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17篇

时间:2022-12-03 13:25:11 来源:思哲公文网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17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开展区角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边云燕  一、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1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17篇

篇一: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开展区角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边云燕

  一、区角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在不断的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通过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证明:所有的幼儿都有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幼儿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对于那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通过区角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区角游戏发展了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从而发展其交往能力。例如过家家就是一个区角游戏,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从游戏中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区角游戏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

  1

  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更加亲密,为教师和幼儿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做到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时,教师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扩大幼儿自由交谈的范围,鼓励幼儿积极与人交往,丰富其与人交流的经验,使幼儿在愉快之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

  2

  

  

篇二: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浅谈区角活动中幼儿个性的发展

  临沧市永德县中心幼儿园杨国岚

  【摘要】: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和源泉。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是幼儿主动建构多样化经验的实践基地,也是幼儿实现富有个性发展的成长摇篮。【关键词】:区角活动幼儿个性发展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教育等有关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幼儿不同的个性差异。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玩中可增加生活情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玩具材料和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在活动区中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有相对宽松的心理氛围.在与同伴的自由接触中,学会与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操作玩具材料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区角活动,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孩子的行为爱好、才能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而爱玩是他们的共性。因此,教师要根据班里孩子的特点,有目的合理的设置活动区,为幼儿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的幼儿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可通过“娃娃家”的游戏,使之在玩中逐渐消除不良情绪,体验到与他人一

  起游戏的快乐.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扮演角色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

  有的幼儿性情急躁,通过在操作区中玩“喂小动物吃饭”,练习用筷子夹不同的小豆子和玻璃球,或自由选择小棒、瓶子、布条、毛线……等做做玩玩.幼儿在专心玩弄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分类、归类、制作等的练习,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作用过程中产生了兴趣,能够安静的坐下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的幼儿沉默寡言不爱多说话,通过在语言区中看看、玩玩、说说,让他们也试着玩玩、说说,使幼儿在轻松自由不受压抑的游戏氛围中逐步与同伴一起玩和说。游戏的乐趣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愉悦和自信,逐渐形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有的幼儿粗心好动,通过参加安静的建构游戏,不同类型的建构积塑能使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拼插的活动中促进了幼儿手眼、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在开发智力的同时也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在活动中逐渐使幼儿能够做到耐心细致,从而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灵活地开展区角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的适时指导,可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是区角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教师要以活动伙

  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让区角活动能真正适应、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当然,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要适度,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或结果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活动、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老师要高度关注幼儿在活动区的具体操作,及时了解幼儿的长处与不足,采取较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帮助这些幼儿,或直接给予具体的帮助,或示范或提出建议.当幼儿只喜欢一种游戏,或对某种游戏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模仿。有时教师可以直接进入游戏,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样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就真正起到教师成为指导者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执时,教师的适时参与就会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区角活动虽然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充分表现和展示个人特点、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但是有的幼儿兴趣比较单一,总是喜欢在某一固定的活动区活动;有的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就能去几个活动区,活动没有目的性;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易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和纠纷.这些都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有的幼儿总喜欢在建构区活动,每次都是自己搭自己的,从不与别人交流,不善言谈,性格孤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活动中逐步引导他,让他教其他小朋友怎样搭建,并将他搭建的积塑展示给其他幼儿看,让他向大家介绍其名称及搭建方法。并有意识带他到其他活动区活动,这样,渐渐地他就能与同伴主动交流了,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也会喜欢到别的活动区活动了。

  有的幼儿做事浮躁,不专心,极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没有目的性。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就要让他们想好要去

  的活动区,想好要玩什么,然后再去特定的活动区活动,可通过故事“小猫钓鱼"使他们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将事情做好的道理,教师可向他们提出:做好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的要求。

  幼儿的区角活动,教师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而是要耐心的观察每个孩子.对于那些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的行为和习惯,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活动的深入发展,并使幼儿在活动中身心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材料的有效收放,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是后天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不断地与材料接触,教师要培养幼儿有规则地管理、取放玩具材料,使他们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渐养成整齐、有序、爱护材料的好习惯,同时也使幼儿意识到不妥善保管好玩具材料将会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幼儿就要通过意志来努力克制自己,从而培养自制性格。在材料的收放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什么就拿什么,不用了就要马上放回,从什么地方拿的就要放到什么地方。让幼儿有“活动中边玩边将玩具材料收放好"的意识,使幼儿懂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别人不能代替。在收放整理玩具材料时,要求幼儿用最快速度来完成管理玩具材料的任务,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着直接的作用.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使他们在实践中操作、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会管理玩具材料,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及个性。区角活动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

  动的补充和调整;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并挖掘区角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1《幼儿园工作规程》2《活动区与幼儿个性发展研究》3《幼儿区角活动的设置与指导策略》

  

  

篇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幼儿园展开区角活动的好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表达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动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气氛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展开能有效促动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升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还有效促动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展开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对应的区角实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能够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能够实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玩玩具,快乐时还能够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展开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但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实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补充了集体教育的缺乏。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不过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建构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合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清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王悦亦小朋友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水平刚开始不是很好,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系扣子等,通过一次次的尝试,王悦亦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还老协助小朋友,妈妈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水准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很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动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

  

  

篇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区角活动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理发店剪头发,高兴时还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开展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理发师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小菜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一会儿是娃娃的妈妈,带着娃娃去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菜场服务员,为大家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顾客去光临理发店,孩子们你来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当差,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饭,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毛毛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奶奶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篇五: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小结:区角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小结:区角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区角游戏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是幼儿所喜爱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期待的活动。区角游戏可以使幼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也可以发展幼儿的个性,并且从中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区角游戏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区角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现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1、区角游戏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好动好模仿是孩子天性,他们往往可以通过游戏,来满足他们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欲望,例如,有的孩子渴望自己也是一名小老师,可以给小朋友上课、讲故事、教小朋友唱歌等等,可是老师往往回忽略孩子这一愿望,但在区角游戏中,又恰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各种区角游戏中,孩子们自由展示,从而推动了孩子心理向前发展。

  2、幼儿通过对成人的模仿活动也增添了幼儿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娃娃家中,幼儿可以通过做客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培养了幼儿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又如在小超市里,幼儿可

  以通过问价,进行讨价还价,扮演售货员怎样为顾客服务等系列活动,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且在交往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幼儿好动好想象,他们是各种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主人,他们可以模仿建筑工人搭建楼房、架桥梁,拼铁路,可以用自己的小手粘贴画,剪纸,模仿医生看病,模仿交警指挥交通等,在游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的享受创造的快乐。

  二、老师如何正确指导幼儿游戏

  1、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场地、环境和足够的玩具。比如在表演区里,放置各种头饰,服饰,玩家等要一一陈列出来,便于幼儿取放,为幼儿节省了时间,也便于幼儿自由的玩。同时在KTV中区角中,放置足够的打击乐器,话筒,录音机,面具,化妆盒等便于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在美工区里投放幼儿的代表性作品,供幼儿欣赏,借鉴,还可以投放小剪刀、胶棒、橡皮泥、棉签、蛋壳、毛线等供幼儿操作。总之要充分利用场地和空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条件。

  2、作为老师应适时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作为游戏的伙伴,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并且在游戏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比如在益智区里,幼儿玩夺红旗动物棋五子棋时,先指导幼儿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帮助幼儿克服难关,让游戏顺利开展。比如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游戏娃娃家中,老师可以充当游戏的主要角色妈妈,可以让幼儿扮演爸爸取买菜,让姐姐看孩子,给孩子喂饭等给幼儿具体的指导,既可以使幼儿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又可以使幼儿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从中让他们格外的兴奋。

  3、老师作为旁观者时,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的教育和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在游戏中,老师要相信幼儿,把主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个人所长。在游戏中,幼儿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如在主题角色今天我值班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选择角色,有的幼儿喜欢扮演美容师,有的喜欢当警察,有的喜欢当售货员,厨师等等,一定要切忌指派,要让幼儿自己选择,模仿,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自我享受的快乐,愉悦、尽情地享受成人的生活。这时老师要当旁观者,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以及时的帮助,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以鼓励。支持,切忌在旁观时不要过分的干扰幼儿游戏,负责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区角游戏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真正发挥区角游戏的主导作用,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学会做人,使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篇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与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紧密联系,是幼儿形成观察兴趣、激发探索欲望、提高能力技能、积累认知经验、学习交往合作的载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价值。

  1.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区域活动不同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的计划、执行、完成都是幼儿自主决定和承担的,充分地满足孩子发挥其自主性的欲望。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既简洁、又温馨的开放环境中,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真正体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环境的主人,感受到自由与快乐。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没有压力,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会更自由地去探索,更能够和同伴一起活动,更易于交流,也更加具有坚持性,易于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处在这种操作和游戏的环境中,幼儿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变得专注,集中力增强,会迫切希望尝试新技能,尝试多样、灵活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性和自主体验感。区域活动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不同的区域活动对儿童的成长虽然有着不同的影响,如积木区利于儿童习得大小、形状、长度、序列和空间关系的知识,图书区利于儿童获得阅读、听说的技能,但都能使儿童从中获益,增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儿童的决策能力。

  2.有利于幼儿关键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言语和非言语表征能进一步丰富这种主动性经验。区域活动就是培养幼儿关键经验的典型,它融合了语言、主动学习、经验和表征、事物关系等关键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活动区内大量玩具和材料的操作,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关键经验,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建构区活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外出参观实物或展示图片,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象,为幼儿建筑活动提供具体经验,丰富和综合幼儿的关键经验,为幼儿顺利搭建造型打好基础。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认识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从中体验有关重量、对称、大小、长短等数量概念的关键经验;通过搬运、取放、堆叠积木,幼儿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促进大小肌肉发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积累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同时,教师通过角色、情节的创设等适时的指导还可使不同的区域活动发生彼此的联系,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丰富幼儿的多方面经验,并感受这些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利于幼儿关键经验的培养和发展。3.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支持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与同伴、教师和许多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为幼儿交往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机会,有助于幼儿获得熟练的、成功的社交技巧,使幼儿具有安

  全感、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并根据交往经验确立自我,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分配、角色扮演,承担一定的义务,遵守共约的游戏规则,适应并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助人、合作、分享、谦让等社会性技能,学会解决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区域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合作,来共同完成游戏,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和竞争,但儿童会通过轻松自由的活动交流,设法在同伴中看到自己,在同伴中感觉自己,从同伴那里衡量和测量自己,通过同伴的帮助,了解自己与发现自己,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协调、沟通、合作,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篇七: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发展》学习体会我有幸参加了有关“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发展”的学习,通过理论学习,我感觉受益

  匪浅,我对学习性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通过学习对学习性区角活动性质定位有了较好更好的认识通过学习,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二、通过学习对创设学习性区角活动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良好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语言区,我们把安静的标记张贴在墙上,让环境暗示孩子在区域内要保持安静,哪个声音大了马上会有人指出,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总之,通过学习学习性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学习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我认为在设计课程时,我们可以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在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活动内容为游戏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经验,再通过游戏形式展开生活的、教学的内容。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如小班主题“热闹的马路”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热闹的马路”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

  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本次主题开展之前,我请每位幼儿在每日来幼儿园和回家的路上,用自己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马路上有什么车,请他们让爸爸妈妈用图片(可以自己画、也可以杂志上减下来等等)方式记录下来,带来幼儿园,在活动中和同伴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看见的车辆,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的同时,初步让幼儿知道原来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后,我用KT板制作了一块“社区平面图”:一条贯穿整个社区的马路周围矗立着医院、幼儿园、超市、公园等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斑马线。幼儿拿着各种小汽车开展“过马路”游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通过教学活动学到的知识,幼儿将车开在马路上,遇到红灯停,绿灯行,然后开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玩,游戏既具有趣味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幼儿园的、家庭的、社区的生活等,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再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尊重幼儿能力与经验,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

  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浩浩这两天一直有点儿没精打采,从早上来就郁郁寡欢的模样,连话都不爱说了。老师和阿姨去关心他、问问他,他也只是闷闷地坐在那儿;放学问他妈妈,妈妈也说不知道孩子怎么了。

  《指南》中说:“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因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幼儿可以自然、轻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于是,我便从浩浩入园开始,就一直暗中观察他,结果在区域活动时,我找到答案了。浩浩坐在娃娃家的床上,抱着一个娃娃在说悄悄话,我轻轻地走过去准备听听他在说些什么。

  浩浩拍拍娃娃的肚子说:“宝宝的肚子里有小虫子,和浩浩一样,浩浩的肚子里也有小虫子,小虫子会咬浩浩的,浩浩会很痛,宝宝也会很痛的。”我听后大吃一惊,连忙把浩浩拉在怀里问他:“浩浩和老师说,你的肚子里怎么会有虫子?”浩浩再也忍不住了,眼睛都红了,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我的肚子里有小虫子。”我听后,更加惊讶,哄了很久才把浩浩的眼泪给止住。

  下午放学时,我找到浩浩妈妈,浩浩妈妈也感到非常意外,她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前两天,因为浩浩不肯吃饭,只爱吃零食,就用“多吃零食肚子里会长小虫子”来吓唬了浩浩,没想到就真把浩浩给吓住了,让浩浩连续几天都被小虫子的噩梦给困扰……

  《指南》中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幼儿”,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表现看到真实的内心反应,如同案例中的浩浩,他不愿和老师阿姨,甚至是父母交流他的内心想法,但我通过观察他在游戏中的反常语言、举动知道了困扰他的原因所在,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观察记录,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京京的以下能力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领域:

  (二)动作发展——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从京京拆礼物、包书等行为中可以看出,就身体动作方面而言,他有较好的精细动作技能和较好的粗大动作技能。假使京京是5-6岁的发展阶段,他重新把书包起来的行为,能体现他能使用简单的用具,他已达到该年龄段的这一发展标准。

  2、语言领域:

  (一)倾听与表达——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京京愿意与他人交谈,并且表述清楚,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与他人交谈时,他能认真倾听,和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京京的表现呈现出了他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

  3、社会领域

  (一)人际交往——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京京对收到礼物感到十分兴奋,并热切地向成人和朋友展示礼物,“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在案例中京京收到礼物后能主动与同伴交流、交往,情绪积极向上。京京知道自己和朋友的礼物不一样,能分辨自己的礼物和同伴的不同之处,体现“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当京京发现原包装纸不能复原,因此把书放回书包,说:“这样书就不会被淋湿了。”这个行为能体现京京“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篇八: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过了一会儿茜茜的活动出现了困难她没能把图案剪出来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站在一旁的我发现了并没有去协助她因为我想看一看坐在一旁的宋华晴会做些什么

  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纲要》中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但就整体而言如何才能做到保证所有在园幼儿的成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多方面发展呢?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严密结构的预设性教学,是老师面向全班所有孩子进行集体教学。表面上看每个孩子都平均占有了老师的时间,以划一的目标、统一的要求,公平的对待了每一个孩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在原有经验上存在差异性,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平均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对于一部分幼儿来说是时间的隐性浪费。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我园依据《纲要》和《规程》的指导精神,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区角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所谓的区角活动是指一种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资助活动,是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而区角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广泛的选择内容。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断的激发自身潜能。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积极的鼓励生育消极的制裁。”区角活动正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它独特的方式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区角活动丰富多彩,它涉及五大领域,使五大领域的教育既相互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以下是我近几年来总结出的几点见解:

  一、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一)众所周知,动手就是动脑,经常运用我们的手,有利于大脑的开发。经常转动的滑轮才会非常滑快,久置的滑轮就会露出斑斑锈迹,乃至废弃。在美劳区,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小班有练习涂色的图片、手工、橡皮泥等。中班有添画、自有绘画等。大班有纸浆画、吹塑画等。在活动中给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应会的技巧,又锻炼了小肌肉,进而使大脑得到锻炼。如:孩子在最基本的涂色活动中,首先孩子要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其次孩子要学会正确的涂色方法和色彩的搭配,掌握基本的美术活动技能。别看它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确实是既让孩子动手,又让孩子动脑。(二)棋类活动是我园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自开园以来从未间断过。棋类活动贯穿整个幼儿园,从小班就开始给孩子们渗透简单的棋类活动,如:小兔拔萝卜棋、小熊请客棋等,以简单的情境引领孩子学会一步一步走棋,学习基本的下棋规则。中班开始投放丰富的游戏棋,如:小猫钓鱼棋、蛇林探宝棋、小鲤鱼棋、好孩子棋、我长大了棋等,丰富孩子的下棋经验,使孩子能遵守下棋规则,并逐步自己制定规则。到了大班,游戏棋开始慢慢退出舞台,重点培养孩子们学习跳棋、五子棋和象棋。不难看出,我们的活动是层层递进的,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下棋是一项复杂脑力活动。孩子们必须做

  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但要看好自己的棋,想好下一步棋,还要关注对方的棋,可以说是一心三用。在下棋的过程中大脑属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每一个脑细胞都在动。孩子们要不断的动脑筋、想办法去赢得胜利!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能自主的进行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大脑越用越灵活,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慧。

  (三)益智区内丰富的材料影响幼儿智能的发展。益智区是一个偏重于动脑的区域。活动材料大致分为两部分:购买的成品益智玩具及教师依据孩子发展水平自制的玩教具。小班有按数取物的喂小动物、分类的给长颈鹿套圈等。中班有练习二维排序的串项链、图形拼贴画等。大班有练习计算的大力士转盘、小猫吃鱼等。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应会的知识。

  (四)科学区内的材料引起孩子的探究欲望。磁铁有哪些性质?沉浮?摩擦起电?地球引力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能通过玩区内的材料一一得到验证。《纲要》中提到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条件。”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二、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一)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仅仅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区角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活动中,孩子们自主选择活动,自由选择伙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刚刚上中班的王若茜和宋华晴两个人同时进入了美工区,选择了剪纸活动,开始时她们自己玩自己的,偶尔说上两句不相干的话,基本上没有交流。过了一会儿,茜茜的活动出现了困难,她没能把图案剪出来,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站在一旁的我发现了并没有去帮助她,因为我想看一看,坐在一旁的宋华晴会做些什么?然而,晴晴只是看了她一眼回过头去接着自己的活动。由于中班初期的孩子还不懂得要如何合作?什么是分享?出像这种情况很正常。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把它拿出来让孩子们讨论:当有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怎么做?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来。虽然只经过这一次说不上达到什么效果,但是已经让孩子们开始注意这种现象。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问题,孩子们会慢慢的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的增进与伙伴间的情感,也会慢慢地知道合作与分享,并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区角活动还能增进幼儿与老师、父母间的情感。我们会利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丰富的制作礼物的活动。通过为他们制作礼物、对父母、老师说句温馨话,了解节日的含义,知道父母、老师工作的辛苦,增进孩子与老师、父母之间的感情。(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交往的。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可以随意的挑选交往对象,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别看学龄前的儿童年纪小,但她们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不同人在一起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娃娃家是一个偏重于社会交往的区域。孩子们在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会发生各种对话。孩子们会把学到的语言一一运用到角色扮演中。当一名幼儿提出问题时,另外的一名幼儿会利用他的原有经验给与答案。甚至有的幼儿会自己和自己对话,然

  后再向另外一名幼儿寻求答案。孩子们在不断的交往对话中学会交往。在其他区域也能很好的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因为有活动就会有问题,有问题就会有对话,有对话就是在交往。孩子们在对话中不仅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并且发展了语言,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项复杂的锻炼活动。

  三、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的发展。美劳区的泥工活动是我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一项活动。我们是镇中心园,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们也是玩泥长大的一代。开展泥工活动有着天然的优势和取之不尽的资源。在刚刚开始开展活动时,由于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辅助材料不够齐全,造成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活动,不能很好的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在经过一次次的调整后,我们有了不少的进步。记得在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中,孩子们的泥工主题是“可爱的小狗”,我们发动家长带来一直真的小狗做“模特”。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观察小狗的神态,动作。活动开始了,家长们也忍不住跟着动起手来,想要试一试。结果这次的活动很成功,孩子们的作品都活灵活现,神态逼真,动作多种多样。后来,我们不断的给孩子们提出新的挑战高度。慢慢地从实物过渡到图片,再由图片过渡到只有主题的提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不断的被提升。后来的泥工主题“森林运动会”是结合04年的奥运会设立的。孩子们在对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把那些原有经验运用到了泥工中,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运动形象。与此同时,泥工活动还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孩子们创造出的作品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利用这一点让孩子们欣赏不同的作品,说一说这件作品哪里好,哪里不好?哪些是我们应该学的,哪些又是我们该改正的?在日复一日的反复评价中,孩子慢慢学会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孩子乐于欣赏美的东西,也就学会审美,这是他终身受用的一项技能。

  综上所述,区角活动是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根本。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我的论述是不全面的,也可能存在漏洞,但却是真实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加强对区角活动的研究,认真总结,为自己的幼教之旅添砖加瓦!

  (作者:张歧敏天津市基础教育2010“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三等奖)

  

  

篇九: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浅谈幼儿在区角游戏中的自主性发展

  王娜

  如何激发幼儿自主性?心理学与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活动中外界环境与教育要求才能成为幼儿心理反映的对象,而转化为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同时,幼儿在活动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区角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游戏的领地,又给孩子创设自主性发展的舞台。

  一、区角活动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权利。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而区角活动的设置是有全面性与层次性的特点,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因此,我园设置的活动区有日常联系区,语言区,手工区、展示区、娃娃家,动物饲养角与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角等迁行自主选择。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中、大班幼儿设置不同的区角,提供难易积极程度不同的材料,有的即使是同一班同的一类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表达层次性,也满足了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在区角活动的相互交流中获得自主发展。第1页

  在同一区角活动的幼儿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幼儿只有在与同伴自由交往中,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学会生存。在交往中幼儿可以模仿同伴的优良行为从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每个孩子在为了能够被同伴接受,为了维持与同伴友好交往的关系,必须控制与调节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都逐步的到发展。同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应成为幼儿交流的伙伴。教师在与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区角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1、提供适宜的材料,丰富活动的内容。

  (1)活动区材料具有可靠性,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时提供幼儿半成品材料与废旧的材料,如:可乐罐、娃哈哈果奶瓶、纸盒子、火柴盒、木棒等等,让幼儿将这些材料结合游戏中所需的物品,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与日常生活

  第2页

  中的用具或玩具。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各种纸盒,有的孩子把纸盒做成了漂亮的纸盒娃娃,有的做成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还有的把几个盒子连起来装上轮子就成了一列火车。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2)活动区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并随着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展的,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持,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表达其不同的教育价值。活动区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如围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主题,我们在区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铃、小鼓、玻璃瓶等,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声音的来源。对“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

  (3)可让孩子亲自参与收集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操作欲望,在以往的教学就活动中,教师总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实践表明幼儿亲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加喜欢操作材料,只要有机会,他们便将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区角,使区角的材料日趋丰富。

  2、实施有效引导,实现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第3页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隐含在幼儿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让幼儿的活动区中自由活动是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因此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活动,积极地操作练习,观察实验,便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师辅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达,教师的支持启发与引导是实现活动区教育价值不可忽略的因素。

  (1)将创办区角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当活动区的活动内容被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取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如在布置“美丽的春天”这个活动区时,我们引导幼儿去田野看看,去田野找春天,去书中找春天,去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口中找春天,收集各种各样春天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的观察能力,与人交往电能里就,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就的能力就与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各到发展,责任感与任务意识得到了加强。

  (2)巧妙转移兴趣点,实现预定教育目标。教师的教育艺术在于找到幼儿就兴趣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幼儿兴趣而符合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有一次,在数学活动“按图形分类”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请小朋友找找周围环境中各类图形,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寻找巩固对各类图形的认识。

  总之,幼儿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了的。而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

  第4页

  供了适宜的区域活动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活动区相互作用,既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区域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给予“是什么”,而更热衷于对“为什么”的探索,我们时常能看到幼儿变着花样地摆弄材料,所以教师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发长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5页

  

  

篇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积极发展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根据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儿童的学习发生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数量和方式,更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教学活动相比,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更加增强,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决定、主动参与、充分交往、探索,主动地沿着教师所铺设的教育轨道前进,从而促进幼儿自身认知主动探究。实践证明,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幼儿园教学模式在经受新理念注入,通过除掉“小学化模式”整顿管理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教学比重中越来越大,那么,区域活动究竟能带给幼儿哪些发展呢?区域活动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育理念,遵循孩子好玩的天性;让孩子按照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游戏,在游戏中快乐玩耍;使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个性和天性得到释放,孩子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玩耍来探索和了解世界,在玩耍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实践中,我们领略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发育和敏感期不同,在相应的时期,配以合适的教玩具,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使身体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肌肉发育,协调能力、智力等得到有效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确保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例如娃娃家、益智区、搭建区等活动开展,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宽松、民主、安静的环境里可以主动选择玩具和材料,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学习探索,减少了心理压力,可以自主的和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开展活动,加深体验、积累经验。我们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在此体现为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或看护作用。开展区域活动,就更体现出这种幼儿主体性特征,区域活动是由幼儿来开展和实施的。

  二、认知的发展

  随着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接触的活动空间扩大,感官的发展,用眼睛,耳朵,触摸等多种方式去认知了解各种事物,多方位去感受世界。区域活动设置相对应年龄阶段的教玩具,具有趣味性和智力开发功能,有效地协助幼儿去认知世界。

  例如,在每次活动开始时孩子自由讨论选择去哪一区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认知速度主动地进行学习。它貌似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自然状态,实际上教师将整个教育目标、教育意图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加以渗透。幼儿以兴趣为导向,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通过摆弄、操作等方式生成活动过程,了解活动结果,从而调整活动内容与材料,使区域活动与幼儿原有水平之间成为一种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三、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角色表演区,进行表演,交流互动,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已,学会一些新的词语,通过构建句子表达自已的思想和需求,慢慢地学会了把语言与非语言形式的表达联系在一起。区域活动指在一定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区域活动可以丰富幼儿语言表达,由教师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区角活动,投放幼儿喜欢的操作材料,使幼儿们沉浸当中,踊跃扮演角色,大胆地表达语言。如:娃娃家中投放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模拟物品,像卧室情景中的床、衣柜等,衣柜中的衣物代表了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的扮演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机会和兴趣。

  而且区域活动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以朋友的方式参与活动中,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区域活动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表达更长的句子,锻炼幼儿表达长句子的能力。幼儿在扮演妈妈的角色做饭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水平能力引导幼儿说更长的句子,如:洗洗萝卜一把萝卜切开把萝卜放到锅里。

  四、社会性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角色扮演,让幼儿认识社会关系,人物角色关系,通过角色模仿,感受角色的社会属性;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家庭交往,外部社交,逐步体会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去认识自已的性别,社会属性,角色认知等。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儿童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儿童因为动作而认识了世界,儿童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而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与、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横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儿童与成人(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教师既是活动的指挥者优势活动的合作者,既是活动的观察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当然,在同一活动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性,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另外,在混龄班区域活动中,拓宽了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互动的渠道,随着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的增加,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五、情绪的发展

  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学会了表达自已的情感、喜怒哀乐,在角色中控制自已的情绪,提升社会情绪智能;学会并遵守规则,学会处理社会交往关系,提高情商发展。例如在表演区、小超市、小医院、小银行等模拟场景角色扮演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社会生活常识,在一个宽松有趣的全新场景中互相交流合作并提高交往能力,自己的情绪表现力表达能力等。在同一活动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

  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性,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另外,在混龄班区域活动中,拓宽了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互动的渠道,随着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的增加,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活动的规则也有利于幼儿学习自律、尊重他人、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在美工区投放小纸篓,时刻提醒幼儿讲卫生;阅读区要求幼儿不大声喧哗进区,要有进区牌,如果区内人多,则可以协商处理等。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性特征,避免孤僻立群等不良社会性,培养合群友好品质,使其社会化程度更强。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自信心、创造力、身心等方面的发展,获得学习方法。它不仅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更能发展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将会更有兴趣地去了解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更乐于去观察一个物体、一个事件的发展、变化;还会使他们更具耐心,三番五次重复去完成一个任务,使他们尊重可靠的证据去辨认是非,纠正错误,虚心地去接受科学活动中某个不成功的反应;学会机智地去寻找信息和帮助,相信自己有能力去作各种探索;尊重他人的意见等。这些良好的态度,都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地看待周围世界的方法和态度而终生得益。因此,我们可以说:幼儿科学的区域活动指导是幼儿教育重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教育与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紧密相连。

  

  

篇十一: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如何在区角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作者:滕明秀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7期

  贵州省赤水市金华幼儿园滕明秀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的自主性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区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恰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区角活动;幼儿教育;自主发展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量佳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本班实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做做、玩玩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晨的过程。做做、玩玩的活动,适应幼儿求知、愉快、探究、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且被激发,便使幼儿的主动活动有了可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区角活动的开展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期,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无可限量,教师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创新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幼儿身上,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然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给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幼儿被动地去做,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失去主动性、积极性。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们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这样,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比如:我们班的圆圆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当差,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饭,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圆圆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奶奶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又比如,在美工区中,教师不要一贯地让幼儿照葫芦画瓢,可以给出一个标题,让幼儿自由地创作,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幼儿的自主性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发挥幼儿主动性,保护增强幼儿的自主发展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三、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区域活动中的区角设置充分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他们能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四、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由于中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中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清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量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

  提起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角宅间必须光线充足。

  3.空间的动态性。

  区角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角时见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括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角,或玩新活动继续末完成的探索。这样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实现,又满足中班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独立的需要。重视幼儿自主性,特别要强调调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次教师要更新观念,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要深入到幼儿中去,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

  五、合作探究,培养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观摒弃了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的开展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钓鱼”活动中,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鱼儿活动的规律。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中的发现、讨论、试误、提炼、总结、迁移,掌握了科学的探究和方法,学会了学习。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例如,在生活区投放各

  

篇十二: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作者:陆荷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2016年第7期

  梧州市城建幼儿园陆荷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0123-0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氛围宽松、形式丰富灵活,幼儿十分乐意、主动到活动区中游戏和学习。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幼儿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给幼儿呈现了愉悦的活动状态,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我完善,使各项能力得到自主发展。我园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活动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指引,着重研究了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推进幼儿的发展,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实操、观摩研讨,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合理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材料。材料对幼儿初步建构知识起着基础作用,幼儿在主动对各种材料不断的操作过程中获取信息、累积经验,进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所以,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有效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而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区域游戏的关键在于材料是否具有有趣性、可变性、可操作性以及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适当的环节投放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引领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创新玩法、拓展经验,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如大班区域活动“保卫家园”中的打仗游戏,前期幼儿只是利用水管拼枪来玩,后来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时的需要,有意识、分层次、分时间段地投放了游泳圈、纸箱、爬行垫、自制手榴弹等材料,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投掷、躲闪、爬等动作得到了练习,同时创造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中班在开展“快乐的一天”活动时,教师发现幼儿在表演时没有组织,各自想演什么都行,在同一个时间段,一些幼儿站在旁边没节奏地敲乐器,一些幼儿则站在中间各唱各的歌曲。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制作了一张节目单,让幼儿根据节目单的内容进行协商分工,共同表演一个节目,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又如,大班很多幼儿都开始穿绑带的鞋子了,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主题活动“我长大了”,开创“巧小手”区域,投放不同的鞋子和鞋带,让幼儿了解鞋带的不同穿法和系鞋带的方法,从而促进其动手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之间互动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缺少互动的现象常常会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各区域活动内容是独立的、不相干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并进入不同的区域,在区域中各自活动,看似井井有条,事实上区域之间的互动很少,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组织区域活动时,以活动线索来引入,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让幼儿在各区域活动中积极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流动与交流。如大班区域活动“保卫家园”以打仗为线索,开设有制作工厂,让幼儿在工厂里用废纸制作手榴弹,然后运送到打仗区;在打仗区打仗的幼儿,如果受伤了,可以到医院里接受治疗,也可以到小食店里买些营养品来补充营养,让身体快点好起来。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把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大三班在开展重阳节的节日教育时,教师开展了集体活动,让幼儿分享了一些零碎的经验,在活动中再把这些零碎的经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归纳和提升,然后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了孝敬老人的活动。他们利用集体活动中制作的老人头饰,在区域活动里让一些幼儿戴头饰扮老人到医院、理发店、表演区等活动区进行活动,这些活动区要免费为“老人”检查身体、洗头,让“老人”观看节目等,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体验,知道了要孝敬老人、关爱老人。

  四、教师适时介入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以合作、支持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互动,进而提高游戏水平。简单来说,教师要借助一个角色介入,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引发和促进区域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介入前,目标意识要准确,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以及“我介入后,能帮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和发展”。如特产店的重阳节活动,当天的特产是免费送给“老人”的。当时,该活动区域只有一名“店员”欣欣,当一位“老人”走进店里时,欣欣有礼貌地说:“您好,请问您想要什么?”“老人”不答话,而是在特产柜前看了很久,突然说道:“你能为我介绍一下这些特产吗?”欣欣听后愣住了,她不知道该怎么介绍,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教师便以店长的身份出现了。她拿起一盒六堡茶对“老人”说:“这是我们梧州的特产六堡茶,人口好,有保健作用。”说完,她转身对欣欣说:“现在,继续让我的店员为您介绍吧。”旁边的欣欣根据教师的示范,拿起了龟苓膏、藤县同心米粉等特产进行介绍。

  五、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对活动的有效推进起到一定作用。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他们的认知水平、性格、行为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因而幼儿在同一个区域环境一起游戏,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可以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例如,在大二班的活动区“幼儿园”里,教师投放了多种认字、排序、看图说话等材料,让幼儿自行商讨,谁做小老师,今天学习或练习什么内容,让幼儿在这个区域里发挥他们的强项,带着同伴一起提高。

  六、分享和交流经验

  分享和交流经验的过程,是幼儿通过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提高旧经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过程。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及时整理、提高已有经验,同时还可以确定下一步探索的方向与问题,使得幼儿的经验在吸收原来经验有益养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深化。如,可以请参加打仗游戏的幼儿说说是怎么玩打仗的,在玩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还可以添加些什么东西来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最后总结出可以制作大炮、战斗机等内容,丰富了下一次的活动内容。

  七、家长积极参与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活动的实效。家长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家长的文化、工作、兴趣爱好以及家中的有关物品等,都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家长们积极来园参与活动,除了观看幼儿的半日生活外,还亲身参与区域活动,与幼儿一起游戏。小一班振振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她来到活动区域后,看到幼儿对护士打针的流程不是很熟悉,便主动说要在这里当一回护士,亲自为“生病”的幼儿服务,还叫原来扮演护士的嘉嘉认真地看她是怎么操作的。在活动后的评价环节,她还对全体幼儿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讲解,让幼儿对护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篇十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精选公文范文--------------------------

  小结-区角活动对幼儿发展作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结:区角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区角游戏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是幼儿所喜爱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期待的活动。区角游戏可以使幼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也可以发展幼儿的个性,并且从中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区角游戏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区角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现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主导作用,现总结如下:一、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作用1、区角游戏是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由于好动好模仿是孩子天性,他们往往可以通过游戏,来满足他们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欲望,例如,----------------精选公文范文----------------1

  ---------------------------------精选公文范文--------------------------

  有的孩子渴望自己也是一名小老师,可以给小朋友上课、讲故事、教小朋友唱歌等等,可是老师往往回忽略孩子这一愿望,但在区角游戏中,又恰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各种区角游戏中,孩子们自由展示,从而推动了孩子心理向前发展。

  2、幼儿通过对成人的模仿活动也增添了幼儿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娃娃家中,幼儿可以通过做客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培养了幼儿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又如在小超市里,幼儿可以通过问价,进行讨价还价,扮演售货员怎样为顾客服务等系列活动,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且在交往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幼儿好动好想象,他们是各种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主人,他们可以模仿建筑工人搭建楼房、架桥梁,----------------精选公文范文----------------2

  ---------------------------------精选公文范文--------------------------

  拼铁路,可以用自己的小手粘贴画,剪纸,模仿医生看病,模仿交警指挥交通等,在游戏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的享受创造的快乐。

  二、老师如何正确指导幼儿游戏1、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场地、环境和足够的玩具。比如在表演区里,放置各种头饰,服饰,玩家等要一一陈列出来,便于幼儿取放,为幼儿节省了时间,也便于幼儿自由的玩。同时在KTV中区角中,放置足够的打击乐器,话筒,录音机,面具,化妆盒等便于幼儿创造性的表演。在美工区里投放幼儿的代表性作品,供幼儿欣赏,借鉴,还可以投放小剪刀、胶棒、橡皮泥、棉签、蛋壳、毛线等供幼儿操作。总之要充分利用场地和空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和条件。2、作为老师应适时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作为游戏的伙伴,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并且在游戏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比如在益智区----------------精选公文范文----------------3

  ---------------------------------精选公文范文--------------------------

  里,幼儿玩夺红旗动物棋五子棋时,先指导幼儿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帮助幼儿克服难关,让游戏顺利开展。比如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游戏娃娃家中,老师可以充当游戏的主要角色妈妈,可以让幼儿扮演爸爸取买菜,让姐姐看孩子,给孩子喂饭等给幼儿具体的指导,既可以使幼儿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又可以使幼儿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从中让他们格外的兴奋。

  3、老师作为旁观者时,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的教育和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在游戏中,老师要相信幼儿,把主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由的发挥个人所长。在游戏中,幼儿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如在主题角色今天我值班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选择角色,有的幼儿喜欢扮演美容师,有的喜欢当警察,有的喜欢当售货员,厨师等等,一定要切忌指派,要让幼儿自己选择,模仿,生活在想象的世----------------精选公文范文----------------4

  ---------------------------------精选公文范文--------------------------

  界里,享受自我享受的快乐,愉悦、尽情地享受成人的生活。这时老师要当旁观者,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以及时的帮助,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以鼓励。支持,切忌在旁观时不要过分的干扰幼儿游戏,负责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区角游戏中,老师要引导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真正发挥区角游戏的主导作用,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学会做人,使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精选公文范文----------------5

  

  

篇十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利用一区角活动的内涵二区角活动的意义一有利幼儿园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四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五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三区角活动存在误区四区角活动的开展策略与利用一老师区角活动位置安排合理科学二为幼儿提供有选择性且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三教师成为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四教师要让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五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合理评价有效开展区角活动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技能是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教研课题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利用

  目录一、区角活动的内涵二、区角活动的意义(一)有利幼儿园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社会

  性的发展(四)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五)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三、区角活动存在误区四、区角活动的开展策略与利用(一)老师区角活动位置安排合理、科学(二)为幼儿提供有选择性且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三)教师成为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四)教师要让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五)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合理评价、

  有效开展区角活动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技能,是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的教研课题。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充分满足,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区角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势,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加以细心的观察、适当的指导,合理的评价,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与同伴、教师交流,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区角活动有效开展利用发展区角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其潜在的教育促价值在不断地被发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游戏为主的基本活动形式,关注个别差异,是能够充分满足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与发展,在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产生着对外界的认识和改造,他们知道了他们玩耍的各种特性,在玩区角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认识能力

  得到提高,情感得到教育,意志得到锻炼,性格得到培养,社会性得到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内涵区角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区域活动,其主要特征就是“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如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图书区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操作和交往的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在自由、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他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获得成功和快乐.在与同伴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同伴的了解,提高了幼儿交往的能力,增强了社会性的发展。二、区角活动的意见区角活动既要称为课程,又可作为方法。作为课程,它有自己的独特的学习内容,作为方法它既可运用于种领域教学,又可用了游戏,是介子教学与游戏之间适用性极强的教育手段.活动区角大致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习性区角,一类是游戏性区角。在幼儿园主要的学习形式是集体教学,它是在同一时间给全班幼儿学习同一内容,不易照顾到个体发展,而在区角活动中,就能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满足每们幼儿学习需求;游戏性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区角,增强幼儿游戏

  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游戏常态化。(一)区角活角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区角活动多类属于自选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和意

  愿,自由选择区角,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在区角里可以自由地选择摆弄、操作、探索,通过实践积累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感受,使幼儿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有益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此外,区角活动还具有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在时间上,允许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参与活动,既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多种学习材料和内容,也可以将同样的学习材料和内容分若干个活动操作,促进幼儿自发地学习。在空间上,允许每个幼儿在相关联的区角内任意走动、自主选择区角,如在“娃娃家”区角,因角色需要,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去“银行”区角取钱,邂逅去“商店”区角买衣服,回家“向宝宝"展示所买的漂亮衣服,促进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区角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区角活动里,幼儿兴趣浓厚,他们更容易专注于活动,培养了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智力潜能也容易得到极大的开发,为避免活动区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必定有活动的地方就有活动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会要求幼儿遵守,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区角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要求幼儿材料要分类、有序摆放,各自回自己的“家",不可胡乱收拾、随意摆放,也可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区角活动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区角活动通常是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增加同伴间的了解,尤其是对在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中不易表现出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促进幼儿之间交往能力的发展;其次在区角活动中常有角色装扮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各行各业的角色行为,感受各种角色间的关系,学习交往与合作,体验各种角色间的丰富情感,在他们的表演中反映出现实生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角色的小朋友照顾娃娃、打扫卫生、学习做饭、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来客人要学习礼貌接待客人,亲切地与客人交谈,扮演儿童的小朋友要学习做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大人在交谈时,不能随意插嘴,如来了小客人,要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客人一起分享、交流。在角色的体验中,幼儿学会了交往。所以说,区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将来参与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区角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维里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活动时的水平;二是可能的发展水平,是儿童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既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需要在教育者引导下,能做到的那个区域.区角活动是

  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或游戏,老师根据观察,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或游戏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去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区角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

  常言说: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手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的运动神经中枢,运动神经中枢与手指活动反复地相互作用,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所以说,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智力会得到极大的开发。区角活动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如在娃娃家中,幼儿要学会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被褥,收拾家中物品、摘洗简单的“蔬菜”,美工区的绘画、印画、折纸、剪纸、粘贴、泥工等,哪一个活动环节不需要幼儿动手操作?益智区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环境,幼儿在益智区学习分类、配对、拼装、棋牌游戏……提高了幼儿思维能力,在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触觉、视觉、听觉、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发展,达到手巧心灵的功效,促进心智发展。

  三、区角活动的存在误区如今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区角活动,基本上每个幼儿园每个班都开设了多个区角,但通过参观及本月的实际工作经验,我发现区角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指导针对性不强,与幼儿互动不够,对自己的区角活动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幼儿在玩区角活动时,有的教师只是来去走动,关注幼儿的安全,有的教师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直接上阵,帮助幼儿解决好难题,甚至有的教师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知识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自己靠边站,时间一到,请幼儿收拾材料回到座位上。因此,教师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创设的区角适用性不强。幼儿在区角里玩了几分钟就想换区角,有的区角甚至没人选,如有的教师在班级创设美容厅,幼儿对美容这一行业生活经验不够,无论是美容师还是美容小顾客幼儿都不愿意担当,美容师做几下常见的美容动作就不会了,小顾客躺在那里无所事事不干了。因此,教师在创设区角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创设适用性强的区角。

  (三)在区角活动中材料摆放不适宜,更新不及时。1、材料的提供不符幼儿的年龄特征。如在小班美工区提供剪刀、卡纸要求幼儿剪圆形,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难,幼儿不会就容易失去兴趣,小班幼儿的材料应真实、形象,大班幼儿的材料应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2、材料的投入缺乏层次性,难以确保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材料分不同的层次,使能力不管是强还是弱的幼儿都有兴趣,既有一定的挑战又不会难倒幼儿。如大班排序,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排序卡让幼儿模仿排序,能力强的幼儿自己拟定排序规律自

  主排序.3、材料更新不及时.不管是什么主题活动,区角材料永远是开

  学初准备的那些材料,没有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更新材料。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完整,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实施个别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最佳场所,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之一.有效开展好区角活动,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二)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瑞吉欧老师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坚信“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引文注释]转引自徐大文、吴为公《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P389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教师在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在活动区有选择地投放材料,首先投入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材料。没有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幼儿是不会玩得持久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如在美工角提供糖纸供幼儿包糖果;各类碎布、广告纸供幼儿剪贴,在计算角提供各类豆子供幼儿数数、排序、分类,引导幼

  儿发展一物多用的能力,材料可以是半成品的,幼儿对这类材料兴趣更浓,如在“制作表情娃”中,教师事先贴上眼睛,幼儿选择表情一致的嘴巴贴上,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表情的理解,材料可以是家里各类废旧用品,如我班建构角主要是各类废旧纸盒(饼干盒、牙膏盒、鞋盒等),幼儿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拼搭各种物体,玩得有滋有味,不亦乐乎!材料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帮忙一起收集,我班图书角定期请每位幼儿从家带一本书到幼儿园互相交换看,经常听到幼儿自豪地说:“这书是我的,是我姑姑帮我买的"。“老师也喜欢看我的书"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又能让幼儿经常读到好书,真是一举几得呀!其次,要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选择,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如在小班“益智区”串珠,可为幼儿提供单孔小珠,单孔大珠,二孔纽扣,四孔纽扣,绳索也可软硬、粗细不同,稍硬一些的如电话线、软一些的塑料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三)教师应成为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教师应成为幼儿区角活动的支持者.当教师发现某些幼儿探索性地玩游戏时,教师可帮助解决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支持幼儿探索下去,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如幼儿在玩“吹

  泡泡”游戏时,幼儿发现泡泡是圆的,这时我问他们:“三角形、正方形等其他不同形状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帮助他们制作其它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通过实践,他们发现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始终是圆的,孩子们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论是最珍贵的,不易忘记的。

  2、教师应成为幼儿区角活动的合作者。在我们班上,每到区角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进区卡进不同区角活动,我经常走入孩子们当中,和他们一起游戏,到“亮眼睛"图书角,他们请我当老师讲故事给他们听,在美工角我和他们一起剪、贴、画,在计算角我和他们一起排序,我排错了,孩子们会非常兴奋地帮我纠正,或许是有了当老师的感觉吧!我发现,凡是有教师参加的地方,区角活动会更加活跃.

  3、教师应成为幼儿在区角活动的引导者.当教师在发现某个区角幼儿在进行活动时有困难,教师应及时成为引导者,指导孩子前进,解决困难。我班幼儿在建构角玩时,一名幼儿搭建了一座桥,另一名幼儿一不小心碰倒了桥,他俩发生了争执,这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哎呀,“你的桥被洪水冲跑了,你们俩合作再建一架更坚固、更漂亮的桥,好吗?”孩子们听教师这么一说,就互相合作搭建起了新桥,还互相商量着这样那样,瞧,既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真是一举几得呀!

  (四)教师要把让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两种活动在完

  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1、把主题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在区角活动中加以分解,让孩子

  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秋天的消息"这一主题中,我们设计了“我看秋天"活动角,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秋天的花、水果、景色图片,投放了许多和“秋天”有关的材料,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认识各种秋天的花、水果,了解一些秋天的季节特征,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秋天”的情境中,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伴探讨有关秋天的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对“秋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这样既简化了主题活动内容又丰富了区角活动内容。

  2、通过区角活动巩固、复习主题教育活动内容,知识温故而知新,幼儿学过的知识易忘,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区角活动帮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对幼儿没有完成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可以延伸至区角活动去完成,如在“树叶拓印画"这节课中,幼儿始终兴趣浓厚,拓印出一个又一物物体,半个小时过去了,幼儿仍然兴趣不减,这是我没有强行逼迫幼儿收拾材料,而是请幼儿将材料延伸至区角继续拓印,满足了幼儿心理需求,丰富了幼儿作品内容,效果非常好。

  3、从区角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生成另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在丰富、多变、开放的区角活动中,幼儿有着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也是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的最佳时期。在这一过

  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挖掘其有益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的需求上,在幼儿的行为里面,发现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再次拟定贴近幼儿生活的新主题活动。

  (五)教师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合理评价1、活动中进行的评价.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这时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对孩子的活动过程中优质的提问、创新的方法,成功的合作以及出现的良好习惯等都要用肯定性语言,及时给予具体的评价。如“你的想法真捧,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和他一起、搭建的高楼如漂亮哟!”让幼儿充分体现在区角活动中的成就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2、活动后进行集体评价。这一般放在最后一个环节完成,教师对全体幼儿评述这次活动情况。针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表现进行总结,也可让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对自己这一组的合作情况、作品成果等进行反思、总结,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也可让幼儿自我评价,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感受表述出来,将自己的操作成果介绍给大家,与同伴交流分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学会分享.(一)老师要使区角活动位置安排合理、科学。(1)静与动宜分开,否则动态的东西会影响静的区角活动,如建构角吵闹声通常较大,孩子在商量的过程中构建出各种物体,

  而图书角则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在位置安排上,应尽可能将它们分开,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区角活动。

  (2)根据各区特点选择场地。如实验区通常需要用水,需要仔细观察,应安排离水源近,光线充足的地方,如美工区经常需要展示作品,在安排的时候需要给予一定的展示作品空间,图书区应安排在光线明亮、充足的地方。

  区角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园内生活,让幼儿有了游戏的机会,还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培养了幼儿的各种兴趣,同时给教师提供了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机会,平等地参与活动,增强了教师组织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因此,有效开展区角活动,教师、幼儿都将受益无穷。

  

  

篇十五: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成长

  一、区域活动是幼儿主动性发展的源泉(一)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发挥主动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儿童主动的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作用”除了直接的教之外,还可以通过中介来开展,教师把教育意图化为一个富有教育性的环境,通过人或物来调控教育过程,让幼儿更充分地汲取外部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每次活动开始时孩子自由讨论选择去哪一区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认知速度主动地进行学习。它貌似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自然状态,实际上教师将整个教育目标、教育意图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加以渗透。幼儿以兴趣为导向,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通过摆弄、操作等方式生成活动过程,了解活动结果,从而调整活动内容与材料,使区域活动与幼儿原有水平之间成为一种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二)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性。幼儿天生就具有好奇、冒险的本能,具有探索、探究的欲望,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性学习。如在中班科常区幼儿玩嗅觉瓶活动中,幼儿在辨别各种气味。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断交谈讨论各种嗅觉瓶中的气味,如:醋的酸味,香油的香味等,然后又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闻到的其他气味,并引出第二次活动内容“自制嗅觉瓶”。然而,有的幼儿提出,不仅仅是鼻子能嗅出各种气味,嘴巴也能品尝各种味道,于是又自发生成“尝一尝这是什么味道”的活动。

  可见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实践性等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区域活动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区域活动对幼儿具有主体性发展的作用。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的开展确保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宽松、民主、安静的环境里可以主动选择玩具和材料,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学习探索,减

  少了心理压力,可以自主的和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开展活动,加深体验、积累经验。我们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在此体现为幼儿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或看护作用。开展区域活动,就更体现出这种幼儿主体性特征了。区域活动是由幼儿来开展和实施的。

  (二)区域活动对幼儿具有创造性的作用。在幼儿园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事物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一意义上讲,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区域活动中要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则可以将自己新鲜独特的想法、观点运用于操作之中。幼儿的每一步操作都凝聚着他们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可以说,区域活动为幼儿展示自己独创性思维和成果提供了一个舞台。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索引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儿童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儿童因为动作而认识了世界,儿童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而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与、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横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在同一活动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性,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另外,在混龄班区域活动中,拓宽了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互动的渠道,随着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的增加,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活动的规则也有利于幼儿学习自律、尊重他人、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在美工区投放小小纸篓,时刻提醒幼儿讲卫生;社会区的小小交警,告诉幼儿怎样遵守交通规则;超市的收银员讲解怎样购买商品;阅读区要求幼儿不大声喧哗进区,要有进区牌,如果区内人多,则可以协商处理等。总之,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性特征,培养合群友好品质,使其社会化程度增强。

  

  

篇十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之迟辟智美创作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举措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一、区域活动的内涵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资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把持、玩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纳的一种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不同,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另外,我们还认为区域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发现和发展个性潜能的集会,是他们能够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包括利用自己的长项,弥补自己的缺乏,从而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把持、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喜爱活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幼儿园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针

  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增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角色往往难于准确掌控,教师指导间接性的特点容易被忽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二、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部份教师认识到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好,但因多方面原因,其指导存在一些问题.1.指导过程缺乏互动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一手包揽的倾向;原本是孩子为主角的区域活动,教师成了主角,孩子成了主动接受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酿成一种灌输.教师太主动了,肯定使幼儿学习变得主动,缺乏主动介入活动的兴趣,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自力性较差.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相反地,当我们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的空间,不竭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活起来,孩子们就能积极介入到活动中来,与教师发生互动.2.存在着强制性指导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有生硬而又突兀地介入活动的情况.教师在介入前,其实不了解游戏的进程,也未取得幼儿的同意,擅自强硬介入,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这只能凸显教师在活动中强制性的指导位置.而实际上,这样的指导,教师自己的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也可想而知,教师成为区域活动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应尽量

  不打搅幼儿的活动,在娃娃家外围做观察,等幼儿有需要时再介入也不迟.例如:在孩子饰演《小熊请客》的过程中,虽然概况上教师给幼儿主动权,让孩子们去饰演,却在饰演区外不时传出:“小熊开门呀!”“小鸡应该说什么话了?”“该小猫说了……”“对了,进场的顺序不能乱……”再看看声音传出的方向老师一副笑容可掬的神情.其实犯了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毛病,而有些老师虽然以角色身份或者同伴身份进入游戏,却把持游戏的进程,削弱了幼儿的自主性,这都是不应该的.3.存在消极指导的现象

  一部份教师把区域活动同等于自由活动,教师借此机放松自己或打发时间,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介入、指导,区域活动完全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活动;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开设活动区和投放资料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解放教师减少幼儿打闹,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年夜的个性发展空间,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素质要求.4.对孩子的鼓励不够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另外,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独自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

  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波折感,容易气馁;这会招致某些孩子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区域活动反成为孩子的负担了.5.缺乏指导的战略由于缺乏对区域活动指导战略的重视,教师有时不知如何有效地帮手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战略.区域活动教师置身介入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而且教师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兴趣点所在,指导随意性年夜,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宁静地玩弄物品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处所,区域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价值.三、对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方法的一些建议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缔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手和支持,需要很高的指导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资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介入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介入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资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资料来增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资料”或“辅助资料”.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廓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分歧形式的语言,到达指导游戏的目的.1.指导

  过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把持探索,增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要减少活动倾向的权威性干预,提倡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再是“制造兴趣”——幼儿被“填充”进区角,而是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由幼儿自己决定、商量、协调.

  但同时,区域活动也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都应该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时,也应当学着自主地评价和自我激励.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酿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华充沛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手分歧条理的孩子.如:从美工游戏实施和记录过程发现中来研究:通过从培养兴趣入手——对幼儿的引导和鼓励——再次激励幼儿的一系列过程来激发幼儿.2.掌控指导的时机,适时介入孩子的探索学习需要获得老师的支持、帮手,但这其实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手.其实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自己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

  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搅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例如:《美丽的项链》:益智区有多种入手把持的资料,杨阳拿起区域活动的小蜜蜂周旋了一圈,好像决定了活动内容,毫不犹豫地坐在益智区,拿起串珠.刚想穿又放下,看看旁边的雨欣忙碌,他似乎看到津津有味,区域活动时间过去了年夜半,他还没有开始,突然他发现什么秘密,就问雨欣:“你是不是按颜色有规律穿的?”“是呀!”这会他才开始游戏起来,到活动结束时,他拿着按形状规律串成的项链带着我的脖子上,说老师做我的公主……我暗示愿意做他的公主,同时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告诉他胜利了.由此可见,教师不竭地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法式,以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的条件,并将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进行鼓励和扶持,不包揽取代,使孩子们能够自我坚持地学习,能够自我服务,自我决策和自由选择,自己完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到达了提高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并成为幼儿活动的隐性并又不成欠缺的辅助者.区域活动充沛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没有稳扎稳打,而是耐心等候,让幼儿获得了充沛的体验.

  由此可见,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缔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老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当教师发现了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确实需要介入时,必需寻找最佳的时机的介入.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教师应当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在旁边协助孩子;当孩子呈现纠纷问题时,教师应当采用转移视线的方法巧妙地化解纠纷.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饰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介入.如何掌控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干预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条理.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以下6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1)当孩子其实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2)当孩子难以与他人沟通互动时;(3)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4)当孩子缺少资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5)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6)当游戏中呈现负面行为效应时;3.对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手“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臂之力.”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论胜利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只要幼儿是主动介入,积极思考的,那不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彰与鼓励.

  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发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招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手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彰,使他对自己的暗示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胜利.对胆怯、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用提问和提示的方法积极引导其开阔思路,帮手他们有目的地思考.例如,有些孩子既想粘帖小鱼又迟迟不敢入手,这是教师就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你的小鱼是生活在什么处所的?它最年夜的本事是什么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摆放筹算粘帖的工具,讨论在什么位置上以及如何粘帖出形态各异的小鱼,再启发幼儿为作品添画有关的景物,使幼儿最终能够获得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到胜利和喜悦.游戏中的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来源根基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为此,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和位置应该是这样3种提法:一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二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三是游戏进展的支持者.这一提法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4.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地是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手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孩子修正毛病的经验,让孩子们分享胜利的快乐,提高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度,也为下一

  次活动的提出新的要求.有效的评价不单能够引导孩子总结活动功效,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暗示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呈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熬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孩子的行为发表评价,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防止单一板滞的言语说教.”因此,我们把评价目标酿成份享快乐,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游戏发展需要,适当组织一些讲评活动.讲评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让幼儿有充沛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讲评的过程成为幼儿分享游戏经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游戏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子,确立下次活动的任务.具体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不论使用哪种内容的划分方式,评价者在进行幼儿评价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采纳静态评价的方式,教师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继续地观察和评估她们的发展潜能,调整战略、调整环境和资料的适宜性,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引导幼儿的发展.5.教师应重视提高指导方法的技巧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

  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办署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蒙台梭利所说,“不是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地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的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缔造条件.”教师要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隐形”的“导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检验考试把持,看是否能够自力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自力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检验考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揽取代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检验考试一些新的思路,帮手幼儿重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而且它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对教师的指导水平和素质要求都比力高,教师应该加强对指导战略的学习.区域指导方法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区域指导方法的理论学习,可以介入一些有关指导战略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从网络上学习一些先进的指导战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区

  域活动实践中不竭总结经验,不竭改进指导水平.

  

  

篇十七: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

  在行动

  【摘要】

  我们希望通过区域活动改变教育过程中高控的教育状态,以幼儿为中心,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从区域活动的认识上出发,调整区域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游戏活动,并在游戏中多观察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需要,及时的调整材料和做出指导。

  【关键词】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材料流通:游戏计划与实施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成为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幼儿园实施《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一些变化,即原来高控的区域活动朝自主的区域活动迈进。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一线的老师们紧跟步伐,时刻不断做出改变,只为寻找出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幼儿,我们从创设区域,材料的投放,区域的开放性,材料的流通性等各个方面一步一步的进行改善,这些变化在我们幼儿园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区活动的认识和变化

  华爱华指出:“活动区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随着《指南》的贯彻实施,我们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有别于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认识到区域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与集体教学共同促进幼

  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幼儿园在一日时间安排上,安排了1~2个小时的区域活动时间;在空间安排上,教师与幼儿共同谈论,收集幼儿对区域设置以及材料投放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各班分别创设5-6个区域。有的设置了社会区、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玩具区、户外沙水区、运动区、种植区等。创设好区域后让幼儿与教师一同收集所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对每一种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适当的围绕不同的主题创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游戏活动,如音乐区活动“小剧场”就是从幼儿对剧场表演的兴趣出发,创设了一个“小剧场”区,幼儿根据每个月不同的主题内容来分配角色,选择材料进行表演游戏。我们班级是大班幼儿,我们根据与孩子讨论的结果在班级内创设了家庭区,图书区,美工区三个较为安静的区域,在室外走廊创设了玩具区和建构区。这样动静结合的设置区域。并与幼儿一同讨论这些区域所需要的材料,让大家一同帮忙收集。所有的区域有了孩子们的参与,变得现货了起来,不再是老师去迎合孩子,而是让孩子们来选择并为之付出行动。然后随着主题的变化适当的加入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如:主题“惊奇一线”我们在收集材料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线线,彩带,瓶子,十字编等材料供幼儿进行与线有关的活动。主题“买卖高手”时我们在家庭区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买卖的游戏。主题“跟着我,影子”我们在家庭与内增设了影子剧场,让孩子们一同制作皮影道具,并在剧场用道具进行表演等。幼儿园这个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以集体教学为主的局面,使区域活动的功能得到了发挥,在区域活动中既有主体活动的渗透延伸,也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又能实现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指南》的过程中,要不断认识区域活动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功能,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活动。

  二,区域活动材料从高结构到低结构

  区域活动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无法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材料的性质也直接影响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质量。高结构的材料其玩法固定单一,受到教师的限制,幼儿只能按教师设定的方法操作,而低结构的材料,指的是教学目标蕴含在材料所暗示的可能玩法中,幼儿与之互动时必须对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从而使思维等各项能力得到发展。料。在幼儿园践行《指南》的过程中,区域活动的材料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比之前丰富了许多,而且高结构的区域活动材料少了,随之替代的是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幼儿面对这些

  低结构的材料,想法多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空间大了。如我们班的玩具区活动“好玩的陀螺”。陀螺的材料便是简单的磁力条,因为孩子们想玩陀螺,可是没有现成的脱落玩具,所以利用磁力条玩具进行拼接,几个孩子经过不断的讨论和尝试,们终于做好了第一个陀螺。有了成就感和带动力量,孩子们很快领导制作了许多陀螺,高兴的进行游戏。后来在玩的时候很惊奇的发现陀螺转起来的时候会有彩色的光圈,于是又奖陀螺进行配色发现了搭配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圈。然后孩子们在接下来每天的活动中都来到玩具区利用磁力条制作不同颜色的陀螺,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的拼接出了更多不同造型的陀螺。低结构的材料因为加入了幼儿的想法和设计,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出现了许多教师们想不到的玩法,幼儿在自发的游戏中既获得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又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又如美工区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开始自主选用大自然中非结构化的材料(如毛线,蔬菜、树叶等),进行拓印和粘贴。就减少了原来材料的提供,给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促进幼儿以物代物,主动拓展游戏情节。

  三,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班级区域的设置,材料的选择,收集和投放,都有了幼儿的参与。不再是老师做主,孩子们成为区域的主人。区域活动成为了孩子们所需要的活动,将教育环境内化为幼儿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身心的发展,陈鹅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为了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扩大思路,培养学习兴趣。四、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自主性发展的—个阶段,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广大了,有较强的尝试探索和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虽然大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清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量基本要求。2、空间的方便性。提起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域宅间必须光线充足。

  3,材料摆放要便于取放

  每个区域只是作为一个材料分类存放的一个存放点,材料随意流通,只要是自己游戏需要的材料都可以取用。各区域的材料除了要摆放整齐,还要细化分类,标识明确。做到让幼儿对个材料一目了然,需要什么能马上找到,用完能很快的找到摆放的地方并存放好。

  4、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区域只是存放材料的地方,鼓励幼儿将材料流通起来。

  在时间安排上,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括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继续末完成的探索。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实现,又满足幼儿探索的愿望和独立的需要。

  五: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区域游戏

  经过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这些环节后。我们还应该重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所以我们在每次的区域活动迁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在心中计划好自己要玩那些区域游戏?要和谁一起玩?怎么玩?,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计划,然后自己取纸和笔,邀请同伴在纸上将自己的游戏计划,和谁一起,打算怎么玩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署名。然后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计划,最后带着自己的计划与同伴一同开展游戏。这样的形式能帮助幼儿在游戏触及有意识的济宁自己的游戏计划,也能让孩子更好

  进行自己计划的表达并把游戏进行下去。最后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和同伴,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

  六:注重回顾,在回顾中反思问题和分享经验

  每一次游戏活动之后的回顾分享环节,其实也蕴藏着非常大的价值,是对于游戏经验价值的一种分享,更能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寻找解决办法。游戏回顾分享环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孩子游戏水平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忽略的。正回顾不同于回忆,它不只简单谈论他们计划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而要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为儿童反思自身行动并吸取与环境材料和人互动的经验教训提供机会。我们以幼儿发展为回顾核心,重视幼儿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价值,回顾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知识技能上,而是充分注意到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以及问题解决和冲突解决等。

  七:教师做区域活动的观察者

  教师在孩子区域活动中要做一个观察者,让孩子自己去做计划,选择自己所需要带材料。教师之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的做出指引,然后就静静的观察孩子的游戏,记录下孩子游戏的情况。在游戏结束后带着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孩子一起分享。

  通过老师们不断的学习与完善,为孩子们创设更好的区域活动环境,并通过区域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收获也很多,从一开始的盲目的独自进行区域游戏,到能主动的参与区域创设,材料收集。与同伴合作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游戏并学会了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中不断的成长,孩子们也在游戏活动中不断的学习与成长。教育是漫长而不断学习的,希望我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更好的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推荐访问: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的发展 幼儿 活动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