那么长时间的沉默吧?是该打开话匣子的时候了。?他有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气派。而我喜欢恶作剧,不屑地口气说道:“那,又有什么用?”?“我们不都看见它们了吗?”?“你还会卞之琳的诗啊!可惜,是你提醒我才注意到它们的。”(“你站在窗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我故作惊讶。?“做这行久了,什么人都遇到过。至于用处,我相信没有人不需要美好的——事物。”?他越是装深沉,我越不想理他。我看见远处河岸边,几匹野马正在慢悠悠地踱步、嚼着草。?“你知道吗?成吉思汗就是成长于呼伦贝尔这块草原的。”小匡又说。?“能不能不要说话,会打扰人家看风景的心情的。”?“好好,我不说话。可是,我真的

  怕你太——沉默。”?“沉默有什么不好?”说完,我不再理他。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静静地欣赏着窗边的村庄、小河、水草,想让小匡停车他就停车,仅此而已。可是我已经不再回忆过去的事了。到敖鲁古雅时,我终于看见了世界驰名的驯鹿。他们那玲珑敏捷的样子无数次被文人用来比拟美女的矫健,此时,只见它们来回穿梭在鄂温克人白桦皮搭建的房屋周围,有一两只受到游客无意的惊吓,就嗖地从房子前的栅栏前跳过——背后是漫山遍野的金色树林,忽然间,我感觉自己的这趟旅行,就像走入了一个完全华美得一塌糊涂的世界里。?小匡正傻傻地站在远处看着我笑呢!?从莫尔道嘎过临江去恩和路上,好几次小匡好心的喊我看风景,我都没有理他——其实我是按照他的指示在欣赏的。不知道为什么,在他面前特别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还没过多交流,我已凭女孩子的直觉,完全任性起来啦。??眼前是五彩缤纷的森林图卷,天空、山林、小岸层次丰富,远处是五彩斑斓的高大枫树、白桦树林,近处是弯弯的小溪小河,再近些有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草。运气好的,我还遇到了难得一见的火烧云,那暗黑的云朵披上金色的衣裳,样子可爱极了,虽然云朵是黑色的,它又怎敌太阳的激情。????“女孩子到呼伦贝尔来就全都成了仙女。”小匡忽然说。?我当然知道这是他讨好客户的话,可是听了还是觉得很舒服,旅途的浪漫心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甜言蜜语来衬托,不是少了许多滋味吗??“所有女孩子都这样?”我追问道。?“是的,不过——你比她们更像些,真些。”?我噗嗤笑了,这个小匡,明明一副老实样,却偏要学城里人油嘴滑舌。?如果说前面身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交界,仍有许多森林的影子,那么恩和就是真正开始进入草原了。?而我,一到恩和就被这里迷住了,简直太太太对我的胃口了~?草原上散步着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小房子,却又比欧洲房屋多了一些田园的味道——门窗都非常有情调地刷成好看的蓝色,放上几盆小花,摆上一两把锄头,简直是草原上的鼓浪屿!?小镇被奶牛包围着,它们可以随意在街上穿梭,哞哞的经过你身边,完全把路人当空气。?小匡说:“这里的人长得跟俄罗斯人一样,说的却是东北话,要不要下车去聊聊?”?我知道小匡在给我出难题,可是我一寻思,既然这么远都来了,为什么不去冒一次险呢?小匡的一双眼睛正挑衅般的瞪着我呢!?可是我太爱笑了,刚一开口,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弄得人家都觉得不好意思,莫名其妙地躲开了。?晚上,我就在小匡的建议下睡在恩和镇上,整天的奔波,找一家靠谱的旅馆歇息是很重要的,比如秋季北方的天气开始变冷,没有冷气的旅馆性价比是存在问题的。我住的那家旅馆是小匡帮介绍的,店主非常热情,还给我端来了呼伦贝尔的特产白瓜子嗑。?可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旅馆里那两只呆萌可爱的哈士奇,我老打趣它和小匡像。忽然间,发现小匡依靠在一张桌子面前的神态,特香额尔古纳河边的马„„?第二天一大早,小匡就来喊我了。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今天的风景定会更漂亮,还有更多的活动。?到满洲里是中午时分,我欣喜地看到一群人正围在一圈栅栏边指指点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男奶工”在挤奶,大家都与栏内的“奶工”火聊着当地的农牧生活。这位身着迷彩服装的“男奶工”对着我们一群人的目光还有点不好意思呢,不过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远远地就望见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丰茂的牧草做的蒲团。就像俄国有名的画家列宾画中的那种感觉,风景因生活而沉淀、而美丽。??没过多久一大盘手把羊肉新鲜出锅,餐桌上同时也派发许多小刀。大家一下子还没愣过眼神来,小匡已经为大家示范开来: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挖、剔下来一块块刚

  刚煮熟但没有膻味的羊肉,随后用麻酱、香油、韭菜花、腐乳汁等调料,蘸着吃。一下子,大家都学会了。大家围坐这盘手把肉的周围,纷纷亲自下刀,品尝这蒙古草原的第一道大餐,乐在其中、食在胃中。?第1瓶莫茅酒三下五除二就喝干了,再来第二瓶!忽然想起了随身携带的Ipodnano和U2户外音箱,如此美丽的夜晚再和着几曲动听的调调,不是锦上添花嘛!“套马杆”、“白桦林”、“鸿雁”、“梦中的额吉”、“我从草原来”„„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让我们陶醉一回又一回!?必须的!让烦恼远去,再开第三瓶„„?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泪。小匡忽然提着酒瓶醉眼惺忪地跑过来,他说,对不起,刚见面时有些突兀,可是他真的是希望——希望我快乐些。他早就看出来我刚来时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没想到,他这么细心——我被他感动了,我也借着一点酒劲,把自己在北京的故事说给了他听:男朋友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要离开北京,要离开我。可是据我了解,工作调动只是他的又一个借口„„?说完,我转身跑到蒙古包外面去了。?外面一群人正围着一堆篝火烤羊肉。我没有立马加入他们,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看。过了一会小匡走了过来,他把手里的一个奶瓶样的杯子递给我,说道:“这是刚才那男奶工挤的奶„„”?我几乎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你——怎么弄来的„„”?小匡有些羞涩地说:“这个你就别问了——喝吧,来,一起吃烤羊肉。”?他大方地带着我加入烤羊肉的队伍,拿起一串正兹兹冒着油星子的羊肉递给我。?“这是草原上的美食,既卫生又好吃,放开吃。”?我忽然说道:“其实,离开不属于自己的人,挺好!”?小匡点点头,对我微笑着说,“过有意义的生活。”?吃完饭我们朝黑山头一路行驶着。小匡说:“黑山头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一个以华俄后裔与俄罗斯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居住区。黑山头镇客货通行的主通道是拉布大林-----黑山头公路。”?看见他一路都在跟我热情的介绍,这会我对他说:“不要再说了,你歇歇。”?忽然,我看见远处有两棵树并排站着,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鬼使神差地喊小匡停车,然后跳下车,远远的站在她们的跟前望着,就这样呆呆的望着,任微风吹过,扬起长发、长裙,心里忽然变得很充实。?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却有这样两颗树孤零地伫立着——?我是那个一直爱做梦的女孩,即使跌倒千万次也不后悔的女孩——?在这茫茫草原上竟然有两棵树在为我站成一道风景,给我温暖和力量,让我不再觉得孤单。?我忽然返身看小匡,看他在做什么。只见他也正充满深情的样子望着远方——?小匡说:“草原上还有一种有名的花,叫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我又一次哭了,可是这一次我哭得很痛快,仿佛经过这一次,我就要跟那陪伴我好多年的伤感的泪水永别。??到达呼伦湖时,我的心完全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你看那白云,成群结队的游着,煞是可爱;地上是三五成群的牛羊,安静祥和地啃着草,仿佛这蓝天白云就是它们的家。那带着狗背着筐采草药的老人,打量人的眼神是那么柔和。那碧蓝如镜的湖面,把它比作仙女梳妆的明镜,或上天的降落在人间的一块碧玉,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我最迷恋的依然是那草原上啃草的野马,它们除了特有的安详和柔和外,还有一份特殊的英姿飒爽。你看那随风飘拂的鬃毛和马尾,多像一个驰骋战场的战士。义马救主的故事也是我熟悉的,它们不会因为主人的名望、身份而离开他们。?忽然发现小匡不见了,我头脑一片空白,瞬间孤独感袭上身来,只是一点也不害怕„„?过了一会,果然看见小匡从汽车的背面站了出来,脸上带着阳光灿烂的微笑,接着他把垂在下面的手拿了出来,手中举出一束鲜花,五颜六色的花,看得出来是用心搜集的,他把花儿递到了我的面前,他说:“还是那句话,很高兴认识你,希望你下次再来,还找我的车。”??我看着小匡那因风霜而打磨得棕红色的脸庞,忽然觉得这是一尊极尊贵的脸,刹那间,我想问他去不去北京。也就在一瞬间,我瞥见了他看那一尘不染的眼珠和清澈的眼神,改变主意,什么也没说出口——因为,即使他同意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他就是那匹专属于这片草原的马,马因草原而美丽,草原因马而丰满,他们一样美好、温柔、多情、浪漫。?于是,我什么也没说,虽然,我多么不舍,只是,天空忽然变得更明亮,我给了他一个拥抱。?再一回头,就是哽咽着互说再见。?呼伦贝尔草原,感谢有你;?呼伦贝尔草原的小匡,欣喜遇见你。?呼伦贝尔草原的美,此生不变的记忆。?„„?后记:为小匡司机写推广软文写完了,自己也被自己写的故事感动得厉害,生活,还没结束,他继续开他的车,做他的导游,而我也继续在上海一个四面是墙的房间里孤寂地写下去„„愿这个世界永远这样好才好。?(本文由神笔梅奇代写)?

  

  

篇十五: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中国马都——锡林郭勒

  作者:韩凤麟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第6期

  马有着大自然赋予的美质,体魄强健,性烈剽悍,步态轻盈,气质高贵,在大地上自由奔腾驰骋,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生机。

  蒙古高原的游牧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驯服和饲养了马。蒙古马因长期在蒙古高原繁衍生息而得名,是在蒙古高原生态环境中,经过数千年选择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以乌珠穆沁白马和阿巴嘎黑马最为闻名。蒙古马体形矮小,皮厚毛长,其貌不扬,性烈顽强,野性十足,能踢碎狐狼的头颅;常年生活于半野生状态,风餐露宿,风雪无阻;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无畏零下40摄氏度严寒,具有耐粗饲、抗严寒、抗病力、耐力持久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蒙古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是牧人亲密忠诚的伙伴,也是桀骜不驯的野性象征,在草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马的古老产地。自周朝、秦代以来,就有大量马匹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唐、宋时期在河北、山西北部靠近塞外草原南部边缘一带设有马市。元代时期,蒙古马则直接来源于塞外草原。明、清时期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都向塞外草原采购一定数量的蒙古马。

  从辽、金、元时期到清代,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察哈尔草原逐步成为主要养马地。清朝时期,在察哈尔草原建立了清朝政府的养马机关——太仆寺,现今锡林郭勒盟的太仆寺旗和北京西单附近的太仆寺街就是作为“马政机关”所在地而成为地名永久留存下来的历史见证。

  蒙古族养马、爱马、敬马。在草原,蒙古马不仅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平时的美谈。以马为题材的赞美诗、颂马词、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数之不尽。

  每年初春,养马的牧户都要对自家马群两到三岁的马子进行去势、打鬃、烙印、驯服等生产活动。这时抓马、套马、驯马就成为这些活动的重头戏,也是最为精彩之处。

  赛马,是蒙古人最为喜好的娱乐活动之一。凡是那达慕、祭敖包、过本月年、家庭庆典等喜庆活动,都要赛马。特别是春夏季节民间赛马活动更多。2000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各旗县(市)纷纷举办各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大型马文化节和赛事。

  锡林郭勒草原马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养马的牧户众多,马匹数量逐年增长。2010年4月25日,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马都”称号。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相继推出大型实景剧《千古马颂》《蒙古马》等剧目,深刻演绎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忠诚坚贞、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这种精神已深深烙印在草原人民的心中,是草原文化的精髓。

  锡林郭勒盟具深厚有马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匹品种优良,马文化的传承、马产品的开发十分活跃。通过举办以马为主题的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建设马文化景区、开发马文化专项旅游产品等途径,锡林郭勒盟已逐步叫响了马文化品牌,以马为核心的旅游业也快速崛起。

  锡林郭勒盟以“中国马都”为平台,充分整合全国马业资源,以马文化活动为龙头,马匹交易、马产品生产、马业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不久的将来,“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草原马文化及马产业将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中国马业协会摄影家分会副会长、锡林郭勒盟民俗摄影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张晶

  

  

篇十六: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马的详细介绍

  马的起源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马的外形特征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

  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deg;~360&deg;。眼底视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

  马的分布马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生活环境: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始祖马,欧洲野马等种类的马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已经灭绝,不少种类的马已濒临灭绝。马的生活习性一、嗅觉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1.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2.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因此,马能根据嗅觉信息,改变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

  3.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马鼻腔很大,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采食时仍可以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既可选择食物,又可警惕敌害,

  两者互不干扰。马能利用嗅觉去摄食体内短缺的营养物质,并能在草原上辨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很少误食毒草。马能靠嗅觉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在马匹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对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因此,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的改变,马舍环境的改变,马是最容易感觉到的,这需要渐渐适应。管理上应注意饲槽、水源等方面的卫生,这可以减少环境对马匹的不良刺激。5.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后效行为马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马的后效行为。舍饲马匹稍加调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粪尿的习惯。调教方法是,首先将厩内清扫得非常干净,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粪便,并在埋罐内放入少量尿液。将马放入厩内任其自由嗅闻,在氨的刺激下会引起马排粪、排尿的行为。如位置稍不适宜,可以用小杆驱赶,经几天调教,即可固定,以后马匹在排泄时会寻找有粪尿的原位置。对于赛马要调教它在赛前15分钟排粪、尿,这对保证赛马发挥较好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总之,马的嗅觉非常敏锐,马凭借嗅觉来鉴定自己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并能根据判断做出相应的行为。认真观查马的嗅觉行为,

  如对饲草饲料、水源、周边环境的反应,就能发现那些对于马匹来说不适宜的条件和因素,及时改进以保证马匹的建康。利用马匹嗅觉建立相应的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饲养管理人员优先考虑的手段。

  二、视觉马的行为是其固有的生理反映,而我们人类正是根据马的行为特征来接近、控制、训练、调整马匹,让它为人类作出贡献。只有了解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正确地喂、管、调、使,发展马的有益行为,调教出性能优异的好马,充分发挥马的运动效能。马的视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运用马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突然接近马时,不要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不要以为它已经看清楚了。2.马容易受到惊吓,就是因为它的视觉很差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如小躲、惊群,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马因视觉不良,有时形成较强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马炸群、

  役马惊车和乘马失控。当马在异地、地况复杂和夜间行动时,要不断地用声音予以安定。

  3.视觉很差也使马的距离感比较弱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在中央的重叠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动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马所见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弱。在跳跃壕沟或跨越障碍常发生惧怕障碍物,出现惧跳的现象。因此,跨越障碍调教需要时间长,而且要经常重复强化。跨越障碍调教时最好骑手给予适当的其他辅助,助力它判断距离。优秀的障碍用马,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骑手及时、准确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马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马时,对后肢应当特别警惕。

  4.马虽然视觉差,但夜间视觉可比人类强马眼底的视膜外层有一层照膜(人没有照膜),可将透过视膜多余的光线再返回视膜感受器,因而视神经的感受量可大于原光的两倍以上。在弱光情况下,由于照膜的反射,使物体清晰度明显提高。因此,马在夜间能清楚地辨别夜路和夜出的动物。夜间骑乘马时马常常打“响鼻”,表示它先发现了夜游的动物或异物,用“响鼻”预以警示。5.光的色调和强度,马是能够感受的强光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经常引起马的不安。因此,运输过程不要有强光。马对红色光的刺激反应强烈,调教、使役中应注意红色物体,防止马惊恐;马对毛色有一定的好恶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

  一起。马对常见的颜色还会产生条件反射,如对身穿白衣的兽医或采精员出现时会发生相应的反映。

  总之,马视觉感受不很发达,远不如嗅觉和听觉。在接近和调教马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声音通知马,不能贸然接近后躯,以防发生危险,特别是蹲下工作,马往往辨认不出人的形象而发生踢人、咬人事故。

  三、味觉马一天中有很长的时间进行采集食物,饲料经过嗅觉初步断定外,主要就由味觉来决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觉是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关马的味觉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马的味觉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马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括动,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觉感受器,亦叫味蕾。这些味蕾多集中于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

  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广,马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很多的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即使马的食物很宽,始终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须的。

  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3.味觉差还容易引起消化障碍四、听觉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1.马耳组织结构发达、敏锐

  马耳位于头的最高点,耳翼大,耳肌发达,动作灵敏,旋转变动角度大,表明听觉是发达的。马无需改变体位和转运头部,仅靠耳廓的运动就能判断声源方向。马用灵活的外耳道捕捉音响的来源、方向,起到音响的定位作用。中耳的机能是放大音响。内耳则主要功能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音响的强弱。马耳尖小直立如“削竹”,转运灵活是良马的主要特征。

  2.马分辨声音频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强

  马听觉发达的主要特征就是马耳对声音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程度。马对音响及音调的感受能力超过人。马能辨别1,000次和1,025次振动波,亦即1/8音符左右。群牧马能根据叫声寻找自己的群体和传达信息。夜间放牧时,马能听到而人不能听到的远处声音,并能对声音做出判断。因此,夜间寻找失去的马群最好是让你的坐骑领路,人应当服从它的带领。马还能根据听到同伴不同的声音判别其所处状况,如寻求、忧虑、高兴、恐惧等状态。对于周围其他动物的声音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和准备采取相应的应急行为。

  3.应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马的反射行为马的发达的听觉对于人类利用马匹是有益的。人们正是利用了马的听力来进行调教、训练和使役。例如,马能够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当然,不是它懂得名字的意义,而是说明它已经建立了名字的声音反射。因此,调教使役或骑乘中,可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为,或学会做其它动作。对于刚刚进行调教的小马来说,常用声音建立反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性能,对军马也是极为必要的,如卧倒、站立、静立、注意、前进、后退、攻击等都可以用语言口令下达。4.马惧怕过高的音响过高的音响或音频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使马有痛苦的感受。在马匹调教过程中,不需要对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轻微的口令马就会服从。这点不少人不清楚。我们少数民族的调教口令都很轻,或只给予口哨命令。过高的音响或音频会导致马惊恐,如火车气笛声、枪炮声、锣鼓声,因此,对军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调教,而且要经

  常复习强化。对过于敏感的军马或赛马,为了减少音响刺激,亦可以给它配戴耳罩。

  五、睡觉的方式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的两个小时,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遇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因此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来。除马外,驴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性,因为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与野马极为相似。那么,有没有可能让马躺下睡觉呢?研究马的专家们坚信,在一个马群或者一个马厩中可能会有一部分马躺下睡觉,但绝对不会发生所有的马同时躺下睡觉的事情,总有一匹马会站在那里“放哨”。六、打响鼻的原因马的鼻腔分呼吸区和嗅觉区两部分。呼吸区在鼻腔前部,能分泌

  粘液,有防止尘土和异物进入呼吸道的作用。嗅觉区在鼻腔后部上方,大脑嗅觉神经末梢就分布在这里。它的神经细胞具有鉴别饲料,水质,以及辨别方向,寻找道路的功能。马打响鼻,就是为了排除鼻腔里的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以利于准确鉴别食物,辨认道路与方向,有时候是马受惊时也容易打响鼻。

  骑马注意事项一、骑马注意事项如果您是第一次骑马建议你找马倌牵马,马倌可以保护你的安全。接近马时不要做剧烈的动作,剧烈的动作会使马受惊。上马前一定要检查肚带是否已经勒紧,检查缰绳、肚带、脚蹬的牢靠程度,调整好脚蹬的长度。上马时要从马的左前方上马,不要从马的后方接近马,也不要站在马的后面,防止被马踢伤,无论有没有人牵马,自己一定要抓紧缰绳,才能及时控制住马。抚摸马时,如见马耳朵向后背贴着颈部,表示马可能有攻击动作,这时要及时与马保持距离,另外,不要随便给马喂食,防止马咬伤人。二、骑马的安全问题在马上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在马上脱换衣服,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做会使马受惊。骑马下山时不要奔跑,容易马失前蹄,马失前蹄时,应及时提住缰绳,重心后仰。

  骑马经过一段时间后,肚带会松,需要重新检查。骑马时如遇到沟、树、铁丝及不明物品时,马可能受惊,这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减慢速度,改变方向。

  

  

篇十七: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语文天地1》马

  马,草食性家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15世纪后,才被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亚洲分布最广泛。马的祖先始祖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进化到中新世时出现草原古马,转为草原生活,从此马便开始以干草为食,生活于草原之上。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外形特征】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睡觉的方式】

  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

  天亮以前那两个钟头,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家肴。它不像牛羊可久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遇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因此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来。除马外,驴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性,因为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与野马极为相似。

  

  

篇十八: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buqatalbiqu?ib?ilge留种公牛祷告gkerntologaiyinnayirunyosonamankjgirgekyoson牛头礼俗gkerntologaimricekjang?ilyoson抢牛头习俗gkernidulqu?ib?ilge宰牛祷告母牛乳房的祭buqamrgldglk斗种公牛buqanololdugan斗种公牛蒙古西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摔交比赛gkernbuqayinarasunkenggerge牛皮鼓种公牛皮鼓tabunqo?igumalunke五畜图案d?rbenbuqatoglagam四头种公牛游戏tugulbugu牛犊鹿连儿niyetugul母牛牛犊alagbuqa花种公牛buqaqarbuqu射种公牛niyetugullagulqu乳牛产牛犊niyenkk母牛乳房等

  蒙古语五畜名称与草原文化

  蒙古语五畜名称与草原文化

  斯钦朝克图

  一、蒙古语丰富多彩的五畜名称

  所谓的五畜是指蒙古人在蒙古高原上主要经营的蒙古马、蒙古牛、

  蒙古双峰驼、蒙古山羊和蒙古绵羊。在广袤的蒙古高原、草原、杭盖、

  戈壁沙漠地区,根据五畜的生理特点合理利用草原和草场,四季轮牧,

  多种经营,是蒙古族先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牧人、草场和五畜是

  三位一体的草原经济体系。其中五畜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产工具,在

  游牧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研究语言学的人们都知道,每一个部落和族群对自己从事的传统

  经济和环境的名称最富有文化特色,且最为详细。如在冰天雪地里的

  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雪的名称非常丰富,同样,草原上的蒙古人的

  语言中,关于五畜的名词极为丰富多彩。对这些牲畜的类别、性别、

  年龄、毛色、性情等都具有细致的称呼。如果不了解草原经济就很难

  理解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语汇。

  特色词蒙古语词汇中反映畜牧业生产活动的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譬如把五种牲畜分别按性别或年龄用不同的单纯词表示:

  马牛骆驼山羊绵羊

  通称:mœrjux9rt9m9NjamaNxœnj

  种公畜:εRragbUxbUNruxanxUU

  阉过的:axtSar①at

  s?rxir?g

  母畜:guNunj9Ni?g

  一岁的:UnagtUgalb

  两岁的:daNgbIrUNt

  三岁公畜:ur?NgUntεNlag

  三岁母畜:bεNdasgUndZ

  四岁公畜:

  don

  四岁母畜:

  donR

  此外,还有很多通用名称或方言土语名称。如专指马、牛、骆驼等大畜的名称:boda,专指山羊和绵羊等小畜的名称:bog;专指马群的通用名称adugu;牲畜通称mal。专指牲畜岁口的通用名称有šidüleng/šidülekü等。山羊和绵羊等小畜的两岁口,马、牛、骆驼等大畜的三岁口,各有不同词汇来表示。如qijalang小畜的三岁口,大畜的四岁口,soyolang小畜的四岁口,大畜的五岁口,güicegekü小畜的五岁口,大畜的六岁口等。

  方言土语名称就更多。如:qasirag二岁牛、tuulun五岁公马和牛、tuuljin五岁骒马和母牛、döngdügür未到一周岁的牛、aldaši早生幼畜、baburai早生山羊羔、tabulagšilbi/širašilbi二岁骆驼,gurbatu,surga三岁骆驼,dörbetü,surga-yinaqa四岁骆驼,tabutu,tabulag,tuguli五岁骆驼,daqulai晚生绵羊羔,daqitubagajag出生当年初至第二年春末的小山羊等等。

  据我收集整理并用语义学分析的蒙古语五畜名称单纯词就有84个。(斯钦朝克图;《民族语文》1994年第1期)

  (一)蒙古语五畜名称的语言特点1.单纯词为主,合成词为副。具有较多民族特色的复合名称。单纯词如:mori马、üker牛(总称)、temege骆驼、imaga山羊、xoni绵羊、buqa种牛等。而且有些名称是由模拟其声音而起的。如牛牟牟叫做ömbüü(儿语)转义为牛;ömbüü-dei“种公牛”(儿语)等。蒙古语表示牛叫的mögerekü一词就是mömömögerekü牟牟叫而来,mayilaqu羊叫是mayimayimayilaqu咩咩叫而来的。2.派生词gun-ji三岁母牛、dön-ji四岁母牛、bogo-ltorga小牛(出生当年冬到第二年春末期间的)、šidü-leng三岁牛、qijagalang四岁牛、soyoga-lang五岁牛、temege-ljigene螳螂imagaqai防风(植物)3.合成词ükermal牛等牲畜、ükeragur牛脾气、ükerasqa大大的山峰、ükerilidü牛皮癣、ükerogdoi花背仓鼠、ükerbüriye大型法号,ükerpuu大炮,ükerkerek大事(主要指坏事)、üker

  qonggoljuur金钟儿,ükergal大篝火、ükerkedegene大蜂üker

  güreljigene金钟儿,ükeršiqaqu给牛喂料,ükerteneg大傻瓜、

  ükerterge牛车、ükerdalingbuu粗布、ükercilagu卧牛石、

  ambanšar大犍牛、qanggalšar大犍牛、buqaebesü老鹳草、

  buqagörögesö野牛、buqamürgüldügülkü斗牛、buqaterge火

  车头、buqa(n)caganküü胖乎乎的男孩儿、buqanküjügütü粗脖

  子的等。

  4.词缀特点除了具有一般名词的特点外,公母雌雄附加成分-jin/-

  dZin具有保留原始阳阴对立的独特意义;如:gun-ji三岁母牛、dön-

  ji四岁母牛。表示小巧、宠爱意义的–dai/-dei:buqan-dai(1)种公牛

  或二岁种公牛、(2)貌似种公牛的公牛(骟过的貌似种牛的二岁牛)。

  buqan-daibiragu二岁种公牛、buqan-daidel(马的)全剪短鬃、

  uquna-dai小种公山羊等。

  5.丰富的语义范畴蒙古语五畜名称除分年龄、性别、阉割外还可

  分一般称、俗称、雅称、小称等不同类型。如:

  一岁母山羊羔二岁母山羊

  一岁种公山羊二岁种公

  牛

  俗称emeišige

  emešidülekü

  一般称išigen

  uqunabiraunbuqa

  雅称

  ökinišige

  ökinšidülekü

  小称

  uqunadai

  buqandai

  二、蒙古语五畜名称的来源

  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去考察其来源可分为4种,既:

  (一)阿尔泰语系语言共有的所谓的共有词是指蒙古语族、突厥语

  族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都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名称,其中可能包括相

  互借用的词,但无法确认借给关系的词。如:请看下列比较表:

  蒙古语族

  突厥语族

  满—通语族

  汉译

  agta

  aXta/aqta/aht

  akta/akt/atta

  骟

  马、骟

  ajirga

  adgir/aj:ir/azg9r

  ajir/ajirgan/adigga/aZi

  rka公马,公的

  daga

  taygun/taj(一岁马驹)dahan(马驹)二岁

  马

  külük/kölök

  külük/kylyk

  kuluk

  骥、骏

  马

  hüker/üker

  Okyz/Ogiz

  ukur/uxur

  牛

  wïhan/ihan/iXan

  牛

  buqa/bux

  buqa/bu:a

  muxašan~buka/b

  üni’en/üniye

  in;k/inek

  üniyen/unin

  /unugu,

  母牛

  qunan/gunan/guan9n:unan/qunan/:un;ngonan/g

  qunjin/gunjin

  /guandZin:unudZin/qunadZ9n/:un;dZingonan/g

  dönen/done/dunun

  dOn;n/dOnen

  d9un9

  四岁公

  dönejin/döneji

  dOnydZin/dOnedZind9un

  9/dono,

  四岁母牛

  temegen/temege

  tebe/

  tOg;/tyje

  temen/teme/temege,骆驼

  qonin/qoni

  qoy/qoyn/qoj

  honi/honin/x

  quriqan/quraga/xUragqoza/Gozi/kuzu

  xobbo

  绵羊羔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阿尔泰语言共有词中有不少是相互借用的。

  如绵羊就是由于突厥人比蒙古人和满-通语族人更早经营的畜种,所以

  qonin借自突厥语的qoy/qoyn。(Clauson)kü-lük“骥、骏马”也是

  从突厥语借的,因为其词根kü-在突厥语里具有声望等意义。

  其中有些到底是外来词还是阿尔泰语系语言所共有的词,其实很

  难分清,如突厥语族的Okyz/Ogiz、蒙古语族的hüker/üker和满—

  通语族的ukur/uxur牛,可能来自印欧语系的ox。这些词的来源有待

  于进一步的深入比较研究。

  还有些词是被借入汉藏语系的。如汉语牛犊的“犊”来源于蒙古

  语tugul/tUgal,即犊—dug

  (二)蒙古语族突厥语族语言共有的词

  蒙古语族

  突厥语族

  汉译

  baidasu

  bajtal/bajE/bij(骒马)三至五岁骒

  马

  bu’ura/bugura/buur

  bugra/bu:ra/buwra公

  骆驼

  inggen/ingge/i,

  ingen/hingan

  母骆驼

  botogan/botogo/botog

  botuq/bota

  驼

  羔

  teke/t9x

  teke/t;k;/deg;

  公山羊

  irge/ir9g

  erk9q/irk/erik/isek

  成年羯绵

  羊

  qucan/quca/xUU

  koC/qoSqar

  /qoUqar

  公绵羊

  ešige/išige/iSig

  OUk;/eSki(山羊)

  山羊羔

  (三)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共有的词

  蒙古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

  汉译

  morin/mori

  morin/m

  tuqul/tugul/tuGul

  tukšan/tosxa,(

  ge’ün/gego/guN

  gu/geu/g99

  骒

  马

  ima’an/imaga/jamaN

  imala/niman/imagan

  山羊

  (四)只有蒙古语族语言独有的词如sarba去年冬初至今年春末的

  小马、šar/tsar犍牛、ünükün/hünegen/unuk山羊羔、kenje、

  üriye、üriyencir、esgegel、bogolturga小牛(出生当年冬到第二年

  春末期间的)、šidü-leng二岁小畜、三岁大畜、qijaga-lang三岁小畜、

  四岁大畜、soyoga-lang四岁小畜、五岁大畜、qabcig、sunggagal、

  buurji等。

  其中有些是比较古老的词,如ünükün只有在古代蒙古语和一些

  方言土语里存在。

  此外,有些名称在各语族语言中的语音相似,但语义有所不同。

  如

  蒙古语族

  突厥语族

  满—通语族

  汉译

  daga

  taygun/taj(一岁马驹)dahan(马驹)二

  岁马

  ešige/išige/iSigOUk;/eSki(山羊)

  山羊羔

  baidasu

  bajtal/bajE/bij(骒马)

  三至五岁骒

  马

  tugul/tUgal

  tokl/toklu/toxla/toqt9(绵羊

  羔)

  牛犊

  (五)马文化1.马名称与敬语(1)蒙古语有关行走的敬语都与马有联系如:mordaqu上马,骑马;出发,动身,起程,起身;出嫁,嫁;去世;morilaqu走,起驾;逝世;moarilajubaguqu驾到,morilajuirekü光临,morilajusagataqu光临、驾临,mordagulqu送行;嫁。(2)出嫁、去世、洁手等敬语也与马有联系如mordaqu上马,骑马;出发,动身,起程,起身;出嫁,嫁,moriqaraqu洁手、morilaqu走,起驾。(3)马名称与精神蒙古语的马象征着威风、精神、运气。因为蒙古人心目中马是唤起人们精神抖擞的理想动物。因此把理想、精神、运气用马来比喻。如keimori运气、幸运、天马(一般在白布上印有马形图案的旗幡);keimoridarcug运气旺盛的马旗,也叫天马,是蒙

  古族每家每户门前挂的一个小白旗,中间印有飞马奔跑图案。实际上蒙古族的象征或旗帜都与马有关。

  (4)马名称与吉祥蒙古语的马象征着吉祥富裕的愿望,所以有关词语里蕴涵着美好的内容。如:unaga除了马驹外还有家生的,天生的,固有的、土生土长的等引申义。如:unagannutug故乡、unaganqaira初恋(或从小热爱的感情)、unagankeüken亲生女儿、unaganadugu家生马、unaganbogol世奴、unaganjiruga天生的走马、unaganegülder地产品种;daga除了二岁马以外还指双的等引申义。如:daganhomool吉祥的马粪蛋(旧时将两个干马粪蛋栓在一起挂在包内毡墙上象征,马群旺盛),dagannagur从地下连起的两个糊;从而daga还指毡包天窗两条横撑之间的两双木条,如daganuni等。

  (5)马名称与其他由于马文化已经渗透到蒙古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深层次里,所以有关思维、道德、礼俗等很多方面以马来比喻。如表示正确与错误时称:altanjiluga-yijöbergigülkü“正确运转金缰绳”、morin-utuguraiendegüügisgin“马蹄错踩”;表示打伤称做morin-udel-iteberigülkü“让包住马鬃”;失败者投降时:nomoqanmorin-ucininogtuboloya,dogsinmorin-ucinicidürboloya“成为你温顺马的龙头,成为你烈性马的绊子”等。

  2.从蒙古族习俗考察有关马词语的文化内涵(1)马崇拜由于蒙古族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都离不开马,因此蒙古人不仅尊敬和重视而且崇拜马。尤其是在英雄史诗等文学作品里更加明显,马成为神。这种古老的习俗已经不同程度地传到现在。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1]葬马习俗蒙古人崇拜马尚马,因此一般其心爱的好马、儿马或献给神享用的(seter-teiadugu)以及放着不能乘骑宰杀特权的马(onggonadugu)死后,把尸体葬于高山丘陵或把头葬于高处,上面堆石头。甚至有的地区把这种堆的石头称为adugunoboga“马敖包”来祭祀。

  [2]崇拜马头的习俗信仰萨满教的蒙古族认为人和动物的灵魂在其头脑里,于是特

  别崇拜人和马等一些动物的头。在蒙古族习俗里不能随便动长辈的头、帽子不能放在地下。除了人的头外马头就是蒙古人崇拜的对象。如果马死了就把马的头葬于高处,上面用石头盖住。蒙古语有个成语morintoloagimolorerdeni“马头是珍宝”直译的话“马头是水晶珍宝”。该成语充分证明了蒙古族崇拜马头习俗的内涵。

  [3]马殉葬祭祀习俗用马殉葬和宰马祭祀以及马奶祭祀是蒙古族传统的葬礼和祭祀习俗。蒙古族有个习俗叫aduguüdelgekü直译为马送行,实际意义为“马殉葬”。祭祀用马有几层含义,既马是蒙古人最喜欢的乘骑,死者的灵魂一般附于其最喜欢的牲畜或货物里,于是作为其良骑首选马。有的文献称为sünesün-mori~sünesünadugu“灵魂之马”。

  [4]马和马具用于殉葬习俗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古墓中发现不少马的骨骼或马镫等用具,这反映了居住在该地区的蒙古族及其先民等尊崇马,把马当成自己亲密伙伴(战友)的心理。

  [5]马奶祭祀习俗马奶是蒙古族最喜欢的饮料,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饮用而且在娱乐活动和各种重要的宴会婚葬礼都必不可缺。比较隆重的有cagansürüg-ünqurim“白马群祭祀”也叫esük-üntayilga“马奶祭祀”或cagannagur-untayilga直译为白湖的祭祀,实际上也是马奶祭祀,因为该名称象征马奶象白色的湖水一样来形容的。

  [6]祭祀旗帜与风马旗幡习俗蒙古族旗帜、徽记都与马有关。古代民族尤其是象蒙古族这样游牧民族没有现在这样用丝绸或布匹制作旗帜,而是用马鬃马尾制作。蒙古语里tug的最早语义为毛鬃等的绺。用绺绺马鬃马尾来制作旗帜,便引申为旗帜。有关文献和民俗显示蒙古先民用马鬃马尾制作旗帜或马匹尤其是马驹的皮子制作旗帜。古代蒙古族所谓ilagusangurbantugsülde三个胜利的旗帜都用马鬃制作,而且分别用白、黑、黑白花色三种颜色的马鬃制作。白的是国旗,因为蒙古族尚白色;黑的是军旗,黑代表凶狠、战斗意志;花色代表

  成吉思汗氏族孛儿只斤。这些旗帜的祭祀都是用马或马奶来祭的。所谓的keyimori更具有民族特色。keyimori也是个象征精神焕

  发的一种旗帜,它属于全体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旗帜。单从字面上看keyi古义为风,现代意义为空气,mori为马,合成后具有运气、精神、天马或风马旗幡等多义。

  [7]崇拜骒马乳房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蒙古人把骒马的乳房挂在蒙古包的西侧,祭

  祀或崇拜的习俗。这是崇拜马的一种习俗,它不仅象征马群兴旺而且象征家庭兴旺发达。这种习俗蕴涵着更古老的崇拜。一般蒙古包的东侧挂母牛乳房,因为蒙古包的东边是妇女的位置,西边是男人的位置。挤马奶必须有男人参与并且男人与马的关系更密切。

  (2)马与礼节习俗在蒙古族独特的礼节当中马占重要地位。这是蒙古族经济中马的重要作用以及蒙古族尚马崇拜马有关。

  [1]进贡献礼获奖之首蒙古族五畜分冷嘴和热嘴,马属于热嘴。在祭祀、进贡、

  婚礼、以及其他送礼和蒙古族赛马、射箭、摔跤等好汉三艺的主要奖项中马是首选对象。如全民对成吉思汗陵的四季祭祀中用的主要是马和马奶;大型进贡中马为最贵重;婚礼中陪嫁的牲畜里主要是带有马鞍马嚼全副马具的好马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奖项和礼品中马为最珍贵最吉利。

  [2]财产和身份的标志由于蒙古族生产生活与环境习俗等各种因素,马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财产,而且也是蒙古人身份的象征。尤其古代马是蒙古族的主要财产,没有马几乎无法维持游牧经济生活。所以adugun、adugusun古代还具有财产等引申意义。古代蒙古语还有adūsunide’e~adu’usunide’en这样一个合成词,其旁译为“头口”总译为“家私、财产”(《蒙古秘史》 23、 272)。现代蒙古语里adugumal指牲畜,adugulaqu指放牧,如aduguadugulaqu放马,quniadugulaqu放洋等。蒙古人一般攀比谁骑的马好看快捷,马鞍等设备既漂亮又贵重。

  (3)尚马与尚白习俗蒙古族重要的祭祀用白马、马奶,这反映了蒙

  古族尚白传统习惯。奶子一般都白颜色,尤其白马的白色奶子更加重要。如成吉思汗陵的祭祀用99匹白色骒马的乳来祭祀的传统。蒙古族有食品用白红两种,既caganidege直译为白色食品“奶食品”、ulaganidege直译为红色食品“荤食品”。所以cagansaculi就是用奶食品祭祀的意思。天马行空图案的小白旗答儿察格(darcug—keyimori)有关。上述yisünkoltücaqa’antuq九脚白旄纛也是如此。

  (4)用法律保护马的习俗古代蒙古族习惯法和《成吉思汗大扎撒》以及元朝的《至元新格》、《大元通制条格》等法规里都规定了保护马的条文。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习惯法。蒙古人的法律比较中原汉族的法律较轻,但对有关马的犯罪是颇为严酷的。如《至元新格》、《大元通制条格》、等法规里规定:“诸宣微院所抽分马牛羊,官严其程期,制其供亿,谨其钤束之法,以讥察之。其有欺官扰民者,廉访司纠之。”(郭成伟:《大元通制条格》,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76页)不许打马的头部,打则违法的规定。元代忽必列汗的法典里规定如果偷马则砍头。

  (5)有关马为题材的游戏以蒙古人的智慧创造的有关这种游戏较多。这反映马文化已经深入到蒙古人的游戏中。如yisünmoritoglagam九匹马、adugumanaqu夜间防守马群、örögel-teimori带顺绊的马等。

  (6)史诗、传说、民间文学中马成为天骑乘而被神化马不仅是生产生活的伙伴而且关键时刻会说话能飞会帮助主人解困的人性化或神话的英雄形象。在草原上金马驹等有关马的神话传说就更多。蒙古谚语称unuqujöbteikölökiyenolquuruglaqujöbteiberi-iyenolqu把马与其终身伴侣媳妇来比喻。据《蒙古民歌一千首》(第三卷)的217首歌曲名称中以马命名的就有41首,占其歌名的19%,《99首蒙古民歌精选》里有17首,占17.2%。

  3.从社会经济文化角度考察有关马词语及其文化(1)马的社会功能马可以骑、套车、替代犁种地,肉可食,乳可饮(马奶酒既好喝又治病,传统蒙古医中学有专门的用马奶酒治疗疾病方法),皮子可制作衣物等;在游牧生活中任何一种牲畜无法替代它的作

  用。(2)狩猎中的作用蒙古族狩猎属于生产、娱乐和备战为一体的

  综合性活动。过去男子汉必须参加围猎的规定;其奖惩制度与战争相似。围猎中人与马是第一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没有马也就没有围猎。

  (3)征战中的作用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完全依靠马的神威。当时,世界上养马业最发大马群最多的也就是蒙古帝国。。在非常时期或紧要关头全民皆兵。骑兵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中马的作用更大,于是agta“扇马”在古代蒙古语里具有了士兵、兵丁等转义,在现代蒙古语里虽然这种意义消失但军马的特指意义没变。正因为马对战斗中起很重要作用,所以历代蒙古可汗和统治者重视养马业,尤其是军马。在政府机构里专门设负责养马收购军马的机构。从而形成了一套蒙古“马政”。

  (4)通信中的作用据《蒙古秘史》等史料记载从窝阔台可汗开始建立了比较严密的驿站制度。当时马把东西方的交流加强了。驿站的重要工具原来也是马,蒙古语叫做ulaga。在广阔的草原上至今为止邮递员骑着马送信送包裹。

  (5)赛马等文体活动中的作用赛马是蒙古族三大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最好看最激烈的运动之一。它更加增强了人们喜爱马的心理和相关词语的丰富发展。那达慕当中以马的步态、年龄分别比赛。

  (6)精神文化中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草原游牧民族具有马的性格,既开朗、豪爽、聪明、好斗、崇拜力士;而农耕民族则具有牛的性格,既安静、温顺、耐心等心理特征。

  5.牛文化牛不仅是在蒙古族游牧经济生活中产生过较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蒙古族先民之一的契丹族崇拜白玛、青牛。尤其是公牛至今作为蒙古族部落族群的图腾象征而在一些人群当中被崇拜;从而形成了牛文化。在蒙古语里有关牛类名称以及以牛命名的名称较丰富,以牛喻理的成语既谚语、格言在蒙古语里也丰富多彩。尤其是在史诗、赞歌、祝词、迷语、诗歌、小说、民间故事更加丰富。牛类名称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也很深刻牛文化的民族特征。蒙

  古族牛文化主要特征是力量、拼搏、厚实;但还有粗鲁、愚蠢、顽固等消极含义。

  (1)蒙古族牛崇拜及牛图腾蒙古族牛崇拜与牛图腾在文献记载留下来的很少。我们只能从相关史记或民间传说、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词汇中间接了解。如“传说古代契丹族祖先的图腾为白马和青牛。古代契丹人‘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以白马青牛作祭品,就是以图腾作牺牲。表明契丹人也相信,吃食图腾能加强人与图腾的关系。”(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18页)学术界一般认为契丹与蒙古族具有传承关系。白马现在也是蒙古族最崇尚的颜色及牲畜。蒙古族最重要的文献《蒙古秘史》记载:“QorciirejüügülerünBodonccarboqda-yinbarijuabuqsaneme-decetöreksenbaJamuqa-lu’ake’eliniketenkekeqaqcatanbüle’eba.Ja’arinirejünadurnidirejün-iyenüje’ülbei.Qo’aqcinüni’enirejüJamuqa-yihorcijuyabujugertergeninumürgüle’etJamuqa-yimürgüjüöre’eleeber-iyenququrajuso[l]jirebertüboljuke’enke’enJamuqa-yinjü[k]mö’örenmö’örenširo’aisacunsacunbayyimu.muqularqo’ahükeryekegerlügede’ereergüjüköljüjiktüjüTemüjin-üqoyina-cayeketerge’ür-iyermö’örenmö’örenayisurunke’ente’eja[b]cuayisuke’enja’aritnidün-türüje’ü[l]jüna-durjiamui.” 121这里的一段记载是蒙古当时萨满豁儿赤用萨满教的名义编造了一个故事。即淡黄毛色的乳牛不满扎木合把他的房车顶着,并向他大声孔叫、扬土,把一只角顶断;而淡黄毛色的无角犍牛则把铁木真的房车主动栽着跟着铁木真的后面牟牟叫着边说天地商议让铁木真做可汗。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族萨满教里黄牛所起的作用。牛不仅运载房屋,而且更重要是承担着国家的重任。其象征意义不亚与《蒙古秘史》里记载的乞颜人德薛臣梦见白海青的传说。白海青是古代蒙古族的图腾也是乞颜部落的象征。有关蒙古族曾经具有牛图腾的另一个重要根据是布里雅特人的后

  裔把自己认作是“buqanoyanabu,butanqatuneji-yinqoyicis”即“公牛老爷父亲、灌木妇人母亲的后裔”。

  蒙古族有崇拜牛角的习俗。最早蒙古人把牛看作天乘下凡的神仙(tengri-yinkölökbagumalsaqigusu),民族之神来崇拜;并把牛角尊放在家门口祭祀。蒙古人把牛角用各种金银来修饰,并用与诅咒等。(僧格:《蒙古族狩猎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108页)

  在蒙古族风俗习惯里还发现崇拜牛的痕迹。如ügücenügker-ündalalga“储藏牛肉的招福仪式”或ebül-ündalalga“冬季储存肉招福仪式”中,人们宰牛储存冬肉后,家主把牛的脖子、肋骨、排骨、里脊肉等个部位的肉作为祭祀肉(taqiltogoganmiqa)来煮。吃肉时首先宰牛者祭祀的肉酒放入旺火后手捧布置好的牛寰椎大声赞颂。为祈求牲畜繁殖而赞颂的祝赞词里这样说道:所有物品当中寰椎是宝;牛犊时期,供足奶食,二岁时,让主人享受丝绸雕皮,三岁时,让主人佩带珍珠玛瑙,四岁时,帮助主人开垦翻地受到主人的爱戴;五岁时,让主人前往塔儿寺拜佛成为牛群之首;六岁时,走边一百大城市,运输作买卖赚钱;七岁时,去多伦拉大米白面;八岁时,去八十个城市,购买精密商品;九岁时,去沂州、蓟州运输作买卖;十岁时,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自由休闲;十一岁时,被主人献身吃掉;千万畜群中,突出的牛啊;从万里路远,从不停地拉车的寰椎啊!在你摔倒的地方,生出红色的牛犊,这红色的牛犊繁殖到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请恩赐锋尖角的牡牛和奶膀大的乳牛的福气吧!寰椎!(布38、253)这种仪式与北方鄂温克、布里亚特等熊图腾民族猎杀熊并吃其肉时所做的仪式有相同之处。寰椎赞是蒙古族崇拜牛的古老传统的痕迹,蕴涵着古老而深厚的原始文化意识。

  蒙古族还有“ügkeronggoloqu把牛作为神享用而奉献、ügkerseterlekü把牛作为神享用而系在其脖子上彩绸带奉作神物、ügkerdarqalaqu对主人作出贡献的牛封为神圣的,并不许骑、不许套车拉货、不许宰杀,自由自在地悠闲”等习俗。一般祭天祭地用黑牛或青牛,有时还用白牛。祭天祭地要萨满主持,祭山、祭敖包或祭佛时一般喇嘛主持。如果被祭祀而带彩带的这些牛死的话,不能把其尸体乱

  放不管,而安放在高处。这些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蒙古族崇拜牛的遗迹。(布288、289)

  (2)蒙古民俗中的牛蒙古族崇拜牛,所以有关牛的习俗较多,而且各种祷告、招

  财招福仪式和民间传说和故事多。如:buqatalbiqušibšilge“留种公牛祷告”、ügker-üntologai-yinnayir-unyoson/amanküjügüirügeküyoson“牛头礼俗”、ügker-üntologaimürüiceküjangšilyoson“抢牛头习俗”、ügkernidulqušibšilge“宰牛祷告”、母牛乳房的祭、buqamürgüldügülkü“斗种公牛”、buqanololdugan“斗种公牛”(蒙古西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摔交比赛)、ügker-ün/buqa-yinarasunkenggerge“牛皮鼓/种公牛皮鼓”、Tabunqošigumal-unke“五畜图案”、dörbenbuqatoglagam“四头种公牛游戏”、tugulbugu“牛犊鹿连儿”、üniyetugul“母牛牛犊”、alagbuqa“花种公牛”、buqaqarbuqu“射种公牛”、üniyetugullagulqu“乳牛产牛犊”、üniyen-ükükü“母牛乳房”等。

  (3)关于种公牛与博克(摔交手)的关系蒙古族对牛的崇拜主要是对力量的崇拜。蒙古族至今对大力士摔交手爱戴的传统。自古以来让大力士博克当首领、可汗、萨满等传统。在语音上buqaböke具有语音对应关系。在蒙古语里有o>öu>ü发展的规律。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土语里把buqa称b

  此外还有很多传统的游戏游艺是与牛类有关。如蒙古民间棋类里以牛命名的就有几种:dörbenbuqatoglagam“四头种公牛游戏”等。

  (4)蒙古文学艺术中的牛[1]民歌中的牛虽然比较而言没有歌唱马那么多,但歌唱牛的也比较多。如tuguljinagula图古勒金山(直译—牛犊山)等。[2]民族艺术中的牛有关描写牛类的岩画、文物、画很多。尤其套牛的草原勒勒车是图画和摄影的一个重点。

  (5)蒙古族经济社会中的牛及牛文化在蒙古族游牧经济及畜牧业经济和半农半牧或农业经济中牛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我国广大的牧区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目前五畜中的马和绵羊、山羊的数量减少,牛的重要性更加突现。根据考古等资料,中亚的野牛大约8000-10000年前被人们所驯服,它被羊早的多。在蒙古高原牛不仅是蒙古族生产资料也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吃它的肉,喝它的奶,用其皮做衣服穿,并用它的皮子或角做各种器皿等。用它的奶还制作酒;牛还可骑,更重要的是套车,出商队等游牧生活不可缺少。拉犁种地更是牛的强项。连牛的粪便都是宝。在牧区用于烧火取暖和抹杉拦保护牲畜圈的温度等。牛粪既节省能源又环保属于绿色能源。在农区属于绿色施肥。对绿色蔬菜及绿色农业有极大的好处。牧民对牛粪情有独钟。闻到烧牛粪的味感觉良好。牛粪对牧民生产生活很重要,所以蒙古语牛粪名称就很多:一般统称为bagasu牛粪、argal牛粪(干牛粪)、köldegüsü牛粪(冻牛粪)、širaargal牛粪(黄色的牛粪—般是指干的春天牛粪)、kökeargal牛粪(一般秋天的牛粪)、pirdugusu牛粪(夏天的稀牛粪干成薄形状的)、sarimdasu牛粪。有趣的是今年牛年在北京的地坛庙会上人们举者象征牛粪的吉祥物,祝福牛年牛气冲天,更牛、奋斗!虽然汉语谐音牛粪—牛奋,但举的吉祥物完全是牛粪形象。这表明牛粪在人们心目中不是一个难看难闻的臭粪便,而是一个很干净的能够做吉祥物的东西。(6)“骆驼文化”(略)(7)“羊文化”(略)

  参考文献:[日]孟达来吉田顺一:《<モンゴル秘史>家畜用语の研究》早稻田大学研究所,2006[日]内田吟风等着余大均译:《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扎奇斯钦:“说《元史》中的‘昔宝赤’—可汗的饲鹰人”政大边政研究所年报,第二期,台北,1980

  杨·巴雅尔:《蒙古马文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舍·宝音涛格涛:《五畜命名要术》,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8年特木尔吉如和阿荣:《那达慕》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其·僧格:《从蒙古族马文化传统》《蒙古语文》(蒙文版)1996年第9期布林特古斯主编:《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精神卷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9年仁钦道尔吉等主编:《蒙古民歌一千首》(第三卷)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82年郝苏民:《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D·Z·符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曹纳木:《禄马略考》《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吉原公平[日]著,巴达荣嘎、王路译:“蒙古马政史”《蒙古学译文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1984年僧格:《蒙古古代狩猎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1—301页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8页那·布和哈达:《乌珠穆沁民间艺术基金—乌珠穆沁叙事民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金启宗:《女真文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陈宗振等:《中国突厥语族语言词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孙竹:《蒙古语族语言词典》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伦图《卫拉特方言词汇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杜·道尔基:《鄂汉词典》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

  满都尔图等:《中国个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鄂伦春族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诺尔金等:《方言词典》民族出版社,1992年孟达来.2001.北方民族的历史接触与阿尔泰诸语言共同性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书出版社.北京斯钦朝克图:蒙古语五种牲畜名称语义分析,《民族语文》1994年。第1期斯钦朝克图:蒙古语马名称与蒙古族马文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朝克1:《エウンキ语基础汇集》东京外国语大学アジア·アフリヵ言语文化研究所,1991年。照日格图:《蒙古语族语与突厥语族语词汇比较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敖仁其:草原文化的物质载体-草原“五畜”,《论草原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朝克2:《中国ツソダース朱语对照基础语汇集》小樽商科大学言语センター,1997年

  

  

篇十九: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名字带马字却不是马的动物

  河中巨兽——河马河马(Hippopotamusamphibius),是现存的淡水物种中最大型的杂食性哺

  乳类动物,一般个体体长可达3米以上,最大野生个体的体重竟可达到2.66吨。河马全身覆盖厚厚的皮,裸露的皮肤呈紫褐色。如果长时间离开水,河马的皮肤就会分泌出一种红褐色的液体,通常被称为红汗,可媲美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这种红汗可不是毫无用处的,已有研究发现河马的红汗是一种天然防晒剂,同时还具有杀菌的功能,对河马起到保护作用。

  河马有一个壮硕的头,而它的嘴比现存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河马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而且硬度极高甚至可以弹开普通手枪的子弹。在非洲,河马被视为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因为它们经常毁坏农作物甚至伤人,在水中能够掀翻一艘中型帆船。曾有摄影师拍摄到河马为了保护自己的幼仔,勇斗鳄鱼而不落下风,简直是驰骋河中的悍马。但是由于河马的巨型牙齿同象牙一样具有很高的价值,野生河马的生存也正面临着猎杀者的威胁。

  “呆萌系”掌门——草泥马草泥马虽然有个不太雅观的名字,但却长着一张风靡全球的脸。草泥马,学名羊驼(Lamapacos),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一般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羊驼头似骆驼,鼻梁隆起,两耳竖立,脖颈细长,同骆驼相同,胃里也有水囊,可以数日不饮水;然而羊驼身体较小,没有驼峰,四蹄弯曲而尖锐,大眼睛温顺清秀,还有条短尾巴,从这些特征看,又和绵羊很相仿。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而羊驼在中国蹿红,还源于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自此关于“草泥马”的视频、卡通和商品也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对象。当羊驼感到痛苦发脾气时,能像骆驼那样从鼻中喷出分泌物和粪便来,或向别的动物脸上吐唾沫,以此来发泄它的胸中之怨。如此蠢萌的举动,再加上呆萌的神情,羊驼毫无争议地成为“呆萌系”掌门人现代版的“指鹿为马”——马鹿

  

  马鹿(Cervuselaphus),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虽似马,却是实实在在的鹿。雄性的马鹿头部长有一对大角,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仅在相应部位有隆起的嵴突。马鹿喜欢群居,性情机警,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奔跑迅速,体大力强,巨角还可以作为武器与捕食者进行搏斗。

  马鹿养育幼仔的方式也很特别,刚出生的仔鹿,头几天卧藏起来,然后跟随母鹿活动,到

  数二的慢,游泳时的姿态也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侧立于水中,依靠扇形的背鳍起推动作用,使身体在水中游动自如。

  在海洋动物当中,海马身小力薄,然而物种的进化使它们成为了技艺高超的易容大师。它们擅长拟色和拟态,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身体颜色和形态,躲避天敌。

  海马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儿囊,在交配季节里,雌海马把卵子排放到雄海马的育儿囊里,这些卵子就在囊里受精,直到它们发育成形,才被释放到海水里。育儿囊能为胚胎提供氧气,输送营养物质,并调节其中的环境,雄性海马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奶爸”。

  “蛛丝马迹”是何马?——灶马“蛛丝马迹”这个词语,大家一定不陌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此“马”非彼马。古人云:“灶有马,足食之兆也”,此处的马,便是灶马的简称。灶马是一种小昆虫,学名为突灶螽(读音同“中”)(Diestrammenajaponica),属于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以剩菜、饭粒、植物、小型昆虫为食。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灶马在灶台上爬行的时候,常会留下一丝不易觉察的痕迹,这种痕迹便是马迹。因为它与细微的蜘蛛丝一样让人难以辨认,于是人们便将二者等同起来,并称“蛛丝马迹”,这便是蛛丝马迹的由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我们吓一跳,感情这马队伍里,不光有河马、马鹿、角马这样的大块头,竟然还有海马、灶马这样的小萌物。而且,竟然还不止以上那些……马陆马陆,又名千足虫、千脚虫。身体有很多节,除了

  为食。马熊马熊,学名叫西藏棕熊,是棕熊的亚种,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它是

  世界上最稀少的棕熊之一,很少被发现。目前,只有马熊的骨头和皮毛的标本。

  蓟马蓟马,昆虫纲中的缨翅目,统称为蓟马,是一类身体纤细的昆虫,体长约1毫米。蓟马有左右不对称的挫吸式口器,食谱宽泛,涵盖动物、植物、蕈类等。

  

  

  

推荐访问:马被称为草原什么 被称为 草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