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发改报告】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5 17:20:06 来源:思哲公文网

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现将我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一、2000年计划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报告】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发改报告】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精选推荐】


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将我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0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0年,全市各条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按照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五个工程”,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超年度计划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12.4%。“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59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以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突出增加农民收入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种植业突出结构优化工程,发展适销、高值、高效品种,呈现出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2.7%,经济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增长44.3%。粮食生产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实现总产量69.5亿公斤。畜牧业平稳增长,实现牧业产值109亿元,增长13%;肉类产量45.9万吨,增长7.2%。实现渔业产值5.9亿元,增长2.6%;水产品产量7.5万吨,增长2.6%。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总产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利润、税金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8%、19.3%和20.9%。“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农村脱贫目标。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通过加快企业重组、实行债转股和增加技术改造投入等措施,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两大目标基本实现,78%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62.4%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地方工业整体上扭转了持续9年的亏损局面。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工业总产值1011.1亿元,增长20.2%。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汽车、医药、食品和机电成套设备等优势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3.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5.4亿元,增长54.1%;汽车工业完成产值77.1亿元,增长36.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16.3亿元,增长36.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继续落实市委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和《哈尔滨市私营企业条例》的贯彻执行,建立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四项制度”,鼓励、支持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低成本扩张。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全市私营企业参与768户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其中参与国企改革120户,盘活资产近7亿元,注入资金4亿多元。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价格总水平止跌回稳。积极落实国家扩大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等政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业态方式,促进了消费者信心的增强和市场的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8亿元,实际增长11.7%。旅游业发展迅速,接待国内旅游者9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接待海外旅游者15.5万人次,增长7.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772万美元,增长29.9%。物价水平趋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0.2%。 

外贸进出口大幅度增长,外资增长平稳。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扭转了多年低速增长的局面,实现海关进出口总值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出口7亿美元,增长26.1%。新批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06个,实际利用外资额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投资率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7.4亿元,增长19.2%,重点推进了机场专用高速路、二环快速干道、哈五路、马家沟综合整治、供水管网改造、煤气管网改造等项目;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9.1亿元,增长27.1%,重点推进了哈电站集团超临界机组、东安4G1发动机、龙涤聚脂切片改造、哈制药三厂移地改造等项目;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27亿元,增长45.2%,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道外危房棚户区改造取得进展,全年竣工住宅面积72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7.4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大力实施以路桥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4亿元,比上年增长98.7%。机场专用高速路、二环快速干道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新建道路总长度达75公里,路网建设投资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辟建了中心休闲广场、新世界广场、母亲广场等13处广场,对建国、清滨等5个公园进行了开敞式改造,形成了一批新的城市景观。改造背街巷道191条、居民庭院370个,拆除违章建筑和占道设施110万平方米,增加绿地面积108.6万平方米,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收支增长较快,金融运行平稳。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税收结构,全市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8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7.1亿元,增长12.4%。金融形势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4.1亿元,增长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50.4亿元,增长10.8%。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科技、教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2元,比上年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2477元,增长2.8%。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03平方米,农村砖瓦和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67.9%。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4%和95%。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有8.2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取得明显进展。超临界锅炉研制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取得成效,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速推进,超临界机组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完善“市校所”合作机制,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创办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和软件园,推进了国际焊接城和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取得了科技成果91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13.8%,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安排教育项目20项,完成投资3.2亿元,竣工教师住宅面积11万平方米。成立了第一所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哈尔滨学院。文化、卫生、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冰雪大世界为主要标志的哈尔滨冰雪节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冰雪盛会。卫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降低药品价格,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负担。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国内外体育比赛奖牌133枚,成功举办了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民族、宗教、外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总的看,全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扭转了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滑的局面,为“十五”计划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竞争性大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对外经贸规模小,牵动作用不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薄弱。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研究应对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1年计划安排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计划工作,对实施“十五”计划,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环境,确定了2001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坚持推进“五个工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新世纪初的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按照这样的总体要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经济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2.5%和12%; 

——工业增加值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左右; 

——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3.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人口自然增长率7.3‰。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预期目标,今年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搞好资本运营,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推动国有资产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汽车行业在开发生产多功能车、1.3升发动机的同时,组织实施微型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线改造项目,尽快形成30万辆生产能力。食品行业重点培育和实施哈啤酒厂5万吨生产线改造、金星乳业配套工程等项目。医药行业加快用现代制药技术改造传统制药方式,启动实施制药三厂移地改造项目。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在机械、纺织、冶金、建材、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中,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铁路高速轴承、数控刀具、亚麻制成品、高档洁具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坚决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落后过剩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启动建设磨盘山、白杨木大型水库。进一步做好亚布力水库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灌涝区配套改造和节灌水源工程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和恢复生态屏障。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机械作业量和作业比重。调整农业结构,实施“良种工程”,发展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绿色食品,增加优质水稻、专用玉米、专用大豆种植面积,扩大效益高的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的生产,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青储饲料、氨化饲料及防病灭病技术,提高农业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争取国家和省的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面完成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全力抓好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的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建成1万平方米各类温室。继续推进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畜禽、山产品、花卉苗木等七大优质产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原料基地。加强小城镇建设,重点建设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建设的呼兰康金镇、尚志亚布力镇、宾县宾西镇,按照国家要求建设成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积极做好向国家申报小城镇综合试点工作。继续做好扶贫工作。按照国家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强市直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解决温饱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搞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并村并校试点。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政策,坚决制止“三乱”,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增加固定资产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大项目以全省开展“项目年”为契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好大项目建设。继续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银行贷款,落实国债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保证项目按期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吸纳集体、个体私营等社会投资,拓宽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领域,加大资本市场的开发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今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61项,年度投资85.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34项,年度投资61.48亿元;技术改造项目27项,年度投资23.92亿元。基本建设项目重点推进轻合金表面陶瓷化处理、哈电站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二环路、哈尔滨万集源超级市场等25个续建项目,抓好焊接自动化系统集成、城市供水应急工程、哈尔滨市农副产品批发配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新开工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推进龙涤聚酯切片改造、东安4G1发动机、哈飞集团运十二IV型飞机等15个续建项目,抓好哈飞集团三期改造年产10万辆生产线、哈电缆厂搬迁改造、敏感集团“双高一优”等12个拟新开工项目。做好依兰煤炭液化、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群力新区基础设施等22个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做好“入世”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采取应对措施。拓宽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和发展我市电子元器件、电站成套设备、亚麻等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产品。鼓励和推进我市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与外贸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我市对俄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对俄出口加工园区的作用, 在经济合作、科技交流与引进、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上加大合作力度,发展长期合作项目,推动对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办好第12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在巩固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引资优势的同时,积极吸引欧美资金。探索各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方式,积极与世界500强、行业50强跨国公司谋求合作机会。继续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做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资源综合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老工业企业嫁接改造等项目。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越江隧道、轨道交通、群力围堤改造、跨江公路大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引进外资建设;在农业方面,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利用外资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在旅游业方面,积极推进玉泉狩猎场、金河旅游区、丹清河旅游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在金融方面,积极争取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办事处。 

(五)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力抓好重大事项督办制度、私营企业例会制度、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诉制度的落实,努力创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非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推荐志阳公司、天润公司、新亚公司等私营企业在深沪两地证券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鼓励和支持非国有经济兼并、收买和参股等国有企业。推广时代工贸公司承债式兼并化工十一厂、瑞普公司兼并三棵针牙膏厂的经验,推进白桦林集团兼并带钢厂工作进程,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大户牵动战略,推动非国有经济向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延伸,实现非国有经济整体上规模、上水平。 

(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建设信息高速主干网,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步伐。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抓好哈尔滨绿色家园市场、哈尔滨果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规划建设哈尔滨农副产品批发配售中心,合资建设“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级市场。发展壮大旅游业。进一步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为目标,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集中资金和力量筹划建设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重大项目,扩大冰雪大世界、冰灯艺术博览会、雪雕艺术博览会的规模和影响,推进滑雪项目的深度开发,创冰雪名牌。加快开发旅游产品,抓好欧陆风情、森林生态、金源文化、中俄边境、黄金假日和避暑休闲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七)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教兴市步伐,大力推进“市校所”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示范区、大学高科技园区、计算机软件、环保产业、生物工程和生态农业园区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抓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把单氯代苯酐、光生态膜、生物芯片、铜基无银无镉合金材料、普乐液、星轮减速器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做强做大,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化进程。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培养规模,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艺术品位,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要向国际性音乐节发展。完善哈尔滨市卫生区域规划,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的卫生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统活动,精心组织、筹备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做好集资和场馆建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多渠道筹集再就业资金,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报告 草案 国民经济 【发改报告】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01年计划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