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9篇

时间:2022-11-26 08:10:08 来源:思哲公文网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9篇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党史经典故事集合3篇  党史经典故事篇1延安窑洞对延安窑洞对又叫窑洞之问。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与毛  泽东谈到朝代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9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9篇

篇一: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党史经典故事集合3篇

  党史经典故事篇1延安"窑洞对'延安"窑洞对'又叫"窑洞之问'。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与毛

  泽东谈到"朝代更替、循环往复'话题时,发出了有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专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或许那时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慢慢好转了,精神也就慢慢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期,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特别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有名的黄炎培"窑洞之问。'党史经典故事篇2

  草地晚餐

  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接的边缘地带。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预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

  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近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

  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坡上,边喊边招手:同志们快来呀,告知你们几个好消息。

  一霎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坡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前面的人群,兴奋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西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兴奋得和大家一道用力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

  "牦牛!'许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如今竟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

  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准备,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

  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立刻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

  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养分好的很,是我们今日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目光向四周看。

  "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开始挖野菜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走在一块。这时,总司令又出如今我们身旁,他给我们介绍草地上的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总司令还能说出各种野菜的生长期和味道。我们一面根据他的指教挖野菜,一面想:总司令对野菜这样熟识,他肯定没少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红军战士一道,历尽千辛万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总司令几眼,看到他那显得有些苍老却十分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露这一道道青筋、正在拉扯野菜的手,我的心无法安静下来。总司令一面细心地寻野菜,一面给四周同志分析当前的国内形势,教育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怎样对待困难,经受生活的严峻考验。他说: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肯定能走过草地,到达陕北,见到毛主席;就肯定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鬼子和国民

  党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听着总司令的话,我浑身增添了力量,连肚子也不象刚刚那么饿了,拔起野菜来也非常轻快了。

  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寻了个把钟头,每个人才弄到一小把。我们把野菜洗洁净,送到炊事班去。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日的晚餐是一顿丰富的"牙祭'。

  开饭了,就餐的人们,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我盛了一碗野菜坐下来,一眼就看到总司令也端着一碗野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哩。他边吃边向旁边的战士们赞扬野菜的味道。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拘束,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来。总司令瞧了瞧,皱着眉头问:"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说:"先头部队送牦牛来时,顺便捎来一点点大米给您熬粥喝。'总司令温柔地说:"给病号送去吧。我吃牛骨头煮野菜,养分好的很。'说罢,夹把野菜往嘴里送。他吃地那么香甜,看不出有丝毫难咽的样子。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味道。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过。

  警卫员知道总司令是说一不二的,尽管心里有些舍不得,也只好

  端着稀粥向病号那边走去。病号中有个是党校二连连长,发高烧已经两天了,一点食物也没

  沾牙。可是他宁愿自己多忍受点艰苦,也不愿吃掉自己尊敬的首长的稀粥。其他几个病号也和他一样。警卫员没法,只得照旧端回去,可是总司令又叫他送过来。这样来回几趟,弄得警卫员不知听谁的好。怎么办呢?稀粥都要凉了。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熟识,便推我去劝告。

  

篇二: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心得体会800字

  一百年岁月匆匆走过,一百年弹指一挥间。顾盼往昔,岁月如歌。一百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难忘。一百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一百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岁月何曾割断我们真挚的向往;岁月何曾消融我们深沉的感怀;岁月又何曾泼灭我们心中的熊熊的向往,追求崇高信仰的烈火。

  把信仰扛在肩上,循着历史坎坷的来路,我们寻找那永恒的时间。184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恨,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确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光辉的历程。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一百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

  

篇三: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关于在全体青年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进一步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砥砺品格,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榆次一中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将在全体青年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确定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百年从头越·青年建新功二、活动内容1.利用德育综合课观看央视网《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一堂好课》(思政课)、《党史故事100讲》等影视作品,可以选集观看,要求每班交回观后感不少于10篇,3月底交回政教处。2.各班召开《百年从头越青年建新功》主题班会,回顾历史上的青年作为,畅谈现实中的自我使命,要求每班按时交回班会实施记录表、班会课件资料和现场照片不少于3张,4月初交回政教处。3.各班制作一期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或事件为主要宣传内容的板报,可以参考《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也可以自我创作,要求每班交回主题板报照片1张,4月15日前交回政教处。4.学校将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歌咏比赛、戏剧比赛等活动,具体活动方案随后下发,时间在五四青年节前后。三、具体要求1.各班任是各项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请各班认真组织积极参与。2.树立工作留痕意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切实提高班级组织力和战斗力。

  政教处2021年3月6日

  

篇四: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轮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2022.3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

  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

  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

  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

  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

  2.《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

  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

  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

  3.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摔倒在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

  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

  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监察职能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B.御史中丞权力超越宰相

  C.崇文抑武治国策略进一步得到落实

  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4.明中后期以来,苏州、松江等地民众多“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米,

  以米兑军运(粮赋)”,当地所需粮食大量购自外地。这说明当地

  1

  A.新型生产关系得到发展

  B.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政府大力扶植棉纺织业

  D.民生与市场联系密切

  5.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纯属宗教宣传

  品的有329种,占75.8%;属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

  植物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105种,占24.2%,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据此可知

  A.西方科技知识由此开始传入中国

  B.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C.西方科技知识获得中国普遍认同

  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科技的主动性增强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倡导者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

  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

  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一现象

  A.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

  B.实质是有志之士的救亡道路之争

  C.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

  D.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

  7.图1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13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画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

  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图1

  A.采用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B.表明中国引领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当时政治转型艰难

  D.描绘了生物进化论的演进

  8.1920年,李大钊撰文说:“中国的劳动运动也是打破孔子阶级主义的运动……他(孔子)

  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行了二千余年,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没有很大的变动。现在

  经济上发生了变动,他的学说就根本动摇。”这表明他

  A.全面认识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

  2

  C.明确提出了中国的革命任务

  D.大力倡导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9.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

  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且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

  制式,增加生产。国民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

  A.优化工业布局

  B.扩大军备以进攻苏区

  C.适应战时需要

  D.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10.表1是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该表可知,我国

  表1

  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差额

  1978年

  355

  167.6

  187.4—19.8

  1985年

  2066.7

  808.9

  1257.8—448.9

  1988年

  3821.8

  1766.72055.1—288.4

  1991年

  7225.8

  3827.13398.7428.4

  1995年23499.912451.811048.11403.7

  1997年26958.615152.811805.83347.0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对外开放的重心在沿海地区

  C.加入WTO促进贸易发展

  D.开放步伐加快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1.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

  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

  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12.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

  资、贷款、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

  朗琪罗把“金钱幻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13.表2是1913—1998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据表2判断,

  3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表2(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国家或地区1913~19501950~19731973~1998

  甲

  1.50

  3.49

  —1.10

  乙

  0.89

  8.05

  2.34

  丙

  0.76

  4.08

  1.78

  丁

  —0.60

  2.90

  5.60

  A.东欧和前苏联、日本、西欧、中国

  B.日本、东欧和前苏联、中国、西欧

  C.中国、日本、东欧和前苏联、西欧

  D.西欧、中国、东欧和前苏联、日本

  14.20世纪30年代,苏联加快推进北极地区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之外,在能源

  开发与工业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获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

  这一举措

  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支持

  B.促进了新经济政策发展与完善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5.图2是19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获奖作品《摧毁柏林墙》,照片中一位年青人正在用

  锤头和凿子拆毁柏林墙。该作品

  图2

  A.表明欧洲地区的军事对抗已经消除

  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瓦解

  C.展现了民众渴望结束对抗的迫切愿望D.反映了青年一代的沮丧和颓废

  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12分)王守仁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年)

  李时珍三次应试不第,后弃儒学医。为深入系统研究历代药物,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达湖广、江西、直隶等地的名山大川,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张居正年少得志,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任内阁首辅。任职期间,实行了一系列

  张居正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

  (1525—成梁等名将,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采取“考成法”考

  1582年)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改革使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

  景象,暂时缓解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连续六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宋应星

  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1587—

  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约1666年)

  洲,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王阳明观点的理解。(12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

  充分,逻辑清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

  5

  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侵占山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铁路权,并拥有铁路沿线30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1899—1904年,德国修筑了自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站点分布图胶济铁路逐渐取代了原来的鲁中大道而成为山东新的商品流通主干线路。胶济铁路与青岛港直接连接,内陆与沿海紧密联系,内地农产品经由火车运到沿海港口进入销售市场,减少了大车长途运输费用。运河在南北运输及贸易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沿河地区的货物改由铁路运送,愈来愈多的货物流向济南、青岛。铁路沿线许多城镇,特别是设有车站的地方,如胶州、青州、潍县等城市,因运输的便利而成为商品集散地并繁荣起来,还有许多县、镇、村庄,一跃成为商业重镇。铁路运行和停靠时间的严格规定,迫使人们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活节奏。长距离的出行,外出经商者屡见不鲜,传统的坐守田园,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人口的流动加快,活动与交往的空间扩展,人际交往渐趋频繁,封闭保守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日趋社会化。乘坐火车要男女同坐,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逐渐淡化。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侵蚀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耻于言利”的思想,

  6

  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出趋利的观念。伴随近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娱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也成为一种新风尚,济南出现了像石泰岩饭店、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摘编自《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变迁》

  就济铁路对近代山东的影响加以阐释。(14分)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作品名称

  作品简介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

  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

  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登船启航的这一历

  史瞬间

  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

  油画《遵义会议》。画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遵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

  7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场面

  油画《开国大典》。画家董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

  (1)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9分)

  (2)任选一幅油画进行赏析,并读谈你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的看法。(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交州商人徐某,常年漂洋过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驶时,忽然被一阵狂风

  吹至深山密林中的夜叉国,夜又国人居住山洞,牙齿像刀戟,眼睛好像灯笼,说话像鸟兽叫,

  以狼、獐、鹿等动物的生肉为食。因为徐某带了一些熟食且有做熟食的手艺,让夜叉国人觉

  得熟食很美味,他没有被杀掉或吃掉,反而很受欢迎。他随遇而安,逐渐融入夜叉人的生活,

  还和母夜又结婚生了三个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某带着大儿子回到交州老家,大儿子从

  军,立下大功,18岁成为“副将”。最后,徐某把妻子和其他孩子接回故土,二儿子考中武

  进士,妻子受封“诰命夫人”,女儿也为国立下战功。

  材料二

  ——摘编自蒲松龄(1640—1715年)《聊斋志异之夜叉国》

  8

  波勃出身条件优越,但不幸在幼年被拐后沦为船舵手的奴隶。因不满压迫他奋起反抗,却在一次失利后连同其他23名起义分子被遗弃荒岛并自谋生路。但波勃等人并不安于现状,他们决定通过自造船只逃离荒岛,在他们的努力下,建造了船只辛格顿号,波勃成为船长。在波勃的带领下,辛格顿号征服了大自然,最终抵达非洲的黄金海岸。远洋航行使船上的人员腰缠万贯,回到伦敦后,他们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波勃的钱财很快挥霍殆尽,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再次加入了海盗团伙干起了烧杀抢掠、贩卖黑奴的勾当。

  ——摘编自[英]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辛格顿船长》阐释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17—18世纪中、西方的时代特征。(14分)(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轮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ADDBCBCDABA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12分)(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对王阳明的认识进行论述。从程朱理学僵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价值多元选择等角度论述;从王阳明心学的主张与影响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李时珍的主要成就,从推动古代医药学发展的角度论述;结合张居正的主要成就,从推动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结合宋应星的主要活动,从推动科技发展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示例:明朝中期,程朱理学逐渐走向僵化失去活力,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又为人们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提供了多元选择。(2分)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认为士农工商只要立足本业,尽心尽力,就会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分)这种观点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有利于塑造积极进取的人格。(2分)李时珍、宋应星科举不第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分别致力于古代医学、工艺学的相关研究,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丰硕成果。张居正科举入仕,担任内阁首辅期间锐意改革,革除弊政,推动国家发展,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利国利民。(4分)当今,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学习

  10

  借鉴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立足自身,以社会要求和国家发展为己任,勇于担当,不懈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

  17.(14分)阐释:胶济铁路的修建使德国延伸了在山东的势力范围,掠夺了山东的资源,打开山东市场,使山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分)胶济铁路为山东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促进了货物流通,推动了近代山东商业的发展。将山东内地与沿海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内地的传统、封闭状态。引发了山东近代交通工具和运输机制的变革,冲击了以运河为依托的传统交通体系。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山东地区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为近代山东的经济中心。(8分)胶济铁路促进了人口流动,对民众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传统文化的转型,促进了近代生活方式的传播。(4分)

  (其他阐释,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8.(15分)(1)年代尺:(4分)

  (注:年代尺中应涵盖六幅油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及对应时间。漏掉一处或对应错误的减1分,减完为止,但不得负分。)说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1928年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标志着抗战的胜利,表明中共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人

  11

  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5分)(2)示例:《开国大典》赏析: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气势恢宏,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各阶层、各民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典礼。作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2分)作品采用严谨的写实手法,借鉴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通过透视和光影的处理强化画面主题,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作品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2分)(说明:应从历史和艺术两个角度进行赏析,每个角度2分)看法: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形象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上面这几幅作品都是作者在对中共党史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考证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它是对史实、人物和社会现象等的艺术加工,须用其他史料印证。(2分)

  19.(14分)特征:两则材料都反映了17-18世纪中西方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人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断努力的过程。(2分)中国商人遇险后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维持生存并得到发展。回到老家后的描述,说明当时社会重视教育,追求功名。(2分)这折射出小农经济下,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中庸、和谐、包容,追求圆满,封妻荫子的传统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时代特征,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4分)西方人沦为奴隶后敢于反抗,努力进取,归国后奢侈腐化,为获取财富不择手段。(2分)这折射出新航路开辟后,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积极对外殖民扩张,通过殖民贸易和贩卖黑奴,不断加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对殖民地剥削的罪恶和丑恶。(1分)

  12

  

篇五: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2021观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学习心得800字2020—2021

  2021观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学习心得800字2020一百年岁月匆匆走过,一百年弹指一挥间。顾盼往昔,岁月如歌。一百年前泛舟湖上,依稀难忘。一百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一百年的光芒历程,一百年的伟大成就,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展需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岁月何曾割断我们真诚的向往;岁月何曾消融我们深沉的感怀;岁月又何曾泼灭我们心中的熊熊的向往,追求崇高信仰的烈火。把信仰扛在肩上,循着历史坎坷的来路,我们寻找那永恒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构造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展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恨,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开展中国。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确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光芒的历程。一百年来,党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进展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特别是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开展,帮助了人们走上安稳、富裕的生活。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人民谋幸福。光芒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是党在过去的一百年的最好写照;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然而,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决不移,不可阻挡。

  2021观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学习心得800字2020两会期间,一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造的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引起局部代表委员们的关注。该节目通过遴选出的100件美术作品,由多位党史和美术专家讲述这些美术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年来波涛壮阔的光芒历程,目前正在央视一套播出。全国人大代表方燕看过节目后由衷感慨:我看了《美术

  经典中的党史》的几集,其中《唤起工农千百万》和《五四运动》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诡谲、山河激荡的年代,《江山如此多娇》和《歌唱祖国的春天》以完全不同的风格,以平和的自然风光和朴素的民间小景展现了建国初期民众建立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对重生活的希望。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感慨于精深的艺术工笔带来的视觉美,沉浸于浩瀚历史的沧桑厚重美,同时也感受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历久弥新的精神美。

  全国政协海外侨胞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说,看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苦不易,体会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持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力量。

  以画为魂,以史为体,一件件美术经典作品背后有着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欣赏美术经典,重温党史故事,领略信仰之美,礼赞中国共产党带着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人类开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观。

  2021观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学习心得800字2020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

  千年,何等风光?直到鸦片战争迸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

  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炽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中国人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x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x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x又带着全国人民,开始了建立家园的历史征程。在建立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曲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处理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到达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这一切来之不易,既离不开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离不开全党和全体中华儿女的顽强奋斗,更离不开党的根本理论、根本路线和根本纲领的正确指引,这是有目共瞩、无可置疑的铁的现

  实。在这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

  经济特区,到沿海各省的改革深化,从开始打破方案经济实行商品经济和方案经济相结合,到实行市场经济方针确实立,从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89年到x年,年平均增长9。3%,将近世界平均开展速度的三倍,其开展之快,后劲之强,让世界为之惊叹!经济开展区域从广东沿海向内陆逐步全面漫开,人民逐步摆脱贫困,并在总体上已到达小康水平,已向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迈进!

  

篇六: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观看党史影片感受百年历程心得体会五篇

  观看党史影片感受百年历程心得体会第一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成都分公司第

  三工程公司由项目团支部举办的青年讲习堂勿忘历史之《画说党史》的党课活动在项目领导及同事积极配合下,于20xx年6月29日20:00点在项目办公室正式开课,本次活动共有15名青年参加。

  为了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为青年员工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堂课,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不乏味、不单调的学习环境。工程公司团支部提前构思、多方讨论,最终决定采取视频投影形式开展。

  《画说党史》这部历时近8分钟的微电影,将在场所有人的思绪带入其中,一场场震撼人心的战役,一幕幕壮士断腕的决心,从1920xx年7月革命之初的艰难险阻,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曲折过程,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欣欣向荣,最后画面跳转到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航程。这部电影带给在场青年员工的不止是振奋和感动,更是对党的骄傲。

  通过此次堂课学习,使广大青年员工了解中国共产党95年的艰辛历程和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复兴之路的历史,勉励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勿忘历史,铭记使命。

  日前,由曲沃县妇联、团委、美术馆联合举办的首届青少年书画展完美落幕。本次青少年书画展共收到书画作品700余幅,通过认真筛选,共选出美术作品178件,书法作品54件,展期20天,累计接待观众20xx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县妇联主席张亚丽、副主席杨静茹参加了颁奖仪式,分别为十佳培训机构及20名学生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作品奖。

  通过这次展览,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书画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发扬,表达了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共同心愿。观看党史影片感受百年历程心得体会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党经历过哪些历史转折?长征、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改革开放等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当下很多青少年都没有概念的问题,或许可以让他们在一部动画微电影中获得认知、寻找答案。

  日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共青团中央出品的青年学党史系列作品之《画说党史》微电影隆重推出。

  该片是共青团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共同策划、编审,旨在通过微电影这种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党史知识,进而增强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和继承光荣使命的社会责任感。

  据悉,这部精心打造的7分钟微电影,浓缩了中国共产党xx年的辉煌历程和艰辛探索。它从数百幅反映党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典画作中出66幅,运用三维技术和影视后期技术,进行二次包装而成,从而达到让党史名画动起来讲故事的效果。其中,既有像《开国大典》《南昌起义》《攻占总统府》这些几代人熟悉的时代经典,又有《科学的春天》《南方视察途中》《抗击非典》等一批近年来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许多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国家级博物馆。从南湖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从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再到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一幅作品都是党的史诗中一个重要篇章。本片既反映了党的历代领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风采,又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史观,是党史的正确内容、经典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新颖的三维动画形式的有机融合,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艺术性。

  据介绍,在创作过程中,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方面,以及多位原画作者及家属给予了大力支持。这部微电影在传播方面也很给力,将在全网和电视平台推出,高铁、动车以及北京地铁、公交将滚动播出。观看党史影片感受百年历程心得体会第三篇

  整部影片用对比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两幅画面,那就是共产党的民心所向以及国民党的日薄西山。全片在渡江战役时进入了冲突的最高峰。战争类的电影我以前也看过很多,但不同于现代化的战争场面,渡江战役带给我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现在再面对这样的场景,仍然对当初那些烈士充满了敬意。这是要怀着对新中国多浓烈的情感、多坚定的意志、多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这样的无所畏惧,甘愿用血肉之躯顶着硝烟炮火横渡长江。如今的太平盛世,是多少先烈牺牲自己换回来的,看着他们,才体会到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不是空话,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看完电影,我也进行了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坚持传承下来的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吗,我们在工作中还需要借鉴党的斗争经验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优秀的传统和历史经验仍然能指引我们走向成功。

  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才能无往不利。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目标一致。影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种境遇反映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的重要性。而我们在工作中,公司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制定清晰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并告知所有员工,每个部门再根据各自职能不同进行分解,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修正,最终才能保证整体目标的达成。

  坚持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才能有一致的行动力。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取舍?怎么样在没人监督的时候也确保员工能以团队利益为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产党员之所以宁愿舍弃性命也要完成任务,那是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国、哪来家。而我们也一样,每个人的职能都是依靠公司而存在,离开公司,我们都只是个体,公司的发展也影响着我们的发展。所以坚持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以发展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持续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我们不断地成长,才能就公司、成就我们的价值。观看党史影片感受百年历程心得体会第四篇

  观影之前,本以为这部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会是严肃而又激昂的,看过之后,却发现它是温柔和缓的。它娓娓道来,彷佛把我拉回了那个年代,自己就是十六岁的田二桥,与亲切的毛主席诉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与主席一起看戏,给主席写信,毅然参加渡江战役,随时准备为新中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影片中当田二桥将胜利的旗帜插在敌方的高地上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战争固然是残酷的,但是结束内战、向着祖国统一的心是坚不可摧的。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

  

篇七: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在光影中追寻红色记忆让百年党史“映”入人心原文

  作为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大型党员教育电视片,《百年奋斗》以开阔的视野、详实的史料、创新的手法、真实的镜头、多维的切入,全景展现了一百年来龙江大地披荆斩棘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生动再现了发生在龙江大地的红色传奇、感人故事和历史细节,实现了传承红色基因从真实历史故事到电视艺术呈现的鲜活视频转码,堪称是一部用光影艺术定格党在黑龙江的历史中高光时刻的成功作品,一部以党史为鉴的优秀红色电视片。

  全景展现龙江大地奋斗征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回望龙江大地奋斗征程,这是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在龙江大地上写就的征程;这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征程;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征程。党在黑龙江的历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峥嵘岁月,非凡征程,历历在目。电视片《百年奋斗》开篇即以时钟敲响了党在黑龙江的历史的重要起点。从中东铁路铁轨的轰鸣,到五四运动龙江青年的呐喊;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3年10月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建立;从九一八事变抗日救国的枪声阵阵,到解放战争支前民工的车轮滚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飘扬的五

  星红旗,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轰鸣作响的老式机床;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如今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六个强省”建设,本片以龙江为经,以时代为纬,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凸显了一代又一代龙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忘百年初心、经历百年风雨、坚持百折不挠、实现百炼成钢的伟大奋斗历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正如《百年奋斗》片尾曲《江山》所唱的,“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整部片子通过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关键场景等,一以贯之、饱含深情地诠释了一条红线,那就是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黑龙江地区党组织从最初只有3人,发展到如今拥有230多万名共产党员,正是因为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涌现了一批批视死如归、勇赴国难的革命烈士,一批批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批批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先锋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精神,汇聚成不同历史时期引领龙江发展的磅礴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鲜活转码黑龙江是一方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具有丰厚的党史文化资

  源。这里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红色之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战场,是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诞生了无数个“新中国的第一”……

  通往胜利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百年奋斗》突破了一般党员教育专题片高屋建瓴、纵横捭阖、论理说教的风格,无论讲事件还是说人物,讲牺牲奉献

  还是说振兴奋斗,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找到新鲜的切入角度和饱含情感的叙事温度,让一段段历史变得鲜活,让一个个人物深入人心。如在讲述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时,本片既通过画面和专家的讲解展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又加入了适当的旁白和当年抗联老战士的同期声,从细节处触动情感,使这段历史既大气磅礴,又真实生动。

  本片尤其注重以人言事,以情动人,将思想蕴含于细节,用朴实而生动的影视语言将党在黑龙江的历史娓娓道来;既观照大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走向,又观照个人命运,将感人的故事串联起来,联动成宏阔的历史画卷。每集片子都有从小切口进入的故事,小中见大,以情动人。比如,第一集《牺牲之志》中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第二集《奉献之歌》中“活烈士”李玉安现场讲述抗美援朝中松骨峰战役端着刺刀冲向敌人的英勇瞬间,第三集《振兴之路》中外地游客对大美龙江的热情赞美……都让厚重庄严的党史活了起来、充满张力,成功实现了从历史故事到艺术呈现的鲜活视频转码。

  昭示龙江“四大精神”生生不息人无精神则不强,国无精神则不立。在非凡的百年奋斗历程中,

  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领下,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用鲜血、生命、汗水铸就了光耀千秋、永载史册的黑龙江“四大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百年奋斗》告诉我们,“四大精神”从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孕育而生,是黑龙江人民意志品质、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彪炳史册、光耀后世的精神遗产和壮丽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也是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

  历经磨难的黑龙江人民,有着同一切困难斗争到底的气概,有着自力更生的决心,有着振兴奋斗的底气。这些都源于胸怀坚定意志、崇高理想、牺牲精神、敢于担当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把革命先辈们苦苦探索、牺牲、奉献和担当的伟大精神,透过一帧帧高清的画面、一句句平实的话语、一幅幅珍贵的史料,记录、再现、思考、重塑,并一一呈现。在《牺牲之志》中,着重刻画了东北抗联将士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儿女,面对生死考验所表现出的向死而生的坚定信仰和无比忠诚;在《奉献之歌》中,逐一展现了北大荒拓荒者的拼搏奉献、大庆石油工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林区劳动模范马永顺的感人故事;在《振兴之路》中,强调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和重点国企焕发生机等新时代故事。一名名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群众的先锋、攻坚克难的堡垒。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龙江“四大精神”在新时代仍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些精神和故事,一次次镌刻在这片黑土地上,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

  百年奋斗,赓续荣光。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迎来百年华诞。过去的一百年,全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用牺牲和奉献演绎出的动人篇章,已定格在历史的星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百年奋斗》激励着龙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百年

  奋斗,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走出一条更加坚实的振兴发展之路,谱写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的新篇章,描绘出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篇八: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老课文中的党史故事:可歌可泣的《狼牙山五壮士》

  课前导读

  题目:《狼牙山五壮士》版本:入选1980、1994等人教社多版本教材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在建党100周年庆典到来之前,《光明日报》邀请师生代表及教材编选者分享课文和插图的相关故事,以此探寻文艺作品在促进“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再次记住这五位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班长马宝玉,跳崖牺牲时年仅21岁。

  怀旧记忆

  1.一篇课文,两种插图

  讲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

  《狼牙山五壮士》首次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是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第六套全国通用教材。这篇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绘制的,表现了五位壮士高高地举起大石头、奋力砸向敌人的场面。

  这篇文章第二次作为课文进入教材,是1994年4月出版的人教版教材。巧合的是,我于1993年进入人教社工作,这本书是我担任责任编辑后编选的第一本语文教材。

  这一版本的课文插图改用了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这幅油画抓住五位壮士跳崖前的瞬间动态,用粗犷的笔触,把人物和太行山的造型结合为一体,把五位壮士坚强威严、气壮山河的伟大气概表现得淋漓酣畅,悲壮中透出一股大义凛然之气。学生学习课文时,这幅插画很容易让他们身临其境,直观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强化革命故事的感染力。

  自《狼牙山五壮士》选入人教版教材后,人教社编写的历套小学语文教材,包括正在使用的统编教材,都将其作为经典篇目保留了下来;詹建俊创作的这幅油画作品也一直作为课文插图,出现在之后每一套小学语文教材里。

  1980年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插图

  2.这幅插图一直激励着我

  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

  一个人对于英雄的印象与记忆,往往是由文学叙事和绘画图像汇聚而成的。回想自己的少年时代,除了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有一幅课本插图,让我对战争岁月中的英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感佩之情。

  我读小学时,语文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而课文的插图则塑造了我心中革命英雄的经典意象。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幅画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名师大家詹建俊之手,而他1959年创作这幅作品时也只是一位28岁的青年画家,更没有料想到自己未来与这幅画作及这位作者、这所美术学府之间的机缘。

  20年前,我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研究生,专注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和任教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教学研究和现当代主题性美术研究的过程中,《狼牙山五壮士》作为重要图像文本,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课题。这时我才深入了解到这幅经典之作的创作论价值和美术史意义:画面以纪念碑式的人物造型和三角形金字塔式构图完成主体形象塑造,用明暗有致的油画笔触,凝固了那个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这种手法打破了当时美术界表现革命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固有模式,巧妙凸显了战斗中军民对国家命运的信心及其作为历史主体激昂高亢的民族精神。

  在这幅经典画作中,壮士们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献出生命的伟大气概,如一阙史诗、一座丰碑,成为整个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也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

  1994年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插图

  3.这是我讲的最特别的一课

  讲述人: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语文教师李善

  《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故事发生在保定,每次讲解这篇课文,我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每一个教学细节,我都会精心设计。

  “孩子们,你们知道1941年9月25日是什么日子吗?”语文课上,面对提问,学生们眨眨眼睛、摇摇头,满脸不解。当我把著名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投放在多媒体屏幕上,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小脸上露出由衷的敬意。

  “狼牙山上,五位壮士面对敌人步步紧逼,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了悬崖……”随着我的讲解,孩子们认真地观看着油画,用心感受每个细节。为了让学生们重点领悟“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三个壮烈场景,我会在课上播放慷慨悲壮的音乐,带大家齐读课文,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体会到那气壮山河的英雄气魄。随着情节展开,孩子们一会儿显得很焦灼,一会儿又义愤填膺;一会儿小拳头微微攥起,一会儿眉头慢慢舒展开。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感到了孩子们已全身心地沉浸其间。

  “李老师,您这样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我觉得特别容易记住。”“看着这幅画,我更加敬佩英雄们的壮

  举。”“我一定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最后的谈感受环节,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言,革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强烈共鸣久久不散。

  用曲线勾勒出狼牙山的险峻山势,用红色画出壮士们的累累伤痕,用凌厉笔锋表现怒视敌人的眼神……生动的画面、朴实的配文,课外,孩子们自主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绘本,总是让我眼前一亮。每次我都会把好的作品推荐到班级群内或校内专题展上,让学生们的真挚情感感染更多人。

  4.今日之责任,在我少年

  讲述人:甘肃兰州市新区方家坡学校七年级一班学生赖恩荣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许多革命故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生动的课文和形象的插图作品,深深震撼了我。五位英雄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危,关键时刻破釜沉舟,将敌人引上绝路,最终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悬崖。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英雄乐章。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时,我不禁动容。我竟不敢想象,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将敌人引诱至狼牙山顶峰的,因为那是一条必死之路。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触动着我的神经。我依然记得当时老师朗读这篇课文时的情景,依然记得那幅油画中每个战士的高大、坚定与不

  屈。那一堂课,我和同学们都异常安静,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听到了壮士们发出的慷慨悲歌。

  

篇九: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党史中的经典小故事-党的经典历史的小故事【建党百年】

  党史中的小故事:毛泽东的拐杖情缘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

  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

  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

  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

  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

  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

  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

  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

  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

  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

  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

  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

  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

  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

  Word文档

  1

  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

  Word文档

  2

  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

  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党史中的小故事:王震爱才惜才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王震以爱才而闻名。他曾说:"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尊重人才,没有人才可以有人才,人才少可以变多,否则,多就会变少,有等于没有。'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王震,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在他指挥的部队里,积极主张吸收知识分子入伍。

  1937年11月,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参加八路军会议,他说:"我想要一些人。'贺龙笑着说:"你胃口真不小,一个三五九旅那么多人马,还嫌少?'王震笑着说:"我王震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嘛!我还要一些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给部队教授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打不败日本帝国主义。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吗?'

  于是,贺龙将从北平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康世恩、郭小川、刘亚

  Word文档

  3

  生、赵安博、王季青等一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分给三五九旅。其中,北京大学毕业生刘亚生很受王震器重,被破格提拔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王震求才若渴,在三五九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初、高中毕业生入伍,在连队锻炼一段即委以恰当的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军每解放一座城市,就亲自去动员知识青年参加部队。《王震传》的编者说:"王震像磁铁一样,在自己周围吸引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农学家涂治、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地质学家王恒升、纺织专家刘钟奇他们都是王震领导新疆建设的高级参谋,为新疆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6年,王震任农垦。在"反右运动'后期,王震心里总在想着一件事:被定为"右派'的人,也要给个出路。这些知识分子的知识还是有用的,别的部门不要,可以到农垦部门来嘛。在王震的支持下,1958年,北大荒不仅接纳了10万转业官兵,还接纳了1500余名"右派',其中包括丁玲、艾青、丁聪、吴祖光、尹瘦石、黄苗子等文化名人。

  1969年10月,王震被下放到江西红星农场,他从各地请来了很多科技人员。李汝庆是农场一位学畜牧兽医的科技人员,因为海外关系和"反右'期间的问题,在场里被当作重点"牛鬼蛇神'批斗了三年。在调查和了解情况后,王震通知李汝庆到总场开会,"我和你们党委研究过了,现在决定解放你,你就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开会。'李汝庆参加批斗会,不是站就是跪,现在一听见让他坐下来,激动得潸然泪下。从此,李汝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场的发展作出了积

  Word文档

  4

  极贡献。党史中的小故事:彭德怀开解下属

  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

  

推荐访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党史 美术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