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6篇

时间:2022-11-19 10:35:04 来源:思哲公文网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6篇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按照将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意见并于x年x月x日按照环保部要求增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6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16篇

篇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按照将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意见并于x年x月x日按照环保部要求增加雪线以上区域调整后的最新红线矢量图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为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xx切实维护了全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一、推进情况。(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用地管理,在X年X月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调整完善工作。强化土地资产管理,开展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项目的规划用地审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管理,从严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依法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强化土地资产管理,经营性用地X%以招拍挂出让,商品住宅用地X%以拍卖方式出让。既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用地保障,又充分保障了老百姓的合法利益。二是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占用,耕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稳定;基本完成县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完善工作;加快推进县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入库;耕地面积达到约X.X万亩;完成全县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实现了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的目标。三是有序推进矿产开发。均按照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严格矿产资源开采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区内,

  一律不再新设采矿权和商业性探矿权。清理出位于各类自然保护区内探矿权X宗,已完成退出工作。

  四是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按照将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编制上报《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意见》,并于X年X月X日按照环保部要求(增加雪线以上区域)调整后的最新红线矢量图,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为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X.X%,切实维护了全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大力推动绿色示范创建工作。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把全域旅游作为发展最优的路径,始终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着力走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并兴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树立了“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理念。成功举办了县首届珠牡迎秋节;完成了《县“一轴一线”沿线乡村旅游设计方案》、《村旅游扶贫规划》,全面改善国道X段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形象。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量明显增加,上半年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X.X亿元。

  二是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和优势矿产业。将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探索适合发展的光伏模式。火古龙村X兆瓦光伏电站于X年X月建成并网发电,下雄X兆瓦光伏电站一期工程于X年X月底建成并网发电,努力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富裕一方百姓”。

  三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按照“一圈一带一走廊”布局,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底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完成森林抚育X万亩,产业基地建设(俄色茶)X.X万亩,道路绿化X.X公里。对卡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植被恢复X亩。

  四是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业产业化发展。推动药材种植基地化、药品生产标准化、中藏医服务特色化等工作。新建俄色茶基地X.X万亩,人参果种植X亩,新增中药材基地X亩,X年以来累计实现中藏药业产值X.X亿元。

  五是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按照建设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大力培育康北格萨尔文化产业区要求,结合扶贫工作开展了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暨“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目前,三十员大将寨子建设X栋房屋已完成主体验收,进入外装饰阶段,累计完成投资X.X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X%;县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X.X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X%;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水系、景观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开展前

  期工作。(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建筑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推广能源

  节约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加强退化生态整治,恢复区域生态功能。X年投资X万元,在卡攻、生康、仁果等乡镇开展虫害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达通玛X个乡镇开展鼠害防治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大德、茶扎等乡镇开展鼠害X万亩;X年投资X万元在卡攻、来马乡、仁果乡、昔色等乡镇开展虫害防治X万亩。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各项减排指标圆满完成州下达节能降碳目标。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建设江河上游生态屏障。一是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全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人工造林X.X万亩;封山育林X.X万亩;森林抚育X万亩;义务植树X.X万人次,植树X.X万株,折合面积X.X万亩;道路绿化X.X公里,城市绿化X.X万亩。二是环境治理效果逐步显现。强化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出台实施细则,签订责任书。坚决停止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的小水电

  开发。通过挂牌督办、领导督办,完成问题整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强化土壤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从严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对县境内X条河流设置河长X名,其中县级河长X名,乡级河长X名,村级河长X名,实现河长全覆盖、巡河常态化。

  (五)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全力实施“蓝天”行动,督促开展重点城镇、景区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印发了《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X年度实施计划》、《水污染行动计划工作方案X年度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各项工作详细方案得以落地,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对专项整治餐饮油烟、重点项目扬尘、县砖厂等,确保了“天更蓝”;对沿河排污情况进行了摸排,针对河道沿线采砂场、碎石场及拌合站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排污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确保了“水更清”;通过汽修市场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管等工作,推动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确保了一方“净土”。(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培育生态文化体系。

  充分发扬尊重生命、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文化理念,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扎实开展每年“X.X”生态日、“X.X”世界环境日、“X.X”全国低碳日、“X·X”法制宣传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全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更加自觉。

  (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以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为切入点,强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开工建设县格萨尔机场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藏区安居工程建设,X以来全县已建成X户,累计完成投资X万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完成县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县拖坝四村“美丽村寨”等项目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县X个中心村、X个集镇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设,下雄变电站工程、至东谷X千伏线路改造工程、来马X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加强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完成县包虫病诊疗中心、县新华书店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教育、卫生、文化项目建设。二、建设亮点工作在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创建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工作。加强重大项目实施,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重点建设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建设监督考察,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一)生态建设项目推进有力。在缺少项目及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通过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对口援建资金及银行、社会融资等方式,推进了全县生态项目建设工作,整体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较好。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扶贫工作有效结合。通过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暨“百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作为X个贫困村X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产业支撑,有效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困局,助推脱贫攻坚,确保同步全面小康。

  (三)宣传与实际相结合,推进草原鼠害防治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和聘请专业队实地开展灭鼠害工作,让农牧民看见了实效,从之前反对杀生的思想认识改变为积极支持和参与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管理力度。从当前情况看,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联部门多,统筹协调的压力大、任务重。要确保相关各方的目标、步调一致,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各类其他规划目标的衔接,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

  从更高层面对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部署和协调,以最大程度聚集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并形成长效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与管理保障。

  (二)不断创新举措,建立和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一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以促使不同主体功能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二是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环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基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新模式和新机制。

  (三)改变发展观念,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并进。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与环保理念互相尊重,环保事业优先考虑的新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到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加快重点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同时规划工作要提到战略高度,实现产业布局和城乡发展的和谐共存。坚持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结合、辖区治污和区域共治联动,形成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之势。

  (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方案,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乡镇广播站等宣传渠道,通过出版物、展览会、现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

  加强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和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宣传正确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的自觉行为,形成全民参与循环经济的良好局面,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篇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是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省市区各级政府都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加以落实。为促进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加快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建设步伐,区人大常委会打算对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进行一次专题审议。依据工作支配,今年4月,由丁乃江副主任带队,城建环保工委牵头,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区文明办、建设局、农业局、发改局、各街道等单位的有关工作状况及部分村、部分区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通过视察等活动实地考察了部分环保生态项目。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围绕“环境立区”战略,区管委会、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乐观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大力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生态循环经济,环境爱护和污染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动。

  (一)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的领导,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熟悉统一,各项责任落实到位的良好工作局面。20**年特地成立了以张耕主任(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区建设的领导,同时设立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建设(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

  1

  室主任,负责生态区建设的日常详细工作;20**年又特地成立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污染减排工作的统筹支配。区政府每年以签订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详细任务分降落实到各街道、部门,使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进行了广泛的宣扬发动,形成了“层层发动,人人参加”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宣扬手段,多角度、深层次地宣扬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的重大意义,调动广阔干部群众参加生态建设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增加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区建设供应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通过《天堂硅谷》等宣扬媒体及大型公益广告牌、墙报等宣扬专栏,把生态环保理念引入社会各个层次,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深化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等“多绿工程”创建活动和“宁静小区”、“环保模范企业”的创建,细心组织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扬周、环境警示训练等活动;三是加强环保培训和宣扬力度,先后针对生态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绿色gdp与循环经济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培训,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三)编制了生态规划系列,完善了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全面制定《杭州高新区(滨江)生态建设规划》基础上,先后拟定近、中、远三个阶段的建设目标,为我区生态环保工作供应了宏

  2

  观的、科学超前的规划保障。特殊是在各XX市控规、详规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中把生态环保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编制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规划》、《循环经济进展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沿江景观生态规划》、《水系综合整治和爱护开发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生态环境、景观掌握爱护规划,完善了路网、河网、给排水网、人防、交通、绿化、电力、燃气等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有效形成了专项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点面结合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呼应效果。

  (四)加大了生态环保投入,完善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点、线、面”的网络构架。近年来,区政府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加大环境爱护设施的投入。一是加强污水管网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区域截污纳管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雨水管网230公里,污水管网145公里,污水提升泵5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预处理厂1座,先后集中精力对高教园区、西兴工业园区、联庄社区、之江社区、中兴社区、浦沿沿江化工企业、农夫多层住宅等大型区域进行专项截污纳管整治,同时乐观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西兴街道七甲闸村、星民村,长河街道傅家峙村、张家村、汤家桥村,浦沿街道浦联村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成日焚烧垃圾600吨绿能发电厂1座,垃圾中转站3座,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先后投资130万元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点一个;投资400万元建成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等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68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的安装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二是实施“生态工

  3

  程大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碧水工程”方面,实施了饮用水源爱护工程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顺当完成了电化集团、龙山化工、油脂化工等“三化厂”截污纳管工程;投资1440万元,取缔沿江采沙码头8个,拆除区域内沿钱塘江全部15个排污口;关停水质较差的长河水厂,实行全区统一供水“一张网”,水厂一期工程将于20**年建成使用;完成新浦河、永久河、建设河、四季河、时代河、铁路河、花园徐直河、槐河、长二河、陈家河、西兴直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今年又方案新开工16条河道综合爱护整治。三是加大城市心肺景观功能投入。着力建设了“一环、六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江滨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生态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建设基本普及,沿江景观带一期工程建成,白马湖区域爱护和建设完成整体规划,古镇老街和民居故居的爱护有条不紊地开展,沿路沿河的生态廊道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快速推动。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生态公园12处,累计新增绿地468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3.4平方米。“蓝天工程”方面,通过创建和巩固烟尘掌握区,基本消退了冒黑烟现象。通过开展“禁燃区”工作,保证了我区清洁燃料的使用率达到92%以上。“清静工程”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管理方法,以及有效的整治措施,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三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完成了杭州都市(精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东江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等生态农业项目。申报立项了浦沿街道东冠社区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杭州之江园林绿

  4

  化艺术有限公司的优良园林植物种子园、采穗圃基地建设项目和杭州滨江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以“无公害”为重点,乐观推广示范群体质量栽培等新技术10多项,推广应用新设施、新设备、新材料20多种,较好地巩固了各类示范点建设成果,同时乐观引导组织区内食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全区累计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20个。

  (五)制定了生态环保政策措施,优化和提升了全区产业结构。坚决实施“一优先两严格三一律”政策(即:优先进展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严格根据产业导向名目、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掌握;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功能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引进、对于不符合清洁生产和节省能源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对于污染治理难度大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和新项目“六个坚决不批”政策(即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总量掌握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坚决严格执行环保一票拒绝制,确保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100%。三年来累计拒绝有污染的招商引资和技改扩建项目100个,从源头上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为我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进展供应了空间和各项资源的保障。

  近年来,我区的生态和环保工作领导重视,上下齐心,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首批通过了省级生态区基本达标验收;在市政府对15单位的生态建设与环境爱护目标责任制考核验收中,取得了

  5

  全市第一名,并在全市人口与方案生育、国土资源、环境爱护大会上被授予优胜单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0%;内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基本消退了劣五类水体;区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连续下降,提前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

  6

  

篇三: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一x20xx年主要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一、2017年主要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均处于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万元GDP能耗降同比下降5%左右,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140%左右,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建机制强保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底线,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系统性、长期性,加强整体设计,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成立由我挂帅,30多个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出台《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建设“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二)狠抓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环境基础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水资源红线“三条红线”划定工作,为下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全面停止垃圾焚烧,新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转运至xx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推进城市引供水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元月开工建设,确保2017年春节前竣工,让城市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实施了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111亩,达到计划数的110.7%。xx湿地公园成功获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全县已有5个乡镇、17个行政村获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分别占全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45.5%、27%。(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坚持源头管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幸福新x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GDP”水平。一是在推动低碳工业方面下狠招。深入推进经开区拓园工作,启动了1平方公里拓园项目,用46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了临近经开区企业的83户97栋房屋征收拆除工作。全年共清理闲置土地300亩、清理闲置厂房4万平方、清退非法企业14家,新安排入驻企业7家。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出实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启动“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即培育一个以葛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万亩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十个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新农村中心村;整村推进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启动并实施2.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积极规划建设“一核一线四区”,全力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乐的高效农业样板。新建葡萄、蔬菜、茶叶、马家柚、三红柚、猕猴桃等六个千亩示范基地;推动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莲荷乡“七巧板”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实施工作。三是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新招。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xx区”实施工作。以xx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了假日游、短途游和参与体验游活动。聘请了铁路规划设计四院编制《规划》,我县现代物流园区成功获评“x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盘活了闲置近十年的xx原有办公楼以及粮库资源,仅用61天就建成了xx园;启动电商“千人培训”计划,和阿里巴巴合作,成为首批“千县万村”村淘项目县,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500强。二、2017年工作打算2017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x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本次大会精神,更好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生态项目建设工程。推进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创新破解生态建设难题,即保护绿水青山,又提高农民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围绕循环经济、企业技改、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等方面,加快梳理一批重大生态项目、生态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

  www.365gongwen.com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实施一批事关xx生态文明长远发展的项目。二是生态品牌创建工程。全力打造以“一山两河一库”为主体的生态工程,即xx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两河流域综合整治,xx水库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推进“一核一线四区”建设,推动xx基地建设工作。三是生态人居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生态乡村、生态社区、最美村庄、最美农村庭院和最美保洁员系列评选活动,实现生态与人居的和谐发展。四是环境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完善和推进“河长制”;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排查、登记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全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及风险防范能力。五是生态理念普及工程。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通过举办环保议事论坛、生态文明进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建设微博或微信网络平台等举措,全面普及群众的生态意识。总之,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加快建设xx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

  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似乎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改变不了什么的,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改变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没亲身体味过你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大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着

  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有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其实它们都离我们很近,也可以说贴近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我们都把它们忽略掉了,是我们的遗憾,因为自然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在下降。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

  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不仅是这个方面,在那个领域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对它好了,他自然会对我们好的。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现在总是在不断的发生自然灾害,什么龙卷风啦,什么海啸了,什么地方又有洪涝灾害啦,什么地方又有地震了等。这些都是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礼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释那。

  我们无言以对,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尽管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罢了。自然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他也笑,一样的。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的!扯到的虽然大了点,但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回到主体上来,环保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的重要,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为了我们的家乡更加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初步走上了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较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逐步优化。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生态城市显山露水,美丽乡村宜居宜游。

  绿色发展逐步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收入进一步增长,资源节约进一步显现,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建立政策体系,加强长效监管,加大考核力度,强化领导责任。

  二、存在不足一是创建意识氛围不浓。目前,我市只有全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明光创建已通过技术评估,天长、凤阳、定远正在启动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全市生态乡镇约占40%,生态村不到10%,创建尚未形成浓厚氛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快。产业结构高端化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发展依然存在,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生态工业的激励政策不多,企业技改升级主动性不强。三是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监管不够,扬尘污染仍较严重;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差距更大;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绿量不足,新城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排污管网不健全,排涝能力较差。三、几点建议(一)强化生态立市一是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重要战略,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摆上各级党委政

  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制定年度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四是坚持全域创建,要上下联动,市县、园区、县乡、乡村联创,

  同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五是加大创建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

  明市创建。(二)强化资源优化管理一是以争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载体,强化水资源管理。二是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三是以建设绿色生态综合城市试点为载体,强化人居环境管理。

  (三)强化环境治理聚力短板,狠抓环境突出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是认真落实《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稳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四)强化绿色发展一是从源头优化资源配置。划定并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把空间、总量、项目三个“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环保准入。二是以整治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低小散重污染企业环境整治转型升级,强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三是用政策引导发展转型。建议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五)强化全民共创一是建议出台《xx市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实施方案》,推行“绿色行政”,倡导“绿色消费”。二是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打造生态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观,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六)强化督察问责一是加强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重点、难点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对突出环境问题的督查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

  

篇五: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在验收期间各检查点要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和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干净绿化景观良好杜绝影响环境卫生秩序等各种有碍观瞻的行为发生验收检查路线验收检查路线两侧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迎检工作安排另行通四加强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宣传力度各宣传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着手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大力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生态示范区创建和验收活动

  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迎检工作方案

  根据《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验收暂行规定》(环办〔1998〕272号)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府办〔2005〕244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迎检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光廷县委书记容康社县长副组长:梁其辉县委副书记杨晓东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桂文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扬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东国县政府副县长黄振超县政协副主席成员:张世辉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韦孟奇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韦有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政川县环保局局长李英辉县财政局局长谢恒生县林业局局长韦焱一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何亮敬县统计局局长韦庆洪县经贸局局长覃超贵县规划建设局局长李瑞新县交通局局长张小栋县旅游局局长黄耀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韦振佳县农业局局长曾广先县水利局局长陈宇县科技局局长谭耀杰县卫生局局长

  黄汉章县水产畜牧局局长蓝常欢县审计局局长韦世云县广电局局长吴秀兰县能源办主任李镇富县环保局副局长杨刚县环保局副局长(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5个工作组1、办公室主任:张世辉(兼)副主任:韦孟奇(兼)黄政川(兼)杨刚(兼)韦云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验收迎检各项工作。联系电话:6822475。2、督查组组长:韦孟奇(兼)副组长:蓝毅献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主任杨刚(兼)成员:罗世伟县委督查室秘书韦云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各项迎检工作的督查、督办工作。3、秘书组组长:韦孟奇(兼)杨刚(兼)黄帆县统计局副局长成员:韦靖坤县委办公室秘书李昱县政府办公室秘书蓝慧京县水产畜牧局干部磨天智县旅游局干部蓝珍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秘书韦建柱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所副所长韦呈武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韦雅继县发改局项目股股长韦敏莲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林永健县环保局生态股股长黄金民县环保局监管股股长潘承周县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黄国夫县科技局科技情报所所长

  潘海庭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石建斌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秘书梁慕恒县水利局干部潘振周县能源办干部工作职责:负责汇报材料、验收材料(包括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的收集、整理工作,验收材料要求整理成册;负责现场检查点的准备及做好检查路线安排。4、考核指标组(1)国民经济考核指标组组长:黄帆(兼)韦国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陆桂侦县卫生局副局长杨刚(兼)成员:潘海庭(兼)石建斌(兼)林永健(兼)韦敏莲(兼)黄金民(兼)(2)区域生态环境考核指标组组长:陆升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明县林业局副局长蓝水强县水利局副局长成员:蓝珍(兼)潘振周(兼)梁慕恒(兼)(3)农业环境保护指标组组长:陈生达县农业局副局长黄诚县水产畜牧局副局长成员:韦呈武(兼)蓝慧京(兼)(4)城镇环境保护指标组组长:李镇富(兼)梁毅强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成员:林永健(兼)韦敏莲(兼)潘承周(兼)黄金民(兼)(5)硬件参考指标组组长:蓝庆生县旅游局副局长

  梁毅强(兼)陆桂侦(兼)成员:潘海庭(兼)潘承周(兼)磨天智(兼)(6)其他指标汇总组组长:杨刚(兼)成员:韦建柱(兼)林永健(兼)黄国夫(兼)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各项考核指标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5、宣传组组长:韦有和(兼)成员:杨硕纯县信息办副主任黄云飞县广电局副局长工作职责:负责公众对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认知度调查以及验收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具体要求:(1)在马山县城的主要路口设立若干固定宣传标牌;(2)在马山电视台、《马山时讯》、马山政府网、广播等媒体定期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有关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内涵为主要内容,做专版宣传。(3)2006年4月20日之前制作完成马山县创建生态示范区专题电视片。(4)举办大型环保宣传咨询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等举办大型环保宣传咨询活动,广泛宣传,营造声势。(5)悬挂彩旗、横幅和标语(标语口号、完成时间另行通知)。6、后勤接待及安全保卫组组长:覃乃新县接待处主任李善扬县公安局副局长成员:韦泉玉县接待处副主任公安干警若干名工作职责:负责检查组成员的食宿、安全保卫等后勤工作。

  二、资料收集(一)各部门需提供以下材料1、县农业局:2003年以来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处理率、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农用薄膜回收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农业建设情况;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基地情况介绍;关于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包括各地综合利用典型材料);农田病虫

  害综合防治情况;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情况;绿色产品发展计划及实施情况;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及实施项目;2003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及完成情况,有典型意义项目的详细材料;重点实施工程完成情况:一是对生态农业类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二是抓好主要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无公害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程。2、县发改局:2003年以来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十五”规划,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纳入发展计划之中;全县GDP能耗逐年降低的情况说明。3、县环保局:2003年以来受保护地区面积、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镇噪声环境质量、城镇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的考核指标说明,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材料;2003、2004、2005年度马山县环境质量报告书;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生态示范区建设技术总结。4、县林业局:2003年以来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治理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绿化造林工程规划及完成情况;生态林建设情况;林区保护及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重建工程、可再生能源推广工程的落实情况。5、县水产畜牧局:全县发展规模养殖情况;全县特殊养殖典型材料;全县生态养殖及畜禽粪便处理情况;水产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工程落实情况。6、县水利局:2003年至2006年马山县单位GDP耗水、水分生产力、退化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三项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必须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水利规划;全县抗旱排涝工程完成情况;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等情况;水土流失区生态重建工程情况综述及典型详述。7、县规划建设局:2003年以来城镇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污水治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气化率等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城镇建设规划及完成情况;城镇综合整治及绿化情况;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情况。8、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以来矿山土地复垦率、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的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全县耕地保护工程规划及完成情况;退化土地治理情况;土地开发和复垦情况;耕地保护、开发、使用以及矿山生态恢复重建工程等项目的完成情况。9、县科技局:我县以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施、典型事例等。10、县卫生局: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卫生厕所普及率两个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各项考核指标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工程及完成情况;全县卫生厕所改造情况。11、县统计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单位GDP能耗、人口自然增长率三个考核指标说明;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和说明。12、县财政局:环保投资占GDP投资的考核指标说明,并确保符合验收要求,指标说明附有说服力的支撑材料;2003年以来的每年财政预算计划,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内容纳入计划之中,并落实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经费。

  13、县交通局:2003年以来全县交通建设情况以及道路绿化情况。14、县计生局:为统计局人口自然增长率考核指标说明提供支撑材料。15、县旅游局:旅游环境达标率考核指标说明,确保符合验收要求,并附支撑材料;我县生态旅游规划和实施情况;(二)材料要求1、要全面结合生态示范区的规划,全部落实项目,有改变的要有详细说明;2、所有数据、材料都要有依据,即备查材料要充分。各部门都要有每年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计划、总结、汇报材料,以及完成后的总结材料。材料收集要过细,各数据间不矛盾;3、材料的收集时间段为2003年至2006年;4、所有书面材料必须于2006年4月20日前统一交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将材料的电子文本发送到以下信箱:llssww123@126.com。

  三、生态示范区验收示范点建设(一)生态示范区验收示范点原则上从《马山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内筛选。各部门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安排2-3个示范点、示范工程,示范点及示范工程要具有代表性。所选项目与《规划》不同的,应附县发展和改革局的说明。(二)各示范点每年都要有年度计划、总结、完成情况汇报等材料。(三)各部门负责落实各示范点的迎检工作。

  四、时间要求(一)4月20日前各责任单位将本部门收集的资料、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及完成情况、部门负责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有关视频、图片等材料交到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4月25日前各责任单位提交本单位负责的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工程迎检点,并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视察;2006年4月20日至4月25日为整改完善阶段;(三)4月30日前召开第二次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审查资料收集、迎检点现场准备情况;(四)4月25日至30日为迎检材料编写阶段,4月30日前将迎检材料初稿提交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五)5月15日前,召开第三次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审议迎检材料,抽检重点工程迎检点;(六)5月20日前,完成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专题片的制作;(七)5月25日前,接受南宁市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八)5月25日至31日为整改、完善阶段;

  (九)6月1日至10日,请自治区环保局有关专家现场指导;(十)6月5日前后,利用“6·5”世界环境日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十一)6月10日至30日为完善阶段;(十二)6月30日至7月30日为整改阶段,由南宁市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申请自治区环保局预验收;(十三)7月至10月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认真抓好、抓紧、抓实各项验收准备工作,确保本单位、本部门、本辖区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在验收工作中如出现重大失误,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领导责任。(二)认真做好生态示范区验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相关材料按照以下类别整理成册1、工作汇报: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工作总结报告等;2、数据汇编: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总表)、26项指标明细表;3、建设规划: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4、有关文件汇编:生态示范区创建文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文件、马山县创建生态示范区实施工作方案等;5、有关资料汇编:马山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评审意见、相关调查报告、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相关情况汇报、各部门完成工作情况、建设试点工程项目简介、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等;6、多媒体材料:图片、音像等。(三)做好现场检查准备工作根据马山县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现场检查点,制订检查路线。各备检单位准备好本单位生态建设介绍文件材料;在验收期间,各检查点要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和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干净、绿化景观良好,杜绝影响环境卫生秩序等各种有碍观瞻的行为发生(验收检查路线、验收检查路线两侧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迎检工作安排另行通知)。(四)加强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宣传力度各宣传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着手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大力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生态示范区创建和验收活动。(五)县财政部门做好有关经费保障工作,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六: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__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____年2月9日)__是__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1,是国务院肯定的黔中经济区和泛珠3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贵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人口472万,辖6区1市3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1个省级航空港经济区。__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3℃,夏季平均气温23.2℃,空气清新、气候凉爽,享有爽爽的____避暑之都的美誉。1、展开的主要工作?党的108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力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昭示范城市,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延续改良的共赢。1方面,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2名。另外一方面,生态环境明显改良。全市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稳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1)延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以党的108大、?109大精神为指引,兼顾推动5位1体整体布局,调和推动4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提升环境质量,努力实现逾越式、可延续、绿色化的发展。

  抢抓贵州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实验区机遇,围绕__建设全国生态文昭示范城市计划,出台1系列1号文件,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推动全国生态文昭示范城市建设。

  (2)延续优化产业结构。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调剂。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会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实验区,成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核心区。社会和云、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1批云利用示范工程投入使用。大数据及其产业范围总量超过千亿元。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3次产业结构调剂为4.2∶38.8∶57。

  (3)延续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多规融会,编制城市环境整体计划,划定生态红线,严控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用蒸小笼方式实行城市建设,初步构成两核多组团的空间结构。3环106射骨干路网全面建成,__至广州、长沙、昆明等城市高铁相继开通,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建成1指示范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示范点。

  (4)延续打造宜居生态。新建各类公园577个,建成开放?花溪10里河滩、阿哈湖等国家湿地公园。深入实行蓝天碧水绿地清洁田园5项保护计划,建成22条餐饮油烟规范管理示范街,搬迁两湖1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村寨1532户,完成乌江34号泉眼13期治理,延续展开南明河综合整治,消除劣5类水体,植树造林130万亩以上,新增城市绿地600万平方米以上。(5)延续展开改革创新。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出台了地方性法规《__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配套《__市生态环境侵害党政领导

  干部问责暂行办法》、《__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干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办法(试行)》的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保护两庭3局司法体系,首创成立__市生态文明建

  设委员会,完善84个乡镇生态环保工作机构。延续展开森林保护6个严禁和环境保护6个1律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背法犯法行动。完善环境保护督察机制,依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集中气力整改突出环境问题。

  (6)延续宏扬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文化高地,全面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协力。大力宣扬知行合1、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精心打造3足鼎筑精神大厦。连续成功举行生态文明__国际论坛,建成1批生态文明建设参观推介示范点,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建立3万人的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展开生态文明8进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创建1批生态文明机关、企业、医院、学校、小城镇、社区、村寨、家庭,充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

  2、____年工作情况。高1格快1步深1层实行大生态战略__行动,着力在绿色屏障、绿色经济、绿色家园、绿色制度、绿色文化等5个方面实现突破。(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筑牢绿色屏障。1是兼顾推动城乡绿化。实行新1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6.45万亩、森林抚养11.5万亩,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6_permil;、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2_permil;,森林覆盖率同比增长2.16个百分点提高到48.66%。完成城市主要道路和节点景观提

  升,新增绿地111.5万平方米。2是实行1河百山千园建设。展开南明河流域综合整治,建设天网监控工程,实行第3方监督,完成市西河、贯城河等支流治理,实现南明河除臭目标。加强城市山体生态修复,完成8个中心城区山体迹地修复、植被提升6000亩。开工建设各类公园237个,建成开放登高云山、小湾河湿地公园(1期)等市级示范公园。3是深入展开大气污染防治。严控

  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扬尘污染、民用燃煤、露天燃烧。淘汰?全市20蒸吨/小时燃煤锅炉、5896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治理4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到达95.1%、排全国74个重点城市第9位。4是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撤除集中式饮用水源1级保护区25家企业、湖库网箱养鱼3514.1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稳定在Ⅲ类标准。落实政府、民间双河长制,推行金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暨赏罚试点,加快市域劣5类河流治理,全市15个国、省控(不含沿江渡)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5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完成土壤污染状态详查点位核实。展开贵钢、贵铝、贵轮等企业搬迁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实行清镇市青龙村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贵钢老厂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6是突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实行高雁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新建花溪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7%。建成__市固体废物管理综合信息系统(2期),实现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和100%依法安全处置。强力推动10大行业治污减排和10大污染源治理,全力展开老干妈油烟治理,开阳洋水河沿线和息烽小寨坝磷化工会聚区含磷污

  染物基本达标排放,洋水河、乌江流域34号泉眼、息烽河总磷指标大幅削减。7是狠抓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制定中央环境保护?

  督察32个重点问题整改方案,细化144项整改措施,完成1681件大众信访投诉件办理,问题整改整体进度到达上级要求。

  (2)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做强绿色经济。1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会发展。__市成为国家产融会作试点城市,新云电子、同济堂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利用示范企业,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10个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会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

  业,航天电器、雅光电子等37个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会试点示范企业,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会指数到达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2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应用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实行千企改造,绿色化改造提升磷、铝、特点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会贯标企业。50户重点监测的企业整体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3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动。关闭4家煤矿、淘汰产能54万吨,房地产商品住房库存量缩短为8个月,为企业下降用电本钱、税费本钱30亿元。新增范围以上工业企业100户,3家企业在新3板挂牌,开工建设吉祥发动机等工业项目70个,建成投产中铝等退城进园重点项目70个。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

  115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700亿元。4是生态产业化加快推动。

  建设15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基地)和10个生态保障性苗圃,加快12个精品水果产业核心园区、3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推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完玉成市100个景区20个项目投资41亿元,开工建设百花生态新城、恒大花溪童世界,新推出乡愁贵州等1批新景区、新项目。集中开工扶贫项目851个、投资145.2亿元。全市新增3品1标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有效无公害产品产地775个,认证面积212.3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3.24%。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增长30%以上,现代农业增加值占比到达36%。4是综合实力进1步增强。1般公共预算收入377.77亿元,增长8.01%;范围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6.94亿元;范围以上工业产销率95.3%,比上

  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9%,成为__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3)推动城乡融会发展,打造绿色家园。1是加强城市计划建设管理。大力推动多规融会,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城市风采管控,成为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__市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城市整体计划修改后取得国家批准,编制完成乡镇、村落建筑风采导则,提升重点区域、特点村落计划水平。2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强力推动,贵遵高速公路复线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到达?

  581千米,提等改造农村公路300千米。人民大道、旅游公路环线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局部试运营。建成骨干水源工程2个,年供水能力新增1679万立方米。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6万亩,10.4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是延续改良城乡人居环境。完成棚户区城

  中村改造3.5万户、42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院落200个,整治背街小巷215条。建设示范小城镇22个,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7个,完成村落环境综合整治138个,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33个,新建和改造村民组大众服务中心54个。

  (4)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完善绿色制度。1是完善绿色发展市场规则。在清镇市展开自然资源统1确权登记试点,划分36160公顷99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展开外业摸底调查等准备工作。完成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准备工作,完成环境保护税网报系统开发。建立以绿色农业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下达3品1标及诚信体系建设补助经费191.3万元。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制度、资源环境红线管理制度、环境污染第3方治理模式,探索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有

  序推动城乡3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优化资源配置。2是完善绿色发展管控机制。全面推行政府、民间双河长制,探索建立市区乡村4级林长制、土地管理片长制。

  健全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推动森林公安体制和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展开环境侵害赔偿试点,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审结全国首例生态环境侵害赔偿案件。3是完善绿色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制定__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数统计监测方案、生态环境质量1票否决考核实行方案,出台____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权重调剂方案,全市10个区(市、县)、4个开发区和99家市直部门、13家市管企业签订生态文昭示范城市建设目标责任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与各级各部

  门工作绩效紧密挂钩。成立__市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清镇市、花溪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职审计。4是完善绿色发展法制环境。挂牌成立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正式成立__国浩生态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环境准入把关,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5个,触及投资52亿元。完成763个环保背法背规建设项目整改,立案查处环保背法案件447起,罚款金额3632.28万元。查结林业行政案件1310起、刑事案件236起。

  (5)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绿色文化。1是发掘发展绿色文化。加快建设孔学堂传统文化传承教化基地、__阳明文化园、阳明历史文化街区,?

  丰富和发展绿色文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延续巩固,建成县级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连续3次荣膺全国文

  明城市称号。2是展开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组织展开4.25生态文明条例宣扬日、6.5环境日、6.18贵州生态日等系列宣扬活动,完成____年生态文明实验区__国际研讨会保障任务,公然评选最美森林、最美湿地,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生态文明方面的宣扬报导3万余条。3是组织展开生态文明创建。组织展开生态文明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系列活动40余次。组织8个乡镇、88个村申报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乌当区成为全国第1批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成为全国第1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3、存在的主要问题?1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的意识还需进1步强化;2是拓展生态空间的压力延续增大,森林覆盖率增长、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接近极限;

  3是绿色发展指数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还不高;4是部份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1手硬、1手软现象,特别是林地背法占用、改变用处情况突出。

  4、下1步的工作打算?下1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109大精神,依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依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城乡3变改革为基本路径,高1格快1步深1层实行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公平同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公平普惠,首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__新未来。(1)着力提升生态优势。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良好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1是实行森林扩面提质工程,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剂,完成植树造林140万亩,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到达60%。采取林相改造、人工增进封山育林等措施,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质量。2是实行添彩增绿工程,完成主要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构建结构丰富和功能多样、生态稳定的城市植物群落,每一年增加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3是实行环境问题整改工程,对标对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4是实行水环境治理工程,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监测监管,完成南明河流域综合治理阶段目标,确保____年水质变清。加大两湖1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继续推动小关湖、黔灵湖和金钟河、洋水河、宋家冲河等水体治理。5是实行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车、油、煤、气、尘管控和治理,保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90%以上。

  (2)大力发展绿色经济。1是会聚发展大数据产业,完善大数据全产业链,聚合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协同发展核心、关联、衍生3类业态。巩固大数据产业生态,拓展大数据利用。推动大数据综合创新实验区建设,搭建大数据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全力打造__数谷。2是做大做强现代工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力和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依托1带1路、__制造____、军民融会等重大战略,实行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双千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配套能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会发展。打造军民融会、汽车制造、铝及铝加工、医药食品、磷煤化工等5大产业集群。构建同享、创新、高端、绿色、智能为特点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3是做精都市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范围化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开放式花卉基地、林果木基地、菜篮

  子保供基地,大力发展采摘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围绕旅游公路环线,实行1批生态林业提升工程,打造1批田园综合体,建设1批富美乡村。采取林果、林苗、林草、林药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大市场带动大扶贫,实行强村富民、双百双千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超、农餐、农社、农批4大平台,健全绿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山水林田湖草1体、吃住行游购娱并举、农居产文体健融会、物资富精神富并重、人文美生态美统1的?

  富美乡村,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3)稳步实现产业生态化。1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行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动磷铝资源型产业绿色化,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新工艺、新产品、

  新装备和新技术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力,构成循环发展产业链。磷资源梯级开发利用、铝金属精细加工获得新的突破,煤电铝材1体化发展。推动20个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应用重大项目建设,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42%。2是培养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加快建设__新型建材产业园,加大新型环保节能墙材、建材在绿色建筑工程领域的推行利用,逐渐淘汰传统落后建材。3是优化发展特点食品产业,依托食品安全云平台,推动食品安全精准化管理,提升贵烟品牌竞争力,加快天麻申报进入新食品原料目录,打造优良贵州3宝,塑造原生态、绿色、健康的__品牌。4是加快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展开城市低值废弃物质源化利用,构成覆盖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完全产业链,提高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及利用水平,提高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纸、废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废电池、废弃包装物等再生资

  源利用效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到达75%。(4)强力推动生态产业化。1是积极发展生态林业产业,整合林地、耕地、水源保护区域土地、废弃矿(砂石)山迹地等土地资源,结合森林扩面提质工程、农业种植结构调剂,集中打造1批花卉苗木基地、特点木本经济林基地、林下种植基地,打造1批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落、森林人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2是精细发展旅游产业,实行计划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融会发展、爽产业培养、形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城乡共建同享、大数据旅游发展、改革创

  新驱动等10大行动,丰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1批国际旅游产品、国际旅游线路、新型旅游业态,构建多元化发展、共建同享的全域旅游格局,建设以生态为特点的世界旅游名城。3是融会发展大健康产业。完善大健康产业链,打造医、养、健、管、游、食6大产业板块,推动资源整合和集群发展,构建上游药材种植、中游健康医药生产、下游健康服务的大健康全产业链。引进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医药制造产业集群。培养医疗产业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健康医疗产业链。增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打造健康养老目的地。建设1批中成药新产品、食疗保健品、食品营养品、医药中间体、有机食品等基地,构成1批康养产业综合体,发展1批中药材交易市场、药食同源产品、保健食品及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

  (5)延续深化改革创新。1是健全空间计划体系和用处管制制度。以主体功能区划兼顾各类空间性计划,健全节俭集约用地鼓励束缚机制。区划定界生态保护红线。2是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展开自然资源资产统1确权登记试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生态

  补偿制度。3是健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展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下降、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4是健全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推行市场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模式,培养绿色发展新动能。5是健全绿色金融制度。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鼓励发展绿色信贷,展开环保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和环保技术产业化市场运作试点。6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环保机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展开重点排污企业

  第3方治理,探索第3方监督,实行生态环境侵害赔偿,建立监管统1、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7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完善生态文昭示范城市指标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差异化考核和生态环境质量1票否决。推动清镇市绿色GDP?

  考核试点。8是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职审计工作,采取任中、离职、年度、随机、专项审计等方法,对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9是健全共建同享共治制度。推动城乡3变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民(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项目为载体、股权为纽带、同享为目标的共建同享共治制度体系。

  

篇七: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安排部署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筑牢*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建立健全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编制完成*市“三线一单”环境功能分区管控、县域生态环境风险调查评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及各工业园区规划。

  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为*%。“多规合一”试点为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二、林草资源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强化天然林、湿地资源及草原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全市共聘请护林员*多人,负责*万亩天然林项目的保护和管理;拟建设国家储备林*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建立*个保护地,使全市*%的典型生态系统和*%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到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全市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落实草原家庭承包政策,发放草原所有权证*本,使用权证*本。积极推进全市一般湿地认定工作,已建(在建)湿地保护小区*个,面

  积达*公顷,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年的*%提高到*年的*%。

  三、城市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投资近*亿完成中心城市“三个*”生态*工程、*河湿地公园、龙陵县龙山湖等一批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根据《*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名录》显示,青华海鸟类种数增加到*种,比*年前的*种增长了近八成,成为全省鸟类最多的国家湿地公园;

  中心城市地下*项目,*条*公里*及*座监控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累计入廊管线*千米,有效解决有效遏制了各类管线“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问题,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

  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运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新科技新手段,构建涵盖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林草资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木病虫害防治、水土流失的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和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是全面部署实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年,累计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个,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达到*%。完善污染物排放

  许可制,*年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垂管改革、综合执法改革。

  三是投资*万元建成集合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一张图、展示平台及环境监测监管等*个应用功能的“智慧环保”监控中心,初步实现了纵向接通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数据,横向对接市直相关部门矢量数据及监测数据互联互通。投资*万元建成以水资源监控、河长制管理平台、水源保护区管理为重点,环保、水利、气象信息化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资源取、用、排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五、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市委、市政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总河长、市长任副总河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市*条河流、*座水库和*个湖泊共确定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名,全市河湖库渠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的目标。在*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国家中期验收评估考核中,我市获得全省第二名。

  *市于*年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河长制湖长制拟激励市县公示名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被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

  践创新基地,*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获“中国生态文明先进集体奖”,“*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被评为全国最美水站。*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

  七、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印发《*市建立健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和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引导五县(市、区)抓好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工作。

  

篇八: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2021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点

  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80%,清水浦交接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努力打造xx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

  一、优化生态布局,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空间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生态管控与城市建设发展,探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加强生态敏感区管控,构筑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2、推动实施空间规划编制。对接全市总规和战略规划,完善新一轮城乡开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旧村改,加快蛟川北区和湾塘、岚山村庄搬迁。践行生态理念,在甬江北岸规划研究、石化区总体规划修编、打造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过程中突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编制后海塘区域发展规划,推进生态围合带建设,规划腾空区域。编制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出台农业品牌化支持政策。3、强化区域功能布局调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庄市工业a区等区块开发建设和功能转换。实施后海塘北侧景观改造,推进宏远路东侧、古海塘北侧的招宝山生态湿地(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物流功能区建设,完成城市物流孵化区二期和宝湾物流前期项目。加快xx发电厂、金甬腈纶厂的搬迁进程,转变甬江沿岸区域功能。二、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1、推动产业平台集聚发展。分类实施工业园区整合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更新,加快三星工业区、庙戴工业区等区块提升改造,推进中南高科xx智造谷产业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等小微园区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约绿色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改造旧厂区并向总部经济、都市工业、楼宇智造转型。规划腾空土地临港新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新产业定位、开发模式。2、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低效土地和低效企业整治,强化亩均论英雄,建立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开展万吨以上用能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实施节能改造,开展工业企业屋顶光伏等节能降耗项目。推进久丰热电联产升级

  改造项目。推进园区功能优化调整,完成金属园区整治提升,关停全部金属拆解企业。继续腾空煤场土地,加强煤场长效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源并提供发展空间。规范提升现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机械化运作水平,促进企业由生产拆解型向贸易型转化。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一步摸清生态“家底”。

  3、巩固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田园日常动态保洁,实现农业废弃包装回收全覆盖,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融合力度。完成全区农药、化肥使用量的调查摸底,完成化肥减量20吨,农药减量5.2吨,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个,达到年配送沼液2万吨规模。严格落实禁限养制度,关闭禁养区内养殖户。

  三、强化综合整治,构筑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1、深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在全面完成“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实施工业园区外690家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继续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xx排水分公司、华清环保的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启动污水处理厂类四类排放改造和中水回用改造。开展金属表面处理等五大行业整治。加强雨水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受污染的雨水直排环境。完成姚江调补水任务,满足生态补水需求。进一步推进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河道生态修复、河道护水护渔管理机制、沿街“十小”行业隔油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农村纳厂生活污水管*的运维管理4条机制。保障九龙湖镇横溪、秦山自然村饮用水安全,推进横溪、秦山自然村大*供水工程。开展石化区尾水深海排放管项目。

  2、推动大气环境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制定《机械轴承行业vocs整治方案》,分批开展整治,确保vocs得到有效减排。持续落实煤尘、扬尘抑尘措施,强化督查通报。开展工地扬尘整治,落实建筑工地(拆迁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继续推进“道路清爽行动”,建成区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90%。加大对重型柴油车辆整治力度,继续开展重型柴油车辆尾气执法检查。加强对涉及臭气异味信访举报投诉的工业、市政和农业等臭气异味源排查,推进解决臭气异味扰民问题。

  3、推进土壤环境修复治理。2021年底前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综合利用率达到96%,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在各镇(街道)试点小产废单位危废第三方统一收集管理,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问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并建立信息共享,加强风险管控。确定农田面源污染解决思路或方案。开展吕岙山塘、金甬腈纶地块土壤修复。系统解决钛白粉红石膏的堆放处置问题。实施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修订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规定。启动九龙湖镇余汶线西段废弃矿地的综合整治,全面实施5个重点矿地治理。

  四、坚持生态引领,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生活1、构建绿色公共交通*络。着力打通交通“动脉”,做好属地范围内轨道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及西延征拆等政策处理保障工作。优化公交线路,着力解决石化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出行难题。全力做好交通治堵、美丽交通经济走廊创建、四好农村公路创建、路(段)长制等专项行动。对xx大道、九龙大道、炼澥线、镇骆路、汶骆路沿线公交候车亭进行智能化改造,让绿色出行更加贴民意,暖民心。

  2、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对xx新城3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公共绿地、道路、河*水系、防洪排涝设施,以及住宅小区、学校等进行适当改造,提高区域内渗、蓄、净能力。构建城市绿地,建设完成西大河运动公园一期项目(永平路南侧地块)和绿核滨湖公园。开展宁波植物园引种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继续推进蛟川生态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临俞路钢结构厂拆迁,在该位置新建约2000m2室内体育场,完成铁路沿线约4万m3渣土整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化粪池防渗漏改造污水入*收集。

  

篇九: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2021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点

  20__年是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关键之年,我区将继续以实施生态驱动加快提升发展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以《__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纲领,通过生态文明创建载体的引领,不断完善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六大体系。到20__年底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主要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其中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环境优良率力争达到86%,pm2.5浓度稳定达到32微克/立方米以下;地表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80%,清水浦交接断面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努力打造__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

  一、优化生态布局,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空间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生态管控与城市建设发展,探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积极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加强生态敏感区管控,构筑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2、推动实施空间规划编制。对接全市总规和战略规划,完善新一轮城乡开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旧村改,加快蛟川北区和湾塘、岚山村庄搬迁。践行生态理念,在甬江北岸规划研究、石化区总体规划修编、打造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过程中突出生态保护

  和建设。编制后海塘区域发展规划,推进生态围合带建设,规划腾空区域。编制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出台农业品牌化支持政策。

  3、强化区域功能布局调整。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庄市工业a区等区块开发建设和功能转换。实施后海塘北侧景观改造,推进宏远路东侧、古海塘北侧的招宝山生态湿地(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物流功能区建设,完成城市物流孵化区二期和宝湾物流前期项目。加快__发电厂、金甬腈纶厂的搬迁进程,转变甬江沿岸区域功能。

  二、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1、推动产业平台集聚发展。分类实施工业园区整合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更新,加快三星工业区、庙戴工业区等区块提升改造,推进中南高科__智造谷产业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等小微园区建设,引导小微企业入园集约绿色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改造旧厂区并向总部经济、都市工业、楼宇智造转型。规划腾空土地临港新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新产业定位、开发模式。2、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低效土地和低效企业整治,强化亩均论英雄,建立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开展万吨以上用能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实施节能改造,开展工业企业屋顶光伏等节能降耗项目。推进久丰热电联产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园区功能优化调整,完成金属园区整治提升,关停全部金属拆解企业。继续腾空煤场土地,加强煤场长效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源并提供发展空间。规范提升现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机

  械化运作水平,促进企业由生产拆解型向贸易型转化。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进一步摸清生态“家底”。

  3、巩固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田园日常动态保洁,实现农业废弃包装回收全覆盖,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大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融合力度。完成全区农药、化肥使用量的调查摸底,完成化肥减量20吨,农药减量5.2吨,统防统治面积2.5万亩,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落实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个,达到年配送沼液2万吨规模。严格落实禁限养制度,关闭禁养区内养殖户。

  三、强化综合整治,构筑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1、深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在全面完成“八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实施工业园区外690家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继续推进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__排水分公司、华清环保的扩建和提标改造项目,启动污水处理厂类四类排放改造和中水回用改造。开展金属表面处理等五大行业整治。加强雨水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受污染的雨水直排环境。完成姚江调补水任务,满足生态补水需求。进一步推进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推动河道生态修复、河道护水护渔管理机制、沿街“十小”行业隔油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农村纳厂生活污水管网的运

  维管理4条机制。保障九龙湖镇横溪、秦山自然村饮用水安全,推进横溪、秦山自然村大网供水工程。开展石化区尾水深海排放管项目。

  2、推动大气环境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制定《机械轴承行业vocs整治方案》,分批开展整治,确保vocs得到有效减排。持续落实煤尘、扬尘抑尘措施,强化督查通报。开展工地扬尘整治,落实建筑工地(拆迁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继续推进“道路清爽行动”,建成区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90%。加大对重型柴油车辆整治力度,继续开展重型柴油车辆尾气执法检查。加强对涉及臭气异味信访举报投诉的工业、市政和农业等臭气异味源排查,推进解决臭气异味扰民问题。

  3、推进土壤环境修复治理。20__年底前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综合利用率达到96%,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在各镇(街道)试点小产废单位危废第三方统一收集管理,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问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并建立信息共享,加强风险管控。确定农田面源污染解决思路或方案。开展吕岙山塘、金甬腈纶地块土壤修复。系统解决钛白粉红石膏的堆放处置问题。实施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修订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规定。启动九龙湖镇余汶线西段废弃矿地的综合整治,全面实施5个重点矿地治理。

  四、坚持生态引领,构建优美和谐的生态生活1、构建绿色公共交通网络。着力打通交通“动脉”,做好属地范围内轨道2号

  线二期、3号线二期、5号线一期及西延征拆等政策处理保障工作。优化公交线路,着力解决石化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出行难题。全力做好交通治堵、美丽交通经济走廊创建、四好农村公路创建、路(段)长制等专项行动。对__大道、九龙大道、炼澥线、镇骆路、汶骆路沿线公交候车亭进行智能化改造,让绿色出行更加贴民意,暖民心。

  

篇十: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精品文章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报告》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面积224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总人口16.32万,森林覆盖率达79.65%。光泽属原中央苏区县、重点老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食品名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林业合作组织示范县”、“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厚朴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油茶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省内陆水域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近年来,光泽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中国生态食品城”要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关乎未来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希望工程,一项百姓拥护、全民积极参与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成为全省首批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5个县市之一,并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xx年10月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在此基础上,光泽县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3年的巩固提升,目前我县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要求。现将光泽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保障先行,夯实创建基础(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环保、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

  精品文章

  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重点工程、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为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健全规划引领机制。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我县编制印发了《福建省光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xx-2020年)》,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定位和划分,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

  (三)健全全民参与机制。为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围绕创建、投身创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我县采取层层动员、层层造势的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和平台,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月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基地”为契机,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条件、方法步骤,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上举措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全面推进,强化创建举措(一)突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1.生态食品业加速扩张。xx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夷)生态食品博览会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同行业率先制定生态食品团体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生态食品公共

  精品文章

  品牌效应加快显现。圣农集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肉鸡饲养规模继续领跑亚洲,圣农第二祖代种鸡场、圣维兽药疫苗、肉鸡加工五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圣农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新突破。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承天金岭药业成为全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福建(光泽)中药产业园,中药炮制生产项目顺利投产。其他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武夷山”矿泉水连续三年入选厦门“9·8”投洽会唯一指定用水,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项目稳步推进,酒、茶、油、粮等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xx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增长18.8%。

  2.产业支撑逐步显现。认真落实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规划,现代农业继续领跑,生物产业厚积薄发,健康养生产业欣欣向荣,先进制造业、旅游产业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xx年绿色产业实现产值103.89亿元,增长18.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项,总投资124.83亿元;推动企业技改升级,4家省级工业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15.85亿元。推进园区开放开发,金岭污水处理厂建成,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入驻企业9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在省级开发区中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1位。

  (二)开展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实行“双河长”制,由党政主

  精品文章

  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抽调相关部门19位业务骨干作为专职人员,全县共有县、乡河长、副河长40名。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毒鱼和采砂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推行“绿水维护补偿”机制。16座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已投入运行,实现水质监测数据24小时联网传输和预警,xx年底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各乡(镇)管水护水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这项新机制推行以来,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管水护水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流域水质的改善,也多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并被央视一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三是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投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至3万吨,将极大提高我县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日常管护,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四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行动,对上级通报的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分解下达至有关乡(镇)和部门,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完成西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网修复、警示牌设立和监控安装,完成全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源及备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和划定,肖家坑水库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已全面完成,并实现城区供水。五是加强企业废水污染治理。督促中联纸业投入近300万元完成造纸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和顺工业园、金岭工业园工业废水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2.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开展燃煤锅炉提升改造。xx年完成圣农饲料五厂25吨燃煤

  精品文章

  锅炉集中连片供热项目,配套脱硫、脱硝和在线监控设施,取缔原有4台燃煤小锅炉,实现圣农饲料四、五厂连片供热。中联纸业、佳和纸业完成锅炉技改,新上布袋除尘及脱硫设施,泽农生物完成生物质小锅炉改造,确保锅炉废气达标排放。二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全面排查全县范围内油气污染排放情况,督促加油站配套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目前,全县17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油气回收装置安装使用工作,13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三是实施工业废气污染整治。整治“散乱污”企业,xx年共查处万桂荣塑料加工厂、一枝花有机肥厂、上官石材店、万顺石材店和春成鸡毛加工厂等5家涉及“散乱污”废气排放企业,并全部关闭取缔。督促圣农及下游产业链10余家重点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对运输、仓储、生产、治污等环节异味开展全过程治理,有效减轻我县城区及周边空气中异味。同时,圣农小镇和城区两座恶臭气体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四是整治城市面源大气污染。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武林路和火车站重点区域23家餐饮店配套油烟治理设施,推行联审会商机制,督促新开办的120余家餐饮店按要求完善油烟治理设施。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监管,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项目,督促落实洗车台、喷淋和雾炮机等抑尘设施,规范渣土清运。同时,加大城市道路保洁力度,严控道路扬尘污染。五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传统燃油公交车更新,xx年更新22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县88辆出租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油气双燃料动力车型,进一步减少尾气排放。建成机动车尾气自动检测站,推进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作,

  精品文章

  货运车辆的年检、年审和环检实施“三检合一”,严厉查处柴油货车等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

  3.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配合市环保部门完成3家重点企业用地调查和信息采集。根据省厅要求,协助闽北地质大队完成全县29个农用地土壤采样点位核查和25个点位水稻采样送检,完成率达100%。二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制定了《光泽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xx-2022年)》和《光泽县农药使用零增长xx年工作方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等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是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业危险废物方面,县污水处理厂、圣农公司、美迪化工及凯圣生物质发电等4家公司和县环境监测站及疾控中心实验室都已按要求做好危废暂存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医疗废物监管方面,辖区内159个医疗机构及保留的16家养猪场医疗废物均按要求做好暂存与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率达100%。(三)注重建管并举,提升城乡生态品质1.城市品质更优越。“水美城市”建设点线铺开,新增梅树湾、砂坪溪、西溪、和顺片区滨水景观带5公里,水城交融的生态线加快形成。特色小镇建设走在全省前头,实验小学圣农分校投入使用,卫生院、派出所、游客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停车场、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上榜“中国特色小镇50强”。市政便民体系更加完善,xx

  精品文章

  年北溪水厂投入使用,改扩建老旧供水管网8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207个、公厕6座;新改建城市道路10公里,砂坪溪南路实现通车,中山南路、坪山路“白改黑”有序实施,新汽车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中山台公园加快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扩面提质,“随手拍”广泛使用,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森林县城。

  2.乡村治理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生日宴”问题专项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化“万人保洁”机制,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xx年新改建三格化粪池2100户、农村公厕14座,10个村通过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验收,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县7个涉农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全县有省级以上生态村45个、市级生态村3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占全县行政村的98.8%。

  (四)积极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实践富有成果。贯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平台,改革经验成效受到中央深改办、国家审计署、央视等国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率先建立“绿水维护补偿”机制,推行全流域水质考核管理,从源头保护水资源成为全县共识。完成全国首个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利总体方案编制,特色水文化品牌加

  精品文章

  快树立。“河长制”组织网络覆盖全县大小河流,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入选全国唯一“无废城市”试点县。

  三、坚持巩固深化,拓展创建深度一是壮大规模促集聚。突出做强做优生态食品产业,促进生态食品产业与“七大产业”互促共融,着力构建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探索推进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协作,加快打造集生态食品展示、交易、科研、检测、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易平台,促进生态食品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多元化、快捷化”。按照全产业链标准化的理念,加快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支持圣农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提升肉鸡深加工比率和熟食品产能,加快圣农第二祖代种鸡场、肉鸡加工五厂、日圣熟食加工项目建设,为更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先进制造业有机结合,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武夷山水新上二期项目并扩大市场覆盖面,推动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提升酒、茶、粮、笋、菌等精深加工水平,延伸食品仓储、包装、配送等产业链,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按照品牌化、规模化的理念,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推进福建(光泽)中药产业园建设,启动实施承天中药提取车间项目,加快建设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项目;建成圣维兽药疫苗厂,推进实施恒杰生物科技项目,扩大蛇类养殖加工规模,加强生物质提取研发,着力培育新增长点。按照构建全域健康网络的理念,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引导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养身、中医药养身、健康养老等业态,积极开发健康食品、健康医药,树立区域大健康产业品牌。按照资源共建共

  精品文章

  享的理念,加快发展数字信息产业,推广“互联网+生态食品”模式,推进生态食品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有效整合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停车、智慧校园、“雪亮工程”“随手拍”等信息化资源,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坚持“修补城市、修复生态”的原则,加快实施“四大工程”,完善公共设施,补齐功能短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实施“水美城市”攻坚工程,推动“水美城市”建设与城市开发、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加快实施坪山片区、十里铺滨水景观带,新增滨水景观带6公里以上,推进滨水景观互联互通,着力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水美城市”,带动“水美经济”加快发展。实施城市生态修补工程,加强城市片林建设,开工建设九龙峰公园、城北山地公园、城西山地公园、卧牛山公园二期,提升圣农大道沿线绿化景观,推进城市绿化向园艺转变;实施城区“三溪六岸”河道综合治理,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提升餐饮、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强化背街小巷卫生治理,进一步美化城区生态环境。实施便民设施提升工程,开工建设城南社会停车场及城北、城西货车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50个,新改建城区公厕6座;启动城区燃气管网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8公里、排水管网8公里,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三是建设秀美乡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既姓“农”更像“农”。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崇仁至寨里二级公路,加快实施光大线,力争启动崇和线建设,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加快发展农田水利,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

  精品文章

  标准农田8078亩;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枧坑水库,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5公里。大力实施农村“一革命四行动”,新改建农村公厕9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巩固深化农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重点示范村5个;统筹实施中小流域治理、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水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水美乡村特色景观带4条,加快“水美乡村”与“水美城市”的有效衔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规范村规民约,提振农民精气神,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四是构筑绿色发展屏障。强化大气环境整治,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深化臭氧污染、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巩固提升县域空气质量。强化水环境整治,全面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xx年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7万亩,新改建污水管网7公里;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肖家坑饮用水源保护区,启动实施西溪水源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构建“一主一辅”安全供水格局。强化土壤污染整治,完成城市垃圾填埋场改扩建工程,新建建筑垃圾处理厂,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利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广种植紫云英2万亩。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一: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在昌江河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花园果园茶园复原再造一批人文景观完善中心城区以及鲇鱼山游轮停靠码头设施规划建设餐饮娱乐服务中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精心打造稻香花厨枫林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月亮湖骑行公路三点一线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满足游客亲近山水休闲度假的需求

  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情况汇报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全面展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成立以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出台《昌江区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全域旅游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由县级领导挂点具体部门负责,举全区之力全面发展昌江全域旅游。与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洽谈编制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事宜,下一步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报告提交常委会讨论。(二)产业深度融合特色凸显一是“旅游+农业”。依托我区特有的农业资源和自然禀赋,不断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月亮湖周边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稻香花厨”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了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扶持了优秀乡村旅游点--百荷园,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当地村民上岗就业,乡村旅游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二是“旅游+城区景区化”。坚持以双修提升双创、以双创促进双修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秉承服务中心、赢得民心的“两心”理念。对城市进行景区化打造,做好森林公园、昌南湖·西河湾、陶瓷文创区山体修复;**山庄支路、兴华路等十几条背街小巷和区医疗服务中心、沿江西路城区街道提升改造正在实施中。三是“旅游+生态”。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积极策应昌江百里风光带,修复旸府滩古码头、荷塘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放大区内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山水生态游和休闲户外游目的地。四是“旅游+工业”。以陶瓷文化创意园、航空小镇建设为平台,打造并推广陶瓷创意研修体验游、现代陶瓷工业游以及航空工业游。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正在进行管网铺设。通过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拓宽了月亮湖环湖公路;全面提升荷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自XX年国家旅游局发动“旅游厕所革命”以来,昌江区就充分利用中央、省市资金,我区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配套资金,按照“数量充足、卫生文明、实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截至目前已新建旅游厕所8座,改建10座。(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辖区内古窑景区已是景德镇景区标杆,XX年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世博江西馆”已开工建设;宁封窑主体工程将完

  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区正开工建设,“航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积极推动荷塘生态景区创建A级景区,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营造优美宜居的旅游环境。(五)旅游营销扎实开展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主动出击,开展各种招商活动,积极参加区政府、市旅发委开展的招商活动、旅游推介会等。中国国旅在美设立办事处、古窑景区随省旅发委赴境外进行旅游推介等。除了走出去更要引进来,紧盯省旅游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积极洽谈开发荷塘小镇与月亮小镇事宜,保持与投资企业的密切联系,力促项目落地。(六)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联合市旅发委开展常态、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和敏感时段旅游市场监管;认真做好旅游投诉案件的受(处)理和旅游纠纷的调解工作,开通旅游投诉受理电话,结案率、满意率均为100%;狠抓旅游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联合区安监、消防支队等部门在敏感时期多次下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涉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安全知识宣传,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重大涉旅安全事故。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乡村旅游规模小,缺乏龙头项目。旅游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全区尚未形成叫得响的龙头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旅游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冷水尖等景区建设长时间停留在表面修缮阶段,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还不紧。丽阳古窑址周边环境虽已整

  治,但其“双品牌”(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效应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发挥。(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项目开发建设难度大。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普遍狭窄,饮食、住宿、购物、环卫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还没有及时跟上。旅游景区资源开发难度大,郭璞峰休闲旅游度假区在城区规划外且总体规划是省林业厅组织评审通过的,我区缺乏规划职能,经多次与市规划局协商,成立昌江区规划分局才能办相关手续。(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的旅游执法人员、管理人员、项目策划人员、宣传营销人员奇缺,这些都与加快发展我区旅游业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一)要做好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区内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利用古窑、中国陶瓷博物馆、宁封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等平台,加大丽阳古窑遗址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第七批全国文保单位“双品牌”宣传力度,完善软硬件服务设施,加快“三河购·淘宝村”、石岭淘宝村建设,形成集陶瓷文化体验、观光、研学、销售于一体的“旅游+陶瓷”板块。积极策应昌江百里风光带建设,做好森林公园、郭璞峰、冷水尖、旸府滩、月亮湖、荷塘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提升,形成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生态”板块。(二)要打响宣传品牌。以“魅力昌江”作为全区旅游品牌和形象口号进行对外宣传。拍摄一部全景式体现昌江区旅游风光的宣传短片,在机场、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以及互联网、微信等媒体集中投

  放宣传。制作昌江区旅游画册,结合陶瓷元素和生态元素,以形象生动的漫画和实景图展现昌江旖旎风光。抓住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机遇,把握省运会今年在景德镇举办的契机,利用瓷博会国际交流平台,承办好“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节点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主办好海昏人物系列陶瓷文化创意、荷花节等活动,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三)要提升景点质量。以古窑等5A级景区为标杆,着力提升全区景区和景点的建设服务水平。大力挖掘冷水尖佛教文化和郭璞峰道教文化资源,保护古道、古树、古字、古寺、古墓等历史古迹,发挥郭璞、樊梨花等历史名人效应,讲好丽阳古窑遗址、旸府滩唐樟宋樟、三闾庙清街及古码头的岁月故事。在昌江河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花园、果园、茶园,复原再造一批人文景观,完善中心城区以及鲇鱼山游轮停靠码头设施,规划建设餐饮娱乐服务中心,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精心打造稻香花厨、枫林村、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月亮湖骑行公路“三点一线”,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满足游客亲近山水、休闲度假的需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荷塘精神为主题,以革命烈士纪念塔、古碉堡、红色记忆馆、廉政桥等为核心,丰富百荷园、森林穿越、杨湾漂流等旅游项目,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荷塘旅游。让中外游客在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历史文化和昌江区的山水自然风光中流连忘返。(四)要优化旅游环境。结合“双创双修”,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的力度,实施省、县、乡道美化亮化工程,同步建设休憩场所、游步道、观景平台,完善道路

  标识,开展“厕所革命”。建立全域旅游服务信息数据库,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电子地图在线查询,做到3A级以上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让游客玩得顺心、吃得开心、住得舒心。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景区“三权分置”,对经营不善造成资源长期闲置的景区经营权及时予以收回。强化旅游、公安、消防、交通、城管、卫生、安监、市监、物价等涉旅单位联合执法检查,教育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从业人员热情服务,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为游客营造优美、文明、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总之,我们要以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打响“魅力昌江”旅游品牌为目标,推动昌江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营造“时时有服务、处处有景色、人人都参与、条条景观路”的全域旅游环境,将昌江打造成文化创意突出、山水特色鲜明、生态文化独特、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模板仅供参考

  祝您工作顺利!

  

篇十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报告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报告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面积224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

  总人口16.32万,森林覆盖率达79.65%。光泽属原中央苏区县、重点老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食品名城、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林业合作组织示范县”、“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厚朴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油茶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省内陆水域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近年来,光泽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紧紧围绕“中国生态食品城”要求,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关乎未来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希望工程,一项百姓拥护、全民积极参与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成为全省首批列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5个县市之一,并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1年10月获得国家级生态县命名。在此基础上,光泽县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3年的巩固提升,目前我县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要求。现将光泽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保障先行,夯实创建基础(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环保、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重点工程、任务和建设指标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为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健全规划引领机制。本着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我县编制印发了《福建省光泽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6-2021年)》,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定位和划分,明确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总体目标任务及建设重点。(三)健全全民参与机制。为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围绕创建、投身创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我县采取层层动员、层层造势的方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和平台,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月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基地”为契机,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条件、方法步骤,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上举措有效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全面推进,强化创建举措(一)突出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1.生态食品业加速扩张。2021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夷)生态食品博览会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之路研讨会,在同行业率先制定生态食品团体标准,成功创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生态食品公共品牌效应加快显现。圣农集团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肉鸡饲养规模继续领跑亚洲,圣农第二祖代种鸡场、圣维兽药疫苗、肉鸡加工五厂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圣农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新突破。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承天金岭药业成为全省首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福建(光泽)中药产业园,中药炮制生产项目顺利投产。其他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武夷山”矿泉水连续三年入选厦门“9·8”投洽会唯一指定用水,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武夷瑞泉山泉水加工项目稳步推进,酒、茶、油、粮等精深加工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94.2亿元,增长18.8%。2.产业支撑逐步显现。认真落实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和

  “七大产业”规划,现代农业继续领跑,生物产业厚积薄发,健康养生产业欣欣向荣,先进制造业、旅游产业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2021年绿色产业实现产值103.89亿元,增长18.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绿色产业重点项目20项,总投资124.83亿元;

  推动企业技改升级,4家省级工业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15.85亿元。推进园区开放开发,金岭污水处理厂建成,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入驻企业9家,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在省级开发区中居全省第9位、全市第1位。(二)开展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实行“双河长”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抽调相关部门19位业务骨干作为专职人员,全县共有县、乡河长、副河长40名。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毒鱼和采砂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推行“绿水维护补偿”机制。16座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已投入运行,实现水质监测数据24小时联网传输和预警,2021年底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各乡(镇)管水护水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这项新机制推行以来,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管水护水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流域水质的改善,也多次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并被央视一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三是强化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投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至3万吨,将极大提高我县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日常管护,全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四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行动,对上级通报的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分解下达至有关乡(镇)和部门,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完成西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网修复、警示牌设立和监控安装,完成全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源及备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和划定,肖家坑水库饮用水源及供水管网已全面完成,并实现城区供水。

  五是加强企业废水污染治理。督促中联纸业投入近300万元完成造纸废水深度治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目前和顺工业园、金岭工业园工业废水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2.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开展燃煤锅炉提升改造。2021年完成圣农饲料五厂25吨燃煤锅炉集中连片供热项目,配套脱硫、脱硝和在线监控设施,取缔原有4台燃煤小锅炉,实现圣农饲料四、五厂连片供热。中联纸业、佳和纸业完成锅炉技改,新上布袋除尘及脱硫设施,泽农生物完成生物质小锅炉改造,确保锅炉废气达标排放。二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全面排查全县范围内油气污染排放情况,督促加油站配套油气污染治理设施。目前,全县17家加油站已全面完成油气回收装置安装使用工作,13家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程。三是实施工业废气污染整治。整治“散乱污”企业,2021年共查处万桂荣塑料加工厂、一枝花有机肥厂、上官石材店、万顺石材店和春成鸡毛加工厂等5家涉及“散乱污”废气排放企业,并全部关闭取缔。督促圣农及下游产业链10余家重点企业投入5000多万元,对运输、仓储、生产、治污等环节异味开展全过程治理,有效减轻我县城区及周边空气中异味。同时,圣农小镇和城区两座恶臭气体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四是整治城市面源大气污染。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武林路和火车站重点区域23家餐饮店配套油烟治理设施,推行联审会商机制,督促新开办的120余家餐饮店按要求完善油烟治理设施。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监管,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项目,督促落实洗车台、喷淋和雾炮机等抑尘设施,规范渣土清运。同时,加大城市道路保洁力度,严控道路扬尘污染。五是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进传统燃油公交车更新,2021年更新22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县88辆出租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油气双燃料动力车型,进一步减少尾气排放。建成机动车尾气自动检测站,推进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工作,货运车辆的年检、年审和环检实施“三检合一”,严厉查处柴油货车等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

  

篇十三: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一】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

  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

  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

  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x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x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x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

  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x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x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x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

  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x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x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x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x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x、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x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三】

  县编办作为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作用,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根据省工作部署安排,推进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的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整合试点示范。我办于前期开展调研活动,准备集中开展体制改革。

  二、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

  进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管改革,制定出台我县环保垂改有关机构编制方案。

  我办已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县环保局环境保护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三定方案,对县生态文明办、县环保局的职责职能进行了规范明确,并在接下来的生态工作中持续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三、建立生态综合执法体制,推动组建县级生态综合执法机构。

  为全面加强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建设,经市编办批准同意后,成立县环境监察大队,为环保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县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组织实施联合执法,全面保障生态综合执法体制健全。

  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健全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

  我办已于20××年报市编委批复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并配齐编制人员,编制印发了《县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

  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的编制规定》,健全和完善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并将持续对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四】

  村西村位于湟里镇区东郊,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54人,全村经济蒸蒸日上,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环境优美,村民们和谐相处、共同致富,村内治安稳定,实现了农村和谐、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

  近年来,村西村以村庄规划建设整治为重点,在全村开展了各项创建工作,先后被评为x省生态村、x省卫生村、武进区生态村、武进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三清达标村、武进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武进区红旗党组织等荣誉。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完善的创建网络

  成立了以李良平为组长,丁海青为副组长,周国平、鞠峰、申金秀、金钢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时序进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通过组织村干部、队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观学习;发放宣传单、在村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创建标语,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召开村委会、支委会、队长会议和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宣传创建的意义。让全体村民都支持并投入到这次创建活动中来。

  三、严格对照创建标准、整体推进各项建设

  我村经济繁荣发展,XX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3亿元,其中完成工业产值6.5亿元,服务业经营收入2.5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达80.2万元。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发挥本村花木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加快产业调整。成立x市壹柒叁农业服务、x市绿野禽畜、x市村西农业服务三个专业合作社,增加股份分红收益。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00元。

  我村坚持优化生态环境。完善村庄绿化,见缝插绿,将家前屋后,道路两边,河岸两边栽满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4%。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坚持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村庄环境全天候保持洁净齐整。

  我村的社会事业也超前发展,文体设施实现“村村有”,小型健身广场达7个,建成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的村级文体活动场所。被征地农民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100%。基层组织建设坚固,积极创建并成功评为武进区级红旗党组织。

  我村重点项目工程有:对富柱村(东环路至一一农庄)的主干道路,补缺路面,亮化工程在原有基础上延伸3000多米;沿线两侧的绿化补缺新增面积12亩,定期人工清除杂草;全面整治沿线广告牌、乱搭建、乱堆放等,并在村主入口处悬挂主要宣传标语,沿线两侧每50米或100米悬挂标语(固定式)7个。对3个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加大家前屋后的绿化力度,调整土地8亩,新增绿化6亩;定期清理家前屋后乱堆放,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修复或拆除残墙断壁2间计56平方米。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面将村庄生活污水全部进行管网到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极大程度地解决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对老年活动室、阅览室、兵乓室等文体活动场所进行整合优化,增加富柱村篮球场、活动室、乒乓室,大场村健身活动场所;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聘请村内有积极性、威望较高的老年人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日常开支的同时,使更多的村民参与文

  体活动,不断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XX年建造一个占地面积300亩的生态观光园,总投资2.94亿元,一期工程投入7000多万元。该公园集健身、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主要设施有灯光篮球场2面,人工草坪门球场4面,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和健身路径等,它将成为武进地区镇级对外展示和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整理。

  我村无规模化养殖场,无养殖污水直排现象,家畜家禽全部实行圈养,粪便发酵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我村认真贯彻实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村域内工业企业主要为冶金制造、炭件、印刷,对工业污染源村每月都会定期检查一次,并要求严格按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执行,查出问题及时整改,全村工业污染治理率达到100%;我村进行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全村现有672户村民使用太阳能,使用率达到83%。

  XX年10月xx在党的xx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什么?这个答案也是我村创建武进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村总体素质,更新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变村容村貌,营造文明、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来改造环境、环境再来改变人”这是我们村西人始终坚守的理念,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每一个村西人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他们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享受者。也正是从“人来改造环境、环境再来改变人”的转变,使村西人创造了自己的生态文明,合力形成了我村独特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我村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橱窗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此来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定期对各村小组组长进行生态文明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乱砍乱伐林木,不污染环境,摒弃旧有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我村有外来流动人口300多人,我们始终把他们作为村西大家庭中的一员,村委在我村创建武进区生态文明示范村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环境创建的行列,让他们参加村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不断融入我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良好氛围。

  完成区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仅仅是我村工作的一部分,我村将一如既往大胆开拓、创新,带领全体村民全力以赴,让我

  们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委一班人坚持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简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总结精选五篇【五】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______总书记多次在谈

  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

  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

  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篇十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围绕水资源保护制定了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游泳垂钓管理办法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磷洗涤剂规定围绕有效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配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管理制定了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围绕节约能源方面制定了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政府规章草案33件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一】

  自xx年12月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根据《决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法制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我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局围绕本市生态特点,紧扣生态建设要点、难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与生态相适应,经济与生态相适应,政治与生态相适应,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法治探索,制定了有关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城市管理、能源节约、

  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水资源保护制定了《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游泳垂钓管理办法》、《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规定》,围绕有效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配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管理制定了《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围绕节约能源方面制定了《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围绕城市管理制定了《贵阳市筑城广场管理办法》、《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政府规章草案33件。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使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我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本着突出重点、急需先立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百花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贵阳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处罚实施细则》、《贵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15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事前合法性审查,推动该类政策措施及时发布实施,使这些规范性文件审查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需要。三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后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质量,发现立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热点、难点问题的依法解决,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对《贵阳市拆迁安置资金监督使用暂行规定》、《贵阳市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通过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形成立法后评估调研报告,提出修改完善建议,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二、清理行政审批,着力优化环境

  为营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我局牵头组织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减少了审批事项,规范了审批行为。对现行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进行再清理、再审查,依法进行再精减。经过清理,目前,我市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减少了30%;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转变管理方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1项;下放到区、县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项。通过上述清理工作,为我市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上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分别在xx年、xx年、xx年、xx年先后4次对我市现行有效的164件政府规章中

  与上位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相抵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清理,经逐件逐条清理,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决定修改了15件、废止了32件规章中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相适应的规定。

  三、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杜绝行政执法中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法上的偏差,使城市建设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我局强化执法监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可操作性较强的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执法监督体系,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制度化。一是制定了《贵阳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贵阳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调解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贵阳市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确认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与考核方案》、《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方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进一步细化了执法流程,明确了执法环节和步骤。为确保程序公正,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质量抽查评议、行政执法案件评查等工作,并认真监督落实,促进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二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我市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处罚条目有3640项,均按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等不同程度进行了细化,为行政执法部门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查处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提供了更

  详实的依据。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在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中,我局注重对执法人员进行有关自然资源、环境知识及其他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他们重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执行生态法律方面做到执法的正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合理性及公正性。自xx年以来,对全市45个行政执法部门计10200名公务员组织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及生态文明方面的培训培训,共举办91期培训班。二是做好执法人员领证、换证工作。一方面组织开展了全市各行政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考试和上岗资格审查工作,考试不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xx年以来,共发放执法监督证和行政执法证9111本。通过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及资格审查,使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关,杜绝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领取行政执法证件,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经过对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执法办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纵深推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文明法制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执法监督有待进一步强化,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但相关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三是在行政执法监督上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到位,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仍然存在等。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局将逐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不断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的相关制度,以制度调动全市推进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强化行业行政执法内部监管和层级监管,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查等监督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法和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普及、培育生态环境法制知识和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

  社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的环保意识,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有效推动我市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二】

  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生态是生产力、生态是竞争力、生态是品牌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绿色增长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态集聚产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盐城率先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双双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一、保护自然环境,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大丰拥有112公里海岸线、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建有麋鹿、珍禽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优势独特。我区扎实开展自然生态保护、饮用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严守生态红线。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三横两纵”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制定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科学划定省、市、区、镇四级生态红线,其中省级红线区域陆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在生态红线区域内严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和生态功能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禽保护区核心区2万多亩养殖鱼塘全部实施“退渔还湿”,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从最初的39头增长到3000多头,走出濒危动物白皮书。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核定及规范化建设实施计划》,大力开展通榆河“清水走廊”建设,通榆河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审批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投入近1亿元,全力实施通榆河取水口提升及强化预处理工程,投资7000万元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一级保护区内的14户居民全部完成拆迁,消除饮用水源地内人类活动给水源地水质带来的潜在影响。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实施亚行贷款湿地修复项目,在现有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扩建1万亩林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全面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湿地保护。建成西郊生态风貌区、东方湿地公园、银杏湖公园等十大城市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大力实施农村绿化“2211”工程,林木覆盖率%。

  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增长。放大“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品牌效应,把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一是优先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新产业,培育丰富新业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金风科技风电“装机”容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黄海药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成运营,世界首台套兆瓦级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树立投产,小型模块化

  成套设备被国家列入援助马尔代夫项目。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中国印制电路板生产示范基地。与此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省首家阿里巴巴落户电商产业园,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农一网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3D打印技术中心运营良好,被认定为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际软件园引进中兴通讯、百度推广等领军企业150多家,大数据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使用。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丰富优质自然资源优势,建成江苏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机大米、荠菜、紫菜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区85%以上耕地生产的都是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恒喜”食用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恒北早酥梨”、“南阳韭菜、辣根、柿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三品”总数360个,被认定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25万亩、特色现代农业园区19个,新发展家庭农场248家。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中华麋鹿园创成盐城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区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A级景区数量名列全省各县前列。海洋世界、知青农场、大丰港动物园等建成开放,荷兰花海成为盐城最富人气景点。“请到麋

  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享誉海内外,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

  三、加强综合整治,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坚持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大丰。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控治理。坚持招商选资决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决不接受污染转移,加快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做到经得起上级的检查、经得起媒体的监督、经得起群众的举报。重点实施园区工业有机废气污染专项整治,与南京大学环境保护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对华丰工业园等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园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全部搬迁到位,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0多家,污水集中处理厂、集中供热中心、危废集中处置中心、环境监测大楼等建成投运,生态防护林基本建成,工业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二是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以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沟河整治长效管理及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1”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队伍网络全覆盖、长效机制全建成,连续三年被表彰为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县。全区建成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9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垃圾房万

  座,配备管理和保洁人员1950多名。累计投入亿元,疏浚市属骨干河道和镇大中河道82条,清杂中小沟1187条。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置,科学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的畜禽养殖场,依法整治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置工程有序推进。强化秸秆禁烧禁抛,建设“蓝天卫士”秸秆禁烧监控平台,通过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措施,空气质量较往年大幅提升,实现了考核通报“零火点”。强化农村医疗废弃物处置,建设地绿、水清、村庄美的美丽新农村。三是实施“生态细胞”创建工程。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所、省级绿色社区5个、省级绿色学校16所、省级环境保护示范教育基地1个。坚持区、镇、村三级同创,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4个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2个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恒北村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领域立项支持,草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建立健全机制,合力共建生态文明。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考核奖惩、公众参与和资金投入机制,在全区形成镇区、部门整体联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一是坚持科学统筹谋划。编制了《大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经区人大审议通过予以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督查。各镇区、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组织网络。全区配备专职镇环保干事12名,聘请村级环保监督员121名,形成区、镇、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考核督查,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三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全区广泛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烈氛围。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和报告书项目从受理到审批均在网上进行全程公示,畅通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沟通渠道,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大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力度,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执法监督、投入保障、舆论引导等机制,不断增创生态文明的新优势,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篇十五: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初步走上了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较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逐步优化。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生态城市显山露水,美丽乡村宜居宜游。绿色发展逐步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收入进一步增长,资源节约进一步显现,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建立政策体系,加强长效监管,加大考核力度,强化领导责任。二、存在不足一是创建意识氛围不浓。目前,我市只有全椒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明光创建已通过技术评估,天长、凤阳、定远正在启动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全市生态乡镇约占40%,生态村不到10%,创建尚未形成浓厚氛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不快。产业结构高端化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发展依然存在,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生态工业的激励政策不多,企业技改升级主动性不强。三是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监管不够,扬尘污染仍较严重;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差距更大;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市人居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绿量不足,新城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排污管不健全,排涝能力较差。三、几点建议(一)强化生态立市一是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重要战略,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

  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制定年度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四是坚持全域创建,要上下联动,市县、园区、县乡、乡村联创,同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五是加大创建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市创建。

  (二)强化资源优化管理一是以争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载体,强化水资源管理。二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三是以建设绿色生态综合城市试点为载体,强化人居环境管理。(三)强化环境治理聚力短板,狠抓环境突出问题。一是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是认真落实《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02X年)》,稳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四)强化绿色发展一是从源头优化资源配置。划定并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严把空间、总量、项目三个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环保准入。二是以整治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低小散重污染企业环境整治转型升级,强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三是用政策引导发展转型。建议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五)强化全民共创一是建议出台《xx市推行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实施方案》,推行绿色行政,倡导绿色消费。二是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打造生态文化产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观,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六)强化督察问责一是加强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重点、难点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对突出环境问题的督查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

  

篇十六: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xx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更优化经济发展更稳健城乡发展更协调人民生活更幸福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也初显成效

  XX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XX——在县委理论中心组XXX年度第一次专题集中研学会议上

  的汇报XX乡人民政府(XX年XX月XX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乡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作

  书面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近年来,XX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

  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更优化、经济发展更稳健、城乡发展更协调、人民生活更幸福”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也初显成效。

  一、XX乡基本情况XX乡位于XX县城东南部,距县城xx48公里,属滇西南边陲

  缓冲地带,地形呈南高北低槽状。境内多数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XX米,最低海拔为XX米,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突出,年均气温18℃左右,年降雨量在800-1900毫米之间。XX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大小主干线公路8条156公里;有XX煤厂一座,日产煤XX吨;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发电站3座,水利化程度40%以上,有林地XX万亩,草地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XX%;有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其中水田XX万亩,旱地XX万亩。以烤烟为主导产业,其它产业有核桃、畜牧业、甘蔗、茶叶、澳洲坚果、中药材等,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农业乡。全乡辖XX个村民委员会,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XX户XX人(其中:农村人口XX户XX人,城镇人口XX户XX人),乡内居住着汉、佤、布朗、拉祜等九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XX%,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XX‰。XX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粮食总产量XX吨,人均有粮XX公斤。

  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一)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升公民生态文化素养一是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树立群众改进村容村貌的主人翁意识。近年来,XX乡深入开展文明村寨、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生态村、生态家园、“十星文明户”等为创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变农村居民环境治理是政府责任,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思想观念,切实发挥其主人翁作用。近年来,全乡共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市级文明村寨2个、县级文明村寨4

  个、县级文明单位11个、创建“五好”文明家庭65户、平安家庭5145户。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推动提高群众讲文明、爱卫生的意识,切实发挥群众改进村容村貌的主人翁作用。广泛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崇尚自然、善待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

  二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会员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

  三是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和“爱国卫生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利用村居民文明学校、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群众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青少年的思想作为重点,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网络,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村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构筑牢固的生

  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全市建设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带为契机,以“稳粮、扩经、提质、

  增效”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紧紧围绕“把核桃、蔗糖、茶叶、咖啡、澳洲坚果建成‘五个XX第一’产业”的目标,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泡核桃产业,稳步发展畜牧业,着力培育咖啡、澳洲坚果、中药材等新兴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优势突出、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长短互补的农业产业体系。在高海拔冷凉山区带,突出发展以龙胆草为主的中药材和核桃、茶叶等后续产业,一是以药业公司为龙头,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目前全乡累计种植中药材发展中药材XX亩,计划到XXXX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XX亩,年产量达XX吨以上,实现收入XX万元以上,并配合药业公司完善中药材管护、收购等运作模式,提高产值,取得实效;二是扎实推进核桃“三率”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核桃管护长效机制,增加核桃产业收入,XX年末,全乡有泡核桃XX万亩,挂果面积XX万亩,产值XX万元。计划在未来5年内新植核桃5000亩,使全乡泡核桃种植面积达XX万亩,实现挂果面积XX万亩,产值4000万元以上;三是紧紧抓住XX县列为全国标准茶园建设县机遇,稳定发展茶叶产业,促进茶农持续增收,XX年全乡有茶叶面积XX万亩,实现产量XX吨,实现产值XX万元。在中温地区带,重点发展烤烟主导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烤烟产业提质增效,XX年,种植烤烟XX亩,实现

  产量XX万担,实现产值XX万元,计划到2017年,实现烤烟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担。在低热地区带,重点发展甘蔗产业和以咖啡、澳洲坚果为主的新兴产业,以四方田生态农业示范区XX片区项目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品种结构。XX年末累计种植甘蔗达XX亩,实现产量XX万吨,实现产值XX万元;澳洲坚果XX亩;种植咖啡xx亩。计划到XX年,全乡甘蔗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7.5万吨,同时,树立以甘蔗产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思路,计划在XX村建成200头以上养牛小区1个,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规模;计划建成澳洲坚果+咖啡套种示范基地5000亩,实现咖啡产量5000吨,产值1千万元以上,目前在二级路沿线和园区已经在大力推进咖啡种植工作。同时大力组建烤烟、中药材、咖啡、畜牧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抓实生态民生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建设方面:全乡现有农村通达公路6条73公里,乡村公路全面实现通达化;烟区公路143.15公里,蔗区公路58公里,全乡公路总里程达363.15公里;便民硬板路23条16.3公里;响大线XX段及XX村通达公路弹石路建设和永崇线永康至XX垭口段31.2公里柏油路建设已全面完成;农田水利方面:以水利工程建设、水毁工程复修和山区“五小”水利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完成了XX村XX三面沟、XX村XX三面沟建设、XXXX

  小型库塘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启动XX村XXX建设。全乡现有大小水利工程1620件,水池363个,爱心水窖312口,完成人畜饮水建设30件,覆盖率达50%。全乡农业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乡村两级办公场所方面:投资200万元,完成XX所、XX所、XX站的翻新修缮建盖;投资11.8万元,完成XX办公楼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XX综合办公楼建设;投资309.5万元完成XX乡廉租房建设;投资187.4万元,完成XX、XX、XX、XX、XX、XX等6个村委会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各类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新家园建设强势推进。多措并举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以产业、人口、公共资源三个聚集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不断加大村庄规划工作力度,努力做到片上突出特色、点上突出文化内涵、地方突出气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方式强势推进。按照村庄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新家园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认真落实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工作。以XX村梅子寨自然村、XX村XX自然村、XX村XX一组、XX自然村、XX自然村等村组为重点示范,全乡现共完成拆除重建601户,发放补助资金734万元;整合校安工程、实施旧校舍改造工程5个校点7554平方米。通过大力实施新家园建设,全乡旧村旧房旧校舍不断改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以推进实施项目建设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强势推进,现已完成XX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保障建设、XX村XX安置点扶贫搬迁项目、XX村XX三面沟、XX村XX三面沟建设、XXXX小型库塘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启动XXX农贸市场扩建项目、XX村XX坝塘建设。

  (四)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的思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整治工作标准,全力抓好乡容村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切实提高人居环境。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采取群众筹措资金,投工投劳,政府适当进行补助的办法,加快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推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进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积极申报,累计完成了人畜饮水安全工程30件,供水保护率达到50%。推进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工作,累计完成厕改任务215座。积极落实进村主干道硬化项目,累计建成便民硬板路23条16.3公里。同时认真落实新家园建设“八化、六统一”标准,积极推进人畜、人禽居住养殖分离,加强新家园整村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XX年,依托XX新家园建设工作,投资210万元,建成面积3865

  平方米,可供71户集中养殖,养殖规模可达3000头的养殖小区。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各项集中整治行动,以乡人民政府驻地为中心,集中清理公路沿线、街道、农贸市场周边的废弃物、堆放物、垃圾等杂物,清理街道垃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等违规现象,建立街道卫生“门前三包”制度;清理、粉刷墙壁上的乱贴乱画和残留的过期宣传标语口号,清除建筑物、树木、电杆上的乱拉乱挂物;积极做好垃圾集中处理场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实施,实现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定点处理”的管理模式。

  (五)丰富生态文化发展,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大惠及城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完成XX所、XX所、XX站的翻新修缮建盖、XX办公楼建设,XX乡廉租房建设,完成XX、XX、XX、XX、XX、XX等6个村委会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XX综合办公楼建设;建成农家书屋8个,每个农家书屋配套图书1500册,光盘100盘,阅览桌1张,阅览凳子8张;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为乡文化站配备电脑11台,健身器材5套,文娱活动器材2套。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断为构建和谐、文明XX打下坚实的基础。配合农村电影流动放映工作,积极推动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以XX村为主的农村文艺宣传队,改善农村精神文化水平,坚持精心组织民族文化、节日文化、

  广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推进法律、科技、文化、卫生、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和文化“三下乡”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教育和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提高群众致富技能,促进村民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推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乡生态文化和谐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较大。XX乡作为农业乡,经济基础薄弱,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仍然较大。(二)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差,治理难度大,环保人才队伍缺乏。(三)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脆弱。乡辖区境内山高坡陡,山溪纵横切割,山峦起伏,沟壑交错,生态基础薄弱,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国家、省、市、县的项目支撑,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五)部分干部和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下步工作中,我们认真将按照国家、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立乡”不动摇,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工作重点,合理规划,强化领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乡容村貌整治长效措施,积极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做强做大绿色产业,推进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增产、增收与生态环境增美并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绿化工程。一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造、公益林生态补偿、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推进经济林、生态林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文化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二是发展绿色农业。围绕四方田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巩固提升甘蔗、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烤烟产业,挖掘培育中草药材、咖啡、澳洲坚果产业,推进环保生物药业,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有机、环保等绿色产业。三是从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出发,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加强街道绿化工作,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庭院绿化工作。

  (二)实施美化工程。一是推进农村民居房标准化建设,建造美丽新家园。按照新家园建设标准,围绕“整村推进、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施工”,以把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产生活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农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为目标,推进新农村民居房标准化建设。同时,把硬化乡村道路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同步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着力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象,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力争到XX年,完成重点旧村寨改造1至3个自然村,完成新建标准化民居房屋1500户。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规划建设乡村居民集中居住的中心村,调整撤并部分聚集度不高、不适宜居住的自然村落,优化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合理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美丽城镇。结合新家园建设和农民工进城工作,促进海拔在1800米以上农户向公路沿线搬迁聚集,向行政村所在地聚集,向保障性住房聚集,着力推进农转城工作力度,实现农变村、村变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目标。在城镇建设上,围绕“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强化管理”目标,以新建农贸市场为依托,向南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拉伸城镇框架,广空间,高品位、大手笔推进老城和新城建设,优化区域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形成新旧区域紧密

  衔接、互动发展的城镇格局。以旧城改造为载体,在老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大型超市和停车场同时,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创建城镇优良秩序。同时规划建设街道绿化美化景观带,推进城镇美化建设,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城镇环境和良好的公共场所秩序,打造城镇文明新形象。

  (三)实施净化工程。一是加大城乡卫生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水体污染等“四整治”,清理农村暴露垃圾和污水,清理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切实解决村庄环境卫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以农贸市场为中心,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刮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加大街道卫生环境整治。实行城乡垃圾集中定点处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收集、分拣和处理机制,组建垃圾处理队伍,配备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转运车,维持城乡环境卫生保洁长效运行。二是加强道路净化的维护工作。主要公路、街道沿线的铺户、门店落实坐店经营,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建立村组道路净化保洁制度,保持村组道路路面清洁,清理以路面当“晒场”、建筑材料堆放等侵占路面现象,确保乡村道路安全、畅通、整洁、美观。加强农村道路护路管理,全面疏浚、畅通公路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实现净化洁化。三是净化河道治理。加强河道排洪设施和治水管理,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不定期组织对沿河飘浮物、障碍物和水面有害植物进行清理。

  (四)实施亮化工程。将农村公路亮化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好抓落实,与新家园建设,新建、改建公路建设同步实施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因地制宜,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上,通过群众自筹、政府补贴和“一事一议”等各种方式推进路灯安装,扎实推进“灯光亮化”工程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村村通路灯,有路必有灯”的目标。

  村级新老干部关系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村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速度加快,卸任干部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否协调好新老干部的关系(新干部指现任干部,老干部指卸任干部,下同),充分发挥卸任干部的积极作用,为新班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一、我市村级新老干部关系的基本评价今年8月,市委从市委组织部、市委办政研室、民政局、农办等单位抽调10人组成三个调研小组,会同28个乡镇党委组织委员,采用座谈会、问卷、个别访谈和典型解剖等方式,对全市村级新老干部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先后召开31个座谈会,在31个村298人中进行问卷调查(卸任干部101人、在职干部125人、乡镇干部22人、群众50人),个别访谈102人。从问卷调查结果看,我市绝大部分村新老干部关系比较协调和融洽。主要体现在:1、卸任干部素质总体较好,新老过渡心态平稳。大部分卸任干部能够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落选卸任,保持心态平衡,做到卸任不失态,卸任不离党。问卷显示,64.8%的现任干部、72.7%的乡镇干部认为绝大多数卸任干部素质较好,63.2%的现任干部、54.5%的乡镇干部和58%的群众认为卸任干部能正确对待进退问题。碗窑乡石顶村卸任

  干部祝文欣在村任职20多年,在任与不在任一个样,坚持“在职甘做老黄牛,卸任乐为螺丝钉”。2、各级党组织对卸任干部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加温”。问卷显示,75.2%的卸任干部、85.6%的现任干部、72.7%的乡镇干部和79.5%的群众认为搞好新老干部关系是班子建设的重要或关键因素。近几年来,市、乡镇、村三级党组织坚持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把村级新老干部关系处理摆在抓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出位置。今年“七一”前后,市委隆重表彰了32名“农村先进卸任干部”,市领导专门走访了部分卸任村干部,市委召集卸任村干部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乡镇党委也十分重视卸任干部工作,绝大部分乡镇根据卸任干部任职时间长短和职务高低制定了补贴标准,吴村镇党委还为任职10年以上的卸任村支书订阅《时代先锋》。问卷显示,73.3%的卸任干部、91.2%的现任干部认为乡镇党委重视卸任干部工作。村党支部坚持量力而行,为卸任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大陈乡早田坂村专门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党员活动中心,让卸任干部老有所乐。一些村还给卸任干部安排一定工作岗位,如须江镇莲塘村发挥卸任干部的特长,聘请卸任干部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和送报员。3、大部分卸任干部发挥作用好,支持现任班子工作。卸任干部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的积极影响,支持现任班子工作。一是当好宣传员。如须江镇莲塘村在中心村道建设过程中,碰到有村民不拆房屋时,就有卸任干部上门帮助做工作;当村架设有线电视时,卸任干部不仅带头安装,还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村两委优惠政策。二是当好解说员。当

  乡镇、村工作碰到群众有疑问时,卸任干部能帮助消除群众疑虑,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桥梁。三是当好调解员。当村工作在执行中碰到困难时,老干部会主动请缨去帮助解决。淤头镇前江村卸任村支书姜志美,几次换届选举中主动让贤,在镇工业区征地时,引导村民以大局为重,支持镇村工作。四是当好监督员。一些村老干部被聘为村务财务监督员,敢于善于监督,当现任干部工作出现偏差时,卸任干部能及时提出意见。4、新老干部沟通协调机制比较健全。现任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做到事前多请教,事后多沟通,多征求卸任干部对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卸任干部坚持以参与不干预的心态与现任干部沟通,促进新老班子平稳过渡。吴村等乡镇每年年底都要召开由卸任村主职干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双溪口乡干部利用八小时外访民情,经常与卸任干部交流沟通。问卷显示,91.8%的现任干部和73.3%的卸任干部、77.2%的乡镇干部和78%的群众认为村里办事能征求卸任干部的意见。二、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四种行为表现虽然我市绝大多数村新老干部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村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有的甚至矛盾激化。主要表现:1、“互相对立”。这种情况属直接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与现任干部各自为政,划清界限。如茅坂乡某村卸任村支书与现任村支书“水火不相容”,见面就吵架。少数卸任干部公开抵制现任村两委班子的决策,与现任干部作对,“唱反调”,甚至组织人员对抗村两委开展工作。一些现任干部也不甘示弱,寸土不让,凭借手中的权力与卸任干部拉

  嗓子、捶桌子,摆架子。2、“互相拆台”。这种情况属转向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以党风不纯为借口,挑拨党群关系;以干部不廉为由头,充当评论员,在群众中说长道短,煽动群众对现任干部的不满情绪,制造干群矛盾;利用现任干部在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到处散布谣言,制造事端,在群众中进行反面宣传,干扰村务。如保安乡某村在今年换届中,个别卸任干部在群众中恶意宣传现任村干部问题,并张贴小字报,诋毁村主要领导,搞得该村一时谣言四起。问卷显示,28.8%现任干部、27.3%的乡镇干部和26%的群众认为个别卸任干部素质不好或一般。少数现任干部自身素质也存在问题,唯恐卸任干部东山再起,因而总是有意无意的贬低卸任干部,踹老帐,计前嫌,损害卸任干部的形象,以抬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3、“互不服气”。这种情况属情绪冲突型。少数卸任干部怀有强烈的抵触和反抗心理,处处与乡、村领导过不去,不接受村支部安排的工作,不完成村委会分配的任务,不履行村民的各项义务,能拖则拖,拖不下去就赖;少数卸任干部在村里拉帮结派,形成一股对抗村两委的势力,使村两委在一些工作中不得不屈从于他们的压力,卸任干部变成了村两委开展工作的“绊脚石”。如碗窑乡某村3位卸任村支书不甘心下台,想方设法干扰村两委开展工作。个别现任干部片面认为卸任干部观念落后,是“落伍的一代”,并与卸任干部比政绩、比高低,不把卸任干部放在眼里。问卷显示,60.5%的卸任干部、59.1%的乡镇干部和66%的群众认为现任干部对卸任干部关心程度一般或不关

  心,7.9%的卸任干部认为现任干部对卸任干部尊重不够。4、“互不相干”。这种情况属消极冲突型。一些卸任干部认为,既然不在其位,为何再谋其政,事不关己就不闻不问,成为离任离党的“局外人”。当现任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卸任干部出面帮助支持时,一些卸任干部却退避三舍。少数现任干部自恃见多识广、能力强,不屑于在村务上征求卸任干部的意见,形成了一种新老干部之间互不沟通、互不干涉的局面。三、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认真剖析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成因,将有助于我们对症施治,取得成效。从人际关系心理学上分析,这种不协调关系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挫折与冲突交织在一起引起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探析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卸任干部思想上的偏差。一是失落心理。一些卸任干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致富本领,从村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失去了权力和位置的支撑,失去了一部分生活来源,失去了往日在公众面前的优越感,产生了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问卷显示,20%的群众认为卸任干部退位后有失去优越感的羞愧心理。二是怨恨心理。一些卸任干部思维成定势,进取精神欠缺,落选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怨恨上级党委有偏见,现任干部图谋不轨,或认为现任干部当初是自己培养的,现在忘恩负义。三是对抗心理。一些卸任干部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组织上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时,就处处寻找机会挑起事端与基层党组织闹对立。也有的深怕现任干部比自己在职时干得好,有失自

  己的面子,于是巴不得他们出洋相。问卷显示23.2%的现任干部、22.7%的乡镇干部和28%的群众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是“卸任干部心理不平衡,刁难现任干部。”2、现任干部工作上的偏差。一是迁就又巴结。目前一些现任的年轻干部,做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可接触到卸任干部往往退避三舍,感到自己是他们一手培养提拔的,怕撕开情面,不敢动真碰硬,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惧怕心理,处处迁就退让,甚至去拉拢巴结卸任干部,助长了部分卸任干部的傲气。二是回避又孤立。也有个别现任干部上任后,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处处孤立卸任干部,让他们坐冷板凳,吃哑巴亏。村里有重大事务决策,也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有的村党员大会数年不召开,村务公开制度不健全,卸任干部对村务财务无从了解。在卸任干部碰到困难时,也从不上门过问,使卸任干部滋生对立情绪。问卷显示34.7%的卸任干部、40%的现任干部、31.8%的乡镇干部和38%的群众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沟通谈心。三是取胜又数落。某些现任干部上任后,摆出一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架势,言行中表现出一种优越感,不尊重卸任干部,在一些公开场合嘲讽奚落卸任干部,使卸任干部心情难以舒畅。四是算帐又报复。部分现任干部急于体现自己的政绩,一上任即要清算卸任干部的账目,对卸任干部在任时的工作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使卸任干部迅速走上对立面。还有的出于宗族宗派利益的考虑,经常抓卸任干部的“小辫子”,毁坏其名誉,甚至借机打击报复卸任干部,使卸任干部难免产生对抗心理。问卷显示,22.7%的乡镇

  干部和13.9%的卸任干部以及12%的现任干部认为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因家族或其他小团体利益相互矛盾。3、基层党组织工作上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五重五轻”:一是重调整,轻教育。一些基层党组织过分看重组织调整措施,认为“一调就灵”,在村干部任用工作中带有随意性,主观因素比较多,忽视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形成只用不管、只换不导的放任局面。二是重现任,轻卸任。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只注重发挥现任干部的作用,对现任干部政治上关怀,经济上关心,生活上关照,而对卸任干部谈话、回访等工作做得不够,基本上是少闻少问,闻而不问,甚至不闻不问,对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系统的措施。一些卸任干部感叹,“在任轰轰烈烈,卸任冷冷清清”,因而难免不产生想法,加剧怨恨心理。三是重强制,轻疏导。一些基层干部在处理卸任村干部问题中,只重视强制命令和“堵”的办法,对卸任干部的出格言论和过激行为,采取强迫改正和大加压制的方式,而不做疏导和解释工作,结果更加深了他们的对立情绪。四是重实用,轻标准。农村税费难收、干部难选的经济贫困村、矛盾多且不稳定的村,乡镇党委为完成任务,不顾干部选拔任用标准,采取“以黑治黑”、“以毒攻毒”的策略,让恶人掌权,治标不治本,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造成极大的遗患。五是重短期,轻长效。一些乡镇、村为了新老班子顺利过渡,对卸任干部的关心往往急功近利,仅在其刚卸任时走访慰问,暂时无情绪就万事大吉,缺乏有效的日常教育管理措施,导致卸任干部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脱离了组织的约束和关心。如塘岭乡某村一位70多

  岁的卸任村支书每月仅有5元的补贴也难兑现。4、外部环境上的偏差。一是从经济角度上看。现在社会上对村干部流行一种说法,“台上十年功,下台一场空”,由于政策、经济基础等诸多原因,各地对卸任干部的报酬,一般都处于各行其是,各施其政的无序状态。一些村觉得卸任干部不同于工人下岗有生活保障,更有别于国家干部离退休后按工龄领取工资,似乎泥腿子干部捧泥饭碗是天经地义的事。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济基础薄弱的村有的“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干脆置之不理,即便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也以种种借口弃之不管或象征性的补助,使卸任干部心灰意冷。问卷显示,33.7%的卸任干部没有经济补贴,15.8%的卸任干部认为补贴太低。二是从社会氛围的视角看。一些乡镇、村不重视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还有的把卸任干部参政议政等同于干预行政。另外,村干部辛辛苦苦干工作,卸任后不仅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落得一身怨,妻子儿女责怪唠叨,过去因工作与个别村民产生的矛盾竟变成了个人之间的恩怨。对此,现任干部听之任之,个别群众冷嘲热讽,如此处境,就象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三是从现代人价值取向来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的比贡献比功劳转变成现在的讲挣钱求致富。一些卸任干部在任时“顾大家,舍小家”,勤勤恳恳为村里办事,自己的家庭经济没有搞上去,而今,卸任后发现自己却陷于贫困之中,无人理睬,心中那份落寞伤感自是不言自明。四、解决村级新老干部关系不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处理好村级新老干部关系,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把握导向性,营造重视村级卸任干部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在社会上下、党内外形成一种尊重卸任干部的风气。各级党组织每年要专题研究农村卸任干部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卸任干部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他们卸任实际问题。要坚持干部用人标准,深化农村干部制度改革,使干部“上”的公认,“下”的服气。要建立健全奖惩卸任干部的机制,定期表彰表现优秀的卸任干部,并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农村树立一种讲团结、求发展、比奉献的导向。对少数制造事端、扰乱乡镇、村正常工作秩序的卸任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以打击歪风,弘扬正气。对刻意排挤甚至打击报复卸任干部的现任干部,要严肃处理,保护卸任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把握针对性,运用教育疏导手段,理顺新老干部关系。要教育现任干部充分认识担任村干部的职责,学会驾驭工作局势,做到善于调节各种矛盾,沟通关系,形成合力,把能否处理好新老干部关系摆到班子团结、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做到对卸任干部不排挤,更不报复,“谋事不谋人”,团结大多数,凝聚力量加快发展。要教育卸任干部正确认识退出村干部行列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需要,是保持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和生机的需要,是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要抛弃个人恩怨,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现任干部,认准身分不摆辈分,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全力支持现任干部的工作,与现任干部一起共谋发展。同时,

  要做好沟通工作。现任干部要积极主动与卸任干部进行个别谈心,加强现任干部与卸任干部的思想交流;上级党委政府要对卸任干部进行跟踪调查了解,遇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通、引导和教育,做细思想工作;要加强卸任干部之间的沟通,让卸任干部之间互相交流。3、把握适度性,落实卸任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一是健全卸任干部学习制度。由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卸任干部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提高卸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建立和完善交心谈话制度。乡党委和村支部要经常召开卸任干部座谈会,与他们谈话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听取他们的呼声和建议。三是建立定期通报工作制度。乡、村两级要向卸任干部定期通报工作情况,让卸任干部了解乡、村的工作动态,领会乡、村的工作意图。四是建立卸任干部的走访慰问制度。逢年过节,乡镇干部和村现任干部要到卸任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并切实帮助卸任干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4、把握长效性,努力发挥卸任干部的作用。一是发挥卸任干部在村务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卸任干部参与重大村务工作机制。在决策前,要认真听取卸任干部的意见建议,接受卸任干部的咨询;在决策中,要吸收卸任干部代表参与,根据他们的特点,通过合法程序,让其担任村民代表进入决策圈。二是发挥卸任干部在村务运行中的监督作用。卸任干部大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其非权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因势引导,用其所长,让他们参与对村务运行情况和干部行为的监督,保证村务的健康运行,保证现任干部行为规范化。三是发挥卸任干部

  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示范作用。要制订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服务,鼓励他们领办企业,争取项目,带头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帮富带富,为全面建设小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发挥光和热。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示范区 工作汇报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