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11篇

时间:2022-12-03 11:45:04 来源:思哲公文网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11篇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农信社ATM风险防控工作调研思考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业务覆盖面的拓宽,atm在各地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11篇,供大家参考。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11篇

篇一: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农信社ATM风险防控工作调研思考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业务覆盖面的拓宽,atm在各地陆续投入使用。这在既给人们带来方便,又使农信社实现atm从无到有,金融效劳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农信社的风险防控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全国各地发生利用atm进展骗、诈客户资金的案件层出不穷,屡打不止,严重损害了客户经济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作为atm业务刚刚起步的农信社,更应加大atm风险防控力度,保障atm平安高效运营,增强公众对农信社atm的信心。

  (一)atm风险的认识和警觉性缺乏。受农信社科技化、电子化程度起步晚,水平不高,长期以手工操作和柜面效劳为主要效劳方式等历史性因素影响,习惯于传统业务条件下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对新兴的atm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观念上没能完全转变,“重经营、轻管理”、“重应用、轻平安”、“重处理、轻防范”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动状态较为突出,对风险的警觉性不高。

  (二)科技力量较弱。就目前农信社科技队伍及员工科技应用水平而言,缺乏科技高层次管理人员和庞大的高素质应用员工队伍,高、精、尖的高科技人才更是匮乏,造成风险防范的科技力量支撑不够。一方面,人才选拔、培养、配置机制不完善,科技工作人手缺乏,与农信社机构点多面广、科技工作量大事繁的实际情况不匹配,进而导致风险可能得不到及时化解。另一方面,科技工作的高、精、尖人才匮乏,不够丰富,对atm的构造、工作原理不精通,不能及时跟进atm的开展和风险趋势,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处理手段滞后,在atm管理使用、维修维护和应对金融电子化风险上显得力不从心。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且执行力弱化。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农信社的atm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未能健全,且更新速度跟不上atm业务开展及风险防范的需要。同时,由于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岗位职责不清,习惯于按自我意识和经历办事,相互监视、相互制约乏力,导致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走样”,从而造成管理“漏洞”,形成风险隐患。

  (四)效劳客户力度不够。农信社的客户群体特殊,多以农民以主,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不高,不十分了解atm相关知识及使用技巧,缺乏风险防范自我防范能力。这需要我们在atm的效劳上加大力度,主动告知客户atm的使用方法,大力宣传讲解使用atm时的风险鉴别技巧,及时通报不法分子利用atm进展诈骗客户资金、实施犯罪的方式、特征,告知银行卡被吞或无法取款时的正确操作流程,提升客户主动防御能力。然而在这些方面,作为atm经营主体的农信社还做得不够。

  (一)加强atm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对农信社面议,atm属于新兴业务范畴,在风险的防控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atm领导小组,精心组织atm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确保资金、人力、科技设备的及时到位和各项措施的高效贯彻落实;密切关注利用atm作案的社会形势及方式特征,不断经历,创新方法举措,增强风险驾驭能力,为atm的平安高效运营奠定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健全atm管理机制。围绕内控管理的要求,对照近年来行业各类atm案件所反映出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乏,进一步加强制度建立,如岗位分工及监视机制、加取钞管理和平安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操

  作流程,充分发挥科技、会计、保卫等相关部分的监视制约作用,确保将atm的每一个操作、每一项流程、每一个行为都纳入制度的严密标准之下,并从制度上抓落实,增强执行力,真正高效发挥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加强对atm的巡检监控。建立atm定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对atm运行情况和周围环境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各为风险隐患。尤其是要加大黄昏、夜间等案件易发时段、高发时段的巡查和监控力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坚决防止利用atm实施犯罪行为的发生。发现有犯罪分子可能作案嫌疑或已有作案痕迹、行为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协助破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进展有力打击,促进社会和谐和序。

  (四)加强科技力量建立。一是以人为本,加快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交流,使atm的风险防控工作有一支科技型、能力型、创新型的精通电子银行业务的人才队伍,确保快捷、准确、及时排除各类故障和风险。二是加大科技设备的投入,建立健全完全覆盖atm操作范围的实时的远程监控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并落实专人进展监视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风险。

  (五)优化atm使用环境。经常性地对atm机具及自助区的清洁卫生进展整扫,检查针孔摄相头是否有灰尘,机具上是否有乱写乱画迹象,是否有多余的装置,进卡口、出钞口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展整改;定期对atm设备按规进展保养维护,发现防护亭、灯箱等外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更换,为客户营造一个清洁、明亮、平安的用卡环境。

  (六)加强对atm的平安使用宣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海报、发放宣传单及现场搭台宣传等方式途径,告知客户在使用

  atm取款时,要注意atm上有无多余装置,进、出钞(卡)处有无异常,周围有无可疑人员,提高警觉;密码设置不要过于简单,提高密码复杂性和平安度,任何情况下不要轻易泄露密码,尽量谢绝“好心人”的帮助;如遇银行卡被吞或钞口未出现金时,要及时到柜面进展咨询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要相信旁边的帖有要求“转账”、索取密码等套取客户资料的信息,防止上当受骗;及时向客户披露犯罪分子利用atm作案的新手段和新动向,提高客户的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农信社和客户自身的内外联动,合力而为,将atm各类风险消除在未萌芽状态,保障客户资金平安,增强客户使用农信社atm的信心,促进atm业务快好开展,走向成熟。

  

篇二: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清爽的秋风送来百花仙子的柔情蜜意吹开了丹桂的花骨朵让神州大地香气四溢的同时茶籽树也毫不犹豫地绽放自己的花朵展示自己最妖艳的容貌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茶籽林中雪白的油茶花盛开了白色花朵中间吐露出金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茶籽林变成一片白色的花海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近年来,亚洲的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如果防范不力,必然影响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学硕士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稳定与发展。应当看到,1996自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营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轨道。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潜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从事货币经营和信用中介活动中,由于受自身经营行为和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低质量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从而形成的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拆借、非法担保,造成超负荷经营及亏损;有的信用社向“三产”注人资金,用信贷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形成大量资产风险;由于利率结构不合理或利率波动形成的利率风险;由于多种金融案件交替发生,使信用社遭受严重损失;内部控制机制相对滞后,形成管理风险等等。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农业银行脱钩之前形成的部分金融风险外,目前陆续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1、监管不力。由于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转换,一段时间对农信社的监管出现空档,给部分信用社不规范经营提供了空间。2、管理机制落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几乎没有增资扩股,更没有实行民主化管理,过去选举的董、监事会有名无实,信用社领导成员均由上级主管银行任命,因此形成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的陈旧管理模式,很不适应农信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制金融机构的管理要求。3、组织领导不力。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称职与否,是决定这个社兴衰成败的关键。由于部分信用社和法人没有选配好,造成部分信用社长期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个别信用社主任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大肆违规操作,挥霍浪费,财务费用逐年增大,个别信用社连年亏损,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4、人员素质低。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均达不到从事金融业的基本要求,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较多;二是管理层干部大部分没有经过专职培训,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农村金融经营管理的需求;三是职工来源大部分是“就地取才”、“近亲繁殖”,长期形成的裙带关系难以打破,有人比喻:“一家子银行”,给农信社规范经营造成了许多困难,甚至造成了重大损失。5、机构设置不合理。许多基层信用社的机构是80年代以前设置的,很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而且部分基层信用社业务量逐年减少,长期亏损,效益很差,一直在吃“大锅饭”。因而造成了“差社拖累好社,好社被拖成差社”的高风险状态。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该采取六项措施。即:建立预警监管系统、提供政策扶持、整顿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健全内控防范机制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预替监管系统各级人民银行要健全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的预警系统,明确预警指标。要以农村信用社的支付准备率、资产流动率、对短期负债依存率等项指标作为监测重点。对监控指标达到或低于临界点的信用社,应及早制定防范预案,作出限期整改方案,逐步消除隐患。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职责,层层签定农村信用社监管责任书,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实行年中通报监管情况,年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要明确专人定期对信用社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间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高风险社,要采取一社一策,逐社制定应急方案,从资金需求数量、供应渠道、保卫措施等方面做好可行计划,切实

  做到有备无患。提供政策扶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赋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农村信用社早日摆脱金融风险的困惑,增强其经营活力。所谓政策扶持,无非就是从各方面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和消化不良因素的外部环境。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主要有三。一是政府应合理承担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领导体制变动,企业改制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直接形成的不良资产及其损失,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界定,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其它有关部门分担的办法;或者单独设立农村金融合作资金管理公司,专门经营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非经营性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包袱。以便农信社轻装上阵,步人良性经营的轨道。二是国家应实行有区别的利率政策,中央银行应根据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的特点,对农信社存放央行的资金,实行差别利率政策,进行优惠和倾斜,改变利率倒挂现象。三是实行减免税政策。农信社主要承担支农任务,国家应将其视同其它农业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扶持,特别是对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资不抵债的高风险农信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使之能减轻包袱,休养生息,尽快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境。整顿组织机构当前,农村信用社整顿组织机构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新构筑农村信用社合作化的基础,把农信社真正办成由社员人股,社员参与的民主性管理模式。应该建成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真正办成“来之于农,服务于农”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信社只有扎根农村、贴进农民,才能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抓紧成立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首先,要强化理论的基础地位,重点探索社员结构,民主管理,为社员服务和利润返还等四个方面的有效实现途径。真正体现信用组织的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办社原则,以保证理论指导上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强化社员群众的基础地位,要以社员做为农信社改革的主体,始终坚持农信社必须由社员群众参与管理的原则;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宗旨。其三,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处理好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三是科学合理设立基层信用社的机构。随着农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应当适时调整农信社的机构。对那些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金融业务量不断增长的基层社,应适度增设机构网点,以增强收储的能力;对那些金融业务逐年减少、长年亏损、效益差的基层社,应立即撤并,以减少亏损,防范化解一部分金融风险。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各级人民银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贷款通则》办事,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信贷投人方式和资产保全方式,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确保贷款的有效、安全性,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逐步消化旧的不良货款。要指导农信社进行合规经营,健全规范化经营管理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权力与责任,要以安全和效益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并统揽各项工作。要督促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充实资本金;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费用开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削减冗员,提高办公效率、合理开支、杜绝铺张浪费等项措施,从而强化内部挖潜,提高盈利水平,逐步化解金融风险。健全内控防范机制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农信社是独立法人的金融组织,逐步实现农信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关键。要实现“四自”目标,其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约束机制。而建立约束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比较科学、规范的内控机制。内控制度建立的核心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安全防范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内控机制最主要的是抓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法人代表的约束机制,使法人代表即信用社主任的权利约束在制度规定之

  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实行审、贷分离制和货款责任人终生负责制,对贷款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农信社资产安全有效运行。三是建立健全稽核监察系统。稽核监察部门受监事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以实行对农信社法人代表的有效监督和检查。四是加强对高风险信用工具的管理,尤其是各种票、证、印、押和各种担保业务要有效控制,规范操作,杜绝违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风险的管理,从管理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对科学作案的防范能力。五是加强“三防一保”工作和信用社基层网点的管理,防范外抢、内外勾结盗窃库款和各种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六是建立健全农信社的用工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按照《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资本充足率是估价银行业务活动风险性权数的基础,但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的实际来看,很多农信社均达不到规定的比率,只能依靠较多的负债来支持日常的资金营运。这一现状决定了农信社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经营风险较大。所以,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可以借鉴国外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经验,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特点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机制,实行自保、互保、联保,以解决单个信用社无法承担的风险,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大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完善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减轻国家和存款人承担的巨大金融风险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居民的储蓄积极性,聚集更多的支农资金,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再筑建一道农村金融防护大坝,为确保农村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操作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2005年开始,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农村信用社发案率接近占50%。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严重,潜在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使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特点从全面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涉及面广,以信贷为重点区域。从已经查出和暴露的违规操作和各类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贷、投资、融资、

  结算、财务会计、安全保卫、计算机等业务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业务领域均有违规、违章、违纪、以致违法现象。

  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是对同一贷款户由多个信用社多次发放贷款,从而达到化整为零、逃避贷款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违规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贷款损失严重。二是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贷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给贷款安全留下隐患。四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没有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有的信用社还违规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跨地区、垒大户等其它违规贷款也屡见不鲜。

  (二)危害性大,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由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风险是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危害性相当大。一是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二是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违规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安全保卫事故、柜台操作失误等均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三是留下风险隐患.有的操作风险虽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损失,但却留下风险隐患,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困难。四是引起法律纠纷。由于制度不健全、操

  作不规范,存在法律漏洞,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一旦对簿公堂极有可能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操作风险制造者其主要目的无不是为了侵占资金,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后果是资金损失和风险增加。

  (三)作案手法低劣,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从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和案件的实施形式看,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无论是无知或非主观性引起的操作风险,还是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犯罪作案,均是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或者是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真空加以实施.作案人大多作案手法低劣,但由于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领导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协助办理,有的持续作案时间长达十多年的大案经过很多的稽核和检查却安然无恙,直至展开拉网式排查或专项检查时才暴露。

  (四)违规代价低,对当事人以教育为主。从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看,普遍处理较轻,只处理基层社不处理管理机构,只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不追究上级领导责任。有的虽然追究了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但多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公信力。这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员工亲缘化现象严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个别领导在对责任人的处理上大多怕得罪人,而不敢或不愿从严查处,降低了违规和犯罪的成本,违规代

  价低,提高了违规和犯罪的收益率,客观上起到了鼓励违规和犯罪的作用。

  二、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原因分析从浅层次看。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是发生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

  (一)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据银监会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80%是有章不循造成的,另有20%的案件是无章可循造成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有的制度缺乏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由于无章可循和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大量的违规操作和案件发生。另外,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制度效力递减。

  (二)员工素质偏低,教育和管理不够。由于没有统一的进人标准,农村信用社进了不少低学历、低素质的员工,进入信用社后又得不到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员工自身免疫力不强,在业务操作中,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信用社人员的任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重要岗位人员使用失察,平时对个人行为缺乏考核和监督,交流、轮岗、强休制度不落实,为少数人利用职务便利作案提供机会。

  (三)检查监督不到位,稽核工作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许多内部案子在实施时,往往在一连串的几个环节和不同岗位都一路绿灯,究其原因是检查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违规行为发生。本来基层网点是实行双人临柜、相互监督的制度,但临柜人员对凭证不认真核对,也没有对同时临柜的同事尽到监督之责。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有效监督约束。事后监督本来是第二道防线,但有的农村信用社没有设立事后监督岗,因此作案分子乘虚而入。稽核和检查可以作为第三道防线,但稽核检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使之流于形式,于是使违规问题和案件得以长期隐藏、并连续作案。

  (四)考核激励不科学,做假现象严重。过去各基层信用社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纷纷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存款、收息双降、贷款营销等指标齐全,并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个人业绩的主要依据。员工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往往不择手段,各种踩线违规现象愈演愈烈,正向激励作用明显走样.在考核中长期处于劣势的一部分人,就会产生各种为个人考虑的不良思想,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利用职务之便以获取资金为目的实施作案.

  以上导致了各种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紊乱、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抗风险弱是农村信

  用社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深入分析这些深层次原因,有利于对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既治标又治本。

  (一)系统管理体制紊乱。农村信用社从成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使农村信用社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很多问题由此滋生开来。在农行、人行、银监局管理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上委托一个部门来完成,成为其全部工作的一个附属,这个部门在管理时有职无权,监督和执行完全脱节,造成行业管理形同虚设,拾得本来需要行业管理来完成的重大事项,如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和行业标准、整体维护行业权利、形成整个行业的信息网络等无法实施,使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不健全、不科学或五花八门。在缺乏法人自律、内控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之下,又没有强有力的行业管理,就导致了一些法人社为所欲为的局面。管理体制几经更迭导致行业管理的乏力是长期以来形成操作风险的一大根本原因。

  (二)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管理职能缺位,内部法人治理机制几乎处于空白,社员大会(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按规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混淆。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导致极少数联社的理事长违规经营,把企业推向崩溃的边缘。

  (三)有效的外部监管不到位。在行业管理职责归属省社以前,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先后统一履行行业管理和外部监管双重职责,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由于这双重职责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导致人民银行、银监局都无法充分发挥好职责,尤其是有效的外部监管明显弱化,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更多的是保护、纵容,对其违规现象基本上是视而不见,致使很多问题不能浮出水面,基本上是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基层社负责人不把违规经营当回事的心理,各种违规操作屡查屡犯。

  (四)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使农村信用社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前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实行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加上服务对象的社会弱势地位,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使之无法有效抵制来自外部的干预和各种侵害利益的行为,农村信用社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行政干预和有权部门不合理的摊派,有时不得不违背经营宗旨,不得不以违背规章制度为代价而违心地按照有权部门的指令去提供各种服务。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思路及具体措施风险管理能力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根本.在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管理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各项改革尚处起步阶段的金融机构,要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人

  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同时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创新防范操作风险思路。

  (一)必须加快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机协调、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人治理机制。要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建立社员股东对理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和制衡。第二个层次是内部控制体系。要建立适应农村信用社特点并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接轨的内控体系。第三个层次是有效的行业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层层管住可能产生的风险。第四个层次是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防范风险中的监督保障作用,按照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中解决勤政廉政问题的方法,解决防范道德风险的问题。形成上下级之间和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监督。通过党内的民主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的可能.第五个层次是合法的外部监督。积极地引进和欢迎银监部门、审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和司法部门外部的监督。第六个层次是道德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全力推进以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内外兼容的宣传机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的企业价值体系.

  (二)必须推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1、切实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操作风险自始至终与业务活动相伴而生,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因此防范操作风险必须从每一名员工做起,将每位员工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促使其提高对操作风险危害性的认识,树立和强化违规就是风险的观念,养成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小处着手,力求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和第一道关口。2、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要贯彻把防范农村信用社系统性风险作为加强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理念,秉承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经营方针,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架构使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及时更新、完善、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规章制度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一些在实际执行中出现操作性不强、或已经过时或不适应业务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正和完善.二是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制止风险,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风险管理部门要针对各地风险监测情况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监控下级报告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掌握辖区农信社

  风险状况。同时为防患未然,必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按预案要求进行快速处置。

  3、强化岗位监督约束。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一线岗位,科学调配岗位,使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制衡,人与岗位实行互动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力保证.一是科学设置内部岗位,使之建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按制度和内控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二是有力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员工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性休假制度,使违规行为及时得到暴露,有效控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重点加强对信贷、储蓄、财会、联行等涉及钱、账等重要岗位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四是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举报奖励制度,实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群防群治。五是实施分级监控,形成连环责任监督,使一线员工、信用社、联社三个层次通过相互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强化岗位监督约束,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防范运作机制.

  4、发挥稽核检查工作事后纠错和警示作用。稽核检查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稽核检查手段,强化工作力度。一是要建立稽核监察队伍系统。建立系统的稽核队伍体系,完善稽核工作制度和程序,通过培训提高稽核队伍履职水平,通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树立稽核检查权威。二是要突出稽核检查的重点。注重日常的常规稽核检查,实行防范

  风险关口前移,变过去事后被动式的核查为事前主动式的预防性检查。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增强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彻查所有相关问题及其根源。三是改进稽核方式。要实行内外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业务进行排查,对难以通过一般对账查出的问题,要采取公告的方式与存款人、借款人进行核对.

  5、增强基层执行能力。基层信用社是整个风险防范的基础,基层员工又是风险防范的真正主体。增强基层的执行能力是建立防范风险长效机制的关键。要从提高执行力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建设,一是要选好一个靠得住、能干事的信用社主任;二是要打造一个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团队;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业务、防范风险的机制;四是要形成一套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和农村金融特点,并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业务、减少风险的工作方法;五是要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良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各个基层农村信用社都打造成具有完美执行力和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使之成为有效防范风险的牢固堡垒.

  6、加强内控文化建设。良好的内控文化能够提高全体员工遵章守纪意识、降低内控执行成本,有效防止内部团伙作案,是内控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将良好的

  内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与农信社经营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让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内控文化理念,扎根于员工的思想深处,落实到日常行为上,让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风险要防范,什么事情要监督。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篇四: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袁家杨

  操作风险由来已久,银监部门和金融业的各级管理机构明确提出了治理操作风险保障金融业和谐平安发展的要求。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一些实际情况,本文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制约的有效性、管理层次的科学性、执行主体执行力的滞后性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存在的主要成因,从而提出了从培育内控合规文化入手,通过采取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的检查和实施来有效防范化解操作风险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类,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列。随着基层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滋生了很多业务操作风险,有的甚至导致事故和案件的发生,阻碍了基层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因此如何规避操作风险、提高安全系数是摆在每位监管者和决策管理层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根据操作风险的形成原因,可以把操作风险归为以下几类:1、道德风险。近年来,尽管各级管理部门很重视职工的思

  想道德教育,从"三铁"精神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整个金融界也在各个年代推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教育活动,激励了一批批从业者爱岗、敬业、奉献的工作热忱。但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扭曲变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酿成了目前金融业中的许多大案要案,成为影响金融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接受较为丰富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教育,加之制度和管理在基层网点也有些缺陷和盲点,因而基层信用社更易于引发因道德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2、制度风险。目前,基层信用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有一定滞后性;很多信用社存在着重经营、轻风险现象,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照章办事,无规可循;部分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现象,造成业务操作流程脱节,监督制约机制运行脱钩,形成操作风险.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由于基层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不依法操作,不规范操作流程,从而产生危害的风险。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基层信用社还未真正执行有效事后监督制度,对业务操作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开展的一些检查也大多是事后的,难以深入、没能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评估,也就对业务操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发现.即使发现问题后也存在不能及时控制和

  纠正业务操作风险,对已经形成的操作风险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以至于形成金融风险。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每个金融机构都须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建立以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互相监督的工作秩序为第二道防线;建立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但由于目前基层信用社人少事多,业务面向千家万户,因而三道防线都较薄弱,首先是第一道防线因大多数信用社都存在休假顶岗的情况,复核制度和双人会签制度而显得很脆弱,第二、第三道防线因信用社独立的后台监督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按要求设立的监督职能部门因职责不清而显得形同虚设,因此,未能及时有效的防范操作风险。

  4、执行主体素质偏低的潜在风险。在当前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基层信用社员工防范操作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文化层次结构参差不齐,对操作流程和操作风险防范理解不清,从而不能形成有效执行力,影响了防范操作风险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防范操作风险对策防范基层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健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必须要从培育内控合规文化入手,通过采取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的检查和实施严格的奖惩机

  制等主要措施,达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目的.1、培育内控合规文化,增强防范意识。要积极开展政治思

  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使员工确立依法按章办事和合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业务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内控素质,通过实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能力,使员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自觉执行到位;加强对员工行为有效监督,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建立和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明确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2、健全内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必须要根据对现有制度执行中的一些疏漏,以及不适应、不合理情况,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而制度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主要来源于基层信用社在日常业务操作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基层信用社要建立执行信息的反馈渠道,对在日常操作中发现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于联社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及时完善.通过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使防范操作风险的内控制度逐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更加规范。联社要制定和完善内部责任体系,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基层信用社的职责权限;另一方面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将内部岗位

  职责进行细分,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同时,要按照从严治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建立内控组织机构,狠抓内控制度落实。基层信用社要按照业务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要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和员工休假制度,使每位员工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要明确各项业务工作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要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将具体职责范围落实到人,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相互牵制的整体;基层农信社要把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当作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4、加强关健岗位监察,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事实证明,基层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主要出现在一些要害部门和关健岗位,因此加强对关健岗位的控制是操作风险的防范重点.要进行业务流程整合,强化事中监督岗位的人员配备,增加风险控制岗位,将操作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加强业务过程监控;要严格执行重要业务、关健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和离岗稽核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发

  生;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管,由于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掌握着人、财、物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的情形,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5、完善风险监管预警,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快研制、完善预防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让监督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向培养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信用社操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使基层营业网点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防范的范围之内。

  

  

篇五: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因此建讧农村信用社省市级管理机构仍省市农村信用社全局出収自上而下的集中创新一套全面系统与业和统一的合觃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防范体系经试点后在全省集中推广以省戒市为单位构建起全省农村信用社合觃风险管理体3实施严格的合觃管理制度建立诚信丼报机制就是要讥那些丌守觃矩丌讪诚信的人有一种外在的压力讥他们知道还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促迚他们在思想上时刻牢让行为上处处体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把合觃管理部门作为诚信丼报的重要渠道之一建立远觃丼报机制为内部员工丼报远觃远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徂幵对丼报人迚行有敁保护

  农信社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

  农信社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农信社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符学丽合规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

  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银监部门的监管重点已从农村信用社体制监管逐步转移到合规经营上来,以力促合规经营为主要目标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今年农村信用社系统一大热点问题。但从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就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及近二年我县联社在市办的各项检查情况,对如何完善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未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更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合规建设年和风险管理年活动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根据今年以来强化合规知识教育提高案件防控力活动开展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干部员工,对合规管理还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即使是合规部门从业人员,对今后合规工作怎样开展也拿捏不准。一些员工特别是基层职员,对于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合规,怎样才能合规,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有的员工对当前推行的合规教育培训和考试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心理,对合规工作极为排斥,甚至将其与业务经营对立起来,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害怕合规风险

  1/21

  管理进行下去会影响业务经营工作的开展。但事实上,由于管理层人员掌握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大权,由其而引发的合规风险,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执行层操作人员。

  2、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合规风险管理活动中,农村信用社开始着手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合规部门,配备了合规风险管理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合规管理没有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3、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近年来,通过改革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执行力低下的问题使大量的制度形同虚设,导致案件频发。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奖励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或案件,对违规人员往往只采取教育、经济处罚和限期整改等措施,很少进行严厉处分,对于造成损失或酿成案件的人员,问责也不到位。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仍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为彻底解决以上存在问题,促进农村信用

  2/21

  社合规风险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履行明确的合规管理职责明确合规管理职责是构建合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合规管理职责的进一步明确,需要深入了解合规工作的特性。一是独立性;即合规部门须独立于各业务条线发挥作用。二是权威性;合规部门须在经营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向高管层提出经营管理中的合规意见和建议。三是全面性;合规管理工作须渗透到各业务单元和条线,与业务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四是预警性;合规部门须对外部法律法规及时反应,向业务部门提供信息进行预警。五是动态性;合规风险预警、提示及对各类信息的反应须是动态的、实时的。六是协调性;合规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及内审部门的关系应当是协调合作,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2、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统一协调性。合规风险管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还是一新事物,又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受人力、财力和自身创新能力所限,以县为单位的联社很难独立构建起真正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发挥合规风险管理对业务经营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农村信用社省市级管理机构,从省市农村信用社全局出发,自上而下的集中创新一套全面、系统、专业和统一的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防范体系,经试点后,在全省集中推广,以省或市为单位构建起全省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体系。3、实施严格的合规管理制度建立诚信举报机制,就是要让那些不守规矩、不讲诚信的人有一种外在的压力,让他们知道还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促进他们在思想上时刻牢记、行为上处处体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把合规管

  3/21

  理部门作为诚信举报的重要渠道之一,建立违规举报机制,为内部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对举报人进行有效保护。

  4、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奠定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在合规风险管理中,人是合规风险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同时,人又是合规风险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要广泛深入开展合规风险管理活动,通过开展诸如学习会、讨论会、征文比赛、考试测试等一系列员工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广泛深入的教育广大员工,增强员工自主合规意识,培育良好合规文化,提高员工执行力,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规定在农村信用社的贯彻落实。建立起一支适用于合规合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团队,切实提高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5、营造健康有序的合规风险文化氛围

  营造健康有序的合规文化氛围是合规风险管理最难以把握,但却能深深影响银行每位员工合规意识的工作。要树立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过去那种“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处罚”的旧的文化一定要加以摒弃,取而代之的正应当是主动合规、自觉合规、上下合规、内外合规的全面合规时代的到来。

  扩展阅读: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21

  随着农信社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已从业务支持逐步走向与业务的融合,并成为农信社稳健运营和发展的支柱,然而,对于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亟待加强。为此,近期临夏银监分局深入辖内信用社,了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督促其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信息科技风险的控制能力。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科技,是指商业银行采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专项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和制度。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由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程序的大量应用,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其风险范畴也从单一的技术领域延伸至投资、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一)信息科技治理管理架构存在缺陷。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基层农信联社管理层普遍存在着重视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重信息科技建设的档次提升、轻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重眼前业务发展、轻长期信息科技发规划等问题,缺乏对信息科技的关注和统筹安排,对信息科技的风险了解不多,信息科技工作的实际地位在基层信用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急着要,排起队来次要,出了问题什么都不要”,信息科技风险管

  5/21

  理相对薄弱。二是制度制定、执行不到位。信用社制订的信息科技制度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不具系统性,且操作性也不强,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即便是制定了一些制度,但落实不到位,制度的约束性形同虚设。

  (二)机制保障及应急预案有待完善。农信社网点机构的应急预案仅停留在形式上。尽管各社制定了系统应急预案,但仍有部分社从未进行过应急演练,也没有进行过压力测试,并不能保证及时处事故或紧急事件;部分社应急预案涵盖面过大,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部分信用社业务连续性缺乏有效技术支持,且涵盖范围小,大部分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此外,多数没有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一类的领导组织,在发生业务连续性风险时,统一指挥、协调存在一定困难。重要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多数缺乏实践性检验,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对于已制定的应急预案,没有覆盖全部信息系统、关键设施及相关业务保障部门,没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三)信息科技人员力量薄弱。一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与辖内网点数量严重不匹配,由此造成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岗位交叉,往往身兼数岗,关键岗位A、B角制度难以落实;技术支持岗位未能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三是科技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大部分机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而且随着信息化知识的更新步伐,科技队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跟不上知识更新步

  6/21

  伐,参加信息科技风险培训较少,缺少完整、系统的信息科技风险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对自身运营的业务系统、机房管理等实体系统认识较深,对信息科技项目开发和变更管理情况、业务持续性计划等认识较为肤浅,部分人员甚至在信息科技风险就是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转的错误观念,极易忽视了自身各级系统的漏洞和隐患排查、除险,在认知上存在着对风险防范的盲区和误区。

  四是一线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信息科技风险需要全员参与,上至高层领导的决策,下至每位临柜人员都是风险的防范者,但目前在一线操作人员中,尚未形成人人有责的共识,广大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若罔闻。

  由于科技部门在农村信用社属于服务部门,部分高管层认为,科技部门只要能够保证设备及网络的正常运转,不出问题就可以。这一认识误区造成了科技部门的人员配备、机构设上相对其他部门处于弱势地位。例如:永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息科技人员只有一名,基层社没有信息科技人员。他除了进行日常综合业务系统维护外,往往还要身兼数岗,关键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难以落实,不能适应当前业务拓展与IT水平同步发展的需要。以此来看,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人员的配备与当前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不相匹配,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信息科技风险发生的重大隐患。

  (四)系统硬件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机房管理有待加强。机房的防火和供电等方面达不到要求,机房没有设防雷系统,监控存在盲区、不设门禁系统;基层社对电子设备缺乏保养,大大影响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有待提高。省联社数据大集中后,基层农信社、县级联社到省联社的网络稳定性和通畅性极为重要,而其主、备通讯线路违反要求使用电信一

  7/21

  家通讯公司线路,一旦一个网点出现问题,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存在潜在的声誉风险。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科技投入。信息科技工作是当前金融机构经营与监管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工作在金融业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之中。另外,还要根据现场检查发现的信息科技风险点,加大信息科技建设投入,积极整改,对设备老化、硬件设备不足等风险点要积极加以改进,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隐患,确保各项服务安全连续进行。(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系统响应能力。一是应定期、不定期开展信息科技人员应急管理培训,并根据自身规模、复杂程度及风险发生部位、概率和危害程度,及时组织信息科技应急预案演练,并不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能力。二是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增强信息科技应急处能力。要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持续性应急演练。三是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方案,切实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要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明确、预案明确、报告明确、联络明确,制定切实可行、要件完备的应急方案。同时要加大应急方案的演练,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手段,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体系。(三)充实科技监管队伍,加强内控管理。要采取切实措施,大量引进信息科技专业人员,加大信息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

  8/21

  管理指引》的要求,充实信息科技审计力量,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运行、维护等岗位配备人员,关键岗位必须配备AB角,真正做到人员控制、制度控制、系统控制三到位。要加强要害岗位管理,计算机业务数据录入员、系统管理员之间,应按照权力、责任范围实行严格的限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严禁系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和前台操作人员混岗、代岗或一人多岗。同时要制定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办法,定期对信息科技风险状况进行审计评价,督促建立技术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大信息科技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纠正问题和消除隐患。

  (四)改善运行环境,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培训。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机房的供电系统和消防安全状况,按照机房建设要求增加防雷系统,更新核心业务系统设备,保证核心业务系统双机热备不间断工作;要完善运行值班制度,保证对核心业务系统及网络运行状况的有效监控,针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报警。二是要加大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培训力度,建议抽调一些业务骨干进行专门的信息科技培训,通过对信息科技的专项培训,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科技工作的干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健运行。

  随着农信社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已从业务支持逐步走向与业务的融合,并成为农信社稳健运营和发展的支柱,然而,对于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亟待加强。

  一、当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科技,是指商业银行采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和软件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业务交易处理、经营管

  9/21

  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包括专项治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和制度。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由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程序的大量应用,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其风险范畴也从单一的技术领域延伸至投资、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

  (一)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基层农信联社管理层普遍存在着重视信息科技建设、轻信息科技管理,重信息科技建设的档次提升、轻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重眼前业务发展、轻长期信息科技发规划等问题,缺乏对信息科技的关注和统筹安排,对信息科技的风险了解不多,信息科技工作的实际地位在基层信用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急着要,排起队来次要,出了问题什么都不要”,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二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与辖内网点数量严重不匹配,由此造成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岗位交叉,往往身兼数岗,关键岗位A、B角制度难以落实;技术支持岗位未能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三是科技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大部分机构普遍存在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而且随着信息化知识的更新步伐,科技队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跟不上知识更新步伐,参加信息科技风险培训较少,缺少完整、系统的信息科技风险的概念和相关

  10/21

  知识,对自身运营的业务系统、机房管理等实体系统认识较深,对信息科技项目开发和变更管理情况、业务持续性计划等认识较为肤浅,部分人员甚至在信息科技风险就是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转的错误观念,极易忽视了自身各级系统的漏洞和隐患排查、除险,在认知上存在着对风险防范的盲区和误区。

  四是一线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信息科技风险需要全员参与,上至高层领导的决策,下至每位临柜人员都是风险的防范者,但目前在一线操作人员中,尚未形成人人有责的共识,广大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若罔闻。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不到位一是管控体系不完善。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均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但多数未真正实施起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领导决策职责,信息科技风险管控目标尚未确立,主要表现在多数农信社的理事会未制定信息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或发展策略,仅在每年股东大会或理事会季度例会上对信息科技设备的购作简要的说明,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目标几乎没有涉及。二是管控制度不系统。部分基层联社没有制定专门的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有制度的又大多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不具有系统性,且操作性也不强,缺乏具体的识别、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措施。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单位不能严格执行相关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和中心机房管理规定;有的对信息系统运行保障工作重视不够,未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运行巡查制度,无法及时发现机房、主机、数据库等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及故障;有的对机房运行日志未按规定进行登记,文档不完整;部分新型设备购买后未及时更新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度没有随着信息资产的升级而更新,不能起到防范风

  11/21

  险的作用;在基层网点操作人员未按制度进行授权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业务办理,制度人为地架空。

  (三)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不到位一是风险管控操作不规范。目前基层一线大部分操作人员防范科技风险意识淡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防范意识差,存在朴素地感情信任,出现违规上岗、共用柜员号、一人多号、不按规定更改密码、密码设简单、系统自录登录等问题;在授权管理上,存在交叉授权、授权未审核业务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新注入的新生人员力量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未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致使人为操作风险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二是风险管控职能不健全。农信社均设了风险管理部门,但基本上仅履行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职能,并未涵盖信息科技风险。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科技部门负责,而科技部门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由其承担科技风险管理职能,缺少必要的技术人员和有效手段,内部审计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是外部制约控制不到位。辖内所有法人机构及营业网点均未接受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的外部评估,各级机构向监管部门提供的审计检查报告多是在信息科技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估,易给农信社带来信息科技审计制约风险。四是科技信息衍生品风险管理不到位。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银行卡业务主要风险包括:通过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等形式而发生的外部欺诈风险;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中介机构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造成的

  12/21

  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对客户及银行的资金安全造成威胁,对银行的声誉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系统性管理不到位一是科技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农信社机房的建设不达标,个别联社的机房简陋,甚至未达到国家机房建设的最低C级标准,已建成的新机房也因前期协调、资金等问题,存在漏洞,部分联社的机房防雷、消防等设施均未配备,一旦发生机房失火或雷击等突发性事故,核心业务系统或网络中枢将遭受损害;对于网络运行环境而言,数据大集中和前机后移,都需要极稳定的网络环境支撑,从乡镇到县中心机房,再到市、省中心,任何环节网络不畅都会导致业务的中断,农信社核心网络设备使用期限已达7年,且基层农信社也没购备用网络设备,一旦设备损坏,极易造成业务中断;现在农信社均实行了内、外网络的物理隔离,但对移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极易导致外网病毒通过移动设备传播和感染到内网未打补丁包的windows类操作系统,这导致内网带宽被侵占,从而影响业务系统的运行。二是系统软件设计存在缺陷。目前,农信社使用的IT系统的核心为综合业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是由省中心开发的,基本能满足业务操作的需要,但这些系统风险管控功能、报表分析功能不强。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事后补救措施和升级在逐步开展,系统变更与投产过于频繁,增大了开发与维护人员工作压力,也影响了前台业务质量;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未能考虑银监部门信贷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没有设贷款集中度风险、集团授信风险等风险提示模块,从而导致系统无法适时提示上述风险;业务流程控制缺陷较多,部分信贷业务办理不受信贷管理系统控制,信贷管理系统对贴现科目控制存在漏洞,贴现科目无需信

  13/21

  贷管理系统授权,通过综合业务系统的会计前台即可办理该项业务,既无制约功能,也不能信息共享等问题。

  三是应急预案不完善。农新社网点机构的应急预案仅停留在形式上。尽管各社制定了系统应急预案,但仍有部分社从未进行过应急演练,也没有进行过压力测试,并不能保证及时处事故或紧急事件;部分社应急预案涵盖面过大,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

  二、加强农信社科技信息风险防控的对策和建议农信社应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从业务需求出发,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和事后有检查,将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信息安全工作,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主动信息科技风险管控。

  (一)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一是各级领导要站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农信社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看到农信社的现状和未来,要看到近几年农信社信息化得迅速发展和展望未来的广大前景,要充分认识IT价值,要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要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自身的总体风险框架,联社理事长作为信息科技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二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建立全系统自上而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和事故追究责任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信息科技风险重大隐患,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4/21

  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打造一支稳定、团结、高效的科技队伍。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科技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要害岗位人员的审查,从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防火墙”;其次,要实施科技人员梯队管理。要将全市科技人员按照管理人员、计算机安全管理员、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市、县两级组织实施级别管理,市级以县级联社管理人员为管控重点,县级联社以计算机安全管理员为重点管理对象,计算机安全管理员重点保障基层操作人员的正常业务操作,现从上到下、从市到县、从机关到网点的逐级有序管理,使科技工作风险管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网点,到每一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是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从“业务发展,科技为先”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在物质待遇上给予保证,建立科学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岗位目标,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使从事科技特殊岗位的人员在心理上得到平衡。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是整合和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按照新《指引》要求,对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等问题,查缺补漏,调整优化,严格评估信息安全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对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梳理和归类,堵塞漏洞,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技术防范措施,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要积极推广应用指纹认证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使用户对数据和系统访问必须选择与信息访问级别相匹配的认证机制,确保密匙使用安全;要通过风险预警和客户评价系统,提高技术防范手段,加强后台监督,严格控制操

  15/21

  作风险;要通过改善门禁系统、防雷、消防等硬件设施,发展和使用计算机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和监控技术,筑起多道计算机安全防范屏障,以科技技术保障制度的落实。三是加强员工培训学习,强化防范操作风险执行力度。要强化信息安全思想教育,强调科技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安全性和便利性要由大家形成共识的折中,每个人都要承担安全责任;要重点抓好网点一线临柜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定期轮训培训工作,严格落实上岗资格考试、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要对业务操作人员按照权限、责任范围实行严格的限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防止权限过于集中,避免出现管理空档;科技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更新现有知识架构,积极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养,为更好地做好科技工作夯实基础。

  (三)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审计检查和监督一是要探索信息科技风险监测手段。积极探索信息系统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技术和手段,及时发现信息系统的风险,并进行整改和补救。目前,市中心在机房断电、柜员签退等方面开发了短信监控平台、柜员签退实时监控系统,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地探索。二是加强科技信息风险现场检查,及时纠正问题和消除隐患。要着手开发信息系统的现场检查程序,建立检查制度,综合运用数据检查、情景模拟或联网检查的手段,及时查找和发现信息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三是要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交流平台,对信息系统的研发、运行及退出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对可能发生的信息科技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及时识别、监测和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同时,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协调沟通,加强资源集成,提

  16/21

  高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合力,定期对信息科技系统全面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审计和评价,全面、深入地反映信息系统的整体状况和主要风险,查找漏洞,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也可适时引入社会力量,委托外部IT审计部门开展信息系统的外部评价和审计,促进信息系统自身和相关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重点环节一是要提高信息系统运行保障能力。要加大科技软硬件设施投入,消除单点故障隐患,要了解掌握各类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消防等多方位、全方面的知识,按照标准化要求实施信息化建设,正在建设机房的县级联社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机房建设施工,机房不达标的县级联社要逐步进行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夯实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基础。二是完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体系。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岗位,严格执行开发、运行、维护等岗位分离及关键岗位的A、B角配备;要做好生产系统维护和保护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前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检查,注重外网的安全性,严禁传输敏感数据,非敏感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要严防黑客攻击,要做好应对网络攻击相关准备和实时监测工作;对机房、网络设备、主机设备、网络及数据访问、科技人员操作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安全评估。三是加强业务系统风险管控。对由于IT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省中心正在逐步进行改进和升级,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配合组织实施,对于系统问题引发的问题以及错误,要总结教训并认真整改,做到人员控制、制度控制、系统控制三到位。四是要加强沟通,做好应急处理。要进一步加强与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电信运营商以及设备厂商等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系统事件发生时外部

  17/21

  协作的及时有效。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从应急响应、应急决策、应急预案等方面做好应急工作,提高应急处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村信用社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相对薄弱,管理层缺乏对信息科技的关注和统筹安排,对信息科技的风险了解不多,导致一些风险事项时有发生,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不到位。从调查发现,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参加信息科技风险培训较少,缺少完整、系统的信息科技风险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对自身运营的业务系统、机房管理、ATM等实体系统认识较深,对信息科技项目开发和变更管理情况、业务持续性计划等认识较为肤浅,部分人员甚至在信息科技风险就是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转的错误观念,极易忽视了自身各级系统的漏洞和隐患排查、除险。

  (二)组织机构及岗位设不到位。各级管理层没有成立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科技部门独立于其它业务部门之外现象比较普遍人员数量不足,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不能严格分开,主要技术支持岗位未实现岗位定期轮换。缺乏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不能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因素。

  (三)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单位不能严格执行相关计算机应用管理制度和中心机房管理规定,项目资料文档不完整,缺少部分年度的项目资料文档,有的对机房运行日志未按规定进行登记,部分新型设备购买后未及时更新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度没有随着信息资产的升级而更新,不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18/21

  (四)外部制约与风险控制环节不到位。辖内所有法人机构及营业网点均未接受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的外部评估,部分机构向监管部门提供的审计检查报告多是在信息科技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估,易给金融机构带来信息科技审计制约风险。尤其是项目开发外包管理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没有经常性的对外包服务商近期经营状况和提供的服务状况进行评价和报告,缺乏对外包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没有正式经过批准的针对外包服务商的应急方案和解除服务方案。业务需求部门随意性强,系统变更与投产过于频繁,增大了开发与维护人员工作压力,也影响了前台业务质量。

  (五)科技信息衍生品风险管理不到位。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银行卡业务主要风险包括:通过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等形式而发生的外部欺诈风险;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中介机构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造成的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对客户及银行的资金安全造成威胁,对银行的声誉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对策(一)加强培训学习的频度和浓度。要结合银监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文件要求,组织对辖内信息科技人员培训、学习和贯彻。重点学习好20xx年以来银监会下发的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方面的文件,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培训,让相关人员掌握银监会有关信息风险监管的要求,自觉地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多组织辖内员工收看银监会有关信用卡收单风险管理培训等方面的讲座。

  19/21

  (二)建立多种层面的防范联动协机制。一是要建立各级信息科技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传达学习银监会和山东银监局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文件、要求,开展经验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二是要建立统计信息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各部门间的防范优势互补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各银行业机构也要建立内部信息科技风险的协调机制,由一名行级领导牵头成立协调组织机构,将信息科技作为各业务条线的结合点,统筹研究,明确责任,自查本行信息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遇到内部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同监管部门沟通,共同解决。

  (三)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内控制度。要按照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和执行不严等问题,查缺补漏,调整优化,严格评估信息安全内控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辖内各机构、各网点要主动开展一次内部审计,有条件的法人机构要开展一次外部审计。要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和部署,适时组织开展对辖内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的现场检查。(四)加强银行卡、POS机市场营销和电子银行类业务的风险防范。近几年,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风险防范形势较为严峻,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日益增加,犯罪手段在不断翻新。各级农村信社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加大消费者的风险提示,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不断加大技术手段防范,通过网上银行实施双重身份认证,限制电子银行、POS或ATM转账交易金融等方式加强管理,并加强对上述渠道的监控监测。要按照银联银行内卡业务一柜一机的要求,禁止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进行无序竞争。严禁为推行发卡量、POS机具数量而放松审查,使不法商户非法套现、编造虚假资料套取银联机具、POS

  20/21

  机具异地安装等行为有可乘之机。还要充分借助特约商户的力量和社会举报力量,增强风险防范合力。

  (五)加强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与防范。各级农村信用社要按照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提示的通知》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奥运专项自查要点》要求,做好业务服务连续性工作,加强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强化ATM机等自助设备安全防范工作。要特别重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从电力、设备、人力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制订、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预案并加以演练或试行压力测试,妥善处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农村信用社机构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运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21/21

  

  

篇六: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一定要在审慎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把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并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自身资本积累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转变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根据风险约束资本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摆脱盲目扩张只重速度的惯性思维和经营取向坚持审慎当头有效管控风险走规模速度资本风险效益持续动态平衡的科学发展之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工作

  作者:马丽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风险管控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

  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农信社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开展工作,业务经营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一些风险指标的变化值得关注,个别机构和个别领域风险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工作值得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并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一)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关系

  安全性是基础,流动性是条件,效益性是目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安全性第一。一定要在审慎、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把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并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自身资本积累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转变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根据风险约束、资本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摆脱盲目扩张、只重速度的惯性思维和经营取向,坚持审慎当头,有效管控风险,走规模、速度、资本、风险、效益持续动态平衡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落实好风险管控“三道防线”

  按照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要求,风险管控的第一道防线是业务部门和经营机构,第二道防线是风险合规部门,第三道防线是稽核部门。只有建立起“三道防线”协调配合、有效联动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全面覆盖业务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各条线、各职能、各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信息共享、联动互动、适当交叉、合理覆盖的风险管理机制。自上而下梳理本部门各项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按照合规指引、风险管理指引以及风险合规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尽快增加、补充和完善操作、管理、制约、监督、检查等方面的风险防控措施。风险合规管理部门继续推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启动农商行和农合行流程银行建设工作,尽快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的各项政策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理(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以及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指导农村信用社依据风险管控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实施细则,全面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二、切实重视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一)注重对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增强风险意识和敏感度

  目前,受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加剧、日益严格的资本管制等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高管人员要清醒认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风险管控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密切关注业务经营风险动态,准确把握经营风险防控重点和变化趋势,真正做到问题看得清、找得准、解决得好。要强化信贷管理,细化贷款管理流程,严格行业和客户准入、授信管理、担保方式管理、异地贷款管理和贷款用途管控,明确各层次各岗位人员责任。再次重申,各农村信用社严禁发放超比例大额贷款,严禁向房地产投资以及产能过剩和国家限控行业领域发放贷款,严禁发放超过集中度风险管控比例的关联贷款和垒大户贷款,严禁高管人员指令性发放贷款,严禁发放没有落实责任人的贷款,严禁发放没有风险保障和抵补措施的贷款,严禁将不良贷款和承兑汇票业务相互转化,严禁违规开展银担合作业务。

  (二)落实责任,加大清非工作力度

  针对不良贷款反弹严重的问题,组织一次集中清非盘活行动。逐笔开展深入细致地排查工作,落实清收责任。逐笔排查就是对形成不良贷款的每一笔贷款(包括承兑汇票垫款)从决策、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担保方式、风险补偿手续等方面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梳理和自检,厘清存在的问题和责任,对违约风险、偿债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清收处置措施,逐项落实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领导责任人。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由各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的理(董)事长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既要把握好近期目标,保证清收处置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也要确保清收处置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尽快完善不良贷款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清收处置的制度办法,建立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问题的发生。

  (三)合理把控信贷投向,增强服务功能

  农村信用社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将信贷结构优化作为常态工作。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市场定位,把农牧户和小微企业作为自身的基本客户群体,把主要信贷资源投放到“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

  三、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当前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务必切实提高审慎经营意识和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流动性因素的分析和预测,严防信贷资产扩张较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积极优化资产与负债在期限、利率、结构等方面的协调配比,科学测算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超额备付金率等流动性相关指标,制定相应的达标提升规划和目标,建立适合本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四、切实强化案件风险防控工作

  从制度流程、内部治理、风险管理、责任追究、培训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案件风险防范责任制。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理(董)事长全面承担起案件防控责任,认真研究部署案件防控工作,带头执行内控制度,深入组织核查群众反映的重大案件和违规线索。二要强化内部监督检查,提升制度执行力。各农村信用社要把完善和创新监督制约机制作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强有力的检查推进执行力,形成“主要工作反复查,热点问题重点查,领导指示和重要部署专项查”的内部检查格局。三要强化教育,全面提高员工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案例警示教育、制度教育和法制教育,经常分析研究员工思想动态,掌握案件防范主动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控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深度剖析各类问题的根源,积极面对、深刻自检。

  (一)提升高管人员责任意识

  各级高管人员要以身作则,认真履职,无论是业务经营,还是内部管理,都要下工夫、用心思、出全力。各农村信用社机构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带头倡导并推行主动合规、全员合规和全程合规的理念,带头践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推动全系统合规文化建设。

  (二)加大高风险机构风险排查和化解力度

  高风险机构自身也要紧密结合股权改造工作,积极主动争取优质企业和客户投资入股,补充资本实力,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采取优质资产置换、税收返还、资金补贴方式化解经营风险。逐年化解风险的具体措施和进度,拨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等风险监管指标严重不达标的机构,也按要求尽快制定达标计划和措施。

  作者简介:马丽(1972-),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大学文化,经济师,中共党员,供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七: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在fi常经营过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应该认真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员工素质培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为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屮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改进与完善业务制度相信农村信用社在改善由风险引发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它都是处在一个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针对h前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自己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看法和防范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农村信用社下一步在风险成本控制的管理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

  农村信用社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要

  在广泛关注和研究风险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是尤为突出的,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生背景、性质出发,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作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情况,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通过认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VaR模型在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全面的了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

  论文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对策,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来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做到层层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各行业间和客户个人的风险实施预警分析,将某些行业的变动趋势因素纳入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中;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金融主管机关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完善监管工作,指导农村信用社做好防范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riskand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thewideattentionandresearchunderthebackgroundofrisk,ruralcreditcooperativesfacesriskisespecially,howtorecognizeandguardagainst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ruralcreditcooperativestofutherdevelopment,itissignificant.

  ThisarticlefromthebackgroundofChina'sruralcreditcooperatives,propertiesofthecausesof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madein-depthanalysis,andputforwardaseriesofmeasurestoprevent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Thisarticlemainlyfromthefollowingseveralaspectsanalyzes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fromthedevelopmentof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sitself,thecausesofriskinChina'sruralcreditcooperativesandfacingthemainrisk,byrecognizingtheriskassessmentmethod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andriskmanagementmethods,aswellasVaRmodelintheapplicationofriskmanagement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fullunderstandingof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

  Paperson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preventivemeasures,andmainlyfromthreeaspectsrelatedout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includingestablishunityofriskmanagementagenciesandorganizationsystem,cleardepartmentsandtheresponsibilitiesoftheposition,dolayersofguardagainsttheriskof;Establishtheriskofearlywarningmechanism,strengthenbetweensectorsandindividualcustomersoftheimplementationoftheriskearlywarninganalysisofsomeindustrieswillchangetrend,theriskfactorsintotheearlywarningsystemintheindexsystem;Tostrengthenfinancialsupervisionofstrength,financialcompetentauthoritywillincreasetheriskofruralcreditcooperativesofsupervisionandmanagement,developstrictsystem,perfectthesupervisionwork,guidingruralcreditcooperativestoguardagainsttheriskmanagement

  Keywords:Ruralcreditcooperatives;risk;Riskmanagement;Preventivemeasures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金融改革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银行业营运规模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主要为农户、个体工商户,为农产品产前产后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金融服务,是最基本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支持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也应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农村信用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资产规模由2.2万亿元增长到了8.6万亿元。存款由2万亿元增加到了6.9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贷款由1.4万亿元增加到了4.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不良贷款率由四级分类的37%下降到五级分类的10.8%。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充足率由8%提高到57.2%。这些充分的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信用社这一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经过了50多年的曲折变迁和发展,逐渐在生活中突显出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的凸显出来,在我国不少基层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风险,以致于金融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金融业的各级管理部门明确提出了治理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金融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类,与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列。基层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其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完善,风险防范乏力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产生了很多业务上的风险和管理上的风险,阻碍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增长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决定了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相关领域,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防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不断发生的风险为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使不良贷款和坏账增多,信用社人员与贷款户联手套取信用社资金的现象。风险已经成为制约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风险加以深刻的认识,而风险的防范则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1.2.研究意义

  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全面认识农村信用社风险的特性,通过提出风险的不稳定性来解释农村信用社风险发生的原因和途径,从而为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防范在理论上的完善和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1)理论意义:为农村信用社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事实。

  (2)现实意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和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农村信用社在以后的工作中在防范风险方面提供更好的建议。1.3.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3.1.研究方法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等。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学习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搜集了比较详细的资料。采取了比较研究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了大量农村信用社在风险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借鉴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为农信社风险管理寻找新的途径,有利于进一步的风险管理。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获得了丰富的理论资料,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让本文能够有据可依。1.3.2.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理论研究——找到相关的理论,让本文能够有据可依;现状分析——分析农村信用社风险发展现状,找出发生的原因;最后结合风险管理的模型研究得出防范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防范对策。

  1.4.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研究内容全文分为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在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论题,明

  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围绕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作了介绍。

  第二章是农村信用社的文献综述,介绍农村信用社的概念,机构性质、特点、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是阐述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该章通过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的方法,提出了防范风险管理的措施,运用风险管理的模型进行研究,对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中提出更好的建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其风险的不稳定性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最后的总结性概括。1.4.2.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论文全面地研究了风险对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影响,结合贷款风险的相关信息对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在现有的研究内容上进行总结概括并有所加深,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5.存在的不足

  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时间、条件有限,搜集的资料不是很完整,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

  第二章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概况

  2.1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概述

  2.1.1农村信用社的概念王小芽在2006年《农村信用社概述》提到,农村信用社可以理解为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自愿、民主、互利。自愿,即自愿入社,退社自由;民主,即信用合作社的组织管理,重大问题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不论股金多少,实行一人一票制;互利,即处理社员之间经济关系的准则,在处理信用社经营盈余以及社员经济关系中应坚持公平、互利原则。2.1.2农村信用社机构性质将桂湘在2006《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提到,我国农村信用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其主要负责为吸收存款,主要资产为发放贷款,中间业务是以转账结算为主,存款货币的创造直接参与过程。农村信用社又叫信用联合社,所谓信用联合社是指由互助和自助为目的,由社员共同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小商品生产商和农业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的、分散的、小数额的、小规模的特性,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而且必须解决资金短缺,所以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2.1.3农村信用社特点我国农村信用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核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宽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3、由于办理业务的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在办理业务时手续简便灵活。

  2.2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

  2.2.1风险的概念对于风险,目前理论界还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风险是一个非常广泛。常用的词汇。国内外学者的阐述也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认为,风险就是损失;有的认为,风险是对特定情况下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等等。在英国经济学家约翰·伊特韦尔等编著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指出:“风险现象,或者说不确定性或不完全信息现象,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即将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同起来。”这就可以看出风险就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而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二者没有区别。朴明根认为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2.2.2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含义根据谭琳琳在2008年发表《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农村地区(乡镇、县市、地级市、省级范围内)因某个或某些农村金融机构或农村金融活动主体因为经营失败或违法交易等原因而导致其资产、业务、信誉损失等方面所造成的支付危机和信贷危机,进而影响当地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安全,使农村金融运行事件发生困难,造成农村金融秩序混乱的可能性。

  2.2.3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内控制度不健全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处于松散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些制度的订立属于应急措施,仅限于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属于短期行为;各种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强,整体性差,存在着相互的矛盾。受体制的影响和各信用社独立法人单位的现状,内控管理模式在执行时就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法人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不明确

  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高级管理人员、部分社员

  社员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社员、主管、经营者、决策者

  理事会(决策机构)

  监事会(监察机构)

  管理团队(执行机构)

  对理事会、管理团队进行监督

  理事会聘任,员工代表、专业管理人员

  图2.1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由图示2.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为:最高权力机构—社员大会,由社员、决策者、经营者和主管组成;决策机构—理事会,由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要由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社员代表组成;执

  行机构—管理团队,以信用合作社员工代表及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由理事会任命;监察机构—监事会,代表全体社员实现对理事会、管理团队的监督职责。实践证明,这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在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1、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根本,确定了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方式,没有明了的产权制度,更不用说在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机构。农村信用社股权比较单一、分散,基本上未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表现为社员代表大会只能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理事会与经营班子集于一身,决策、执行职能混淆,监事会也未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职能。

  (三)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由于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的规范工作,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未能及时跟上,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农村信用社自律组织尚未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2.2.4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我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与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相比有其独特性,虽说农村信用社主要风险在其他金融机构中也都存在,但其表现形式、方式和大小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别。我国农村信用社主要风险种类有以下几种:1、操作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或违章操作,导致资金或财产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信贷人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还包括违章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等。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产生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存在缺陷,人员素质残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风险意识不强等。2、信用风险: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导致信用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存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业务活动,存贷款利差是其主要的收入,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将出现困难。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也是分为两种:一是道德风险,即贷款人有还款能力但故意不还,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二是借款人因社会、自然、经济等因素而经营失败无力偿还,带来损失的不确定

  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特殊的经营原则和经营对象,其信用风险也存在特殊性。3、利率风险郑忠雨在《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利率风险是指

  由于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或者因为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导致资产收益减少,负债成本提高,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表现在:一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利率水平较高引起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着差别;二是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曾经一个时期出现的存贷款利息倒挂导致的利率风险。

  4、流动性风险是指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随时提现和贷款需求给信用社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农村信用社最易出现的一种风险,农村信用社规模小,内部可供调剂的资金有限,不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资金余缺,抵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增强,而农村信用社则不同,资金稍有安排不当或出现一些金融风波,就可能导致流动性不足,引发流动性风险。5、贷款风险作为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一部分,是指未来贷款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通常所说的贷款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未来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即信用合作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贷款本金和利息无法按期收回或正常周转,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2.2.5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影响

  风险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对金融机构来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影响金融机构以后的发展,风险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表现在:

  1、治理影响。农村信用社由于其历史原因,在制度的建设方面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有着很大的落后性,在对治理漏洞、薄弱环节和隐患进行查遗补漏时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2、发展影响。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对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影响之广、控制不好损失之大,都将对农信社的发展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

  3、信誉影响。在面对风险时,处理不好会损害农信社在经营发展中的信

  誉,没有信誉在社会上很难立足,更难于被市场和公众认可.

  2.3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在机构数量、业务规模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1、由于历史包袱重,不良资产比例高,经营效益差。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以后,遗留的资金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沉淀贷款比较高,现已成为不良贷款,且比较较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2、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竞争力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前,其职工来源大部分是农村地区工人和照顾各种关系调入的,在年龄和文化结构上千差万别,在近年虽然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学习,对提高员工的文化涵养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属于正规院校毕业及招考录用的人员比较明显偏低。文化涵养偏低,加之上部分人政治觉悟低,思想觉悟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等,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比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3、缺乏政策扶持。首先,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农村信用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其次,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曾长期不准购买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农信社保值储蓄的保值部分不能有财政消化。农村信用社得到的再贷款量少且期限也往往与农业生产周期不适应等。再次,与邮政储蓄机构相比,邮政储蓄吸收储户存款的综合利率为2.5%,而转存央行的利率则高达4.6008%,严重倒挂的利率使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机构赚取丰厚的利差,也促进了邮政储蓄的迅猛扩张,农村资金大量倒流入城市,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业务量。最后,与国外合作金融相比,我国农村信用社没有享受到类似的优惠政策。如美国信用社免缴所得税,吸收的长期存款无需缴纳准备金等,这些政策均优于美国商业银行,给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滞后。我国不同地区信用社发展水平不一,除沿海几省市农信社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效益较高外,中西部地区农信社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这些地区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较小,股金标准太低,难以抵御风险,亏损严重,许多信用社不良资产率超过50%,金融知识缺

  乏,业务水平低下,管理能力较差,金融产品单一。

  第三章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

  3.1风险评估的方法

  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是指财务报表分析。农村信用社的传统定性评价方法中,包括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债务人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方法。财务报表是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反映,是向银行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分析、衡量经营业绩和控制经营行为的依据,在农村信用社财务报表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就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指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通过分析对企业经营给予评价并作出判断。传统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财务比率分析。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包括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其中财务比率分析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财务比率一般是通过将同一会计期间财务报表上的相关项目的数据进行相除求得,财务比率分为收益比率、风险比率和其他比率。

  3.2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方法

  农村信用社在经营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经营风险,因此,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科学的风险管理,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一、流动性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在出现资金流动不足的因素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尽量提高负债的稳定性,提高资产流动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划分资产流动性管理方法和负债流动性管理方法。前者是合理调整农信社主动性负债的结构和规模,增强负债稳定程度,创新金融工具,参与金融市场,管理方法除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外,还要通过调整农信社的资产结构和规模,解决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后者是要尽量增强农信社负债稳定性而采取的措施,是采用适当措施,增强农信资产的流动性。

  二、资本金管理。是衡量和评估农信社资本金适度状况的方法。资本金能弥补资产风险损失,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不受损失或少损失。农信社在营运过程中,有取得盈利的可能性,也有遭受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农信社在出现资产损失时,要由日常收益进行抵付,如果不足抵付就要动用资本金,风险损失如果不超过农信社日常收益量和资本金,就不能危及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安全,影响业务经营,保持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能在资产的风险损失与银行安全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3.3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模型

  3.3.1VaR模型的概述VaR是JP摩根公司用来计量市场风险的产物,是基于统计分析基础上的风险度量技术。根据吴慧强在2005发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到,VaR(valueatrisk)模型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在未来持有特定时期的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由于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VaR测量市场风险,使用VaR作为风险限额,特别是监管当局也在使用VaR确定风险资本金,因此许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部门在投资选择中,往往需要满足VaR约束,或在市场条件变化下,在给定的VaR范围内,获得一个最优投资组合策略,使投资收益最大。3.3.2VaR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VaR方法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1995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有关在资本充足率协议中纳入市场风险因素的补充文件》中规定,从1997年底开始,各个成员银行在计算金融风险时,可采用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计算方法,也可采用自己的VaR模型,但至少要满足委员会设置的最低标准,即至少取置信度为99%,持有期为10天的VaR值。农信社可以及时计算并披露VaR值等风险的量化信息,能够有效地监督金融市场。正确运用VaR模型,能够给农信社在防范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提供最优的组合理论,为农信社在防范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VaR应用的发展过程如下:消极应用

  防御应用

  报告风险向股东公开向管理层报告监管者的要求

  控制风险设置风险额度(从部门层次到公司范围)

  积极应用

  分配风险绩效评估资本配置战略业务单位

  图3-1VaR应用的发展过程

  3.4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措施

  3.4.1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建立起统一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形成一个定期监测和控制制度。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机制协调、有效控制风险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定向培养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农信社职工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层层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3.4.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对贷款风险的管理中,应随时关注信贷风险发出的早期报警讯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信用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种。在信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各个国家、地区、行业以及企业经济和金融联系非常紧密,也导致了系统性风险在当前越演越烈、频繁发生,其破坏性也随之被放大。因此,风险的预警预控处理必须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分析,加强对客户个体风险实施预警分析,加大对宏观经济、行业、地区的广泛关注,还有尽量多地融合政策信息和专家建议。彻底解决风险预警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和实际性问题。2、实施先导指标监测分析。要对风险源头给予必要的倾斜和较大的关注,以使预警体系更为充分地显现出超前提示的优点。3、充分发挥行业风险因素的预警作用。分析某行业产业未来某时期的发

  展变动趋势,将一些行业的变动趋势和因素纳入到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中。3.4.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指导和监管力度。严格农信

  社机构的市场准入及法人任职资格审查制度,完善对信用社的监管工作程序,切实落实好监管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农信社各项业务合法性监管,深化农信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自身的抵抗风险能力,做好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风险。

  总结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也应该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重要。风险管理是一个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正常经营的重要指标,是关系到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新平台,在文章中我对目前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同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剖析,可以看出,为了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我国金融事业的稳定发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农村信用社在发展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的不完善、职工素质不高等。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应该认真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风险管理档案,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员工素质培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为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中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改进与完善业务制度,相信农村信用社在改善由风险引发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它都是处在一个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自己对风险管理体系的看法和防范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农村信用社下一步在风险成本控制的管理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力.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2]朴明根.《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防范研究》[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2008年,第23页[3]郑忠雨.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问题研究——以Q县农村信用社为例[D],郑州大学,2008年[4]贺宁毅.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青海金融.2008(8)[5]余俐文.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探析,2008(4)[6]黄惠春.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J],财政与金融,农业经济,2008(2)[7]徐菁.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8]金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9]蒋桂香.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06[10]蒋定之.探寻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08(l9)[11]王小芽.农村信用社概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12]刘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的性质及启示[J].上海金融,2011(3)[13]王玉玲,马军海,王晶.VaR模型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证券,2009(7)[14]金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15]路勇.基层人民银行风险评估模型探析[J].山东经济,2011(4)[16]谭琳琳.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昕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其重要,他的指导让我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在遇到写作难题时,王老师都会认真的指导,帮我找出解决的办法,王老师平时工作繁多,但我做的每个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从选题到查找资料,以及论文提纲的确定,到中期的论文修改,后期论文格式的调整等环节都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再此,向王老师以致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此时此刻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家人在四年里对我的默默支持,感谢母校能够给我这次深造的机会,让我能够继续学习和提升,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这四年来对我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帮助。老师们在课堂上热情的讲解,课堂下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勤奋好学,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篇八: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对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的思考(信贷部)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思考

  内容摘要: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必须面临和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践,阐述了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农村信用社风险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对策

  一、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风险问题是目前金融业面临的严峻问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部门和金融工作都的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故强化风险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2、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需要强化风险管理。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经营规模,成为金融行业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有的地方已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但是还有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信贷资产质量劣,风险贷款占比大,经营效益差,有的甚至资不低债。这些问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威胁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强化风险管理,使这些农村信用社尽快步走出困境。

  3、强化风险管理是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其发展壮大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特殊性,许多农村信用社的自律机制尚未建立或发生实质作用,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同时,潜在的风险也不可低估。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因此,只有切实

  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各种风险,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

  1、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内部各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不力,内部审计监察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监督,无法达到内部控制制衡的目的。对违章处理不力,客观上纵容了违规操作和案件的发生。

  2、人员素质不高,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信用社整体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并且,在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体制问题,一些大中专学校很难分配到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引进人才也不容易,造成职工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职工培训较少,素质提高缓慢。很少组织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即使开展业务培训,也只限于信用社负责人和主要工作人员,缺乏全面性、经常性和连续性的专业培训,多数职工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特别是信贷管理能力差,难以适应风险防范的需要。总之,缺乏了科学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

  3、产权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难落实,必然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管理方法的错位,管理职责的分散,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部门,因此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革在发展、完善的同时,也成为经营风险的积累过程。当前新一轮信贷资产风险的聚集,除部分信贷人员和管理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形成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欠缺,这仍是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

  4、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

  向商业银行转轨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趋势,而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最基本的条件就要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于是,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壮大自身“块头”,盲目进行信用扩张,贷款条件放宽了,风险管理松驰了,执行制度松来的当然是风险增长了。

  三、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必须把它置于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下进行管理,在改革与发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发展中不断消化和积极防范经营风险,这才是风险管理的根本途径。

  1、强化风险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农村信用社要彻底改变漠视和淡化风险的意识和行为,要增强农信社员工的风险意识,必须打破现有的机制,实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从而唤醒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观念上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发展与管理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股东利益、存款人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从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

  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的安全运营、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上来。通过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科学转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把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心,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2、完善内控制度,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防范和控制风险,除了要化解历史包袱之外,还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业务行为。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梳理,查遗补缺,充实完善,真正做到“一个业务品种,一套业务流程,一套规章制度”的要求,并且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建立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自身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权责利关系。进一步明确农信社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会”制度,根据章程的普遍性结合各自农村信用社的具体实际,制订和细化“三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职责权限,真正发挥“三会”的实际作用;进一步降低制度执行成本,努力形成高效务实、相互制衡的管理决策层面,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效益提高、风险控制”三大目标,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系统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3、精简机构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农信社庞大的机构和员工队伍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障碍。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就必须下大力气对目前的农信社机构和人员进行精简和压缩。因此,必须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长期扭亏无望或低效网点予以撤并或整合,净值下滑接近零的农信社应责令其关门退出,以进一步发挥机构资源优势。同时,必须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推行绩效工资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对待老员工或文化素质不高的员工,可

  以考虑采取“花钱买稳定”的做法,由各单位自行负担他们的待遇,为其办理提前退休,空出的位置全部用于招收大中专毕业生,以不断增加新鲜血液,促进农信社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要强化资本概念,强化资本约束和资本监管。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是金融机构生存的基础,是进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安全依据,是对社会负债规模的“警戒线”。资本作为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手段,对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在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建立健全资本补充机制的同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应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进行控制和管理。

  5、银行业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

  在当前的农金监管工作中,应以加强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管理为中心,重点监管以下几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的预警和支付缺口的预测工作,一旦有支付危机的苗头和倾向,要随时向上级报告。二是督促和帮助农村信用内控制度、制定统一的业务经营基本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和风险监测制度。以机构调整和加强内部管理为内容的资不抵债农村信用社综合治理工作。

  

  

篇九: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及防范措施

  内容提要:

  本文从农村信用社一个典型的法人企业的总资产、不良资产数量及结

  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着

  手农村信用社如何来提高农村信用社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农村信用

  社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

  优良、业务精通的信贷队伍,以人为本,抓好管理,要利用各种渠道

  和形式,提高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否则,集体和个人都会将在无情

  的同业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防范措施

  风险形成

  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及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地方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金融的基础,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力量和主力军。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收

  益水平很低,制约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阻碍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不少农村信用社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此,具体分析农村

  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形成原因,探讨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方法

  和途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最近,我个人对某市信用联社及所属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深入地

  调查研究,结合该市农村信用社和联社的实际情况,就改善和提高农

  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

  (一)总资产、不良资产数量及结构截止1999年底,该市联社资产总计96407万元,包括:各项贷款合计50992万元,现金及调转金503万元,缴存央行准备金9919万元,存放其它同业款项762万元,调出调剂资金2469万元,存放联社款项15821万元,应收利息1355万元,固定资产7100万元,损益类支出5478万元等。不良贷款余额为17922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5.15%,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749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4.70%;呆滞贷款余额为282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54%;呆帐贷款余额为76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4.9%。在该联社所辖的12个综合营业机构中,有10个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到30%以上,其中,有2个社分别为44.53%、47.05%;有3个社分别为55.94%、51.97%、53.95%;有1个社超过70%,为73.61%。在17922万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为2055万元,占比11.5%;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为5441万元,占比30.36%;乡镇企业贷款为10038万元,占比56%。由于该联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占比高,严重影响了利息收入,致使应收利息、待收利息余额居高不下,到1999年底,应收利息余额为1355万元,待收利息余额为3763万元,营业收入3985万元,而支出高达5478万元,亏损1493万元,亏损面达33.3%。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以来,该联社已累计亏损8000余万元。(二)不良资产成因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因素。首先是乡镇企业高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经

  营效益低下,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难以收回。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乡镇企业自有资本积累过少,要运转,只好依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从目前该市的情况看,许多乡镇企业的负债率高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或者接近100%,特别是50%以上的乡镇企业基本上没有资本金投入,全是靠农村信用社贷款建成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乡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市场,纷纷关停、倒闭、破产。乡镇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转稼至农村信用社身上而成为金融风险,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其次,行政干预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受到损失。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法人单位,但在经营中自主性明显不够,在地方行政干预面前,贷款投向、投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府的左右。有的项目在立项之初,用行政命令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第三是农业银行点贷,使农村信用社雪上加霜。1996年以前,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没有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不过是农业银行的一个下属单位,虽然其性质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但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独立使用权。主管行在资金临时短缺时,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就强行压给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收回上,没有充分的物质保证,形成贷款风险。即使有担保单位,也不过是一些盈利水平低、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集体或事业单位,而对于农村信用社形成的风险贷款,其主管行无人问津。第四是乡镇企业改制、破产不规范,千方百计逃避、转移、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使农村信用社债权得不到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近年来,该市乡镇企业不

  规范地破产、改制,使全市农村信用社损失近8000万元的贷款本息。第五是村集体贷款难以收回。从以上可以看出,该市农村经济组织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30.36%,这些贷款,主要来自村街集体贷款。由于村街两委成员变更频繁,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街集体经济成为“空壳”,集体没有经济来源,或收入甚少,无法偿还债务,使信用社贷款难以收回。

  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第一是由于前几年的粗放经营,超规模、超比例发放贷款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短期贷款长期化、固定资产凝固化现象十分普遍。带来了资产、期限、结构的强烈反差,使信贷资金周转缓慢,潜伏了风险。第二是农村信用社不规范经营、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村信用社进入渠道长年一惯制,狭窄而单一,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国有商业专业银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的存在,不规范操作,不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不按贷款程序、手续办理业务,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屡禁不止,也造成了风险。在该市,不少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担保、抵押贷款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无法依法收贷收息。第三是缺少必要、有效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体制几度变革,经历了人民公社管理、贫下中农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代管、人民银行管理等几个阶段,现仍然没有自上而下地成立自律组织,致使内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即使有内控机制,也大多是照搬照抄的国有商业银行那一套,不符合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第四是盲目购建固定资产。自

  

篇十: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浅谈乡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备

  一浅谈乡村信用社的风险与防备二有关法律《担保法》

  跟着我国金融系统改革逐渐深入,乡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支持乡村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

  村信用社正逐渐完美各项系统体制。作为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重经营的目标,一定将内部控制的要点放在防备风险上。所以,防备和控制风险是摆在乡村信用社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乡村信用合作社作为经营钱币的特别行业,风采和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要点,增强乡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对促进乡村信用社稳重经营,走可连续发展道路起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今年来,对修建风险防备的防备墙,乡村信用社联合实质采纳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地内控举措。整体来说,深入内控防备风险意识获得了不停提升,现就对信用社的风险与防备浅谈以下见解。

  一、乡村信用社风险的层次分类与表现

  在目前乡村信用社的产权系统下,决议层的风险增添了管理层的风险,经营层是信息的采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也成为乡村信用社内部风险发生频次最高的层次,社会信用程度低下,公司和田户套守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以致信用社财产承受损失,公司改制、吞并、重组、破产以致信用社贷款资本悬空等等,总的来说,乡村信用社风险能够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面风险两种。

  (二)乡村信用社目前方对的外面风险1、因为社会信用风险以致乡村信用社外面风险产生。

  社会信用程度低下,公司和田户套守信用社贷款、逃废债务,以致信用社财产承受损失。其形式主要有:公司编制假财务

  数据,骗守信用社信用,套取贷款;公司更改法人代表,“新官不理陈帐”,造成信用社贷款长久积淀;连年损失,资不抵债;多头开户,欺骗贷款,闪避看管;田户挪用支农贷款用

  于其余经营??,以此达到“不为自己的行为肩负所有结果”和“将成本转嫁给他人”的目的。

  2、带有中国国情的公司改制、吞并、重组、破产以致

  信用社贷款资本悬空。1994年开始实行的政策性破产,是指国有公司破产时,将所有财产第一用于布置破产公司的失业

  和下岗员工,而不是用来归还公司所负债务。在公司转制中,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减少公司负担,丢掉背上的深重包袱,而

  对保全银行财产基本上不予过问,甚至鼓舞、纵容公司实行“假破产,真逃债”。这些带有中国国情的公司吞并、破产以致乡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大大提升。

  二、乡村信用社风险产生的本源

  乡村信用社风险的产生,与个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原由还在于农

  村信用社内控体制不健全,内部督查缺乏力度、不到位。防备乡村信用社风险,这就急迫需要成立一套责权分明、互相

  限制、运作有序的内控体制,使之适应目前乡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新局势。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督查体制不完美

  内控建设是以规章制度为依照,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为基础,包含于管理之中,又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和方法,与各项业务操作环环相扣,互相限制的一种动向的体制,跟着人的自律性的提升与规章制度的健全而不停完美的。而信用社现

  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督查体制不完美。主要表此刻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须从头订正,加以完美;在新业务开发推行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实时制定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跟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速,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还没有成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转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督查;因为稽察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以致对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失掉有效监控;督查稽察以过后督查为主,常常是亡羊补牢,过后挽救,缺乏事先、事中的督查;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状况检查督查不力,没法达到内部制衡的目的。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员工违纪违纪案件还没有有效截止

  不可以简单地把内部控制视同于规章制度,把内控管理等同于内部管理,把内控建设简单地当作一种程式化管理,忽视人的自律性。从目前信用社发生的各种案件来看,很重要的原由是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违规违章操作不可以获得实时的纠正。人的自律性差。在业务经营上,侧重于规模发展,

  对于内控制度的成立与落实重视不够,没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领导只重视业务经营,忽略了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量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

  向,放松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学习,员工盗用客户资本、挪用库款、以贷谋私等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在必定程度上伤害了信用社信用和利益。

  (三)诚信理念缺失、信息反应滞后我国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在原有系统下,国有是公有、

  共有,没有经济主体独立产权观点,不可以给守信者以激励,在公正竞争中增添社会的财产,相反却产生了大批不道德竞争等违犯诚信原则的商业行为,并有成为隐性制度的偏向。信息不对称,借钱人在内部信息、还款意向等方面所据有的信息于绝对优势,公司财务报表反应信息拥有必定的限制性,报表数据存在非动向、不实时、可信度不高等问题。同时乡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手段落伍,缺乏有关借钱公司诚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对信贷风险警提示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

  三、防备风险的对策

  乡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各项业务获得了迅速发展,日渐成为乡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侧重要作用,而乡村信用社的中心就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防备和化

  解各样风险。但因为乡村信用社管理系统、经营体制中一些内部风险问题一直未获得解决,乡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也面对着很多困难,金融风险日趋加大,严重影响着乡村信用社的进

  一步改革和发展。为保证风险的发生,有以下4点应付策略。

  (一)成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修建有效的内控督查体制。要以完美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业务行为为标

  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内控体制进行全面清理,查遗补缺,充分完美,并成立健全核查处分制度,保护规章

  制度的严肃性。成立健全拥有充分独立性和威望性的内部督查系统,推行内部控制全方向、全系统管理,在业务职能有关部门之间成立权益制衡、程序拘束的内控体制,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互相督查限制。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重要岗位人员,经过推行轮岗、换岗、任期责任审计和离职审计等,增强监

  督拘束体制。同时,增强稽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稽察水平易稽察覆盖面,消灭稽察盲区,使稽察工作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二)增强制度建设,增强法制观点。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行方圆”。依据目前乡村信用社“杂、乱、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应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认识最根本的真相,做好

  基层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到成立健全限制体制的必需性和制订的确可行的管理方法的急迫性,使基层乡村信用社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依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宣布的《增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要乞降有关增强金融看管及农村信用社一定推行规范化管理等制度文件精神,联合当地农

  村信用社的实质状况,应拟订《乡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方法》、《信用社现金调拨核算方法》、《信用社电汇核算方法》、《信用社积蓄电脑联网通存通兑业务的规定》、《重要空白

  凭据的方法》、《信用社对帐管理方法》等管理方法和制度,与基层乡村信用社签署有关综合治理和安全捍卫责任状,重

  点规范《业务规章学习登记簿》、《会计档案登记簿》、《开支户登记簿》、《重要空白凭据登记簿》、《计算机运转日

  志》、《会计出纳交接登记簿》等登记簿册。对乡村信用社主任、信贷员、会计员、出纳员等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规定,对重要空白凭据的领用、登记、销号进行严格规定,使乡村信用社形成一套责权分明、互相限制、规章健全、运转有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使各种决议权益、各项操作环节和每个员工经营行为都处于慎密的内控限制和监控之下,进而减少违规违章经营的现象。

  (三)成立人员调控体制,增强思想建设提升人员素质。领导的决议和员工的素质限制着内控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

  度的限制与控制一定正确运用行为科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依照“编制、岗位、职能”三定的人事管理方案进行。第一,要教育员工自觉地恪守执行各项内部规章,用制度拘束自己

  的行为,严于律己。其次,乡村信用社领导应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做恪守规章制度的典范,同时要求领导层增强政治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经营决议水平。第三,踊跃展开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针对乡村信用社的工作

  特色,进行普法教育、法律法例专题讲座,展开警告和“言传身教”活动,提升全体员工政治、业务素质,增强经营管理中的自律意识,严格恪守内控制度。第四,成立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体制,推行责、权、利挂钩,严格核查和赏罚,增强凝集力和战斗力,把全体员工团结在为信合事业而奋斗的旌旗下。人事管理是信用社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经过有效的人事管理既能够使农信社各部门、岗位、职能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战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僧多粥少的现象,又能够把每个员工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充分调换其工作踊跃性,令人力资源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创新稽核系统,成立高效清廉的稽核队伍。乡村信用社稽核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稽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为适应目前及未来的新业务,要成立严格的管理、核查、赏罚的稽核制度,规范稽核行为,拟订稽核人员岗位责

  任制、工作纪律等方案,同时把内审成本和质量与绩效挂钩。增强内部审计第一应从改革内审体制下手,系统上成立以省级联社或市办垂直领导的内审体制,推行人员、花费、独自

  核算,以提升内审的独立性和威望性;其次从内部管理下手,加速电子建设步伐,通畅信息渠道,提升监控能力,增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技术;第三着眼于提升稽核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稽核队伍的优秀形象,客观公正地执行稽核职能,确定稽核部门的威望性,一定保证稽核队伍的数目和质量,成立一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内审队伍,保证稽核队伍的贞洁和稽核再督查权益的正确履行。

  (五)推行问责制,提升执行力度。仔细恪守纪律拘束,严格执行制度,对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进行科学的分解并落实到位,以形成人人守纪律的优秀气氛。若有发现制度执行不严的,一经检核查实,尽可能短期内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提升处分力度和增强连带责任的追查制和问责制。增强责任追查力度,第一,要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到位率(严惩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其次,要落实内部督查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责任(划清责任,严肃办理责任人);最后,要增强对督查人员的责任追查力度(从严办理督查人员的渎职行为)。对于违犯制度的人和事,无论能否出现损失微风险,都一定依照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办理,防备与纠正违规违纪问题,使内部督查和控制的威望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增强,保证乡村信用社员工仔细落实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有效执行。

  (六)对外面风险的防备。提升风险管理手段,重构诚信理念乡村信用社应多方获得借钱人信息,尽量均衡借、贷双

  方信息据有程度。提升信贷不良财产界定的预示性及信贷预警系统的敏捷度,以增添乡村信用社防备风险的能力。成立失期惩戒体制和守信增益体制,一是对逃废债公司和田户采取惩戒举措,增强追偿力度;二是经过鼎力支持守信公司和田户发展等多种方式,提升公司和整个社会的信意图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是思想升华的基础。只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挖掘,不停探究内控体制

  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才能不停完美内控建设,促进信用社业务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

  (七)增强金融看管与金融服务,促进乡村信用社健康发展。人民银行要充分高素质的乡村信用社看管人员,落实看管责任制,增强对信用社的风险性看管,把看管要点放在信

  用社的财产质量、清账能力、资本充分率等方面。进一步改良看管方式,完美非现场检查系统,成立信用社风险预警制度,实时防备和化解信用社风险隐患。同时,要看管与服务并重,为乡村信用社经营创建有益的条件,敦促信用社赶快适应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新局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确防备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对于保证部分的《担保法》解说第十三条保证合同中商定保证人代为执行非金钱债务

  的,假如保证人不可以实质代为执行,对债权人所以造成的损失,保证人应该肩负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不拥有完整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余组织或许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去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余十组五织条主

  要担包保含法:第七(条一规)定依的法其登

  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公司、合伙公司

  (二)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联营公司

  ;

  (三)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公司

  (四)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的社会集体

  ;

  (五)经批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公司。

  ;;

  第十六条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集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余以致保证合同无效的状况,其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应该认定为有效。

  第十七条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受权供给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所以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该依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受权供给保证的,假如法人的书面受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该对保证合同商定的所有债务肩负保证责任。

  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肩负保证责任的,由公司法人肩负民事责任。

  公司法人的分支机构供给的保证无效后应该肩负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肩负。公司法人有过失的,依照担保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公司法人的职能部门供给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债权人知道或许应该知道保证人为公司法人的职能部门的,所以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肩负。

  债权人不知保证人为公司法人的职能部门,所以造成的损失,能够参照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两个以上保证人对同一债务同时或许分别供给保证时,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商定保证份额的,应该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

  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互相之间商定各自肩负的份额抗衡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执行期届满没有执行债务的,债权人能够要求债务人执行债务,也能够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肩负所有保证责任。

  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可以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商定的比率分担。没有商定的,均匀分担。

  第二十一条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依照保证合同商定的保证份额肩负保证责任后,在其执行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对债务人履行追偿权。

  第二十二条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

  主合同中固然没有保证条款,可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署名或许盖印的,保证合同成立。

  第二十三条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该对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按时期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肩负保证责任。

  第二十四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执行时期届满后,向债权人供给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切状况的,债权人放弃或许怠于履行权益以致该财产不可以被执行,保证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在其供给可供执行财产的实保证合同对

  保证时期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商定有保证人清账债务限时的,保证时期为清账限时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商定债务清账限时的,保证时期自最高额保证停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停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抵达之日起六个月。

  第二十五条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的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执行债务发生的重要困难情况,包含债务人着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第二十六条第三人向债权人保证督查支付专款专用的,在执行了督查支付专款专用的义务后,不再肩负责任。未尽督查义务造成资本流失的,应该对流失的资本肩负增补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保证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本供给保证的,债务人的实质投资与注册资本不符,或许抽逃转移注册资本的,保证人在注册资本不足或许抽逃转移注册资本的范围内肩负连带保证责任。

  第二十八条保证时期,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肩负保证责任。可是保证人与债权人早先商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肩负保证责任或许严禁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肩负保证责任。

  第二十九条保证时期,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赞同的,保证人对未经其赞同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肩负保证责任。可是,保证人仍应该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肩负保证责任。

  第三十条保证时期,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目、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改动,未经保证人赞同的,假如减少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该对更改后的合同肩负

  保证责任;假如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

  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

  肩负保证责任。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执行限时作了改动,未经保证人书面赞同的,保证时期为原合同商定的或许法律规定的时期。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改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质执行的,保证人仍应该肩负保证责任。

  第三十一条保证时期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断、延伸的法律结果。

  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商定的保证时期早于或许等于主债务执行限时的,视为没有商定,保证时期为主债务执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商定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近似内容的,视为商定不明,保证时期为主债务执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条主合同对主债务执行限时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的,保证时期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执行义务的宽容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时期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许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许仲裁判决奏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时期届满前要求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第三十五条保证人对已经超出诉讼时效时期的债务肩负保证责任或许供给保证的,又以超出诉讼时效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六条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断。

  第三十七条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时期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商定有保证人清账债务限时的,保证时期为清账限时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商定债务清账限时的,保证时期自最高额保证停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停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抵达之日起六个月。

  第三十八条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供给物的担保的,债权人能够恳求保证人或许物的担保人肩负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许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的,肩负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能够向债务人追偿,也能够要求其余担保人清账其应该分担的份额。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许被撤除,或许担保物因不行抗力的原由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人仍应该按合同的商定或许法律的规定肩负保证责任。

  债权人在主合同执行期届满后怠于履行担保物权,以致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许毁损、灭失的,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许所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益的范围内减少或许免去保证责任。

  第三十九条主合同当事人两方协议以新贷归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许应该知道的外,保证人不肩负民事责任。

  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合用前款的规定。

  第四十条主合同债务人采纳欺骗、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反真切意思的状况下供给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许应该知道欺骗、威迫事实的,依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订立主

  合同和保证合同的,债权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除。所以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由保证人与债务人肩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或许赔偿责任的,应该在判决书主文中明保证证人享有担保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权益。判决书中未予明确追偿权的,保证人只好依照肩负责任的事实,另行提起诉讼。

  保证人对债务人履行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肩负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四十三条保证人自行执行保证责任时,其实质清账额大于主债权范围的,保证人只好在主债权范围内对债务人履行追偿权。

  第四十四条保证时期,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能够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能够向保证人主张权益。

  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账的部分,保证人仍应该肩负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人肩负保证责任的,应该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

  第四十五条债权人知道或许应该知道债务人破产,既未申报债权也未通知保证人,以致保证人不可以早先履行追偿权的,保证人在该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可能受偿的范围内免去保证责任。

  第四十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各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应看作为一个主体申报债权,早先履行追偿权。

  三、对于抵押部分的解说

  第四十七条以依法获准还没有建筑的或许正在建筑中的房子或许其余建筑物抵押的,当事人办理了抵押物登记,人民法院能够认定抵押有效。

  第四十八条以法定程序确以为违纪、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

  第四十九条以还没有办理权属证书的财产抵押的,在第一审法庭争辩终结前能够供给权益证书或许补办登记手续的,能够认定抵押有效。

  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的,不得抗衡第三人。第五十条以担保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所列财产一并

  抵押的,抵押财产的范围应该以登记的财产为准。抵押财产的价值在抵押权实现时予以确定。

  第五十一条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高出其抵押物价值的,高出的部分不拥有优先受偿的效劳。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还没有分别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

  第五十三条学校、少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集体,以其教育设备、医疗卫生设备和其余社会公益设备之外的财产为自己债务设定抵押的,人民法院能够认定抵押有效。

  第五十四条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

  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余共有人的赞同,抵押无效。可是,其余共有人知道或许应该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赞同,抵押有效。

  第五十五条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采纳查封、扣押等财产保全或许执行举措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劳。

  第五十六条抵押合同对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抵押财产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依据主合同和抵押合同不可以补正或许没法推定的,抵押不行立。

  法律规定登记奏效的抵押合同签署后,抵押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拒绝办理抵押登记以致债权人遇到损失的,抵押人应该肩负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商定,债务执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账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的内容无效。该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余部分内容的效劳。

  债务执行期届满后抵押权人未受清账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能够协议以抵押物折价获得抵押物。可是,伤害次序在后的担保物权人和其余债权人利益的,人民法院能够合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同一天在不一样的法定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的,视为次序同样。

  因登记部门的原由以致抵押物进行连续登记的,抵押物第一次登记的日期,视为抵押登记的日期,并依此确定抵押权的次序。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时,因登记部门的原由以致其没法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人向债权人交托

  权益凭据的,能够认定债权人对该财产有优先受偿权。可是,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抗衡第三人。

  第六十条以担保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不动产抵押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登记部门未作规定,当事人在土地管理部门或许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人民法院能够确认其登记的效劳。

  第六十一条抵押物登记记录的内容与抵押合同商定的内容不一致的,以登记记录的内容为准。

  第六十二条抵押物因附合、混淆或许加工使抵押物的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抵押权的效劳及于赔偿金;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淆物或许加工物的所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附合物、混淆物或许加工物;第三人与抵押物所有人为附合物、混淆物或许加工物的共有人的,抵押权的效劳及于抵押人对共有物享有的份额。

  第六十三条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劳及于抵押物的从物。可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劳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第六十四条债务执行期届满,债务人不执行债务以致抵

  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别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依照以下次序清账:

  (一)收取孳息的花费;(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第六十五条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的,抵押权实现后,租借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连续有效。

  第六十六条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的,抵押权实现后,租借合同对受让人不拥有拘束力。

  抵押人将已抵押的财产出租时,假如抵押人未书面见告

  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

  损失肩负赔偿责任;假如抵押人已书面见告承租人该财产已

  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

  由承租人自己肩负。

  第六十七条抵押权存续时期,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许未见告受让人的,假如抵押物已经登记的,

  抵押权人仍能够履行抵押权;获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能够取代债务人清账其所有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账债务后能够向抵押人追偿。

  假如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抗衡受让人,所以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肩负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许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第六十九条债务人有多个一般债权人的,在清账债务时,债务人与此中一个债权人歹意串联,将其所有或许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所以丧失了执行其余债务的能力,伤害了其余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伤害的其余债权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撤除该抵押行为。

  第七十条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恳求抵押人恢还原状或供给担保遇到拒绝时,抵押权人能够恳求债务人执行债务,也能够恳求提早履行抵押权。

  第七十一条主债权未受所有清账的,抵押权人能够就抵押物的所有履行其抵押权。

  抵押物被切割或许部分转让的,抵押权人能够就切割或许转让后的抵押物履行抵押权。

  第七十二条主债权被切割或许部分转让的,各债权人能够就其享有的债权份额履行抵押权。

  主债务被切割或许部分转让的,抵押人仍以其抵押物担保数个债务人执行债务。可是,第三人供给抵押的,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抵押人书面赞同的,抵押人对未经其赞同转让的债务,不再肩负担保责任。

  第七十三条抵押物折价或许拍卖、变卖该抵押物的价款低于抵押权设准时约订价值的,应该依照抵押物实现的价值进行清账。不足清账的节余部分,由债务人清账。

  第七十四条抵押物折价或许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当事人没有商定的,按以下次序清账:

  (一)实现抵押权的花费;(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第七十五条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人放弃债务人供给的抵押担保的,其余抵押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减少或许免去其应该肩负的担保责任。

  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当事人对其供给的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份额或许次序没有商定或许商定不明的,抵押权人能够就此中任一或许各个财产履行抵押权。

  抵押人肩负担保责任后,能够向债务人追偿,也能够要求其余抵押人清账其应该肩负的份额。

  第七十六条同一动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实现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依照债权比率受偿。

  第七十七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次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

  该财产的所有权人能够以其抵押权抗衡次序在后的抵押权。

  第七十八条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次序在后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人只好就抵押物价值高出次序在先的抵押担保债权的部分受偿。

  次序在先的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先到期的,抵押权实现

  后的节余价款应予提存,留待清账次序在后的抵押担保债权。

  第七十九条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

  同一财产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第八十条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许被征用的状况下,抵押权人能够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许赔偿金优先受偿。

  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许被征用的状况下,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未届清账期的,抵押权人能够恳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赔偿金等采纳保全举措。

  第八十一条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不包含抵押物因财产保全或许执行程序被查封后或债务人、抵押人破产后发生的债权。

  第八十二条当事人对最高额抵押合同的最高限额、最高额抵押时期进行更改,以其更改抗衡次序在后的抵押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十三条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不特定债权,在特定后,债权已届清账期的,最高额抵押权人能够依据一般抵押权的规定履行其抵押权。

  抵押权人实现最高额抵押权时,假如实质发生的债权余额高于最高限额的,以最高限额为限,超出部分不拥有优先

  受偿的效劳;假如实质发生的债权余额低于最高限额的,

  以实

  际发生的债权余额为限对抵押物优先受偿。

  际价值范围内免去保证责任。

  

  

篇十一: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当前,作为风险管理体系核心之一的合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防范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有效识别、预警、控制合规风险对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一)道德风险。部分管理人员或信贷人员受利益驱动违规操作信贷业务。如有的信贷从业人员为了使关乎自身利益的贷款获得通过,在借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或担保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人为对贷款的相关要素进行“美饰”,误导贷款审查审批,有的信贷人员甚至对借款人进行全程“指点”,利益天平失衡。另外,有的贷款经办人员,利用手中的信贷权吃拿卡要、索取回扣,贷款一旦放出去,贷户往往不是不清利息,就是延期还贷,甚至不还,从而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损失。(二)制度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制度风险主要是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力。如信贷人员贷前调查走过场、看“皮毛”,甚至不进行现场调查,仅仅听取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介绍或干脆根据借款人的申请书,杜撰调查报

  告,致使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审查不认真,检查内容空洞;贷后检查更是流于形式,为图省事,应付检查,有的信贷人员“闭门造车”填写贷后检查表及相关贷后检查资料,让借款人签名了事,甚至先让借款人在贷后检查资料上签字,再根据时间要求填写内容。另外,贷款责任追究不到位也是诱发贷款风险的主要制度因素。

  (三)保证担保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办理的贷款大部分是保证贷款,而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往往看重于保证人的数量,而弱化了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关注,从而容易使保证贷款形成“华而不实”的尴尬局面,出现风险难以从保证人方面得到有效补偿。另外,由于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获得贷款,企业间互保和关联企业互保现象较为突出,这种担保贷款实质上演变成了一种信用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往往是“担而不保”,从而使贷款的风险补偿形同虚设。

  (四)抵、质押风险。一是无效抵、质押。常见的是不按法定程序办理抵押手续。例如在受理房地产抵押贷款过程中,出现抵押手续不齐全、未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土地与土地上的房产未同时抵押;贷款到期进行展期或换据时未经房产所有人及共有人同意,只同借款人办理展期或换据手续等。二是抵、质押物不足值。由于抵、质押物不足以抵偿贷款本息,或是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资金大多形成损失。

  三是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客观。部分客户为了获得更多贷款,往往串通评估机构高估抵押物价值,从而使信用社错误判断抵押物价值,为贷款风险埋下隐患。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约束机制。一是建立授权授信制度,明晰信贷人员权责,明确信贷人员的“为”与“不为”,杜绝超权限甚至滥用权利等违规行为。二是实行信贷人员包片轮换和岗位轮换制度,原则上信贷人员在同一个营业机构信贷岗位工作满二年以上的,要及时进行轮换或轮岗,通过轮换轮岗,让信贷人员不敢轻易发放违规贷款,同时,也可以让信贷员的违规业务暴露无遗。三是以“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实施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狠抓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一是要加大贷款检查力度,实行检查“三结合”,即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让信贷人员不敢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二是要把制度的落实纳入考核目标,不断提高各级信用社与信贷人员执行制度的经常性与全面性。三是建立贷款“三查”制度执行的复查机制,对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要换人进行再调查和再检查,防止“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确保贷款“三查”查有所到、查有所查、查有所获。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对在信贷发

  放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形成贷款风险的,由相关责任人全面承担清收责任,并辅以离岗收贷、停薪、辞退等措施,触犯法律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决不姑息迁就,以提高违规违纪“成本”,切实增强信贷从业人员的责任心。

  (三)规范抵、质押操作,确保足值有效。一是对办理抵押贷款的,抵押登记手续要力求做到准确、详实、全面。二是要严格按照担保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抵押,抵押物要便于处置。三是对办理机器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科学确定抵押率,确保抵押物足值抵押,足值抵偿贷款。四是严把抵押物评估机构选择关。抵押物评估机构要由贷款单位来选择,且要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五是对办理质押贷款的,必须与出质人签订质权转让合同,并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另外,对办理保证贷款的,要强化对保证人的审查,重点加强保证人担保资格及能力的审查,全部保证人的保证能力必须能覆盖借款风险。对以企业名义借款的,严禁企业互保或关联企业作为唯一的法人保证人进行担保,并且保证人要由法人保证和个人保证相结合,防止自然人将借款风险转嫁到企业,而企业最终以破产、倒闭等原因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

  (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定期召开信贷人员会议,以会代训,典型引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使信贷人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二是建立谈心沟通制度,通过谈

  心、观查甚至调查,及时发现信贷人员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力争将信贷人员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和完善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将信贷人员的利益和贡献挂钩,不但要看放贷额,更要看本金收回率和利息清收率,在确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利息收入多收多得,少收少得,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创收保安全的积极性。

  (五)建立预警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业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综合加工,适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充分利用综合业务系统和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了解借款客户在所有银行的融资、付息及财务状况等信息,预测分析借款人的经营趋势,对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要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借款客户的相关信息,发挥信息反馈作用,防止贷户故意逃废信用社债务,提前转移和规避信贷风险。

  

推荐访问: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防控 防控 如何做好 农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