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档案总结】黄埔区档案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06-22 13:00:06 来源:思哲公文网

黄埔区档案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2015年,区档案局(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区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市档案、方志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总结】黄埔区档案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

【档案总结】黄埔区档案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思路


黄埔区档案局2015

工作总结及2016 年工作思路


2015年,区档案局(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区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市档案、方志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行政区划调整这一中心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坚持监督指导不放松,狠抓档案接收、档案馆搬迁、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间档案、方志工作规划等重要业务环节,奋发有为,扎实进取,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较大的工作实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认真谋划好2016年的工作,明确工作思路。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全面强力推进。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穗文[2015]10号)精神,将档案工作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事项切实抓紧抓好。区委书记陈志英、区长李红卫经常过问档案工作,区政府分管领导陈小华副区长和邓伟雄党组成员更是亲力亲为抓工作协调和工作推进;区党政联席会议多次听取和研究档案工作,向区属各有关单位印发《区档案局、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关于认真做好区划调整期间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埔档〔20151号)、《黄埔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切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期间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的通知》(埔办能〔201566号),要求各单位要加大力度收集和整理各门类档案资料,按期保质向区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区财政对档案事业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档案保障经费达到161万元,充分体现区委区政府对档案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二)加强档案行政管理,坚持监督指导不放松。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我区行政区划发生重大调整的实际,印发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广州市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至区属各单位。依法加强对区属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管理,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管理登记表上报市局,为广州市惠森档案用品有限公司进行进行备案登记,加强对档案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创新执法形式,今年3月~4月,区档案局与区公安分局、区科信局、区保密局组成档案保密联合检查组,分两组到68个单位逐一进行检查。对其中部分问题较严重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人员还多次上门进行检查指导,详细查进度、查规范、查编研、查涉密排查和移交接收各项准备工作。保持电话沟通,热情接待来访,利用一切可能形式进行服务指导。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及时向新区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力促整改。

(三)最大程度充分利用资源,新馆面积达标、设施完善。今年5月,开发区图书档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为充分发挥图书档案集聚效应,最大程度合理利用资源,真正体现新黄埔区与开发区分置不分家,经多次协商,今年728日,在开发区档案馆、黄埔区档案局(馆)的分管领导开发区秘书长、党政办主任陈建荣、区政府副区长陈小华、广州市档案局副局长冯秋航一行的通力协调下,促成印发了《黄埔区档案馆新馆及办公用房调整使用的会议纪要》。根据该会议纪要,新馆建筑面积10819平方米,现有档案库房14间,合计约3000平方米,其中配置了智能密集架的库房11间,总排架长度超20000米,库房全部采用全自动恒温恒湿系统和高压喷水雾消防系统,配备了监控系统、门禁设备。除档案库房和办公用房外,还配备了机房、培训室,开设了展览大厅和对外服务区域,馆库面积和档案保管利用条件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

(四)狠抓档案接收,馆藏档案数量大幅攀升。在强化监督指导、妥善解决馆库面积的基础上,今年817日开始全区档案大接收。为避免再次搬迁,节省原区档案局(馆)搬迁成本,本次接收工作全部在尚未揭牌的新区档案馆进行。面对大批量集中进馆档案,区档案局业务工作人员努力克服新馆馆库、办公设施尚未全面完善等困难,严把质量关,坚持逐件清点,并对其中整理不规范、尚未进行涉密(内部)排查的档案,及时督促有关单位进行整改,为日后加强库房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努力,安排在本批次移交进馆的49个区属机关、事业单位中,现已接收了43个全宗单位的文书、业务、声像、实物等档案,并逐步完成清点上架工作,粗略估算排架长度约500米,其中:文书档案1849卷、278987件,业务档案1491卷、14196件,人员档案21卷,照片22307张,光盘213张,实物318件。少数全宗单位档案工作由于组建新黄埔区相对顺延,但均表示将尽快抓紧时间完成少量增量档案的整理及移交工作。

(五)精心组织,档案馆搬迁工作安全、有序。为确保档案馆搬迁安全有序、万无一失,同时便于日后查阅利用,我们不仅提前对各立档单位进馆档案进行摸查、对馆藏档案进行了认真统计和核对、合理布局安排新馆档案库房,同时,还认真制定并反复讨论、完善档案馆搬迁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岗到人;制定应急预案,挑选可靠优质搬迁公司进行搬迁。在整个搬迁过程中,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分管领导分工合作,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加班加点,特别在1028日搬迁旧馆档案至新馆时,前有警车押运,后有消防车护送,较好地保障了档案搬迁的安全、有序。

(六)强化库房日常管理,积极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查阅、利用档案服务。加强库房管理。认真落实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水、防盗等“九防”工作,积极开展档案查阅利用服务。截至20151115日,区国家档案馆共接待社会各界查阅档案人士458人次,提供利用档案326卷、42件,共复印文件1105张,免费为领导决策、机关工作和社会各界群众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还经常查找和利用婚姻档案,无偿出具相关婚姻登记材料证明,使各方面查阅利用者能顺利办理各种事务,受到各方的好评。此外,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场所建设,进一步扩充网上办事和互动能力,加强动态发布、专题展览、业务咨询等功能建设,定期更新黄埔区档案信息网站新闻信息,为利用者提供专业、便捷及舒适的档案信息服务。在区国家档案馆搬迁闭馆期间,尽量方便群众查阅利用,并做好电话预约和新馆路线指引服务。

做好各项管理台账和全宗卷的完善工作。完善新进馆43个单位的全宗卷。同时,经全面清查、统计,截至10月份止,档案馆藏数为101254卷,实物档案567件,照片27379张,档案馆电子目录65万条,馆藏档案目录数字化的比例为90%,对馆藏纸质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共11570卷,合计184881页,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的比例为 11.2%

努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结合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实际,编纂了《黄埔区情学习资料选》《热烈祝贺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成立新闻报道学习资料专辑》《广州市黄埔区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册》等档案参考资料。同时,收集有关档案资料,与开发区档案馆联合筹设、布展档案展览厅和对外公开服务大厅。

(七)精心打造,年鉴编写出精品。按照《广州市地方志工作规定》,为凸显年鉴的时效性,结合黄埔与萝岗两区合并的实际情况,立足早部署、早安排的工作原则,于1月初制定编纂工作方案并由区委办区政府办转发至各单位,《黄埔年鉴(2015)》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努力,于5月底收齐年鉴初稿,6月按计划完成初稿编纂,克服并区带来的单位整合、办公地址搬迁、人员调整等各种困难,经两轮编校,现已进入排版阶段,能按期出版发行。《黄埔年鉴》2013版在第十六次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暨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大会上荣获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同时荣获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三个单项一等奖。在第三、四届年鉴编纂质量评比中《黄埔年鉴》20112012版均获得二等奖。《黄埔年鉴》2013获得一等奖,标志着黄埔区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八)《黄埔区志(20012015)》和村志编修工作全面铺开。按市志办要求,以黄埔区与萝岗区并区为契机,启动原黄埔区《黄埔区志(20012015)》(又称第三部区志)编纂工作。区地方志办起草第三部区志编纂方案后,由区委办区政府办转发至区各有关单位,并召开区属单位和驻区单位动员大会。明确修订完善第三部区志篇目要素,指导和督促参编单位开展修志工作,聘请修志专家,具体跟踪指导、编辑志书初稿。经区属各单位及部分驻区单位撰稿员的辛勤劳动,区属单位70家中已经完成志稿报送的64家,进入终审阶段待报送的单位6家;参编的45家驻区单位中,完成志稿并报送的单位16家,其他单位也正着手编纂中。目前,已组织专家逐一对报送的志稿进行编辑,并同时开展交叉审校工作。

20136月,黄埔区重新启动村志编修工作,计划从20137月至201512月,用两年半时间编纂出版13部村志,形成黄埔区村志系列丛书。目前,《庙头村志》《南湾村志》《沙步村志》《横沙村志》工作进度较快,已完成初稿并通过全篇终审;《文冲村志》《双沙村志》《沧联村志》《长洲村志》《深井村志》正在初稿编纂中;《下沙村志》《姬堂村志》仍未落实主编人选成立编纂小组。

(九)配合完成省、市志书的供稿任务和相关调研、布展工作。完成《广东年鉴(2015)》黄埔区稿的编写。按时按质编写完成包括黄埔概貌、2014年度黄埔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两个平台”破解集体经济监管难题、黄埔区检察院开通国内首个检察微视及秒拍平台、广东省地税首批24小时自助办税厅在黄埔投入使用、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广州黄埔融和村镇银行开业、酒仙网广州新仓投入运营等条目的《广东年鉴(2015))》黄埔区初稿。完成《广东省地方志纪事》黄埔区稿编写。按省地方志办要求,完成了相关内容的搜集、编写并及时上报。完成《广州十二五大事记》中黄埔区稿。按要求编写提供黄埔区20112014年大事记。完成《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由广东省地方志办选定黄埔区横沙村(现横沙社区)、深井村(现深井社区)作为实地调研考察点。经过实地考察,调研组充分肯定黄埔区地方志工作成绩,并指出黄埔区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开展区志、村志等地情资料编修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完成广州市方志馆黄埔区情馆布展初步构想。按要求设计区情馆布展框架,搜集素材,丰富内容并上报给市地方志办。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貌、革命史迹核心区、中国近代将帅摇篮——黄埔军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四部分。

(十)推进档案、方志信息化建设。现在搬迁到新馆,馆舍宽阔,为档案数字化提供有利条件,这次机构改革增设信息技术科专门负责档案、方志信息化建设。做好明年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为全面铺开档案数字化工作作准备。继续丰富、完善地情网站信息资源,截止10月底,黄埔地情网已经收录区志2部、《黄埔年鉴》15本、《黄埔区情手册》13本、镇志2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波罗涎”“横沙会”文稿2篇以及网站其他栏目数据,为了解黄埔,宣传黄埔及查阅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网访问量已达47万人次。

(十一)行政事务管理和“双到”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局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报告会、调研会,认真学习有关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列出权力清单,取得较好学习教育效果。认真做好OA系统和各类文字材料报送工作,对黄埔信息网相关信息栏目内容进行更新,按区保密局的要求做好档案安全保密的迎检和自查工作。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确保档案和信息安全。全局上下,全面动员,认真细致地做好档案馆的搬迁工作,制定搬迁方案,选好搬迁公司,安排好办公场地,购置办公设备和档案设备,开通办公网络,迁移办公电话,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较好地完成搬迁任务。

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做好丰顺东山村、从化溪头村的扶贫双到工作,加大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多次派出力量到挂钩村进行帮扶,取得了较好成绩,丰顺东山村在省的抽检中获得好评。

二、存在问题

(一)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出于多方面原因,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其中,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数量与我们的工作目标差距较大。

(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相对滞后。由于机构、人员、财力、场地所限,至今还没有建立数字档案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的比例只有11.2% ,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的要求。

(三)人员、经费严重不足。黄埔、萝岗两区合并后,行政区域面积由89平方公理增加至484.17平方公里,所辖行政区域面积的大大增加,使得黄埔档案、方志工作范围和内容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档案馆的面积由原来的54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0819平方米,工作量比以前大增,管理难度也很大,但人员编制及财政预算都仍参照合并前的标准,制约工作的开展。

(四)相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够。档案、方志部门之间相互学习、沟通机会不多,不利于更好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档案、方志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体会

(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着力推进我区行政区划调整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区档案工作之所以能在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期间,不散、不乱、不流失,不仅能够坚持做到实办实归,而且清理了历史积压,关键在于我区从一开始便把档案工作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事项切实抓实抓好。区委办政府办把档案工作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事项进行督办督查。在此基础上,区属各单位除继续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库房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对档案工作予以支持外,还随着并区工作的推进,倒排工期,加大投入,确保按时高质向区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

为不影响接收工作的进行,在新馆库房设施尚未全面调试完毕、区档案局(馆)尚未搬迁情况下,区档案局业务科全体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到新馆接收、清点档案。在档案馆搬迁中,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齐心协力、高度默契,全心投入、靠前指挥,全体工作人员更是自觉加班加点。全区上下各级档案员本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担当,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合力和最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坚持监督指导不放松,不断巩固和提高全区档案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监督指导不放松,加强对各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服务指导不放松,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档案工作业务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全区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式多样的经常性沟通和检查,特别是区档案局与区公安分局、区科信局、区保密局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对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属各单位情况,及时进行服务指导及情况反馈,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区属绝大多数单位自觉把档案工作纳入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作问责,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统筹兼顾,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絮。针对不同阶段工作实际,我们先后依次抓好监督指导、档案接收、档案馆搬迁等主要业务环节。与此同时,统筹兼顾,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按要求积极向省、市局报送各类报表及工作情况汇报,年报资料及工作汇报及时、准确。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全区档案工作,科学编制我区 “十三五”期间我区档案工作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四、2016年的工作思路

(一)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着眼全局早部署。结合新黄埔区工作实际,区档案局(馆)不仅将重新安排区属各单位的全宗号,还计划于明年初召开由区属各单位分管领导、档案人员共同参加的全区档案工作会议,对新区档案工作进行总部署、总动员、总培训,力促新区档案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努力探索,继续推进档案行政管理创新,加强档案执法能力建设。继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档案执法检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积极争取区人大、区政府有关分管领导支持,并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加大专业领域执法检查力度,通过协同办案、全面督查、定期巡检等方式,依法加强对档案事业的行政管理。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继续组织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加强对档案中介机构的培育、管理和监督,汇聚民间组织、社会力量,延伸档案管理触觉,提升档案管理能力。

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对新区各全宗单位档案分类方案、机关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指导、把关,在巩固和提高机关文书档案整体归档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新产生全宗单位以及五街一镇的业务指导,加强对社区、民生档案工作的指导。

(三)继续抓好档案接收,善始善终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档案工作。在整理好已接收进馆档案的基础上,继续接收因组建新区而暂缓移交的单位档案进馆。同时接收区属其他单位相关业务档案、民生档案及会计档案进馆。接收工作完成之后,集中进行消毒。

(四)奋起直追,积极推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鉴于区电子影像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不稳定、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严重滞后的实际,区档案局(馆)已将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上工作日程。今年1112日,市局信息技术处领导、珠海泰坦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我馆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已形成初步方案,争取明年正式启动,努力将杭州信雅达研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更换为广州市档案局推广的广州市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中心系统,同时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存量档案数字化。

(五)加强库房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落实档案库房管理责任制,切实做防虫、防火、防盗等“九防”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台帐,简化利用服务手续。同时,借助重启数字档案馆建设之机,以服务民生为突破口,努力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远程服务能力,提升档案服务公共化水平和效能。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场所建设,进一步扩充网上办事和互动能力,努力为利用者提供专业、便捷及舒适的档案信息服务。

(六)做好《黄埔年鉴(2016)》编写出版工作。针对政府职能部门撤并,人员变动的情况,计划举办一期年鉴撰稿员业务培训班,提高撰稿水平。做好稿件收集和编辑出版工作,力争10月份出版。

(七)指导和督促村志的编修和完成第三部区志的供稿任务。调整充实修志专家队伍,组织专家开展编纂工作。增聘2名修志人员,全面推动村志工作的开展,指导和督促各有关转制社区开展编修村志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完成第三部区志的供稿任务,顺利进入编辑工作。及时开展资料年报工作,第三部区志下限延伸至两区合并挂牌之日(不含该日),即从201591日开始收集的年报资料为第四部区志。

(八)努力提高新档案馆的管理水平。新区成立后,黄埔区档案馆(局)坐享其成地搬迁到开发区新档案馆,我局使用的新馆建筑面积为10819平方米,已达到国家二级馆面积的硬件要求。我们不能用“新瓶装旧酒”的管理办法,而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公司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按时申请和拨付水电费、物管费,做好人、财、物预算,努力使档案方志工作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档案局 【档案总结】黄埔区档案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 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