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1-22 02:10:02 来源:思哲公文网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8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上饶市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万年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江西万年335500  2.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上饶3340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8篇

篇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上饶市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万年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江西万年335500

  2.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上饶334000

  为巩固扩大油茶产业扶贫成效,建立健全油茶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6-8日,调研组到广信区、万年县、余干县采取座谈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开展了油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将油茶产业列入全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市林业局制定了《上饶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1、油茶资源培育持续增加。近几年来,全市各地依托长防林、退耕还林、省级油茶专项资金、造林补贴等项目,大力推动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种植油茶经营模式,发展高产无性系油茶,每年新种植油茶面积3.5万亩以上,油茶林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有广信、玉山、横峰、铅山、德兴、广丰等6县(市、区),广信区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全国高产油茶示范县,德兴市为“中国红花油茶之乡”。截止2019年底,全市油茶面积252.8万亩,其中高产无性系油茶林面积50万亩,500亩以上的油茶基地有138个,已投产面积近230万亩,年产茶油2.5万吨左右,油茶总产值38.7亿元。

  2、油茶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的油茶加工企业有11家,其中国家级林业(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共注册商标10个,其中得尔乐、源森和恩泉等3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山之源、冠圣生、年年新、好晟好等4个商标为省著名商标,得尔乐、源森入选中国茶油十大品牌,万年香云河为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的指定用油。11家规模以上年加工能力4万多吨,实际生产近1万吨。主要产品有精制食用油、保健用油、茶皂素、茶粕、化妆用品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等国际国内市场。

  二、油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

  我市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破解山区群众脱贫难题的关键所在。种植油茶,农民十分熟悉,是一个很好的扶贫产业、惠民产业。2019年全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面积6.7万亩,覆盖贫困人口8000多人,户均增收3000元,油茶成了“脱贫树”“致富树”。

  1、解决了“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的问题。林农将零星土地流转或入股,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基地+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使油茶企业、合作社等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既破解了“有山无力造、有力无山造”瓶颈问题,又增加了林农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收入。广信区2017年在镇乡组建“扶贫产业合作社”,林农出租林地,江西恩泉油脂有限公司支付租金并具体实施,租金1-4年每年每亩30元;5-8年每年每亩35元,从第九年开始每年每亩40元。当年在郑坊镇、石人乡、煌固镇、枫岭头镇、湖村乡、黄沙乡、四十八镇、铁山乡等8个乡镇、22个贫困村实施新造高产油茶林1万亩,油茶幼林抚育1万亩,带动贫困人口5421人。万年江西云河实业集团以收益比例分成的方式与林农合作种植油茶2.3万亩,涉及农户1.2万户,其中贫困户2500户,2019年林农林地入股分红每亩平均150元,高的达到280元。

  2、解决了林农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的问题。油茶产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从整地、栽植、管护到采摘都需要大量的劳动用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江西恩泉油脂有限公司2019年解决了137名贫困户就业,其中固定工有17名,年收入3万元—5万元。余干源盛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从事油茶产业扶贫工作,不仅帮助贫困户种植油茶、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还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50户在公司务工,有的是长期用工,有的是季节性用工,2019年每户劳务收入在4000-30000元不等,平均8000元。

  三、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我市油茶产业虽然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较好,但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制约上饶油茶产业发展壮大。

  1、林农种植积极性不高。油茶一次种植可多年受益,稳产期长达70年以上,但幼苗移植后5年才开始挂果投产,8年才能进入丰产期,投产后需要适时整形修剪、抚育管护、防控有害生物等。油茶种植前5年只有投入,没有收益,一般林农特别是贫困户难以承受。由于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不少林农及贫困户资金不足,难以及时进行抚育管护,导致不少油茶林长期荒芜甚至废弃。

  2、低产低效林面积占比大,效益不高。由于历史上油茶种植的粗放经营,在相当一部分油茶林处于“人种天养”状态,老油茶林基本上都是低效林。新种的油茶林由于品种复杂、栽植密度过大、管护不当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也成为新的低产低效林,目前全市低产油茶林面积达180万亩左右,约占全部油茶种植面积的70%。如万年吕门农林合作社2013年种植油茶240亩,2019年亩平产油只有6.6斤,成为名符其实的低效林。江西云河实业集团算是我市油茶行业的领军企业,但目前能达到亩产茶油50斤以上的油茶林还没有。

  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油茶从种植到投产前每亩的投资在4000元左右,由于前期投入大,目前大多数油茶企业(合作社)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万年绿洲专业合作社由于资金紧缺,急于还银行贷款,不得不低价出卖700亩油茶林还贷。江西云河实业集团由于资金问题,也正在与江西水投商谈收购事谊。还有如果对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进行高标准改造,每亩的投入在1000元以上,改造成本高,林农难以承担,造成农民改造意愿低。

  4、加工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品牌多而杂。油茶加工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11家,年生产能力4万多吨,而实际年生产量不到1万吨。江西恩泉油脂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1万吨,2019年实际生产1500吨,开工生产时间不到3个月。江西云河实业集团年生产能力5000吨,2019年实际生产450吨,开工生产时间不到1个月。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全市茶油注册商标1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就有“得尔乐”、“恩泉”、“源森”三大品牌,还有

  一些著名商标,一般的注册商标就更多,不能形成品牌优势。还有众多的作坊式企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茶油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1.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建议

  油茶已成为我市最具优势的林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必须继续加大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1、加大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力度。要抓住当前油茶发展的大好时机,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林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油茶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市油茶产业提质升级增效。要把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密度调整、深挖垦复、整形修剪、合理施肥等措施,达到高产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油茶种植技术培训。要把科技支撑作为油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使优良无性系良种、施肥、垦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措施,真正运用到生产实践,努力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达到高产高效目标。

  3、积极探索油茶产业扶贫创新模式。一是“公司+合作社+林农”的经营模式,让林农与企业、合作社对接,鼓励林农特别是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到油茶产业中。二是“大户+林农”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油茶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头作用,由油茶种植大户牵头,联合林农共同种植油茶。三是“反包倒租”经营模式。可以借鉴弋阳艺林公司“雷竹经营模式”,由油茶龙头企业负责油茶种植产出前的管理和费用,待产生效益后将油茶林反包倒租给林农,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油茶籽。

  4、充分发挥油茶协会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市油茶协会在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油茶从业者的贴心帮手、油茶产业的有力推手”,护航上饶油茶发展壮大。协会要通过组织有关油茶生产经营

  的专题调查研究、经验交流和学习考察等活动,凝聚各方力量抱团取暖,精心培育上饶山茶油品牌。

  5、统筹打造上饶山油茶公共品牌。坚持以品牌引领产业融合,统筹现有油茶资源,进行品牌整合重塑。按照“政府部门主推、行业协会主导、龙头企业主打”的品牌运营模式,市级层面打响品牌,龙头企业做精产品,合作社做优基地。建立产业联盟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推动油茶产业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经营品牌化,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打响“上饶山茶油”品牌。

  作者简介:刘文青(1969年10月—)女,汉族,中专,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森防检疫测报工作。

  

篇二: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22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22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22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22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万元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加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全市已形成武夷山、政和、建瓯、松溪等茶叶主产区,拥有茶叶企业(作坊)1000多家,2022年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有5家,2000万元以上的43家,500万元以上的83家,1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茶叶企业,茶叶加工产值达30.3亿元。由此可见,我市茶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2、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闽北茶叶企业秉承诚信、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以诚信、品质、实价作为经营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茶叶经营模式,推行QS、ISO9000、ISO14000、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认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申请商品商标,以可持续发展的诚信品牌连锁店为企业目标。武夷岩茶和武夷大红袍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大红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夷星“大红袍”成为我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唯一茶产品;武夷岩茶肉桂连续两次捧回国家农业部名茶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武夷山市骏德茶厂选送的骏德牌“金骏眉”荣获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红茶类”金奖。武夷正山小种红茶连年获得德国BCS、日本JAS和美国NOP国际有机认证,并荣获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武夷山首届茶文化艺术节“正山小种”茶王奖。众多荣誉的获得都是闽北茶企业努力成果的鉴证。

  3、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随着品牌效应的提高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加工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骨干型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市已涌现出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建瓯市龙山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龙兴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湘江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质量过硬的品牌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提升。

  4、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新产品成为茶市新的亮点。茶叶结构变化总的趋势是:普通红茶、中低档红茶市场占有率继续下降,高档红茶有一定市场;花茶在经历了长足发展后总量正在减少;绿茶快速增长,绿茶中、名优茶发展快;乌龙茶快速发展;保健茶生产扩大,市场稳定;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绿茶、红茶、乌龙茶的产量占茶叶的比重由1990年的53.3%、4.3%、32.5%,调整为2022年的41.7%、11.8%、39.1%。

  (三)闽北茶叶的市场与销售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繁荣,全市茶叶销售网点扩张到1000多个。2022年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户茶叶销售额47271万元。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形成以日本等东南亚为主,俄罗斯等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茶叶出口额达1.2亿元。

  二、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管理粗放

  我市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目前,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老茶园面积约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7%,建园基

  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

  (二)茶叶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

  茶叶企业特别是村级茶叶初制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粗放经营等问题,产业链以松散型为主,带动农户能力不够强。企业技改投入少,现有加工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老化,制茶机械多数为八十年代设备,绿茶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高。目前,我市茶叶加工普遍存在家庭手工制作、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缺陷,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一是茶叶作坊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三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提高。四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三)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

  目前茶叶营销组织总体上以中间茶商、茶店及茶庄为主体。他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排斥,进行价格恶性竞争,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自营比重普遍偏低。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一线的生产技术员工和市场营销人员,茶产品同质化严重,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多数茶

  企急功近利,缺乏做大做强品牌的勇气、决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对茶叶综合经济贡献度低。

  (四)茶叶品种多、品牌杂、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茶企业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多,科技含量不高,品牌虽多,但叫得响的品牌却是凤毛麟角。此外,标准不统一,好茶叶多,但品牌也多,价格上比较混乱。全市目前真正意义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并不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获得知名或著名商标,多数茶企业品牌意识仍不强,对广告宣传的资金投入较少。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由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茶叶价格定位机制,现已演变成较混乱的、激烈的“价格大战”。部分商家甚至违背行业规则,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消费者难辨真伪,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伤害了消费者对闽北名茶的信心。

  (五)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茶叶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其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等情况,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为数很少,且授信规模明显偏小。由于现金支付份额大,且货款回笼通过个人账户比例大,银行监控较难,因此省中行未将该行业授信列入小企业行列。同时,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经费缺乏,茶农渴望指导而得不到技术的及时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据对26家茶叶加工企业的调查,企业科技活动人员136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42%的企业反映企业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62%的企业反映由于企业缺乏资金和人才等因素,导致本年度企业没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只有60%的企业有R&D经费支出。

  (六)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

  不少茶农和企业营销人员仅仅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制茶原材料的质量,缺乏相关的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多数小规模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检测设备缺乏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有的还难以解决。同时,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加工设备、环境检测以及茶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部门监督时有缺位,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七)农业保险未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茶叶的生产制作对于气候土壤有特殊的内在要求,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容易受季节性自然天气的影响,气候性风险大,谁也无法预料和掌控,商业性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担这部分风险,而政府也未针对农业风险开办政策性保险公司专门承保此类风险,导致茶产业保险这项业务一直处于真空地带。

  三、对策建议

  (一)重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经营

  全市现有茶园规模53万亩,这与目前产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未来要做的就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闽北特色,进行适度扩种,在面积上以改造为主,改造不适合的品种,推广应用新的有特色品种,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高优势品种的单产和品质;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角度以及市场开拓出发,开展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园建设,进一步深化、细化,贯彻清洁化生产。从产业观念的创新、产业流程的清洁循环、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展,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方面入手,茶业管理部门应修整茶叶系列环节的薄弱部分,建立整体监督和管理体制。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从源头上抓好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开展茶叶害虫无害化治理。科学生产,稳定质量,进一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稳定茶叶等级质量,

  严格卫生农残标准。实现加工设备、工艺、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标准化,大力研发茶叶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龙头企业具有规模效益的优势,表现在:供货数量大、质量稳定、标准统一、信誉度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在茶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茶叶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对于带动茶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根据我市茶产业的特点,建议推广“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这种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合方式,即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组建集团公司,通过资本营运和资产重组,形成茶叶经营专业公司的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茶农连接起来,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内连茶叶基地,基地加农户。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连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二是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步伐。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等,重点发展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医药、化工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三)整合茶叶品牌资源,实施品牌质量推进战略

  做好做大做强茶产业,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必须走规模化、品牌化之路。当前,茶叶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产业、茶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牌。拥有好的品

  牌,实际上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每一种地域名品都是当地的一张名片,现在各级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有志向的企业要学会争取政府的支持,除了注册商标外,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品牌乱局,让自己的品牌凸显闪亮。乌龙茶是闽北的特色产品,茶产业是闽北的特色产业,要打造“闽北茶都”,虽然闽北有这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还不具备“都”的大气和内涵,必须树立长远的观念和坚定的信念,长期经营打造。全力保护好“大红袍”、“武夷正山小种”、“政和工夫”、“政和白茶”等品牌。要加快建立“品牌茶叶信誉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品牌茶生产、经营企业有关信息,通过提升规范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加强保护、全面提升品牌茶的品质和信誉。

  (四)开拓市场,培育流通载体

  以茶文化鸣锣开道,积极探索广告、包装、展会、网络等多种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和实施规模大、起点高、功能全、设施配套、辐射力强的专业茶叶贸易批发市场项目,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茶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茶叶拍卖市场,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构建闽北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使其成为闽、浙、赣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做到国内外、省内外、城乡六个市场一齐抓,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坚持“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商进市交易,努力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的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创新茶叶流通体系,大力培育和壮大茶叶流通经纪人队伍,扶持和鼓励茶叶连锁经营,加快区域性茶叶配送体系建设,积极申请茶叶产品“自营出口权”,开辟国外市场,拓宽流通渠道。五是制定规划、建立综合评价

  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茶产业化开发步伐。

  课题负责人:陈少华课题审稿人:陈少华、林启煊课题执笔人:林品旺2022年闽北全年茶叶总产量在4.5万吨左右。武夷茶2022年全年总产量在1.1万吨左右。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座山岩九十九洞穴,茶园分布于景区的这7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因地理环境的形成,景区内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环境,促进了武夷岩茶品质的风格多样化与品质优质化。茶园有的分布于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等坑里;分布于流香涧、梧源涧等涧里;分布于水帘洞、螺丝洞等洞里;分布于九龙窠、竹窠、燕子窠等窠里;分布于十八寨、杜葛寨等寨里;以及各种山坳里。第二篇: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麻垌荔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三: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篇一: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乡油茶产业调研报告**乡位于**县中部,土地总面积36万亩,全乡共有13个村,137个自然屯,4040户18072人,境内雨热同季,寒暑分明,雨量充**,**充足,十分适宜林木生长。**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林业用地面积23万亩,占土地总面

  积64%,经济林木以杉木和八角为主,是一个经济收入来源以林业为主要产业的山区乡镇。**乡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土壤肥沃、山地多,具有适宜油茶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而且**人民有栽培油茶的悠久历史和习惯,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的工作重点来抓,积极推广应用油茶科学栽培技术,**乡的油茶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几年来,为了德乡的经济发展,使山区经济活起来和山区农民富起来,在“八角、玉桂立县”的基础上,我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在自治区“富裕**、生态**、文化**、平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借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良机,进一步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提出做强做优农业支柱产业,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尽快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

  篇二:油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直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

  友人慕名前来采购。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现在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直被作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篇三:油茶产业的调查报告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直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现在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直被作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

  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已涨至每公斤16-20元,沿海地区的售价每公斤高达20-25元,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供不应求。贤胜牌植物油销往日本等地区的价格为每公斤30元,这还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橄榄油的最高售价每公斤达32美元,单是从橄榄油枯饼中提炼的橄榄油,国际市场价折合人民币也高达每公斤75元。茶油的品质与橄榄油相当,专家的预测,如果茶油也以精品形式打向国际市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可超过每公斤250元人民币。按照这个价位,以目前产量计算,我县油茶年产值就可超过

  1.5亿元。

  五是增产潜力大。油茶产量偏低,既有品种原因,也有技术因素。现在每亩油茶3-5公斤的产量是在经营十分粗放甚至是放任不管的情况下的产量。据林业专家介绍,只要对油茶进行低改,推广一些个大、果多、抗性好的优良品种,油茶的增收潜力仍很巨大。我们翻阅了我省一些推广油茶良种和油茶低改技术的县市资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衡东县油茶低改后,产油量从低改前的亩产4.2公斤提

  高到亩产23.2公斤;湖南省林科院在攸县进行的油茶优良无性系统冠中试林,平均亩产油40.5公斤;中南林学院在永州市利用优良无性系芽菌砧嫁苗造林,3-4年后开始挂果,5年就超过原有老林产量,每亩产油量现已达35.8公斤。如果我们大力推进油茶良种化改造,大力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全部采用良种栽培或进行低改换冠,科学管理,茶油产量增加5倍应该不成问题,若再把加工利用搞上去,油茶产业的巨大潜力更不可限量。

  

篇四: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有关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油茶产业发展

  关于油茶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关于油茶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某某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开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开展的意见》,油茶产业加快开展,据统计,全球茶油产量90恕上来白中国,中国茶油产量近一半来白某某。某某年,某某油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达万亩;产量全国第一,达万吨;产值全国第一,达亿元。涌现出贵太太、山润、金浩等油茶龙头企业和茶油品牌。就如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某某

  一、某某市油茶产业开展根本情况

  〔一〕某某油茶产业开展地位

  油茶是某某确立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某某市因地制宜创造“山区林

  业+”产业开展模式,主要有“林油〔油茶〕”、“林果〔桔橙〕”、“林药〔金银花、杜仲〕”、“林材〔速生丰产林〕”等模式,而“林油〔油茶〕”模式更具有突出地位。某某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参谋、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领导小组,某某年出台了〈〈某某市300万亩油茶产业振兴规划》,某某年出台了〈〈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开展的意见》,某某油茶稳步开展,油茶总产值占到农业产值的12%

  某某油茶增速领跑全省。某某油茶种植面积从105万亩增加到165万

  亩、茶油产量从万吨增加到万吨,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了35亿元,实

  现了“三量齐升”。某某近三年平均年新增油茶造林面积某某年新增面积的五分之二。先后获得了“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

  “国家油茶示范交易中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11块国字号品牌,某某县、绥宁县被列为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贵太太科技是全国新三板创新企业,已获中国著名商标,有望成为某某市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

  〔二〕某某油茶产业开展优势

  .文化优势。某某油茶人工栽培可追溯到宋代,各县市区群众都有

  种油茶、炸茶油、吃茶油的传统和习俗。某某油茶民俗文化丰富,有油茶戏、油茶歌、油茶宴、榨油坊、榨油器具、油茶工艺品等。某某县蔡

  桥乡石河村蔡家院子手工榨油作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油茶文化的“活化石”,某某手工榨油术已列为某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新邵县大新乡、邵东县九龙岭镇等地油茶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资源优势。某某多低山丘陵地貌,酸性红壤广布,光热水温适宜,非常适合油茶生产。全市现有300万亩石漠化山地、某某年,一次种植、长期受益。正是“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茶园万斤油,讨了老婆又盖楼”。

  生态优势。某某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屏障,建成3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相当置换出300万亩耕地“退耕还林”。油茶四季常青、根系兴旺、枝繁叶茂、花期长,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的功能,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推动绿色开展、实现精准发展,开展油茶产业是关键一招”。

  市场优势。油茶树从开花、结果到采摘,远离重金属和城市污染源,属真正的绿色环保食品,古时被誉为“山珍贡品”,当代被称为

  “油中软黄金”、“长寿油”。目前我国高端木本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与欧美兴旺国家橄榄油消费占40%f比差距很大;要到达年人平茶油食用量2公斤的标准,每年缺口为某某年种、二年荒、三年光”。普遍存在重视油茶林新造,对老基地、老茶林轻管护、轻改造、轻提质,出现“猴子摘玉米”的情况。贵太太、瑞柏和华强等加工企业原材料短缺,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龙头企业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局部企业对扶持农户开展产业算得失多,讲奉献少,补助不多或没有补助,就不愿投资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缺乏社会担当。少数企业只看到油茶产业开展见效慢,没有重视其效益久、效益高,热衷于投资见效快,配套资金多的工程。还有些企业虽然热心“三农”,却缺乏为农业、农村、农民增强造血功能和激发

  内生动力的责任意识。

  农户主体意识不够。有些企业与农户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尚未形成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些地方和企业一厢情愿地为农户设计产业开展蓝图,甚至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没有注意防范市场风险和白然风险,导致产业开展效果不理想。有些乡镇把产业开展资金直接入股企业,农户没有主动参与,存在“被入股”现象。

  〔二〕油茶产业开展存在要素“瓶颈”问题

  资金投入短缺。油茶新造投资每亩为3500兀左右,前5年没有产出,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目前,油茶产业的国家投入很少,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和社会投入。我省没有开展油茶的专项资金,仅安排省油茶办工作经费1000万元,而邻省江西每开展一亩油茶安排专项资金500元。

  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务输出较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留守农民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也明显偏弱。不少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带孩子、种粮保白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有的群众没有指望靠在家开展产业脱贫致富。

  加之农民急需的科学建园、机械耕作、防病治虫等科技效劳跟不上,农民开展产业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土地流转不畅。某某是传统闭塞的农业大市,农民对土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委托经营舍不得,统一流转不愿意。市场主体〔如工商企业等〕想转型投资油茶种植,但农村+基地分散经营,或土地流转困难大,进不来;或土地流转工作量大,工作经费缺口大,难进来;或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多,进来后土地流转矛盾多,进来后开展难。

  〔三〕油茶产业开展存在转型“乏力”问题

  油茶产业种植加工粗放。油茶是我市近几年开展最快的产业,但普遍存在油茶种植技术普及不够,新园建园标准低,老园管护水平低,病虫害防治难,鲜果烘干储存难。油茶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辐射作

  用有限。

  油茶产业品牌整合不够。某某油茶产业缺乏品牌整合,缺乏品牌打造和营销,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某某至今没有一家外乡的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绥宁县“贵太太”、某某县“茶仔皇”、新宁县“丰田”等油茶品牌没有有效整合,各白为战,甚至有陷入“囚徒困境”的趋势。

  油茶产业市场平台建设缺乏。国内已有大宗商品交易所上百家,

  而油茶及衍生品的商品交易所时至今日仍为空白。我省缺乏专业的茶

  油交易平台,交易渠道不畅,定价权和话语权不强,不利于油茶产业的又好又快开展。

  三、开展油茶产业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绘好油茶产业开展蓝图

  积极争取国家对油茶产业的大力支持。

  积极争取上级对油茶产业的支持,把茶油放到某某省乃至国家层面设计,将油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出台〈〈国家油茶产业开展政策》,尽快推出一批国家油茶产业精准开展试点县,安排一批对有重大带动和长远影响的油茶产业工程、示范园区工程和根底设施工程,重点向油茶主产区、油茶开展新区投放。

  2.加快做大油茶种植规模。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尽快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邀请专家学者、油茶产区干部、油茶种植大户、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全市油茶资源〔现有油茶林和宜种油茶土地面积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编写切合我市实际的油茶产业开展详细规划。建议突出三邵〔邵东、某某、新邵〕,稳固三边边〔绥宁、城步、新宁〕,重点将以某某市区为中心的三邵地区打造成为某某省油茶中心产区。这样的总体布局,既符合我市白然地理条件和群众传统种植习惯,又符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开展方向,同时还有利于省域油茶产业的有效对接,更容易赢得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大力增加油茶产业开展投入。争取设立省级油茶产业专项资金,

  参照江西省标准,由省财政对全省油茶造林补助500元/亩,对油茶

  低改补助300元/亩。出台有吸引力的具体政策措施,协调银信部门给予油茶产业信贷效劳。由各级财政牵头,统筹产油大县奖励、农业开发、

  农机补帖、国土整理、生态移民、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工程资金,捆绑用于开展油茶产业。

  确保油茶产业土地供给。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经营承包,推动油茶林地林木权属有序流转。市直发改、财政、林业、国土等部门协调行动,确保各地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退尽退。

  重点把现有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等纳入国土整理范围,实施国土异地占补工程,以水田开发标准营建一批旱涝保收的油茶高产示范基

  地。

  〔二〕强化资源整合,做强油茶产业加工

  加强监管,整顿秩序。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油茶加工行业的监管,严禁违规掺杂,以次充好;严禁价格欺诈,打击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保证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黑作坊”,杜绝无证加工和销售,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开展。

  加强联合,整合品牌。建议全市设立一个茶油产业开展总公司,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积极推介油茶品牌,争取由上级财政资金,积极与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方案一广告精准扶贫”工程、

  某某电视台“扫码扶贫、直播扶贫”等电视专栏对接合作,加强“某某

  茶油”品牌宣传推介。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层面的“五一表彰”等表彰中,将油茶品牌、油茶技艺、油茶工匠等传统、传承纳入表彰范围,进一步提高“贵太太”、“茶仔黄”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扶持,壮大龙头。市委市政府出台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扶持政

  策,淘汰落后的榨油作坊,保证原料供给;着力推进种植、加工、储运等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油茶生产;优化产业布局,兼并重组,扶大扶强,依托龙头企业,集聚生产要素,建设一批油茶特色产业园;抓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尽快推动“贵太太”在中国主板上市。

  〔三〕强化技术创新,提供油茶产业科技支撑

  推动油茶企业走出去。强化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使某某油茶产业“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依标准监督”;支持某某茶油产品有机认证和欧盟体系认证,推进油茶企业、油茶基地、油茶产品数字化管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将某某茶油推向世界。

  推动油茶技术创新。市委市政府要以“科技强国”为契机,推动

  油茶技术创新。围绕制约油茶产业开展的良种、良法、良油等重点领域,把油茶高产高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油茶有机栽培和机械作业技术、茶油低温物理压榨和精炼技术等作为重点课题或重大专项,以科技进步助推油茶产业升级。

  整合技术推动效劳。聘请高级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对油茶产业进行跟踪指导,推动科研院所对口帮扶油茶产区。整合农业、林业、行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力量,扶持专业化的油茶生产效劳公司,对油茶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种植户等开展以机械翻耕、栽植、施肥、修枝、采摘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效劳和机械作业效劳。

  〔四〕敢为人先,打造油茶产业顶级交易平台

  大力支持南国油茶交易中心营运开展。某某发扬某某“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发起设立了南国油茶交易中心,中心于某某年被中国林业产业

  联合会授予“国家油茶示范交易中心”称号,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根底设施最好、功能最完备、技术最先进的油茶交易平台。为打通油茶产业链,建立标准的油茶交易市场,建议市商务厅、金融办等职能部门积极对接上级对应部门,大力支持南国油茶交易中心开业营运和开展建设,在行政审批、政策优惠、工程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积极申报南国油茶交易所。目前,国内已有江西省赣州市、浙江

  省常山县、贵州省遵义市正在积极申报,争取成为全国性油茶交易所。

  南国油茶交易中心已打造了全国首家油茶交易大数据平台,并通过了升级为油茶交易所的专家可行性论证,具有申报油茶交易所最有利的根底条件。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支持其升级为交易所,发布世界茶

  油指数,取得世界茶油定价话语权。把某某建设成为世界油料中心,让某某茶籽会聚某某,让某某油茶走向世界。

  9/9

  

篇五: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集合5篇

  【篇一】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岳阳县油茶产业考察报告导读:本文岳阳县油茶产业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二】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篇三】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二、存在问题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

  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三、几点建议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

  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

  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篇四】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长效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推动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8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立,带领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先后到大悟、孝昌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项目基地等视察了解情况,听取县及有关乡镇两级政府和发改、财政、农办、农业、扶贫、农商行、农信社等部门工作汇报及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特色产业和基地初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注重发挥老区、贫困地区山场、林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资源,重点培育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茶叶、油茶、中药材、苗木花卉、优质稻、养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而且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截止20XC年底,茶叶基地面积35.4万亩,油茶8万亩,中药材9万亩,苗木花卉苗圃基地5万亩,畜禽养殖大户600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00多个,水产养殖可养水面10万亩,先后开发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中原突围旧址两个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建成观音湖、双峰山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仅大悟的五大产业产值就达41.7亿元,安置解决20多万人就业。同时,我市以实施全省重点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连片开发试点项目为契机,新建青(油)茶、药材、苗木花卉、肉鸭等农林特基地10万多亩,如汉川杨林沟镇5000亩红辣椒基地、应城陈河镇2万亩和云梦吴铺镇1.2万亩优质糯稻基地等,形成了稳定的致富产业,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2、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近两年来,利用贷款贴息政策,扶持了以大悟悟道茶、华龙生物制药和孝昌鸿翔鸭业、管氏茶等为代表的40多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悟县14家,孝昌县29家。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企业与村组、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实行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公司联村”工程,引导企业参与村级扶贫,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大悟县依托悟道茶、新花花生、华龙生物药业等企业,大力发展茶叶、花生、板栗、药材和畜禽养殖小区,覆盖17个乡镇、178个行政村,网络基地农户13000多户。孝昌县组织鸿翔鸭业、管氏茶业、太子米业等重点民营企业帮扶产业建设,覆盖14乡镇148个贫困村,网络基地农户17600多户。

  3、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大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商标,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XC年,仅大悟、孝昌两县就有金鼓露毫茶叶、齐天花生等6个产品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认证,有管氏茶叶、凤凰茶等140多个“三品一标”产品,太子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大悟县悟道茶业、三里天然绿色公司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全部获展会金奖。

  4、农民增产增收基本稳定,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使贫困地区农民逐步摆脱贫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截至20XC年,全市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60多万亩,覆盖80%以上的贫困村和农民,农民从特色产业基地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通过产业开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两年来,全市有近6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化扶贫摆脱贫困,5万多农民被转移安置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1、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市、县两级政府没有达到《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中关于扶贫配套资金按不低于中、省拨资10%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的要求。二是专项扶贫奖励资金少,难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类型产业扶贫的要求。如孝昌县,由于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差、财政实力不强,20XC年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仅可满足部分重点贫困村和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的需要,而生活在非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约40%的贫困户则因资金不足,限制了发展产业和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

  2、产业链条不长。我市老区、贫困地区的产业在产业链条上只有第一个链条的多,像鸿翔鸭业长链条的少。如板栗、花生都只是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之类的后续链条,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产出效益低,仍然没有摆脱原料供应型产业的困境。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储藏、加工、包装、宣传和营销的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基础设施不配套。大悟、孝昌两个重点贫困县的特色产业基地绝大多数都是开发山场和岗地建成的,通往基地的路况差,影响了产品的运输。而且大多数基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产业效益低,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一旦遇上像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产业基地将损失惨重。

  4、利益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大多为松散型,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影响了产业扶贫的健康发展。

  5、人才和技术支撑不够。我市老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是缺乏符合有关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和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程度不深入,导致优质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

  1、强化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化扶贫。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把致富产业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鼓励引导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二是要充分利用贷款贴息等政策,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作用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2、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扶贫。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以农村远程教育基地、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创业就业的能力。要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打造精品名牌,力争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名牌产品当龙头,一个系列产业有一批拳头产品作支撑,一个市县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创新格局。

  3、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业化扶贫成果共享。政府要引导和扶持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并促其正常有序运转,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要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化扶贫基础。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通村、通组、通基地、通企业公路水平。加大新建和整修水库、渠道、塘堰、泵站、电力等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产业化扶贫。一是要认真落实《湖北农村扶贫条例》、《扶持老区建设条例》、《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用于支持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有重点地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融资平台,用足用好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化扶贫领域。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用于扶贫开发和促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

  6、打好革命老区牌,助推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打好革命老区牌。要大力宣传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知名度。

  【篇五】关于油茶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番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XX旗番茄产业发展现状XX旗具有太阳幅射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等气候特点,十分适合

  番茄的生长。生产的番茄红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霉菌少。近年来,随着大型番茄加工企业东移我市特别是我旗,迅速推动了我旗番茄产业的发展,番茄产业已成为种植加工转换的新兴优势产业。

  (一)、加工企业情况(二)、基地建设情况(三)、农民收入情况二、当前番茄产业存在的问题我旗番茄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但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政府和企业共同配合,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使用品种数量少,搭配不理想。虽然企业每年引进的品种在30个以上,但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不超过5个。由于使用品种数量少,不能满足不同地域条件下的种植需求以及不同加工用途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品种搭配不理想,造成成熟相对集中,每年交售高峰期企业无法及时收购,大量原料浪费和积压使原料品质严重下降。且交售困难,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和效益。而早、晚熟原料短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二)农户劳动强度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番茄人工采收费时费力,劳动程度大。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不能形成大面积连片种植,生产成本高。同时由于番茄成熟期,正到雨季,烂果、霉变等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减收。(三)成熟集中,加工受限,番茄成熟高峰期交售困难。企业种植安排不合理及农民种植盲目性,造成番茄成熟收购高峰期时,按照企业的均衡供料原则,农民排队等待交售时间过长,一般在24小时左右,有的长达到72小时以上。高温暴晒,番茄烂果易产生霉菌和污染,不仅影响番茄产品质量,也损伤企农感情。

  (四)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由于全市番茄加工企业多,布局密集,企业之间跨地域抬价收料,造成市场混乱,不可避免地使种植户与加工企业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变得十分脆弱。三、加快推进番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加快推进番茄产业发展,就要在提高番茄产业质量上作文章,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生产、收购、加工各个环节。

  (一)以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番茄原料质量。现在企业已经意识到原料基地就是企业的第一车间,原料基地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益,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成效。企业应与当地政府和农技部门合作,紧紧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开展工作,为企业的产业升级寻找发展方向和依托。

  一是要提高番茄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实行市场准入,引导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经营。

  二是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企业要制定优质优价政策,使农户在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后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实现番茄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业务部门要通过抓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指导农户进行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以此促进番茄种植丰产丰收。

  三是要针对品种较为单一的情况,应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筛选,解决好品种老化和品种退化问题。我旗拟在头道桥镇建设一个万亩番茄研发基地,已上报相关项目材料。同时,拟定种植发展规划,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技术投入,逐步形成旗、镇、村、企业、农户投入机制。

  四是要严格执行耕作制度、灌水制度、病虫害防治制度、轮作倒茬制度。与小麦、玉米、豆科作物等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轮作年限最好为2--3年,减少土壤中的病源基数,降低来年病源侵染次数。大力推广开沟起垄栽培技术,解决灌水及降雨烂果问题。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面积。

  (二)稳定番茄加工能力。根据全市番茄种植区域布局和生产能力,加工企业近期不宜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企业之间要相互达成协议,形成合力,加强行

  业自律。尤其是避免出现原料供不应求时相互抬价降质抢原料,原料供大于求时相互压级降价的现象,规范原料收购市场。

  (三)完善原料定价、收购办法。针对因为原料供需而引起的企农利益矛盾,要改变现行由企业定价为主的做法。建议由政府、企业、协会组织代表,根据市场行情在种植季节前向农民发布产品收购指导价,加工季节要公布最低收购市价,并由协会对原料的交售进行质量监督,严禁掺假和压级压价,维护企农双方利益。

  (四)企业加强收购管理环节。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交售时间,把番茄原料运输收购时间尽量控制在24小时之内。特别是要减少农民排队交售时间,提高进厂原料的新鲜程度。

  (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番茄酱主要销往欧盟、东南亚等地。大多数是初级大包装产品。产品销售市场过于集中、终端产品少,价格低,番茄酱生产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60美元/吨。中国的产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要防止因低价销售引起反倾销。要在巩固欧美、亚洲市场之外,积极开拓中亚市场。中亚国家对番茄酱产品有着稳定的需求量。加工企业要加强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开发科技含量高、新品种的番茄制品,延伸番茄产品生产加工链,提高出口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改变目前番茄酱出口产品基本以大包装、低价格销售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开发分装、小包装、高价值、新的适销对路产品,走市场多元化、品种多元化道路。

  (六)优化布局,为番茄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我市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战略,抓住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来我市投资发展的大好机遇,建议市政府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对全市番茄生产区域布局进行规划,重点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由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对番茄加工基地进行规划,控制新上项目。为中粮集团以我市为基地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整合河套平原番茄产业奠定基础,使我市在番茄产业化建设中实现更大发展。(七)协调农企关系,发挥番茄产业协会作用。要按照“引导不主导、指导不干涉、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规范番茄产业协会运作。使番茄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公司+基地+农户”向“公司+协会+农户”转

  变。企业要改变订单方式,从和合同户签约转到和协会签约,使协会成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信息咨询、种植指导、价格协调、产品交售、调解利益纠纷、结算兑现等方面发挥作用。

  12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

  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产情况。xx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57.0万亩,同比增长0.3%,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1.5%,总产7.5万吨,同比增加2.7%。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55.8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0.5%;出油率37%,较去年提高1%。

  (二)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3.0-3.6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2-16元/公斤低位,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三)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药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3.4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四)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而落,再加上收购补贴细则暂不明确,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二是压榨企业资金缺口大。去年以来,油菜籽压榨企业持续亏损,加之今年临储政策取消,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很难拿出足够资金收购油菜籽。三是罐容紧张。目前,由于菜籽油销售不畅,去库存进度缓慢,占用了企业大量罐容,有效闲置罐

  容比较紧张。四是压榨利润仍然在保本或亏损边缘徘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性不高。总的说来,当前菜籽收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焦点就是菜籽、菜油价格过低。

  (二)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里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油菜籽种植补贴政策,以打消农户观望惜售心理。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菜籽。三是要加快油料去库存速度,缓解企业收购压力。四是要推进油菜籽副产品产业开发,拓展增收渠道。可将“双低”油菜籽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皮、脱臭馏出物“变废为宝”,从中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植物多酚、植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深加工产品,以扭转亏损颓势。

  (一)xx年种植预期由于受今年菜籽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受到影响,调研受访的农民均表示将调减来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下,预计xx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二)对策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和粮食直补一样,给予油菜籽政策补贴,以工促农,提供农资产品和生产技术,增加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二是优化种植结构。要根据政策引导及市场调控,适时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在油菜籽适种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精耕细作,提高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为建设规模化油脂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深加工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增大油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空间,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倡导健康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扩大内需,提高油菜籽副产品的商品化经营程度,减少政府干预措施,流通市场,发挥市场调控作用。12

  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贵州省一直重视粮食生产,长期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由于人增地减,农业生产较弱,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粮食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贵州省粮食生产发展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强粮食综合增长能力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使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1、严格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发展。认真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规划,使现有70%耕地用于种粮,奠定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2、加强以水利建设和实施坡改梯工程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贵州是个喀斯特的山区省份,基本农田建设普遍薄弱,保灌面积小。而形成中低产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占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此,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本农业田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是构建粮食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万亩,以每亩新增粮食100公斤计,至xx年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我省自1991年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12年累计实施912万亩,使近50万亩坡耕地变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计增产粮食160.9万吨。今后我省将继续实施坡改梯,以现在的速度,至xx年可使粮食总产增加80万吨以上。3、加强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中低产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推行秸秆还田,结合进行“瘦变肥、薄变厚、坡变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广等高带状种植、绿肥聚垅、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环境,单产可提高近50%。按全省计划每年改造50万亩的进程,至xx年累计可改造中低产耕地300万亩,粮食总产可增加30万吨以上。4、加强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贵州农业发展要根本解决长远的粮食问题,有效地增强粮食发展后劲,必须树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观点,合理开发“四荒”耕地。从现在起至xx年,

  若以20个土地大县,每县垦复3万亩,40余个中等县,每县垦复1万亩,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与废弃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万亩左右,使粮食总产可至少增加约24万吨。

  1、开发冬季农业,利用冬闲耕地扩大复种面积。目前,贵州夏粮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约仍有500万亩冬闲田土的影响。近期除保留少数冬水田、囤水田之外,应采取大力发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较短,利于茬口衔接的马铃薯、大麦和多种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粮产量,又利于缓解粮菜争地与人畜争粮的矛盾。若减少一半的冬闲田土用于种粮,使夏粮总产比重可提高近4个百分点,即可增产粮食约45万吨。

  2、利用秋粮收后的时空,增种一季晚秋粮食作物。从贵州农作物生长普遍两季有余、三季不足,或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气候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晚秋时空季节的光热水土资源,大种晚秋作物,发展秋洋芋、秋红苕、秋荞等100万亩,按亩产100公斤,即可增加粮食10万吨。

  3、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区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粮食产量。旱地可利用作间套多熟制,扩大两熟与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积,至少可利用占旱地20%以上面积扩大粮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并有水源保证的面积,约有200万亩,采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100公斤左右。为此,利用热量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区域,加强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粮食的潜力可达30万吨以上。

  1、加快粮食品种更新步伐,提高种粮效益。针对贵州立体农业明显,生态类型多样,栽培水平悬殊较大的特点,因地制宜选用与搭配“丰、优、抗”兼备的品种,做到品种对路,熟期配套,布局合理,进一步为提高单产打下基础。贵州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采取更换和更新粮食作物品种在多项增产技术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坚持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近年来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点适用技术示范带动下,广泛推广的保温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叶龄摸试、半旱式栽培、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改制复种、分带轮作、与综合防治病虫鼠害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调整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麦作物生产,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是贵州四大主体作物,对确保粮食稳定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突出抓好四大主体作物生产结构调

  整中,应把玉米和马铃薯的生产与加工产业化,作为粮食发展的新举措:一是在确保稻谷总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把约计200万亩“三年两不收”的望天田,通过“水路不通走旱路”,用于扩种杂交玉米,其玉米单产可比种水稻稳定增长10—20%;二是在旱地分带轮作中,无论采取何种分带种植方式,都应考虑玉米单产水平不能下降;三是在旱地扩大间套种植方式中,应努力扩大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并在热条件较好的区域,不断扩大二季马铃薯的面积;四是要加强四大作物“种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主导作物品种培育、筛选、更新和提纯。

  

篇六: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争辩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直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现在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

  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直被作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

  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篇七: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油茶产业调研报告

  __乡油茶产业调研报告__乡位于__县中部土地总面积

  36万亩全乡共有13个村

  137个自然屯4040户18072人

  境内雨热同季寒暑分明雨量充____充足十分适宜林木生长。__

  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林业用地面积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

  64%经济林木以杉木和八角为主是一个经济收入来源以林业

  为主要产业的山区乡镇。

  __乡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__、土壤肥沃、山地多具有适

  宜油茶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而且__人民有栽培油茶的悠久历史

  和习惯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

  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全县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来抓积极推广应用油茶科学栽培技术

  __乡的油茶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这几年来为了德乡的经济发展使山区经济活起来和山区农

  民富起来在“八角、玉桂立县”的基础上我乡党委、政府根据

  我乡的实际情况在自治区“富裕__、生态__、文化__、平安

  __”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借西部大开

  发的发展良机进一步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工作提出做强做优农业

  支柱产业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尽快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的发展思路。立足__乡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南桑北烟南果北菜因村制宜借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__的德康、那造等村桑蚕和水果、北部的平达、团结等村蔬菜、烤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上述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因素导致这十多年来__乡的油茶产业得不到重视油茶林面积得不到很大发展全乡现有油茶林面积约2.2万亩人均有油茶面积1.1亩其中__村2291亩德乐1068亩昂屯村585亩三章村677亩德旺村20__亩文华村1455亩德标村1335亩德康村3100亩那造村1370亩念头村354亩德孚村1426亩平达村3606亩团结村2454亩__乡油茶林分的基本情况是:品种混杂经营粗放林分老化病虫害严重产品产量低等。全乡平均亩产茶籽20公斤产油茶油5公斤全年全乡产茶油110吨大部分农户年产的茶油仅够自家食用油茶产业不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未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茶油被誉为“__橄榄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茶油的需求越来越多茶油不但国内供不应求还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所以实施油茶优良品种推广种植项目不断提高油茶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__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发展油茶产业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分类经营措施调整优化油茶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油茶资源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力水平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体制创__科技进步综合开发油茶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竭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名牌产品增强油茶产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发展油茶产业使我县的油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__县__乡人民政府20____年3月25日

  

篇八: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项目建设区地理位臵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我省木本油料树种的重要产区在此基础上建设油茶产业基地和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可为本县乃至陕南周边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俱佳的优良繁殖材料营造具有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食用原料林并以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立足富民产业推进突破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民和谐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保障食用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加工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商南林海木业有限公司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主管单位:商南县林业局1.1.4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企业类型: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企业类型桂国华有限公司

  总

  论

  1.1.5建设地点:油茶基地建设地点位于湘河、青山、过风楼、富水、城关、党马、试马和清油河等8乡镇的近50个村。加工厂位于富水工业园区。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位于城关镇三角池、张家岗等村。1.1.6建设内容:新建油茶食用油料林基地15万亩;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215亩,其中:优良新品种油茶采穗圃80亩、良种生产繁育圃120亩、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15亩(包括建设塑料大棚、炼苗荫棚(炼苗场)、修建生产道路、生产用房、实验检验室、库房、晒场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检

  1

  验、实验及育苗生产设备);征地15亩,建设茶油综合加工厂一处。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2684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777.1万元,流动资金2066.4万元。1.1.8资金筹措:申请银行借款9698.19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667.31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资金6478万元。1.1.9建设期限:建设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年,加工厂计划2013年投入使用。1.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建成实施后,正常年份年均实现销售收入16976万元,实现利润5425.39万元,上缴税金1806.46万元。1.2报告编制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计委02年试用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质量管理的通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年

  2

  ★《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陕政办发〔2006〕75号);★商南县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商南县关于加快突破发展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决定》;★中国林木种子区划(GB/T8822.1—1988)★陕西省种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办法(试行)★陕西省种苗工程建设良种基地项目试行标准。★商南县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纪要》,2008年10月7日★《商南县城乡建设规划》;★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项目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1.3主要研究范围及编制内容按照本项目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要求,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建设规模、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劳动安全与消防、劳动定员及经营管理、施工管理及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1.4项目总体评价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条件,从项目所在地、

  3

  周边省市及相应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看,企业财务效益良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经研究分析,本项目建设单位具备较好的建设优势,本项目产品为市场所需,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与时机成熟。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

  2.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国家大力发展木本食用油料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立足于商南,面向陕南及周边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基地和良种示范、繁育基地,使其成为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经济实体,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供、销、产业链,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和农民快速增收致富服务。2.2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龙头带动,农民主体,注重实效的原则。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2.坚持规模适度、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

  3.坚持提高良种品质和产量的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建设,力争在短期内提供优质苗木,为食用原料林基地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服务。4.坚持规划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原则,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基地建设和良种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5.坚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原则。依托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生态建设同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3.3发展目标3.3.1通过油茶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使油茶新品种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当年油茶造林成活率95%以上,三年保存率9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4.3%以上;新品种油茶达到盛产期后,正常年份下,年平均生产油茶籽1.95万吨,生产茶油0.585万吨。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较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3.3.2大力扶持油茶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规模经营型转变,建成具有试验、示范作用的食用油料林生产基地,极大提高油茶基地手产出规模和产出水平,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

  3.3.3建立新型的林木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实现生产集约化、管理规划化,为陕南秦巴山区油茶基地建设和各项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优良繁殖材料,确保油茶良种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3.4建立完善的良种质量监测、检验体系,确保良种使用安全;3.3.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良种生产水平,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的需要;3.3.6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成后,良种繁育基地在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年生产油茶优质壮苗480万株,其中Ⅱ级以上苗木达到80%计384万株;穗条200万条,项目区油茶良种使用率达到100%,陕南地区油茶良种壮苗使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年产值776.0万元;3.3.7油茶产业对项目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3.4总体思路3.4.1有效利用现有宜林地资源。油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农民易于接受,是富民的好树种,在低山丘陵适生区域,充分利用宜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切实强化良种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大力发展油茶林基地,置换部分耕地资源,缓解食用油料用地紧张和总量不足的状况。3.4.2要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实现油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和技术支撑的力度,

  6

  把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放在首要位置。在油茶采穗圃等良种基地建设中,必须使用国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通过良种基地建设,扩大良种苗木的供应量,确保新造油茶林优质高效,保障生产基地的高产稳产。3.4.3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惠及百姓的富民工程,符合党的富民政策。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订单油茶,从品种效益的单一性向多样性,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方向拓展。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提取企业利润,实行公司+农户的形式扶持油茶种植大户,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原材料的产量和品质,实行定点收购,促进林农增收致富。3.4.4以适应产业化、商品化的需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引进新技术和采用高科技的培育手段,建立立足于商南、面向陕南地区的油茶良种培育、示范、生产基地,为本县乃至陕南及周边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俱佳的优良苗木和繁殖材料,有利于合理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并使周围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3.4.5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提高优质茶油产品的市场认可度,着力打造油茶市场知名品牌,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延伸产业发展经济链条,推进产业化进程,从而使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7

  3.4.6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强化油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的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

  4.1商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4.1.1地理位置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南麓,秦、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属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北依蟒岭与河南省卢氏县接壤,南障郧西大梁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为邻,东界界牌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望,西至冀家湾与本省丹凤县毗连。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4.1.2自然概况★地形地貌商南县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和北部较高,东南和中部较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丹江自西向东横贯中部,把全县分为丹南、丹北两部分。全县平均海拔896.3米,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占总面积的77%。总体归类,全县地貌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河谷川道地貌区,分布于丹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县河、滔河、清油河、黑漆河等流域两侧的滩地、山前冲积扇等,地势较为平坦开阔,面积约20.7万亩,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是主要粮油产地。二是低山、丘陵

  8

  地貌区,区内农耕地较多,其中坡耕地面积大,山上多为疏林、灌木林和草坡,面积约245万亩,是生漆、油桐、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地。三是中山地貌区,主要分布在赵川镇中心东北部,赵川镇北部,白鲁础乡全部,十里坪、清油河、太吉河、水沟、过风楼等五个乡镇的南部。区内地势较高,山势陡峭,沟谷纵横,坡比较大。耕地多为沟台地和坡地,多石渣,土质差。但山上植被较好,多为成片森林,是本县水源涵养地区和用材林基地,面积约为78.4万亩。★气候、水文商南县地处我国中纬度偏南地带,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县历年平均日照1973.5小时,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为40.5℃(7月),最低气温为—12.1℃(1月),无霜期21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803.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土壤类型全县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特色,土壤类型较多,有黄棕壤、棕壤、水稻土、潮土、新积土和紫色土等6类。全县土壤PH值在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9%,氮含量普遍值为0.05—0.08%;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依次为40PPM、15PPM、100PPM。★土地资源商南县土地总面积347.4万亩,其中:农耕地19.99万亩,占总面积的5.76%;基本农田1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7.5%,人均0.96亩;林业用地267.7万亩,占总面

  9

  积的77%;草场草坡46万亩,占总面积的13.2%;难利用地和非生产用地16.56万亩,占总面积的4.77%。★自然资源全县生物资源丰富,2000多种植物和1100有多种动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豆类、瓜类、薯类为主,共46种。野生中药材种类较多,主要有党参、天麻、杜仲、二花、连翘、五味子、五倍子、桔梗、柴胡等10余种。野生动物有140余种,已被国家列入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水獭、长尾雉、锦鸡、大鲵、林麝、大灵猫等10余种。林木林特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用材林有油松、马尾松、杉木和栎类等60余种,主要经济树种有油桐、漆树、板栗、核桃、猕猴桃等30余种。境内矿藏十分丰富,已探明矿种32种,矿床(点)52处,主要矿藏有铬、镁橄榄石、水晶、蓝石棉、铜、铁、金红石、碳酸钙、钾长石、大理石等。★基础设施商南县基础设施完善,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西南铁路横贯东西,商郧路、郭山路、商卢路纵横南北,三“横三纵”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程控电话、全球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视遍布城乡,西北网电覆盖全县,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城镇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硬环境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商南县特色产业渐成规模。茶叶是商南县的主导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10.8万亩,年产值8000余万元,研制开发的泉茗、仙茗曾获全国“陆羽杯”大奖,是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林业协会授予“中国茶叶

  10

  之乡”。杜仲、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中药材5万吨,产值近1亿元,被列为“国家级丹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畜禽年饲养量202万头(只),林果基地40万亩。茶叶、蔬菜、畜禽、猕猴桃四大类10余处无公害基地已通过省级认定,2个千亩无性系茶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喀斯特地貌造就的金丝大峡谷被誉为“生态王国”、峡谷之“都”,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并正式对外运营,年均接待中外游客5万余人次。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定为省级地质公园。丹江漂流、闯王寨、玉皇山省级森林公园、上苍坊森林公园各臻其妙,共同打造了西北新兴的生态旅游区。4.1.3社会经济概况商南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3个社区,1545个村民小组。2007年底共有23.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8万人,农业劳动力11.04万个。县境内以“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及西合铁路为轴线,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近年来,商南县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旅游带动、开放带动“五大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9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75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337公斤;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87元。

  11

  商南县现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有2536户11412人。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2176户9792人,人均纯收入在625—860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103户463人)截。止目前,仍有总计达6016户26512的贫困人口居住在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目前,他们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仅能维持生存所需最低能量和简单的衣食住行,不但不能享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更不能维持生活和简单生产的需要,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适症状也就抗一抗、拖一拖而已;一些初步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遇自然灾害和大的市场风险极易返贫。全县正常年均返贫率高达7%。居住在这些地方的群众,为了生存,毁林开荒,破坏生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灾害频繁,形成恶性循环。4.2企业基本情况商南县林海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胶合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产品,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工商注册地点为商南县城关镇三角池林场,占地约有16.8亩,现有一条年产20万张人造板生产线以及一个销售公司和一个育林公司,现有员工1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现拥有总资产12680万元。公司法人代表桂国华,从前主要从事木材购销业务,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年富力强,富有胆略,勇于创新,善于经营,组建了一支勤奋、务实、团结的公司团队,带领全体员

  12

  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力拼搏。4.5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建设15万亩油茶基地、茶油加工厂、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3.1我国油茶研究现状油茶,别名茶子树,又名木子树。盛产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油茶林面积6000万亩,常年茶籽产量56万吨,产茶油15万吨,其产量占全国木本油料作物的80%以上。3.1.1茶油的主要成分与用途1.茶油的主要成分茶油是用油茶籽经加工后所获得的油脂。我国自古就有一“猪二茶”之说。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讲求膳食比例均衡的今天,茶油更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由于茶油中90%以上是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因而明显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动物油脂。与菜籽油相比,茶油中不含芥酸。与橄榄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茶油中不皂化物和生物酚的含量很少。与花生油和豆油相比,茶油不含黄曲霉素。因此,茶油是一种高级优质食用植物油。

  13

  2.茶油的用途和综合利用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常食茶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且具有抑制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等患者的理想保健油脂。茶油还是重要医药原料,在民间用于调制各种药膏治疗烫伤、烧伤及体癣等皮肤病。茶油通过氢化可以得到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的硬化油。茶油还能乌黑头发和润泽肌肤,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UVB)。茶枯可以提取皂素。从茶壳中可以水解糠醛。皂素和糠醛都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茶壳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等,可用于提取木糖醇,制作活性炭等。茶枯去除皂甙后也是很好的植物饲料。3.1.2油茶的生物学特性1.油茶树的形态特征油茶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多分枝,冠幅大,树龄50—80年,甚至长达百年以上。是以采收果实为主的木本油料树种。每年10月开花,次年结果,果实球形,直径2—3.5厘米。单果重9.3—31.5克,每果内含油茶籽1—8粒,籽粒多少视品种而定。有早、中、晚熟品种之分。2.油茶的生长习性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种后3—4年后即可开花,一生为“抱子怀胎”,即每年10月份开花至翌年10月份收获。收

  14

  获标准以80%以上的茶果变红为佳。或有10%的茶果开裂时采摘最为适宜。采摘后7—10天即开花。(1)油茶喜旱怕水油茶在红壤、黄壤和石灰岩发育的泡红粘土上均适宜种植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一般在海拔50—1100米的山地均可栽培。油茶为直根系植物,适宜于旱坡地和低山林地种植。(2)油茶喜光怕阴油茶幼苗喜荫,有利生长成活,成林后则喜阳。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保证营养生长,使其树冠迅速扩展,根深叶茂。另一方面需要进行生殖生长,使果实充分积累营养,增加含油量,若缺乏光照,则会生长不良,少花、少果,甚至绝收。油茶树为常绿灌木或乔木,一年栽植,百年受益。油茶树适合我区经济林开发。特别是我区现有5万亩低山丘陵岗地适宜种植,是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树种之一。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想选择。3.油茶的经济性状油茶籽的果大、产量高等特点是其他油料作物所不及。油茶籽平均千粒重716克,最小(多粒果)的籽粒千粒重有351克,最大(单果品种)籽粒平均千粒重1670克,单粒重达1.91克。与目前的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籽相比,一粒油茶籽相当于100—545粒油菜籽,一株盛产期的油茶树每年可摘油茶果

  15

  1000—3000个,最高可达1万个以上,幼林期平均每株收油茶果5-15公斤,大龄茶树单株采摘油茶果最高可达100公斤以上。一般可收油茶果8325—30000公斤//hm²,按油茶出籽率40%计,折合收油茶籽约3330—12000公斤/hm²。丰产的油茶林每年收获的油茶籽产量是同面积的高产油菜籽产量的2—8倍,油茶种仁含油率达51%左右,种籽出油率一般在29—32%之间,与油菜籽的出油率接近。因此,油茶是一种经济产量较高的油料作物。3.2项目建设背景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油茶在山区种植,不与粮棉争地。大力发展油茶,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报告,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4531.1万亩,年产茶油总量约27.7万吨,茶油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23%。我国政府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商办发[2007]59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2008年元月,温家宝总理专门就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请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

  16

  的措施”;回良玉副总理也批示:请按家宝总理批示要求,科“学制定规划,提出促进发展的举措”。2008年9月12日,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回良玉副总理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有好又好快发展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德全局和战略意义,并明确要求,发展油茶产业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科技支撑,提升层次,农民整体,龙头带动;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密切合作,合力推进等五点具体要求,为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和《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6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了《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确定以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袁纯清省长、姚引良副省长的批示精神,陕西省林业厅成立了陕西省油茶引川试验、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小组。要求林业部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作好项目调查研究、落实项目实施,并将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商南是我省重要的油茶种植生产县之一,2008,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县份,为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依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结合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生》

  17

  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在全面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陕西商南油茶基地建设规划,作为商南县未来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3.2.1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2000多年的栽培有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区、市),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种植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浙江排名第四位。主产区分布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万-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万-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

  18

  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万亩、1115万亩和552.4万亩,我省为239.8万亩。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良种选育和种苗供应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这些良种平均亩产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15万亩。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区)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3.2.2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9

  据统计,陕西省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16.9万亩,其中,产前期0.4万亩,初产期0.9万亩,盛产期8.5万亩,衰产期7.1万亩,分别占2.4%、5.3%、50.3%和42.0%,主要分布于商洛、安康、汉中的商南、城固、南郑、镇巴、西乡、勉县、宁强、石泉、汉阴、紫阳、汉滨、平利、白河等县区,呈分散式小块状分布。九十年代年平均生产油茶籽635.2吨,最高年产1041吨(1994年),进入本世纪,由于现有油茶林抚育都是农民自发进行,资金和技术投入明显不足,管理粗放、品种老化、重视程度不够、绝大部分油茶林品种品质或严重退化,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大量优良品种未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原因,根本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每年生产油茶籽400余吨,生产加工荼油100余吨,平均亩产茶油0.6公斤。全省现有油茶小型加工企业2家,设计生产能力1600吨,年产茶油400吨,实际年消耗油茶籽400吨,设计生产能力100吨,处于粗加工利用阶段,油茶加工业具有一定基础,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需要全面的提高完善,油茶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成熟,油茶籽综合利用程度接近70%。随着人民群众生产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尚潮流,茶油产品将会迅速的瓜分高端市场份额。中国茶油产业未来发展重点:着力开发和深入整个产业链,从创新上着力解决山茶油的世界口碑和科研成果;加强产业化模式,提高茶油萃取、提炼、灌装科技水平,加速新产品的研制与开

  20

  发;完善产业整体布局,定向扶持一些农业化企业采取农户+基地+公司+市场的合作模式,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加强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保持中国茶油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提高出口商品包装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国内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充分利用行业的信息资源,逐步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以信息化促进茶油产业化的发展。3.3发展油茶产业的必要性3.3.1是保障食用油安全的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素,植物油富含高脂肪和多种营养素,占人体所需比重的1/3以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国的信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则从1978年1.6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6.7公斤,增长了4.19倍,并仍呈增长态势,食用油消费量28年增长4倍多,60%以上依赖进口,中国食用油内在需求与对外依存度高。鉴于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木本油料林的发展,已将食用油料林建设列为重点扶持对象。这表明,油茶的产业化发展摆在了未来食用油领域的重要位置。开发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形成新的产业,是解决我国食用油长期依靠进口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国食用油领域一个新的长盛不衰的经济增长点,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战略选择。因此,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高科技、高产出的思路,建设面向陕南地区的油茶产

  21

  业发展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是加快油茶产业化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3.3.2是加速陕南突破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我省木本油料树种的重要产区,在此基础上建设油茶产业基地和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可为本县乃至陕南周边地区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俱佳的优良繁殖材料,营造具有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食用原料林,并以绿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立足富民、产业推进、突破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民和谐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保障食用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加工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是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快陕南突破发展步伐的需要。3.3.3是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木本油料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油茶林基地的培育和开发利用,不仅是我国未来食用油领域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林地质量,是林业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新的增长点。同时能够有效地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运输、加工),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条有效途径。

  22

  因此,在商南县建设品种对路、品质优良、生态与经济价值俱佳的油茶食用油产业发展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当地最具潜力的油茶产业,是新时期林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3.3.4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资源潜力大,不与农业争地、不与人争粮,能够实现产业与生态共赢,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等诸多优势。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报告,我国年产茶油问题约27.7万吨,茶油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23%。大力发展食用原料林,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加工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存环境,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区、建立一个开放型、创新型的新型农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总之,发展油茶等为代表的新兴食用油产业,这不仅仅是单一的为生态工程建设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惠及百姓的富民工程,符合党的富民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批量生产优质的林木良种壮苗,并通过示范带动,将逐渐摆脱目前各地分散、小型、低效和管理粗放的局面,走集约化、良种化、商品化、产业化的道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会更加显著。

  23

  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4.1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国家林业局湖南油茶研究院,长期从事油茶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重点推广,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家林业局攻关等项目10多项。其中2004年的“全国油茶优良品系区域化试验”,是国家林业局重点研究项目,通过湘、赣、桂和黔四省的区域协作共同攻关,将所选育出的30多个油茶优良品系在湖南、江西、广西和贵州等油茶主产区进行区试,预期可选育出适合不符合区域的高产、优质的良种组合,项目进展顺利。这些项目的实施,确立了湖南油茶良种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余年来,选育出油茶新品种共80多个。这些良种比油茶自然林增产5-9倍,最高亩产达到了75.5公斤,亩产值达到了3000元,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结合国家和地方造林项目建立采穗圃和示范林4000多亩,辐射推广到江西、广西、贵州、福建、湖北、重庆、广东和安徽等周边省份,共新造林油茶林30多万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推广到泰国北部作为罂粟替代植物发展。主要成果有:(1)主持《油茶雄性不育选育和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成果鉴定;(2)主持《油茶高产新品种推广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3)主持成果《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家系和无性系选育及其群体产量性状的研究》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4)《油茶‘寒露籽’优良无性系选育及脂肪酸

  24

  组成的研究》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参加成果《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6);《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授粉生物学特性》1990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7);《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1991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8);《用正丁醇提取茶皂素的工艺》2003年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号:110785,排名第4)。该研究所的陈永忠研究员,多次到商南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作为该基地建设的长期技术顾问,必将为高点起步进行基地建设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该项目技术负责单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林研究室,该研究室拥有学术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人才,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经济林木科研课题,从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到开发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现有研究人员大多是在油茶、杜仲等经济林开发明智方面学术造诣较深、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专家、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多项。并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基地建设、良种繁育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长期技术协作关系,针对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可作为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托单位,建立一个多层次技术网络体系,将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5

  此外,林海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人才荟萃,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加之基地建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等,为充分应用油茶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油茶基地建设水平和良种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走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在技术上奠定了可靠的保障。3.4.2市场潜力巨大,可带动油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时常前景十分广阔。为了加快油茶等食用油料基地的建设步伐,我国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一系列政策,使油茶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随着国家的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将日益增大,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对食用的总需求以多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油茶及相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可见,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木本油料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在不与粮食争地的情况下,食用植物油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在选择能有效利用非耕地并选择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木本油料品种上突破,未来茶油发展前景极为广阔,需求量将急剧增加的。

  26

  随着油茶产业的深入发展,可有效地带动当地农业、运输、种苗、副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3.4.3符合国家优先项目发展要求我国十分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列为要扶持对象。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也即将出台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这表明,我国把油茶木本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因此,建立立足商南、服务陕南、面向陕西地区的油茶产业发展基地和良种生产繁育基地,是当地及周边地区加快油茶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优先发展战略。3.4.4自然条件优越商南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径110°23ˊ54〞—110°01ˊ50〞、北纬33°05ˊ49〞—33°44ˊ39〞之间。总土地面积2314.87平方公里,低山丘陵面积约占71%,属浅山丘陵地貌,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激励和鼓舞林农大力发展高产油茶,这些都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区山低坡缓,海拔600—800米,坡度在25°—30°。是油茶、茶、杉木、马尾松等树种适生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区域,具有温暖、湿润、多寸等特点。年日照时数1811.8小时,日照百分率45%,太阳年辐射总量每平

  27

  方厘米为121.7千卡。年平均气温13.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40.5℃(1966年7月19),极端最低气温-12.1℃(1977年1月30日)。无霜期245天。10℃积温4406.2℃,均年降水量947.5毫米。项目区土壤为黄棕壤,土层深厚,全剖面无石灰反应,PH值6—7,呈微酸性,土壤熟化层30—40厘米,其下伏层(风化物)厚20—30厘米。有机质含量1.5—2.0%,全氮含量中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油茶栽培。3.4.5地方政府重视,积极性极高陕西省政府十分重视油茶食用油原料基地建设,多次召开有关部门领导会议,把油茶食用油基地建设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重要举措来重点落实,并要求林业部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作好项目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落实项目实施,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扶强独家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商南县政府在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前提下,把油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在油茶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有效的基础工作,把发展以油茶产业作为全县重要的农村工作来抓,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作为优势产业来发展。规划期内建成丰产基地15万亩,亩产茶油40公斤以上。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油茶

  28

  产业,在规模化、产业化、规划化上力争新的突破,全力抓好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基地建设,打造西部地区最大的油茶产业区。商南县政府将油茶基地作为兴县富民的龙头产业加以对待,并在企业土地使用、种苗、政策、资金补贴、护林防火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条件。3.4.6投资风险低在对项目区自然环境及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似建项目的技术措施、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分析,其建设内容重点突出,规模适度,技术有保证,市场有潜力,产业有前景,效果较明显,加之,省、市、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单位积极性高,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企业自筹配套资金有保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永续经营利用的内涵丰富,投资风险较低。3.4.7经济效益高1.不与粮油作物争面积。油茶适应性广,耐寒耐瘠,适于荒坡荒地栽培,也可用于改造低产林地。与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相比,油茶不与粮食和油料作物争面积。每年可为我区节约油料用地约15万亩,增加产值1亿元以上。2.高产、稳产性好。油茶一经播种(移栽),第三年即可开花,第四年挂果。挂果第一年单株茶果很少,一般3—5粒,从挂果的第二年开始,挂果量成倍递增,15年以后可进入一个相当长的高产、稳产时期。油茶籽产量是油菜籽产量的2—8倍,每公顷每年可产油茶籽3330—12000公斤,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十分可观。

  29

  3.收益时间长。油茶除了在幼林期前三年无经济效益外,从第四年挂果开始,以后逐年成几何级的产量递增,这一递增速度可以持续30—50年,因此,种植油茶是一代人栽种,几代人受益。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食用茶油的市场价格一般在40元/公斤,是菜籽油的3—5倍,出口贸易价格不菲。在日本,茶油是菜籽油的7.5倍,在美国市场达到12美元/kg,价格高于橄榄油。茶油经过精加工制成高级凉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黄酱等多种用途的油脂食品,倍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5.节省投资。油茶一般每公顷种植1665—3000株,种苗、肥料和人工总投入166.5-300元,平均单株成本仅1.5元,以后的抗旱和病、虫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等投入,成本也不高。虽然在前期的3年内无收益,但是一旦进入丰产期,基本上就不用再投入,可谓“一劳永逸”。而且幼林期还可套种其它农作物,以耕代抚,增加收入。3.4.8生态效益好发展油茶除了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解放农村生产力外,由于其高大的植株、厚厚的冠盖和深深的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强,在用地养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自然环境以及提高土肥供养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保土保肥能力增强。油茶林地在成林后,一方面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覆盖,另一方面因减少了耕作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

  30

  起到保水、保土和保肥作用。使林地的蓄水保土能力大为增强。按土壤蚀模数(t/km²·a即每平方公里面积每年流失土壤量)计算,相当于每年保住2cm厚的土层。每平方公里林地每年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达2万m³,也相应减少了有机肥的流失,这表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油茶林的保土价值如果按拦阻流失土壤量10元/m³计算,则油茶林每平方公里年保土价值达20万元。2.释放氧气多。油茶树冠盖厚、叶片多,表面积较针叶树大,其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气也多。据专家测定:阔叶林制氧量为70kg/hm²/日,油茶林叶片制纯氧达40kg/hm²/日,由此推算,每公倾油茶林制氧量可供600人吸用,从而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3.调节生态气候,降低环境温度。油茶为常绿树种,其茂盛的枝叶覆盖着土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了大量的太阳热能。据测定,夏日正午油茶林地的气温一般比荒地环境的气温低1—3℃。4.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蜂产品效益油茶每年秋后开花,其花郁香,是蜜蜂喜食的花蜜。平均每平方公里油茶林可供蜜蜂采蜜10-20天,每箱可产蜜10-15公斤。

  第四章

  市场需求分析

  31

  4.1我国油茶产品市场前景分析4.1.1需求预测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每吨售价已上升到18002494.1.2发展潜力高产稳产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提高油茶产量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选育出包括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油茶优良品种(系)100多个,像中国林科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元。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广阔的前景。

  32

  院亚林所的“长林”系列等,其中亩产茶油50公斤的油茶高产无性系82个,有些优良品种(系)亩产茶油可达到70多公斤。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新造油茶林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基础。在扩繁技术方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发的油茶芽苗砧育苗技术推动了油茶整个培育方式的变革,使油茶品种规模化扩繁和快速培育成为可能。以此为基础,国内形成了一批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如今,全国95%以上的苗圃、5000万株以上的良种苗木均采用此技术。目前,我国低产油茶林面积达4000万亩,占现有油茶总面积的90%以上。改造低产林是短时期内提高油茶产量的有效方式。4.1.3市场分析目前我省年产油茶籽约400吨,产茶油约100余吨,茶油仅在陕南部分种植地区有食用,市场上很难觅到油茶油。随着人们对茶油产品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食用油需求量不断增加,油茶产品市场需求量必将进一步增加。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全省食用油消费量在逐步增长,由于国内食用植物油60%左右依赖进口,95%的粮食自给率相比,与我国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当务之急要借势大力发展

  33

  油茶食用油原料基地,这将有效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矛盾。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素,植物油富含高脂肪的多种营养素,占人体所需比重的1/3以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国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由从1.6公斤上升到6.7公斤,增长了4.19倍,并仍呈增长态势。中国食用植物油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60%以上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2007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300万吨,食用油自给率早已超出国际安全警界线。4.2中国油茶产业规划到2020年,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计划达到7000余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根据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确定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4个省(区、市)中的642个县为适宜油茶产业发展的区域。

  34

  依据“全国油茶林区划”,按油茶生产适生条件,我国将油茶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和较适宜栽培区。最适宜栽培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安徽8省(区)的292个县(市、区)的丘陵山区。适宜栽培区包括湖南、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重庆、四川8省(区、市)的167个县(市、区)的低山丘陵区。根据现有种植规模、良种选育基础和近期良种种苗保障供给能力,以及宜林地资源优劣、可供程度等,我国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确定为核心发展区、积极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三个建设发展区。核心发展区涉及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的271个县(市、区);积极发展区涉及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广西(部分)7省(区)的248个县(市、区);一般发展区涉及云南、重庆、河南、四川、陕西5省(市)的123个县(市、区)。4.3市场竞争优势4.3.1效益优势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到40公斤以上。届时全国茶油产量将达到250多万吨,按销售价格4万元/吨计算,年产值达1000亿元。除获得茶油主产品外,每年还可获得茶枯、茶壳等副产品近600万吨,销售价格按平均每吨0.20万元计算,年产值可达120多亿元。种植油茶年总产值可超过1120亿元。

  35

  4.3.2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寻找发展机遇,将林业生产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视建设本项目为农村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工程之一,对本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安排有专人配合企业工作,要求尽快建成投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环境。4.3.3地理位置优势商南县地处三省八县结合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陕西省的东南门户。项目建设地位于沪陕高速公路商南出入口边,项目建设及项目投产后的交通条件极其便利。也为项目产品销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综上所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本项目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第五章

  5.1建设条件5.1.1气候条件

  建设条件与建设规模

  商南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36

  区。坐标介于东经110°24’-111°01'之间,北纬33°06'—33°44'之间。年平均气温14.6℃,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803.2毫米;年平均日照1973.5小时;无霜期217天;最大积雪厚度14cm;最大冻土厚度14c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16米/秒。总体气候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适宜于油茶种植,同时可避免因气候条件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5.1.2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商南县境内西南铁路、沪陕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以312国道为轴线,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通往外省和周边地区的公路10余条,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67.6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33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变电站若干,电力供应充足。5.1.3商南县城物资市场供应丰富,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加工厂建设所需工程物资供应,也可到西安或南阳采购物资,工程物资供应有可靠保证。5.2建设规模及内容5.2.1建设地点油茶基地建设地点位于湘河、青山、过风楼、富水、城关、党马、试马和清油河等8乡镇的近50个村。内容包括:油茶食用油料林基地建设、油茶林木良种生产繁育基地建设以及油茶深加工产业建设方面的内容。

  37

  5.2.2油茶基地建设范围包括商南县的湘河、青山、过风楼、富水、城关、党马、试马和清油河等8个乡镇的近50个村。根据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丹江以北、312国道以南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600—800米,坡度25度以下的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荒地、灌丛地以及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营造优良新品种油茶林15万亩。5.2.3油茶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1.建设油茶新品种良种繁育生产基地215亩,其中,优良新品种油茶采穗圃80亩,良种生产繁育圃120亩,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15亩。(1).采穗圃建设:根据油茶产业发展需要,选择种子产量、含油率高,抗性强、种源明确的油茶良种。规划建设油茶采穗圃80亩,年产油茶新品种优质穗条200万条。(2).繁育圃建设:对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油茶品种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迅速扩大种质资源,并通过嫁接培育良种苗,为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食用油料林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新建油茶繁育圃120亩,年繁育油茶良种壮苗480万株,其中Ⅱ级以上占80%以上达384万株。建设塑料大棚2250平方米,炼苗荫棚(炼苗场)4500平方米。修建生产道路4.5公里,生产用房120平方米,实验检验室60平方米,库房180平方米;晒场1600平方米;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购置必要的检验、实验及育苗生产设备。

  38

  (3).收集保存区建设:在充分利用油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保存的家系或无性系,建设优良品种收集保存区。规划面积15亩。2.基地及目标市场对油茶良种苗的需求分析(1)市场定位:我省秦巴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2%。油茶全身都是宝,属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建设商南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及秦巴山区范围内油茶食用油料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大型生态建设以及日益增长的油茶产业发展对良种壮苗的需要,同时为当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其收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服务。(2)需求分析: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作为生态造林、经济林建设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树种,广泛受到秦巴山区群众欢迎。其特殊的组成和它的不可替代性造就了需求空间的广阔,不断扩大的需求和难以提升的产量造成目前价格的不断上扬,进而造就市场对油茶良种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加。规划期内,仅陕西新发展油茶15万亩,低产林改造16.9万亩,同时,周边邻近省份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油休林苦建设任务量大,优良的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苗木需求量大。按规划期估算,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苗木年需求量将达到510万株以上。因此,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当地退席秦巴山区及周边市县提供大量的优良繁育材料。

  39

  (3)拟建良种繁育基地生产能力:商南县乃至陕西省目前还没有油茶良种繁育生产基地,通过本繁育基地的建设,正常年份下,可年产油茶良种壮苗480万株,穗条200万条。(4)种苗缺口: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和扩建良种繁育基地种苗生产能力相比较,油茶木本油料树种良种苗木缺口较大,满足不了目前当地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4.茶油综合加工厂建设计划投资3900多万元,征地15亩,建设茶油综合加工厂一处,用于油茶的综合利用开发,2014年底顺利实现茶油工厂化生产,年油茶籽生产能力达到1.95万吨,茶油生产能力达0.5万吨。5.5绿化苗木生产技术方案5.5.1油茶育苗技术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如用种子育苗繁殖则后代变异大,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现生产上一般已不用实生苗造林。为了保持油茶优良特性,实现高产稳产,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无性系苗造林非常有效,目前采用芽苗砧接培育良种嫁接苗非常普遍。此外还可扦插育苗。常用的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如下:1.砧种的采集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长沙地区可在10月下旬采种。

  40

  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量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2.砧种的催芽处理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克)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砂贮藏,到翌年3月取出用湿沙催芽。湿砂先用托布津处理,砂的湿度以用手能捏成团、松后散开为宜。一层砂、一层种,砂的厚度10厘米左右,4--5天晒水一次,保持一定湿度。待胚芽伸长到3厘米左右时,即可作芽苗砧进行嫁接。3.圃地选择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值5.5—6.5pH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砂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4.整地作床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甲胺磷0.5公斤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土杂肥(或人畜粪)20担,或复合肥100公斤作底肥。整好地后即开始作床,苗床宽以1.2米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苗床干湿适宜。5.搭荫棚:嫁接前搭好荫棚。棚高1.8米,遮荫度70--80~。棚顶遮荫材料可用杉树枝、稻草等。

  41

  6.选取接穗供采穗的母株应是通过鉴定的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生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粗细一般0.25--0.32厘米。接穗宜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挤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砂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采用75ppm2.4一D或150ppm萘乙酸或100ppm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小时,能提高嫁接成活率。7.嫁接方法嫁接工具:切口锋利的嫁接刀,也可用剃须刀片。另外将废牙膏皮剪开洗净,剪成2×1.5厘米的长条形,再弯成筒状备用。嫁接时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待砧种幼芽出土即将展叶,接穗进入半木质化时嫁接。削接穗:先剪去接穗1/3—1/2的叶片,将接穗倒拿在左手姆指与中指之间,一面紧贴食指尖上,在距芽的基部0.2厘米处开始斜削一刀,斜面成30度,削面长1.2厘米;再翻转接穗与第一刀对称斜削一刀,使接穗成薄楔形。削面一定要平整光滑。最后在芽尖上方0.3厘米处斜切一刀,切断接穗。削苗砧:将砧苗去掉泥沙,在子叶柄上部约2厘米处平切断,通过横断面中心纵向深切一刀,长约1.5厘米。

  42

  嵌接穗: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一面即可。绑扎:在嵌接处套上牙膏皮套筒,捏紧即可。8.芽苗栽植苗嫁接后栽入苗床,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一15厘米深的浅沟。苗子*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复土,深度以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简为宜。栽后洒透定根水。为了保湿,取长为1.8—2米的竹蔑条若干,弯成拱形插于苗床两边,再盖上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土封压严实。9.芽苗管理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一直坚持到9月份。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此时若遇高温干旱,易于造成苗木灼伤,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根腐病,此时应加大透光度,可将薄膜两头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病害防治:嫁接苗第一年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即菌核性根腐病。发病症状:在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病株组织出现褐

  43

  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防治办法是拔除病株,消除带菌土,再用19%硫酸铜液灌苗木根部,消毒保苗。移床扩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进行移栽,每亩栽3—4万株。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可根据发病情况,定期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3—4次,即春季新梢生长后喷1次,发病初期6月1次,连喷两次。10.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Ⅰ级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主干上有分枝,Ⅱ级苗高20一25厘米。5.5.2油茶营造技术1.林地选择与整地林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5.0-6.5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轻粘壤土: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南坡、东南坡,或平缓的北坡、西北坡;坡度25度以下的低丘陵岗地;南坡海拔950米以下、北坡海拔500米以下地势开阔地区。注意避免油茶林重茬;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也可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山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44

  整地: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坡度小于10度的,提倡全面整地,深度20厘米以上,等高种植。坡度大于10度的,采用等高水平带状整地,坡小带宽(7-10米宽)坡大带窄,(1-1.2米宽),带与带之间均留下1.5米地空的不垦,沿山作带,带上打穴。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方,最好在整地前1-2个月先喷草甘膦杀灭杂草,待杂草基本腐烂后再整地。挖穴:穴规格0.6×0.6×0.6米。2.采用良种壮苗选择优良无性系: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高产无性系,如:赣州林科所选育的“赣油”系列、江西省林科院选育的“赣无”系列和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分宜县)选育的“长林”系列,各系列有多个品种,稳产时平均亩产茶油可达30-76公斤。选择壮苗: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二年生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3.造林施基肥:造林前在穴内施足有机肥或复合肥。每穴施土杂肥20斤或复合肥0.5-1斤。时间:冬末春初新芽未萌动前(春节前)实施造林。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

  45

  造林密度: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为每亩148株,株行距1.5×3米;15×25度的林地为每亩111株,株行距2×3米。栽植方法:A、嫁接口超出地面2厘米。B、一穴一苗,分级分种。C、细土回填,苗干端正,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根土密接,上覆松土。D、浇足定根水。注意事项:A、用裸根苗栽植,务必做好起苗至栽植全过程中的护苗保根工作。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当天栽不完的苗,要将其假植在敞荫、湿润、背风的地方,盖上稻草并浇水。B、必须选用5-10个以上优良无性系进行配置造林;选用的优良品系的花期、成熟期要基本一致。4.幼林管护新造林要加强抚育管理,防止人、畜危害,做到造、管、护一起抓。施肥:春季(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0.02-0.1斤。冬季(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0-20公斤。随着树体增长逐步加量。施肥方法:树冠外内侧开环形沟施。抚育:在5-6月份和9-10月份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以6厘米左右为宜。做到蔸边浅,蔸外深;头年头次浅,逐年逐次加深;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叶。坡地上抚育时,要横向进行,要求地面平整,均匀。三伏天气温高,不宜抚育除草,以免骤然改变环境,或损伤苗根,造成死苗。抚育时间,以雨后晴天土壤较干时为最好。提倡林内间种豆科植物实行以耕代抚。

  46

  间作:间作黄豆、绿豆、花生、油茶等作物,距油茶植株65厘米。整形修剪A、修剪时间:12月翌年3月份。B、定干与修剪:在幼树距地面0.5米左右处剪切主干,待其萌发新枝,从中选留不同方位、上下间距10-15厘米的健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如主枝间距过大时,宜留健壮分枝作为副主枝,主枝、副主枝相互间均宜保持60-70厘米的间距,主枝基部或主干上所萌发的无用枝、过密枝,要及早除萌或及时剪去,这样经过5-6年,树冠、树形基本形成丰产结构。C、抹蕾:油茶在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较好的情况下,栽后2-3年有一部分能开花、结果,但是为了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形成高大饱满的树冠,应把花蕾及早抹去。5.成林管护施肥:春季(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0.5-1.0公斤;冬季(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20-30公斤,酌情喷施速效肥或叶面肥。抚育:春季(3月份)和夏季(6、7月份)浅垦除草培蔸,冬季隔年深挖垦复。抚育可结合施肥进行。有条件的在干旱季节应适当灌溉。注意防治病虫害。修枝整形:修剪时间:12月-翌年3月份。剪除病虫枝和过密营养枝、徒长枝,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油茶挂果数年后,一些枝条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过里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另外选择适当

  47

  部位的强位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厘米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开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6.主要病虫害防治A油茶炭疽病: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稳定高产。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用1:1:100(硫酸桐: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用2%茶麸浸液配制),分别在3-4月份和7-8月分各喷洒2-3次。不要与茶叶、山茶花等树种混栽,以免相互感病。B油茶软腐病:伞座泡菌。叶果上有园形水渍状病斑,后期大量脱落。防治方法:冬季结合油茶林垦复,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下年侵染来源。发病时用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喷洒,或喷洒50%可湿性退菌特300-400倍稀释液,每隔10天喷一次。如果水源不便,可用赛力散加石灰(1:10)混合撒施。C油茶毒蛾:取食叶片、嫩树皮、幼果等。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防治,或用白僵菌菌粉25-50倍喷洒。黑光灯诱杀成虫。

  48

  D茶梢蛀蛾: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剪去被害叶梢集中烧毁,当幼虫尚在叶片上时(一般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1000倍液,敌敌畏1500-2000倍液防治。E油茶象甲:幼虫、成虫均危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为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幼虫取食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防治方法:月份为成虫陆续出土期,40%氧化乐果和5-7用80%敌敌畏1:1兑水1000倍液喷洒2-3次。8-11月份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消灭虫源。秋冬垦复,消灭越冬幼虫。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主要应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以控制病虫割据传播和发生

  第六章

  6.1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和节能方案

  项目建设仅只有加工厂存在建设和生产对环境有轻微的影响,主要是生产性建筑垃圾和噪音。基地建设只能说是改善环境而没有污染。6.1.1噪声

  49

  公司离最近的居民点有近150m,公司的生产噪声不会影响周围民的生产生活。目前厂界噪声没有超标,扩建后,噪声的增加量很小,厂界噪声仍能达标。6.1.2固体废弃物公司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是一般的建筑固体废物,主要运至垃圾堆放场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没有。6.2.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本项目在加工厂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城乡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噪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将随工程竣工而消失,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6.2.1加工厂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或减轻水土流失。在水土保持规定的范围内取土、取砂、取石,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6.2.2规划设置好土方临时堆放场所、建筑材料料场和建筑施工弃渣场。不得随地抛弃建筑垃圾,排放污水,影响周围环境卫生。6.2.3施工期间噪声的控制。严格施工时间,作好施工的组织协调工作,文明施工,减少噪音。不须在中午、夜间加班施工,以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息。6.2.4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洪及排水设施。6.3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并采取了

  50

  相应的环保措施加以治理,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定员、培训

  本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劳动安全与消防安全法律法规,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劳动安全,改善劳动条,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7.1劳动安全7.1.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7.1.2劳动安全措施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企业法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岗位。实行安全教育制度化,安全检查经常化。

  51

  7.2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7.2.1组织机构本项目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本着指挥灵活顺畅,层次简化,组织严密,权责分明的原则设置职能科室,设置繁育部、育林部、经营销售部、财务部、生产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7.2.2人力资源配置按“少而精”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企业实行连续工作制度。共配置人员5026名,其中:繁育部共配置人员12名(含技术员1人)、育林部(基地)共配置人员5000名、经营销售部共配置人员4名、财务部共配置人员3名、办公室共配置人员4名、管理人员3人。本项目总经理由董事长桂国华兼任,经营销售部、财务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繁育部、育林部(基地)优先考虑租用土地农户、下岗职工。7.3技术培训本项目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行劳动聘用合同制,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所有管理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按三班倒每天工作时间均为8小时,年工作时间不超过300天,并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所有员工均要进行技术、安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过程的技术,使优良无性性良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

  52

  措施,真正运用到生产实际,真正让广大林农掌握应用,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结合油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为“三农”服务,依托我省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现有的科技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油茶产业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对全县油茶种植户,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现场实际操作,掌握油茶丰产技术、嫁接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为农村培养大量实用的技术人才,为油茶丰产稳产和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实施产业升级奠定基础,3年内技术培训达1000人次,5年内培训达到5000人次。

  第八章

  8.1项目实施管理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度、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监理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及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成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批复,经验收合格才能交付使用,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以备查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建设有序高效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8.1.1科学规划,合理设计。8.1.2严格招投标和监理工作,优选施工承包企业和建设监

  53

  理单位。8.1.3严格施工建设程序和技术规范,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工程质量和营造林成活率。8.1.4落实施工安全措施,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8.1.5强化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工程资金有效使用。8.2建设进度安排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油茶繁育

  和基地建设计划工期3年(2010年-2012年)加工厂建设建设计划1、年(2012年),部分建设计划可同步或交叉进行,具体建设进度

  安排如下表。

  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

  2009年1112122010年3…1112122011年…1112122012年..1112

  项目项目建议书及审批设计施工准备建设施工安装调试运行

  54

  表示油茶繁育和基地建设表示加工厂建设

  表示项目前期准备

  第九章

  项目投资融资方案及财务分析

  9.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1估算依据1.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国家林业局、林场总体设计概预算编算办法》;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标准(计价格[2002]10号;4.林业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5.陕西省计委《陕西省地方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指标》;6.《陕西省林业局(场)总体设计技术经济指标》;7.《陕西省工程建设有关费用定额》中相关规定;8.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建设厅《关于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通知》(陕价行发[2005]17号);9.陕西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10.陕西省技术监督局颁《陕西省造林技术经济指标》;11.商南县内现行劳动力、材料市场价格、同类工程造价标准。9.1.2估算说明

  55

  1.土地费用。该项目加工厂建设用地征用30亩,费用为5万元/亩,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繁育区(包括采穗圃、繁育圃、收集区)用地租用215亩,费用为600元/亩,一次性租用10年,费用分年支付,前三年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亩基地土地为农户自有,其上种植的种苗化肥人工等所有费用均有项目单位提供(即为农户提供土地,县内单位提供种苗、技术和资金合作种植,农户接受项目单位的技术培训后成为项目单位工人,故此部分土地不计费用)。2.根据有关定额和商南实际情况,土建工程结合同类建筑实际造价,按1200元/m2估算,其它费用均按本地区同类工程进行适当调整。3.设备价格参考厂家报价估算。4.建设管理费、设计费、勘察费、培训费等按土建和设备投资的相应比例提取。5.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按6次/年、其余按1次/年计算。9.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684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4777.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2649.7万元,设备及器具购置1588万元(含运杂费、安装工程),基地与繁育圃建设、管护、技术培训费、预备费及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它费用20539.4万元;流动资金2066.4万元。(详见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

  56

  固定资产投资按加工厂、繁育和基地和其它(含技术培训费、预备费及建设单位管理费、不可预见费等)分:加工厂投资4051万元、繁育圃和基地建设投资21286.4万元、其它投资1506.1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684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油茶专项扶持资金6000万元(400元/亩),国家良种繁育基地专项补助47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9698.19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0667.31万元。9.2财务分析9.2.1财务分析依据和范围本项目财务分析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国家最新的财税制度和行业有关规定。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主要进行了财务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9.2.2参数及基础数据的确定1.基准参数的确定参照《方法与参数》以及融资风险以及相关财务有关规定:融资前税前财务基准收益率为8%;税后财务基准收益率为9%;资产负债率为70-80之间;利息备付率大于2;偿债备付率大于1.3。2.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本项目按照企业所得税25%进行计算。3.有关税费。

  57

  税费率表(%)

  税费项目营业税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费率573税费项目企业所得税法定盈余公积金税费率2510

  9.2.3财务测算1.收入测算①油茶新品种食用油料基地和加工厂建成后,盛产期,年平均每亩生产干油茶籽130公斤,年产量达到1.95万吨,出油率按30%计算,年生产茶油0.585万吨,按目前市场价2.5万/吨计算,年产值达到1.46亿元。除获得茶油主产品外,每年还可获得茶枯(20公斤/亩)、茶壳(35公斤/亩)等副产品0.825万吨,销售价格平均按0.2万元/吨计算,年产值0.16亿元。种植油茶年总产值达到1.62亿元。②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目是一项基础性良种繁育示范工程,新建采穗圃面积80亩,繁育圃120亩,在达到生产能力后,正常年份下年生产油茶良种接穗200万条,繁育良种壮苗480万株,年实现销售收入776万元。2.成本估算及费用估算①燃料动力费:项目建成后消耗的燃料动力主要为水、电,水按2.5元/吨、电按0.6元/度计算。项目建成后外购燃料动力费用为256万元。

  58

  ②工资福利费: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工资标准分别按生产工人12000元/人、技术及管理人员18000元/人、销售人员15000元/人计算。福利费按工资总额14%提取。正常年工资及福利费合计6891.3万元。③折旧费:固定资产折旧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其中房屋折旧年限按20年,设备按10年,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费按5年计。④修理费按设备投资总额的6%计算,年31.76万元。⑤流动资金按长期贷款,贷款利息按年息8%计算。⑥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9.2.4估算指标1.良种繁育工程①病虫害防治:50元/亩②土壤改良:2000元/亩③塑料大棚(钢架结构):160元/平方米;阴棚:60元/平方米;④房建:1200元/平方米;晒场:80元/平方米;⑤宣传碑:30000元/座;宣传牌:500/块;⑥道路:干道(混凝土结构)200元/米,支道120元/米;⑦井及配套:水泵及配套80000元/套;⑧移动喷灌系统:300000元/套;

  59

  ⑨产苗量:4万株/亩;穗条:2.5万条/亩;2.营造林工程①整地、栽植(含补植)等综合用工:10工日/亩;②良种苗:1.5元/株;③抚育:3工日/亩.年;工值:50元/工日。9.2.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总投资收益率(ROI)

  总投资收益率(ROI)EBIT100%=26.95%TI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CICO)(1FIRR)

  t1t

  n

  t

  0

  本项目所得税前及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计算结果税前、税后分别为46.28%和39.66%,分别高于税前税后基准收益率8%和9%(式中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详见现金流量表。3.财务净现值(FNPV)

  FNPV(CICO)t(1Ic)t

  n

  本项目所得税前及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计算结果分别为20882.54万元和13709.36万元(式中Ic为基准折现率,CI为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详见现金流量表。4.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t1

  60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NP100%=50.86%EC

  式中NP为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EC为项目资本金。5.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

  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6.87年当年净现金流量

  

  6.资产负债率(LOAR)

  资产负债率(LOAR)TL100%TA

  本项目正常年份的资产负债率介于16.3~46.83之间,小于资产负债率合理区间70~80。详见资产负债表。7.贷款偿还期该项目建成后,3.82年可还完固定资产借款(流动资金借款一直存在于项目经营期,详见贷款偿还期估算表)。9.2.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根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经营期内正常年份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全部净现金流量看,所有净现金流量全部为正值。因此,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61

  9.2.7财务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当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BEP时: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固定总成本100%=25.68%年营业收入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即该项目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经营)能力的25.68%即可保本。表明项目盈亏平衡点低,抗风险能力较强。2.敏感性分析对该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可见:收入的变化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最大,最为敏感;经营成本的变化相对影响较小;投资的变化影响最小。但在收入降低10%或提高10%的情况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仍高于9%的设定基准财务内部收益率。表明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详见经济评价附敏感性分析表。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9.3风险分析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选择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社会矛盾的因素进行预测。本项目的主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项目收益风险:从敏感性分析表中可以看出,经营收入对项目影响最大,当经营收入远低于财务预测时,会给项目带来财务风险。

  62

  二是建设投资风险:建筑工程量估算太小、设备选型与设备数量与估算偏差较大,土地征用租用费、人工费等估算小会给项目带来财务风险。三是融资风险:由于资金来源发生变化,影响项目资金的可靠性、充足性和及时性,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设备价格上升导致的投资增加,由于计划不周或外部条件等因素导致建设工期拖延给财务带来风险。该项目该项目申请银行借款9698.19万元。如果融资出现问题,会给项目带来风险。四是市场风险:由于同类产品的增加,项目产品销售量大减,价格下挫,以至于产量和销售收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五是组织管理方面的风险:由于项目组织机构不当,管理机构不完善,或是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导致项目不能按计划建成投产,投资超出估算或项目投产后,未能制定有效的企业部分策略,在市场营销中失败,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六是政策方面:由于本项目现在属于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申请国家油茶专项补助和国家良种繁育基地专项补助共计6478万元),如果这些政策发生变化,将会给项目带来风险。七是天气方面:由于产品是苗木植物,当天气出现异常时会给项目带来风险。

  63

  9.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9.4.1经济效益1.油茶新品种食用油料基地和加工厂建成后,盛产期,年平均年茶油产值达到1.46亿元。副产品年产值0.16亿元。种植油茶年总产值达到1.62亿元。2.良种繁育基地在达到生产能力后,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776万元。3.由于新品种的推广使用,嫁接、综合管理以及丰产技术的广泛应用,缩短了油茶结实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随着开发产业力度的加大,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将成为商南县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仅工资一样就对农民增收6840万元,项目建设对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局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油茶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90%以上,比精菜油的86.24%,花生油的81.75%,橄榄油的83.78%,油棕油的51.25%,椰子油的8.7%都高。经常食用茶油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此外,茶油深加工可制作高级化妆品,茶枯和茶壳可以撮茶皂素、磨制刨光粉,还可以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等。实践证明,油茶不仅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而且可以做成一个大产业,不少地方已经成为农民的经济支柱之一。

  64

  加快油茶产业化建设,是增加农民就业、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9.4.2社会效益分析发展油茶产业,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判人民生活,又能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可为当地社会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广阔的门路。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使项目区造林育苗的油茶良种有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能够有效地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稳定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运输、加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效益明显。9.4.3生态效益分析林业既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对人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6-8倍。森林资源的增加,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补充地表和地下水、净化空气的作用。按照有关参数计算,10000亩森林年可涵蓄降水152.9万立方米,按等容量水库建造成本计算,价值为871.6万元;可增加地表有效水22.2

  65

  万立方米,价值44.5万元;净化水质价值150.1万元,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合计为1066.2万元;减少泥沙流失数量为5.8万吨;1公顷森林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约1吨,释放氧气0.73吨,每吨氧气按1000元计算,对大气贡献的气氛价值为193.8万元。项目建成以后,每年可为油茶基地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提供良种壮苗约480万株,进而实现良种壮苗造林绿化面积约4.5万亩。其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相当可观。当然,森林的生态效益还远远不止这些,其实际生态效益是难以估价的。

  第十章

  10.1结论

  结论和建议

  1.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高、地方经济繁荣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条件,从项目所在地、周边省市及相应的市场需求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看,企业财务效益良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3.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综合效益,建议尽早立项并实施,借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促进地方工、农、商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本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66

  10.2建议本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商南县主导产业发展政策,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条件,从项目地点及相应的市场需求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看,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看,企业财务效益良好,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生存能力较强。本项目建设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并且能够积极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尽力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达到计划指标。2.尽快办理项目各种审批手续,积极协调银行贷款、争取国家配套扶持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以保证项目按期建设,尽早投入生产,发挥效益。3.建设项目按设计方案高标准、高起点地一次性建设到位。项目建成后,要精心管理经营,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4.是本项目属农业产业化项目,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建议当地政府给予政策优惠。

  67

  商南县林海木业有限公司

  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68

  报告编制单位:商南县林业局项目建设单位:商南县林海木业有限公司报告编制时间:二00九年十二月

  69

  

推荐访问: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油茶 调研报告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