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02 21:10:04 来源:思哲公文网

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6篇)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在经历了无数失败挫折之后在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党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那就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6篇)

篇一: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在经历了无数失败挫折之后在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党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那就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于追求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参观一大纪念馆心得体会

  站在当下,回望百年,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对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在寻常日子召开的、在当时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的会议,无声却有力地,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炸响了开天辟地的惊雷,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段艰险而又光荣的历史,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青年历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革命的力量。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都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8岁。二是学历都比较高,其中8人是大学学历,4人留学日本、3人就读于北京大学。真是群英荟萃啊!须知在当时,全国能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口不到1%。三是都是些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又怀揣救国救民理想的志士。“一大”之前,毛泽东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影响下,确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认定这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最后选择。他在回复蔡和森关于“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张的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23岁的王瑞俊在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的诗句后改名王尽美,决心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尽善尽美”为革命追求。李汉俊面对采访直抒胸臆:“种子在手,唯万里荒芜。或惧力不可逮。吾人肉躯堪当此劳否?”面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这批马克思主义的年轻追随者,即便舍弃生命,也要让种子发出芽来!

  科学的主义一定是革命胜利前进的旗帜。13位代表在接受马列主义之前,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信奉“改良主义”,还有人宣扬“无政府主义”,即使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对这批青年来说,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如同找到一盏看清时事迷局的“探照灯”、一把解剖沉疴痼疾的“手术刀”。“一大”后,他们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在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走出来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或为革命义无反顾地牺牲,或为初心使命心无旁骛地坚守。反之,非马列主义者走出的却是一条歪门邪路,或成叛徒,或为汉奸,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架。在经历了无数失败、挫折之后,在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党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和路径,那就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于追求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起而行之、探索前进,其作始也必简。今天来看,“一大”准备很不充分,真可以用简单来形容。组织联络简单,仅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出了一份“开会通知”;会场简单,仅是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兄弟租住的一处石库门房子,房间窄小,设施简陋;代表们的住行简单,仅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住在白尔路389号的博文女校,且只能在空教室的地上打地铺;在各地代表操着不同方言且有外国人参加的条件下,也没有任何一点安全保卫举措,以至于会议进行中突然闯入“陌生人”。但这种“简”显然是当时的条件所决定的,当时我们在资金、物资、场地、社会关系等

  各方面都是极度匮乏的。“一张白纸好写字。”作为一个全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必将开拓宏大场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一大”后,全国革命迎来高涨,党团员数量迅速增加,各地方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无论是组织的发展建设,还是革命活动的开展,都只能在探索中前进。

  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其将毕也必巨。古往今来,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凡伟业,无不须经艰难曲折反复之过程。正如1920年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中关于生命的探讨的那样:“你见过蝗虫,他们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于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的死骸堆积起来,成了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那过去底人不是我们的真生命,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永远的生命!”“一大”代表和那时的先驱们为后来的革命者树立了光辉榜样。陈潭秋常年奋战在武装斗争一线,在一次突围中被子弹打中右耳,浴血疆场。王尽美在艰苦条件下奋力工作,年仅27岁便因积劳成疾牺牲了。邓恩铭回到家乡山东,积极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成效卓著。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监狱里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英勇斗争终壮烈就义。最老代表何叔衡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以近六旬高龄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后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榜样是无声的号召,其身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正因如此,一百年后的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钜”

  便成必然!展望未来,到第二个“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钜”也必将成为现实!

  回首百年,追忆“一大”,真是风起青萍末、浪成微澜间啊!

  

  

篇二: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荔波邓恩铭故居参观邓恩铭故居观后感

  荔波邓恩铭故居。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

  故居是土木结构的普通居民瓦房。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整座围为一栋四排6间土木结构的普通居民瓦房。坐西朝东。当街而立。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

  中文名称,荔波邓恩铭故居。地理位置,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开放时间,全天。

  百科名片。进故居右侧后角边一间是邓恩铭的书房。邓恩铭在此度过童年。少年。邓恩铭故居陈列室位于故居后院。馆前竖立2米高邓恩铭烈士汉白玉塑像。故居大门横匾“邓恩铭烈士故居”由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委员长题写。故居概况。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荔波。占地面积320多平方米。大门横匾“邓恩铭烈士故居”由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委员长题写。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省人民政府授予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邓恩铭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为迎接邓恩铭诞辰110周年。荔波县委县政府再次对该故居进行修缮扩建。扩建后为四排6间。土木结构的普通居民瓦房。坐西朝东。当街而立。可同时容纳250人参观。比原来的130人增加了近一倍。邓恩铭生平。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荔波县水堡寨。水族。12岁时他随家搬入荔波县城。进入六年制新式小学。1917年。跋涉万里赴山东。翌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

  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1月。邓

  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大革命时期。邓恩铭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邓恩铭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邓恩铭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1931年初。邓恩铭在就义前夕。从容地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故居文物。为了追溯历史。缅怀先烈。该馆于1980年开始大量征集革命文物。

  搜集整理资料。20XX年纪念馆已征集或复制邓恩铭学习工作及生活用具28余件。遗物遗作23件。制作各种图片80张。

  故居重点陈列。邓恩铭故居中的药房。烈士书房。邓恩铭烈士的革命事迹和部分遗物及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故居结构布局。故居设烈士父母卧室。药房。烈士书房。储藏室。伙房。邓恩铭故居陈列室。为进门左边第一间。陈列有马灯。茶壶。茶杯及其父母大床等物。为进门右边第一间。陈列着中草药药柜。药碾等物。邓恩铭故居堂屋正中挂有邓恩铭的一幅半身油画像。进门正中央小门的左边。陈列着食物储藏及储藏食物的用具等物。进门正中央小门的右边。陈列中烈士的文具。凳椅。衣物。床等物等.陈列豆腐箱与石磨等物。邓恩铭故居陈列室。室内有邓恩铭

  

  

篇三: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邓恩铭志在苍生心得体会

  志在苍生。邓恩铭,字仲尧,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他6岁入私塾,10岁进入荔波县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新式学堂的教育使邓恩铭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蒙,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更是激起少年时期的他对封建统治的愤恨。于是,他毅然决定,告别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探寻救国真理。

  我的感悟:邓恩铭从小立志救国救民,我从他“志在苍生”的坚定信念里从中汲取到了奋进的力量,今后,我将会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章党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职责使命。

  大潮击水。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在学生运动期间,邓恩铭同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领袖王尽美一见如故,成为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1921年春,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7月,他与王尽美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后,他回到济南,建立了中共山东支部,并任支部委员。

  邓恩铭“宁死不屈浩气长存”的英雄气概,将永远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我也将铭记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珍惜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和平,努力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篇四: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教师观看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促进教职工深入感悟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生动局面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风貌;感悟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观看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同心共筑中国梦》,包括《辉煌历程》、《辉煌历程》、《共同繁荣》、《手足相亲》和《携手圆梦》。

  该片生动展现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专题片以贵州水族青年邓恩铭、白族青年张伯简、土家族青年向警予、蒙古族青年乌兰夫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彝族首领小叶丹带领彝族群众护送红军顺利渡过彝区、蒙汉民族抗日联合会共同抗日、三千孤儿入内蒙都贵玛的故事等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件,生动展示了党的历史上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的伟大历程,看过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的认识。

  观看影片,我深深被影片所震撼,更加坚定了大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了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时代,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篇五: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红色档案》观后感看完该纪录片,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属于那群年轻人的,今后之中国源于那群年轻人的,还记得当时观看《觉醒年代》和《革命者》时,那一代青年济世救民的激情和勇气就让我备受震撼与鼓舞,现在更是明白了我们现在的路都是那个时代的青年用鲜血为我们铺就的繁华之路。“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对我党的历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懂得如今辉煌有多么来之不易。百年前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心怀理想,集合了劳苦大众、千军万马,最终,走出了红色的天下。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睥睨了中国百年浪潮,化作新中国的锦绣山河、万丈高楼。26岁的赵世炎,在“五四运动”中激情演讲,呼唤民众,虽然被抓捕但是从不屈挠,最后壮烈牺牲、垂留青史;29岁的“江姐”江竹筠,被捕集中营,造酷刑不屈,也为我党的革命事业英勇献身;29岁和26岁的陈延年和陈乔年,英勇献身,虽死犹生。在我党的奋斗征程中,青年一代从来没有缺席过,旧社会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掀起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新中国时期,青年党员干部们上山下乡、支援边疆,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三一八”游行者被枪击和暴力对待,李大钊发起革命行动以及更加坚定了斗争信念。李大钊1919年于《新青年》上发出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大声疾呼,这是混乱时代军阀混战下各方的博弈,这是一首明知无望但还是充满希望的人

  生赞歌。唯有牺牲多壮志,肉体已逝,脊梁仍在,如今我辈感激涕零,守常先生您想看见的中国我们替您看见了。

  今日之中国,与昨日之先生息息相关。多次被捕入狱却始终坚守着自身信仰的陈独秀;领导五四运动却惨被反动军阀绞杀的李大钊;身在济南被严刑逼供后惨遭杀害的邓恩铭,在对敌中牺牲的李汉俊、被押上刑场的杨开慧以及劳累病逝的王尽美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等人物,他们都是拥有着一副年轻的面庞,在国家危难之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百年前,先辈们为了拯救破碎山河而挥洒汗水与热血,百年后,我们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主席在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提到,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让我真正感受到总书记青年时期的胸怀与格局,极具担当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也应该始终保持不断克服困难的初心,靠着勤奋和努力开辟人生和学业的未来,无愧于我的青春。

  

  

篇六: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不惜身先死后继慰九泉

  ——读邓恩铭家书有感《红色家书》中的一封封真情实意的家书,背后隐藏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直击着我心灵深处,触动着我那敏感的内心角落。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恩铭强忍着病痛给母亲写了一封家书,而这也成为他的绝笔信。信中这样写道:"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读到这里我竟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数不胜数像邓恩铭这样的英雄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他们也会思念亲人,但在面对敌人时无所畏惧;他们和我们一样,本应是家里宠爱的孩子,本应是幸福圆满家庭中的一员,但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畏惧,毅然而然地走上战场,为了新中国的自由浴血拼搏,邓恩铭等等——这些可敬的人是我们的榜样。品读完邓恩铭家书,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革命者不讲亲情,革命者不懂真爱。他们也将讲真情与真爱,他们即使天各一方,即使性命攸关,仍然惦念着无人照料的白发双亲,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些只是在现实与信仰的"掩盖"下难以表现出来。品读完邓恩铭家书,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革新,激发了学习热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还有支持我们奋勇前进的力量,也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7级思政(1)班张燕山

  

  

推荐访问:参观邓恩铭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纪念馆 心得体会 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