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3篇

时间:2022-12-01 19:50:12 来源:思哲公文网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3篇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3篇,供大家参考。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3篇

篇一: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xx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平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xx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二):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我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我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我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我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

  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务必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我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用心实施自我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向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我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篇二: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聂小英,女,1962年9月出生,家住福城社区鑫隆锦绣城a1-2501室,是一名普通园林职工。

  说她普通,其实她一点也不普通!她是一个养女,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患有心肌梗塞的养父而毫无怨言;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养母被查出患有肺癌,她只是默默地承受,依然含辛茹苦,尽心尽力照顾着他们。而养父、养母在1989年11月收养一女婴,现在他们已无能力抚养成人,这是两老最为担忧的事,而抚养女婴的事便落在她的身上。她看上去弱不禁风,却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诠释着人间真爱!在聂小英很小的时候,她就被养父母收养,在这个家庭中,养父母给了她父爱和母爱,让她感受到与其他小孩一样的幸福,在这样的幸福中她长大成人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养父母很喜欢小孩子,并富有爱心。在1989年11月的一天,一个被弃于菜市场,而后转弃于中医院大门、药都宾馆三个地方的小女孩,被她的养父母带回了家,从此,她多了一个小妹妹。1996年小女孩7岁的时候,养父卧病,不能照顾自己,更不能照顾其他人了。而他一直放心不下这个小女孩,希望聂小英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小女孩,聂小英选择了挑起这个担子,为养父母完成这个心愿。

  然而这个担子,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每天,她要早早起来,帮老人穿衣、洗脸、梳头,做饭,洗衣,等忙完老人后,再给小女孩整理书包,送她上学。她要照顾病痛中的老人,要照顾才7岁的小女孩,还要照顾家里的丈夫和儿子。家里的事全压在了她的身上。她坚强的挺过来了。

  如今,小女孩22岁了,大学毕业了,本以为苦尽甘来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可就在去年,小女孩被查出患有肝细胞肝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她不敢相信却又必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她带着小女孩到**治疗,找医院、找医生、挂号、就医、住院,所有一切都是她一个人忙前忙后。

  小女孩的巨额的医疗费用已让这个家庭生活困难,为了省钱,两人睡一张病床。学校知道情况后,自发的捐助4000元给她们。社会上的各界人士知道她们家的情况后,也纷纷要求捐款,但都被她一一拒绝,她说,在自己还能勉强承担的起时,能不给社会增添负担,就尽量不要。

  现在小女孩病情得到控制,她想帮小女孩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让小女孩感受到更多的亲情,但被小女孩婉言拒绝了。

  和她交谈中,她说她现在只想小女孩能慢慢好起来,能够乐观开朗的生活下去。

  她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感恩的人。她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在这个和谐社会不能没

  有"爱"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以爱为本,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

  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篇三: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八篇

  【篇一】___,女,汉族,___年___月生,___县___镇___村村民。___年,___多岁的婆婆得了脑梗,她制定看病计划,经过一年的精心照顾,婆婆的病情得到了好转。___年,___岁高龄的婆婆脑梗复发,经过治疗,最后还是瘫痪在床,婆婆的生活起居全都由她一个人承包。祸不单行,___年___岁的公公患白内障、风湿性关节炎,行走不便,她的担子更重了。多年来,她每天都早早起床,帮老人洗脸梳头、整理衣服,服侍老人吃饭,给老人按摩,做辅助治疗,还经常给老人讲外面的新鲜事儿,让老人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每逢镇上过集,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她总要为两位老人买些蛋糕、面包等软一点的零食;每到换季时,她会主动为老人们购买所需的衣服。她用实际行动树起了一位农村媳妇孝老敬老的好榜样,传递着这份孝老爱亲的社会正能量。【篇二】___,女,汉族,___年___月生,___区___镇___村民。___的公公婆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___年,___主动提出将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公公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两三次,她主动承担起在医院照料老人的责任,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___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吃好,睡前给老人洗脚铺被。在生活中,她坚持每天6点起床,给老人做早饭,因老人行动不便,牙齿不好,她就做一些清淡的食物,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每天搀扶老人做活动。还坚持一周清洗一次老人的衣物,床单被套也是___月清洗一次,时不时地和老人交流谈心,用轮椅推老人出去走走,活动一下,生怕老人感到孤单。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生活过得很舒心,一家人美满和睦。【篇三】___,女,汉族,___年___月生,___县___小学语文教师。___是一个孝老爱亲的践行者与典范。她照顾___岁的公婆,细致入微,每到周末就会回去陪陪老人,帮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___年春季,她的婆婆得了急

  性阑尾炎,急需手术,她照顾婆婆整整一个月。其间她帮婆婆擦身体、喂饭、洗衣服,扶婆婆上厕所,直到老人康复出院。除了公婆,___年来她还任劳任怨照顾着丈夫的四爸。___年后,四爸病情加重,成了医院的“常客”,夫妻二人更是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轮流照看。今年,四爸得了间歇性肺炎,咳嗽、头晕、浑身肿胀、呼吸困难,必须得去医院。夫妻二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医院轮流陪护___多___,老人康复出院。

  【篇四】___,女,汉族,___年___月生,___县___镇___村村民。30多年前,___与丈夫吴玉湖结为夫妻,一过门她就承担起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的重任。她给婆婆洗衣做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直至婆婆安详去世。送走了婆婆,爷爷又病倒了。爷爷在她___年的悉心照顾下,度过了晚年幸福生活后安详过世。___和丈夫看到无子女的聋哑人五爷爷年纪日渐增高,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五爷爷的重任。___住院期间,也要抽空回家照顾五爷爷的生活起居。现在,___还照顾着公公的生活起居,她不仅把两位老人的屋子收___干净舒适,更是变换着法儿给老人做可口、有营养的饭菜,她用___多年时间阐释了人间孝道,体现出一个农村妇女尊老___、淳朴善良的美德。【篇五】___,女,汉族,出生于___年___月,___县___镇___村村民。现年___岁的___嫁入婆婆家已有___个年头。初到婆婆家时光景并不好,公婆二人早出晚归务农养活着一家人,丈夫___安是家中的长子,家中还有___个年少的兄弟姊妹。___年纪虽轻,却挑起家中的重担,每天早早起床给公婆和丈夫准备好干粮,待他们下地后,还要招呼着弟妹们,操持家务。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曾有半句怨言。___年,婆婆意外摔伤瘫痪在床,每天吃喝拉撒睡都要___伺候,就连翻身也要媳妇帮助。为了不让婆婆胡思乱想,___一直粘在婆婆身边,细致的伺候着婆婆的生活起居。___年___月刚过,婆婆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医生说,“老人年纪大了,又瘫痪了这么多年,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你们照顾得好。”___年___月___日,已瘫痪在床___年的___岁老人安详的离世,走完了她清苦却也幸福的一生。

  【篇六】___,男,汉族,出生于___年___月,___党员,___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父亲___年身患高血压脑出血,几近瘫痪。在父亲住院的日日夜夜里他每天和妻子轮流守在病床边,为了让父亲尽快恢复,他每天都要给父亲按摩已经失去知觉的左腿,给父亲接屎倒尿、擦洗身体,出院回家后,他为父亲制定了专门的“健康计划”,每天督促老人按时起床锻炼,还从电脑上下载了老年人食谱,定期定时改善生活。___年,母亲因患胆结石疼痛难忍,住进了延大附院,忙完工作又匆匆赶往医院,___天的时间里他在___和___往返了4趟。十几年来,___一直坚持为母亲洗脚的事传遍了单位和___,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逐渐好转。他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每月的工资都用来填补家用。___年,三姨家的小___因家境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母亲将孩子带回家中抚养,还没结婚的他欣然同意,___多年过去了,他像对待亲妹妹一样爱护这个孩子。___年被___市总工会“十大孝子”、___年被___省国税局评为“全省国税系统第___届孝老爱亲模范”、___年被___省___宣传部、省总工会评为“雷锋职工”、___年“___好人”等荣誉称号。【篇七】___,女,汉族,出生于___年___月,___党员,___县___副局长。___的婆家在农村,婚后不久,丈夫的母亲因病离世,为了照顾父亲和弟弟的生活,她和丈夫商议,托人给父亲找了老伴,那时的农村生活十分困难,加之继母还带着孩子,虽然日子过的十分清苦,但她毫无怨言。不幸的是继母的两个___因病相继去世,对老人打击很大,身体愈发不行。为了便于照顾,___决定将两位老人接来和他们一起生活。十五年前的一天,___的继母被确诊为严重脑梗塞,大小便失禁,不能走路,每顿饭都要喂一个多小时。因为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被褥,每天都要换几次,有时大便干燥,几天也不能排便一次,于是,她便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想方设法不让老人受罪。___不仅孝敬父母,还关爱兄弟姐妹,时刻关心着她们的生活与成长,特别是继母的两个___,___和丈夫一直照看到毕业成家。她对家人倾注的爱与责任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她用自己的善行,践行着“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

  

篇四: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篇

  篇一某某,女,51岁,群众,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村民。俗话说:“百

  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以自己的善良、淳朴、贤惠、细心的良好品质,二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年迈的婆婆,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她就是——某某,生于1966年11月,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用二十多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

  当你踏进她的家门,你就会看到一位淳朴的中年妇女在悉心照顾老人,她的婆婆已经88岁了,由于年纪大,眼睛看不见,行动不方便,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而某某的丈夫卢道全为了家人的生活,常年在外做泥水工,所以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到了某某头上。只要和老太太说起她的好儿媳,老人脸上立刻洋溢着幸福,流出激动的泪水,“要是没有我的好儿媳妇,早在十多年前我这把老骨头就入土了,十多年来我这个儿媳妇为了我这个老太婆没有过上一天稍停的日子”。夜里,担心婆婆起夜不舒服,婆婆又不能行走,夜里躺在床上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伺候,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趟。冬天,为了不使老人吃凉饭,她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热着,再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后来婆婆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婆婆身体不舒服,即使臭气刺鼻,引起她的呕吐,她也毫不嫌脏嫌累替婆婆换洗,仔仔细细用温水洗擦干净。就这样,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十几年,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婆婆就是她的责任。

  一个媳妇对婆婆地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到,也都会被她的举动所感动。邻居都说她婆婆有福气,村里人都把这位好媳妇的事挂在嘴上。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邻居,逢人就夸:“村子那么大,那么多的媳妇,从来没见过她这样孝敬的。”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某某—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和荣誉。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的爱慢慢沉淀得更深了。这么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印证着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美丽形象。

  篇二某某,女,49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委会副主任。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某某镇某某村委会的某某,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道。

  某某镇某某村村委会干部某某,中共党员,丈夫是小学教师,家里有一位80多岁的外婆和两个小孩。多年来,她一直默默的承担着媳妇、妻子、母亲的角色,用自己的孝心、爱心营造家庭的和谐美满。

  自结婚以来,某某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20多年来她一直悉心照顾外婆,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老人活得舒心、过得开心。2022年,老人不幸得了中风,吃喝拉撒全靠别人服侍,她精心照顾和伺候外婆,给她洗衣做饭、

  梳理头发、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时值4月,多为阴雨天气,老人终日躺在床上不利周身血液循环,且易引发皮肤溃烂,她每天坚持为老人擦洗身子,一有空便帮老人按摩。老人年事已高,加之卧病在床,脾气古怪,偶尔也会发点小脾气,耍点小性子,她对此毫无怨言,仍一心一意,寸步不离地照料在外婆的床前。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某某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外婆在床前,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老人。

  某某的丈夫在马市中心小学任数学教师,马市镇离家有六十多公里,由于路途远,工作繁忙,她的丈夫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家里的家务活全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把老人和小孩照顾得无微不至,使其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正是有某某的默默付出,使其丈夫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并在各种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奖。

  二十多年来,某某所做的都是些很平凡的小事,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小事,印证了她的孝心。她用爱心温暖亲人,以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谱写了一曲曲敬老爱亲的赞歌,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她的孝道,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好媳妇,成为了远近闻名“孝亲爱老”的模范。

  她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外婆,照顾女儿,扶持丈夫,努力建设温暖、和谐、幸福的家,再到村邻四舍的和谐共融,每一处,每一刻都体现着她无尚的爱和崇高的孝。她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使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

  篇三

  某某,女,26岁,某某县司法局科员。

  自2022年父亲去世后,某某与母亲、智力残障的长弟和正读大学的次弟相依相伴,经历重重艰难困苦后却依旧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她大二那年暑假,父亲突然高烧不断,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父亲已不幸患上晚期肝癌。这一年的暑假,她陪着父亲跑遍韶关各大医院甚至到江西去求医,也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她安慰父亲只是得了肝硬化,在医院治疗会慢慢好起来的。白天照顾父亲时讲趣事逗他开心,晚上却忍不住偷偷在被窝里哭泣。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病魔就吞噬了父亲的生命,从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

  2022年1月,某某正读大四,长弟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差点丧命。在医院治疗的5个多月里,也几度陷入病危状态,每次病危做手术都必须24小时打点滴。为了让母亲能多休息,某某每天往返于在市区的学校和在县里的医院之间,白天由母亲照顾弟弟,到了晚上则由她照看。此时,也正值毕业找工作期,次弟也刚高中毕业,想到长弟的伤势,母亲的辛苦以及次弟即将步入大学的开销,已经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的她毅然决定不去大城市找工作,而是回到家乡,这样才能照顾到家庭。工作以来,她勤俭节约,用积攒的工资慢慢偿还了长弟住院时所借外债,并负担次弟上大学的所有费用及家里的日常开支。

  然而不幸却再次降临于这个家庭。2022年1月,母亲在外出做工时突然摔伤,胸椎骨折致使母亲只能卧床治疗,甚至都不能半躺,某某只能在医院照顾着母亲,为她喂饭、洗漱、端屎盆子,每隔两小时还要翻身。因其伤势不适合手术,医生建议进行保守治疗,母亲出院后依然只能继续卧床。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和长弟,她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让母亲和长弟一起住到县城,每天下班后便立刻回家买菜做饭,照顾母亲弟弟。在她

  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经历长达半年时间的卧床休养后,终于能够走动了。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她还很孝敬老人,平日里,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祖辈。去年冬,奶奶腰骨折了,她便包揽了照顾奶奶的全部琐事,替去世的爸爸尽一份孝心。“每个人都应该孝敬长辈,更何况是自己的亲人。”某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人们都说八零后、九零后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一代,可接近九零后的她生活却截然相反,自2022年父亲去世以后,残酷的现实让某某从年纪轻轻的女孩硬是练成了女汉子,坚强的撑起整个家。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本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她觉得现在虽然生活艰苦些,但看到家人日渐健康,已感到知足、幸运,并且相信快乐的精神能带领她们这一家人脱离这沉重的枷锁,相信艰难困苦过后,生活会逐渐改善、日渐美好。

  篇四某某,女,42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二组村民。

  某某是某某镇某某村二组的村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两年如一日地服侍瘫痪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者周边的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的村庄。某某1973年出生在河洞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她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97年和二组李建明结为夫妻,婆婆是地道的农民,纯朴热情,性格随和,婆媳关系融洽,婚后尽管家境清贫,但家庭关系很和睦。尤其是她孝顺并精心照料经常患病的婆婆,体贴入微从无半句怨言,在某某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一直体弱多病的婆婆刘余月感到身体不同往日,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脑中风瘫痪,这给清贫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婆婆不想拖累他们,想放弃治疗。但某某不放弃,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凑钱给婆婆治病。自婆婆瘫痪后,某某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某某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她既要服侍婆婆,又要管理农田的劳动活,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一日三餐做好饭菜,送给婆婆吃完后,才去做工,然后出早工。晚上还要收拾好家务,直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她总是对人说:“家有一老就是宝,我们也会老呀。”而且总是笑眯眯的。

  某某用实际行动孝敬着婆婆,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在某某的精心照料下,每当人们去看望刘余月时,她逢人就说“某某是我的好媳妇,比女儿还要亲,她是好人,好人要有好报啊”。左邻右舍的人都说如果没有某某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哪能活到今天啊。尤其是某某孝敬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的村民。某某的事迹在周边村庄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效地倡导了尊老爱幼、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的榜样。

  某某对长辈的孝心和爱护更赢得了乡民们的广大好评。她说:“我是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份内事。让老人欢心,婆婆早日康复,才是我最大的满足和愿望。”她有两个女儿,还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她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更要学会做人。她一直在努力做到家和万事兴,和睦相处。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她只是用自己认为应该做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她的影响是不同凡响的,而且成为新时代妇女勤劳致富的楷模,为村民树立了尊老爱幼的良好榜样!

  篇五某某,女,46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某某组村民。

  某某,文化不高,是一个普通的妇女。自1993年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真诚待人、和睦邻里,也正是透过生活工作中的平凡点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和敬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某某婆婆患有心脏病,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精心照顾常年患病的婆婆,体贴入微,毫无怨言,对家中长辈的一片孝心在某某村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体弱多病的婆婆感到身体比往日更差,拗不过某某,去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是脑中风瘫痪。这对这个当年因创业面临巨大亏损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婆婆不想拖累儿子和儿媳,想放弃治疗。但某某不放弃,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尽全力四处凑钱给婆婆治病。在治疗期间,她每天陪伴在婆婆身边,为她擦洗身体、揉背、剪指甲、喂饭等,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康复出院了。然而婆婆因病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对此出院至今某某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的起居饮食,穿衣、梳头、洗漱、喂饭是必修课,一年360天,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某某却是久病床前出孝媳。为她的孝心所感动,老人逢人便夸儿媳,邻里乡亲也都看在眼里,直夸某某是村里有名的好儿媳。而某某对此则常说“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常言道:‘顺者为孝’,我们谁都会老,谁老了都需要下一代人的照顾,现在的他们就是我们将来的写照。”某某就这样用长期朴实的行动实践着她的话语,一直细心照顾婆婆,直到婆婆86岁高寿去世。

  某某丈夫家有兄弟姐妹共八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

  量解决困难的办法。如前几年,丈夫的外甥欲在深圳创业建立一个磨具厂,但因启动资金的不足而导致工厂迟迟无法正常投产。深知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外甥不敢将此事告诉家里,只能自己在那里干着急。然而在外甥来自家做客时,细心的某某察觉到了外甥的不对劲,通过聊天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外甥走后某某立即与丈夫商量把原来用于扩大自家养殖基地的资金先汇至外甥处以解其燃眉之急,并将此事告诉其他兄弟姐妹妯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按能力分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渡难关。又如婆婆由于身体不适,经常住院,不仅花费了大量医疗费,还需要人照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夫妻俩对此从不与兄弟妯娌计较谁出得多,谁出得少,谁照顾得多,谁照顾得少。每逢节假日,某某总是先伸出绿色的橄榄枝,主动与妯娌沟通、交流,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全家到家里来做客,并热情款待。也正是兄弟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结婚十几年来,某某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某某家庭被评为2022年“韶关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户”。

  某某是老实本份的人,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邻里和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好。如某某的邻居有一天向她哭诉,说自己患了乳腺癌,本来家庭就困难,现在更是雪上加霜。某某先安抚她的情绪,并和丈夫商量后力所能及地给予邻居经济支持。

  他们夫妻间相互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夫妻俩和睦相处,双方享有平等的家庭经济支配权,互相促进,共同营造和谐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双儿女在这个和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遵纪守法,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儿女、好孙子。在儿女

  的成长过程中,不但得到长辈们的赞扬,邻里间的好评,在学校里还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作为儿女,他们把长辈的优秀品质,当做鞭策自己成长的动力,努力学习,不甘落后,目前女儿在广州铁路学校就读,儿子则在某某风度中学就读。他们的成长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他的无尽精神食粮。这些都和夫妻俩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时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某某夫妻俩的养殖基地在当地家喻户晓,致富的夫妻俩不忘乡里乡亲,决定带领村民走上甲鱼养殖脱贫致富之路。在他们夫妻俩的感召下,许多村民纷纷开始养殖甲鱼。为了让村民尽快学会养殖技术,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他们,并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多形式的养殖技术宣传,带动周边的农户走上了靠养殖甲鱼致富的路子。据悉,仅某某就有十几户。每当提起他们家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称他们家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某某被评为2022年度“韶关市三八红旗手”。

  某某用夫妻的相敬如宾,尊老的一颗孝心,助人的一股热情,创业的同舟共济,育人的言传身教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篇六某某,女,51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某某组村民。

  在某某镇某某村某某组,有这样一位媳妇,以自己残弱的身体精心照料瘫痪的老公二十余年,如亲生女儿一般悉心护理婆婆数十年,为家撑起一片蓝天,乡里乡亲赞誉:真是好媳妇——某某。

  病床上的丈夫,眼睁睁的什麽也干不了,心情烦躁,免不了常发些无名火,可她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总是默默地照顾着丈夫的饮食起居,把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有委屈也从来不让婆婆和丈夫发现,以免他们操心,她还经常和丈夫谈心,让丈夫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婆婆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婆婆拉扯大自己的丈夫不容易,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婆婆。平时,婆婆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提起某某,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

  篇七某某,女,55岁,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十七年前,丈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两个尚未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个年老多病的婆婆,以及因治病到处欠下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某某老师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向困难低头,毅然决然地挑起家中的重担,一方面尽职尽责地做好学校的所有工作,一方面耐心、细心地照顾好家里的老小,而且还利用周末和假期辛勤耕种,以补贴家用。与家中姊嫂妯娌和睦相处,团结兄弟姐妹,守护相助,患难与共,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呵护幼小。十七年如一日,某某老师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人人皆知,也成为大家学习的一个楷模。

  一、家庭变故,勇挑重担,孝老爱幼

  十七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某某老师的家庭生活。丈夫因为心肌梗塞医治无效去世了,只留下两个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和年老体弱的婆婆,并且还有因治病到处借的债务,对邓老师来说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忍着巨大的悲痛把家庭这副如山重的担子接到了自己的肩上,一边尽职尽责地做好学校安排的所有工作,努

  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一边悉心照顾好经常躺在床上的多病的婆婆,耐心照顾并教育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微薄的工资入不敷出,邓老师又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耕种水稻和一些经济作物,补贴家用和偿还债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邓老师把婆婆照顾得非常好,并且跟妯娌和睦相处,勤俭节约,两个孩子也健康地成长,村里的人都夸她是孝顺的好人。

  二、老人生病,半夜送医,不误工作

  那一年冬天,大的孩子上中学了,邓老师带着小的孩子和婆婆在家。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隔壁传来婆婆痛苦的呻吟声,邓老师赶紧起床过去,婆婆痛得抚着肚子,脸都变形了。家里离卫生院又远,邓老师立即去叫醒村里一个有车的司机,把婆婆背到车上,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就医,拿药、输液,待老人好些了,天也已经快亮了。邓老师让婆婆躺在病床上,又赶紧回家去,做好早餐,与孩子一起吃了早餐便匆匆地回学校去上班。也顾不上困,直接就到班上去给孩子们上课了,三节课下来,邓老师感觉像要虚脱一样了,但是她却还得咬牙坚持,去卫生院照顾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很多人都说婆婆又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没必要对那么好,但是邓老师却跟婆婆如亲生母女一般,在失去丈夫后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们评论邓老师说,她就是一个骨子里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三、山洪侵袭,冒雨转移,孝亲至上

  去年5月份,一场山洪袭来,半个某某镇都泡在雨水里。住在学校的邓老师天还没亮就骑着自行车赶回家去,想到家里只有婆婆一个人在,想到家里屋后就是大山,她顾不上还没完全退去的洪水,也顾不上穿雨衣了。一回到家里,发现屋后的山体出现了滑坡,一些泥土已经被推到屋脚下了,邓老师赶紧把婆婆背到离山脚较远的亲戚家,把婆婆安顿好。

  邓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上孝老,下爱亲,以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引领着身边的人。

  篇八某某,女,45岁,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村村民。

  家中还有个老人来孝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谁没有老的一天呢,子女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每当有人问起“你不仅要照顾老人又要教养小孩还要为了生计忙活,累不累,苦不苦,值不值得”时,某某镇某某村七组村民某某总是笑笑的说着这几句话。

  某某,1970年5生,仅有小学文化的她善良淳朴、乐观向上。幼年父母因病离世,后随哥哥嫂子生活,哥哥嫂子将她视作亲生女儿对待,给她父母般的关爱。1994年,她带着微薄的嫁妆来到了这个同样穷困的家庭,一下子又拥有了父母,她高兴坏了,与公公婆婆相处一段时间下来,她从心底爱戴着两位善良的老人,感激着他们教育出了老实淳朴的丈夫,感谢上苍又让她有了父母可以孝顺。随着小孩的出生,老人年纪的增长,家中生活越来越紧张,丈夫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所有活计全靠她一人承担,还要侍奉老人、教养小孩,但21年来,她从来没有怨言,始终如一日的照顾着老人,把公公婆婆当亲生父母一样侍奉,这么多年过去,从未跟两个老人红过脸、吵过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刚嫁过去的时候,两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帮着做做家务、照看下小孩。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一日三餐都需有人照顾。2022年,婆婆因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得不到循环,婆婆的脚趾头开始出现腐烂症状,经乡村医生

  诊治后仍无好转,某某向亲朋好友筹好医药费,准备带婆婆前往粤北人民医院治疗,但不知婆婆如何得知医药费很昂贵拒绝外出治疗。她说:看着婆婆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却无能为力,那一刻心是痛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老人的痛苦,陪老人走好最后一程,给婆婆喂饭、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便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她从不有怨言,只是尽心服侍着老人,直到2022年春老人离世。

  某某的公公是某某村老党员,现年92岁,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长期患病,双腿水肿,行动不便。每当遇到老人身体不适时,因为老人年纪大,不方便坐摩托车外出,有时候就用三轮车拉着老人到3公里外的卫生站,有时候就骑摩托车到卫生站将乡村医生接到家里。某某说:公公身体状况不好,但是精神状态还是很好,总是想方设法的想减轻自己的负担,但由于身体状况总是帮倒忙:为了不让自己每天给他倒屎倒尿,他就是不肯使用特意为他买的便盆,硬是要到洗手间上厕所,结果因为腿脚不便摔倒,还把自己搞的一身是排泄物;为了帮助自己收稻谷,他不慎摔倒把自己弄得一身是伤;为了让外出做山工的自己回家有热水冲凉,他想帮忙烧水结果跌倒在地差点把自己烫伤……对于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的“包袱”,某某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真心与细心来照顾,耐心劝诫老人不要操心家务,只要过好每一天,安心享受自己的照顾就好。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她现在每天只能上午外出干活,下午不敢外出,生怕老人发生意外,偶尔要出去一会儿都会事先跟邻居打招呼,让邻居帮忙照看一下老人。

  某某家是纯女户,两个女儿一个今年高三毕业,一个在读初二,成绩均不错,很多人劝她再生个儿子“防老”,她拒绝了,因为她认为多一个人会多很多压力,会让自己不能好好照顾老人,她说:“虽然我们不富有、日子过得很苦,但是我们一家很幸福,因为有善良的老人、忠厚老实的丈夫,懂事乖巧的女儿……”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某某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公公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告诉大家“久病床前,孝子仍在”,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篇九某某,女,38岁,某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职工。

  某某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从2001年起至今,她十四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婆婆、家公以及丈夫的爷爷奶奶。无怨无悔,受到同事和邻里的一致称赞。她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她丈夫的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今年三月,不小心摔伤了腿。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某某每天护理奶奶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亲自给老人喂饭、老人每口饭吃起来很慢,某某都会耐心的等待,让奶奶吃好一顿饭。某某还要帮奶奶洗脸、定时喂水吃药、接大小便,为了减轻奶奶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的痛苦,某某就定时为老人家翻身,捶捶背抓抓痒痒,每接一次大便都要把下身洗干净,以免老人不舒服,某某还定期为老人洗澡、洗头、擦身换衣,在某某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很快康复出院。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好媳妇”说起来轻松,可是做起来,做好那是相当的难,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儿子的总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亲有个头疼脑热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司空见惯。但某某就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时提醒婆婆要加衣服要吃药,有时还亲自领着去看病打吊针。一年四季

  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家人操心。

  某某不仅发扬敬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还参加了某某县义工会,与义工会的成员一起开展学雷锋活动。

  篇十某某,女,36岁,某某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

  某某性格温柔、美丽善良,是一位勤劳,坚强的贤妻良母,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百善孝为先,是婆婆无法割舍的好儿媳,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无怨无悔的关爱孩子,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默默的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把“孝”、“爱”两字深深的刻在自己的心里,用实际行动,抒写着“孝”和“爱”的朴实与无华。

  一、孝顺老人

  1、孝顺婆婆。

  百善孝为先,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善良。说起她与婆婆的相处之道,她就一个字,“爱”,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来爱。她总是人前人后亲切的称呼婆婆为“娘”,很多同事朋友都以为她口中的娘是她的亲妈呢!她的婆婆今年已经60多岁,育有三个子女,公公在二十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婆婆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三个子女拉扯大,由于年轻时吃了太多的苦,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了,经常头晕感冒、发烧咳嗽,体弱多病。为了照顾好老人,她每天6点钟就起床做早餐,处理家务,接送孩子,天天如此。为了让娘的身体更健康,她教娘做简单的老人操,每晚抽出时间和娘一起做。娘没有读过书,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电视节目,她就说说新闻

  笑话给娘听,给娘解闷。娘喜欢听山歌,也会唱山歌,她总是鼓励娘去九龄公园与人对歌,跳广场舞。娘出去总跟别人说修了几辈子的福,娶了这么个好媳妇。

  2、孝敬父母。

  她的父母也年近60岁了,父亲是一名教师,患有低血糖,血管硬化,有好几次在上课的时候无故晕倒在讲台上。有一次还在骑车上班的时候,因腿脚不灵便,车子和人一起摔倒在了路旁边的草丛上。母亲没有工作,腿脚经常麻痹,风湿痛,去年还因车祸被汽车轮子压伤脚,生活上行动都成问题。她总是抽出时间去照顾母亲,开导她乐观面对,和父亲一起寻医问药,每天给她洗泡脚,按摩穴位,经过她半年的精心照顾,现在母亲终于可以正常走路了。因为父母都靠长年吃药维持身体,而弟弟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她总是抽时间去照看他们,每天下班后都抽出时间带着小孩和父母去散步,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二、支持丈夫。

  她丈夫是个正直的人民警察,现任澄江派出所教导员。与丈夫结婚10年来,一直在丈夫的身边默默支持他,全身心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值班频繁、加班多、难顾家这是警察的职业特点,因为工作繁忙,丈夫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夫妻聚少离多。由于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经常加夜班,精神压力大,导致失眠症。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家庭锁事她尽量自己解决,如换个水龙头,灯泡,通下水管等等,邻里关系也处理得相当融洽,他给丈夫常说一句话就是:“安心工作,家里有我”。

  三、关爱孩子。

  由于长期的劳累,她本人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无论多忙多累,她都没有忽略对侄子和女儿的关爱。尤其是对侄子,由于残疾的哥哥嫂嫂(哥哥患小儿麻痹、嫂子是聋哑人)没有能力养育他,她就把他接回家中当成亲生儿子来照顾。侄子三岁半刚来家里有好多的坏习惯,如不讲卫生、不讲礼貌、撒泼等等。她就耐心地纠正侄子的不良习惯,善于发现侄子的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她经常和侄子的班主任交流,共商教育对策,并及时把老师对他的表扬扩大化,侄子表现得越来越乐观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在家长会上还被多位科任老师点名表扬。她发现侄子喜欢画画,女儿喜欢跳舞。她就送他们去参加兴趣班,她努力做孩子们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担挫折的沮丧,也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孩子共同成长。

  为了弥补侄子缺少的父爱母爱,所以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只要女儿有的,侄子也有,甚至是女儿没有的,侄子也有。记得侄子四岁时,有一次深夜40度高烧不退,必须及时送医院,可当时丈夫值班,外面风大雨大,她二话不说背着侄子就往医院跑……凌晨五点,她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背着熟睡的侄子回到家。而她却因为晚上淋雨重感冒了,卧床不起,可她一点都不后悔,虽然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可她早已把他当成自己亲生儿子。

  四、关爱小姑。

  小姑患有癫痫病,时常会发作。有两个小孩,妹夫没文化,只靠做苦工赚钱养家。去年暑假因为小姑的婆婆患癌症跳井自杀,受刺激发病,一天发作几十次,又没钱看病,一个星期几乎没有进食,生命垂危,丈夫和娘赶到湖南把她接到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丈夫和娘不停地鼓励她,开导她,最终抢救过来,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然后接回家治疗修养。回

  家后,小姑还很虚弱,头晕脑涨,站立不稳,手脚也是僵硬的,时常需要人在旁边照顾。她主动把照顾小姑的重担揽在身上,为了让小姑放松心情,早日康复,她每天煲鸡汤给小姑补身体,并带着三个孩子,扶着小姑一起去丹凤山散步。每晚给小姑洗澡,按摩全身经络,鼓励开导小姑坚强地活下去。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小姑一天比一天好,慢慢可以自己走路,手脚也变得柔软了,气色也越来越好,有时还能帮忙做一些家务,只是还要继续吃药。现在小姑一家已过来某某生活,她一直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支持鼓励生活拮据的小姑。

  真正的生活之花唯其沐风浴雨,霜冷雪冻,才会绽放苦涩而又芬芳的清香。“孝”出于心,“敬”生于情,她用自己朴实无华的爱,在风霜雨雪的人生路上,诠释着世上最动人、最芬芳的亲情。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因为爱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因为爱收获了感动和感恩,她也将在孝老爱亲的路途上继续前行。

  

篇五: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简短100字范文(精选3篇)

  范文一:鞠兴浩,临沭县临沭镇高湖完小三年级学生,虽然他只有10岁,但是他孝敬父母的举动足以感天动地。虽然被烧得面目全非,但是坚强的他却走过了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10年……一张面目全非的脸孔,一双残缺不全的小手,一对卧床不起的父母,一个破败不堪的家庭,年仅十岁的残疾少年鞠兴浩,用它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他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就在他刚刚出生四个月的时候,一场无情的火灾夺去了他快乐的童年,并且给他留下了终生的伤痛:面部严重烧伤,嘴唇外翻,左手也烧去了半截。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本来就患病的父亲鞠振龙病情急剧恶化,很快就开展成为了肝肾综合症,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妈妈也患上了精神错乱症,整日疯疯癫癫。从七岁开始,懂事的小兴浩就承当起了照顾爸爸他某的重担。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命运摧垮了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却也历练出这个十岁少年坚强的性格、勤劳的品行、善良的心灵。三年来,小兴浩不知拾过多少柴火,不知捡过多少白菜叶,不知多少次为父母洗衣喂饭、擦洗身体、端屎端尿。每天一起床,小兴浩就开始烧火做饭。做好饭他先一勺一勺地喂完父亲,然后再来到母亲床前,跪在床上喂母亲。一碗炖萝卜,几个干煎饼,常常就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午饭。为了给爸爸增加点营养,有时候小兴浩就自己学着煎上一两个鸡蛋,自己从舍不得吃一口。伺候好爸爸妈妈,小兴浩胡乱地吃上两口饭,就匆匆忙忙骑车到离家四里多路的学校去上学。晚饭那么不用那么紧张,小兴浩喂完父母之后,就会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他说这是“一天最快乐的时候〞。虽然清贫忙碌,但是要强的小兴浩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而影响学习,在班里每次考试成绩都是排在前几名。在老师眼里,小兴浩就是一个懂事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小兴浩自己学会了给爸爸打针,打针的针头也要重复使用好屡

  次,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钱买那么多的针头。星期六,小兴浩不用上学,

  可以在家好好照顾爸妈了。屋里冷,小兴浩赶紧劈了些木柴给父亲烧上憋

  气炉,医生说这种病怕冻着。走廊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棒,这是他平时

  在放学路上捡来的。父亲床的对面是小兴浩的床,薄薄的被褥看起来似乎

  根本无法对付寒冬,然而即使再冷小兴浩也没有添过一床被子。屋里的一

  张高方桌是他的书桌,每天放学回家,他给父母做好饭喂完之后,就会趴

  在桌子上写作业——他必须站着写,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适合他高度的凳

  子。桌上摆放了一台电视机,罩布上却早已落满了灰尘——对于小兴浩来

  说,看电视是奢侈的,那些欢快的动画片早已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停滞。

  苦难的小兴浩,其实有很多愿望。他盼望着有一天,父亲母亲再也不用承

  受病痛的折磨,他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躺在父母怀里尽情地撒娇,享受

  一下亲情的温暖;他盼望着有一天,再也不用因为那张脸而承受别人鄙夷

  的眼光,他可以自由平等地跟同学嬉戏玩耍,体会成长的快乐;他盼望着

  有一天,再也不用因为没钱而吃不起饭、上不起学,贫困陪伴了他十年,

  他想上好学,有长进,将来向苦难永远作别……

  范文二:人

  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可以说在这方面是问心无愧的。自

  从1981年人民办教师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那时我刚高中毕业,工作

  认真,爱岗敬业。5亩责任田全靠妻子一个人干,孩子有小,由于过度疲

  劳,营养不良,常年贫血,需要打针吃药,靠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只是杯水

  车薪。祸不单行,96年秋,70多岁的父亲突发脑血栓,四肢发木,大小

  便失禁。住院花去2万多元,负债累累。父亲病重的六个多月,接屎端尿、

  洗衣做饭从不嫌弃,不仅父亲收拾的干干净净,整个家里清扫的也是窗明

  几净每天给老人擦洗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每天她都要替老人

  喂饭、换衣服、搓身、梳洗,倒屎、倒尿。就这样,无怨无悔。在生活当

  中,不孝敬父母的人还是有的,并且理由还蛮多的,要么自己条件不好、

  太困难,要么结婚时没借着父母的光,要么工作太忙……总之,有说不完

  的理由。实际上,孝敬父母是一个大写的“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哪怕

  父母一无所有只给了你一个身躯!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我们做为子女一

  生的遗憾,我们绝不能等到自己兴旺了再去孝敬父母,孝敬不孝敬与学历、

  职位上下、收入多少没有关系,正如比尔盖茨所讲——“世界上最不能等

  待的就是孝敬父母〞。

  范文三:她,本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

  平凡的女子,没有脱俗的相貌,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提笔忘字,岁月磨

  平了她的棱角,皱纹爬上了她的容颜,然而为了当初的选择她无怨无悔。

  提起王丽华这个名字,我想她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的初衷,也是希望这个

  女儿长大后美丽大方、朴实无华,也希望她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

  人生吧。见到王丽华这个人,人到中年、文文弱弱、眉清目秀、口齿

  清晰、说话得体,让人感觉到她是一个很朴素的家庭主妇。她给人最大的

  感觉就是忙,来匆匆,去也匆匆,能和你说上三五句话,就得赶忙地往家

  跑。走进王丽华的家,房间不大,但窗明几净,没有经过装修,水泥

  地面,木质门窗,整洁无尘。两室一厅的房子,放了四张床,再加上几个

  简单的橱柜,已经没有什么落脚的地方了。家庭成员不算太多,但可

  以分成三个家庭,年迈的老公公、瘫痪的大姑姐、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

  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共计五口人。也许您要皱眉头了,这样的一个家,

  怎么呆呀?日子又怎么过呢?其实她也挺可怜的王丽华与婆婆共

  同撑起这个家,除了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外,她还要照顾丈夫按时吃药,观

  察他任何一个反常的情绪,一句话、一个眼神,还要帮婆婆照顾不能自理

  的姥姥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儿子田园的出生,给这个枯燥

  乏味的家带来了些许欢乐,也给王丽华带来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

  在海南工作和生活的二大姑姐一家遭遇了一场车祸,一个美满的家顷刻间

  瓦解了,她的丈夫和四岁的儿子当场死亡,三十岁的她从此瘫痪了,语言

  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现在说的植物人的最大区别是她还有表情,伤心地时候会流泪,面部表情会很痛苦,快乐的时候会笑,一副开心的样子,但大多数时间她毫无表情,由于住院抢救时导尿时间太长,导致了小便失禁。本来就已经让王丽华疲惫不堪的家,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房子不够住,王丽华就和丈夫搬到了楼下的下房,当时下房没有暖气,冬天冷得打哆嗦,夏天蚊子咬得你睡不了觉,就是这样王丽华还经常在半夜被叫醒,上楼来给尿了床的大姑姐擦身子,这样也严重地影响了田和风的休息。为了不打搅田和风,王丽华每晚就在大姑姐的床边搭了个临时的床,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就是不能叫她再尿床。就这样,她强制自己每晚起来几次,叫大姑姐解手,尿床的次数明显地减少了,拆洗被褥的次数也少了。大姑姐在她家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屋里吃屋里拉,但是无论谁到她家,都不会相信,因为屋子里一点异味也没有,可想而知,王丽华付出了多少。大姑姐拖累了她二十多年,王丽华却没有一点抱怨。她总是说:“其实她也挺可怜的,三十岁,就失去了一切〞。说到这的时候,我们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大姑姐,也是一脸的痛苦,但又说不出来。我们问她,王丽华好不好?她艰难地点点头,脸上泛出了难得的笑容。二十多年,一个卧床的病人,白白胖胖的,脸上泛着红润,身上没有褥疮,肌肉没有萎缩,这一切都归功于王丽华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翻身、按摩、拍打。王丽华每天的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小田园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平时自己的事从不让妈妈操心,相反还懂事地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二oo五年,田园考上了河北医大,这让王丽华着实快乐了好一阵子,儿子以后有长进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田园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寒假回来的时候还帮妈妈照顾姑姑,接屎接尿擦屁股,多懂事的一个孩子啊。丽华,这个家苦了你了结婚七年后,姥姥婆辞世了,这也卸下了王丽华的一点担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十几年,

  

篇六: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简短

  女婿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代代相传。陈江乡就有这么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他就是陈江乡五龙村六社的张宗富。不惑之年的他,在精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同时,还长期坚持赡养照料着瘫痪寡居的70多岁的岳母,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感动着乡邻。父母的好儿子张宗富的父母共养育他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自小都特别的听话、懂事。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陪着父母做家务,帮助家里分担更多的劳动。成家后,他与两位哥哥一起共同赡养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作为儿女的孝心。父母逢人都夸:真是我们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惹得乡邻羡慕有加。孝顺的好女婿但一场意外又给了岳母更沉重的打击,岳母不小心摔倒,摔断了几根肋骨,完全瘫痪在了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张宗富第一时间赶到,为老岳母打水洗脸、端饭喂药,不分昼夜地照料着,给了老人极大的安慰。随后,他为了更方便地照料老人的起居饮食,主动放弃了在一工地上班的机会,与妻子商量并征得父母兄嫂的支持,毅然的与妻子住到了岳母家,全身心地照顾着岳母的生活。时值盛夏,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酷热难当,老岳母因为不能下床,致使生了严重的皮肤病,有的地方甚至溃烂了,并伴有难闻的气味。他与妻子一起给岳母擦拭身子,一口一口的为岳母喂药喂饭。有什么好吃的都买回来给岳母吃,遇到什么高兴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老人开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老人以安慰,并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孝敬外婆,多陪陪老人说话解闷。

  正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岳母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不像刚开始那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逢人就夸,要不是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她早就入土了,女婿是个大好人!张宗富在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同时,还用胜似亲生儿子一样的情感,无微不至地赡养照料着岳母。两鬓已见白发的张宗富,用朴实的孝行感动了一方乡邻,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一个典范。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

  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22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

  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

  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

  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

  

篇七: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8篇)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一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二**,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的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篇八: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1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是听爸爸妈妈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的。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我从心底就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随着我的成长这颗“种子”逐渐的发芽生根。人类的爱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我会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在妈妈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我会给她端来一盆洗脚水。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顾妈妈的任务,给妈妈端水喂药,第一次用电饭锅给妈妈熬粥。当妈妈端着我煮的粥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妈妈喝着我为她煮的粥,非常开心,心里很自豪。

  在小区里,我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在外出的时候我会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和比我小的小朋友

  让座。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会以此为鼓励继续努力,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的优秀小公民。

  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懂礼仪,教育我们以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我谨记学校老师的教导,尊敬师长,和同学们团结友爱,热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去年军训的时候,我上铺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小心划破了,我们赶紧带她去医务室包扎,安慰她不要害怕,在晚上洗漱时,怕她的手沾水帮她打洗脸水洗脸,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开心,并体会到了帮助同学后无比快乐的心情。类似的是事情很多,这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在假期里,我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活动、慰问退休老教师,给他们送去温暖、带去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2

  李云宽,男,13岁,家住武安市南通乐村,目前就读于武安市第九中学1312班。生活赋予了这位13岁少年坚毅的品质,朴实的性格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所有的13岁少年一样,李云宽阳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学评选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动中,

  如果不是同学的举荐,我们也许就很难读懂这位朴实少年背后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庭的担当。

  两年多以前在李云宽的家中,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质朴,兄妹间的互爱,给这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总是带来欢声笑语,和谐温馨。然而当父母拿出所有积蓄修葺新屋的时候,父亲病倒了。修房加上父亲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亲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为了生计母亲必须外出打工,当时11岁的李云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由于生病,父亲四肢无力,走路太久都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顾弟妹衣食起居,李云宽还必须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做饭,洗衣服、干农活等。为了不耽误学习,李云宽总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同时还要辅导弟弟妹妹的作业,相比其他孩子来说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时间。

  今年上初中以后,李云宽就必须住校了,对他来说能见到妈妈就成为了奢侈。因为妈妈只有在每月开支以后才会带着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后匆匆离开,用他的话来说,妈妈离他实在太远了。住校后的另一个不便就是家里的家务活就必须积攒了。周末放假后也许别的孩子都在享受妈妈带来的美食,在家里上上或许找同学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而李永宽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周甚至两周家里积攒下来衣物,中午时洗菜、做饭,为家里烹制一顿

  他们认为不错的午饭,然后先盛满一碗饭,双手送到父亲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来看望父亲时才能实现。

  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又常年在外,家里的农活只能落在小云宽的身上。对他来说锄地、拔苗、播种、割棒子样样是好手。为了不给别人造成负担,他一个人曾割完地里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机会你能拉起小云宽的手,触摸手掌上的老茧时,你就会懂得生活过早得给予了这个13岁少年坚毅的品性。

  是啊,13岁正是一个天真灿漫,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然而自从父亲病倒后,小云宽却先后利用两个暑假上山捉蝎子。别的孩子可能为了好玩,或者作为一种生活体验,而云宽却是为家里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简单,“父亲每次买药要花好几百块钱,这样父亲就可以多买几次药”。捉蝎子难免被蝎子蛰。一个暑假下来,小云宽被蛰20多次,甚至一天被蝎子蛰到过4次。就是这样也并没有阻挡云宽为父亲买药的决心,最终两个暑假小云宽挣到了700多块钱。当拿着所有的钱交给父亲时,知道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动了,于是村里人把小云宽当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幸福也许是心里的感动,幸福也许是内心最简单的一种需求。当问及捉蝎子这件事时,小云宽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当赚到180块钱时,父亲给我们买了个西瓜;当赚到270块钱时,父亲

  给我们买了1斤排骨。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许都没有记忆,但对云宽来说却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一直捉下去!”小云宽一脸严肃的告诉我们。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难,小云宽额外珍惜每分钱的支出。每周父亲都会给他二十块钱的生活费,但小云宽却只拿5块钱。因为他觉得更多的钱应该留给父亲治病,留给弟弟上学。5块钱,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孩子来说,也许维持一天的生活开销都不够,更别说一个星期。但是小云宽去总是能挤出两块钱给4岁的小妹妹买两根火腿或者买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生病了,小云宽却毫不犹豫地把身上仅有的2块6毛钱给了生病的同学,帮他拿药。那一次,妹妹没有再吃到糖。

  学校放假的时候,也是云宽最想念妈妈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座车或者爸妈接送,他多想妈妈此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他又知道妈妈是在为这个家奔波,是为自己将来能够有出息。最终云宽自己选择步行,用他的话说这样就省出了路费,同时也节约了“开支”。

  虽然很忙碌,虽然很清贫,小云宽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课任老师的眼中云宽是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云宽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云宽更是一个自尊、自立的人。国家每年都会有贫困生补助,云宽却没有去

  申请,“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也没什么好可怜的,有爸爸,有妈妈我其实很幸福!”。

  怀揣着一份坚毅,一种感恩,用责任和坚强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个13岁的少年同样用行动抒写着青春最华美的篇章!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3

  每当提起朱贵珍,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敬老爱幼、善良博爱、教子有方的好母亲。作为一名母亲,她用无私的母爱、悉心呵护着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影响和教育者他们。多年来,她用自己的爱来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对公婆敬如父母,对早亡大哥的遗孀视若姐妹,对大哥的一双子女视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贵珍出生于1965年1月,门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县人,1992年来到门前地做了上门女婿。从此朱贵珍夫妇与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儿侄女组成了一个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贵珍和丈夫一边种地一边打工,还生育了两个儿子,日子过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哥哥不幸车祸身亡,为了不让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儿侄女伤心,她对嫂嫂和侄儿侄女关怀备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活她都抢着干,有好吃好穿的总先留着给她们。嫂嫂在外工作的时候,这一去就是好几

  年,她帮忙照看哥哥的一双儿女,还要赡养两位多病的老人,还需抚养四个年幼的孩子,她任劳任怨,不仅把孩子照顾的衣食无忧,更教会他们要真诚待人、心怀善意。四个孩子不仅学习上进,品德也很好。村里的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称赞她无私有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敬爱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关心体贴丈夫,并不因辛苦而有丝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贵珍总会和丈夫回到四川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她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二老年纪大了,她们每年回家一两次,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点福,她就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义务。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她都咬牙坚持着。她和丈夫深知父母丧子的悲痛,为此夫妻二人更加关爱父母,将心比心,对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经常说宽心的话安慰父母。父母渐渐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她说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父母和孩子能快乐幸福,她付出什么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二十余年来,大家庭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至今,在门前地村传为美谈。和气生财,全家成员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镇妇联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俭持家。种地务农无法照顾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脏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当粉刷工。

  经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穿过几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头土面,皮肤也变得非常粗糙,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她想想四个孩子和四个年迈的老人,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父亲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是她对父亲的关爱有增无减,无论是日常起居还是看病吃药她都十分上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朱贵珍从无怨言。20__年她父亲因病去世,朱贵珍伤心之余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终还清了父亲看病欠下的外债。她省吃俭用,但是却很舍得花钱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劳付出变得更加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儿子已经23岁,现在四川省重庆航天大学电脑系就读,小儿子在散旦读中学。朱贵珍母亲八十五岁了,由于母亲年事已高,生活时有不便,深怕母亲受到委屈,朱贵珍亲力亲为,伺候母亲起居,一天两餐,从无怨言。她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常怀感恩之心。她说孝顺,不仅仅是养老送终,更多体现在对老人

  日常生活的关爱。她言传身教,父亲辞世后,朱贵珍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看到老人的笑脸,她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几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十分孝顺长辈。

  她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分,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亲对自已的孩子都会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可以牺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爱是一种胜于一切的'感情,是一种甘心付出、蜡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贵珍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养育了两个儿子,照料了哥哥的一双儿女,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红红火火,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甘心付出、不求回报、母爱胜天的行为,实现了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丽。

  

篇九: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00字集合5篇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吉安县万福镇老岗村村民刘发英,既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西省‘十大孝子’”、吉安市道德模范和“感动吉安”模范人物。

  作为妻子,面对命运的重创,她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

  25岁,应该是一个女人生命最美好的年华。1972年,刘发英步入了她人生的25岁,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精彩,命运却把她推向了另一条道路……

  当年10月,刘发英的丈夫彭木宗身体感到不适,经医院诊断,竟是肝硬化腹水。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刘发英默默忍下泪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发英从不懈怠,前后10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刘英发对丈夫不离不弃。病痛发作时,刘发英想尽办法为丈夫分担;对生命绝望时,刘发英用爱为丈夫重筑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刘发英一边悉心照顾卧床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的压力让刘发英老得比同龄人都快,10年间,第一条皱纹早早地就刻在了她的额头上,第一缕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她的鬓角。不管再苦再累,刘发英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花费2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最终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于1982年5月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让刘发英独自去偿还。

  作为母亲,面对病魔的挑衅,她挺身而出挽救儿子的生命

  有的人面对命运的突变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命运面前誓不低头。刘发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伟大。

  某某年10月,刘发英的二儿子彭红裕在广州打工期间不幸染病,经当地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肾炎即尿毒症。

  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大4个孩子后,刘发英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可是彭红裕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碎了刘发英一家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刚开始,刘发英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相信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深渊。可是儿子病中憔悴的面容,痛苦的呻吟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噩耗,很快刘发英就重新振作起来,与儿子一道同病魔搏斗。

  世间最感人的是舐犊之情,最无私的是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为了给彭红裕治病,光是一般的治疗和做透析就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医生建议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而这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和宝贵的肾源。刘发英毅然作出选择,为儿子捐肾换肾,挽救儿子的生命。最终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刘发英这个普通的女性,用博大的爱为儿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许多人……

  作为儿媳,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对公婆伺亲至孝

  刘发英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中国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乐观、爽朗、热心助人。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后,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耐心服侍俩老10多年,特别是对既瞎眼又瘸腿的婆婆,刘发英辛勤地照料了她14年,直到她安详地离别人世。

  长期以来,刘发英用柔弱的双手,努力地为家庭创造财富,她以坚强的意志,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

  那平凡的举动中,酝酿了非凡的爱心,她的孝道、深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多年来,刘发英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张妹姑的责任。5年来,她一直无私地照顾着这位80多岁的邻居。其他的邻里有事也乐意找她。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待村民和邻里像春天般的温暖。她那种孝老爱亲的品德,无私照顾邻居的好心肠经口口相传,让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教育。当人们称赞她时,她说孝老爱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稀奇。这就是刘发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美德。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一、黄某某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某某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

  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由整理]

  自某某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某某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

  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某某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我叫某某某,家住某某镇水泥预制厂,在某某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某某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

  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

  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某某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妈,坐起来洗脸,来,毛巾热着呢!”“妈,我来喂你。”在泰兴市古溪镇刁网村龚垛五组的某某某某家中,她正为婆婆洗脸,喂她吃早饭。某某某某今年某某岁,为人憨厚老实,和婆婆相依生活,住四间小平房。婆婆叫翁巧云,已经86岁了。某某某某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婆媳相依为命已成为当地人们传颂的佳话。

  这个家庭原来就是很艰难的,某某某某的公公婆婆20岁时结婚,共生育了8个孩子,但由于那个年头缺吃少穿,生病又无钱治疗,中途夭折了五个子女。某某某某嫁过来时,公公就已经卧床不起,他患的是支气管炎、肺气肿,什么活儿也不能干,不久就离开人世。而婆婆全身骨节变形肿胀,风雨天更是痛得钻心,十一年前又缺血性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了,余生的时间只是躺在床上。

  某某某某和丈夫某某某某只生育一个女儿叫某某某某,由于那时家境不好,女儿只读到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女儿与安徽的小伙恋爱结婚成家。某某年前,丈夫某某某某又因患癌去世,因此,家中就剩下了残疾老人翁巧云和孤寡的某某某某。

  丈夫当年也没有什么工作,全家只是靠种几亩地过活,患癌后,光医疗费就向左邻右舍借了七、八万元,待某某某某咽下气待葬时,某某某某走东家跑西家请求施舍,才凑了几千元把丈夫安葬了。就是这个家,让没有任何收入的婆媳终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婆婆虽然躺在床上,但看到儿媳出出进进的忙碌着,常常唉声叹气道:“加明呀,这个日子怎么过呀!”某某某某却安慰道:“妈,有我喝的粥,你就别愁没得咽,你放心,吉华不在了,我会把你服侍好的!”

  逢年过节,某某某某都要到差债务的亲朋和左邻右舍去招呼一下请求谅解,而好心的亲朋和左邻右舍也劝道:“加明呀,那个钱就算了,我们

  现在不缺那个钱了,你就好好的过吧,别惦记着这些。”可某某某某却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算要饭,也要还清所有债务。”

  由于家庭没有任何收入,古溪镇政府早年给某某某某办理了低保,婆媳俩就靠这几百元维持平时的开支。每月,某某某某会去集镇一趟,买一点鱼或肉回来为婆婆改善生活。本来就买得不多,往往煮好了碗都不能装满,但某某某某还是要分几顿给婆婆吃,而自己往往在肉里加一些萝卜或加一些芋头。某某某某一边喂着婆婆吃肉,自己也当着婆婆送一块自己嘴里,每当婆婆问:“孩子你也吃呀!”某某某某就装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对婆婆说:“妈,我也吃的呀!”

  今年婆婆已经86岁,躺在床上也有某某年了,婆婆的身体不但没有变坏,而且越来越好,每逢阳光明媚的天气,媳妇某某某某总要把老太太扶起来到外面晒晒太阳。某某某某说:“每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女儿带着外孙回来,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非常开心。”

  延伸阅读:

  职工孝老爱亲事迹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

  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某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阅读拓展:

  《孝老爱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内容】:孝老爱亲

  【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

  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班会重点】怎么样孝敬父母

  让学生理解爱心,学会感恩。

  【班会过程】:一、理解、感恩父母。

  甲、乙:六(12)班《孝老爱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某某某,我是主持人某某某。

  甲: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乙: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甲: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乙: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甲: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合)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第一站――感恩父母。B、感受父母爱甲: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瘫痪父亲捐肾救子》,我们一起来看视频。(甲点击,出示第一个视频)乙: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可当儿子需要时,父亲好不吝惜,真是父爱如山啊!甲:因为母爱,柔弱的妈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母爱如水啊!

  合: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C、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生2:看到别人生日都请同学们吃饭,我也要请。爸爸妈妈不答应,我就闷闷不乐。后来他们答应了,请客花了5百元钱,那是爸爸半个月的收入。生三: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生四: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生五:我在家天天喝奶,我的爸爸妈妈很少喝,他们说我长身体呢。乙: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F、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G、心灵表白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二、如何孝敬父母乙: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故事之二:孟佩杰孝敬继母的故事。B、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背景音乐:《母亲》

  班会结尾: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附歌词: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04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

  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

  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04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篇十: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通用3篇)

  【篇1】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女婿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代代相传。陈江乡就有这么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他就是陈江乡五龙村六社的张宗富。不惑之年的他,在精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同时,还长期坚持赡养照料着瘫痪寡居的70多岁的岳母,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感动着乡邻。父母的好儿子张宗富的父母共养育他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自小都特别的听话、懂事。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陪着父母做家务,帮助家里分担更多的劳动。成家后,他与两位哥哥一起共同赡养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作为儿女的孝心。父母逢人都夸:真是我们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惹得乡邻羡慕有加。孝顺的好女婿但一场意外又给了岳母更沉重的打击,岳母不小心摔倒,摔断了几根肋骨,完全瘫痪在了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张宗富第一时间赶到,为老岳母打水洗脸、端饭喂药,不分昼夜地照料着,给了老人极大的抚慰。随后,他为了更方便地照料老人的起居饮食,主动放弃了在一工地上班的时机,与妻子商量并征得父母兄嫂的支持,毅然的与妻子住到了岳母家,全身心地照顾着岳母的生活。时值盛夏,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酷热难当,老岳母因为不能下床,致使生了严重的皮肤病,有的地方甚至溃烂了,并伴有难闻的气味。他与妻子一起给岳母擦拭身子,一口一口的为岳母喂药喂饭。有什么好吃的都

  买回来给岳母吃,遇到什么快乐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老人开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老人以抚慰,并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孝敬外婆,多陪陪老人说话解闷。正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岳母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不像刚开始那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逢人就夸,要不是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她早就入土了,女婿是个大好人!张宗富在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同时,还用胜似亲生儿子一样的情感,无微不至地赡养照料着岳母。两鬓已见白发的张宗富,用朴实的孝行感动了一方乡邻,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一个典范。

  【篇2】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篇3】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伺候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某某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

  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

  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

  

篇十一: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100字集合5篇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吉安县万福镇老岗村村民刘发英,既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又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更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先后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西省‘十大孝子’”、吉安市道德模范和“感动吉安”模范人物

  作为妻子,面对命运的重创,她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

  25岁,应该是一个女人生命最美好的年华。1972年,刘发英步入了她人生的25岁,还未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精彩,命运却把她推向了另一条道路……

  当年10月,刘发英的丈夫彭木宗身体感到不适,经医院诊断,竟是肝硬化腹水。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刘发英默默忍下泪水,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给丈夫治病,刘发英从不懈怠,前后10年漫长的求医之路,刘英发对丈夫不离不弃。病痛发作时,刘发英想尽办法为丈夫分担;对生命绝望时,刘发英用爱为丈夫重筑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刘发英一边悉心照顾卧床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的压力让刘发英老得比同龄人都快,10年间,第一条皱纹早早地就刻在了她的额头上,第一缕白发也悄然爬上了她的鬓角。不管再苦再累,刘发英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了这个家,用瘦小的身躯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花费2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最终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于1982年5月撒手西去,留下一屁股的债务让刘发英独自去偿还。

  作为母亲,面对病魔的挑衅,她挺身而出挽救儿子的生命

  有的人面对命运的突变不知所措,有的人在命运面前誓不低头。刘发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妇女虽不会说人生的大道理,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伟大。

  xx年10月,刘发英的二儿子彭红裕在广州打工期间不幸染病,经当地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确诊为肾炎即尿毒症。

  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大4个孩子后,刘发英以为可以歇一歇了。可是彭红裕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击碎了刘发英一家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刚开始,刘发英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不相信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深渊。可是儿子病中憔悴的面容,痛苦的呻吟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噩耗,很快刘发英就重新振作起来,与儿子一道同病魔搏斗。

  世间最感人的是舐犊之情,最无私的是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为了给彭红裕治病,光是一般的治疗和做透析就用去医药费8万多元。医生建议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而这需要20多万元的医疗费和宝贵的肾源。刘发英毅然作出选择,为儿子捐肾换肾,挽救儿子的生命。最终手术很成功,儿子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刘发英这个普通的女性,用博大的爱为儿子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许多人……

  作为儿媳,面对生活的苦难,她对公婆伺亲至孝

  刘发英在连遭不幸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中国劳动妇女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依然乐观、爽朗、热心助人。尤其是对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后,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耐心服侍俩老10多年,特别是对既瞎眼又瘸腿的婆婆,刘发英辛勤地照料了她14年,直到她安详地离别人世。

  长期以来,刘发英用柔弱的双手,努力地为家庭创造财富,她以坚强的意志,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

  那平凡的举动中,酝酿了非凡的爱心,她的孝道、深爱,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多年来,刘发英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张妹姑的责任。5年来,她一直无私地照顾着这位80多岁的邻居。其他的邻里有事也乐意找她。她总是一副热心肠,对待村民和邻里像春天般的温暖。她那种孝老爱亲的品德,无私照顾邻居的好心肠经口口相传,让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受到教育。当人们称赞她时,她说孝老爱亲理所应当,没有什么稀奇。这就是刘发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美德。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一、黄xx同志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xx同志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

  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由整理]

  自xx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xx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

  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xx同志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2022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

  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

  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妈,坐起来洗脸,来,毛巾热着呢!”“妈,我来喂你。”在泰兴市古溪镇刁网村龚垛五组的xxxx家中,她正为婆婆洗脸,喂她吃早饭。xxxx今年xx岁,为人憨厚老实,和婆婆相依生活,住四间小平房。婆婆叫翁巧云,已经86岁了。xxxx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婆婆,婆媳相依为命已成为当地人们传颂的佳话。

  这个家庭原来就是很艰难的,xxxx的公公婆婆20岁时结婚,共生育了8个孩子,但由于那个年头缺吃少穿,生病又无钱治疗,中途夭折了五个子女。xxxx嫁过来时,公公就已经卧床不起,他患的是支气管炎、肺气肿,什么活儿也不能干,不久就离开人世。而婆婆全身骨节变形肿胀,风雨天更是痛得钻心,十一年前又缺血性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了,余生的时间只是躺在床上。

  xxxx和丈夫xxxx只生育一个女儿叫xxxx,由于那时家境不好,女儿只读到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女儿与安徽的小伙恋爱结婚成家。xx年前,丈夫xxxx又因患癌去世,因此,家中就剩下了残疾老人翁巧云和孤寡的xxxx。

  丈夫当年也没有什么工作,全家只是靠种几亩地过活,患癌后,光医疗费就向左邻右舍借了七、八万元,待xxxx咽下气待葬时,xxxx走东家跑西家请求施舍,才凑了几千元把丈夫安葬了。就是这个家,让没有任何收入的婆媳终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婆婆虽然躺在床上,但看到儿媳出出进进的忙碌着,常常唉声叹气道:“加明呀,这个日子怎么过呀!”xxxx却安慰道:“妈,有我喝的粥,你就别愁没得咽,你放心,吉华不在了,我会把你服侍好的!”

  逢年过节,xxxx都要到差债务的亲朋和左邻右舍去招呼一下请求谅解,而好心的亲朋和左邻右舍也劝道:“加明呀,那个钱就算了,我们现

  在不缺那个钱了,你就好好的过吧,别惦记着这些。”可xxxx却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算要饭,也要还清所有债务。”

  由于家庭没有任何收入,古溪镇政府早年给xxxx办理了低保,婆媳俩就靠这几百元维持平时的开支。每月,xxxx会去集镇一趟,买一点鱼或肉回来为婆婆改善生活。本来就买得不多,往往煮好了碗都不能装满,但xxxx还是要分几顿给婆婆吃,而自己往往在肉里加一些萝卜或加一些芋头。xxxx一边喂着婆婆吃肉,自己也当着婆婆送一块自己嘴里,每当婆婆问:“孩子你也吃呀!”xxxx就装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对婆婆说:“妈,我也吃的呀!”

  今年婆婆已经86岁,躺在床上也有xx年了,婆婆的身体不但没有变坏,而且越来越好,每逢阳光明媚的天气,媳妇xxxx总要把老太太扶起来到外面晒晒太阳。xxxx说:“每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女儿带着外孙回来,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非常开心。”

  延伸阅读:

  职工孝老爱亲事迹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

  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x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阅读拓展:

  《孝老爱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内容】:孝老爱亲

  【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

  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班会重点】怎么样孝敬父母

  让学生理解爱心,学会感恩。

  【班会过程】:一、理解、感恩父母。

  甲、乙:六(12)班《孝老爱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XXX,我是主持人XXX。

  甲: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乙: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甲: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乙: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甲: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合)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主题班会的第一站――感恩父母。B、感受父母爱甲: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瘫痪父亲捐肾救子》,我们一起来看视频。(甲点击,出示第一个视频)乙: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可当儿子需要时,父亲好不吝惜,真是父爱如山啊!甲:因为母爱,柔弱的妈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母爱如水啊!

  合: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C、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生2:看到别人生日都请同学们吃饭,我也要请。爸爸妈妈不答应,我就闷闷不乐。后来他们答应了,请客花了5百元钱,那是爸爸半个月的收入。生三: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生四: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生五:我在家天天喝奶,我的爸爸妈妈很少喝,他们说我长身体呢。乙: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F、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G、心灵表白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二、如何孝敬父母?乙: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故事之二:孟佩杰孝敬继母的故事。B、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背景音乐:《母亲》

  班会结尾: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附歌词: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22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

  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

  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22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篇十二: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通用3篇)

  【篇1】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女婿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代代相传。陈江乡就有这么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他就是陈江乡五龙村六社的张宗富。不惑之年的他,在精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同时,还长期坚持赡养照料着瘫痪寡居的70多岁的岳母,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感动着乡邻。父母的好儿子张宗富的父母共养育他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自小都特别的听话、懂事。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陪着父母做家务,帮助家里分担更多的劳动。成家后,他与两位哥哥一起共同赡养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作为儿女的孝心。父母逢人都夸:真是我们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惹得乡邻羡慕有加。孝顺的好女婿但一场意外又给了岳母更沉重的打击,岳母不小心摔倒,摔断了几根肋骨,完全瘫痪在了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张宗富第一时间赶到,为老岳母打水洗脸、端饭喂药,不分昼夜地照料着,给了老人极大的安慰。随后,他为了更方便地照料老人的起居饮食,主动放弃了在一工地上班的机会,与妻子商量并征得父母兄嫂的支持,毅然的与妻子住到了岳母家,全身心地照顾着岳母的生活。时值盛夏,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酷热难当,老岳母因为不能下床,致使生了严重的皮肤病,有的地方甚至溃烂了,并伴有难闻的气味。他与妻子一起给岳母擦拭身子,一口一口的为岳母喂药喂饭。有什么好吃的都买回来给岳母吃,遇到什么

  高兴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老人开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老人以安慰,并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孝敬外婆,多陪陪老人说话解闷。正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岳母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不像刚开始那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逢人就夸,要不是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她早就入土了,女婿是个大好人!张宗富在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同时,还用胜似亲生儿子一样的情感,无微不至地赡养照料着岳母。两鬓已见白发的张宗富,用朴实的孝行感动了一方乡邻,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一个典范。

  【篇2】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篇3】孝老爱亲事迹简介怎么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

  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

  

篇十三: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事迹简介简短

  女婿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代代相传。陈江乡就有这么一位平凡朴实的农民,以自己的无声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人格魅力。他就是陈江乡五龙村六社的张宗富。不惑之年的他,在精心照顾自己父母的同时,还长期坚持赡养照料着瘫痪寡居的70多岁的岳母,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真情感动着乡邻。父母的好儿子张宗富的父母共养育他兄弟三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他自小都特别的听话、懂事。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总是陪着父母做家务,帮助家里分担更多的劳动。成家后,他与两位哥哥一起共同赡养父母,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作为儿女的孝心。父母逢人都夸:真是我们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爱他的妻子。家庭中的重活、脏活包括家务活,他都抢在妻子前面干了。夫妻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让家里时时有笑声,处处有温情。夫妻俩勤劳和谐,积极搞好农牧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惹得乡邻羡慕有加。孝顺的好女婿但一场意外又给了岳母更沉重的打击,岳母不小心摔倒,摔断了几根肋骨,完全瘫痪在了床上,生活无法自理。张宗富第一时间赶到,为老岳母打水洗脸、端饭喂药,不分昼夜地照料着,给了老人极大的抚慰。随后,他为了更方便地照料老人的起居饮食,主动放弃了在一工地上班的时机,与妻子商量并征得父母兄嫂的支持,毅然的与妻子住到了岳母家,全身心地照顾着岳母的生活。时值盛夏,阴暗潮湿的小屋里酷热难当,老岳母因为不能下床,致使生了严重的皮肤病,有的地方甚至溃烂了,并伴有难闻的气味。他与妻子一起给岳母擦拭身子,一口一口的为岳母喂药喂饭。有什么好吃的都买回来给岳母吃,遇到什么快乐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老人开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老人以抚慰,并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孝敬外

  婆,多陪陪老人说话解闷。正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岳母的精神状态很不错,不像刚开始那样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逢人就夸,要不是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她早就入土了,女婿是个大好人!张宗富在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同时,还用胜似亲生儿子一样的情感,无微不至地赡养照料着岳母。两鬓已见白发的张宗富,用朴实的孝行感动了一方乡邻,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一个典范。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一、用不尽的母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与丈夫李春雷结婚组建家庭后于2001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儿李沁鸿,全家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在2001年冬回婆家〔高坪乡〕,因为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用鲫鱼熬粥给女儿喝,谁知女儿是先天性过敏体质。从那以后女儿全身生疮,又红又肿又痒,而且流浓。我从此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医治之路。白天既要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又要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儿全身瘙痒,哭闹不止,又得细心照料,为其擦药、服药、挠痒……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但凡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22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二、以“孝〞为先赡养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

  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

  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助,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三、尽心尽力帮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08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心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方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

  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方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谢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媳妇——都督村王立梅同志事迹简介王立梅,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伺候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立梅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某某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立梅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

  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立梅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立梅不仅悉心照

  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立梅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经典国学

  

推荐访问:孝老爱亲事迹简介 事迹 简介 孝老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