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13篇

时间:2022-11-19 07:30:02 来源:思哲公文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13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2020年05月)尊敬的×书记、×局长,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下午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13篇,供大家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13篇

篇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2020年05月)尊敬的×书记、×局长,各位领导、同志: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SHZY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党课

  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篇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研讨发言稿2篇

  第一篇同志们: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

  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篇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仅供个人参考

  党课两学一做

  ------------学习党史,牢记使命,担当作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简述中共党史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另一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也就是1921年到1949年28年党的革命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第四个时期为第三次国革命内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组,随后武汉、长沙等地相继建立党组织。在欧洲、日本的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的一天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参加会议的12名代表,共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12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的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工人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二大,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暴发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充分展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洲召开了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次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偿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为了加强对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召开了四大。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决议案》,修改了党章,发表了宣言,决定在全国建立党组织。四大结束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日本资本家枪杀。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这些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到1925年底,党员人数增加到一万,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起党的组织。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了反共逆流。1926年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3月20日,蒋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洲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第一军。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人辞去职务,蒋却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但是他的实力有限,还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因此没有立刻和共产党公开分裂。这时已到北伐战争的前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服、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由于我党的政治领导,革命势力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消灭了孙传芳、吴佩服的主力。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流域,占领了半个中国。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300多人被杀,500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局势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篇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学党史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建设时期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有中国特色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主义建设时期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

  2

  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3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

  4

  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

  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

  5

  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6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7

  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8

  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9

  

篇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主题教育学习教育内容安排及主题教育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一、单选题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2、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A)。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日本制造“济南惨案”C日本出兵占领青岛D《凡尔赛和约》的签订3、五四运动后期,中国(B)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坚定的革命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A农民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D学生4、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A)。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C民权和平等D自由和民主5、20世纪初期哪两大中、外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A1911辛亥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B1919年的五四运动、1917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列宁逝世D1911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6、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在于(B)。

  A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史的开端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具备历史的理由7、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B)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邓中夏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D)。A1921年6月1号B1921年7月1号C1921年7月21号D1921年7月23号9、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C)。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董必武10、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1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的建立D北伐战争的开始12、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它(B)。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A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B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C是反帝与反封建结合的革命纲领D是在中共帮助国民党改组的情况下制定的13、大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

  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C)。A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C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是(C)。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马日事变C“七一五”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D南昌起义1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

  事件是(C)。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百色起义16、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首次尝试出现在(C)。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7、由大革命失败进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的标志

  是(A)。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四大D中共五大1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给我党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C)。A必须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人民军队C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必须建立国民统一战线19、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D)。A开始游击战争的尝试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

  幕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0、(A)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解决了在

  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

  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C党的六大D党的七大21、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B),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黎平会议D两河口会议22、党的(B)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23、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D)。

  A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C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中共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之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D)。A把革命的火种洒向西部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剿”的失利,被迫实施战略转移25、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错误反映在党的作风问题上,主要是缺乏(C)。A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B民主与法制的观念C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D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26、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进攻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发动

  了(A)。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2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C)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方针。A八七会议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D十二月会议28、1937年(D)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由此开始。A、九一八B、一二八C、华北D、卢沟桥2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根本前提是(A)。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倡议和平解决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D英美支持蒋介石在中

  国继续掌权30、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A)。A从民族的利益出发B从阶级的利益出发C从工农群众的利益出发D立足于蒋介石可能转变政策31、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D)。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

  C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发表蒋介石谈话

  32、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

  可战胜的神话是(A)。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长沙大捷33、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陷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

  入(C)。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进攻阶段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反攻

  阶段34、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系统阐述党

  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了(A)这篇重要文章。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B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领导集体C确立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47、下列关于对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B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伟大思想解放动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48、中共七大系统地总结了党24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C)的基本理论。

  A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C新民主主义D农村包围城市49、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C)。

  

篇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学党史知国史跟党走----2021年专题党课党史国史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党史知国史跟党走》

  100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一-中国共产党。

  100年的风雨历程,100年的光辉历程,100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九十五年光辉的历程。

  10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是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

  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和中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许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使党群关系得到加强。

  特别是在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百姓制定方针政策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雪灾、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救援工作中的表现,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共产党在这九十五年来的光辉历程中所取得的伟大的成就,是我们每位中华儿女有目共睹的。

  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人们的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一我们的母亲,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用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安康的社会……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九十五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3.有关党史,国史的征文比赛新中国成立已有6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走向强大,但深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党史、勿忘国史,因为党史和国史还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辟新路的历史。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与本质,更加自觉地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界限,增强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史、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一部党史和国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历史,就是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

  党史和国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弘扬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工作做贡献、添光彩。认真学好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历史连着未来,历史通向未来。只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历史证明,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篇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党史党课小标题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8600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党史党课小标题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年。概括地说,**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年”(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五个历史时期几乎年年在打仗,也称夺取政权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在这个三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和领导了最广泛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党史党课小标题

  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第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解决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在远离城市工人阶级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在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因此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正确地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我们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穷二白”,我们党为实现

  党史专题党课讲稿篇一-党史党课小标题

  “国富民强”,开始了在中国探索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30年”。

  第二个“30年”(1949~1978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党转变成为执政的党,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做了两件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我们叫做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说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或者又叫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也就是说1949年到56年其实是一个过度时期;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叫做社会主义建设。所以49年到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27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掌了全国的政权,在这27年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愤发图强、艰苦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个“30年”,第二件大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首先,从政治上讲,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篇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

  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

  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微党课主题是“让初心铸就梦想”。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六十多年来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他精彩的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致敬的楷模。

  我常常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还是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初心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在和平安逸的今天,一个人的初心或许只是一时的冲动,亦或者只是周边环境的使然,再或者是通过学习思考之后的树立。生活的复杂,人生的坎坷,总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坚定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是把好“思想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向时代取经,向历史问道,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拿自己的错误认识“开刀”,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二是把好“政德关”。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政治体现。在党的建立初期,无数共产党人把实践崇高政德作为毕生的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书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三是把好“落实关”。党员干部应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担当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份责任;担当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而是兢兢业业地实干。作为服务经济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把中心放在工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把握好具体要求和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进一步攻坚克难、抓出实效。

  我们怀念过去,忆苦思甜,并不是要照搬照抄,学习的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通过感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我们还有感动、还有泪可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次次蜕变,依然能够守住那颗初心,坚守梦想,才能继续前行。

  

篇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

  —1—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2—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

  —3—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

  —4—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

  —5—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

  —6—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

  —7—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

  —8—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

  —9—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10—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1—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

  —12—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

  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13—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

  —14—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党课讲稿

  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党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15—

  

篇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党课

  两学一做

  ------------学习党史,牢记使命,担当作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简述中共党史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另一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也就是1921年到1949年28年党的革命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时期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第四个时期为第三次国革命内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者和联络中心的作用。同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组,随后武汉、长沙等地相继建立党组织。在欧洲、日本的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的一天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参加会议的12名代表,共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12代表分别是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的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工人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二大,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和书记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暴发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大罢工等大小罢工100余次,充分展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洲召开了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次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广州附近的黄埔,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偿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1

  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56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为了加强对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召开了四大。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决议案》,修改了党章,发表了宣言,决定在全国建立党组织。四大结束不到两个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从1925年的五卅运动开始的。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被日本资本家枪杀。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这些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到1925年底,党员人数增加到一万,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起党的组织。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了反共逆流。1926年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3月20日,蒋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洲实行紧急戒严,监视并软禁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第一军。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人辞去职务,蒋却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但是他的实力有限,还需要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因此没有立刻和共产党公开分裂。这时已到北伐战争的前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服、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由于我党的政治领导,革命势力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消灭了孙传芳、吴佩服的主力。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流域,占领了半个中国。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300多人被杀,500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局势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67人。大会未能对武汉政府的各派做出正确的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党指明方向。毛泽东虽然参加大会,但完全被陈独秀排斥于大会的领导之外,并剥夺了大会的表决权。大会以后,由于陈独秀等人妥协投降,使反动势力更加猖狂。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第二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革命力量锐减,中国革命进入低潮。蒋介石在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政治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后,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成立了中央常委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随后做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

  2

  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领导下转入湘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为了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教训,确定行动方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粉碎国民党部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接连击破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2月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六大。出席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六大由于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人成份的意义,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主要负责人,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于1931年6月被捕叛变,随后被国民党枪决。为了解决在农村环境中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问题,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会议选出红四军新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内,土地革命有很大发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县《土地法》。次年春,兴国等县全面展开分田运动。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以来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原则。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地方,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对各地红军、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作用。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30年夏,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经过艰苦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懂得,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锻炼人民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基地。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在一年多的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反围剿的胜利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当时,蒋介石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退让。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接着,

  3

  日军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东北军基本上不战自溃。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了北满最大城市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底,国民党在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撤消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他先后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而以50万军队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根据地进攻。这时,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负责军事指挥。他们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陷于被动地位;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阵地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这样,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日渐不利。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这次全会不顾敌强我弱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形势,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博古仍为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经过十八天血战,广昌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根据地腹地,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右后方有敌军的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这时,蒋介石察觉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立刻调兵遗将,等候红军到来。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和天险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沿途还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的行为。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等地,中央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蒋介石仍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他于12月4日到达西安后,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同时,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日军在其他地方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不计其数。在这一阶段中,党依托山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极为猖狂,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欧洲许多国家,1941年6月又挥兵东向,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进攻英、美等国在太平洋的属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国际法西斯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中共中央主张建立反法西

  5

  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加强同英、美等国的合作,反对共同敌人。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斯统一战线。党领导敌后军民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遗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1941年至1942年间,人民军队共作战4.2万次,毙伤俘敌军33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与六大相距整整十七年,跨越了差不多整个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4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选出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委员会,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的时候,8月15日深夜,北平街头响起鞭炮声,继而传来阵阵锣鼓声。在举国上下欢庆胜利的时候,北平新创刊的报纸上刊登了从广州传来的“一谜三底”的灯谜。文章说:在联欢晚会上有条灯谜,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中国古人名一。众人猜谜,议论纷纷,有人猜谜底是“屈原”,意思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后来有人在“屈原”上方挂出了一个谜底:“苏武”,意思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原因是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此谜底贴出后,人群中马上形成两大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这时,有个大学教授不慌不忙贴出一个谜底:“共工”(古代历史传说中的人物),意思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切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第三个谜底一亮相,众人都赞同这种说法。“一谜三底传佳话,五湖四海奏凯歌。”由此可见,全国亿万人民的兴奋心情。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中华民族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部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面临着建什么国的斗争。蒋介石打内战

  6

  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通过战争来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企图就已经暴露出来。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便调集110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进而占领整个东北。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敢不敢以正义战争来迎击反革命战争?能不能在战争中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这是党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的讲话给予了正确的答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面对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沉着应战。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人。淮北、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捷报频传。山东莱芜战役歼敌5.6万人。人民军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八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使其“速战速决”的反革命计划破产。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而在其他战场转取守势。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面对国民党军45万人的进攻,诱敌深入,抓住战机,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西北,国民党军出动25万兵力进犯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两万余人节节抗击。在此期间,东北、热河、冀东、豫北、晋南的解放军开始对国民党军实施局部反攻,歼敌40余万人,收复和解放153座城市。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全国性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于1947年6月30日夜强渡过黄河,发动了鲁西南战役。从7月7日到28日,摧毁了黄河南岸数道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2月,解放大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围攻。中原地区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在东北战场,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开始。11月2日,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舒兰的解放时间是1945.12.18)11月6日,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进行的淮海战役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至此,蒋介石军队的主力精锐师团丧失殆尽。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蒋介石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人民解放军迅即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举行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为赢得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牺牲

  7

  26万人,负伤104万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国民党反动政权既被推翻,筹建新中国的条件便已成熟。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政协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随后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于9月30日胜利闭幕。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已由成立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如今7900多万人的大党,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次重大转折);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七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回首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一个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就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红军长征史及长征精神简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反“围剿”斗争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

  8

  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长征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红军长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

  9

  军精神,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战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是一笔世界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军事财富,长征精神万岁!三、继承发扬革命长征精神,牢记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大力

  10

  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党员为人做事、干事创业的精神财富、思想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党员要继承发扬好革命精神、长征精神,牢记使命,主动、自觉地履行好党员义务,在群众中间、在发展大局与整体利益上、在困难挫折面前、在歪风邪气歪理邪说面前等,要以敢于站出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以主人翁精神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11

  

篇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中国共产党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

  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

  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

  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篇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课讲稿)

  前言中国共产党建党后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第二件大事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大事就是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第一件大事来回顾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考证中国共产党“七一”纪念日刚刚过去,但是党的具体成立日不是7月1日,而是7月23日。那么7月23日成立日为什么在7月1日来纪念呢?1938年,中央决定对党的一大的召开也就是对党的成立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但是具体日期忘记了,从各种资料中也没有发现明确的记载,参加一大的董必武和毛泽东都忘记是哪一天了,只记得是7月份,天很热。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大手一挥就定在了7月1日,7月1日的纪念日由此而来。到了70年代后期才知道党的成立日是7月23日,缘起于台湾一个学者来访,在跟大陆学者交谈之中说了一句很不好听的话,大意是说你们中国共产党成立50多年了,连哪一天成立的都不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清楚,有点嘲讽的意味,由此大陆学者下决心考证党的具体成立日。查阅各种材料后发现周佛海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大会要转到浙江南湖的那一天凌晨他驻守的隔壁就是大东旅馆发生了一场凶杀案,一个女子被枪杀,由此造成他没有去参加南湖的会议。虽然周佛海日记中没有明确记载这是哪一天,但是这个凶杀案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上都有报道,凶杀案是发生在8月31日凌晨。根据相关的记载,周佛海说了他是八天之前来到上海的,由此类推正好是7月23日。单单这一点还不能确证就是这一天,因为我们在历史研究上叫做孤证不立。这个学者又查阅了其他相关材料,比如在一大期间法国的巡捕房曾经闯进一个人进行搜查,那一天有记载。再一个苏联的文件中有记载,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苏俄代表俄语方面有明确的记载。种种材料显示7月23日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大会召开日,可以说铁证如山。这样问题来了,我们一直沿用7月1日这个纪念日,又出来一个7月23日怎么办呢?当时中央领导人经过研究最后确定一方面要尊重事实,另一方面又要沿用传统的习惯,每年都是7月1日纪念就不再变了,这个就是党的成立日。

  1956年中共八大时毛泽东填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之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我们传统教科书上说的共产主义小组,实际当时都叫做共产党,是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比如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在上海成立的,当时取名就叫做中国共产党。在此以后全国各地包括海外一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些地方都出现了共产党组织,1920年秋在毛泽东、何叔衡的领导下建立了长沙共产党组织,所以毛泽东填入党时间写的是1920年也完全正确。

  我们来看都是哪些人参加了一大?目前来说参加一大的有13个人,但是只有12个代表,就说明有一个人没有代表权,具体是哪一个人现在仍然不是很清楚,所以一大也还有很多谜。比如说召开日期确定了,但是哪一天闭幕现在仍然不清楚,虽然说会议在31号转入嘉庆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但没有明确记载是不是在那一天就闭幕了。一大代表都非常年轻,平均26.5岁,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强调青年的作用,这跟党的历史是有关系的,青年决定着未来,从党的最初组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批年轻人在全国当时无声无息成立这样一个组织,最终取得了全国政权。一大代表的人生道路也是很有戏剧性的,叛党、叛国的有五个人,俗话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这里面笑得最好的就是毛泽东,真正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只有董必武和毛泽东两个人。这提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对于事情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我们要学会坚持、学会放弃,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一些事情在最初的时候往往很难意识到它的意义,当时真正著名的人物没有参加这次会议,比如陈独秀和李大钊,号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作为党的创始人却没有参加一大。还有很多有影响的人没有参加一大,据后来的人回忆主要是当时大家没有意识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到这次大会有那么大的历史意义,所以有很多人就因为工作忙没有去,找一个小年轻的做代表去了。还有人回忆说陈公博和周佛海并不是专程来开一大的,陈公博带着夫人到上海来度蜜月顺便开了一大,周佛海在会议期间还开小差,这两个人在一大的表现也预示了后来的命运,他们先是投靠了国民党,后来又做了汉奸,一开始就意志不坚定。一大可以用庄子的“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来形容,开始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无人知晓、默默无闻,但是后来随着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壮大,越来越凸显它的历史意义。比如1948年、1949年的时候毛泽东说过这样两句话,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他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这时候有这样一种认识呢?因为中国共产党马上就要取得全国政权了,回过头去看当时十几个人的一个小组织的成立是具有多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当时在全国只有五十多个党员,就这五十个党员发展成了中国的执政党,能不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吗?

  二、党成立以后的艰难探索党成立以后都干了什么呢?最初主要是举行工人起义、罢工,因为党的一大确定党的目标是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推翻资本主义,但是稍后发现中国并没有多少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是帝国主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各地耀武扬威、作威作福。所以“二大”对于党的目标进行修正,提出了首先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民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谈社会主义。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由于当时敌人力量太强大,共产党仍然非常弱小,在苏联的帮助下就与国内最大的政党国民党进行合作,由此带来革命的高潮,并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北伐战争目标就是要打列强除军阀,由国共两党组成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一个目标是攻打占据湖南湖北一带的吴佩孚,第二个目标是攻打占据华南、华东五省的孙传芳,第三个目标是张作霖。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北伐军迅速取得了胜利,这也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革命迅速由珠江流域推向了长江流域,革命力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对新占领的这些地区,是按共产党的方式还是按国民党的方式进行治理,两党出现矛盾,相争不下。国民党最终采用武力的办法来对付革命阵营内部的共产党,在1927年4月12日这一天实行清党,就是开始大批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并于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与当时武汉革命政府相对抗,因为武汉当时是汪精卫领导的左倾的,和共产党还在合作过程中。7月15日汪精卫也叛变了,倒向了南京,这样中国共产党就落到一个任人宰割的下场,国民党使用非常残酷的武力屠杀的办法对付共产党。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毛泽东成为党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不容易的,他的一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共失去了六位亲人。这提示我们要成就一种事业就要有所付出。正像毛泽东后来说我们虽然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了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来孵小鸡。革命力量不断得到再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果不是信仰,很难理解那些革命者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行为。

  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我们共产党人就任人宰割吗?当然不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就是南昌起义。原来共产党主要是在革命军中做群众工作,开展工农运动,不注重掌握军事,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先后举行了上百次起义,不幸的是这些起义都失败了,这时面临革命力量到哪去发展的问题。

  毛泽东在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以后,自作主张带领将士们上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了,通过武装斗争的手段,逐渐形成一大片工农武装割据。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是中共中央要求做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听说这种做法以后很生气,就开会决定开除毛泽东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的资格,不过派人传达的时候错传达成开除党籍,毛泽东这下成了非党人士了,后来才又说是谣传,只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这证明当时开出这个道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条新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渐渐有了雏形,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反对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的过程中逐渐开辟出来的。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党内特别是中央领导层先后出现了这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样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瞿秋白领导的,第二次是李立三领导的,第三次是王明、博古领导的。比如李立三说他们基本主张就是要求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因为在他们看来城市才是敌人的头脑和心腹,只有占据了城市才能说是胜利了。最严重的就是王明、博古时期,左倾方面体现在人事、政治、土地政策每个方面,特别是在人事上打击和排挤原来苏区的领导人,毛泽东在1932年10月就被剥夺了党权和领导权,这以后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失意、最落寞的日子,这期间他先后受过20多次处分。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气愤、不满意,从此消极;另一种是把它当做一种有益的教育、一种锻炼,带给我们一生的启迪。人的一生几乎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不如意和挫折时,特别是遇到该提拔没有提拔的时候怎么办呢?毛泽东的态度可以给我们一个启迪,把它当做一种有益的教育和锻炼,这个时候就提醒自己,锻炼自己的时候到了。古人说“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自我安慰,要重整旗鼓,不能消沉。

  左倾错误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本来当时的红军掌握的武装已经到了30万人,但是在敌人的进攻下最后却不得不在1934年10月进行长征。在长征初期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本来长征时候有八万多人,但渡过湘江以后只剩下了三万人,这样就使红军面临着一种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会议,传统的说法就是遵义会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议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确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说法都不太确切,科学的说法是遵义会议开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因为遵义会议关于人事的调整是这样的:由张闻天负总责,代替博古任总书记;周恩来被定为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毛泽东只是增选为常委,被定为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就是被定为周恩来的助手。我们常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实际上也不完全如此,比如遵义会议以后换毛泽东指挥了,毛泽东指挥的第一场战斗反而是失败了,由于他指挥土城战斗的失利,造成了下一次战斗的打鼓新场之争,党内和军内就是否攻打打鼓新场产生严重的争论,开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主张打,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不主张打,那时毛泽东的地位很不巩固,大家嘲笑他是不是被土城战斗吓坏了、不敢打了。最后大家说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看到这样一个局面毛泽东非常生气,拍案而起说你们表决吧,我不干了。在关键的时候、危机的时候毛泽东表现出一种真理在少数人手中的勇气。当时大家说你不干就不干,离了你就不行了吗?所以会议通过表决一致通过了打的决议,并且通过表决罢免了毛泽东刚担任不到十天的第一司令部总政委的职务。这是毛泽东也没想到的结果,但是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到了晚上提着马灯走了几十里泥泞的山路,跑到周恩来的住处再次向周恩来申说自己不打的理由,最终说服了最后决策者周恩来。当天夜里周恩来收到了四路援军向地方进军的一些情报,再次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毛泽东威信又恢复了。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此后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央成立新的军事三人团,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周恩来为主。不过在此后周恩来对毛泽东言听计从,实际上是由毛泽东来指挥,由此开始了毛泽东的得意之笔就是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是军事上的一个奇迹,在这个地方来回过了四次,这就叫不按常规出牌,所以把敌人弄乱了,以后又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大踏步跨过了金沙江,到达会理进行修整。正在毛泽东得意的时候,党内、军中又弥漫了对他的严重不满情绪。在毛泽东看来的得意之笔,很多人认为就是败笔,为此中央在会理召开会议,对这些不满进行批评、安抚,这时候中央周恩来、张闻天还是坚决支持毛泽东的,这次会议再次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以后继续北进,通过了彝族地区,飞夺泸定桥,到达了四川毛贡,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实行了会师,这也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儿。但是高兴之后又一场危险降到了毛泽东头上,张国焘就想方设法问周恩来中央红军有多少人,周恩来当时很警觉,说我们有三万,实际上就两万多一点。张国焘说我们有八万,在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张国焘的心理不平衡了,就采取了两个举措,一是提出就地发展,试图改变当时方针路线,不再北进了;再一个提出要改革中央领导机构,提出他的红四方面军的九名干部要进入政治局,当时政治局总共才八人,他提出九人来。面对张国焘的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中央也不能等闲视之,开会研究最后决定把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让给张国焘,同时同意陈昌浩、徐向前进入中央,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张国焘的要求,这样两军相安无事,混合编队继续北进。当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巴西地区的时候,这时候左路军张国焘又变卦了,他给北进的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发了一个密电,密电内容现在不是很清楚,1937年毛泽东在会上引用过“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密电最初是叶剑英先拿到,叶剑英看到密电内容大吃一惊,快跑去告诉了毛泽东。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决策下迅速连夜北上,离开了红四方面军的掌控范围。张国焘大为生气,骂中央是逃跑、是分裂,于是在卓木碉另行成立了中央委员会,在12月的时候还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发电报试图分裂党。不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回来了,他站在中央一边反对张国焘分裂,同时张国焘在南方南进的发展受挫,最后取消了另行成立的委员会,粉碎了他的分裂图谋。在与张国焘分裂的斗争中,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才得到进一步巩固,八月张闻天在沙窝主持常委会进行新的分工,由毛泽东代替周恩来作为常委直接负责分管军事,这时候周恩来病得非常厉害,已经三天昏迷不醒了,军中又不能一日无主,所以决定毛泽东来直接负责军事。十一月中央又决定成立新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主席并兼任红一方面军政委职务,从这个时候起毛泽东才真正从军事方面担任最高领导人,此时遵义会议已经过去七八个月了。

  三、党自身的发展长征结束到了陕北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变化。遵义会议纠正了党的军事方面的左倾错误,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又纠正了政治路线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但是思想上的问题一直没来得及清理,比如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从本本教条出发,还是从共产国际出发,还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党内仍然有受教条主义影响的时候,思想仍然存在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1937年11月29日王明从苏联回国,王明不但是党在共产国际的代表,而且是东方部的部长,亚洲一些共产党的事务也归他管,毛泽东对他的到来显然不能等闲视之。王明回来之后就是老大,党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他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在这次会议上王明做了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就提出“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的口号,这个口号从表面看也没有错误,但是在毛泽东看来由于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不占主导地位,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于是一切经过国民党,这样一个口号显然会束缚共产党自己的发展。不过由于王明的共产国际背景,与会人员纷纷倒向王明,包括周恩来都说王明同志讲得好,并承认我们以前的做法有狭隘的地方,即使毛泽东在当时也不得不表示同意王明的意见。但是在会议上对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是坚持的,所以后来他说这次会议上我是孤立的,因为大家完全赞成王明的说法,只有毛泽东持保留意见。会后中央就决定成立长江局,由王明任书记,负责国共抗日方面的工作,因为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就是跟国民党合作抗日,所以这个长江局实际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上担负着党的中心工作,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而王明在长江局更是以老大自居,经常以中央名义直接发表对外言论,经常直接对延安发表命令,还不让新华日报刊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由是篇幅太长,这当然是借口,因为篇幅太长是可以连载的。特别离谱的是一度不承认延安中央的合法性,这显然是王明对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进行挑战。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多领导人渐渐意识到王明的做法并不符合党的利益,由此发生了态度上的变化,有些人开始认为毛泽东提出的政策对。这种形势下中央就派任弼时到共产国际去汇报情况,谈到了王明和毛泽东的关系,当共产国际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态度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决定放弃王明改而支持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为什么会放弃王明呢?一个原因是这时候共产国际发现王明只是在上面指手划脚,他下面没有根,不能发挥实际的领导作用,就像毛泽东讽刺的那样“头重脚轻,根基浅”;再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王明原来的后台、他的老师、参与共产国际领导的米夫在苏联肃反中被枪毙了。为什么会支持毛泽东呢?实际上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也是非常关注的,比如在真理报上称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传奇式的领袖,评价是相当高的,正因为如此,当得知王明挑战毛泽东领袖地位时,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并令王稼祥立刻回国传达这一决定,王稼祥就带着共产国际的口信于1938年9月到达了延安。顺便说明一下,当时共产国际对文件传达或者是决定传达都没有书面的材料,都是让回国的代表一条一条记下来,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牢记在心,然后回国内去传达,因为当时路途遥远,中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文件被敌人发现了就不得了,所以当时只是口头传达。王稼祥到达延安以后,中央决定召开中央全会来听取共产国际的新指示。对这次全会毛泽东后来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说党的历史上有两个重要、关键的会议,一个是遵义会议,一个是六届六中全会,并说六届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我们教科书上往往强调遵义会议在生死关头扭转了党、挽救了党,实际上在毛泽东看来六届六中全会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因为这次全会使王明的领导在组织上得以终结,使毛泽东的领导在组织上得以确立。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决定以后,在与会人中间立刻造成了震动,大家纷纷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新指示、拥护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这时候王明也不得不表态说今后要像众星拱月那样拱在毛泽东的周围。我们知道,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还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服从关系,党的领袖如果没有共产国际的认可,在党内是不被承认的、是不合法的。

  那么成了党的领袖了如何来治党呢?用什么理论来领导党、领导革命,继续向前呢?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党的领袖和理论家往往是一体的,如果党的领袖没有自己的理论,显然他的权威要打折扣,这个问题一直可以沿用到我们现在,为什么每个领导人都要提到自己的理论呢?一是需要,再就是这样一个传统。这以后毛泽东开始了艰苦的理论著述,创立自己的理论,当时毛泽东进行这样的理论著述是非常艰苦的,在窑洞里的煤油灯下,一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夜下来两眼乌黑,但是有一个好帮手江青,毛泽东写了作品之后就由江青再誊写一遍,毛泽东后来对他女儿李娜说你妈妈写的字比我写的好。这一时期毛泽东写了一些光辉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发表就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产生。毛泽东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著作就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要用这样一个理论统一全党,首先要清除原来不好的理论的影响,毛泽东发了整风的号令,要打倒两个主义,但是把人留下来,就是整风是整思想不整人。你思想变了工作该怎么干怎么干,领导该怎么当怎么当。那么整什么思想呢,什么两个主义呢?当时有个典型的体现就是博古说的“凡是马克思讲的话都必须遵守,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都比较照办。”1949年之前也有“两个凡是”,整风就是针对这样一种教条主义发动的。毛泽东当时决心非常大,他说延安实际上没有什么,张家也要独立、王家也要独立,那就不得了,所以要搞的哇哇叫,打得稀烂也要搞整风。张家和王家也是有所指的,王家很容易想到是指王明,张家是指张闻天。王明开始还没有反对,张闻天是反对的,所以毛泽东对他这时候态度有所变化。这时候毛泽东掌握主动权了,他想到在江西受的那些委屈、想到党受到的严重损失就非常气愤,所以就写了很多批评这些教条主义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批人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家里有成堆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装潢美丽,自卖自夸,只此一家,并无分店,如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有假冒,概不承认……直到被人戳穿西洋镜,才发现其宝号里面尽是些假马克思,或死马克思,臭马克思,连半个真马克思,活马克思,香马克思也没有,可是受骗的人已不知有几千几万,其亦可谓惨也已矣!”可以说愤怒之情跃然于纸上,原来江西时期的领导人都成了整风的对象,原来受批评的人这时候成了整风的主动者,比如说原来跟毛泽东一起受打击的刘少奇、邓小平。

  我们近些年来搞的一些学习活动,如三讲、三个代表先进性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等教育活动还有延安整风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继承着延安整风的优良传统。延安整风结果是通过一个历史决议,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做了结论。延安整风在整思想的同时也伴随着组织的调整,首先在地方规定有党的委员会、党的书记,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地方调整完了以后中央也做了一个调整,主要是关于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一个规定,政治局方面由毛泽东任主席,书记处也由毛泽东任主席,在日常工作中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毛泽东才在组织程序上完成了成为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程序,真正成为全党的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人,成为党的领袖。因为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提出把总书记让给毛泽东,但是毛泽东说先等一等,就是说六中全会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但是在组织程序上没有完成。不过六中全会有一个表现,就是原来政治局是在张闻天的窑洞召开,六中全会以后改为毛泽东住处,同时张闻天把两个象征党的最高权利的文件箱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作为最高领导的职务从六中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全会已经开始施行了,但是真正的组织程序是在1943年完成的,之后党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得到了全党的一致拥护和认可。

  四、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整风胜利以后很快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虽然出现了一段和平民主的希望和曙光,但是很快国民党方面发动了内战,我们叫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大家了解得比较多,我这里只说明一个,当时毛泽东判断这场战争至少要打五年的时间,但是没想到三年就取胜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们讲一个济南战役。济南战役是战略上的一个序幕,但对战略影响非常大。这次战役由于王耀武手下的一些将领在地下工作者的策动下起义,阵前倒戈,所以很快取得胜利。起义发生以后王耀武很生气,这五万多人不知不觉在三年就消灭光了,他生气地说老子就是放五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年也抓不完啊,说明当时地下工作者的威力很大。我们党用了3年时间就战胜了国民党,用了28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全国政权,为什么这么快能取得胜利?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毛泽东吃透了这三点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革命。武装斗争是党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实际上党最初也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做群众工作、做动员工人的工作会走向武装斗争。毛泽东本人也是这样的,他说我只是想当一个小学老师,哪想到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要打仗呢?直到1921年底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毛泽东填表的时候,在终身从事事业一栏填的仍然是教育事业。为什么要打仗呢?这是国民党蒋介石逼的,1927年以后国民党如果不是采取武力的办法对付共产党,而是通过谈判、让人民选择,共产党肯定不会走向武装革命的道路。对此毛泽东形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蒋介石要打我就打,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从蒋介石那里学来的,蒋介石打我,我就打他,他可以打我,难道我就不能打他?”

  党的建设是党的生命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建党,因为中共党员大部分是农民,直到1956年农民党员还占67%;二是军队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这一点很关键;三是建立了一元化的领导体系,自上而下,这是党的战斗性威力的表现。我们经常说错误很严重,明知道是错误的还要执行,这恰恰是党的威力的体现。这样一个领导体制好的时候可以无比的好,但是出问题的时候造成的后果也极其严重,是一把双刃剑。在毛泽东看来,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意志的武装集团,除此之外军队没有自己的利益,这样就避免了军队的军阀性。我们可以与国民党做一个对比,国民党那里权利序列是军政党,在国民党中最有权的就是军事首长,比如各地的军事负责人,其次是政府,然后是党,最没有权利的就是党部,只有一些宣传方面的工作,只有建议权。我们共产党不一样,各地的党的书记是最高的领导者,当时在各抗日根据地决定成立三个人的党的委员会,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是政府的、一个是军事的,但是以负责党务的为书记,其他两个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都要听从第一把手的。权利高度集中保持了党的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当然为后来出问题也埋下了伏笔。

  统一战线是党最重要的策略,当时党运用统一战线是炉火纯青的。比如说为了动员和联合工商业者,毛泽东在1945年的时候非常强调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说我们不要怕发展资本主义,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发展那是空想,还说拿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代替帝国主义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让资本主义大发展有益无害。为此,他后来还提出了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在这里大家可能想这和我们今天搞的是不是很相似?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都在说我们又回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有的人还提出要把新民主主义写入宪法,公开声明我们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是我们党中央、理论界所不认可的,因为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建国三十年白干了,搞了三十年又回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那里去了。我们党毕竟是有智慧的,最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这是在经济上的统战,当时主要是从统战的角度做的,我们现在是从战略上、从向更美好社会发展的阶段上来做的。

  在政治上的统战更大胆,这来源于马克思,马克思说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要领着魔鬼走。毛泽东也说过要利用敌人阵营里一切缺口。隐蔽战线就是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如郭汝瑰当时是国民党国防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部作战厅的厅长,一般国民党最高作战计划都是由他来完成,他完成的作战计划一份送给蒋介石,一份就送给了毛泽东。国民党一些将领也感觉到这个问题,杜聿明指着郭汝瑰的鼻子骂,说你这个郭小鬼一定是共谍,发的命令净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打。有一次他忍不住向蒋介石告状,说郭一定是共匪的特务,蒋介石很惊讶,说有何根据?他说这个郭小鬼一不贪财二不好色,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上补丁,我已经够清廉了,他比我还清廉。但是蒋介石仍然对郭深信不疑,但是郭汝瑰害怕,为了自保他就检举他下面作战处的处长刘斐是共谍,意思是说作战计划是他泄露出去的。但是没想到郭刘在政协会上重逢,才知道刘斐是真正的共谍。由此也看出,我们党的隐蔽战线的工作比《潜伏》中更惊险。另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员沈安娜就是共产党员,国民党最高会议结束以后她整理一份就送出来了。还有我们都说蒋介石跟青红帮有联系,实际上我们早年共产党人也和青红帮有联系,因为青红帮是民间组织,当时在上海要站住脚不和这些人发生关系是很困难的,只是后来在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矛盾的候,杜月笙看到国民党要胜利倒向了国民党,背叛了共产党,当时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袖汪寿华就死在杜月笙家里。不过到1949年前夕他看到共产党要胜利了,又想变过来放弃国民党转向共产党,当时陈毅去上海的时候也给他发了信,希望他只要不与政府对抗就可以留下来,合法的事业可以继续干。但是他有点不放心就逃到香港观望台湾和大陆,拿不定主意就分别给毛泽东和蒋介石写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了一封效忠信,没想到管家寄信的时候把信封装错了,弄得里外不是人。这绝对不是说我们党善于搞阴谋诡计,周恩来在领导隐蔽战线时曾经明确说,我们要靠正确的政治方向来吸引人,绝不靠美色、金钱利诱人。如果不是出于信仰,很难想象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为党工作,关键是党的信仰吸引了这样一大批人。统一战线的实质在于为自己目标奋斗的时候懂得联合谁、怎样联合。

  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改革。因为我们党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动员农民进行简单的说服显然是没有用的,必须给实际利益,农民最需要的就是土地。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说如果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毛泽东也说过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共产党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所以我们现在把民生建设作为党的重要工作,这一点应该是非常符合实际的。

  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新式民主政权。当时党反对国民党的一个理由就是说国民党独裁,那么你反对别人独裁你自己就要拿出民主的样子来。那么当时怎样进行民主建设的?首先是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党员在政权中只占三分之一的份额。其次是大力发扬民主的作风。黄炎培在延安的时候跟毛泽东有一个对话,大意是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国家,开始的时候都朝气蓬勃、兴旺发达,但是慢慢就走向反面,进入衰亡了,总之是没有能跳出周期律的,由此来问毛泽东中共诸君有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周期律,就是说共产党现在朝气蓬勃,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以后是不是也会像国民党现在这样呢?毛泽东说了,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当年是怎样实行民主的呢?一个表现就是发扬民主的作风不怕挨骂。1941年6月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县长联席会议,会议期间突然狂风暴雨,一个响雷霹死了一个县长,这一下有一个农民到处乱说,说老天爷真不长眼,怎么把县长霹死了,不霹死毛泽东呢。保卫部门很快把这个农民抓起来当做现行反革命处理,毛泽东从警卫员那里得知这一消息,很快下令先放了这个农民,然后了解情况为什么人家骂我们呢。最后发现是公粮征多了,由此下令减轻陕甘宁边区的公粮征购,而且毛泽东说了这样一段话“老百姓可以骂我们,但是我们却不能骂他们,因为他们是主人,是党的活菩萨。”也就是说作为政府、党的工作人员,老百姓不可能事事都满意,我们要经得住挨骂,骂一下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不要在意他们骂,这个骂恰恰是我们作为领导应该经受得住的一个外在冲击。当然当年不仅仅是发扬民主那么简单,还要民主政治选举,因为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当年是怎么选举的呢?由于大家不识字,一种做法就是在每人面前放一个碗,投谁就在谁的碗里放一颗豆子,谁得的豆子多谁就当选了。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每个人后面放一张白纸,选谁就用烟头在谁的白纸上烧个小孔。外国记者看到了我们的选举方式,高度赞扬说比英美的选举还要进步,说在延安是只见公仆不见官,说这是东方魔力,跟现在说中国模式一样。但是这一时期毛泽东也赞扬过西方的民主,说我们并不害怕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这在当时产生了一些有益效果,有一些在华外交官向美国政府建议放弃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实际上美国政府确实也有这样一种想法,1950年的时候这个想法还存在,就是试图和共产党发生友好关系。

  第四个原因是对立面国民党太腐败无能。一是在战争初期蒋介石非常狂妄,1947年2月时他说一年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还说一切可能之条件皆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骄兵必败充分体现在蒋介石身上,光看到有利条件,没有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而且他的指挥系统就有问题。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方式策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蒋介石是以尽可能占领地盘为目的。二是蒋介石本人度量比较小,不信任部下。比如说总统就职的时候,事前李宗仁给他打电话问明天穿什么衣服,蒋介石说穿军装戎服,第二天他就一身中式服装上台了,这样就造成李宗仁一身军装站在他后面就像他的一个护卫一样。所以说李宗仁后来回忆说,蒋先生以一国元首之尊,在这种小地方都不能放宽,其为人如何可以想见。共产党的领袖是相互称赞、团结一致,所以说团结就是胜利,团结也是GDP,哪个地方领导闹矛盾哪个地方发展不起来。三是国民党有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不得民心,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税赋负担,更荒唐的是施行预征制度,就是按当时的法律收的不够用了就预征,有的预征到了2117年,这样一个政府能不完蛋吗?抗战胜利以后原来沦陷区有一个民谣讽刺国民党,说“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当

  走向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史知识党课讲稿(23页)

  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一大堆货币也买不了什么东西,还有一个地方发行了一张六十亿元的面钞,由此造成人民民不聊生,在国统区造成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示威运动,民心向背发生了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时候,党开始了反攻。季羡林说过“对共产党不那么了解,对共产主义不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很多人都是有这样一种心态转向了共产党,就是共产党好不好不知道,但国民党坏是知道的,反正不能给国民党干了。所以说党要是在人民心中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威望以后就完了。蒋介石后来也反省了,说本来很好的环境具有很好的条件,但是一到我们手里就毫无办法了。他甚至在一次讲演中声色俱厉地说:“老实说,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颓唐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被淘汰了。”国民党是蒋介石自己葬送的,他在离开大陆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国民党不是被共产党打败了,而是被我们国民党自己打败了,所以中国共产党胜利。

  回想中国共产党为信仰而奋斗的历程,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是和人民密切联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党的宗旨,这一点是我们党的根本!

  谢谢大家。

  

篇十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

  2

  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

  3

  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4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党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课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