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18篇

时间:2022-11-25 14:25:06 来源:思哲公文网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18篇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景观设计05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劢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进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18篇,供大家参考。

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18篇

篇一: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景观设计05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将劢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进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丌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不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

  ...

  乡村振兴10个案例解析,如何做?

  2018-04-10至道空间

  来源:景观中国网(ID:LACweb)

  乡村建筑设计

  01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z

  ...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02

  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z

  ...

  03

  莫干山大乐之野庾村民宿

  民宿位于浙江莫干山镇庾村国营时期蚕种厂的西侧,旧有的建筑散落在场地上,有些已破旧坍塌,树木填充了村落肌理的剩余空间。设计采取风景内化的策略,不仅是建立对于不利外部的防御性,反之也让被渗透的内部成为景观中一部分。同时民宿也为小镇提供了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造就了公共区与民宿之间特殊的流线关系,和多样的游走体验。

  04

  木兰围场

  z

  ...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乡村景观设计05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z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06

  乙未园环境教育主题儿童乐园

  z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废料,以及拆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来“拼凑”儿童乐园,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成本、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07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

  z

  ...原场地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常年积水,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乡村整体营造

  08

  西溪南村望山生活

  西溪南村这个号称徽州文化最为丰富的古村落,几年前已经凋蔽不堪,大量古民居坍塌弃用。“望山生活”与西溪南镇政府及乡民,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共同管理遗产村落的机制审查村级规划,在修补旧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民宿、开办文化创z

  ...意活动等,并用“拼贴”方式,规划新乡村民居和服务设施,从而保护并激活乡村文化遗产。

  09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上坪古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设计团队在保护的前提下,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z

  ...

  10

  山东凤凰措再生营造凤凰措是一场空心村再生实践,整体定位为乡村艺术区,包括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室、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留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z

  ...声明: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bobby477,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z

  

篇二: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表一: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案例

  村名村党组织书记姓名

  格式:XX市(州)XX县(区)XX乡镇XX村

  联系电话

  集体经济年收入

  格式:XX万元

  基本情况及典型事例介绍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说明:特别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模式,字数400字左右

  可供参观学习的现场点名称及相

  关照片

  说明:请将照片文件名修改为照片说明,并与此表一并打包反馈

  1

  表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表现突出的基层书记

  村名

  格式:XX市(州)XX县(区)XX乡镇XX村

  村党组织书记姓名

  任现职时间

  联系电话

  该村简介(人口、面积、资源、环

  境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表

  现和成绩

  2

  

篇三: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2022乡村振兴怎么干?十大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以下十大案例作为国内著名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他们究竟赢在哪儿?

  1、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半径150公里内辐射人口近2600万,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

  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6、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7、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近年来,莫干山不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的游客,许多曾经走出大山的当地村民也纷纷返乡,参与到建设家乡的大潮当中。8、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2011年以前,浙江省安吉县的鲁家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如今已蜕变为“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中国美丽乡村新样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启动了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村集体通过财政项目

  资金转化为股本金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理念,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紧密结合到了一起。改造后的鲁家村对追求自然耕种的城市人群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来乡村旅游的繁荣,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9、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普古乡舍烹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普古乡东部,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10、以“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日本的合掌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1)观光旅游:白川乡内共有5个合掌村落,其中最出名的是拥有114栋“合掌造”的荻町,还有一条长1公里左右的庄川河,以及寺庙、美术馆、博物馆等,利用这些旅游资源开发了乡村观光产业。

  (2)民宿与特产: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筑见长,是日本传统民宿的典范。整个村落以不破坏村民生活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为民宿、餐饮以及特产商店,来满足日益增加的观光客的需求。民宿内体验项目以特定农作业或地方生活文化为主题,包括农耕体验、牧业体验、渔业体验、加工体验(做豆腐、捏寿司)、工艺体验(押花、捏陶)、民俗体验(地方祭典、民俗传说、风筝制作)等。可以感受农村朴实与温馨的生活环境,聆听主人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久违的宁静和安逸。

  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产,如浊酒、飞弹牛肉、柿饼、飞弹牛乳制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内独有的原生态食材进行生产。

  (3)节庆活动:为让“合掌村”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深度挖掘了当地文化,打造了“浊酒节”“亮灯节”以及“消防演习日”等节庆活动。

  

篇四: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片区基本情况

  **片区位于**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

  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

  **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村安置区;日处理能力400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使用,经处理的中水一部分经地下管网流入小区旁边的浞河,另一部分流入小区周边的绿化带,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水资源。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1.5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片区距离**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三、**片区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一是整个村庄各项资源,突出生态宜居。**村通过**区第一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158户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人均楼房面积58平方米,目前**街

  道的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5.4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居住小区也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正在加快核心区3个村的迁村并点工作,同时规划建设3.8万平方米的高层住宅小区。为进一步处理社区居民生活污水,修建处理规模为4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站,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污水处理站统一进行清洁处理,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内360余亩的大棚有机蔬菜,康汇源生态农业,绿达景观、华裕实业、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先后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30万元。去年村里还成立了供应链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公司当年就盈利80万元。

  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净化美化乡村环境。**片区投资520万元,对汇源、汇鑫2条主要道路重新整修;

  投资60万元,为居民区接通天然气管道;

  投资600万元,对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全部上档升级;

  今年投资850万元,对片区4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预计硬化路面8200平方米,粉刷墙面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等,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片区。

  一、村基本情况

  **街道农科村位于街道办西首一公里,县道淮三路西侧。全村四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1360人。党员44名,耕地面积1306亩。土地实行有偿流转400亩,主要以青椒种植为主,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行其他产业,增加群众的收入。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先进党组织,目标考核先进村,被区、市评为文明村。2022-2022年度区

  文明村、2022-2022年**市文明村、2022年**市创建文明村先进村、2022-2022年省级文明村光荣称号、2022年成为**区新农村建设“四星村”。2022年9月被省评为文明村,2022、2022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星村”。

  二、发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1、抓党建阵地建设。打造五星级村部,便民服务中心,现有面积430平方米,设老年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文化娱乐室、服务大厅。集中挂牌、办公,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上墙。响应区组织部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高效打造党建

  “十个一”工程。

  2、评比“五星”党员户。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仲美兰户被评为2022年区“五星”党员户,活动地开展有效提高了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一名党员真正认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远程教育、专题讲座、走进道德讲堂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增长知识,大大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评判,列出正、负面清单,对照整改,取长补短,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加强。

  三、近些年来村振兴发展变化

  1、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两年来共投资28万元,结合环境治理对赵庄组、杨庄组、村四级路进行了绿化、亮化。方便了群众的晚间出行,美化环境,拉近城乡距离。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庄、组与主干道硬化率达到95%,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生态环境治理。投入30万元对全村所有庄、组进行了综合治理,实行长效保洁,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上级部门考核、督查中均达优秀等次。

  4、扶贫帮扶工作。村共有建档立卡户47户103人,通过结对帮扶,落实合适工作等措施,目前已有4户脱贫,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扶持,到2022年一定能够全面脱贫。

  四、集体经济项目和村居特色产业

  1、集体经济增收。近两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动脑子、想办法,新建十间门面房对外招租,年收入达4万余元。村集体先后引进了“华恒包装”、“南辰机械”、“先达液压有限公司”、“兴业铸造有限公司”、“汇力液压有限公司”、“**浩邦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农科村,解决了上百口村民的就业问题,有力解决了村集体办事难问题。2022年8月,在原袁集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功引进了昊瑞物流有限公司,使得村可用财力达40万元,现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村。5家总部经济,使得村可持续集体经济达70万元。

  2、发挥村内水资源优势。利用70亩地取土,利用1-2年时间大力打造以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民致富,集体征收,为美丽乡村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区**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殷切嘱托为动力,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发展、培训造血、电商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287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户均年增收6000元;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产业+就业+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

  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22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最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

  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22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22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22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篇五: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案例

  一、背景

  XX县位于XX盆地中北部,XX市东南部,辖区幅员面积2659.38平方公里,辖13个乡、4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932个村、110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141.4万人,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囿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规模,XX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全

  县城镇化率为37.5%,低于全省12.9个百分点,相当比例的农村地

  区人均占有资源少,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脱贫攻坚任务较为

  艰巨。20XX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超过8万,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140个。同时,XX县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县范围内南北差

  异、东西差异较大,约

  30%勺贫困村、贫困人口

  聚集在南路乡镇。

  近年来,XX县针对南部贫困区域发展滞后、诉求多元、问题交

  织,靠单兵突进、单点改革难以奏效等实际情况,抢抓省农村改革综

  合试验区、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简称综改区)建设契机,通

  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主动探索,集成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定

  向颁发经营权证、“三变”改革等

  15项省市县

  改革试点,着力探索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互促发展新路子,实

  现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融合互动。综改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20XX年的7600元增长至20XX年的15166元,保持年均13%的增速,9个贫困村4862名贫困人口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专题报道。

  二、做法

  (一)构建“双区”叠加推进机制,形成市县联动、三方共建的工作格局

  坚持综合改革与脱贫攻坚“双区”叠加、互促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方作用。

  一是市县齐抓共建。建立市、县、乡、村、社齐抓共建,五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县分别组建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和前线指挥部,落实2名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常驻前线指挥部一线指挥,选派3批170名市县机关干部到指挥部挂职或村任第一书记(副书记)和乡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二是社会各方支援。明确社会投资、群众投入等以奖代补政策31

  条,策划包装项目180余个,引进铁骑力士、可士可、牡丰、梓商等

  农业龙头企业18家,累计吸纳社会投资3.2亿余元。与清华大学、

  中国农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和

  远程教育培训基地,

  成功纳入中国工程院“村

  镇规划建设重大课题”调研点,形成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撑的“区校合作”

  新模式。

  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县财政设立300万元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

  金,吸引65名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成功创业。制定《综改区项目推进

  办法》,对村民筹资修建村社道路、维修塘库堰渠、自建农业设施等

  分别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明确“村民筹资额度达

  到项目总投资30%^上的,可采用村民自建方式进行”。

  (二)构建“双轮”驱动建设机制,形成规划引领、建管同步的发展态势

  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同步,实现“输血”“造血”双轮驱动。

  一是多规合一。坚持“丘区风貌、新村功能、农家情趣、现代品质”

  于一体,聘请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规划机构,同步编制示范区总体

  规划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

  4个专项规划及11

  个镇乡的总规和控规,明确城镇、产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开展扩

  权强镇试点,加快构建“乡一村一社”三级管控体系,推动规划落实。

  二是整合项目。坚持资金用途、管理权限、实施主体“三个不变”,

  采取“一个部门牵头、一张图纸设计、一个标准验收”授权综改区指挥

  部“双审双签”全程把控。

  3年累计整合实施各

  类涉农项目46个、资金9.96亿元,建成县乡道路74公里、村社道

  路355公里;整治渠道450公里,新建山坪塘90口、蓄水池60

  口,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实现水网、田网、路网、电网“四网配

  套”。

  三是创新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探

  索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500余宗,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

  家庭农场、专合社148个,连片建成甜橙、藤椒等基地3.5万亩。探

  索“互联网+定制农业”,建成1个区域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和20个村

  级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电商交易额

  516

  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水稻植保公共服务试点,作业面积2万余亩,亩

  平直接创收92.1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

  点,组建农村资金互助协会5个,累计发放借款260余万元;与农

  商行合作创设“产业扶贫贷”,落实300万元分险基金,由银行放大

  10倍进行放贷,撬动社会投入1.8亿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被评

  为20XX年“XX省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三)构建“双带”同步受益机制,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共赢的脱贫路径

  坚持“带动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通过“产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同步收益、多方共赢。

  一是四方分成互惠共赢。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组建甜橙种植专合

  社,引进可士可公司发展甜橙产业。专合社委托公司代建代管基地三

  年,盛产后由专合社统一经营管理,

  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并按1元/斤保底价回收,收益按照农户、公司、专合社和村集体四

  方“7:1:1:1”分成。目前已建成甜橙基地20XX亩,入股农户1200户

  (贫困户172户453人),盛产后可带动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股权量化精准扶贫。采取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水产养

  殖专合社,发展台湾泥鍬净水面养殖。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整合

  财政补助资金量化到合作社成员,整合扶贫产业周转金和社会帮扶资

  金作为贫困户集体股本,集体股本收益

  80%由贫困

  户按人分成,20%建立脱贫巩固基金。目前已发展泥鍬养殖和稻鍬共

  育基地350亩,带动6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代养代管无本增收。与铁骑力士公司合作,在试点村建立以

  贫困户为主体的合作社,通过综改区“产业扶贫贷”和贫困户扶贫小额

  信贷解决合作社代养场建设资金,

  

篇六: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涌现出了什么等一品典型范例

  案例一: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

  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案例二:陕西袁家村——乡村旅游黑马典范

  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

  袁家村有两个创举:一是开创了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二是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

  袁家村在过去是一个贫困村,但随着乡贤、能人的领导,逐渐摆脱了贫困区,并通过村办工业企业,迅速把集体产业发展起来,实现农业落后村向工业富村的华丽转型,并将触角伸进了大西安经济圈,跟随时代的脚步,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主导旅游业,袁家村的成功是一种创新和敢于拼搏的精神的成功,农村想要实现富裕,必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处理好小农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篇七: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较好的经典案例,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

  (一)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1.地理坐标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公里,自驾车程1.5小时左右。2.村庄规模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其中一期重点开发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3.开发主体2015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计划开发总投资5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4.开发理念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5.获得荣誉

  2017年7月,“三瓜公社”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第一名,2017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员超过30万人次。

  6.产业规划(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7.运作模式(1)建设模式

  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

  (2)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重点打造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以电子商务为抓手,依托南瓜电商村,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建立创客中心,吸引年轻人入乡加入到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平台,通过电子商务,驱动农产品加工、生产,通过农特产品的加工生产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业和创业。围绕着餐饮、民宿、旅游、电商等,三产业态已初见成效。三瓜公社强调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使一、二、

  三产业在总体规划中有序发展,良性互促。电商和旅游协同发展是三瓜公社电商特色小镇的独特模式探索:农旅为主,引领电商小镇品牌化建设;商旅是力,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文旅是魂,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镇的文化灵魂。成立了花生、养殖、食用菌、瓜果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区。由合作社进行原材料的种植、加工、销售,为参与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及产品销售等。三瓜公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户种养、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有机整合,带动周边村民大力开展订单式农业,快速实现致富。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打造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依托已经成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负责规模化的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引导农民或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1.地理坐标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2.村庄规模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人来到这里。3.开发主体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4.开发理念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5.获得荣誉2017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8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誉,昔日的“空心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关中民俗第一村”。6.产业规划袁家村在产业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品牌,两个产业”:一个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价值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读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乡”,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创新团队+资本+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篇八: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浅析乡村产业振兴的十大典型案例

  作社,依据农户数量折股量化,农夫获得收益股权。在征得农夫同意的根底上,股金作为合作社的资本

  金投入金鸡工程。

  【一】北京德青源:企农资产联合实现土鸡变

  二、设立平台公司,统一工程建立。县政府设

  “金鸡”

  立农业资产公司,负责工程资金治理和前期建立。

  近年来,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以蛋鸡产业用各合作社入股的资本金,依据1:1的杠杆率向银

  为抓手,依托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通过县域试行贷款,以政府购置效劳搭建信用构造,银行依据

  点等方法,探究形成一套“三权分置”(工程资产全基准利率赐予工程15年长期贷款。资金全部到位

  部权归地方政府,经营权归德青源集团,收益权归后,平台公司依据德青源标准建立“六厂(场)一区”

  农夫)、合作共赢的德青源金鸡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青年鸡场、产蛋鸡场、饲料厂、屠宰场、沼气厂、

  以点带面,形成了产业进展带动农夫就业增收的良食品厂、生活效劳区),打造金鸡产业园,享有固定

  性互动格局。

  资产全部权。

  一、整合财政资金,农夫获收益股权。整合县

  三、开展租赁经营,租金收益惠农。工程建成

  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依据金鸡工程周边重点村、农后,德青源公司将固定资产租赁下来,每年依据固

  夫数量,将财政资金安排到乡镇主导治理的专业合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分季度缴纳租金。租金收入

  归还金融机构本息后,剩余局部按股安排给各合作购订单),涉及大宗原料、小原辅料、蛋肉产品等类

  社,确保农户获得稳定股权收益。

  别,县政府通过物流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效劳合同,

  四、制造就业岗位,带动脱贫增收。在工程建以市场化价格承接物流订单。二是包装订单。金鸡

  立和运营过程中,德青源公司贯彻建档立卡脱贫群产业园每年需求包材3000万套(约2000万元选购

  众优先原那么,设置爱心岗位特地招收建档立卡脱订单),涉及纸箱、纸盒、蛋托、砧板等类别,县政

  贫群众,鼓舞通过技术培训的致富带头人在企业从府通过包装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选购合同,以市场

  事技术治理岗位,通过才智和劳动猎取市场化的薪化价格承接包装订单。三是玉米订单。县政府通过

  资。目前,德青源公司在全国14个省地共投产20种植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选购合同,带动当地的绿

  多个金鸡工程,雇佣农村劳动力1600多人,其中色玉米种植。

  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比例达50%以上。

  【二】山西云州:补齐产业短板打造“小黄花

  五、进展关联产业,订单带动致富。金鸡产业大产业”

  园通过玉米订单种植、物流运输、包装材料、临时

  黄花又名萱草、忘忧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劳务等上下游产业,供给稳定的选购订单,带动农具有健脑安神、降脂养血、清热解毒、通气催乳等

  夫围绕产业链充分创业就业。一是物流订单。金鸡功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

  产业园每年物流运力到达30万吨(约1500万元选历史,素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当地黄花角

  长肉厚,先后12次荣获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目前种植黄花可享受每亩每年500元的补贴,同时当地

  黄花种植面积已到达26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农夫可到合作社参与黄花田间治理打工挣钱,这项

  是地方经济进展、农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政策解决了种黄花前三年没收入的担忧。

  过去当地人并不想种黄花,主要缘由是黄花产

  二、改善水利设施,提高黄花产量。黄花种植

  业存在“六怕”,即怕旱、怕虫、怕前三年没收成、区乐观争取水利设施工程,累计投资2.6亿元,新

  怕雨涝晒不干、怕缺少劳力采摘难、怕市场波动大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22.68万亩,铺设地下管道、

  等难题。近年来,云州区委、区政府把“一区一业修复配套机井、实施节水喷灌,解决旱天没有淋头

  一品牌”作为全区特色产业进展的主要抓手,以咬雨,黄花减产等问题。

  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集中力气解决一村一户解决

  三、统一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统一以合

  不了、解决不好的加工销售难题,为黄花产业供给作社名义参与自然灾难险和目标价格险,种植户每

  了良好的进展环境,保障了黄花产业的安康进展。亩出50元或200元(财政分别补贴250元和200

  一、设立种植补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解决元),最高可获得5000元、7000元的风险赔付,

  农夫种黄花前三年没收成难题,当地成立种植合作消退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当地土地

  四、准时组织收储,提升产品效益。每到采摘

  资源,流转土地,进展规模种植。云州区制定政策,季节(6月下旬起的40多天),合作社每天都会联系

  本地加工企业,深化地头,现摘现称现结算。村民收入也越来越好。在大同,黄花干、黄花酱、黄花

  采摘下的鲜黄花,准时进入地头冷藏库。鲜黄花集饼、黄花制作的化装品等相关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中出售解决了过去采摘怕高温,蒸后怕遇雨,晾晒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当地

  怕阴天的难题,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收益。

  老百姓走出了一条幸福路。

  五、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进展。云州

  【三】辽宁十家子村:吸引返乡创业进展农村

  区依托黄花产业、40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电商新业态

  等资源,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

  辽宁省朝阳市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利用亲情、

  合,建成了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等一批乡情,吸引高校生返乡创业,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

  黄花采摘观光、安康养生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创办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农夫合作社等经济实

  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峰峪国家湿地公体,通过“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合作社

  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秀丽景观,已经形+实体店”的模式,推动当地小米、小麦、葵花、

  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23个,拓宽了产品类葡萄、苹果等产业高质量进展。

  别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夫就业增收。

  一、培育产业进展领头雁。十家子村党支部乐

  这些年,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观号召、扶持高校生返乡创业。2022年本村高校生

  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黄花越种越多,王颖响应号召,返乡创立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

  

篇九: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这60个中国最美乡村改造案例,告诉你乡村振兴怎么

  搞

  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四川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对酒厂的衰败外壳进行集中整治并优化了室内空间,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文化展区、休闲吧馆、创客学院,并新增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游客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宋家沟乡村改造项目,山西以植入和空间换置等手法进行移民搬迁的工作,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散点的分布规划来化解新旧隔阂,恢复乡土文化的自信。沿河岸吸纳周边空余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空间,同时植入庙宇、浴室等公共建筑,将原来起单一带状的分割线,变成了有机多元的链接带。对宋家沟村历史文脉及本地宋长城文化进行糅合提炼。利用向村民旧砖瓦材料的收集过程,使村标的设计自然而然的从村庄内部渗出,与整个地域互相回应。挚舍南禅观水酒店,无锡清名桥古运河之滨,故取名为“南禅观水”。原址是典型的传统三进式院落,前低后高,较为保守。旧建筑四周封闭,室内光感不强,楼道狭窄,藏匿了许多安全隐患。改造后的建筑,依旧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保留了这座江南小院古朴典雅的气息,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

  间。房间“溯、泛、泊、泽、瀚、澔、润、漾、湛、泓、渡、湉、漪、澹、澈、澄”,皆以水字旁的字命名。干净利落的线条,裸露的原色墙面和金属,传达克制冷艳的美感,几何性和构成性创造出中性、纯粹的空间体验,粗犷别致之中不乏细腻的笔触。铁锈板、简约的落地玻璃及独特的导向系统等现代设计元素,赋予了老宅新的活力。

  d-u渡咖文集,无锡在满足保持整体风格一致的需求下,又要体现其作为独立美学空间的多样性。老街南下塘仍旧保留着当初枕河人家、小桥流水的古镇风貌。更新后的入口处,细木格栅窗替代了原有的密闭花格窗,更加轻简有温度;外凸原木落地玻璃窗的运用让室内外空间更加敞亮通透。咖啡厅侧面开辟出进入室内的通道,褐色砂石中青石板路曲折迂回,营造出温婉江南的意境。推开主入口实木大门,是一个艺术展示区,兼具接待、艺术沙龙、展厅的功能。作为展厅时,空间内部的接待台和休闲长椅可瞬间变为吧台和展台。艺术空间和咖啡区由落地大玻璃窗隔开,两个空间纵深相互延展。百美村宿·拉毫石屋,湖南坐落在山坡之上,场地北高南低,高差约为30米。村落周边古树参天,群山怀抱。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加上周围树木森森,烟雨濛濛之际,炊烟袅袅之势,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闲置景象。田园东方二期,无锡相对于一期作为完整的乡村发展模型示范,二期的建设,更关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与商业发展协同。按照现代文旅与商业空间

  组织动线,构建出包含两个田野乐园和一条主题商业街的娱乐体验与休闲消费融合的新形态田园文旅小镇中心。

  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浙江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承载着村落文化标签和精神符号。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因时间关系,缺乏对村落文化特征的充分挖掘。同时建设的复杂性也使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或景观的营造,更像是对村落文化的挖掘和特征的重塑。马家垄村民活动室,江苏

  设计的对象选定为村西口一栋普通却又有些特别的房子。普通是因为它就是江浙地区近现代乡村最基本常见的单元建筑类型,而特别则是因为它处于小聚落的“村口”,它区分了村落和田野的边界,并从场所特性上应具备作为“村口”空间所独有的指示性和公共性。应村委的要求,决定把这个基本沦为仓库的小房子改成可多功能使用的活动室。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是上海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是上海南郊的桃花源。吴房村的整体风貌设计,源于中国画家吴山明老师与吴扬老师联袂创作的“桃源吴房十景图”,后续的整体规划、建筑、景观、风貌设计都源于这幅“桃源吴房十景图”。花海一粟,江苏因借“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于梨树、梨花、清风、光影中成

  就天地之纯粹。小屋散于果园阡陌纵横中,于梨枝之巅,览花果之盛,互不相望,各具风景。淡季作为果农劳作休憩之用,花季则幻作野奢农舍,最大程度满足游人与农民的不同需求。单元之间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游人所需要的聚落,使人们领略“花海一粟”的魅力。

  蕉岭棚屋,广东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我们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需拆除重建。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西南角入,西北角出,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大邑农科基地展示中心,成都位于成都大邑东部天府田园度假区,在国家乡村振兴,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向乡村存根溯源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田园酒店(民宿)为核心,以科普亲子,主题乐园,康养文化体验为活动内容的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农科基地展示中心作为整个项目的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中心,也是一种传统川西民居田园生活的一种标志。竹篷乡堂–尚村,安徽项目基址位于尚村前街的高家老屋。因年久失修,老屋主体已坍塌,仅留有部分外墙与老屋室内及天井的台基地面。本项目是将高家老宅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娱乐聚会的公共空间,

  兼备村民集会活动、村庄历史文化展厅的功能。前洋农夫集市,福建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

  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这里规划的农夫集市是一座集宣传展示、电商平台、农业教育、土特产线上线下交易、乡村物产田园体验与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建筑。

  华腾猪舍里展厅,浙江业主华腾牧业希望用这栋建筑来展示猪肉的加工过程和猪肉产品展示,并以此作为整个牧场发展观光业的起点。以靠建筑用了复合乡下施工的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工人的意外的“自由发挥”共同设计了这个猪场。设计完成后,这栋建筑成为一栋介于产品销售大厅、美术馆或者展览馆之间的建筑。码头书屋,安徽铜陵本项目是利用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建造一个全公益性市民书屋。毛石和混凝土砌筑的码头长宽约40米*14米,设计中32*14米的书屋主体钢结构框架被6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在码头上,架空建筑形体的底层为原有码头空间,中层是书屋的阅览空间;顶层是观江平台。元和观村党群服务中心,湖北通过对村落整体调研、综合考量,建议将紧临干道、弃建已久的一处宅地征用做新村委会,室内以共享、开放为原则,打破村委会常规以封闭式房间为主的布局,除了必要的会议区、财务间封闭外,只加设了两间封闭备用房间,其它区域都设为开放式,结合设置了很多

  便利的休息坐区、阅读区、交流区空间。大坊创意村,江西大坊荷兰创意村是由NEXTarchitects所负责的一个中国乡村振

  兴项目,旨在通过中荷文化的融合碰撞,在都市化潮流盛行的当下,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艺术村。其中,NEXTarchitects主要负责了总园区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应建筑单体及其室内空间的设计。同时,这个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紧随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号召与潮流。

  大槐树下的场院,山西本项目是山西省沁源县韩洪沟老村整体复兴计划一部分,基地是一个三合院,位于韩洪沟老村中部,地势较高。院落中有一个处空置的三孔窑洞,现状保持较好,但厢房、倒座、围墙和院门已经坍塌,只剩下基础的石块。场地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院外的大槐树。它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但仍然枝繁叶茂,如同神灵般守护着村庄。听村里老人介绍,大槐树下一直是村民集会的地方,以前是韩洪沟老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村庄的精神之地。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福建屏南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基于对场地历史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新建部分基本隐匿于老墙之内,从外面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残存的老墙被视为容器,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浙江桐庐青龙坞是一片古村,隐匿在浙江桐庐的山林深处,Ateliertao+c西涛设计工作室应业主之邀改造这座老宅,在占地仅232平米、高7.2米的双层空间中,置入一个可容纳20人的胶囊旅社、一个乡村社区书店和阅览室。如何在一个紧凑空间里保证住宿区的私密性,又要同时满足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整体空间的连续性,是这个项目带来的最大挑战。石窝剧场,山东威海石窝(露天)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露天剧场作为一种公共性场域,也会给所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它可以作为广场使用,为当地人提供公共集会的场所,也可举办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形成公共交流。建筑师认为这样的处理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小石村建筑设计实践-四川彭州小石村是四川一个急需灾后重建的空心化村落,设计团队根据四川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营造了一个“包容一切活动的瓦屋顶”,以连接传统与未来社区。屋顶的四坡分别打开四处天井,修茂的竹子从天井中生长出来,为各层空间提供了景观和与自然的亲密度。景德镇丙丁柴窑-江西丙丁柴窑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前程村,基地环境清幽。柴窑又称作景德镇窑或镇窑,正遭遇现代技术和新的烧制方式的冲击,面临消亡威胁。希望借助柴窑的复兴,带来更多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关心关注,

  带来乡村技艺传承和经济发展新的契机。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湖北龙坝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划地兴建了一座2500平方米左

  右的菜市场,场地北高南低、边界参差。对此,设计师采取了由内向外的设计方法,从场地中心开始布置平面,再逐步向外推敲功能,慢慢渗入到周围不规则的边边角角中去。

  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广东发昌村位于河源市紫金县东北侧,是广东客家人聚居的地区。村里大多壮年都已外出城里务工,设计师以木、砖为主材。以一种融入“自然”的方式介入对场地的改造,为留守的老人、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的庇护所。云上西棠田园度假综合体-广东本项目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大雁山脚下一个僻静的村子旁。设计开展之初,设计师就确立了利用场地中丰富的水体及原生植被资源,大面积采取轻度维护的原则和理念,从山林、河塘、湿地、路径等四个方面着笔,体现对原生态的延续。徐家大院-南京徐家大院是特色田园乡村中一组产业办公综合服务建筑。位置在乡村边缘,是密集的乡村与空旷田园之间的过渡。布局延续村庄肌理特征,顺应道路与周围房屋布置。渔乡茶舍-浙江渔乡茶舍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建德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发展

  战略”,计划投资打造一个江南秘境主题景区,渔乡茶舍属于其中最先启动的公共建筑,承载着接待和休闲的功能要求。

  剪纸艺坊&伴湖书吧-浙江步路乡是一个正在经历规划与整改的村子,结合场地现状与财政预算,选择了两栋具有典型性的建筑进行改建。也希望修建后的房子能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梅湖沿岸的标识与规划环湖主路上的两个特色建筑。油坊坪村-陕西油坊坪村地处秦岭北麓,村落地处山区,每年盛夏时节,在此聚集了大量周边市县前来避暑的人群,常日却鲜有问津。村内以留守人群为主,劳动力流失严重。为响应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以技术扶贫的方式,尝试探讨景观这一手法对于大秦岭地区乡土景观的传承与新解。陈家铺-平民书局-浙江项目位于中国东南内陆的丘陵山地,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孕育了项目所在“陈家铺”的崖居聚落形态。改造项目的起点,是村民礼堂旧址,其在整个聚落中已经是体量庞大的公共中心之一,是村落中大半个世纪之前建造的新建筑,将改造成为村里的图书馆。福建土楼改造当地政府已经将这个土楼改建为一个儿童学校,并且对其进行了一些个体层面的改造,例如加入了新建的厕所。我们的这个原型将现有的一扇小窗转变为一个新的入口空间,从而将一个新的公共图书馆引入了这所土楼学校。

  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殷棚乡,属于大别山潜山丘陵地区。区域内山水相依,风景优美。建筑作为神山岭生态观光园项目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在园区内的接待、饮食、休闲及住宿等服务。建筑共三层,设计团队选取“层叠退台”作为建筑的基本形式:下一层的顶部成为上一层房间的户外活动空间,每个客房都有独立的“空中小院”。泰山九女峰书房九女峰书房位于泰安市岱岳区东西门村,毗邻神龙大峡谷,东临五岳之首——泰山。基地四面环山,满山乱石如群羊,拥有俯瞰峡谷沟堑、远望山峦诸峰的广阔视野。在北方多岩石裸露的厚重山峦之上,反差性地留一片空灵的白,成为设计最初的设想。设计希望在此建造“一朵悬停于山间的飘浮云絮”,回应泰山云海的波澜壮阔。九峰乡村会客厅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园”北峰之上,四面环山,中有溪流,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于是,经过沟通和协商,他们愿意把不好住的老宅出租,利用这间已经多处变形的老宅子为九峰村建设一座乡村客厅。整个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大体量的“会客厅”,能够接待来客、开会、培训或者喝茶小聚。太行村公共生活空间太行村位于秦巴山脉,风景宜人。随着游客数量的增长,当地政府希望建设一处可供本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为增强场地的公共性,基于聚会、用餐、住宿等业态,进行如下操作:保

  留民居主要起居空间;拆除多余构筑物;增加多功能空间;组织新的路径连接几处院落,将几处民居整合为一簇半围合的聚落。

  油茶工坊-浙江松阳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村庄历史悠久,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且已荒废多年。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计家墩-村民中心改造-江苏计家墩村位于富饶的江苏昆山,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行走其间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景。设计任务是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的改造和加建,让它成为未来“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前洋农夫集市-福建前洋村农夫集市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建筑利用山边两座废旧的老宅改造而成,两栋老房子修旧如旧,木梁青瓦,完全保持了这里原有的风貌。陈溪乡邻中心-浙江浙江的小村庄暨家寨,其入口有一片开阔的石头广场,后面的屋檐轻轻地浮现在群山和广场之间。设计从周围的群山出发,把建筑和更大的村落结构和自然结构联系了起来。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广东

  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位于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开平市中部,设计选址在祖宅村旧公厕原址,将旧公厕拆除后的旧材料进行重新利用,完成了旧公厕和旧材料的双重新生。

  贵州桐梓官仓村民活动中心-贵州官仓地处贵州境内大娄山、仙人山生态圈之中,山脉层峦叠嶂、民居绿瓦连绵。根据地域特色,项目采用“大屋檐、灰空间”等黔地建筑元素,同基地周围场所保持连续性,打造一个可以自由渗透景观、感知文化精神的真实流动空间体系,赋予村落建筑新风貌。川西林盘-成都“天府新兴·和盛田园东方”是一次基于田园场景中的新田园主义哲学的空间实验。川西林盘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人居聚落,规划后的项目,不仅带给村民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可能,还给村民整理出了更多的生活、生产使用空间和面积。鄂州市徐家桥武昌鱼小镇游船码头游船码头主要是游客集散、休息、土特产展示等功能,一般设计容量约为200人以内。因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的发展,在梁子湖沿岸会有一定数量的相似规模体量的游船码头建设。基于这一点考虑,设计尝试建筑模块组合和一定程度的装配式建造。基本模块为大厅、一个连廊和码头平台。可以适应不同的位置和周边环境进行组合。南院,南宁三甲屯南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顾名思义南方的院子。南院的诞生始于三甲屯的美丽乡村改造工程,这

  座老房原是一栋私人住宅,土砖墙斑驳不堪,局部已经坍塌,内部空间逼仄而且幽暗。设计策略上建筑师采用一老一新的模式:将老房子完整改造,并在边上的空地上建造一个新的开放式建筑。

  雷励贵州大项目活动营地项目坐落于县道与村路交接处的狭长台地上,远景群山连绵。这是一个驻点乡村的青少年公益营地,旨在探索青少年活动营地与乡村建设的结合模式。本项目以设计方案吸引企业捐助,由公益伙伴与本地工匠共同建造。建成后定期举办青少年公益活动,为青少年成长和乡村发展持续赋能。唐堡书院-村民公共活动中心项目坐落于陈堡镇唐庄村,地处江苏省兴化市,古称昭阳又名楚水。设计师为重新诠释这一中国田园山水画般诗意的诉求,实现让建筑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自然,保持村庄特有标志与肌理,将唐堡村内“村落”与“水田”两种物质空间形态被提炼、置入到村民生活之中。乡邻交流、活动、学习、休闲等社区活动在此发生。高步书屋高步书屋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高步村。这座小型图书馆,称它为高步书屋,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希望高步村里这群热爱自由又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能在书屋里玩耍、学习。书屋的设计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从远古保存至今的“干栏式”建筑为起点,应不同空间、功能和形态的需要重新组织结构。云阳四方井服务建筑

  云阳,作为一个因三峡建设而重新选址重建的移民新城,城市与水岸的关系,是长久讨论的话题。2015年云阳市政府开展了云阳县城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四方井服务建筑采用传统建筑的梁柱体系,并因循现代结构力学对梁柱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调整。在建筑的材料选择上,设计以传统的木材和青砖为主,局部采用金属,玻璃及陶瓦等现代材料。

  武隆·懒坝美术馆懒坝美术馆是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设计的主展示场馆。作为整个展览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其本身即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为了回应大地艺术的主旨,建筑师设计了一个椭圆环形主展厅,由入口接待、员工办公、商店和特别展示等4个功能体块将其托起,并利用山势消解掉首层的体量感。安吉县小学警务室山川乡,群山环抱,位于中国湖州市安吉县的最南端。设计团队在当地中心小学门口设计了一个警务室,同时作为其温泉景区的入口节点。从材料上寻求色彩对比成为实现这一意图的契机。红色是具有感染力的色彩,红色陶砖作为屋面,红色钢制幕墙体系作为表皮,红色水磨石作为地面,这一系列差异的红,让红色超越色彩,与远处的青山呼应。陕北窑洞村枣园驿站随着近代黄河水运交通的没落,陕北曾经辉煌的窑洞村落沦为偏远之境,凋敝落寞。沿路“驿站”的设计不仅为道路交通提供便利,

  更将成为老村对外的“触角”以及城乡生活的“聚集地”。从政府层面看,沿路“驿站”的建设初衷为沿黄公路村落的交通旅游服务配套,包含停车场、店铺、公共卫生间三种基本功能。

  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张家界星之营地服务中心星之营地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琵琶溪片区内一处山坡丘陵地带内,功能是一处帐篷宿营,野外拓展、户外活动的基地,服务中心就是为此基地的各项活动提供基本的服务和配套功能。诸如帐篷营地的洗浴,简餐茶点,户外活动的培训以及户外设施的贮藏等,功能要求十分简单。

  

篇十: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center></center>有资源不代表有产品;有产品不代表有产业;有产业不代表能产生效益。因此,把资源转成经济需要经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再逐渐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再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等多重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我国广大乡村的“美丽资源”变身“美丽经济”成为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国家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

  <center></center>十大模式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提供范本和示范。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2、生态保护型模式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典型案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高家堂村把发展重点放在做好改造和提升笋竹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布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从98年开始,对3000余亩的山林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3、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center></center>典型案例: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东北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北距松

  江区中心10公里。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4、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典型案例:天津大寺镇王村天津市西青区大寺王村镇北邻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邻天津微电子城。该村距天津港1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15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全村580户,人口1862人,占有土地4000余亩。王村是天津东南方新农村发展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王村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示范村",2012年,荣获"美丽乡村"称号。王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村里生活环境和谐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家家户户住进新楼房,电脑、电话、汽车走进农家,村民过着"干有所为,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其乐融融的城市化生活。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大汉图腾筑"平乐观"而得名。该村以农民牡丹画而闻名全国,农民画家已发展到800多人。"一幅画、一亩粮、小牡丹、大产业",这是流传在河南省孟津县平乐村村民口中的一句新民谣。近年来,平乐村按照"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以牡丹画产业发展为龙头,扩大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依靠文化传承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6、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其特点是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目前,该县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0%。2012年末,全县

  养鱼水面达464亩,其中冷水鱼12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吨,其中冷水鱼超过40吨,渔业总产值达770余万元。

  7、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特点是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典型案例:内蒙古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道海嘎查道海嘎查是太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典型。道海嘎查的主要就是草原,因此,对草原牧区来讲,保护好草原生态环境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道海嘎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促进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发展特色家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独具草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发展模式。8、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其特点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典型案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

  色旅游新村。红岩新村成功地建起80多栋独立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40家,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游泳池、旅游登山小道等公共设施。

  9、休闲旅游型模式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center></center>典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江湾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云集了梦里江湾5A级旅游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旅游景区、生态家园晓起和5A级标准的梯云人家篁岭四个品牌景区。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着力建设梨园古镇景区、莲花谷度假区,使之成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典范。中国美,看乡村,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江湾,正成为"美丽中国"在乡村的鲜活样本,并以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空间加快成为中国旅游第一镇。10、高效农业型模式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center></center>典型案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该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086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5元。三坪村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篇十一: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案例详解)

  油茶是锦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贵州省五大类特色产业之一,栽培历史已达数百年。二十一世纪90年代初期,锦屏县油茶产业有短暂的衰落期,九十年代后期,油茶生产又逐渐被重视。2010年锦屏县利用林业、扶贫等项目,开始对油茶进行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油茶已作为锦屏县委、县政府明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攻坚载体,是锦屏县“6个10万”绿色现代农业工程之一。一、锦屏县油茶产业概况(1)现状概况锦屏县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新化乡、敦寨镇、钟灵乡、启蒙镇、平秋镇、偶里乡、大同乡等乡镇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其他乡镇为零星分布。全县油茶品种良莠不一,树龄老化,林分疏密度过大,单产量低,生产投入资金、技术极少,常年处于任其生长状况。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县内仅有食为天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家小型加工企业,其余的还是以农村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工艺流程简单,出油率不高,没有精练提质,加工产品用途单一,应有的经济效益尚未凸现出来。2015年底,全县油茶面积14.5万亩(其中,挂果投产面积10万亩,初挂果和待挂果面积4.5万亩),年产茶籽2000吨,茶油540吨,产值3780余万元。生产出的茶油主要用于家庭食用,

  茶粕用于燃料和生产肥料。(2)良种推广全县当前油茶品类以“长林”为主,在性状表现上,低劣品种居多,优良品种(红皮果)极少。2002年至2004年,县政府通过实施油茶低改项目,引进了以茶陵为主的的11个品种,且引进的良种生产性状表现良好,成效显著,宜大面积推广。但锦屏县在油茶良种选育、良种无性系繁殖和良种推广利用等方面几乎是空白,种苗研发、培育环节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难以统一,高产优良油茶品种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二、锦屏县油茶产业现存问题(1)种植周期长,树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油茶种植需要在五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果实生长周期约12个月,610年产量逐年上升。锦屏县油茶林总面积14.5万亩,老油茶林10.8万亩,新造3.7万亩。老油茶林的品种老化,树龄多在40年以上,平均亩产油量仅3.7公斤。老油茶衰老退化加剧,新造的油茶林后续管理跟不上,投产面积少,总体林龄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2)生产管理粗放锦屏县油茶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况,生产管理水平极低,属于自然生产状态,单产量偏低,随着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普遍存在着撂荒闲置、任其生长现象。(3)种苗繁育发展缓慢优良品种是油茶高产的基础。目前,锦屏县的良种产业发展缓慢,种苗繁育体系尚未建立,现急需建设油茶种苗圃,进行油茶优质种苗生

  产、保障油茶种苗供应,推动当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加工工艺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能凸显锦屏县油茶生产基本上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栽培油茶主要用于解决家庭食用油,油茶加工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农村家庭小作坊水平。由于茶农对茶籽的经济效益缺乏认识,对茶籽的加工业仅仅属于粗加工,榨油后的茶粕仍含有大量的茶油及丰富的茶皂素,但茶粕却被当做燃料或肥料,茶籽资源利用存在重大浪费。现阶段,需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促进油茶籽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益。(5)产业功能单一,缺乏横向拓展锦屏县作为贵州省五大油茶主产县,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业功能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等短板。2015年《黔东南州“6个100万”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增加油茶的环境景观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通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等旅游推介会,锦屏县游客量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承接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锦屏县要积极拓展油茶的休闲功能,满足消费者采摘、观光、度假、养生等多元化需求,带动油茶集约化生产和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三、油茶全产业链体系规划为了解决锦屏县油茶产业现存问题,需从油茶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同时出发,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具体思路:(1)

  针对锦屏县低产油茶林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现代种植管理技术,提高油茶的产量与品质。同时,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在油茶林,特别是新造油茶林,发展油茶林下种养,提升土地单产。林下种养基地可发展油茶+竹荪、油茶+生姜、油茶+豆类、油茶+黄花萱草/油菜、油茶+白术/芍药、油茶+太子参、新油茶林+鹅、老油茶林+鸡等模式。(2)为满足县域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种苗的需求,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等措施,进行油茶优质种苗生产、保障油茶种苗供应,向前延伸油茶产业链。根据《锦屏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规划新造油茶林4万亩,新造油茶林按每亩100株的需苗量计算,4万亩新造林约需400万株种苗;同时,锦屏县约有10万亩的低产老油茶林需改造,约需种苗1000万株,新造和低改油茶林合计供需种苗1400万株。根据常规实践,育苗基地每亩可栽培种苗3万株左右,1400万株种苗,共需育苗基地约500亩(不含复种面积)。(3)引入精品山茶油和茶皂素洗护产品生产企业,对接中高端消费市场,发展精品山茶油及衍生产品生产,向后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带动区域油茶产业发展壮大。(4)引进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等红花油茶品种,打造锦屏县万亩油茶景观;同时,利用老油茶林更新废弃的老油茶树,通过造

  型和嫁接观赏性好的茶花品种,发展茶花盆景;当现存的老油茶林处于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区域时,可通过景观改造,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打造集观赏、体验、品尝、休憩、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油茶主题康养庄园。拓展油茶横向产业链,发展休闲旅游,做活油茶产业,带动区域农民增收。油茶全产业链体系规划图四、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油茶全产业链循化发展模式涵盖了产业上游的种苗培育与推广,中游的高产油茶林种植,中下游的茶油加工、精炼,下游的茶油及其副产物茶粕、茶壳等的综合开发利用。具体表现为:上、中游生产所需的肥料来源于下游生产的茶粕有机肥,中下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源于上游生产的油茶果,下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源于中下游生产的茶油及其副产物茶粕、茶壳等。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示意图小结:通过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油茶林下种养,促进油茶林单产面积收益;通过引入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中高端产品,提升油茶附加值;通过拓展油茶产业的休闲体验功能,发展区域旅游,做活当地油茶产业。通过油茶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锦屏县油茶产业形成“接一连二带三”的良性互动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农业概览》10月刊,原标题《锦屏县油茶全产业链体系构建》

  

篇十二: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六个经典案例

  1.“民宿发展模式”—莫干山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有“清凉世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十多年来,莫干山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民宿和旅游产业。全镇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2.“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袁家村袁家村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下辖村。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3.“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泰山村泰山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西南6公里,与新密搭界。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00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乔宗旺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确立了“以孝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实干兴村”的发展思路。

  4.“综合发展模式”—中郝峪中郝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该村践行的“三变”模式得到全国各地乡村的认可,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5.“外部资金撬动模式”—竹泉村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在开发之初,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竹泉村围绕“山、竹、泉”做文章,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区、农家风情兼备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竹泉模式”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6.“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乌村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借鉴了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

  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

  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篇十三: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____年为乡村振兴元年,全国各乡镇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其中以桐乡、丽水、沂蒙山和杨凌四个城市的案例最具有代表性,且各有特色。桐乡以顶层设计为指引,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促进产业融合,以桐乡模式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模板。丽水在保护原生态村落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重新定义田园生活。沂蒙山白石村围绕沂蒙小调IP,打造红色革命旅游区,以红色旅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杨凌新集村依托自身葡萄产业基础,以产业振兴+京东电商平台,打造醉美葡萄小镇,助力全村脱贫致富。以下对这四个成功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桐乡做精顶层设计,实现乡村振兴桐乡路径桐乡进行乡村振兴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找到优势与短板,绘制顶层蓝图,并基于前期调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形成了桐乡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同时,桐乡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积极与嘉兴市农业规划进行对接,引入__农科院进行合作,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创造1+1+N的智慧农业的桐乡模式。桐乡以顶层蓝图为指引,以农业发展为核心,带动蚕桑、畜牧等其他产业发展,并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做活桐乡旅游业。此外,桐乡启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计划在石门省级综合区和石门省级农业特色强镇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一心二带五区,即一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马塘水乡风情带、江南田园景观带二带,和精品水果生产区、杭白菊生产示范区、糖桑菌循环示范区、产村融合示范区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区等五区。以此推动

  桐乡三产融合加快,实现桐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河东区

  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指示精神,以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本中走在前列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乡村振兴三步走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推动河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河东区供销农场:念活土地经走好振兴路》近年来,河东区围绕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半径与生产半径矛盾突出;农村老龄化不断加快,良田无人耕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业种植效率低下;村集体无收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举措,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开展供销农场试点,探索了一条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主要做法及成效积极推动河东区供销社与山东省供销社在农业规模化经营领域开展跨层级合作,组建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探索开创1+4+N土地经营模式,即: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的服务平台、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城市菜园,采取自己种、合伙种、替人种、帮人种、教人种等多种合作模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强化三个保障,聚发展合力。将供销农场作为中心工作,多方整合资源,科学谋划布局,形成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组织开展调研,确定发展方向

  和思路,分管领导具体牵头实施,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农机、金融、供销社等部门、各镇街齐抓共管,在全区形成推进供销农场试点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供销农场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供销农场建设。三是强化经营保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供销农场地块种植的农作物,在购买政策保险的基础上,另外配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8月份,受暴雨天气的影响,临沂多地爆发洪涝灾害,多地农田被淹,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受到严重影响。洪涝灾害发生时,郑旺镇刘官庄村供销农场基地的玉米正值灌浆期,八成植株死亡或减产。这个时候,农业保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保险3.6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400元/亩的理赔额度,商业保险21.5元/亩的保费最高保障500元/亩的理赔额度。即使在受灾绝产的情况下,两项保险的保障额度,依然能够保障社员保底收入。

  创新两种模式,差异化运营。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发挥服务平台作用,整合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地块不同性质,进行差异化运营。一是自主经营。由村集体+农户(大田地)或村集体+供销农场(复垦地)联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合作社整体托管给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经营,实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保底收益根据地块条件、结合当地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与村集体、农户协商确定,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垫资,提前兑付,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全部转嫁到合作社。合作社年底盈余部分在提取公积金、风险金后,按照农民5:村集体3:供销农场公司

  2的比例进行分配,农户可另外享受占比高达50%的合作社盈余收益,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目前,已托管经营和正在办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托管经营地块8块,面积地1967.5亩,涉及农户2462户。二是合作经营。对接自主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山东供销农场公司提供耕种植保、田间管理、收割收获、秸秆回收(还田)、烘干贮存、加工销售等部分环节或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公司已与梅埠干沟渊、太平徐太平、太平沙岭官庄、相公洪岭埠等11个村居(社区)的14个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地块22处,合作经营面积8000余亩。

  坚持三管齐下,为农业增效。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基础、扩规模、提品质,三管齐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一是夯基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工作的重点,完善农田水网、路网、电网等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郑旺镇东张岭村过去连年内涝,耕地十种九不收,土地弃荒现象严重。该村组建土地股份以合作社后,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对托管经营的179.5亩土地,配套完善了水、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的内涝问题,当季种植青储玉米,长势喜人。二是扩规模,增强市场议价能力。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活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八湖镇新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后,公司统一托管服务,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耕种作业,亩均可以降低成本50元,与合作企业签订采购订单,比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经营一斤多卖0.2元,不算科学种植增产,这一增一减算

  下来,一亩地可增收200多元。三是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优种,重点培育高产、多抗、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种。在八湖镇新庄村供销农场基地,与青岛天地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日本越光水稻品种63.69亩。目前,越光水稻市场单价超过50元/市斤,种植收益比传统大米翻几番。另外,规划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20.72亩,水稻新品种研发展示区144.59亩,争取打造山东省最大的越光水稻繁育基地。

  突出三化融合,为农业赋能。转变农业发展思路,从数字化、品牌化、特色化着手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是数字化,用科技为农业赋能。联合北京万盛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子丑丁卯公司合作开发数据云平台,平台一期投资150万元。通过数据方法,结合物联网采集地面信息,综合作物模式、气象方面的算法,用于解决农场土地管理和农事运营问题,实现田块测算、耕地历史、作物识别、长势监控、农业气象、土肥概况、灾害预报、产量预估等全产业链数据服务。为公司开展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建设等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二是品牌化,用口碑为农业赋能。注册鲁供优享(拟定)农业品牌,专做天然、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让全国人民吃上最放心食物。主动嫁接河东稻米、八湖莲藕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供销农场品牌农产品基地,助力河东从农业大区到农业品牌强区转变。三是特色化,用服务为农业赋能。围绕城市圈,整合土地,建设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肉蛋奶基地等,发展城市小菜园、农产品采摘园、城市一分地休闲体验区等项目,打造中心城区30公里休闲旅游服务圈。

  聚焦三个领域,助民生改善。供销农场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于一体,不单

  纯以盈利为目的。一是聚焦村集体经济增收。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后,通过整地,打掉田埂、沟渠等实现的增益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临沂河东区郑旺刘官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期发动146户农户、252人,将139.3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后,增溢土地19.2亩,增溢率达12.1%。保底收益800元/亩/年,村集体每年增加保底收益15元(不含分红),另外,年底村集体还可以获得合作社盈余部分30%的分红。村集体轻轻松松在供销农场获得两份收益。二是聚焦农村老人、相对贫困人员两类特殊群体生活改善。针对老年人出行难、就医难、生活难的问题,对大田地整村托管建设供销农场的村居(社区),由山东供销农场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专项养老保障措施,从托管的土地合作社中拿出部分收益,解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索普遍适合农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另外,重点关注全面脱贫后相对贫困群体脱贫问题,村集体从供销农场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三是聚焦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在当前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大背景下,供销农场以打通耕地与宅基地之间转换途径为目标,主动对接新型农村社区,瞄准农村宅基地复垦利用,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已对接有关村居发展复垦项目2个。其中,汤头前林子村复垦地320亩作为特优果菜种植展示园,开发高价值的果园60亩,用于种植猕猴桃、榛子和大樱桃等经济作物;汤头陈家堰村复垦地270亩作为特优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开发小米、高粱等杂粮80亩,黑小麦种植190亩,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为乡村振兴和生态宜居奠定重要基础。

  二、经验启示河东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基础,将农民手中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经营,

  建设供销农场的做法,探索了一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路,为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能不能把农民的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基础是农民,关键在支部。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托管经营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部由党支部领创办,实现了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紧密结合。

  必须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引导为主,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良好的周边市、县(区)现场观摩学习,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算清成本账、增产账、误工账、政策账,将个人耕种、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的各项数据对比、优点缺点都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自己去对比、去权衡、去选择。不盲目追求全村100%的农户入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不搞一刀切。对个别现阶段不愿意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的农户,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给予地块调整,以保障入社的土地连片成块,真正做到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必须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河东区在推进供销农场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第一、选优配强,不仅聘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民讲师团成员、原临沂河东金丰公社理事长、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农民农艺师韩祥军为业务经理,特邀临沂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辉为种植技术总顾问,组建起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也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

  家团队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另外,还充分整合了全省供销系统三农人才平台资源,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供销农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必须坚持以农为本、持续增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既是千家万户的小钱袋,更是国计民生的大体现、发展水平的硬指标。供销农场变个体户流转土地经营的传统模式为土地股份合作,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规模化经营,保障农民离地不失地,守护农民土地情怀。以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最后,通过向农民、村集体倾斜型的盈余分配机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新时代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明星级村庄,这些成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乡村振兴建立了一个范本,本次主要精选浙江达人村、陕西袁家村、四川战旗村、浙江鲁家村、四川明月村、上海吴房村六个案例值得分享和学习。

  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

  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

  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____年__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篇十四: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XX街道生态搬迁助推富民增收近年来,三棵树街道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20字方略”,结合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的部署,以生态富民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居民搬迁安置、土地流转、就业创业,谋求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乡村振兴,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振兴中,居民集中安置、富民增收、生活改善等问题,让广大居民搬的出、住的稳、能增收、生活好。一、主要做法三棵树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集中安置+土地租金+就业创业”的双保险机制,为广大居民谋求更多的幸福感、更好的获得感。(一)聚焦产业兴旺,构筑生态富民的产业平台。20XX年成功招引汇源·桃花溪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利用万亩区域,建设以桃园为基础的新兴绿色产业,形成“生态+”“互联网+”“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田园休闲度假中心。目前,一期项目经过生态搬迁、渣土清运、土地整理,首期5400亩的宿迁汇源·桃花溪田项目桃园已经形成。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汇源桃花溪田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生态高效农业,形成促进广大居民长久增收的产业依托。(二)聚焦生态搬迁,体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涉及汇源桃花溪田项目一期搬迁有三树居、许圩居共1130户居民。为让绝大多少居民愿意搬、得实惠,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是注重公开公平公正。为消除群众对搬迁工作的“三个顾虑”,即补偿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补偿款能否买得起住房,搬迁后土地收益等,采取了当面算账、当面会办、当面收证件、当面复核、当面签字的“五个当面”措施,确保阳光操作,顺民心合民意。二是注重政策优惠。在搬迁过程中采取安置惠民政策,房屋搬迁补偿标准在2200元/平方米左右,并统筹区内房源,分批组织居民参观选房。在区内购房还给予20%最高700元/㎡购房补贴,对242户贫困家庭进行住房面积保障,实行政策兜底。对于土地收益问题,街道及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每亩1000元每年保证居民的土地收益;对于居民宅基地实行有偿退出。通过这些公开化措施、人性化保障,目前已安置搬迁居民1081户。其中:三树新城554户、隆源水晶城78户、蓝天苑和古楚名苑300户、瑞景名都115户,有34户自愿在埠子镇、蚕桑村购房居住。(三)聚焦生态宜居,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在和谐家园、幸福之家两个安置小区的基础上,20XX年三树新城交付,三个小区总体可安置7800户。特别

  是三树新城小区,以大产权、大配套、大生态,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三树新城小区,占地约181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投资约亿元,建设住宅楼50栋、1695户,安置均价2400元/平方。配套了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卫生室和现代化生活广场,并与世纪大道西侧的开发区中心小学及相距不远的开发区中学,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教学区,让老百姓的子女在家门口享受名校的教育资源;配套的现代化生活广场,是集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功能于一体,构建了居民5分钟“生活圈”。同时,投入100多万元,对三树新城小区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做到雨污水管道改造分流、绿化苗木栽植补植、垃圾分类存放转运、黑臭水体全面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搬迁居民洗脚上楼,一步实现城市居民生活。

  (四)聚焦生活富裕,解决富民增收问题。三棵树街道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增收文章。一是依托经开区大园区优势,促进务工就业。充分利用身处经开区这个大园区的优势,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特别是三棵树乡招引的黄河电子、长润电器、美百加电器等大项目,仅相距1到2公里,三分之一用工都是三棵树乡居民。二是依托服帽产业大特色优势,促进家门口就业。全乡有近30家服帽企业,形成了集聚集群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以“工厂+基地”优化加工点布局,构筑了广大居民家门口就业基地,吸纳了以“4050”人员为主体的2400多名劳力就业。三是依托网络电商平台优势,促进网络创业就业。以乡网络创业孵化中心为依托,以村级网络创业服务站为延伸,积极宣传引导网络创业,为有意创业的村民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促进网络创业兴起。全乡已有淘宝、天猫店铺120多家,年营业额达亿元左右,带动近千人就业增收。四是依托汇源等大项目落户优势,促进扩大就业。汇源项目建成后,仅从事农业生产就需要3000多名劳动力,而从事其他行业人数约万。仅桃花溪田一期桃树栽植、管理,就有6000多人次参与劳务,其中低收入建档立卡户30多户,促进了居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三棵树街道成立了一个国有公司、4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为汇源项目提供土地流转、劳务组织、工程承揽及乡村生态游开发等服务,保障汇源项目顺利推进、居民收益稳定增长、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搬迁后的居民不仅可获得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金,还让居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就近到桃花溪田项目、渔樵水生、金丝皇菊等高效农业项目内劳务就业,实现农民到农业工人的转变;可以到特色服帽企业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或者到开发区内企业就业,成为产业工人,解决了搬迁后居民长久的生计问题。

  二、图片三、项目评价三棵树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美好

  生活需要,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实施项目区居民生态搬迁、土地流转,以及生态宜居新家园建设、就业创业保障等,较好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存在难点、堵点、痛点,让广大居民搬的出、住的稳、能增收、生活好。

  

篇十五: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自从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到乡村振兴概念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乡村振兴热。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乡旅旅游规划的乡村旅游振兴的案例。项目名称:四川省叙永县普兴村旅游概念性规划

  项目简介:项目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处于鸡鸣三省之地,素以边城著称,是辐射川滇黔三省的重要边境商贸物流中心,同时是川滇黔金三角旅游区核心区域,也是泸州红色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项目以高山生态中药和林果产业为基础,以生产·生态·生活三要素融合为导向,构建高山特色农林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共生共荣的长效机制,建设避暑养生度假和休闲农业为主导,进行农家乐旅游和户外拓展为补充的美丽乡村综合性开发。

  资源特色:处于赤水红色文化区、白酒金三角文化区、蜀南盐马古道文化区,也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过渡带,地域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多彩性。经济以农业为主,目前无工业。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了“石公鸡”、“老虎洞”和“大小罗锅荡”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良好,2千多年的古银杏呈现独木成林的奇观。

  目标定位:打造四川省产业扶贫开发项目试验区,西南喀斯特风貌山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载体,泸州知名的避暑养生度假福地,叙永县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云贵川三省边际乡村旅游标杆。

  战略分析:规划开发将依托村庄独特的深山生态环境,发展中药、林果等高山特色生态农业,并以此为产业基础发展避暑养生度假和乡村休闲旅游,形成生产、生态、生活三要素深度融合的机制,构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价值链,将普兴村打造成令都市人向往的“市外桃源”和村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部分展示:

  农家风情区: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发展农家乐经营相结合为出发点,围绕地方文化特色主线,通过绿化景观、建筑外立面改造、公共设施完善来提升村落

  环境品味与整体形象,构筑原真农家风情的乡村旅游聚落,为村民就业增收和返乡创业提供坚实的平台,实现了餐饮接待、土特产销售、民俗文化体验等功能。

  银杏大观养生度假区:强化场地中树龄两千年的传奇古银杏的传播效应,以之为中心周边大规模种植银杏树,形成普兴村符号化、标志性的大规模银杏林景观(风景观赏型养生)。围绕银杏林生态景观特色,以银杏养生文化为基础,以避暑养生度假为主题,结合场地丰富微地形变化安置独栋悬架山景生态木屋(山居修养型养生),并错落配套完善的养生度假、康体疗养(医疗保健型养生)、商务办公业态,使度假功能空间和自然环境协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山避暑养生度假福地。

  项目效果:通过高山中药和特色林果产业的开发,提高土地产出率。发展采摘观光、农家乐、避暑旅游、养生度假、户外拓展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形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特色农林产业——绿色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经营”良性互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更多详情请登录杭州乡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169xl.com/咨询。

  

篇十六: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集合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

  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____年__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____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篇十七: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个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快速实现现代化。

  一、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二、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内,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特色发展生态经济。积极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目前,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

  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三、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三坪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坪风景区所在地,全村共有山地60360亩,毛竹18000亩,种植蜜柚12500亩,耕地2190亩。该村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几年来,三坪村特有的朝圣旅游文化和"富美乡村"的创建成果,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也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茁壮发展,走出了一条美丽创造生产力的和谐之路。

  四、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松江区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是松江浦南地区三镇的中心,该镇的发展不倚仗工业,而是依托"气净、水净、土净"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规范土地流转,实行家庭农场集中经营;完善服务管理,提高家庭农场运行质量;推动集约经营,优化家庭农场运行模式。成为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服务于以上海为主的周边大中城市。

  五、洛南县乡村振兴

  2017年6月社员网与洛南县政府合作,以落实洛南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目标,开展了农产品上行项目。针对洛南县大产量的核桃仁、核桃、丹参、香菇、干香菇、桔梗、辣椒等农作物,为当地农户、合作社、流通企业,对接全国一线大型批发市场17家。通过社员网带来全国的客商与洛南县进行销售对接,增加了当地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溢价空间,增加农民收入。初期洛南县的经营主体小而散难以形成规模,社员网通过对接大合作社、大农户,带动周边零散农户加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赁,纳入到合作社体系中进行统一种植、销售管理,促进当地规模化种植。截至2018年2月5日,累计为洛南县实现农产品上行销售额6,554万元,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篇十八: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良好的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又是联结乡村发展各种要素投入的链条与粘合剂有助于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与工作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现实特征与客观规律多元化差异化综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强调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构建符合地域特色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乡村地域系统提升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与挑战的能力即乡村弹性

  三生融山水,田园寄乡愁:乡村振兴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研究背景

  纵观世界发展史,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衰退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相继出现了乡村人口过快减少、产业岗位缺失、农村过疏、农村传统文化、伦理和秩序受到冲击等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世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66.44%下降到2015年的46.16%,降幅达30.5%。以代表世界新兴市场的金砖五国(BRICS)为例,在1960—2015年间,俄罗斯乡村人口占比减少了44%,中国为47%,印度为18%,南非为34%,而巴西乡村人口占比减少幅度更高,达到73%。伴随着乡村人口的大规模、快速减少,劳动力缺失、农业效益低下、市场萎缩、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重视乡村振兴。

  作为一个有机体,城市与乡村以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在两者间的流动与集聚为基础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只有共同发展,才能相互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推进逆城市化,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的乡村复兴运动(ruralrenaissance)率先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通过规划、政府投资、政策补贴等方式鼓励城市富裕阶层回归并享受乡村田园生活。美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西班牙等国相继经历了乡村复兴运动,促进了乡村地区人口增长。然而,由乡村复兴运动所产生的逆城市化现象多发生在城市近郊地区,这是城市富裕群体为了享受乡村田园生活并同时保留城市工作机会做出的选择,这也导致美国的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城市郊区人口增长速度一度超过了中心城区。那些远离城区、地处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减少而变得日趋萧条,致使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破败不堪,一些重要岗位如教师、医生后继无人,进而形成了“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生活品质下降-人口继续流失”的恶性循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乡村人地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快速流失,据统计,2017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72亿人,其中40岁及以下外出农民工数量所占比重为72.3%,有30.8%的外出农民工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现象快速蔓延,大量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据测算,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达760万hm²。此外,在1995—2016年间,中国乡村地区就业机会由4.9亿个减少到3.62亿个,乡村小学与教学点数量也由55.86万个减少到19.32万个,迫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非农就业并为下一代寻求良好的教育,这也加剧了乡村人口外流,致使乡村地区发展日渐衰退,影响到了乡村性水平。

  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普遍经历了乡村人口外流、农村经济凋敝、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也都探索实施过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措施,形成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范式。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来提升乡村地区应对与适应外界发展环境扰动与变化的能力,扭转乡村衰退局势。然而,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源于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乡村人地关系不协调、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乡村社会主体弱化等挑战并存。因此,中国的乡村振兴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依赖强大财政补贴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转移的

  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及乡村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发展阶段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基于此,文章从协调乡村人地关系、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打造乡村新型主体三方面选取国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梳理总结了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其机理,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就构建可持续的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中期,德国的乡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破败不堪,就业机会短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量农村人口迫于生计而涌入城市。1950年,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提出了城乡等值化理念,即通过土地整理、村庄更新的方式实现“城市与农村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作为德国最大的农业州之一,巴伐利亚州的城乡等值化试验推进了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相结合,具有一定代表性。

  巴州威士忌酒厂

  巴伐利亚州的土地整理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以及保留有乡村结构的地区,包括通过细碎土地的合并与整治来提高农业及林业生产条件、乡村更新、为村镇建设释放土地空间、乡村景观格局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整理、特殊农作物田块整理以及高山草地与林地整理。德国通过土地整理来推进乡村更新的行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1982年,巴伐利亚州政府制定了《巴伐利亚州乡村更新纲要》,强调乡村土地整理中的产权调整、田块合并及规划编制的重要性。村庄更新规划包括农业结构改善措施、村庄建筑措施等,使乡村生活和生产条件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规划的制定由乡镇政府和参加者协会通过多部门的合作以及居民参与共同制定。村庄更新规划与土地整理紧密结合,并通过土地整理来推进规划实施,以解决如基础设施用地储备、农业结构调整、自然景观保护等各种问题。

  巴州奶酪加工厂

  权属管理贯穿于乡村土地整理的整个过程。在立项阶段,要明确土地整理区内的权属现状并制定详细的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执行期,要对地产交易、地产评估、土地重新分配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随着权属变更登记生效,新的所有者将继承土地的全部义务和权利,并完成土地变更登记、地籍登记、自然保护登记等内容。此外,巴伐利亚州的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立法、规划及措施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还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让村民参与决策与规划制定,使土地整理建立在民众参与和民主监督基础上。

  【小结】01经营灵活,产业多样,保持边缘地区经济活力;02发展生态型区域性乡村综合经济模式;03实施欧盟乡村发展项目(Leader);04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并举;05发展现代科技,提升农业水平。

  德国的巴伐利亚试验促进了农村从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的转变,体现了土地整理在改善农林生产条件、土地资源合理发展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和景观保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农村地区具有与城市同等的吸引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

  【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

  针对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的人口流失、老龄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等问题,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寻求各种方法来振兴乡村。然而,诸如政府投资建设休闲设施来吸引游客或鼓励公司在乡村地区建设工厂的尝试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未能充分考虑乡村的独特性,更为关键的是未能让当地民众参与进来。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One-Village-OneProduct)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其模式也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所推崇,并在泰国、马拉维等国推广。

  马路村与柚子大分县位于日本九州的东北部,总面积为6337km²,森林面积占71%,自然资源丰富。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一个名叫欧亚马(Oyama)的村子。1961年当地居民决定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贫困现状。首先,他们放弃了政府鼓励扩大水稻种植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发展政策,认为欧亚马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更适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因此,在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欧亚马先后整村推进实施了三个发展项目。首先是始于1961年的种植新梅与栗子运动,以此来减少农民工作量并增加收入。其次是1965年启动的新人格组合运动,聚焦于民众的学习与提升。1969年欧亚马村开始实施新天堂社区运动,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并减少年轻人的流失。三个计划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民众的学习能力、地方发展可持续性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在1975—2003年间,欧亚马村的单位土地收入得以快速增长,是日本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大分县与丰后牛鉴于欧亚马村的成功经验,1979年大分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实施“一村一品”运动,鼓励农村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政府设立专职部门,支持农产品生产和特色产品研制。同时,政府还开设人才培训班为“一村一品”运动培养优秀人才,打造属于农村自己的品牌并进行推广。在1980—2001年间,通过实施“一村一品”运动,大分县的产品种类由143种增长到336种,销售额由3.3亿美元增长到13亿美元。全县的人均收入也实现了翻番,位居九州地区7个县之首。

  【小结】01产品要有特色,因地制宜开发这样一个产品;02将整个产业链进行延展,提高综合的事例;03通过办学把整个技术等等都融入进来,来提高农民的素质;04打造知名度,进行整体化的推进。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具有多方面因素。首先,该运动是“自下而上”的、由乡村社区主导的发展方式,依靠社区领导力、农户责任心与合作而推进实施。农村社区通过建立协调组织,为农户提供技术与营销指导、资金支持。农户则向组织反馈产品及市场信息,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信息。县级政府则提供服务、培训及产品营销等辅助支持。其次是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农户根据信息及市场反馈不断调整产品种类、价格及营销策略。在此过程中,民众持续地对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并不断培养后备青年人才,提高其技能水平与竞争力,也提升了“一村一品”运动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瑞典奥勒村社会资本助推乡村振兴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瑞典乡村地区的发展逐渐出现减缓、衰退迹象。政府在70年代大力推进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乡村衰退趋势。然而,随着80年代知识经济的兴起,除了城郊地区的乡村外,瑞典广大乡村地区的衰退问题再度显现。然而,位于瑞典北部耶姆特兰省(Jämtland)的奥勒村(Åre),因其良好的社会资本推进了本地企业抱团式发展,并实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奥勒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奥勒村位于瑞典西北部耶姆特兰省的奥勒市,属于瑞典北部山区普通的乡村。奥勒村所在地区因其天然的雪场资源成为北欧较为著名的滑雪旅游地,旅游业带动了宾馆、休闲、购物等产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瑞典启动了北部振兴计划以应对区域内乡村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政府的支持开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到了70年代逐渐转向服务业。在此期间,奥勒村的索道、缆车与宾馆建设得到了政府支持,也吸引了大量外来私营企业主进行投资。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恶性竞争、服务水平低、运营不规范等问题长期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萧条严重影响了瑞典的旅游经济,致使奥勒地区大量投资濒临破产。作为一种积极响应,当地百姓及私营企业主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抱团发展才能度过危机,并形成了奥勒社区的“目的地支撑战略”(destination-embracingstrategy)。

  【小结】01当地百姓与企业主联合制定奥勒村发展规划与愿景;02企业主间摒弃恶性竞争,成立滑雪产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与管理各行业企业的服务与运营方式;03协会为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免费开展业务培训,企业间共享行业信息;04共同筹措募集资金用于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及对外宣传;05与省、市、地方政府对接,推动其为奥勒村的旅游业发展在公共服务、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

  “目的地支撑战略”的实施逐渐在奥勒当地百姓、私营企业主间培养形成了以实现奥勒村振兴为目的的共同愿景、责任感及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即社会资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及21世纪初期,随着对外宣传的深入、服务品质的提升以及游客的认可,奥勒村逐渐由瑞典国内的滑雪胜地向国际著名滑雪胜地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大量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财团进驻奥勒,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运营方式及国际资源。原有的“目的地支撑战略”进而演化为涵盖当地百姓、私营企业主、各级政府部门、国际大公司在内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地方发展战略,强化了主体间的共同责任、担当、信任及合作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为奥勒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其在瑞典北部地区脱颖而出。与瑞典北部山区的其他乡村相比,由于经济振兴,奥勒村的人口得以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对我国的启示及适宜性中国“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乡村病”,表现为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村主体过早老弱化、村庄用地严重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污损化和乡村地区深度贫困化。由此所导致的乡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产业经营与社会管理主体弱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乡村病”,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从而提升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国内外不乏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入阐释了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动力,构建打造乡村新型主体,实现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以德国巴伐利亚州为代表的土地整理与乡村更新实践表明,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适应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变化的现实背景及客观需求。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工程实践,农业生产的水土条件得以改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得以提高,生态环境得以保育,不仅优化了乡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重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格局,协调了乡村地域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全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强调土地工程技术在推动耕地质量提升、退化土地治理、荒废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土地整治的工程化、生态化技术应用,以此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严峻,乡村青壮年人口持续减少与大量废弃、闲置农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并存,人地关系紊乱,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巨大,亟需开展空心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土地用途置换和空间格局优化。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功能导向上应强化统筹区域城乡用地的“一整三还”,即依托村庄整治工程,实现乡村土地整治还田、还林、还园(建设),有利于保障耕地及粮食安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协调乡村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保育三方面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巴伐利亚试验在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进行推广并取得了成功,也为

  我国北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实践探索。

  其次,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观能动性、决策的自主独立性、运营的自立创新性是保证乡村产业发展符合市场规律,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大分县将培养勇于开拓进取、富有创造力的本地人才作为保持“一村一品”运动长盛不衰的核心要务,通过对本地人才的持续培训与技能提升锻炼,全面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随着具有一定技能与教育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我国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状况堪忧,农民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不断鼓励与引导发展“一村一品”,然而民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市场竞争与抗风险能力较低、现代化的企业运营与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因此,努力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扩大农民接受再学习、再教育的机会,提高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为广大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建设奠定基础,是我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要重视农民合作组织、乡村精英在发展乡村经济,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由此打造构建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加强政策导向、激励引导等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意愿,最大程度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三,瑞典奥勒村的案例显示,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有助于促进民众、企业、政府间的团结合作,提升本地企业的经济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功能缺失及正式制度不足,并且发挥了市场与制度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如自我监督机制、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互助协作等。对于个体而言,民众的人际网络、信誉度、价值观有利于激发民众的社会行动能力,借助社会资本获取利益,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如脱贫致富。对于地区而言,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地区发展质量,提升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

  伴随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民社会流动加快,以及农村传统道德整合作用的衰退和宗族关系的弱化,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社会资本呈现出本地社会网络封闭与内部分化、农村传统规范认同失效、社会信任度弱化等特点,既限制了民众获取资源和发展机会的能力,又制约了民众间、民众与企业、政府间基于信任而产生的合作。基于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的农村新型主体建设,应着力打造乡村地区多元、新型的社会网络,扩大乡村地区资源与外界市场对接的渠道,通过民众参与、信息公开及有效沟通,不断增进民众间、民众与企业、政府间的了解与互信,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

  三个典型案例的实现路径具有相互关联与支撑性。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培育提供了平台。乡村经济发展也将带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提高民众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提升乡村主体活力与动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构建协调、可持续的乡村人地关系。

  结论与讨论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还是扭转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进村退局面,破解乡村地域人地关系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抓手。我国地域辽阔,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地域性、阶段性、差异性特征明显,应全面诊断识别乡村地域系统,把握乡村地域发展演化的过程规律,科学识别不同地域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短板,研制支撑乡村地域发展的供给侧改革方案,分区、分类、分级推进实施乡村振兴。

  作为一个综合地域系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在内核系统与外缘系统共同作用下得以重新塑造,乡村地域功能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乡村地区需要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经济社会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能够以“动手术”方式有效整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载体。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是使得乡村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与要求,实现乡村地域内生动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又是联结乡村发展各种要素投入的“链条”与“粘合剂”,有助于提高乡村多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发展效益与工作效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应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现实特征与客观规律,多元化、差异化,综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强调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构建符合地域特色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乡村地域系统,提升乡村地区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与挑战的能力,即乡村弹性。

  

推荐访问:12个乡村振兴案例详解 振兴 详解 乡村